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地地道道的商河人来说,在济南很大概率吃不到真正的家乡味。
走在济南的街头,会发现有些小吃店门头写着:商河老豆腐。里面有许多其他小吃,比如包子、油饼、豆浆、油条、麻团等等,当然也有他们所说的“商河老豆腐”。
商河老豆腐门店(来自 *** )
基本每个门店都写着“正宗商河老豆腐”,殊不知,每个店里的老豆腐基本上都不正宗,甚至大相径庭,全然不是。
一、搭配的辅料不同
在济南豆腐脑比较普遍,而且大部分市民也比较常吃。豆腐脑主要是浇卤汁,并佐以榨菜碎、韭菜花等,口味偏淡;而商河老豆腐主要是浇熬制的酱油来增加咸味,并佐以麻汁增香,别的基本就什么也不放了。喜欢吃辣的,辣椒油是必不可少的。
商河老豆腐
济南的商河老豆腐店里买的老豆腐在配料方面有些差别,有的是酱油、麻汁配韭菜花,还有就是卤汁配麻汁等,各种各样。
二、搭配的面食不相同
商河老豆腐最经典的吃法是搭配馒头,而不是油条、油饼之类的,这与豆腐脑截然不同。当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搭配的面食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对于商河人来说,老豆腐配馒头的吃法是最普遍的。
在济南的商河老豆腐店里,基本没有搭配馒头的,想吃店里都不卖。
搭配馒头
三、口感不同
老豆腐因为 *** 工艺和豆腐脑不同,所以呈现给食客的口感不一样。
点浆不同。豆浆做好以后,如果要吃老豆腐,就要用卤水(又叫盐卤)点。卤水点的豆浆凝固后,硬度较大、韧性较强,做出来的豆腐叫做“老豆腐”。
而?豆腐脑儿,用石膏点豆浆;豆浆凝固后,做出来的豆腐质地细嫩、润滑。
相对来说,老豆腐的口感要粗糙一些。
配以香菜,口感爆棚
其实,每个人、每个地方口味是不同的,老豆腐和豆腐脑都有很多人喜欢,我们吃的就是一个家乡味儿。
对于商河人来说,出了商河,就吃不到真正的老豆腐了。
「老豆腐」「嫩豆腐」之争,差别是因为添加了这个审核专家:王国义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博士后
豆腐,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味觉宝藏。早在汉代时,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豆腐的制备 *** ,通过在豆浆中加入石膏,从而得到“白如纯玉、细若凝脂”的豆腐。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豆腐及其制品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材,它不仅美味,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
豆腐 来源丨pixabay
但对于豆腐这么习以为常的食物,大家又了解多少呢?你可知道豆腐是如何 *** 出来的?从黄豆到豆腐,又是通过什么 *** 才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模样呢?
豆腐的 *** 过程
众所周知, *** 豆腐的主要原料就是黄豆,其 *** 过程也大致可分为“泡豆-磨浆-滤浆-煮浆-点脑-压制成型”等几个步骤。
在豆腐的 *** 过程中,作为原料的黄豆需在浸泡一段时间后,等到豆子泡涨到2—3倍大时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水磨成豆浆。而后过滤掉豆浆的杂质(即豆渣),加热将豆浆煮熟,撇去浮沫,使它变得顺滑纯净,这样可以提升豆腐的口感。
黄豆,豆浆,豆腐 来源 | pexels
准备好热豆浆后,下一步就是点脑。
点脑,即点卤形成豆腐脑的过程。而让液体豆浆变成固体豆腐的关键,就是点卤。俗话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经过点卤的豆浆会发生慢慢沉淀,逐渐形成半固体的豆腐脑。
*** 豆腐 来源 | 中新网
凝固后的豆腐脑滑嫩易碎,强度较小,无法成型。为了得到硬度更大的豆腐,就需要进行最后一步——压制成型。压制,就是挤压掉豆腐脑中的水分,在压制之前,还需要把豆腐脑全部打碎,破坏原本蛋白质的排列结构,释放出更多的水分。水分的多少可以影响豆腐的口感,想要得到老豆腐就多压点水分,想要嫩豆腐就少压掉点水分。
豆腐里的科学
液体的豆浆是怎么变成固体的豆腐的呢?这其中关窍就藏在那看似变戏法似的“点卤”上。点卤,就是在熟豆浆中倒入卤水,从而达到沉淀凝聚的效果。
