话梅吃了有什么好处和坏处,话梅吃了有什么好处和坏处-万象-

话梅吃了有什么好处和坏处,话梅吃了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25 0
你每天都在吃的“它”,危害比吸烟还大……



糖进入到人体后,没有作为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和以备急用以糖原形式储存起来的多余部分糖,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存到体内,久而久之引起肥胖。




糖过量易导致人体内源性尿酸的形成,而尿酸过高,就很容易引发痛风,大量喝甜饮料的人痛风的发病率比不喝甜饮料的人高出多倍。



经常吃糖又不及时漱口,极易患龋齿(蛀牙)及多种口腔疾病。



很多人以为,水果以“水”为主,热量不高,其实水果的含糖量也是有高有低,新版膳食指南就建议大家选含糖量低的水果。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科普中国』,来源:CCTV生活圈、健康时报等本文审稿:葩丽泽,营养学主任医师,中国营养学会科普委员
<

现在还有人吃话梅这种零食吗?很少见周围的人吃话梅

话梅,一种生活中常见的零食,但现在的零食种类多了,吃话梅的人也少了。

话梅是芒种过后采摘的黄熟梅子经过加工腌制而成,黄梅从树上采下洗净,放大缸里用盐水泡浸月余,取出晒干;晒干后用清水漂洗,再晒干;然后用糖料泡腌,再晒干,如此多次反复,即成话梅。因此,话梅刚吃的时候又咸又酸,但过后就会有回甘的味道,是一种口感多层次的零食。

除了作为零食外,话梅还有别的作用。比如在轻度晕车的时候,如果感觉咽喉有发闷感可以吃话梅缓解一下,话梅是酸的,酸性食物能舒缓晕车的不适感;孕妇早期孕吐的时候,吃怀疑也可以缓解一下恶心感。

吃话梅有好处,但它属于腌制品,经常吃这样的话梅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经常吃话梅会增加含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话梅是用盐渍而制成的,盐分含量高,高血压等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宜食用,过多的盐分进入机体会引起机体的钾钠失衡;钾少钠多会使得机体血压升高,有引发高血压的风险。

话梅又酸又咸是因为含有的盐分和酸性物质多,肠胃功能不佳的人不宜吃话梅,经常吃话梅会有 *** 胃液分泌过多,损害胃粘膜,引起胃部不适;肠胃功能不好的吃话梅不仅起不到开胃消食的作用,反而会 *** 胃粘膜,引起肠胃疾病。

话梅除了咸和酸外还有甜味,这是因为在腌制的时候有添加大量的糖。一颗小小的话梅就含有大量的糖分、食盐以及柠檬酸,少量吃可以生津开胃, *** 牙龈,预防牙周炎;但是如果经常食用则会过分 *** 你的唾液腺,过高的盐分进入口腔会灼伤你的口腔壁,引起口腔溃疡,而且话梅中的酸性物质会侵蚀到牙本质, *** 你的神经,牙齿会发酸。

话梅可以吃,但一天不要超过五颗,现在的话梅多是经过诸多工艺制成的食品,其中不仅添加了糖精和食盐,还有许多添加剂。作为零食偶尔吃一下开开胃就好,经常吃对身体是没什么好处。

【农畉美食→你身边的美食指南,喜欢请关注我们~】

它让你上瘾,危害毁全身!专家发出警告,你还天天吃!

糖,会让人上瘾!

而此刻,大脑内部的神经递质也在发生着类似毒品上瘾时的变化,如多巴胺受体减少、细胞外乙酰胆碱减少、阿片肽受体敏化等。

如果将高糖食物从动物的膳食中去除一段时间,动物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的戒断症状,如焦虑、烦躁、肢体颤抖、摇头、攻击性增强、体温下降等。

因此,康涅狄格学院的专家发出警告:高糖食品便宜又容易获得,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的危害可能比毒品更大。

高糖食品有多可怕?

过量的糖、盐和脂肪,这三者一直是背离健康的三大祸害,他们谁是害中之害?

一般我们认为,高盐饮食和高血压紧密相关,然而美国心脏病杂志曾发文称“并非高盐,事实上引发高血压的更可能是高糖饮食”。高血糖水平作用于下丘脑的某个关键部位,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同时,高血糖还会 *** 人体分泌更多胰岛素,这种激素同样 *** 心率加快。

还有,大多数人都认为肥胖是脂肪摄入过多而导致的,有营养学家指出,相比脂肪,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更让人发胖。

这样做少吃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的建议是:每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更好限制在25克以内。建议:

1. 少做红烧菜肴。一份红烧排骨、红烧鱼、鱼香肉丝大概加糖25~30克,红烧肉要加40~50克,更高的是糖醋排骨和糖醋里脊,每份要加入75克左右的糖。

2. 少吃肉干、肉脯、话梅。一些加工肉制品为了口感,如肉干、肉脯里含有不少糖。而话梅等零食为了防止变质也会加入大量的糖抑制细菌生长。

3. 不主动喝糖饮料,少喝乳酸菌饮料。喝咖啡、豆浆时,少加或不加糖。

4. 少吃膨化食品,雪饼、鲜贝、虾条等。它们吃起来虽然是咸的,但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却不含抑制糖上升的膳食纤维。

5. 少用番茄酱、烧烤汁等调味酱这些调味剂每100克大概有15克左右的糖。

6. 若当天喝了蜂蜜水或红糖水,则之后更好避免其他甜的食物。

7. 多吃天然食物,少吃人造食物适当吃一些甜甜的西瓜、桃子等,就比直接吃甜蛋糕、喝糖饮料要好。

8. 减少隐形糖,打着“低糖”和“无糖”标签的食物要注意。有些零食虽然吃起来不觉得甜,但其中的糖含量却高的惊人。葡萄糖、蔗糖、果糖、乳糖、麦芽糖、蜂蜜和玉米糖浆都属糖类,越是排在食物配料表前边的成分,其含量就越高。一定要学会看食物标签,揪出隐形糖。

本期编辑丨程晨

本期来源丨健康时报

本期校对 | 德维

值班主李磊

本期监制丨朱晓源

商务合作:

*** :2936282073(婉婉)

*** :316154955(lala)

它能让你上瘾,危害毁全身!你还天天吃?

