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鳙是滤食性鱼类,由于特殊的进食方式,常常三五成群在水域中上层活动。在夏季高温时期,鲢鳙会大量觅食,而在秋季,鲢鳙为了准备过冬,也会活跃觅食。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聊聊,在作钓鲢鳙时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
鲢鳙浮头怎么钓?
有时候作钓,会发现鲢鳙在水面露着大嘴呼吸,这是不是缺氧造成的呢?如果天气闷热,气压低,在缺氧的情况下,不只是鲢鳙,其他鱼种也是起伏不进食的。
这时水中的含氧量低,可以准备味道浓一些,雾化程度高一些的饵料,在水中更易发散。鲢鳙处于浮头状态,深度一般在1米以内较浅的位置。
在下雨前一般会有气压下降的情况,下雨时气压恢复正常,雨水的接触也会给水域带来氧气,如果风力适中,雨量不大,下雨时也是好钓的。
我们都知道鲢鳙喜好高温,选择持续几天气温稳定的晴天作钓会比较好。而下过雨后水温直降,鲢鳙的开口几率会降低,大雨过后的几天都是不适合钓鲢鳙的。
钩距怎么调整?
作钓鲢鳙时,我们钓鲢鳙时常上钩挂饵,下钩空。钩距的原则是保证下钩在上钩饵团散落的饵料区内。
鲢鳙鱼分为鲢鱼和鳙鱼两个鱼种。鳙鱼被称为胖头鱼,头大嘴巴也大,喜欢啄饵,而鲢鱼嘴巴小一点,大多数时间是吸食饵料的雾化。
鲢鱼的钩距适当大一些,一般在两个半~三个钩距,鳙鱼的钩距可以适当小一点,一般一个半~两个半钩距。两种鱼都有的话,可以采用两个钩距作钓。
作钓时也需要根据鱼体型加大和减小,另外,水温的变化也对鲢鳙有影响。在高温情况下,鲢鳙觅食活跃,会贴着饵料吸食,而当水温降低时,鲢鳙距离饵料也会远一些。
有口打不到怎么办?
遇到有口打不到,老是黑漂蹭线,提竿没有鱼上来的情况,有可能是钓得深了,鲢鳙是在蹭线。可以把浮漂往下推一推,然后寻找鱼口。
也可能是小白条、翘嘴这些小鱼在蹭线。又或者是鲢鳙被钓猾了,警惕性比较高,不愿意轻易吃钩。这时可以把饵料适当变软,让它的雾化变慢一些,或者将线组变小一些,在尝试中不断调整。
正口率不高,总是锚鱼怎么办?
之所以出现锚鱼,很多时候是没有找对鱼的泳层,导致鲢鳙身体到钩子上面了。找鱼层时,可以从水深的三分之一开始作钓,逐渐调整。
如果浮漂左右晃动,或提竿挂到鱼的身体,一般是钓深了,鱼在钩饵的上方,这时则建议下移浮漂,向上寻找鱼层。
总是锚鱼,也有可能是钩距过近,只有当鲢鳙很接近饵团的时候,才有可能中钩,并且在吸食的过程当中,容易使双钩缠绕失去刺鱼的功用。可以将子线适当延长,钩距增加,来诱钓鲢鳙。
钓鲢鳙采用的是浮钓,加上高雾化的饵料,抛竿入水后,饵料雾化,浮漂就会有慢慢上浮的动作。再加上鲢鳙特殊的进食方式,带动水体波动,体现在浮漂上经常出现上浮、点动、晃动等讯号。此时不要一看到有漂讯就提竿,要多等多放口,主要抓清晰的顿口。
如果锚到了鲢鳙,可以根据经验先判断一下是锚到什么地方,锚左鱼会往左窜,锚右鱼会往右窜。不要心急,顺方向试图牵住鱼头走向,消耗鱼的体力后再行抄鱼。
夹峤当年错用心,贪他香饵被他擒。通常来讲,中上层鱼类要比中下层鱼类难钓,中下层鱼类要比底栖鱼类难钓。所以,鲢鳙比草鱼难钓,草鱼比底层的鲫鱼、鲤鱼和青鱼难钓。可见,在以上几种常见的淡水鱼中,鲢鳙是最难钓的。下面,我们来讲下钓鲢鳙的5个要诀,想要钓得多,这5个要诀很关键。
钓鲢鳙的5个要诀
一、钓点附近的鱼较多。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水中没有鱼,或者鱼很少,钓到鱼的概率就很小,钓鱼的根本还是靠资源。鲢鳙是群居性鱼类,喜欢集群活动和觅食,如果钓点附近有鲢鳙鱼,那么肯定不止一条鱼。想要钓得多,就要把钓点选在附近鲢鳙较多的水域。
钓鲢鳙的5个要诀
二、找对水层很关键。鲢鳙虽然是中上层鱼类,但是鲢鳙活动的水深范围很大,从水深1~5米范围内,都是鲢鳙的主要活动区域。鲢鳙的个体越大,所在的水层往往越深;鲢鳙的个体越小,所在的水层往往越浅。在钓鲢鳙时,鲢鳙进窝以后,就会产生很多鱼星,然后需要钓鱼人反复调整垂钓深度来寻找鱼群所在的水层。
钓鲢鳙的5个要诀
三、鱼钩的大小要随机应变。鲢鳙是鲢鱼和鳙鱼的统称,的嘴小,吃饵的动作也较小;鳙鱼的嘴大,吃饵的动作也大。如果窝子里一直有口却打不到,说明窝子里的鲢鱼较多,需要使用较小的鱼钩;如果鱼口很好,中鱼后却经常跑鱼,说明窝子里的鳙鱼较多,需要使用较大的鱼钩。
钓鲢鳙的5个要诀
四、通过勤抛竿来诱鱼。钓鲢鳙时,一定不能懒,需要保持较高的抛竿频率,让饵料在水中形成立体雾化区,才能把附近的鲢鳙吸引到钓点里。鲢鳙是滤食性鱼类,主要通过鳃耙来过滤食物,用钓友们的俗话讲,就是鲢鳙鱼喜欢喝汤,不喜欢吃肉,饵料的雾化效果越好,诱鱼效果往往就越好。
钓鲢鳙配方
五、饵料的味型要舒适。众所周知,鲢鳙鱼喜欢吃酸臭味的食物,但并不是钓友们想象的那种酸臭难闻的食物,而是微酸微臭,闻起来却比较舒适的食物。很多钓鲢鳙的商品饵都是酸臭味型,闻起来却比较舒适。想要加强鲢鳙饵的诱鱼效果,提高鲢鳙饵料的促食能力,可以在饵料中添加少量的气味传播剂、擒降鲢、鱼多巴和鱼安素,就连留鱼效果都会显著提升,用法用量可以参考上图的钓鲢鳙配方。
掌握这4个技巧,手竿钓鲢鳙,不用“偷师”也能会随着气温回暖,水面温度的上升,远离岸边且藏匿在深水的鲢鱼、鳙鱼(下面简称鲢鳙),也慢慢的开始活跃起来了。一说到垂钓鲢鳙,很多钓友就会立刻想到,钓鲢鳙通常都是使用海竿钓法。海竿钓法垂钓鲢鳙的确很有效,但要想鲢鳙咬钩,却只能靠天收!
