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清朝时期的上海这个问题,上海服装发展史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清时上海称为什么 是隶属于哪个府
1、上海历史悠久,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上海,春秋为吴国地,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封邑,开始建城。“申城”
2、古城墙(4张)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城市。后来申城城址几经变迁,地名已经过多次更改。终于在三国时期于佘山附近固定了下来,并更名为“华亭”,唐朝设县,同时华亭县北部的上海镇也逐渐发展起来。元朝至元二十八年七月,朝廷批准上海镇建独立县。此日定为上海建城纪念日,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于是上海和华亭成为双子城。明代在华亭、上海地区设立松江府。清代设立苏松太道(中后期依其驻地又俗称为上海道,为清朝江苏省下属的道级行政区划之一,辖管苏州府、松江府和太仓直隶州,顺治年间驻地为太仓,康熙时期驻地为苏州,雍正之后驻地为松江府下辖的上海县。清初顺治年间,设立分巡苏松兵备道,辖苏州府、松江府,隶属江南省,道署驻太仓州。1663年(康熙二年),苏松道改为苏松常道,增辖常州府,道署随之移驻苏州。1667年(康熙六年)江苏建省后,苏松常道裁撤。1670年(康熙九年)恢复苏松常道。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常州府改属江镇道,于是苏松常道改名苏松道。1724年(雍正二年),原属苏州府的太仓州升为直隶州,于是苏松道改名苏松太道。
3、旭日东升,百舸争流(40张) 1730年(雍正八年),太仓、通州2直隶州成立太通道,于是苏松太道再改为苏松道,应江苏巡抚尹继善奏请,道台衙门也在这时从苏州迁往松江府下辖的上海县。当时的道台为徐永佑。 1741年(乾隆六年),太仓州还属苏松道,于是苏松道又改为苏松太道。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苏州府单独成立苏州粮储道,苏松太道辖境减少为松江府和太仓直隶州,因而改名为松太道。1808年(嘉庆十三年),苏松粮储道和松太道再度合并成立苏松太道,道台衙门仍设在上海县城。)近代
二、清朝时期上海叫做什么
1、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申。四、五世纪的晋朝时期,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沪”,故上海简称沪。唐天宝年间始有县制。宋代始有“上海”之名。元朝始设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2、松江府是自中国元代起设立的地区行政建制区,是上海历史文化之根,有“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之说。
3、松江府地区最早出现的城池大概是南武城。据《汉书·地理志》和《越绝书》记载,相传春秋末吴王阖闾始筑南武城,也称“邬城”、“鸿城”,其位置大约在今闵行区纪王镇西南。
4、松江府地区曾先后隶属吴郡(治苏州)
5、松江府的地域在今上海苏州河以南地区。松江府的府治(衙门)在今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松江二中附近。
三、在清朝,上海名为什么
清初改南直隶为江南省,上海县归江南省松江府。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设江苏省和安徽省,从清朝前期开始,上海属江苏省(巡抚驻苏州)下辖的苏松太道的松江府。江苏海关(简称江海关)由云台山(连云港)移来,江海关总监由驻南京的两江总督兼任。在清代初期,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逐渐超过松江府的华亭县。因此,雍正八年(1730年)设苏松道(相当于今天副省级),驻松江府上海县,雍正九年建道署于大东门内,乾隆六年(1741年)改道名为苏松太道。一般全称为分巡苏松太兵备道,或称苏松太仓道,因驻地在上海县并兼理江海关,又简称为上海道、沪道、江海关道、关道。
四、大清国上海市上叫什么地方
1、明末到清朝时期,一直叫松江府,下属的有上海县。具体年限名称如下:
2、明末,有松江府及所属华亭、上海、青浦3县,苏州府所属嘉定、崇明2县,金山卫。
3、清雍正四年(1726年),有松江府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福泉、金山、南汇8县,太仓州嘉定、宝山2县。到嘉庆十年(1805年),上海地区基本形成10县1厅的格局,有松江府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金山、南汇7县及川沙抚民厅,太仓州嘉定、崇明、宝山3县。