卤水,又叫盐卤,是由海水制盐或盐湖水制盐后的剩余部分,其中含有氯化镁、 *** 镁、 *** 钠等成分。这些成分都属于电解质,溶解在水中后会形成许多自由移动的正负离子,可以起到凝结剂的作用。
豆浆中富含蛋白质,而蛋白质分子较大,不易溶于水,这就让煮熟的豆浆成为了一种蛋白质分子高速运动的胶体溶液。
有机结构根据对水的反应,可以分为排斥水分子的典型有机结构——“疏水基团”和亲和水分子的非典型有机结构——“亲水基团”。蛋白质也是如此,它既有以碳氢结构为主的典型有机结构,又有由羧基失氢离子为主的非典型有机结构。
豆腐 来源丨pixabay
疏水基团互相靠拢,亲水基团更愿意与水分子接触,由此,豆浆中就形成了许许多多个由蛋白质构成的疏水基团在里,亲水基团在外的结构。而亲水基团又会紧紧抓住水分子,形成一套水膜,这样的蛋白构成就是“胶粒”,它们很小,又因为水膜的阻挡和外围的基团带电性一致,故互相排斥,蛋白质之间也因此无法发生凝聚。
而当在这种胶液中添加凝聚剂时,凝聚剂在水中形成的电解质就会打破原本的局面。电解质中的离子会中和胶粒表面带电荷的离子,从而使蛋白质发生凝聚。当凝聚的颗粒足够大时,就会出现沉淀现象。之前分散的蛋白质在卤水的作用下互相凝聚,形成豆腐脑,再通过挤压掉多余的水分,提高蛋白质之间的密度,最终就能够得到软硬度适中的豆腐了。
“点卤”不一定要用卤水
而卤水也并不是唯一的凝聚剂,其他的凝聚剂如石膏、酯酸、柠檬酸等,都可以起到相同的凝聚效果。
不同的凝聚剂会影响豆腐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但在 *** 原理上是大同小异的。卤水豆腐口感绵韧,豆香味足,含水量少,俗称“老豆腐”“北豆腐”。而石膏豆腐则细嫩光滑,含水量多,俗称“嫩豆腐”、“南豆腐”。
内酯豆腐 来源丨某购物网站
除此,市面上还有这么一种盒装豆腐,滑滑嫩嫩,洁白细腻。这种豆腐的凝聚剂与传统不同,它采用了一种新的化学物质——葡萄糖酸内酯,而这也是科技用于食品加工的一个例子。
特色小吃| 无极特色小吃:老豆腐老豆腐的历史究竟有多少年了,恐怕没人说的上来。《故都食物百咏》中称老豆腐:“云肤花貌认参差,已是抛书睡起时,果似佳人称半老,犹堪搔首弄风姿。”可谓诙谐。注说:“老豆腐较豆腐脑稍硬,形状则相同。豆腐脑如妙龄少女,老豆腐则似半老佳人。”老豆腐与豆腐脑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它没有“脑”的细腻和鲜嫩。它在点卤之后,在微火上炖一会儿,而成为老豆腐,盛在碗内,浇麻酱、酱油、韭菜花等调料食用。 《故都食物百咏》中称老豆腐:“云肤花貌认参差,已是抛书睡起时,果似佳人称半老,犹堪搔首弄风姿。”可谓诙谐。注说:“老豆腐较豆腐脑稍硬,形状则相同。豆腐脑如妙龄少女,老豆腐则似半老佳人。豆腐脑多在晨间出售,老豆腐则在午后。豆腐脑浇卤,老豆腐则佐酱油等素食之。”.
老豆腐一般以盐卤(氯化镁)点制,其特点是硬度较大、韧性较强、含水量较低,口感很“粗”,味微甜略苦,但蛋白质含量更高。尽管北豆腐有点苦味,但其镁、钙的含量更高一些,能帮助降低血压和血管紧张度,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有强健骨骼和牙齿的作用
老豆腐是高蛋白,低脂肪绿色食品。其原材料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防止血管硬化,因黄豆中的软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豆中的软磷脂还具有防止肝脏内寄存过多脂肪的作用,从而有效防治因肥胖引起的脂肪肝.降糖、降脂豆中含有一种抑制胰酶的物质,对糖尿病有治疗作用,豆异黄酮是一种结构雨雌激素相似,具有雌激素活性的植物性雌激素;能够减轻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病状,延迟女性细胞衰老,使皮肤保持弹性养颜,减少骨丢失,促进骨生成;降血脂。老豆腐是利用大豆蛋白制成的高级营养食品,人体可对其吸收率可达92-98% ,老豆腐除含蛋白质外,还可为人体生理活动提供营养。
在无极县北苏镇东庄村,县城人和街都有卖老豆腐的摊点。
老豆腐是山东的传统小吃,也是山东人最喜爱的早点之一。目前山东最为出名的要数德州平原老豆腐、聊城高唐老豆腐最为出名。这两种老豆腐 *** 工艺不同,味道也有所区别。
德州平原老豆腐起源于汉代:刘关张三兄弟早上习武归来看到一女子在街头哭泣,便问起缘由。那女子说自己是做豆腐的,但是自己贪玩把做豆腐的包布弄丢了,今天只能做豆腐脑,自己的父亲着急了,打了她。刘关张三兄弟见女子可怜,家里条件也不好,取来银两来买她的豆腐,发现加了酱油的豆腐脑特别好吃,就为其取名为“平原老豆腐”。