使用手竿钓鲢鳙的优点是,当鲢鳙进窝后,在吸食钓饵时,可根据浮漂的漂像来确定鲢鳙是否上钩。所以,使用手竿垂钓鲢鳙的中鱼几率,要远远超过海竿和其它钓法。但使用手竿垂钓鲢鳙的难度较大,任何一个环节没有把控好,都会导致空军!那么,如何使用手竿钓获鲢鳙呢?
今天就来和钓友们分享一下,掌握4个技巧,让手竿钓获鲢鳙不再难!
这张图片是笔者去年5月份用手竿钓获的一条大白鲢
一、鲢鳙对温差变化敏感,选对出钓时间,才有好的收获
鲢鳙是属于温水性鱼类,通常气温低于5℃以下时,会潜入深水避寒,且活动范围很小,以群居栖息水域中下层。当水温上升至15℃时,鲢鳙的活跃性会逐渐加大,也会游回水域中上层活动,且生性好动,喜欢跳跃,但鳙鱼则不喜欢跃出水面。鲢鳙最适宜生长的水温是25-30℃之间,当水温超过以后,鲢鳙就会选择阴凉处栖息。
当前的季节性特征较为明显,早晚冷、中午热,钓鲢鳙的时间为上午的9点至下午的4点以前。在出钓之前,也要提前了解当天天气情况,如遇到突然降温的天气,是不适合垂钓鲢鳙。原因是,鲢鳙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突然的降温,会使鲢鳙游至深水和远离岸边。
垂钓鲢鳙的天气,应当优先选择,以阳光照射充足的晴天,并且伴有微风的天气更佳好。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鲢鳙在水里的活动较大,不仅四处游窜,且摄食欲望较强。微风不仅能够增加饵料雾化速度,造成的水流和水浪,将远处的鲢鳙吸引至此。
这张图是笔者去年在水库使用手竿钓获的鳙鱼22斤
二、根据鲢鳙食饵的习惯,这样搭配钓组才好钓它
手竿钓鲢鳙的关键就在于,钓鲢鳙的钓组搭配,因为垂钓鲢鳙的饵料,即是钓饵也是诱饵。在垂钓时,饵、钩是分离状态,所以钓组搭配是钓获鲢鳙的前提。
- 手竿钓鲢鳙与钓其它鱼种不同,如果鱼竿过长,在打频率时不仅操作不便,而且感觉很累。如果垂钓鲢鳙的鱼竿过短也不行,在钓获鲢鳙遛鱼时,无法控鱼。所以,笔者从实际垂钓中总结出,垂钓鲢鳙的钓竿,使用尺寸为6.3米的最为合适,长短适中,鱼竿硬度选择在4-5H之间为宜。
- 在实践垂钓鲢鳙过程中,笔者总结的心得是,主线使用尼龙线要好于PE线。PE线虽然结实,但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入水,受风的干扰太大。主线使用5号的尼龙线即可,直线拉力值约在9.8-13公斤左右。尼龙线是撵展性的,在遛鱼时不会因鲢鳙突然的爆发力,而导致断线。
- 手竿钓鲢鳙所需的浮漂吃铅要大,如果浮漂吃铅小,根本无法承受鸡蛋大小的鲢鳙钓饵。使用浮漂吃铅量约在5克左右,漂尾目数在15目以内,且浮漂长度不易过长,40厘米为宜。垂钓鲢鳙都是钓半水,所以在修剪浮漂时,要带饵调漂才行,直至将浮漂修剪露出水面3-4目即可。
- 以上的步骤按,照正常的台钓钓法组装线组,而后再将主线链接至鲢鳙毛刷上饵器。鲢鳙毛刷是整个手竿垂钓鲢鳙的关键,将饵料捏团附属在毛刷上,饵料雾化效果好且持续时间长,抗击小鱼干扰较强。子线选择较为结实的PE线,再选择8-10号之间伊势尼鱼钩,将双钩系好后,上钩距离底部约5.5厘米,下钩距离毛刷约8.5厘米,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中鱼几率。
这是手竿钓鲢鳙钓组上饵步骤
三、鲢鳙钓饵不挂在鱼钩上,所以要调整饵料的状态,才能钓好鲢鳙
鲢鳙是虑食性鱼类,是通过吸食雾化在水里的粉状饵料,而并非像其它鱼类摄食。在使用手竿钓鲢鳙时,要保证所使用的钓饵雾化的效果。手竿钓鲢鳙,饵料状态有以下两种。
- 软散饵
在手竿钓鲢鳙当中,软散饵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软散饵的饵水比列约在1:0.8-1之间,由于每家的饵料的成分不同,所以水比也不会相同。软散饵的饵料状态是,当钓饵入水后,饵料在水中扩散的速度快,形成的雾团大、雾化颗粒细,诱鱼的速度更快,也便于鲢鳙吸食。在风浪较大和小杂鱼较多的情况下,软散饵的上饵频率高,也可根据鱼情做出适当的调整。
- 硬散饵
使用硬散饵通常是在,垂钓当天的风力和水面浪花较高时所使用。硬散饵在小鱼闹窝情况严重时,能够有效的防止小鱼刷饵和撞饵,由于饵团硬,雾化速度慢,诱鱼的效果要差于软散饵。硬散饵的水比1:0.5-0.7之间,由于硬散饵雾化速度慢,可适当添一些酸臭和奶香的添加剂,这些都是鲢鳙爱吃的味型。
饵料在水里雾化的效果,雾化越好诱钓效果越佳
四、在众多虚假鱼口信号当中,只有准确判断真实鱼口,才能刺中鲢鳙
- 在使用手竿钓鲢鳙时,由于不断地雾化饵料,不光吸引鲢鳙进入窝点,同时也会吸引大量的白条鱼。白条鱼进窝后,浮漂就会出现乱像,还会有出现虚假的有口信息。由于,使用的饵团较大,一般不会出现黑漂情况,白条刷饵浮漂是下半目、上半目,这种都是虚假鱼口。
- 鲢鳙饵料入水后,就会开始雾化,饵团随着雾化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小,浮漂也会慢慢上浮的情况,这种是属于正常现象。若浮漂在上浮的过程中,突然全部上浮,说明鲢鳙已经上钩了,要立即扬竿刺鱼。因为使用毛刷钓组,饵料是不会整体脱落。