“高糖食品便宜又容易获得,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的危害可能比毒品更大。”美国康涅狄格学院的专家在一篇报道中,对高糖食品发出这样的警告:吃糖、甜类食品,会上瘾!

1

糖,会让人上瘾!

由于糖类对大脑中的奖赏系统会产生强大的影响,大脑中奖赏系统的激活往往会 *** 机体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回报,提高大脑奖励区域的阈值,使我们觉得“还没吃够,得再吃些才算吃饱”。

而此刻,大脑内部的神经递质也在发生着类似毒品上瘾时的变化,如多巴胺受体减少、细胞外乙酰胆碱减少、阿片肽受体敏化等。

如果将高糖食物从动物的膳食中去除一段时间,动物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的戒断症状,如焦虑、烦躁、肢体颤抖、摇头、攻击性增强、体温下降等。

2

高糖食品有多可怕?

01毁牙齿

糖分摄入过多过频,容易导致龋齿。这是因为残留在口腔中的糖最容易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很容易导致龋齿的产生。一般瓜果含的糖为天然糖,其致龋作用比精制糖小。

02毁大脑

03毁胆囊

04毁心脏

05毁皮肤

06毁骨骼

07毁血管

甜食会升高血液中的甘油三酯,使得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血脂高,甚至形成血栓。

08毁胰岛

话梅吃了有什么好处和坏处,话梅吃了有什么好处和坏处-第1张图片-

3

这样做少吃糖!

1

少吃红烧菜肴

一份红烧排骨、红烧鱼、鱼香肉丝大概加糖25~30克,红烧肉要加40~50克,更高的是糖醋排骨和糖醋里脊,每份要加入75克左右的糖。

2

少吃肉干、肉脯、话梅

一些加工肉制品为了口感,如肉干、肉脯里含有不少糖。而话梅等零食为了防止变质也会加入大量的糖抑制细菌生长。

3

少喝带糖饮料

少喝乳酸菌饮料。喝咖啡、豆浆时,少加或不加糖。

4

少吃膨化食品

雪饼、鲜贝、虾条,它们吃起来虽然是咸的,但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却不含抑制糖上升的膳食纤维。

5

少用番茄酱、烧烤汁等调味酱

这些调味剂每100克大概有15克左右的糖。

6

多吃天然的食物,少吃人造食物

适当吃一些甜甜的西瓜、桃子等,就比直接吃甜蛋糕、喝糖饮料要好。

7

打着“低糖”和“无糖”标签的食物要注意

减少隐形糖,有些零食虽然吃起来不觉得甜,但其中的糖含量却高的惊人。葡萄糖、蔗糖、果糖、乳糖、麦芽糖、蜂蜜和玉米糖浆都属糖类,越是排在食物配料表前边的成分,其含量就越高。一定要学会看食物标签,揪出隐形糖。

更多内容:

1、中国制造在欧洲港口发挥重要作用,自豪!点赞!

2、官宣!4月23日 海上阅兵!

3、警惕!这几种花,白送都不能要

【本期编辑:杨君君】

来源:人民日报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CCTV4官方微信、微博

觉得不错请转发

女子爱吃猪内脏,胆囊养出六颗“话梅”结石

在湘西,素有“辣椒当盐,酸菜当饮”之说。今年52岁的龙女士作为正宗的湘西人,就一直爱吃酸辣、重油的食物,特别是猪舌、猪心等食物,更是她的更爱。“我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吃爆炒的猪内脏,还有猪蹄、腊肉、酸菜等,有时一周能上吃好几次。”龙女士介绍道。

但这样的饮食习惯,在无形之中也给龙女士的身体埋下了隐患。早在2017年,龙女士就在体检中查出患有胆囊结石。但因没有明显疼痛症状,她便没有意识到结石的危害,而选择保守治疗。后来,虽然偶尔有胸口闷胀、背心痛的感觉,但以为是胀气不消化,吃了些促消化的药有所缓解后便没有在意。

直到今年5月初,正在睡觉的龙女士,在翻身中突然感到腹部有石子滚动,她意识到自己体内的结石可能长大了。于是,立即前往医院就医。

龙女士术前CT检查局部图

5月8日,龙女士入院后接受了详细检查。综合各项检查结果,确诊患有胆囊多发结石并胆囊炎,胆囊内结石呈堆积状更大处直径约有32mm,且在胆囊颈部和胆囊管交界处发现有多颗结石嵌顿。

为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长沙京石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李小攀在与多科室医生会诊之后,最终为龙女士制定了取石更彻底、恢复更快的三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手术方案。

5月9日,手术如期进行,全程历时1小时10分钟,成功取出梗阻在龙女士胆囊颈部和胆囊管交界处的6颗“话梅”结石。据李小攀介绍:“术中,我们发现患者胆囊壁苍白、弹性差,且无胆汁回流,胆囊萎缩严重,已无保胆指征。在与家属沟通后,最终只能遗憾切胆。”