到了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吃了一次豆腐脑,发现平原豆腐脑豆腐似雪如玉,香气扑鼻吃起来油而不腻,异常美味。因此下旨召见做豆腐脑的师傅进宫。后续便发展为老北京豆腐脑。但由于当初入宫的人怕对不起祖宗没有把秘方全部传出,平原豆腐脑和北京老豆腐的味道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平原豆腐脑虽说在豆腐的 *** 上除了特地用黄河边上深井里的水外 *** 工艺基本没什么特点,但豆腐脑用的卤和油确有其独到之处。卤用酱油、精盐加水,不仅放入葱、花椒、八角、茴香、丁香、桂皮、姜等十几种佐料,还要加入老母鸭各种肉丝温火熬制。配料盛碗时,加入少量鸡精,用平勺片豆腐放入碗内,加卤和油后即可。这样做的豆腐脑油而不腻,有肉味却不腥,红白相间,豆腐吃起来异常滑嫩,香气扑鼻。
高唐老豆腐是山东聊城高唐风味名吃之一。与平原豆腐脑不同的是其卤虽说也加入了花椒、八角、茴香、丁香、桂皮、姜等十几种佐料熬制,但加入的是大骨或是牛骨进行熬制。油是特地挑选的优质菜籽油,油热后加入葱花、甜面酱、花椒、小茴香等佐料,爱吃的可以加入特制的辣椒油别有一番风味。自80年代起,高唐老豆腐的名声便响彻全国。高唐本地便有:绕道一百走高唐,半碗豆腐吃的香的俗语。高唐老豆腐豆香、料香、卤香、辣香、油香更加丰富,滑嫩爽口、老少皆宜。
以上就是德州市高唐老豆腐和平原豆腐脑的区别,每种都深受当地人喜爱。你更喜欢哪个呢?欢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德州老豆腐、沧州老豆腐和高唐老豆腐对比,那个排名之一呢?豆腐起源最早是在汉代的时候,当时的淮南王刘安在炼丹的时候偶然间得到的,在此后的2000多年,豆腐传遍了我国的大江南北,从而也演变出了许多不同的吃法。现在咱们来说说其中的一种吃法—老豆腐。
老豆腐也叫北豆腐,最早起源在山东德州,现在好多地方都有了老豆腐,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各地老豆腐的不同之处吧。
先来说说山东德州的老豆腐吧,这里的老豆腐是出现最早的老豆腐,在清朝时期,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时,路过德州,在街道上寻找没有吃过的食物,恰巧吃的就是老豆腐,一尝之后感觉甚是美味,钦点做老豆腐的师傅进宫专门给他做去了。这里的老豆腐特点是洁白明亮,滑嫩不松,尤其是它的汤料,各种材料都要齐全的,从麻油、麻汁、香菜、韭菜花、辣椒油、酱油以及最重要的汤,它的汤是熬煮长时间的鸡汤或者是大骨头汤,汤色清且透明,鲜香且不腻,这样一搭配,味道棒棒哒。
再来说说沧州的老豆腐,这里的老豆腐出现的时间和德州的差不多,也是在清朝时期,两地的老豆腐有共同点也有差异哈。更大的差异就是出现在汤料上,这里的汤料最主要是排骨汤加葱油做成的,还有一些黄花碎、木耳碎、鸡蛋碎、胡椒粉,最重要的是还要用淀粉勾芡,装好碗后再加入一些蒜泥、芝麻酱、辣椒油、香菜等的材料。少一样都不是地道的沧州老豆腐,它的汤浓厚且味道重,营养成分也是非常多的。
最后再来说说高唐的老豆腐吧,高唐的老豆腐又叫豆腐脑,在这里先给大家解释一下,豆腐脑和老豆腐的区别,其实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凝固剂是不一样的,老豆腐使用的是盐卤,它点出来的豆腐相对发黄,稍稍有点硬;豆腐脑是用石膏作为凝固剂的,它点出来的豆腐水嫩、光滑,颜色白净,这样的才叫豆腐脑。但是人们一般分不太清,只是根据当地习俗取名,豆腐脑老豆腐傻傻分不清楚。
高唐的老豆腐其实就是豆腐脑,它是用石膏点成的,它更大区别于老豆腐的是它的卤汤,它的卤是用酱油和精盐,再加上花椒、八角、丁香、桂皮等10多种佐料熬成的,相对于老豆腐的卤汤而言是比较简单的,吃的时候再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材料就可以啦。
对于小编而言,还是比较喜欢德州的老豆腐的,它的卤汤不仅吃着香而且还比较清淡,而豆腐我也是喜欢吃有点韧劲的豆腐,当然每个人的口味是不一样的,各位看官你喜欢哪一种的?欢迎下方留言讨论哈。
“豆腐脑”和“老豆腐”敢情是两码事!只有天津人才懂!笔者从小就听家里的老人说过豆腐脑和老豆腐,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吃食。此番查阅了大量资料,撰之成文后发现,这回更分不清楚了……
——编者按
天津人说的豆腐脑,就是老豆腐;
天津人说的老豆腐,就是豆腐脑。
你到天津早点摊儿
“来碗老豆腐”或“一碗豆腐脑”,
保证给你盛的是一样的东西。
但“豆腐脑”和“老豆腐”
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您猜猜哪边儿是豆腐脑?