- 抓鲢鳙鱼口,要会判断鲢鳙在吸食饵料时,误将鱼钩吸入嘴里的瞬间。在这过程当中,浮漂会出现一个有力的下顿,通常浮漂的目数会下潜2目,还有一种就是直接黑漂。出现这两种情况,说明鲢鳙已经将鱼钩吸入嘴里,此时是扬竿刺鱼的绝佳时机。
笔者月初使用手竿钓获的鲢鱼
最后:鲢鳙虽然是中上层鱼类,却非常善于 *** 。在使用手竿垂钓时,一旦刺中鲢鳙,鲢鳙就会往深水区钻,此时不要急忙将它拉出水面,先将它稳住在深水层,而后在开始慢慢将它拉出水面。在遛鱼的过程中,只要防住它回游冲击,就不会出现拔河情况。原因是,鲢鳙的爆发力虽强,但耐力极差,当翻肚浮于水面时即可抄鱼。
手竿钓鲢鳙钩距设置,是高手的秘密,它决定着空竿、正口还是锚鱼手竿钓鲢鳙是一种很 *** 的玩法。但是如果在一些细节上掌握不好,水域中有再多的鲢鳙上鱼率也不会太好,不是有口打不中,就是不断锚鱼。和那些高手相比,鱼获就会差很远。关于钓鲢鳙的重要细节有很多,比如开饵干湿度和雾化状态、上饵的手法和抽竿频率,以及根据气温水温找鱼层等等 ,都是影响上鱼的因素,以上这些我以前都在发过的文中讲过,今天不再重复了。我今天单独把钓鲢鳙非常关键的钩距问题说一说,这可是关系到鲢鳙在吸食雾化饵料的时候,能不能出现最适合、最勾魂的逮口的信号,提竿刺鱼时是空竿多,还是正口多,或者是锚鱼多。总之关系到最后鱼获多少的问题。
有钓友可能会问了,钓鲢鳙钩距的大小有那么重要吗?我说,当然有那么重要了,不信你接着往下看。
首先我们钓鲢鳙最常用、也是更好用的 *** ,就是上钩捏一个核桃大小的饵团,下钩空钩什么也不挂。这样做是根据鲢鳙吸饵习惯采取的 *** 。因为鲢鳙是滤食性、专门吸食水中浮游生物的一种鱼类,一般不会吸食大块状的食物。因此当我们把雾化程度很高的鲢鳙饵捏在上钩入水后,饵团快速雾化,鲢鳙进窝后就会在上钩饵团的下方,吸食饵团形成的大量雾化物。由于饵团雾化物是从饵球上层层脱落后不断向下方雾化扩散的。所以越靠近饵团,雾化的浓度越大,因此鲢鳙就会尽量靠近饵团下方吸食浓度很大的雾化物。
好了,现在关键的问题来了,既然鲢鳙会尽量靠近上钩饵团,吸食散落下来的高浓度的雾化物,那么,下钩设置在这个距离就应该是更佳的距离。因为下钩在这个距离最容易被鲢鳙吸食雾化物时无意中吸入嘴里。
那么这个距离应该是多少呢?通过大量的实战经验证明,也被高手们验证,这个钩距在3个钩距左右更佳。这要根据鲢鳙的大小,在2到4个钩距之间设置一个合理的钩距,一般不要超过4个。
设置这个距离的钩距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上钩饵团散落下来的雾化浓度更大,那种烟雾状的雾化物完全可以把下钩笼罩住,让鲢鳙看不到下钩的存在,有很好的隐蔽性。因此鲢鳙在贪婪地大口吸食雾化物时,根本意识不到有鱼钩的存在,当鲢鳙大口把雾化物连同下钩一起吸入嘴里时,浮漂就会出现大幅下顿,这种下顿的信号非常标准,非常引人入胜,这时提竿命中率就很高,往往都是正口。因此我们说钓鲢鳙的钩距设置在二到三个钩距就是更佳的钩距。
相反,如果我们把钩距设置得更大一些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比如设置到十公分以上。很显然,那就会出现更多的锚鱼现象。因为鲢鳙是在上钩饵团的下方5公分左右,雾化物浓度更大的地方吸食,而下钩却设在了在10公分以上的地方,那么就会有两点不足,一是下钩在鱼头部的下方,鱼不容易把下钩吸入嘴里,二是鱼的身体很容易触碰到子线和下钩,浮漂出现的动作很乱,没有标准的动作,这时提竿就容易出现外挂锚鱼的现象。不是外挂住鱼的下颚部位,就是外挂住鱼的腹部或尾部。总之钩距越长,信号越不标准,越容易挂鱼。
我看过刘志强前一段时间在水库钓鲢鳙时,他频繁出现外挂锚鱼的现象,我仔细观察了他的钩距, 好像超过了三个钩距,似乎有10多公分。虽然频繁外挂鲢鳙不单单是钩距的问题,在有的时候还有天气气压等因素的影响,但如果钩距设置太长了,就难以分辨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外挂现象了。因此,还是把钩距设置在3个钩距的更佳状态时,才能找到频繁外挂鲢鳙的原因。实际上,只要把钩距按2到3个钩距设置了,除了天气影响之外,在大多数水域环境中都是钓鲢鳙的更佳钩距。
盛夏野钓鲢鳙,牢记这5个招数,只要路数得当,狂拉到手酸进入盛夏,气温越来越高,出门钓鱼不但要注意天气和钓位的选择,目标鱼也非常重要。民间钓鱼谚语说,夏至鱼寻凉,意思就是选择凉爽的天气出门,比如北风降温天、雨天等等。钓位也要找凉爽的地方,比如阴凉处以及活水等等,或者钓深水。目标鱼的选择也很关键,尤其是在天气不那么“凉爽”时,可以趁着早晚凉爽阶段底钓大鱼,中午前后浮钓草鱼和鲢鳙。鲢鳙是大体型鱼类中最容易钓的一种,在盛夏阶段,真正能够狂拉的也只有鲢鳙。
一、天气
在酷热的盛夏阶段,比较适合钓鲢鳙的天气是晴天或者多云,对风力有一定要求,那就是不能钓风力较大的天气,只要起风对钓浮影响会非常大。鲢鳙有比较强的耐高温能力,对溶氧有较高的需求。当夏日炎炎时,深水层溶氧不足,鲢鳙就会在更浅的水层活动。所以说气温越高,鲢鳙所在水层就越浅,反而会更好钓一些。
二、钓位