对此,李小攀分析道,龙女士的胆囊结石病因或与她常年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关。长期进食高胆固醇、高盐、高油脂的食物,容易使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过高,而在体内淤积、析出结晶,形成胆囊结石。

而结石久拖不治除了会对胆囊壁产生 *** ,并发慢性胆囊炎,损伤胆囊功能,较小的胆囊结石还可能会堵塞胆管,从而诱发急性胆囊炎的发生,严重者可出现胆囊的坏疽穿孔,引起腹膜炎,危及生命。

医生提醒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更好饮食清淡、注意荤素搭配,积极预防胆囊结石。此外,如果发现有上腹部酸胀、绞痛或背心疼痛,应尽早就医筛查是否为胆囊结石所致。一旦确诊,越早就医,成功保胆的可能性越高,越能够保障自己的生活品质。

记者:贺喜 通讯员:黄雅兰

来源: 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

脾胃好不好,主要看四处!这类人一定要避开这7类食物,小心越吃越伤

老人们常说“人活一口气”,从中医上来说,这口“气”就来自于——脾胃。

有经验的老中医都知道,看一个人能不能活得长寿,主要就看脾胃。脾胃好,还有胃口,能吃下去东西,那么生命就还能继续维持下去。

明末医家孙文胤有一句话:“脾胃一伤,则五脏皆无生气”,就是说脾胃对五脏有很大的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营养五脏;脾胃受损,则气血生化之源亏乏,影响五脏。

脾胃好不好,主要看四处

脾胃好不好,其实都写在脸上,通过仔细观察肤色、五官、生活状态,就能看出脾胃问题,大家不妨对照自查。

1、看脸色一个人的脸色暗淡发黄,可能是脾虚,主要表现为吃饭不香,饭后肚子发胀,有腹泻或便溏症状。

2、看食指食指反映了整个脾胃功能的情况,如果食指有弯曲变形,根部有酸痛感说明你的消化系统功能出现了障碍。特别是商阳穴和前头穴这两个穴位所在的食指关节处出现硬块、结节、色变,都说明脾胃虚弱得比较厉害,平时可以多按揉这两个穴位,有保健作用。除了看食指之外,还要将十个手指并拢,看手指间有没有缝隙,如果手指根部缝隙过大,就是人们所说的“漏财手”,90%脾胃都不好。

3、看眼睛中医看一个人的脾胃是不是虚弱,可以通过眼睛的下眼睑是否有水肿来判断,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大眼袋”。如果总是眼袋水肿,就表明脾胃虚弱,要想彻底消除眼袋,必须先补脾胃,脾胃强壮之后,运化才有力量,身体的水湿会慢慢减少,眼袋就会慢慢变小甚至消失。

4、看舌头通过舌头来判断脾胃是否虚弱,有很高的准确性,脾胃不好的人舌头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之一,舌的体积比较胖大;第二,舌头两边有凹陷下去的齿痕;第三,舌表面中间有一道竖着的深深的沟;第四,舌头表面有裂纹;第五,舌苔厚腻、或者发黄。其实脾胃出问题,很多时候是因为口味偏好、贪嘴犯馋,或者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吃了太多脾胃不喜欢的东西。日积月累,嘴巴是满足了,但脾胃也跟着受伤了。

下面说的这七类食物,想把脾胃养好的人都应该知道。它们看似美味,却可能是伤害你脾胃的元凶,也可能是你在调养脾胃这条路上更大的绊脚石:

7类食物,乱吃就是摧残脾胃

《黄帝内经》说「食饮有节」,是养护脾胃的最重要原则。「有节」既是要求我们三餐规律、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不饥一顿饱一顿,也是要求我们对于某些脾胃不太欢迎的东西摄入要克制,比如我们常讲的生冷黏滞、肥甘厚味:1、生指未经加热烹饪的食物,如鱼生、生腌、刺身、冷沙拉、凉拌菜、加了生海鲜的寿司等。

此类食物入口的温度偏低,容易抑制脾胃功能,同时也在暗地里损耗着脾胃的阳气。有的人吃完这些东西,或者长时间吃,免不了会消化变差、拉肚子/大便不成型、肚子怕凉、总是肚子疼。

折中的办法

采用焯水/白灼、水油煎、烘烤、微波炉加热等方式,再加些黑胡椒、芥末酱之类的

吃海鲜类生食时,要配上芥末、紫苏、姜、热黄酒等辛温发散等东西平衡寒性,但脾胃拉胯的人更好一口都别碰

2、冷①指入口温度低于体温的食物,比如冰镇西瓜、凉饮料、雪糕、刚从冰箱拿出来的食物等;②指性质偏寒凉的东西,比如火龙果、猕猴桃、草莓、梨、柿子、香蕉、圣女果、椰子水、西瓜、香瓜、黄瓜、苦瓜等。

当下因为脾胃阳气受伤、寒湿内聚而出现的各类病症越来越多,最不能忽视的因素之一,就是贪食上面列举的两类寒凉食物。但如果不管不顾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仅仅为了追求所谓的「营养」,或者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把脾胃吃伤吃坏,那可真有点得不偿失了……

折中的办法

吃水果时,可以蘸辣椒盐、陈皮肉桂粉、梅子粉等佐料平衡偏性、帮助脾胃运化

把水果煮成甜汤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配少许陈皮和姜片,口感更清爽

吃寒凉的水果感觉肚子不舒服时,可以用丁香煮水或泡茶来化解

▼吃梨生吃熟吃效果不同3、黏①指粽子、汤圆、八宝饭、黏豆包、驴打滚等等主要以糯米/黄黏米为原料的「黏食」;②指性质比较黏腻的滋补之物,如阿胶、鹿胶、海参、花胶、熟地等。

