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环蛇和银环蛇都属于眼镜蛇科环蛇属,它们都很好辨认,一个是黄黑相间的环纹,一个是黑白相间的环纹,其毒液都是作用于生物神经系统的神经毒素。被金环蛇或银环蛇咬伤后,都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麻痹性,与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及五步蛇不同,环蛇类的蛇具有前勾牙,人或动物被咬后伤口很轻微,有的甚至看不到明显的伤口,只有两个轻微的牙印,而且也不怎么疼,不流血,只有两个不深的红点,所以极易被忽略。
金环蛇
但若等到伤者出现困意、眼睑下垂、精神萎靡时,那就是毒性发作了,此时再去医院,已经耽搁了宝贵的时间,错失了抢救的更佳时机。所以,金环蛇和银环蛇咬伤人后的致死率很高,其中的原因除了它们的毒液毒性较大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容易被咬伤者所忽视,等到出现症状时,为时已晚。
银环蛇
比较万幸的是,金环蛇和银环蛇都是非常“懒惰”的蛇类,性情温顺,不主动攻击人或动物,即便是把他们抓在手里,它们也只会想着怎么样溜走,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相对于眼镜蛇,见到人就立起上半身,颈部缩扁,口吐舌信,作出攻击状,其发出的“嘶嘶”声令人不寒而栗,金、银环蛇则要温和得多。而且,金环蛇和银环蛇只在夜间活动,白天都在埋头睡大觉,极少出来觅食。所以人被金环蛇和银环蛇咬伤的概率并不大。
金环蛇生吞大青蛙
金环蛇和银环蛇在我国南方比较常见,尤其是两广、海南、福建和云南,两种环蛇分布较普遍。是著名的可食用、药用的蛇类。金环蛇与灰鼠蛇、眼镜蛇一起,同为“南方三蛇”。这点真的要佩服南方人。这里说的南方是指两广、海南和福建等沿海省市,不是指长江以南或是中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那是地理学意义上的南北方定义)。北方人是从不吃这些稀奇古怪的可怕的东西,比如南方人常吃蛇(尤其是毒蛇,据说蛇越毒其味道越鲜美)、老鼠、穿山甲、果子狸和各种飞禽等所谓的野味,北方人更喜欢青菜、豆腐和萝卜。当然,这也可能跟地理环境相关,南方本来就高温多雨,植被茂盛,山高林密,野生动物也多。
金环蛇吃小蛇
笔者的家乡(徐州)也有山,但北方的山与南方截然不同。北方的山单个山体较大,植被稀疏,多是五六七年代响应国家绿化荒山的号召而人工栽培的各种松树、柏树,灌木丛是没有的,因此极少见到野生动物,最多就是野兔、刺猬、猫头鹰之类的,当然各种鸟还是有的。至于穿山甲从没见过,小时候倒是见过獾狗子(狗獾),不过现在基本上是绝迹了。
银环蛇
金环蛇和银环蛇虽然外形相似,同科同属,金环蛇比银环蛇体型稍大一点,但从外表看,显然金环蛇更吓人!黑黄相间的花纹,三角形的头,又短又部的尾巴,令人望而生畏。书中说金环蛇是黑色覆盖黄色的条纹,但也可以理解为黄色覆盖黑色的条纹。尤其是在白天的绿色草丛里,猛然发现一条金环蛇,黄色条纹与绿色的草丛形成强烈的反差,会瞬间让人头皮发麻,打个激灵和冷颤,心“砰砰”直跳,血压升高,肾上腺素飙升,精神高度紧张。好在金环蛇极少主动攻击人,如果是误碰到它,它也会快速地溜走,不会反过来咬人一口。
银环蛇
那么,金环蛇和银环蛇谁的毒性更大呢?就是说,这两种蛇都是环蛇,同科同属,且除了条纹不同外,其他地方都很相近,到底是金环蛇更毒还是银环蛇更毒呢?
其实,金、银环蛇都是剧毒毒蛇,它们的毒液隐藏于毒牙内的腺体中,在毒牙咬中人或动物的一刹那,腺管就会分泌毒液,注入被咬的人或动物体内。金环蛇和银环蛇都位列中国十大毒蛇榜单中,但真要是比较谁更毒的话,答案是:银环蛇!