凡是中上层鱼类,逐温逐氧也逐食,但是因为不在底层觅食,所以没有鱼道的概念,并没有比较规则或者固定的觅食路线,所以哪里有食物,哪里就会有鲢鳙。鲢鳙的体型较大,所以在选择钓位时对水深有一定的要求。虽然越是高温,所在水层越浅,但并非是在水浅的地方,而是在深水区域的浅水层。夏季野钓,民间有晴天钓鲢的说法,也有不钓鲢鳙不占大坝的说法。因为大坝底部是斜坡,食物很难停留,所以不适合钓底。但是这里水往往比较深,更适合钓浮。还有大坝两侧的深水区域,以及漂浮物较多的区域,都是浮钓鲢鳙的好地方。
三、钓组
鲢鳙的体型较大,对钓组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对子线的要求比较高,因为鲢鳙是滤食性鱼类,中钩并非因为“吃钩”,而是过滤悬浮微颗粒时把鱼钩喝入口中,这跟钓其他鱼完全不同。为了确保鱼钩更容易被鲢鳙喝入口中,要使用比较柔软的子线,如果鲢鳙体型过大,建议使用更加柔软而且结实的PE线。鱼钩要大,但是不能太重,所以要使用钩条中等的鱼钩。通常来说,鱼竿至少达到5.4米才行,否则遛鱼会非常困难。
四、饵料
手竿钓鲢鳙,在聚鱼上主要2个思路。一是通过频繁的抛竿抽窝来达到聚鱼的目的,二是适当的使用一些窝料。在钓鲢鳙时,比较注重频率,也就是要求窝点中始终有食物,否则鲢鳙就会很快离窝。从成本的角度来说,钓鲢鳙是最消耗饵料的。所以窝料可以适当的自制一些,比较出名的就是酸豆饼。豆饼粉开水冲烫,密封曝晒就行。使用麸皮、玉米粉做主料,加少量酸豆饼,窝料就成了。饵料自然要使用商品饵,自制饵料无法满足对状态的要求。牢记一点,钓鲢鳙只要饵料的比重轻、雾化好就行,核心在于雾化,其实味型只是辅助。
五、技巧
手竿浮钓鲢鳙,其实有不少技巧需要注意。之一点,子线要长,目的在于饵料入水之后有较大的摆动范围,形成较大的诱鱼带。钩间距要大,只在上钩挂饵,上钩饵料雾化缓慢下沉到下钩位置,当鲢鳙过滤食物时就会把下钩喝进去。第二点,浮漂的吃铅量要大,建议长脚长尾的枣核浮漂,这种浮漂翻身速度较快。漂尾更好小碎目,因为鲢鳙体型大,但是独特的吃口只能造成比较轻微的漂相,小碎目的浮漂有助于观察漂相。第三点,浮钓鲢鳙其实钓位只要有一定深度就行,并不如底钓大鱼那么多讲究。因为聚鱼完全可以依靠窝料和饵料。抽窝时饵料捏成三角形,入水就可以提竿。垂钓时,饵料要多揉搓几次。
钓鲢鳙的关键还在于找准水层,气温越高钓得越浅,随着饵料的缓慢下沉逐渐钓深,水层选不准,全是空枪或者偶尔出现锚鱼的情况。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春季开钓」分享三种鲢鱼自制饵料两种钓法,新手老手请进来一观我想很多朋友都喜欢钓鲢鱼,可钓鲢鱼的饵料要求较高,为了钓鲢鱼我曾经买了许多商品饵,可鱼就是不吃。虽说现在钓鲢鱼的时间不到,却是不合时宜,但在以前一次次垂钓的经验总结中,我总结了自己一套钓鲢鱼的 *** ,分享给各位钓友。
一、鲢鱼习性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钓鱼也如此。首先我们要了解鲢鱼的习性。
鲢鱼分为白鲢和花鲢(俗称大头鱼)。它们都喜群居,栖息于江河干流及附属水体的上层。性活泼,善跳跃。刚孵出的仔鱼随水漂流;幼鱼能主动游入河湾或湖泊中索饵。冬季,湖水降落,成体多数到河床深处越冬,以浮游植物为主食,但是鱼苗阶段仍以浮游动物为食,是一种典型的滤食性鱼。
它们不同于草鱼群,草鱼群多浮于水皮,也不像鲤鱼散兵游勇多、大帮活动少。鲢鱼喜欢成群游动,在水库等大水面,钓者通过辨别,就能发现鱼群,并且就近选点打窝施钓。鲢鱼的滤食食性决定着鲢鳙鱼“喝汤”的习惯,根据其吃相动作,制备专门的钓饵和采取匹配的钓法,钓鲢鱼就变得事半功倍了。
二、自制鲢鱼饵料
饵料1
原料是;超市卖的细玉米面(越细越好)5斤左右,老陈醋,白糖半斤,蜂蜜1两。一次 *** 5斤。
*** 鱼饵过程:把玉米面倒进一个大盆中, 取一只大碗,把醋倒进去,家上白糖,和蜂蜜,快速搅拌,使白糖和蜂蜜完全融化于醋中,把醋倒进大盆中,快速搅拌,如饵料稍微有点干,可加适量的水(若饵料很干,不要加水,要加醋)。
饵料不要有干的,要搅拌均匀。把和好的饵料放入一个白色塑料中,扎紧袋口,置于烈日下爆晒1~2天即可,不要晒的时间太长了,此时饵料微酸,还有一股蜂蜜的香甜,相当受鲢鱼的喜爱,此饵上爆炸钩底钓草鱼也很好。
这种饵有一股甜、酸、薄味,钓白鲢效果很好,如钓花鲢,可再加臭。加臭饵的种类也很多,有臭鸡蛋、臭腐乳、马掌水、韭菜汁、大蒜泥等。
饵料2
原料:豆渣1000克、玉米粉1000克、甜酒酿50克、大蒜泥50克、红糖50克。
*** 鱼饵过程:豆渣用纱布包紧蒸15分钟,玉米粉开水泡30分钟后蒸15分钟,放入干净容器打散晾凉,搅拌均匀,加入塑料袋密封发酵,春冬15天,夏秋3-7天。
出钓时视情况可加入适量的面粉、麦麸。酸味不足可加入陈醋,臭味不足可加入已发酵过的蒜泥,可在冬季时预先加工,分装入雪碧瓶中,待到初夏时已无辣味。此饵可钓可诱,当诱饵时应少加面粉,加大麦麸的量,调至捏成团,入水即散,当钓饵时加面粉至1-3分钟化完为佳。如当海竿饵应加面粉,麦麸各半的干料拌揉至能成较硬的饵团,以上饵料可供4支海竿两天的用量,用于台钓时在上鱼后应及时补窝,将惊散的鱼再诱回,可保上鱼不断。
饵料3
速成鲢饵:温开水烫玉米面二斤,装入大号铝饭盒,加一小勺发酵粉,固定在汽车发动机盖子里,到渔场后加北京人爱喝的豆汁儿半斤,豆腐粉适量,本人在北京的鱼坑钓鱼时,来不及时就用这种 *** ,多有收获。
三、钓鲢鱼的 ***
1、手竿钓
手竿悬钓法是钓鲢鱼、鳙鱼的常用钓法。
