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这时间这个问题,当时是什么时间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马蹬这个工具,究竟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1、西汉发现布马蹬,目前最早出土的马蹬也只是东晋时,广泛使用是在唐朝。
2、马蹬,是指垂悬于马腹两侧供骑马者踏脚的马具。马蹬的作用,一是方便骑乘者跨上马背;更重要的是使骑乘者上马之后双脚拥有可靠的支撑,配合高桥马鞍,得以轻松地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并且骑者的身躯和双手由此得到极大解放,可以在马背上从事诸多复杂的动作。
3、在没有马镫的年代,由于马的躯体较高,除非身手十分矫健,否则人们很难一蹴而就,上马往往需要他人的托举等帮助;或者先站在一块石头上,再跨上马背.而且没有马蹬的支撑,上马之后骑行也是一件十分受累和危险的事。骑乘者需要时时用双腿使劲夹紧马腹,甚至用双手抱住马脖或紧紧抓住马鬃,即使这样,稍不留神仍有因失去平衡而脱鞍坠马之虞。所以,马蹬的发明和应用,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1965年,考古学家在辽宁西票的北燕贵族冯素弗墓里,发现了一对直柄包铜皮的马蹬,是世界上最早的马蹬实物;稍早时候,湖南长沙一座西晋的墓葬里,发现了三件骑马俑,马鞍左侧前面有三角状镫,这是最早的马蹬。考古学家当然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据此认定,马蹬的发明,最晚在西晋——令人高兴的是,不管多晚,马蹬的发明权都归属于中国,所以马蹬被西方人称为“中国靴子”。
5、这只是说最晚在西晋,马蹬被发明其实应该比这要早得多。沈从文先生曾根据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一件立体骑士形象、动作推测,将马蹬的发明上推到西汉末。现在当然没有西汉的马镫,那是因为马镫本来是日常生活用品,没人费心保存也难以保存,二来,单就马蹬来说,也有利用上马的单边马蹬和利于作战的双边马蹬之分。单边马蹬的发明要更早一些;三来,马蹬从出现实物到被匠人艺术表现,总会有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是几十年还是几百年,谁也难以下个定论。
二、古代的时间是怎样的
古人确定时间的 *** 有以下几种: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古代计时
三、这时是什么意思
1、这时的近义词:现在、目前、此刻、当前、刻下
2、解释:时间词。这个时候,指说话的时候,有时包括说话前后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区别于“过去、将来”)。
3、引证:郭沫若《地球,我的母亲》诗:“地球,我的母亲……我现在正在你背上匍行。”
4、引证:峻青《海啸》之一章:“我离开城里已经好几天了,所以目前的行情不清楚。”
5、引证: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孩子才几个月,正要娘呢!也许此刻就在那里哭着笑着寻妈妈!”
6、引证: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当前最痛切而要立刻解决的问题,却是夜来躲避秋风和白露的地方了。”
7、引证: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刻下制军正在求贤,你很可以把你的意思,写个条陈递上去。”
四、古代时辰对应现在时间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之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1、亥时(晚9~11时),为三焦经当令。
古人严格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从具体入睡时间来看,亥时被认为更佳。亥时自汉代被称为“人定”时分,人定即人静,也即21时-23时之间,东汉末年的《孔雀东南飞》就有“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之语。
传统中医认为亥时三焦经旺,三焦是六腑中更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通调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此时睡觉,百脉可以得到休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如今的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要在晚上21点就睡觉,难度恐怕相当大,但再晚也不能晚过23点。因为23点为子时,此时胆经旺。中医理论认为,“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胆又为少阳,“少阳不升,天下不明”。即此时不睡觉,第二天就没得少阳之气升起,人就没有精神。
2、子时(子夜11~凌晨1时),胆经当令。
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3、丑时(凌晨1时~3时)为肝经当令。
静心养气是更好的保肝 *** 。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4、寅时(凌晨3时~5时),肺经当令。
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5、卯时(早晨5~7时),大肠经当令。
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6、辰时(上午7~9时),胃经当令。
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度锻炼。
7、巳时(上午9~11时),脾经当令。
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
8、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令。
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酒可喝但不能醉。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9、未时(午后1~3时),小肠经当令。
午睡后可做少量和缓的运动,喝一杯茶。
10、申时(午后3~5时),膀胱经当令。
这是更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11、酉时(午后5~7时),肾经当令。
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更好时机。晚饭宜吃少、清淡,可以喝点粥。
12、戌时(晚7~9时),心包经当令。
准备睡眠,睡前要静心养气,用冷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洗脚,睡宜采取右侧卧位。
五、虎时是几点
1、生肖虎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三,在十二地支配属“寅”,故一天十二时晨中之=“寅时”,清晨三点至五点又称“虎时”。据古书载。这时候,老虎是最活跃、最凶猛、伤人最多,因为寅时同虎搭配。
2、由来:在远古时候,属相中有狮子,没有老虎。由于狮子太凶残,名声不好,主管封属相的玉皇大帝想把狮子除名,但是又必须补进一位镇管山林的动物。这时,玉帝想到殿前的虎卫士。
3、天宫的虎卫士从前也只是地上的一种不出名的动物。它从猫师傅那里学得抓、扑、咬、煎、冲、跃、折等十八般武艺后,成为山林中的勇士。
4、凡是它较量的,不死即伤。从此,老虎雄霸山林。后来,玉帝听说老虎勇猛无比,便下旨传老虎上天。老虎上天之后,同玉帝的卫士较量,赢得胜利。从此,老虎便成了天宫的殿前卫士。
5、谁知不久之后,地上的飞禽走兽见无人镇管,开始胡作非为起来。给人间造成了灾难这事惊动了土地神,土地神连忙上报天庭,请玉帝派统勇天神镇住百兽。玉帝便派老虎下凡,老虎要求每胜一次,便给他记一功。玉帝只求人间安宁,当然满口答应老虎的要求。
6、来了凡间,老虎了解到狮子、熊、马是当时最厉害的三种动物。它就专门向这三种动物挑战。凭着老虎的勇猛和高超的武艺连接击败了狮子、熊、马。其他恶兽闻风而逃,藏进了无人居住的森林荒野。人间欢声动地,感谢老虎为人世间立了大功。
7、回到天上,玉帝因老虎连胜三伏,便在它的前领刻下了三条横线。后来,人间又受到东海龟怪的骚扰,大地一片汪洋。虾兵蟹将作恶人间,老虎又来到凡间,咬死了龟怪。
8、玉帝一高兴,又给老虎记一大功,在额头的三横之中又添了一竖。于是一个醒目的“王”字现在老虎前额。从此,老虎便为百兽之王,总管百兽。时至今天,虎额上也还可见到威风的“王”字。
9、在狮子的恶名传来天宫后,玉帝便决定除去狮子的属相头衔,补进了兽王虎。从此,虎成为了属相,狮子则被贬到遥远的南方去了。
10、当然,老虎也从玉帝的殿前卫士下凡间,永保下界安宁。今天也还有虎符、虎环、虎雕等除灾免祸的镇邪物。在农村,不少人家也喜欢给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为个咐,这不是图个趋吉避邪,吉祥平安。
11、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12、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赵翼《陔余丛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
13、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14、十二时的之一个时辰,就叫“夜半”。人们最早把“夜半”作为时间名词来使用的例子,见于《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
15、十二时辰把《黄帝内经》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通过计时工具,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随时提醒人们科学养生,从而让每个人都懂得用《黄帝内经》养生,让科学养生得以普及,这对改善人们体质,提高人们生存质量,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16、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每个时辰等于2小时。
1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时辰
关于这时间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