这两类东西,真的需要非常强大的脾胃才能充分搞定,因为它们相比日常的饭食来说,真的不太容易被消化吸收,一不留神就把脾胃给堵上了。如果仅仅是肚子憋胀、痰变得又多又黏、打嗝放屁多、舌苔变厚可能还算轻的,有的人误吃了这些东西之后,是痰浊+邪火一块给身体捣乱,处理起来也是相当头疼。

折中的办法

不太好讲,消化能力差、舌苔本来就厚/有齿痕、大便黏、肥胖水肿的人更好还是先远离它们吧。

4、滞很容易引起滞气、打嗝、胀肚、反酸的食物,比如红薯、芋头、南瓜、土豆、栗子、粗粮杂豆、死面饼、硬面条等。

上述食物,多数可能是某些人推崇的养脾胃之物。不能忽略的是,薯类和粗粮杂豆虽然在客观成分上对身体「特别好」,但因为其中的淀粉和粗纤维含量较多。不顾自身情况胡吃乱吃,不得其养,反遭其害。如果消化特别差、本身积食、总是打嗝反酸,或者本来有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问题的人,十分不建议食用这类食物。

折中的办法

通过发酵的方式让它们变得好消化一些,比如:

薯类和粗粮杂豆类可以粗粮细做,磨粉之后放入酵母发一发,然后蒸馒头、烤面包、做饼等

尽量吃发面的食物(白面馒头、发面饼、发面包子等),面条不要为了追求口感而太硬、太粗

害怕反酸,可以在和面、煮粥时加适量的食用碱

5、肥意为肥美滋腻。不仅指我们常规意义上的肥肉、内脏、动物头蹄,还包括:①油炸、煎烤的食物,不限于油条、炸糕、炸鸡、烤串等;②含油脂高的食物,比如种子类的坚果;③动物蛋白或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比如阿胶、鹿胶、海参、鲍鱼、花胶、蹄筋、牛奶等。

这类食物,真的是积食、痰湿和脾胃阴虚的「战略合作伙伴」。脾胃不好的人一贪嘴,就容易引发或加重这些问题;而经常抱着这些东西不撒手的人,又非常容易被这些问题给缠住不放。

折中的办法

没什么好说的,舌苔厚腻、舌有齿痕、舌面有裂纹的人,血压、血糖、血脂、尿酸都高的人,皮肤爱出油的人,大便粘马桶的人,嗓子里总有痰的人,扁桃体肥大的人,尤其要躲远点。

6、甘特指在加工过程中额外添加糖、代糖或甜味剂的食物,比如各种点心、巧克力、糖果、果汁、汽水、奶茶等。

甘甜之味入脾胃,适量摄入可以起到补益的作用,也能缓和身体紧张、拘束的状态,让人感到愉悦和放松。一旦让过量的甜食与身体发生交互,反而会伤到脾胃, *** 脾胃的功能亢进,耗伤脾胃阴津,助生虚火,使食欲出现不合理的增长。

折中的办法

喜欢吃甜,可以通过麦芽糖、黄冰糖、红糖/黑糖、蜂蜜等天然糖来满足需求,但要控制摄入量

警惕食物中的添加糖,尤其避开添加了果葡糖浆、玉米糖浆的食物

代糖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糖,但也不能放任自己去吃

7、厚味指食物调味过重。自家做饭也好,在外面吃东西也罢,总会有人嫌「嘴淡」「不够味」而吃得过甜、过辣、过咸、过酸、过油……同时也包括放太多味精、鸡精或其他增香增味调料的「过鲜」。长期重口味,容易把身体对于味道的期待值无限拉高,掉进恶性循环,接着就导致脏腑失衡、脾胃精气耗伤,难免会出现食欲更差、身体更燥、消化更弱、痰湿更多、口臭更重、气色更差等等问题……

总的来说,「节制」也好,「忌口」也罢,意思并不是一棍子打死、完全不能吃,而是让大家根据自己各自的体质,分情况去决定吃不吃、吃多少、吃多久。也有人会纠结,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到底怎么吃才能把脾胃养护好呢?

脾胃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

上面已经说了,甘味入脾胃,适量摄入就可以得到补养。古人对于「甘」的定位,其实是那种来自食物本身、未经过多调料和烹饪手法修饰的素淡和清甜,即「甘淡之味」,这是可以每顿饭都享用的味道,也是调养脾胃可以时时借助的途径。咬一口馒头、吃一口米饭,细细咀嚼后,嘴巴能感受到的那种清甜,就是对「甘淡」的更好诠释。我们熟悉的铁棍山药、莲子、芡实、粳米、小米、茯苓、藕粉等等食物,之所以能够调养脾胃,不仅因为它们各自的功效,更是因为本身具有的「甘淡之味」,能够温和而持久地呵护脾胃。

(约见名医)

撸串时喝酸梅汤能解油腻、减肥?不要迷信,喝多了还有害健康

谣言:

酸梅汤是北京传统的消暑饮料,不少人喝酒撸串的时候都喜欢来一杯酸梅汤,认为有解油腻、降血脂的功效,还能帮助减肥。

辟谣:

天气越来越热,很多人都开始喝酸梅汤解暑。

喝酸梅汤的历史由来已久。古书中记载的“土贡梅煎”,其实就是一种比较古老的酸梅汤。在清朝,酸梅汤是皇宫御膳房里专门为皇帝 *** 的消暑解渴饮料,后来流传到民间,也就成了北京传统的消暑饮料。在炎热的季节,多数人家会买乌梅来熬制,然后冰镇饮用。在很多餐馆,酸梅汤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饭前饮料。

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一些罐装或瓶装的酸梅汤饮料,它在标签上声称以乌梅、山楂等纯天然原料熬制而成,不含有化学制剂,还具有解油腻、降血脂的功效,还能帮助减肥。酸梅汤真的有这种效果吗?