钓具,选用4.5~7.3米的硬调竿,钓线选用1.5号的优质线,1号的脑线,脑线长约20~30厘米。钩选用7~10号的普通中型钩或歪嘴钩,线的型号与所钓的鱼的大小的情况匹配。另外还应注意铅坠与浮漂的匹配。
钓饵
自配饵,饵料中也加一些雪花粉,以增加饵料的雾化效果,搓取花生米大小的饵团挂钩,保证半分钟内完全雾化。因不断提竿,窝内会形成一个雾化区,鲢鱼闻香而至,越聚越多,久留不散。
钓法
钓鲢鱼我的调标 *** 是,双钩带饵调二目,钓的目数,视情况而定,一般是钓二目,二目不行,钓二目半,再不行钓三目,依次类推。标调好了就应该开始诱鱼了。手竿钓鲢鱼,最重要的是鲢鱼密度,饵料人水即开始逐渐雾化,所以每隔半分钟就应提竿1次占此时钩已是空钩,然后装饵续钓。这样在水中形成一个白色立柱,也就形成了一个立体窝子。从底做窝,慢慢将鱼拉到水的中层,漂的现象一般为,小鲢鱼为顿漂无力动作快,不容易抓小动作。大鲢鱼为,顿漂有力,下沉速度很快,动作比较容易抓到。
注意:浮钓鲢鱼,鲢鱼不管大小都不拉黑漂,只有不规则的上下动作,必须抓最有力的一顿扬竿挂住鱼的上颚。当遇到大鲢鱼上钩时不要急于把鱼弄上岸,要慢慢的溜鱼。溜大鱼的技巧是当鱼将要发力的时候,你先把力给它。就这样一给力,鱼反而使不出劲。要领就是鱼要力,你给力,鱼不要力,你就往后收杆,最后大鲢鱼就乖乖的进入你的抄网中了。
海竿钓、包括海竿串钩钓法、爆炸钩钓法、葡萄钩钓法、盒饭钓法。这里以水怪钓法为例。
钓组、3米长的海竿及普通线轮即可。主线粗一些为好,3-6号均可。铅坠用算盘珠形的,中间孔大,便于滑过太空豆。组装时在主线上依次穿上太空豆、铅坠、浮漂,主线末端打出一个留有挂水怪的线圈的结,就大功告成了。这种钓法叫做海杆定点浮钓鲢鱼,既可以挂水怪也可以挂爆炸钩或者串钩。
钓饵
用上述自制的鲢鱼饵料即可,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再加入各种添加剂如臭豆腐、臭豆腐、臭血等,钓鳙鱼很好用。总得原则是白鲢以香甜为主,鳙鱼以酸臭为主。
钓法
抛投入水后,由于浮力的作用,以太空豆为中心,线组向三个方向移动,饵料在中通铅坠的作用下快速向下移动,调整钓线使太空豆刚好露出水面,调整洩力器1~2公斤,千万不能太紧,否则会跑鱼。浮漂就被大环形铅坠牢牢定在适当的位置,抗风及水流的影响小,几乎不会动 。
如何判断鲢鱼进窝和咬钩:观水泡,从窝点周围泛起两分硬币大小的单个水泡,一米远左右一个,由远而近进窝。施钓注意点:太空豆到钩的距离即为钓深,根据水情鱼情调节,一般在0.5-2米之间;抛投时尽量投往同一点,可以形成雾化区,便于聚鱼;海杆不用太多,1-3支即可,轻松一点,达到休闲钓目的。
总结:海竿浮钓鲢不像手竿钓鲫那样眼不离漂,手不离竿,精神高度集中,人也容易疲劳。中鱼后那种激动、兴奋,执竿遛鱼、抄鱼入护的感觉真是美不胜收。所以每到钓鲢鱼的季节,钓友都喜欢到水边使用海竿浮钓鲢鱼。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鲢鱼常规钓法与钓鲢鱼饵料配方,大家有好的 *** 与配方都可以分享学习一下。
天热后,这鲢鳙钓法果然不同凡响!刚一试用就过了瘾,切记莫忽视钓鱼老司机都明白,鲢鱼和鳙鱼本身就是两种不同的鱼类,可由于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食性都很相似,所以才被钓鱼人统称为“鲢鳙”。细心的人就会发现,每年天气一热,不少钓友都会放弃作钓底层鲫鱼和鲤鱼,而把目标鱼视为鲢鳙,原因很简单,就是这类鱼在天热的时候,无论活性还是食欲都非常强烈,只不过要想利用手竿钓了一条又一条,就必须提前了解以下这套钓法。
线组搭配与钓位挑选:
正因为鲢鳙鱼个体较大,因此在线组搭配上面也就不能被忽视,而且凡是在中上层吃饵的鱼,它们在水中的挣扎力都非常强。一般情况下,在水库垂钓鲢鳙鱼时,鱼竿最少要选6.3米以上,而十斤左右的鲢鳙至少也要用到3+2的线组搭配。
至于钓位选择,本人建议首选溶氧量高的下风口深水区,因为这样的地方,不仅浮游物较多,能提供丰富的食物,并且水深浪大,溶氧量高。当然除此之外,也可以选择在突出的桦尖位置,或者洄弯处作钓。
灵活调整饵料状态:
当钓友找好钓位之后,就可以根据鲢鳙鱼喜欢食用酸味,蒜味以及草莓味饵料的食性来开一款合适的钓饵了。
说实话,饵料味型不是很重要,关键就在于钓饵入水之后的状态调整,比如作钓前期,在没有诱来鱼的情况下,饵料雾化的越快,效果也就越好,并且抛竿的频率也要快一些,更好一分钟之内抛个3竿左右,等到钓点处有鱼星或者有鱼口时,再适当揉打饵料,控制好饵料雾化后,即可正常作钓。
浮漂挑选与调钓灵钝:
当然在搭配饵料的时候,为了方便鲢鳙快速吸入饵料,更好在里边加入适量的轻质状态粉,加它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饵料比重,同时还方便于后期调漂。毕竟钓鲢鳙鱼上的饵团比较大,要想浮漂的浮力能够拖起钓饵和铅坠的重力,就必须减轻饵料比重,并且还要以调低钓低的方式进行调漂,至于调几钓几,并没有明确规定,但不管调目还是钓目,都应该控制在6目以内。
综上所分享的正是:在炎热的夏秋季节,户外野钓鲢鳙鱼时的一些作钓技巧与注意事项。当然如果你对此有不同的观点,或者有更好的鲢鳙鱼钓法,也还请多多指教与提醒!