捕蛇者抓住一条金环蛇
银环蛇的毒性是金环蛇的80倍!是的,你没看错,是80倍。意即:1克银环蛇毒等于80克金环蛇毒!这个数据是生物学家和蛇类科研机构经严谨的科学实验而得来的。银环蛇是我国陆地上最毒的蛇,没有之一,仅次于海蛇,在中国十大毒蛇中排名第二,在全世界的毒蛇中也能排进前八名。而金环蛇的毒性相比银环蛇就弱得多了,金环蛇在我国十大毒蛇中排名第八。金环蛇造成的死亡率较低,而被银环蛇咬伤后如果不及时治疗,百分之百会死亡!被银环蛇咬伤后,假如不能在1个小时内注射抗蛇毒血清的话,就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在民间有“惹金莫惹银,惹银害死人”一说。
两条金环蛇争食一条小蛇
金环蛇的毒液中含有蓝环蛇毒素,这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酸性蛋白质,能麻痹生物神经,迟滞神经传递,导致生物呼吸衰竭而窒息死亡。另外,金环蛇的毒液里还含有金环蛇毒素A、B,能使生物的呼吸系统渐渐地停止工作,最终就像睡着了一样死去。
银环蛇的毒腺很小,但毒性极为猛烈,是环蛇属中最强的,仅次于细麟太攀蛇、东部拟眼镜蛇及太攀蛇,位居第四名。即便是把海蛇都算上,银环蛇也能排进前八。因此,银环蛇不仅比金环蛇毒,它也是亚洲陆地上最毒的蛇,同时也是地球陆地上除大洋洲之外最毒的蛇。这可能也是生物进化所形成的优胜劣汰的缘故,正因为银环蛇毒腺太小,所以毒性才剧烈,否则它很难繁衍生息下去。
金环蛇
相比金环蛇,银环蛇不仅毒性大,隐蔽性更大,因为它的毒牙很小,被咬的瞬间的感觉就像被针刺了一下,然后就没有任何“不适”了,如果不仔细看,可能都发现不了伤口。正因为银环蛇的毒牙小,所以排毒量不大,最初没有难受的感觉,但当它的神经毒素随血液循环至全身尤其是呼吸系统时,伤者就会出现头痛、头晕眼花、胸闷气短、视物模糊,以及咽喉部异物感、眼睑下垂、困倦想睡、张嘴费劲、瞳孔缩小、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时,即使是医生就在身边,也回天乏力、爱莫能助了。
银环蛇
所以,看事物不能看外表,比如蘑菇,颜色异常鲜艳的大多有毒,而灰色、土色的灰不拉几的香菇、平菇等,则多数是美味佳肴。
这种蘑菇很漂亮,但却有剧毒
那么,这种观点或者说是理论,能否引伸到人身上呢?譬如,漂亮的、衣着鲜艳的女生就……而朴素、其貌不扬的女生就朴实、温顺、善良,能当做终身伴侣或莫逆之交呢?
国内之一毒蛇的近亲,金环蛇有没有毒?和银环蛇有什么区别?颜色也有高低贵贱之分,越是稀有的颜色也越是尊贵,金色通常都是高贵的颜色,无论是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手机、手表、还是汽车,金色总是让人眼前一亮,往往比银色更加耀眼。可是在毒蛇界却有着不同的结果,很多人都听过银环蛇,提起来都让人心惊胆战,它背负着国内之一毒蛇的响亮名号,仅需一毫克毒液就能杀死一个成年人,而它的“双胞胎”兄弟金环蛇却鲜为人知。
甚至还有人认为金环蛇是无毒的蛇类,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很多人认错了蛇,有一种名为黄链蛇的无毒蛇,体型和外貌都和金环蛇非常相似,这种蛇的分布范围很广,是一种两栖蛇类,不认识的人就误以为它就是金环蛇,也就认为金环蛇是一种无毒的蛇。身为国内之一毒蛇的近亲,虽然名气不大,仔细想想也不可能是无毒蛇吧,金环蛇其实是环蛇属的一种剧毒蛇类,在数量上比银环蛇还要多。