减肥?美好的愿望

传统的酸梅汤主要以乌梅、山楂加水加糖煮制而成。认为乌梅汤能够解油腻的理由是,乌梅、山楂均是碱性食品,能调节体内酸碱度,去除肠胃中积存的油腻。

其实,食物的酸碱性并不能影响人体的酸碱性。虽然有个别研究表明,日常摄入大量酸性食物,酸性代谢物增多,会影响到人体的酸碱平衡。但实际上,我们的身体是不会因为某天多吃了一斤碱性食品(如乌梅)就轻易变碱的。人体自身有很强大的调节系统保持酸碱平衡,使体液处于一个很精确的弱碱性范围。对于正常人来说,一般饮食很难改变身体的酸碱性。因此想通过喝酸梅汤食物来改变人体的酸碱度是很不靠谱的。

有说法认为,乌梅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抗氧化物质,这些物质有利于清除脂肪代谢的过氧化产物,加速脂质代谢,有助于清除血液内多余的脂肪,进而有利于控制体重(体脂)。

乌梅的颜色接近黑色,这个颜色主要来自多酚类抗氧化物质,一般来说,水果的颜色深一些,抗氧化物质会更多一些。研究发现,新鲜乌梅的多酚类物质丰富,100克中的抗氧化物总含量大约是175-345毫克左右。但目前的研究证据并不能证明这些抗氧化成分可以帮助减肥。而且, *** 酸梅汤时用的乌梅很少,汤里的抗氧化物质其实很少。想要获得更多的多酚类抗氧化物质,还不如多吃点蔬菜和水果,直接吃乌梅也比喝酸梅汤好一些。

降血脂?不要迷信

还有研究发现,多吃富含多酚类抗氧化物质的蔬菜和水果有助于降低血脂,缓解高血压,有利于心血管健康。但这并不是吃单一的某种水果或者蔬菜就能达到的效果。多吃蔬菜水果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健康饮食习惯,除了有利于控制血脂、血压外,还有均衡营养、摄入足够膳食纤维、避免多吃动物性食物等好处。偶尔喝点乌梅汤,作为平衡饮食的一部分还是可以的,但不能依赖喝乌梅汤来降血脂。

那么,酸梅汤中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降血脂成分呢?有研究发现,用乌梅的提取物熊果酸喂养大鼠后能降低老鼠的血脂含量。不过,人体研究的证据却还很少。日本曾有研究认为乌梅提取物并不能降血脂,这是由于动物实验中使用的乌梅提取物量很大,而喝酸梅汤获得的乌梅要少得多。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有研究对一组轻度高胆固醇血症的人进行研究发现,每天吃100克梅子有利于降低血脂水平,不过研究者认为是因为梅子中膳食纤维的作用。但是,酸梅汤却几乎不含膳食纤维。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膳食纤维,应该多吃一些完整的水果、蔬菜和粗粮谷物等。

酸梅汤好喝?但那是糖

酸梅汤只是一种普通的饮料,在煮制的时候,用的乌梅也很少,由于乌梅本身的味道很酸,还有点苦涩,所以单独食用口感并不会很好。

在做酸梅汤时,为了口感好,一般的做法是多加糖。通常情况,自己在家煮乌梅汤时会加很多冰糖,而市场上这类乌梅汤饮料往往糖含量也不低,一瓶500毫升的饮料中大约有白糖50克左右。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建议是每人每天摄入的添加糖不超过约50克,更好能控制在25克左右。各国也都在限制饮料中的糖,过多的糖摄入增加能量摄入,从而会增加肥胖、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对人体并无好处。

所以,过多地喝酸梅汤并不健康。把酸梅汤当作解暑饮料,偶尔喝喝还可以,至于那些保健功能,还是不要太迷信的好。

辟谣专家: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


本文由“科学辟谣平台”(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吃12颗话梅相当于喝酱油小半瓶?实验揭秘:是真的

话梅是很多人喜欢的零食,马上就要到五一小长假了,打算外出游玩的人,你的零食清单里,肯定少不了话梅吧。话梅既能生津消暑,还能防晕车。

然而,网上盛传吃一把话梅就等于喝了好几勺酱油,这是真的吗?酸酸甜甜的话梅怎么会和酱油有关系?这是谣言吗?

本期好奇心,华商报记者联合西安营养学会生活实验室,通过实验来揭秘,吃话梅是不是相当于喝酱油。

外出旅游想买些话梅 又担心不安全

五一小长假临近,打算外出旅游的市民孙女士却为准备零食犯了难。

“我和我女儿都喜欢吃酸酸甜甜的话梅,想着外出多带点话梅,符合我们的胃口,还能防止晕车。可是网上却说,吃话梅相当于喝酱油,我又担心这样的零食不安全。”孙女士说,希望华商报好奇心栏目能做一个关于话梅的实验,看看吃话梅是不是相当于喝酱油?

华商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 *** 上的确有吃话梅相当于喝酱油的传言,网帖中说:“吃一把话梅相当于喝了十勺酱油,话梅吃多了还会引起高血压。”听到这样的说法,你是不是也有点忐忑呢?