野钓鲢鳙,极简实战篇!从2021年被邓刚带火的钓鲢鳙,一时间风靡大江南北,凡是钓鱼人皆趋之若鹜,一时间鲢鳙饵料、综合杆、鲢鳙方块饵、海竿钓鲢鳙、路滑鲢鳙、水怪钓鲢鳙......从小众群体转向全民钓鲢鳙,我是渔猎行者乌拉,在湖北丹江口水库游历、分享渔乐,欢迎关注点赞收藏转发!
野钓鲢鳙分为钓浮和钓底两种,3年以前甚至更早的老鲢长们钓底 *** 相对应用比较多一些,尤其是在相对封闭的大池塘、小水库、库岔作钓场景比较多;现在的浮钓鲢鳙主要是在流水、深水、大河面、大库区场景下唯一选择。所以新加入打鲢鳙队伍的钓友应了解钓底也是鲢鳙作钓技法之一,只是现在作钓环境的变化,鲢鳙钓底相对变少了,本文我只讨论浮钓鲢鳙的小心得。
1、钓鲢鳙需要不需要打窝?
这个问题某些大师误导钓友“不能打窝全靠抽”,我个人的实践情况是垂钓鲢鳙完全可以打窝,而且很多作钓环境必须打窝,比如流水环境、大河面、作钓人数较少时、夜钓鲢鳙、新钓点,不但要打窝还需要持续补窝,野外大水面钓鱼必先招鱼,鱼稀水广如果全靠钓竿去抽频率,完全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聚鱼,若在长期作钓的老位置情况稍好,可以肯定的是新位置基本很难靠抽频率诱来一定数量和大个体的鲢鳙(过路鱼除外),今年3月底天元推出鲢鳙打窝颗粒,我对于这款产品持怀疑态度,按介绍说的是颗粒底窝,当野外有水流且水深超过6米时对于浮钓鲢鳙的效果应该聊胜于无。
我个人一直使用的自配鲢鳙窝料推荐给渔友们试用一下效果:豆渣10斤+麸皮2斤+纯牛奶或优酸乳1听+细玉米面粉半斤+米酒糟半碗加水适量混合搅拌均匀(混合料潮湿粘手但不见积水),根据气温封袋发酵3~5天,发酵完成的窝料味道发酸发臭略带酒味为好,作钓前用打窝勺持续抛投,水面至水面下1米以内完全雾化散落形成气味浓郁的雾化带随水漂流,作钓中鱼亦可抛投少量续窝,效果极好而且造价低廉(发酵混合料可以通过加水比例来控制溶散水层,但这个需要自己尝试和摸索)。
2、钓鲢鳙必须高温大晴天吗?
鲢鳙是一种不耐低氧的鱼类,极其害怕低气压高温天,尤其是浮萍、水草较多的池塘和小水库环境,我的经验是在夏季暴雨之后、风浪适中的夏春晴天、夏秋季夜间、冬季暖阳天都是做钓超级大鲢鳙的好时机,尤其是暴雨之后和夜间,只是要遵循一个原则:水清钓深、水浊钓浅;水热钓浅、水冷钓深;而且鲢鳙比较喜欢弱光环境吸食浮游生物,夜钓鲢鳙6.3M左右的钓竿配失手绳即可,2021年8月本人在丹江牛河段使用黄光灯夜钓鲢鳙,合计中鱼27条更大单尾重15.7kg,尤其是早上5点左右是中鱼高峰,灯下水面宛如开水锅一样鱼泡翻腾。
3、野钓鲢鳙需要刻意钓饵的味型吗?
我个人经验是野钓中细分鲢鳙的味型并不具备任何意义,野外食物匮乏鲢鳙不论任何味型饵料均会吸食,只是所在水层略有差别白鲢在上麻鲢在下,垂钓鲢鳙最核心的是饵料雾化状态,你用金版浮钓鲢鳙、黑鲢、特务鲢还是蓝鲫配雪花粉,甚至螺鲤918配速攻只要状态调整松散易雾化均可钓鲢鳙,野钓环境钓无定法不必受大师误导,实践出真知!