金环蛇也叫金包铁、金脚带、金甲带等,名字和银环蛇非常相似,分布地区主要在我国两广地区、云南、湖北、福建等地,不过它在外国也有分布,越南、老挝、缅甸等地也有它们的踪影。蛇如其名,通体由黑色和黄色的圆形条纹一圈圈均匀地套在身上,身体的横切面呈三角形,并非圆柱形,所有特征都和银环蛇非常相似,只不过银环蛇是由黑白相间的条纹遍布全身,被称为亲戚也是有道理的。
我们无论是在神话电影中,还是修仙小说中,“金银二老”往往是相生相伴的兄弟,而且金色都是大哥,无论是实力还是地位都要超过银色,既然银环蛇的实力强大,那么金环蛇的实力又如何呢?实际上金环蛇的毒性相比银环蛇要弱很多,差不多需要10毫克的毒液才能杀死一个成年人,相比银环蛇弱了十倍左右,但是它的排毒量却是银环蛇的十倍,平均能达到40毫克左右,真实实力并不像大多人认为的那么不堪。
而且金环蛇有时候甚至还以银环蛇为食,金环蛇主要生活在植被茂密的近水处,像平原、丘陵、草丛、小溪、塘边和农村住宅附近是它们喜欢的栖息环境。金环蛇怕光,白天很少出来活动,夜晚十分的活跃,主要以蜥蜴、蛙类、鼠类、鱼类或者其它生物的蛋为食,食物匮乏的时候也吃其他毒蛇。生活习性和银环蛇非常相似,昼伏夜出,晚上在靠近水源的地方经常见到,夜晚出来从事捕鱼、钓鱼活动的人员很容易遇到,所以需要注意。
不只是排毒量大,金环蛇体型上也比银环蛇要大一些,一般的银环蛇体型通常在1-1.5米,金环蛇一般都在1-2米,更大的能达到2.25米,所以说它们是近亲是有道理的,不只是体型和习性相仿,连毒性也差不多。金环蛇是混合型的毒液,主要是神经毒素和心脏毒素,被咬后有微弱的刺痛感,前期也比较温和,会伴有酥麻的感觉,在2个小时左右毒发,会出现视线模糊、头昏嗜睡、四肢无力等病状,最后引发全身麻木和呼吸困难,虽然没有银环蛇恐怖,但也是很致命的毒蛇。
不过金环蛇的性情也比较温顺,行动比较迟缓,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这一点和银环蛇非常相似,而且碰到它们的时候通常是在夜晚,所以千万不要挑逗它,因为金环蛇有护蛋的习惯,如果在它的巢穴附近,对它发难会以为你要伤害它的卵,从而变得特别暴躁。值得一说的是金环蛇和黄链蛇的区别,因为体型有些相似,很多人会认错才误以为金环蛇无毒。
金环蛇的背上是尖状凸起的脊梁,和银环蛇是一样的,身体并非是圆柱形,从侧面和横切面可以看出来是三角形,黄链蛇通体没有凸起是圆柱形。花纹也有着不同,金环蛇的黄黑花纹宽窄和间距是比较平均的,黄链蛇的花纹大多是不平均分布,黑色花纹较宽,黄色的较窄,身材也不太相似,黄链蛇比较圆更加肥一些。白天的金环蛇通常躲在蔽日的地方,把身体盘在一起头部会藏在肚子底下,因为它怕光,黄链蛇则比较活跃,白天也出来活动。
知道这些特点以后就能清楚地分辨金环蛇和其他蛇的区别了,在很多地方都有捕食金环蛇的习惯,它也是著名的食用毒蛇之一,近年来数量也在急剧减少。其实在野外碰到它们并不太容易,不过只要远离它,通常情况下是不会追着人跑的,毒蛇虽然可怕,但大多蛇秉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行事风格,只要不是看不清而误触它们,一般是不会伤害人类的。
新疆之宝大鵟,遭遇金环银环,展开战斗金环蛇、银环蛇联袂来到新疆,与新疆之宝大鵟不期而遇,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战斗!