话梅受女性消费者青睐 一次吃一包很常见

4月25日,在西安市城南某超市的零食区,不时有顾客过来,选购几包话梅。售货员告诉记者,话梅销售得挺快的,特别受女性消费者的青睐。记者发现,超市的话梅琳琅满目,有袋装的,有罐装的。有的叫话梅,有的叫酸梅,有的叫溜溜梅。

记者询问正在选购话梅的市民,是否听说过吃话梅相当于喝酱油?市民林女士很意外,她说:“不可能吧?话梅是酸的,酱油是咸的,怎么可能一样呢?”市民胡女士则表示,平常买一袋话梅,一边吃一边看电视,很快就把一袋吃完了,吃完了会觉得有点渴,没想过是不是不利于健康。

选购四种话梅 进行实验揭秘

华商报记者在超市选购了四种话梅,和一瓶味极鲜酱油,来到西安营养学会,和专家一起通过实验,来证明话梅与酱油之间,是否有紧密的关系。

实验地点:西安营养学会生活实验室

实验人员:西安营养学会理事 张婳、张旭、赵曾

实验顾问:西安营养学会会长 王勇健

实验目的:话梅中的钠等于多少酱油/多少盐

实验原理:根据话梅、酱油、食盐的营养成分表中标注的钠含量,将每种话梅各选50克进行钠的含量计算,换算出每50克话梅折合本次实验的酱油为多少毫升、盐多少克。

实验样本:

不同品牌的话梅,分别为:

样本1:甘甜话梅 罐装 净重161克

样本2:话梅条 袋装 净重138克

样本3:话梅 袋装 净重85克

样本4:清梅 袋装 净重60克

酱油样本1、食盐样本1

实验过程:

1、换算酱油中每mg钠相当于酱油量:0.015ml/mg换算食盐每mg钠相当食盐量:0.0026g/mg;

2、根据4个话梅样本上营养成分表标注,计算出四个话梅样品,每50克话梅中钠含量,然后分别折算出含有相同钠含量的酱油ml量;

3、同上,根据4个话梅样本上营养成分表标注,分别计算得出每50克话梅中钠含量折合食盐的量。

实验结果:1号话梅50克含盐量相当于小半瓶酱油

(1)每种话梅50g相当于本次实验酱油的量:

1号话梅:相当于100.8ml酱油,

2号话梅:23.3ml酱油,

3号话梅:相当于26.3ml 酱油,

4号话梅:相当于7.2ml酱油。

(2)每种话梅50g相当于本次实验食盐的量:

1号话梅:相当于17g食盐,

2号话梅:相当于4.03g食盐,

3号话梅:相当于4.55g食盐,

4号话梅:相当于1.25g食盐。

注:本次实验结果仅对本次样本负责

部分话梅含盐量高 吃12颗话梅相当于喝小半瓶酱油

酸甜的话梅为什么会和盐扯上关系呢?张婳分析说,话梅是用成熟的梅子经过加工以后制做而成的,因为它的加工过程需要用食盐去加浸泡、清洗、晒干,也要用糖去浸泡,清洗晒干这样一个过程,因此它的食盐含量比较高。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不同的话梅含钠量有较大的差别。有些话梅,吃起来就像喝酱油。例如一号话梅,不到半罐的话梅,大概11-12颗,含钠量折合成样本酱油,相当于100.8ml的酱油,能做2次卤肉、6-7盘菜。若这样的话梅,不经意间吃掉半袋,确实如同喝掉小半瓶酱油一般。

但第4个样品同样重量的话梅,折算成同样酱油的量是7.2ml,大多数情况下此酱油量不足以烹饪一盘菜,与1号话梅相比,4号话梅折算的酱油量明显减少,由此可见不同的话梅含钠量差距很大。

专家提醒:小心摄入“隐形盐”话梅

张婳表示,1号话梅(161克/袋),包装上营养成分表显示:每100克话梅含钠量为13440mg,NRV%为672%,可理解为吃100克这样的话梅,相当于能满足成年人6-7天钠的摄入。

另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6g,从实验的结果看,我们将1号50g样品(约12颗)的钠含量,折算成食盐的量相当于17g盐,高出推荐食盐量近3倍。

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我国65%成年居民都超过了推荐摄入量。《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指出,“2012年全国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高盐摄入是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过多食盐摄入也与胃癌和脑卒中有关,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此外,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在我国居民钠的摄入中,有72%为烹调食盐的贡献,有8%为酱油的贡献。但话梅既不是盐,也不是酱油,部分话梅也有着较高的含钠量。如果忽视了“隐形盐”,也是非常不利于控制高钠的摄入。

这样做 就能健康吃话梅

既然有些话梅确实存在钠含量过高的问题,那么,是否就不能吃话梅了?对此张婳表示,不用这么担心,钠含量过高的话梅只是少数,像4号话梅,适量食用就不会危害健康。只要购买话梅之前,学会看营养成分表,就不会“踩雷”了。如何选购话梅?张婳也给出了建议:

首先,购买前,先看营养成分表“钠”一栏。选择钠含量低的话梅,或许可以稍任性一下。要注意不同的营养成分表中显示的话梅单位重量不同,虽然大多产品是显示的是每百克话梅含钠量,但有的包装可能标注的是30克话梅中的含钠量,需要注意换算成等量话梅含钠量,然后对比,选择钠含量尽可能低的话梅。

其次,对已经购买的话梅,还是要先看营养成分表“钠”一栏。如像4号话梅,含钠量低,可以吃4-5颗。

若买到1号话梅,1颗话梅相当于1-2克盐,要想一下吃个4-5颗,就相当于摄入完毕一天的食盐量,所以像这样的话梅,偶尔品尝1颗即可。若在夏季炎热的时候,将1号话梅取1-2颗泡水喝,可以 *** 一款话梅味的淡盐水,既满足了口味,好喝解渴,又可补充因炎热出汗丢失的电解质。

所以我们可根据其含钠量的不同,科学的食用这些“隐形盐”的话梅,既满足口感,又避免造成健康风险。

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 摄影 强军

甜味剂致癌?无糖饮料和话梅蜜饯还能吃吗?