4、野钓鲢鳙的装具选择
- 钓竿:野钓建议采用5.4米以上的钓竿,鲢鳙游速快、爆发力非常强,所以鱼竿必须要腰力强劲,钓力值要高;但由于钓鲢鳙需要抽频率,所以又不能太重头;四五斤左右小个体的一般综合竿就能搞定,如果是七八斤往上的那就老老实实用调性28尺寸鲤竿或轻量大物竿,竿腰需要稍微硬点,务必配备失手绳,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钓点:大水面的深水桦尖、大坝、陡坎、洄湾、库岔口优先选择,目标钓点的选择主要是:陡、深、窄、湾等四个要素。
- 鱼线:野钓鲢鳙线组建议5+3#起步,遇到大个体鲢鳙尚有一战之力,不建议使用大力马子线,大力马子线的柔软其实在流水中漂浮与饵球产生距离是极大的问题,鲢鳙吸食时不易入口,挂住眼睛、腮盖、胸鳍的情况均是此原因。
- 鱼钩:我个人建议选择新关东,不推荐伊势尼、千又、棱刺等其他钩型。新手建议使用双钩,双钩距保持2.5~3个钩距为好,双钩距不易过大;老手可以配弹簧或毛刷,网上有现成的或你自己也可以改。
- 浮漂:个人选择习惯是吃铅量在4~7克的长身尾漂体的流线型浮漂,特别是在野外走水流水环境中抗走水性能稍强,带钩不上饵球调漂至漂肚能站立即可,挂饵球浮漂露3~5目为佳,浮钓鲢鳙的调漂不需要太严格,遵循垂钓者能看明白浮漂语言即可。
- 捏饵:作钓中前30竿建议钓者捏乒乓球大小的饵料,轻捏4~6下保持饵团不掉但是能快速入水雾化,入水等待20秒提竿抖散附钩饵球,一旦发现有抖动、阴口、小目降讯的鱼口应将饵团捏小、捏紧5~8下,防止饵团脱落将鱼带走。
- 水层:野钓鲢鳙根据水体情况判断,作钓水域水体清澈良好可以从1.5米开始做钓,水浊可以从1米开始做钓,保持每个水层30竿抛投,无鱼即向上推漂50公分向下找水层,一直找到有疑似鲢鳙鱼口为止(冬季建议3米开始向下找鱼)。
- 微调:按照每5公分为一个单位进行向上或向下推漂,直至出现清晰有力的顿口,中鱼在下巴、脸颊即向上推浮漂5公分,有口但多次空竿应向下推浮漂5公分。
- 抓口:自然水域鲢鳙的吃口相对于池塘和小水库中鲢鳙吃口更为谨慎、轻柔,本人做钓中大部分都是1~2目小顿口为主,也偶见直接黑漂斜滑拖走的情况,顶漂中鱼现象较为少见。
- 控鱼:鲢鳙的控鱼、溜鱼谨遵一个字:让,尤其是在野钓中鲢鳙中鱼之后大部分情况中你无法判断中鱼的个体大小,钩子吃口都不会太深,大部分都是嘴唇附近,而且鲢鳙越大越稳具有极强的爆发力和耐力,就需要靠竿子腰力和失手绳配合损耗大鱼力气,不可一味硬扛爆竿,你不是渔具厂商竿子不花钱。
最后,诚恳的提醒各位钓友,不建议在自然水域过度垂钓鲢鳙,因为鲢鳙是净化水质的生态卫士,不要被商业利益忽悠,丹江口库区每年增殖放流鲢鳙鱼几千万尾,越是水体环境较差的水域更需要鲢鳙的吸食过滤,而且鲢鳙在自然水域基本不能自然繁殖,希望大家钓完以后留大放小人鱼两利!
钓鲢鱼必知技巧,学会了还愁钓不到鱼回家没法交差?
一是浮钓
即钓水面以下约50cm左右处。如用手使钩半浮于水中适当处。竿,可以调整浮漂与铅坠此法缺点是漂随风游动,难于個定钓点。因此可以采取“定点浮钓”,即装较重铅坠使钓点固定,而钩距铅坠较远,调整好浮漂使钩悬于水面以下适当地方。
此法需事先了解水的深度,设定好漂的高度,与钩悬在水下的深度。用海竿顶点浮钓更为适用,在钓具组合上主要利用活铅坠,大浮漂,鱼钩拴在距浮漂约50cm处,与浮漂相连共同移动。浮漂可用泡沫塑料自制,中有较大孔,在线上可自由移动,上方装一太空豆,设定好它与钩的距离。坠在浮漂的上面,但铅坠中心的孔能自由穿过太空豆。
甩竿时由底到上组合顺序是钩、漂、坠、太空豆。海竿用出时四者一起用出但入水后,由于重力作用,铅坠沿线下滑,穿过太空豆,直沉水底,而浮漂浮于水面,所带鱼钓则按事先设定好的距离悬于水面以下。太空豆起到限制浮漂任意上得的作用。此法一般可用爆的,相据团。味道合适,鲢鱼、鳙鱼积聚吸食饵料,从而将钩吸入嘴内。
二是底钓
可用一般手竿钓法,但钧应多个,不要铅坠,选味道适当的大团佴料,以饵代坠,沉入水底。也可以用海竿爆炸钩,但饵料必须对路。
若用题粒钩饵,一般大小应如黄豆或玉米粒。
三是全方位钓
可用手竿串钩,上下数个鱼钩,同时钓不同层次的鱼。也可用爆炸食设在上层,下面拴控一空钩,鱼群吃食时用力提竿,常能使下面的钩挂住鱼的身体,提出水面。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关注我每天分享钓鱼那点事
阿蟀2018.12.14
鲢鳙一种成长速度快提醒特别大的鱼,一般钓鱼人只要钓一两次都会爱上钓鲢鳙的感觉:拉力强、个头大、垂钓起来虽然累但是一点都不复杂。据科学研究,我们钓鱼人在中鱼博大物的时候,大脑里面的肽类(让你很兴奋)分泌大概有毒品的四分之一的水平。
钓鲢鳙
也就是说钓鲢鳙很容易上瘾,不过也不用担心不可自拔,蓑笠哥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钓鲢鳙,但是后面钓的就少了。我们人类大脑构造决定了我们喜新厌旧,这种自然获取 *** 的方式不会持续太久。
蓑笠哥之前分享过几篇关于钓鲢鳙的文章,基本都是稳扎稳打的 *** ,通用性比较强。只能说是几篇很好的钓鲢鳙进阶攻略,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和之前的从基本概念上就有所不同:底钓鲢鳙。之前分享的都是浮钓,从30CM开始向下搜索鱼层。这种 *** 也是没有错的,但是很难钓到个头特别大的鲢鳙。
既然浮钓鲢鳙较好为什么要底钓?