金环蛇:危害更大的剧毒蛇!体长1.5米、体重1.5公斤。头呈椭圆形,尾巴很短。在我国广泛分布。毒性虽然比她的近亲银环蛇弱,但是也轻松要人性命,而且数量比银环蛇多,性格比银环蛇残暴,所以危害性极大。
银环蛇:欧亚大陆最毒的毒蛇!体长1米、体重1公斤。全身银光闪闪,长得很美。是欧亚大陆最毒的毒蛇,世界毒蛇排名第4,仅次于澳大利亚的细鳞太攀蛇、西部拟眼镜蛇、太攀蛇。它的蛇毒是神经毒素,LD-50为0.108,毒性是眼镜王蛇的5倍,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五步蛇的10倍。不过她生性胆小、性情温和。一旦被她咬,立马就沉睡过去,在睡梦中快速安详地死去,丝毫没有一点痛苦,所以也被称为“安乐死”。
新疆大鵟:新疆之宝!是新疆一种大鸟,珍稀少见,已经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长得很美,比一般的鸟要大,体长1米、体重2公斤,全身白色。主要栖息在山地、平原和草原,以蛇、野兔、野鸡等为食。善于飞行,飞翔高度超过5000米,时速超过200公里,飞起来姿态优美。性情机警而又凶猛,经常在空中盘旋飞翔,或者站在地上和高处等待捕获物,通过锐利的眼睛观察和寻觅,一旦发现地面猎物,突然快速俯冲而下,用利爪抓捕。
新疆大鵟与金环银环蛇的战斗拉开了序幕!
之一轮:锁定毒蛇!新疆大鵟在1000米的空中快乐地飞翔,用“千里眼”发现金环蛇、银环蛇。
第二轮:俯冲而下!新疆大鵟突然从空中俯冲下来,杀向金环蛇、银环蛇。
第三轮:叼蛇起飞!新疆大鵟用锐利无比的利脚,叼起金环蛇,飞向5000米的高空。
第四轮:抵御毒液!金环蛇万分恐惧,在高空中朝着新疆大鵟释放出剧毒无比的毒液。由于空中放毒不精准,毒液射向空气里。
第五轮:高空摔敌!新疆大鵟特别愤怒,把金环蛇从5000米的高空,摔下,金环蛇被活活摔死。
第六轮:扇晕毒蛇!摔死金环蛇后,新疆大鵟冲向地面,用巨大的翅膀,把银环蛇扇晕。
第七轮:解剖银环!趁着银环蛇晕死过去,新疆大鵟竟然把银环蛇解剖成66块。
第八轮:饱享蛇宴!新疆大鵟一口一口把金环蛇、银环蛇全部都吃掉了,饱享了一顿毒蛇的盛宴。
金环银环联手,对于新疆大鵟而言,也不过是盘中美餐啊!
琢磨不透的金环蛇最近没有新发现
又开始了拖更,刚好上一篇三索的有提到
于是介绍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种类之一
谨记,观察毒蛇一定要注意安全
以及
我每时每刻都想在山里看大金环蛇咧~
这个蛇总是能让人酸得跟柠檬一样
提前致谢,帮我看到金环蛇的伙伴们~
依旧是基本介绍一下:
金环蛇 Bunguras fasiatus
地方名及曾用名:金包铁 金脚带 金脚带 金蛇 花扇饼 过基峡 簸箕甲(最后这两个在一些地区由金环蛇和银环蛇共同使用) ……很多
体长:30cm~210cm+ 环蛇属中更大的种类
习性及毒性:夜行性毒蛇,拥有强烈的神经毒素,通常在中低海拔山区的溪谷、田地或人类居住区活动,通常不会离水源太远,总是出现在意料不到的地方.
分布:广布于中国南方的部分省区、中南半岛及印尼和马来的部分岛屿(岛上的还有白色的)
在广东省有分布的两种环蛇都是引人注目的种类,黄黑相间或者黑白相间的身体让它们相当醒目,在日光或者灯光的照耀下还会反射出幽幽的蓝光,非常艳丽.
成龙大哥的经典电影《师弟出马》中最后的boss的名字也叫“金脚带”,这证明了金环蛇其实相当早就已经为南方人民熟知了。
而我每一次与金环蛇的相遇都是非常意外的,你完全想不到会怎么和它相遇。
在17年四月初的一个夜晚,我和两个同学约好去捡拾一些褐云玛瑙螺作为动物学解剖课的样品,我便带他们去了之前看到三索颌腔蛇的后山,我没什么心思找螺,初春天气还冷,找蛇希望也不大。
我把两支手电都给了同学让他们自行寻找,我开着微弱的手机电筒走在前面,奇怪的是明明空气那么湿润,行至半山腰了一行人都没有找到这个满大街都是的入侵物种。
此时开始微微下起了小雨,即使穿着外套也感受到寒意,旁边的排水沟开始慢慢有了一些积水,突然我那个黄色的手机光在水沟旁边照到一节反光的减速带,认真了看了看,居然是金环蛇,虽然是金环上面有黑斑,品相不是特别完美的个体,但颜值也是相当高了。
墓地后山的金环蛇,当时看着好像塑料
金环蛇旁边总会伴随着一些垃圾?