▼
今儿就跟您聊聊,
“豆腐脑”和“老豆腐”
究竟有啥区别?
— 靠谱冷知识 —
豆腐,是谁发明的?
西汉时,道教盛行,
淮南王刘安聚集一群道士炼长生不老丹,
丹没练成,却发明了豆腐。
自此,
豆腐的“发明专利”就归于淮南王刘安了。
1960年河南密县发现的汉墓画像中
就有豆腐作坊的石刻。
△ 刘安:“我也不容易”
豆腐脑?老豆腐?
傻傻分不清楚
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里,
描述了豆腐脑与老豆腐的区别:
“
北平的“豆腐脑”,异于川湘的豆花,是哆哩哆嗦的软嫩豆腐,上面浇一勺卤,再加蒜泥。
“老豆腐”另是一种东西,是把豆腐煮出了蜂窠,加芝麻酱、韭菜末、辣椒等佐料,热乎乎的连吃带喝亦颇有味
下面,
我们来分别认识这两种美食
1
“成熟御姐”——老豆腐
1
“点卤”
老豆腐用“盐卤”点卤,
(氯化镁结晶所形成的卤块,
是制豆腐常用的凝固剂)
凝固后质地老韧,颇似豆腐,
所以称之“老豆腐”。
2
“卤汁儿”
“老豆腐”浇的是多种调料。
一般有韭菜花儿、葱末、酱油、辣椒油、
油炸黄豆、香菜末、和好的咸芝麻酱等。
在点上几滴香油就更好吃了。
老豆腐比较老,
所以有不少卖苦力的工人喜欢喝老豆腐。
老舍先生的小说《骆驼祥子》中,
就有描述书中主人公“祥子”喝老豆腐的情节:
“
歇了老大半天,他到桥头吃了碗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两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湿透了裤腰。半闭着眼,把碗递出去:“再来一碗!”
但实际上,在天津
豆腐脑是给劳苦大众吃的,
老豆腐是有身份人吃的。
旧时候老豆腐是进店才能吃到的,
人们为了虚荣,
说我吃老豆腐了,其实吃的是豆腐脑
2
“软嫩萌妹”——豆腐脑
1
“点卤”
豆腐脑是用“石膏”点卤,
(食用石膏)凝固后的豆浆质地细嫩,
颇似白花花的“脑浆”,
这大概就是称之“豆腐脑”的原因。
2
“卤汁儿”
吃豆腐脑,必须浇上“卤汁儿”后食用。
这卤汁儿有回、汉民之分。
*** 做的卤又有荤素之别。
荤的是以羊肉,口蘑等为主。
素的以黄花菜,木耳,面筋等为主料,
其口味浓中透着鲜。
汉民做的卤就以口蘑,
肥瘦猪肉片儿,黄酱,黄花菜,木耳,
大料煮好勾水淀粉,加生抽而成。
一般卖豆腐脑的铺子儿,
还备有蒜汁儿等,
各人根据自己口味儿选择放什么。
天津到底是叫
豆腐脑,还是老豆腐?
旧时天津大多数百姓
将浇卤的称为“老豆腐”
而将不浇卤,
只加作料芝麻酱、花椒油、辣椒油
和韭菜末(天津叫“韭菜花”)的
称为“豆腐脑”(如“饶阳豆腐脑”)。
现在天津没有老豆腐了,
老豆腐的 *** 工艺耗时长。
现在的天津人吃的,
少老豆腐,而多豆腐脑。
从豆腐的本质上讲,
天津人认可的“老豆腐”或“豆腐脑”,
实际上是老嫩相宜的豆腐,
而绝非“煮出了蜂窝的老豆腐”
和“哆哩哆嗦的软嫩豆腐”。
天津的豆腐脑有着自己的特色,
既浇卤,又加佐料。
要说天津卫的老豆腐,
做起来可是极其讲究。
很多早点铺天不亮就开始着手准备,
头天晚上泡好的黄豆吸饱了水,
经过打浆、滤渣、煮滚后
再使它的温度保持在沸点以下,
保证豆浆“热而不沸”。
一直开锅的豆浆,
味道就会发苦,再浓,成色也要下降。
豆浆刚出来的时候,
蒸腾的热气扑面而来。
此时,就要马上点豆腐。
黄铜片做的平勺从豆腐桶里
轻轻铲起几片豆腐入碗,
再从卤锅里舀一勺卤汁浇入碗里,
加入几勺调料,
一碗热乎乎的豆腐脑就完成了。
豆腐脑卤子鲜香浓稠,
伴以芝麻酱和各种香料拌成的酱汁,
再加蒜汁辣椒油提味。
整体味道非常的浓郁,
与芝麻油酥烧饼简直是绝配。
每天早上小老板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
也成为津城一大特色:
“里边儿还有地儿!”