这个其实很简单,浮钓鲢鳙很难钓到特别大型(15+)的鲢鳙,除非是在一些散养塘里面食物匮乏的地方。在江河湖泊,鲢鳙的水层分的很清楚:上层是白鲢,然后再下一点是个头不大的鳙鱼(3+左右),大鲢鳙和大白鲢基本都在水稍微深一点的地方。所以,我们浮钓可以钓到鲢鳙,但是不容易钓到大的,只有钓底才能有10+、20+乃至30+的大鲢鳙钓。
钓鲢鳙
底钓鲢鳙的钓位选择
由于底钓的时候不像浮钓饵料雾化的那么快,底部相对平静所以底部的水也相对稳定,我们在选择钓位选择上面就没有浮钓那么宽泛。总的来说,底钓鲢鳙下面的几个钓位不错:
比较深的下风口
这一点很多水库的大堤都满足这一个条件,而且大堤也是非常棒的底钓鲢鳙钓点。一来呢,下风口水面的水流和水底是相反的。你看到水浪一个接一个的打到岸边,但是这些水会随着河岸流入水底回到水库里面。这样一来水底的水就会带动我们雾化的饵料流向大水面,增加雾化速度增大雾化面积,从而能更快速的诱鱼,而且诱鱼的面积也会大增。二来呢,因为鲢鳙是上层鱼类,一般水库的大堤都会很深,我们钓的低差不多也就是上层鲢鳙的上层了。毕竟3米水深的上层和10米水深的上层分界点完全不一样。
钓鲢鳙
回水湾附近的坎位
鲢鳙喜欢待在江河的回水湾,除了产卵期要 *** 性腺发育之外基本都是待在这些地方。回水湾的水流不急,它不需要消耗太多的体力。回水湾里面水质一般也比较肥里面微生物比较多,这些是它们爱吃的食物。
如果是玩海竿其实江河的回水湾基本任何地方丢可以钓鲢鳙,只要不是特别浅。但是如果我们要手竿钓大鲢鳙的话只能找比较深的坎位。坎位的意思就是比较陡峭的地方,那种地方的水一般都比较深。
大小水面的入水口
这里说的入水口不是说水库的主入水口,很多湖泊因为修路等其他原因会拦截出一些小水面,这些小水面的向大水面的入水口是很棒的鲢鳙钓位,一般这种地方水都比较深。小水面一般涞水水质肥沃而且温度较高会产生大量的藻类流入大水面。鲢鳙也喜欢聚集在这种地方觅食,这种地方水的底部也会有轻微的走水,这是钓鲢鳙雾化饵料相当有利的条件。
总结一下就是钓大鲢鳙的一定要足够深,而且还要相对比较安静。除了上面说的这些地方,在网箱养殖的的附近、大入水口旁边的坎位都是比较不错的守大鲢鳙的钓点。
钓鲢鳙
底钓鲢鳙的饵料
其实鲢鳙的饵料不需要特别精贵,只要满足两点即可:量要大、味要重!基本这些年蓑笠哥钓鲢鳙的经验来看,越是臭的饵料鲢鳙越是喜欢!比如:臭鸡蛋、豆腐乳、蒜粉、发酵的韭菜汁、小米醋等等很多我们觉得臭不可闻的东西用来钓鲢鳙那是一绝!
基本现在市面上的商品饵料都能满足钓鲢鳙的要求,蓑笠哥这些年都是哪个便宜买哪种。买回来之后加一些添加剂就可以了,就像上面说到的那些,鳙鱼加:蒜粉、豆腐乳;白鲢加:海藻粉、白醋、草莓香精等等。
值得留意的是,如果我们是底钓大鲢鳙,饵料要比浮钓雾化要小一点点。底钓比浮钓多一段行程,如果雾化太好可能在半途就雾化完了。正常的鲢鳙饵料按照说明的水比开饵之后多揉一会儿就会比较黏一点没有那么容易雾化。更好是做成湿散,到底之后通过抽的动作来完成雾化。
分享一个钓鲢鳙的饵料配方:
大蒜汁300g、轻麸2000g、糖300g(红白糖都可以)、豆沙1000g(或者莲蓉)、大豆粉炒香2000g、白醋一瓶、鸡蛋3个(更好是寡鸡蛋)。这个配方可以打窝,也可以用手竿钓,有一点就是,如果你是用手竿钓的话,莲蓉要放少一点,现在市面上卖的莲蓉都很黏,放太多了雾化不会太好的。当然这个也可以装填海竿,想要雾化慢就多件莲蓉,雾化快就少放一点。
钓大鲢鳙窝料
原则上讲,手竿钓鲢鳙是不需要窝料的,只要疯狂的抽窝即可。但是现在天气热,而且有的钓鱼人年纪大疯狂的抽窝肯定会体力不支,那么也是可以打窝的。而且底钓鲢鳙打窝的话留鱼的效果要好一些。
钓鲢鳙的窝料其实也很简单,买点儿豆渣拿回家用塑料袋密封然后在阳台上放3-5天就可以直接拿去打窝了。钓底的话可以打窝的时候和一点儿面粉,捏成团这样才好沉底。和其他鱼不一样的是,鲢鳙更好打窝一次性打完,然后后面靠抽窝来补。如果中途捏大坨打窝很有可能会惊鱼。
钓鲢鳙
关于底钓鲢鳙的装备
杆子;准备同样长度的两根,一个轻一点抽窝阶段用,线组不用太粗。另外一根大物杆,等窝子里面来鱼之后(有很大的泡泡起来,2-5个左右)换大物杆钓。
线组;推荐5.0的线起,更好用碳线,尼龙线也没有问题。
子线;钓鲢鳙更好用的子线是PE,柔软容易入嘴。
钩子;12#伊势尼起!一般正常情况下钓大鲢鳙都是要15#伊势尼,但是普通伊势尼的钩子重,更好买钛合金的。
浮漂;更好特粗尾小短漂,尾巴粗细至少要有1平的电线粗才行。浮漂短一点的话雾化的路径就短,要不然随着浮漂上浮下面的钩子也会上移,可能会移出鲢鳙所在区域。
底钓鲢鳙的概念和调漂
其实这里说的底钓鲢鳙并非是真正的让饵料躺底或只是铅皮躺底。底钓鲢鳙的意思是说钓底部的鲢鳙,我们在实践作钓的过程中还是要离底30-50CM左右。正常情况下,我们空钩调八目(粗尾的只要四目足够),然后挂饵料或者铅皮找底。找到底之后撸30-50CM出来,然后上饵调到2目左右即可。钓鲢鳙用粗尾漂优势很大,如果可以的话尽量选择粗尾的小短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