4、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裁松江府、太仓州,上海地区属江苏省,有上海、华亭(后改名松江)、嘉定、宝山、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崇明等10县。
5、1914年,江苏省划分为沪海等5道,其中沪海道驻上海县,辖今属上海市的上海、松江、南汇、青浦、奉贤、金山、川沙、嘉定、宝山、崇明等县以及今属江苏省的海门县。
6、1921年7月, *** 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 *** 正式成立。
7、1925年,北洋 *** 允准上海改为淞沪市。同一年发生了“五卅运动”。1927年发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8、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别市成立,直辖于中央 *** ,上海始有直辖市一级建置。
五、上海在清朝以前是什么样子的
1、据考证,在距今5000年前的菘泽文化时期,上海地区已成为长江三角洲平原,上海的先民就已在此留下了足迹。
2、春秋时期的上海,属吴国,战国时期的上海先属越国,后属楚国。楚考烈王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上海是他封邑的一部分,上海的别称“申”就源出于此。
3、上海的另一个别称“沪”,源于“沪渎”,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个地名,这一带被称为“沪渎”。
4、“上海”这一名称的真正由来始于宋代,当时的上海,已开始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在今外滩至十六铺的黄浦江中,它的西岸有个上海镇,这些便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5、元代的上海镇已有很大的发展,并设立了市舶司。此后,上海镇又升格为上海县。明代的上海已成为中国更大的棉纺业中心,商业经济日趋发达。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 *** 在上海设立了海关。清乾隆、嘉庆年间,上海逐渐成为中国的贸易大港和漕粮运输中心,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6、1843年,在 *** 战争后,上海被殖民主义者强迫开辟为通商口岸。
六、上海明清时是属于哪个地方
1、明宣德五年(1430年)应天巡抚驻苏州,管辖南直隶(江苏和安徽全境),上海县归南直隶松江府管辖。到了明代,上海地区商肆酒楼林立,这时,上海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南名邑”。
2、松江府地区,成了明代中国人口密度更高的地区。经济发达,农业兴旺。有“苏松税赋半天下”之称。清初改南直隶为江南省,上海县归江南省松江府。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设江苏省和安徽省,从清朝前期开始,上海属江苏省(巡抚驻苏州)下辖的苏松太道的松江府。江苏海关(简称江海关)由云台山(连云港)移来,江海关总监由驻南京的两江总督兼任。在清代初期,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逐渐超过松江府的华亭县。因此,雍正八年(1730年)设苏松道(相当于今天副省级),驻松江府上海县,雍正九年建道署于大东门内,乾隆六年(1741年)改道名为苏松太道。一般全称为分巡苏松太兵备道,或称苏松太仓道,因驻地在上海县并兼理江海关,又简称为上海道、沪道、江海关道、关道。
七、清朝时期的上海叫什么
1.在春秋战国时期,上海地区属于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地,因此上海又有“申”这一别称。
2.到了晋朝的四、五世纪,由于当地渔民使用了一种名为“扈”的捕鱼工具,江流入海的地方被称为“渎”,因此松江下游地区被称为“扈渎”。后来,“扈渎”改称为“沪”,这也是上海简称“沪”的由来。
3.唐朝天宝年间,上海地区开始设立县制。而到了宋朝,这一地区开始被称为“上海”。
4.元朝时期,上海县设立,这标志着上海建城的开始。
5.松江府是自元代起设立的地区行政建制区,它是上海历史文化的根基,有“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的说法。
6.松江府地区最早出现的城池可能是南武城。根据《汉书·地理志》和《越绝书》的记载,春秋末期的吴王阖闾可能在这里筑起了南武城,也称作“邬城”或“鸿城”,其位置大约在今天闵行区纪王镇西南。
7.松江府地区曾先后隶属于吴郡和清旁(治所在苏州)等地。松江府的府治(衙门)位于今天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的松江二中附近。
关于本次清朝时期的上海和上海服装发展史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