“您要几碗!”
“给我加个烧饼!”
“来俩馃子!”
“好嘞!”
……
天津早餐铺子几乎都有豆腐脑的身影,
趁热吃一碗浑身都觉得舒坦。
河北饶阳豆腐脑,
1934年进入天津,
就成为津城早点界“网红”。
( *** 配图)
1992年,
中国商业出版社编撰的《中国烹饪辞典》,
将饶阳豆腐脑列入天津小吃名下。
( *** 配图)
饶阳豆腐脑的创始人是韩玉,
清光绪年间,
在河北饶阳城关以卖豆腐脑为生,
因投料考究,鲜味独特,
在饶阳地区远近驰名。
饶阳豆腐脑的 *** 成本过高,
目前在天津已难觅踪影。
天津豆腐脑/老豆腐
哪好吃?
大 福 来
大福来是天津的老字号,天天爆满。
老豆腐和锅巴菜是店里销量更好的两样。
卤汁一定要足,完全没过老豆腐,
卤子味道比较重,
搭配清淡的老豆腐,咸淡刚刚好,
来上一大碗才过瘾。
至 美 斋
散发着牛奶般光泽的嫩白老豆腐,
卤子清亮,
卤子不会完全没过老豆腐,
可以充分品尝老豆腐本身的味道。
卤子里面还有牛肉碎,
简直是肉食主义者的福音。
真 素 诚 美 食 园
真素诚的老豆腐够软够滑,
却不会一碰就碎成渣。
卤汁里面有香菇,鲜味突出,咸淡适中。
麻酱和卤汁搅匀之后很独特,
两者的味道没有相互掩盖,
反而更加凸显各自的特点。
罗 锅 老 豆 腐
老豆腐的卤汁是很有特色的清卤,
不像其他的老豆腐里面有黄花菜和鸡蛋,
味道不同,
上面佐以麻酱、韭菜花和蒜泥。
食 为 天
老豆腐、锅巴菜、云吞、鸡蛋汤、烧饼……
每天来都可以,两周不重样,
最重要的是老豆腐正宗。
吃着煎饼果子,喝着老豆腐,
让人不禁回想到旧时的那段校园时光。
津门老字号马纪传统老豆腐
嘎巴菜、果子、豆浆都不错,
放心早点,吃的很舒服。
结 语
每天早晨,
街头巷尾卖老豆腐的摊点生意兴旺。
每家店都能看到赶着上班的人们,
围坐在一张桌子上,
端一碗热气腾腾的老豆腐,
再配上一两根油条,
津津有味地吃着。
老豆腐是天津早餐中的“小霸王”,
它承载的,
不仅仅是天津人舌尖上的味道和回忆,
更是天津人对美食的向往
和食不厌精的做事态度。
干早点这一行业,最为辛苦,
每天起大早,可能天还没亮,
他们已经开始工作了,
可能你快要吃午饭了,
他们才收摊,
准备休息一下,
然后再准备转天早上的食材。
天津人对吃要求的那种精细,
却是渗入骨髓中的一种性格。
△截图来源于:沈茂ee
早点,对于天津人来说,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顿。
煎饼果子、嘎巴菜、老豆腐、面茶、云吞、大饼卷圈、糖果子、糖三角。。。。。。天津卫的早点种类很多,各种搭配,都是美味。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天津卫的老豆腐。
小时候,身边人都管老豆腐叫豆腐脑,导致我中学时很奇怪老豆腐是什么,去了两家早点铺,发现老豆腐就是豆腐脑。最后我明白了,很多天津人管老豆腐叫豆腐脑,管豆腐脑叫老豆腐,因为在天津这两种称呼说的是一种美食。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里, 提到了豆腐脑与老豆腐的区别:“北平的‘豆腐脑’,异于川湘的豆花,是哆哩哆嗦的软嫩豆腐,上面浇一勺卤,再加蒜泥。‘老豆腐’另是一种东西,是把豆腐煮出了蜂窠,加芝麻酱、韭菜末、辣椒等佐料,热乎乎的连吃带喝亦颇有味。”