【范志红注册营养师 原创内容 欢迎转发】

这几天好几个人问我:

听说世卫组织要公布阿斯巴甜为致癌物了?

于是很多人炸了锅:

「我喝了好几年的无糖**饮料,里面有阿斯巴甜,难道是喝了致癌物?这个阿斯巴甜到底是什么东西?」

还有小朋友的家长问:

我家孩子这两年喜欢吃一种话梅,今天我仔细看了一下,里面有好几种甜味剂,包括阿斯巴甜!会不会致癌啊......好担心。

事情是这样的:

有消息人士透露,世卫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of Research for Cancer, IARC)将把阿斯巴甜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

我说:别着急,没那么严重。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再说。

现在只能说说,应当如何理解这些信息。

1 阿斯巴甜是什么东西

阿斯巴甜是两种氨基酸,即L-苯丙氨酸与L-天冬氨酸,催化制成的一个二肽,并含有一个甲酯。它在体内迅速代谢为天冬氨酸、苯丙氨酸和甲醇这三种成分。

甲醇本身是有毒的,但因为阿斯巴甜的甜度非常高,它在食品中的实际用量很小,所以在体内产生甲醇的量也很小。相比而言,很多人家用水果加糖来 *** 「水果酵素」,或者自制果酒,产生的甲醇量要高得多。

苯丙氨酸和天冬氨酸是很多食物蛋白质中都含有的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是竹笋等食物中鲜味的重要来源。一般来说,从甜味食物中吃进去的阿斯巴甜,在体内分解成的苯丙氨酸和天冬氨酸数量并不多,通常不至于明显干扰到身体的氨基酸平衡。不过,患「苯丙酮尿症」的儿童对苯丙氨酸有代谢障碍,不能食用含有阿斯巴甜的食物。也不排除可能有少数人对这些成分特别敏感,吃了之后会感觉不适。

阿斯巴甜只是合成甜味剂中的一种。其他常用合成甜味剂还包括三氯蔗糖、甜蜜素、安赛蜜等。人们最熟悉的是糖醇类甜味剂,包括几十种糖醇,如木糖醇、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等,它们是天然存在的甜味物质,通过发酵或氢化的方式来大量生产。还有一类比较「天然」的甜味剂是甜叶菊苷、甘草苷等天然草药中的甜味剂。

2 被列入可能致癌物质的名单,就不能吃了吗?

实际上,被IARC列入可能致癌物的名单,并不一定等于「吃了就要得癌症」。

IARC对各种物质的安全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按照与癌症风险的联系,做了致癌可能性的分级。

做这些分类,是为了提示人们,在职业防护和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控制,乃至避免接触那些可能增加癌症风险的物质。

实际上,很种食物中含有IARC所列出的一类致癌物,或者食物本身就被列入一类或2A、2B类致癌物,但各国也不会禁止销售,很多公众还是会食用的。

现在呢,国际饮料协会急忙发声,说他们仍然相信阿斯巴甜等甜味剂是安全的。但也有些甜饮料和甜食企业表示,他们的产品里没有阿斯巴甜,所以公众不必担心。

3 甜味剂是不是都不健康?

有很多人问:到底还有哪些甜味剂是安全的?

这个问题我没法回答。因为安全性是靠研究资料来评价的。

阿斯巴甜名声不好,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关于它的研究比较多。尽管结果不太一致,研究质量也不够令人信服,但至少有一部分负面结果。甚至曾有机构列出阿斯巴甜的88种不良反应,也有不少西方的大众健康读物把阿斯巴甜列为不健康的食品配料。

我们还得等待,等WHO和FAO的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对阿斯巴甜进行更广泛、更全面的食品安全审查。

阿斯巴甜也好,三氯蔗糖也好,大部分甜味剂都有不利健康的负面研究报道。有些甜味剂研究资料比较少,目前没有负面新闻,不等于未来也不会发现其负面作用。

比如说,曾经有健康安全光环、甜味又很自然的赤藓糖醇,在几个月之前就爆出新闻,《自然·医学》杂志刊登的研究结果发现,大量摄入赤藓糖醇会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每天30克的量就会产生不良效果,而这个量和一瓶甜饮料所需要的增甜数量是基本相当的。

其实,甜味剂是否健康,是多年来的一个争议。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人们相信甜味剂可以解决人类热爱甜食,又害怕发胖和升血糖的矛盾,也相信脂肪替代物能解决既喜欢脂肪,又不想发胖的纠结。但三十年过去了,人类不得不承认,糖和脂肪的替代物并没有解决肥胖和糖尿病的问题。想靠欺骗身体的感官来解决健康问题,终究是希望渺茫的。

目前越来越多的专家同意,无糖甜饮料本身,不太可能对健康带来什么额外好处。就在不久之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有关甜味剂的报告,已经忠告人们,喝无糖甜饮料,使用各种甜味剂,对预防各种慢性疾病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不过,因为研究的证据力还不够强,结果也不完全一致,WHO和各国食品添加剂管理机构至今还没有对它们做出禁用的建议。再说,甜味剂有问题,不等于大量吃糖更安全。

花钱买各种无糖饮品,买各种「无糖甜食」,无非就是迷恋其中的香精和甜味剂罢了。既想用甜味和香精满足自己的舌头,又没有让身体实际得到糖的能量和水果的营养,这本身就是给身体制造一种混乱。