天津老豆腐,豆腐是介于“豆腐脑”与“老豆腐”之间的,属于软嫩适中,老嫩相宜的豆腐。卤为荤卤,熬制的汤与木耳、黄花菜、香菇结合,最后飞鸡蛋,勾芡后制成卤汁。
售卖时,碗中放入豆腐,浇上卤汁,淋上麻酱、辣油、蒜泥汁,齐活,一碗老豆腐完成。老豆腐,白白的豆腐,深橙红色的卤汁,麻酱、辣油、蒜泥汁的搭配仿佛一幅“泼墨山水画”。
小时候住在姥姥家时,大舅早点经常吃老豆腐,吃老豆腐时先吃些豆腐,然后掰一半窝头放入老豆腐中,卤汁侵入窝头中,一边吃一边就着手中剩下的窝头,吃完来碗浆子溜溜缝。在大舅的影响下,我曾一度这样吃老豆腐,后来我又开锁了新 *** ,那就是老豆腐搭配大饼果子,掰点大饼果子放卤里吃也倍儿棒,最后浆子溜溜缝,舒坦。
下面我来推荐几家早点铺的老豆腐:
1. 二李锅巴菜
二李锅巴菜,位于宏泰公寓5号楼底商,他家不仅嘎巴菜好吃,老豆腐也征服了我。记得之一次去吃二李嘎巴菜,因为路途有些远,于是点了嘎巴菜的同时我还点了老豆腐,但是他家老豆腐无论颜值还是味道都深深的把我征服。没错,我没开玩笑,我说的是颜值,从外表上看卤汁豆腐麻酱等的结合恰到好处,如此美妙。
吃起来,咸香味美,蒯一大勺,放入嘴中,感受卤汁中迸发出的嫩滑豆香。
2. 马记富来锅巴菜
马记富来位于鼓楼,有时去吃人会倍儿多,因为经常有很多游客去吃。他家嘎巴菜我也挺耐吃的,老豆腐也推荐,建议买时让师傅多加些蒜泥汁,一个烧饼一根果子搭配很棒。
我记得我有一次去马家富来吃早点,看一个大爷把烧饼从侧面掰开成两片,把果子卷里,烧饼夹果子,就着老豆腐吃,于是我也尝试这样吃,到别说,还真不错。
3. 大越早点
大越早点位于桥园里早点一条街内,那边有很多早点铺,一家挨着一家。天津人嘴刁,如果你做的不好吃,那么大家就不会去,所以那么多家早点铺,品质肯定不敢减了。在那边吃过几家老豆腐味道都不错而大越早点的老豆腐我更耐吃。
他家老豆腐,感觉三鲜卤汁的香气更浓郁,加上他家自制的辣油和蒜泥汁,吃起来富有层次,一碗小碗老豆腐,一个窝头一根果子,吃完倍儿撑。
在天津,老豆腐还有清卤、虾仁卤等,下面我来告诉你,在哪里能吃到:
1. 罗锅老豆腐
我记得之一次吃罗锅老豆腐是在上中学时,因为老娘倍儿耐吃他家老豆腐,放暑假时我早上起床去罗锅老豆腐买早点,出于好奇本来打算吃嘎巴菜的我也要了碗老豆腐,买回家一尝,还真不错。
他家老豆腐的卤汁为酱油清卤,里面有木耳、黄花菜、香菇。同时还有豆瓣汁。店家盛好豆腐,先浇入清卤,在淋入豆瓣汁,加入麻酱和辣油。
卤汁清香,豆腐的豆香也很鲜美,麻酱香甜,豆瓣咸香,再加上辣子油的点缀,整体在口中浑然天成。倍儿好吃啊。
当然,我大舅不太耐吃他家老豆腐,他比较耐吃传统的老豆腐,这就是重口难调。
2. 真月斋
位于南开区天明街与旧津保道交叉口旁。他家老豆腐里面有虾仁,这样的卤汁更加鲜香。用高汤三鲜制卤 ,虾仁、木耳、鸡蛋、水面筋。豆腐吃起来嫩滑中保持了韧性,口感不错。
在他家点碗老豆腐和浆子,在旁边果子摊位买两个果子,就着吃,棒棒哒!
3. 马纪传统豆腐脑
这家早点铺位于新环路春华里底商,他家开了很多年了,朋友住这附近,跟我说这家早点铺最少干了28年了。
他家的特色是老豆腐,老豆腐分为:传统老味、清卤、新一品,三种口味。
传统老味老豆腐,吃起来鲜美好吃,豆腐蒯起来感觉嫩度一般,但是一入口香嫩刚好。
清卤老豆腐,碗中盛入豆腐,淋上酱油、麻酱、花椒油、辣子等。这种老豆腐开始吃咸香适口,随着吃你会逐步蒯到更多的豆腐,味道越来越香美,突出豆腐的醇香,豆腐不腥不涩,后口的香甜很舒适。
一品老豆腐,朋友告诉我里面有肉末,我没有吃到,但是一品老豆腐是单独的一种卤,吃起来比传统的更鲜,整体比较厚重浓郁,还加入了香菜,这样吃起来更富有层次。
这三种老豆腐我分别点的小碗的还要了一个发面饽饽,一共花了7.5元。这顿好撑,他家的发面饽饽倍儿瓷实,而且放老豆腐里,饽饽吸收了卤汁,味道棒棒哒!
甭管是传统老豆腐还是清卤、虾卤等老豆腐,在天津能够得到天津娃娃认可的老豆腐,就是好吃的老豆腐。
在天津,早点吃碗老豆腐,太美了!
大家好,我是介介!
您了,耐吃老豆腐嘛?
欢迎文末留言告诉我。
棒棒哒!胖胖哒!
明个儿吃点嘛呢?
北京的“老豆腐”和“豆腐脑” *** *** 其实相同,区别只在于,“豆腐脑”里面浇卤,而“老豆腐”浇的是多种调料。
原料配单:
豆腐:干黄豆100克、清水700ml、葡萄糖内酯3克;
调料:芝麻酱、韭菜花、酱豆腐、卤虾油、辣椒油、蒜泥、油炸黄豆、香菜末各适量
*** ***
1、把泡发好的黄豆倒入料理机中,加入五倍的清水,然后高速搅打成浆,用滤筛滤掉渣子备用;
2、在一无油的玻璃或陶瓷容器内放入3克葡萄糖内酯粉,用少许凉开水搅拌使内酯粉彻底融化备用。把滤好渣子的浓豆浆上火煮开3分钟断生,没有生豆味即可,然后关火;
3、把煮熟的豆浆稍晾一两分钟,大约80-90度时,冲倒入放有内酯的容器里,容器盖上一只盘子静置10-15分钟,此时豆浆已凝固,然后用铲勺一片片铲起凝固好的豆腐放入碗中;
4、在豆腐上浇上芝麻酱、酱豆腐、蒜汁和卤虾油;
5、再浇上辣椒油和韭菜花,最后撒上酥黄豆和香菜末便可享用。
老豆腐特点;颜色洁白、调料多样、豆腐嫩滑、调料鲜美、咸鲜微辣、豆酥可口。
温馨提示:
1、要选择好的优质大豆来 *** ,把干豆浸泡8小时彻底涨发即可使用。
2、把泡好的黄豆加入五倍的清水来搅打豆浆,一斤浓豆浆使用3克葡萄糖内酯即可, *** 时用大约一汤匙凉开水把内酯粉彻底融化才可使用。
3、豆浆煮开更低三分钟才可关火,然后使其降温至80-90度时,再冲入到放有内酯的容器里。
4、调味料可按自己喜欢的口味来调配,如使用卤汤便是豆腐脑,老豆腐和豆腐脑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所使用的调味料,而豆腐 *** 是相同的。
5、不要使用金属制品的容器来 *** 豆腐,煮豆浆时可用金属锅,但凝固定型 *** 时一定要使用玻璃、陶瓷或木制容器,这样避免使葡萄糖内酯产生化学反应。所使用的容器要卫生、干净、无油才行。
6、酥黄豆的做法是,把泡发的黄豆用适量的油煎炸至耗掉水份,炸成金黄即可,炸时要用小火慢炸,炸成金黄色晾凉后便是很酥香可口的酥黄豆。
这款老北京风味儿“老豆腐”就做好了,吃起来味道纯正、口感滑嫩、营养丰富,再配以油条、烧饼或包子,便是一顿很不错的早餐,供朋友们参考!