与其纠结哪种甜味剂更安全,不如直接少吃甜食、少喝甜饮料。

如果并不常吃甜味剂,比如一两周才喝一瓶甜饮料,那就不用担心这个新闻。甜味剂的危害也需要时间的积累。偶尔一次是不用担心的,平均到每天的量是很少的。或者,如果每次吃的量很小,也不用担心,比如每天才吃一粒话梅,甜味剂的摄入量也是非常小的。

(含有丙烯酰胺的食物,含有亚硝胺的肉制品和海产干货,以及含有苯并芘的烤串,也都是一个道理,只要减少次数、减少数量,限制在「偶尔为之」的程度上,就好了。怕的是天天过节,日日放纵。)

话又说回来,如果真是偶尔为之,或者确实一次数量很少,那么喝加真糖的饮料、吃真加糖的话梅,也没有多大关系,甜味还更加纯正。


欢迎关注:头条号【范志红注册营养师】

之一时间get最实用的营养干货,和家人一起吃出健康。

范志红

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

中国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协会理事

中国科协聘营养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

还在天天吃!?它能让你上瘾,危害全身!

“高糖食品便宜又容易获得,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的危害更大。”

美国康涅狄格学院的专家在一篇报道中,对高糖食品发出这样的警告!吃糖、甜类食品,会上瘾!

糖,会让人上瘾!

由于糖类对大脑中的奖赏系统会产生强大的影响,大脑中奖赏系统的激活往往会 *** 机体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回报,提高大脑奖励区域的阈值,使我们觉得“还没吃够,得再吃些才算吃饱”。

而此刻,大脑内部的神经递质也在发生着类似毒品上瘾时的变化,如多巴胺受体减少、细胞外乙酰胆碱减少、阿片肽受体敏化等。

如果将高糖食物从动物的膳食中去除一段时间,动物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的戒断症状,如焦虑、烦躁、肢体颤抖、摇头、攻击性增强、体温下降等。

因此,康涅狄格学院的专家发出警告:高糖食品便宜又容易获得,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的危害可能比毒品更大。

高糖食品有多可怕?

过量的糖、盐和脂肪,这三者一直是背离健康的三大祸害,他们谁是害中之害?

一般我们认为,高盐饮食和高血压紧密相关,然而美国心脏病杂志曾发文称“并非高盐,事实上引发高血压的更可能是高糖饮食”。高血糖水平作用于下丘脑的某个关键部位,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同时,高血糖还会 *** 人体分泌更多胰岛素,这种激素同样 *** 心率加快。

还有,大多数人都认为肥胖是脂肪摄入过多而导致的,有营养学家指出,相比脂肪,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更易让人发胖。

吃糖上瘾会让你怎么样?

毁牙齿

糖分摄入过多过频,容易导致龋齿。这是因为残留在口腔中的糖最容易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很容易导致龋齿的产生。一般瓜果含的糖为天然糖,其致龋作用比精制糖小。

毁大

2012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大鼠实验,首次揭露了长期高果糖饮食会使大脑迟钝、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毁胆囊

糖摄入过量,会加快胆固醇的积累,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比例失调,而过多的胆固醇又会形成胆固醇结石。

毁心脏

儿童所喝的含糖饮料份数越多,他们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含量就越高。而儿童每周少喝1份含糖饮料就能改善心脏健康状况,降低今后患上心脏病的风险。

毁皮肤

多吃甜食还会导致人体过早老化和皮肤受到损伤。糖分会与皮肤中的胶原蛋白结合,削弱胶原蛋白对皮肤的修复和再生功能,导致皮肤过早出现皱纹和变得松弛。

毁骨骼

年轻的女性、儿童等人群喜爱吃甜食,而糖分摄入过度会影响人体对食物中钙质的吸收,从而影响骨骼健康。

毁血管

甜食会升高血液中的甘油三酯,使得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血脂高,甚至形成血栓。

毁胰岛

吃糖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但高糖饮食,可以出现短时性血糖增高,加重胰腺胰岛负担;高糖饮食又可以导致肥胖,容易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大大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这样做少吃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的建议是:每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更好限制在25克以内。建议:

少做红烧菜肴。一份红烧排骨、红烧鱼、鱼香肉丝大概加糖25~30克,红烧肉要加40~50克,更高的是糖醋排骨和糖醋里脊,每份要加入75克左右的糖。

少吃肉干、肉脯、话梅。一些加工肉制品为了口感,如肉干、肉脯里含有不少糖。而话梅等零食为了防止变质也会加入大量的糖抑制细菌生长。

不主动喝糖饮料,少喝乳酸菌饮料。喝咖啡、豆浆时,少加或不加糖。

少吃膨化食品,雪饼、鲜贝、虾条等。它们吃起来虽然是咸的,但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却不含抑制糖上升的膳食纤维。

少用番茄酱、烧烤汁等调味酱。这些调味剂每100克大概有15克左右的糖。

若当天喝了蜂蜜水或红糖水,则之后更好避免其他甜的食物。

多吃天造食物,少吃人造食物。适当吃一些甜甜的西瓜、桃子等,就比直接吃甜蛋糕、喝糖饮料要好。

减少隐形糖,打着“低糖”和“无糖”标签的食物要注意。有些零食虽然吃起来不觉得甜,但其中的糖含量却高得惊人。葡萄糖、蔗糖、果糖、乳糖、麦芽糖、蜂蜜和玉米糖浆都属糖类,越是排在食物配料表前边的成分,其含量就越高。一定要学会看食物标签,揪出“隐形糖”。

标签: 话梅 坏处 好处 什么

上一篇补气血一周早餐食谱,补气血一周早中晚食谱

下一篇簸箕炊的酱料怎么做,簸箕炊的酱料怎么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