说起来在之前某天的微头条中嗨哥曾经说过这么一段内容,大概就是说可以通过一家早点铺的锅巴菜和豆腐脑用的是不是一锅卤子来判断这家铺子的味道是否可以让人满意。虽说很值得庆幸的是基本没有朋友对这个说法提出质疑,但是嗨哥觉得还是很有必要为大家稍微介绍一下这两种东西的卤子到底有什么不同。
记得在那天的微头条里面嗨哥指出这两种卤子更大的不同就是锅巴菜一般都是素卤而豆腐脑一般都是荤卤。当然,这个区别可以说是分辨这两种东西重要的一点,而除此之外实际上这两种卤子的浓稠程度也是有所区别的根据嗨哥的体感来说一般锅巴菜的卤子会更加稠一些,大概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有不少老人说“吃”锅巴菜,“喝”豆腐脑。
当然了,从嗨哥的角度来说这种区别倒也可以说是很有道理。首先各位朋友们应该知道锅巴菜的本质可以算是“卤子泡煎饼片”,而这煎饼片一般来说也都是比较硬的。确实,如果可以多泡一会的话这煎饼片也会软乎不少,但是又有谁能够眼巴巴地看着自己面前的锅巴菜却不动筷子呢?对吧。
所以说为了配合煎饼皮的口感,这卤子也必然是需要稍微浓稠一点。在这里各位不妨试想一下,这挺有嚼劲的煎饼片如果丢进稀汤寡水的卤子里面,那吃起来的口感必然是完全没有统一性可言,或者说根本就是想想都会觉得十分奇怪吧?所以说这锅巴菜的卤子稍微浓稠一点绝对是更加合适。
而与之相反,这豆腐脑的主材料豆腐可就没有煎饼片这么“刚直不阿”了。作为刚刚点出来的嫩豆腐,这可是随便搅一搅都会碎掉的存在啊。而嗨哥感觉也正是因此,这豆腐脑的卤子才应该要比锅巴菜更稀一些。毕竟如果用锅巴菜那种卤子的话,这豆腐和卤子的口感基本上就差不多了,这样吃起来也一定会有些奇怪。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确实从现在的角度来说锅巴菜一般都是素卤,但它就一定没有荤卤么?其实倒也不尽然。根据嗨哥搜集的情报,美食家唐鲁孙就曾经提到过当年法国教堂旁边的一个胡同口,也就是今天滨江道商业街旁的辽宁路上曾经有一家“万顺成”,专门出售加了肥瘦肉片,木耳以及黄花菜的肉卤锅巴菜,而且这生意也可以说是十分火爆。
只不过比较可惜的是由于年纪问题,嗨哥本人也不知道这个信息的真伪,只能姑且当做“道听途说”。但是仔细想想,这木耳和黄花菜不是豆腐脑卤子的常客么?至于这肥瘦肉片……那就没有办法想象了,毕竟这种自己没有吃过的东西单靠琢磨确实是过于抽象。只不过无论如何,在这里嗨哥还是要请准备品尝天津早点的外地朋友们记住——在天津看到锅巴菜与豆腐脑用同一锅卤子的早点铺请千万不要去,毕竟九成九不好吃!
老豆腐,山西更受欢迎的早餐山西许多地方,早起的市民基本不自己做早餐,而是直接去早餐摊上来一碗老豆腐。
这种美食不仅实惠便宜,而且味道很不错,更主要的是经营老豆腐的摊位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人们无需寻找就可以品味到可口的早餐,十分方便。
不过,今天要给大家讲述的可不是平日里吃的某种豆腐,而是山西人早起必吃的早餐。
山西人常说的老豆腐指的就是豆腐脑,是非常普遍常见的一种早餐美食。
昔日网上热议的话题之一,那就是豆腐脑是咸的好还是甜的好?
对此,南方网友认为甜豆腐脑当选之一,而北方网友却觉得咸豆腐脑更胜一筹。
山西位于我国北方地区,豆腐脑以咸香味为主,并且极具特色。
山西版本的豆腐脑讲究洁白透亮、嫩而不松、卤清且不淡,风味独特。其中,喝豆腐脑的方式大概有两类,一类是碗里全是豆腐脑,除放韭花酱、辣椒油等调味品外,无需添加任何佐料,而另一类是在豆腐脑内加入粉汤,这种粉汤可以当作是一种“浇头”。
这种粉汤通常由淀粉勾芡而成,颜色深味道重,里面煮有粉条、海带丝、黄豆瓣、黄花菜等等,还有放腐竹等豆制品。
山西省会太原地区人们只喝一种老豆腐,而且总喜欢加粉汤,往洁白的豆腐脑上浇一层粉汤,味道丰富,层次分明,就得到了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豆腐脑,光是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当然,如果不喜欢吃粉汤的话,也可以选择单要豆腐脑一样。不过即便如此,调料依然有讲究,韭菜花酱和辣椒油两种的选材用料非常重要。
韭菜花酱需要用到大朵韭菜花、鲜姜、苹果等 *** 而成,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并且做好后能保存很长一段时间。
辣椒油的 *** 同样讲究,首先需要将红辣椒磨好,搭配芝麻搅拌均匀,然后用烧热的菜籽油淋上去,油温适中,这样烹制的辣椒油味道才鲜香。
往洁白豆腐脑中加入一小勺韭菜花酱和辣椒油,碗中洁白、翠绿和鲜红的色泽相互融合,令人看着、闻着和吃着都是一种享受。
早晨起来吃一碗热乎乎的豆腐脑,再配一根炸的金黄的麻叶儿,既营养又提神,一天的心情都变得极其舒畅。
本文转载自山西文化记忆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