说来有趣的是,每次见到金环蛇的位置都不是环境特别好的地方,之一次见到金环蛇是在一个墓园后面,而第二次见到金环蛇则是同年的10月份在一个几乎种满了桉树的森林公园(题外话这里的烧排骨还不错吃)。
当时已经来了几波冷空气了,夜晚也仅有20度上下,做完实验闲得无聊就来走了,这里其实没什么可看,就是一个满是游客留下的垃圾的溪谷,夏季当造的萤火虫已经看不到了,不过还是有看得到在睡觉的翠青蛇。
快到终点的时候我又飘到左侧的溪谷石头上弯弯曲曲的搭着一条黑黑黄黄的东西,当下以为自己眼花,仔细一看居然是一条花纹相当干净的金环蛇,当下我就往那个满是垃圾的溪里跳,也顺利的留下拍糊的影像。
烧排骨山看到的之一眼,远远的一根环节树枝
走近看看,太激动拍糊了然后它就钻石头缝里了,没有然后了
最近一次有趣的金环蛇经历,则是在去年的隆冬11月了,天气这次真的是已经相当冷了,在深圳认识的朋友们相约到梧桐山的顶上去观察越南烙铁头,但大家都知道这个讨厌的蛇是根本不存在的,所幸梧桐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当晚在山顶还是有记录到数种高海拔蛇类,但是山顶可走的路相当少,现在回家又太早,当下决定到低海拔的位置看看。
大约凌晨1点钟时风停了,竟然还有一丝温热的感觉,途径一个溪坑,我往深处走了一小段,除了一些常见的水生动物并没有发现,走出来往前走没多远就被走进溪坑同伴叫住,说好像看到了金环蛇,我赶忙返回去确认。
原来是我刚刚还走得不够深,在我刚刚返回处的不到10米,一条减速带懒洋洋的搭在碎石上,所幸这次有同伴,要不然就要擦肩而过了。
深圳选手的颜值也同样不低 很满意的一张手机照
除了我自己找到的金环蛇,其他爬友和同伴每次见到金环蛇我都会相当的关注,除了大概可以知道这种蛇的生活规律之外,更多的时候是觉得酸,经常是我今天去的地方,第二天就有朋友看到金环蛇了,所以说起来我不算跟它们特别有缘分吧,但近几年来自己还是拥有7~8笔的观察记录了。
从自己的观察看来,金环蛇比较喜欢在温暖湿润的山林溪涧附近活动,这些地方蛇类的种类和数量都会比较丰富,是以蛇类为主食的金环蛇最喜爱的狩猎场,当然一些不喷洒农药的农田,一些植被茂密的住宅小区和大学校园都能够见到它们的踪迹,虽然主要活动区域在温暖的沿海低海拔地区。
但在广西海拔近600米的山区也有发现记录,其实只要温度环境适合,都有发现它们的机会,并且似乎纬度越往南,金环蛇的金黄色环纹要更加鲜艳纯净,中南半岛的个体都是鲜艳的橘黄色,而在东南亚岛屿会有白色环纹的个体出现。
之前看到一位研究红树林的大学老师朋友发给我看的新加坡拍的白色金环蛇,实在是把我羡慕得紧。
沿海地区的金环蛇环纹一般没有黑斑,有一种纯净的美
金环蛇和银环蛇/马来环蛇会在许多地方有同域分布,并且银环蛇也有环纹很黄的个体,但基本都不会看错,除了金环蛇的环纹比较宽之外,它们的头上有人字形的黄色或白色花纹,并且尾巴是短钝的,在遇到危险时它和其他环蛇也会拧成圆圈或者莫比乌斯环,把头藏在身体下面以作保护,有些个体会轻轻的摇动短短的尾巴以吸引敌手。但实际上,金环蛇的脾气相当温顺,一般情况下仅会对它的猎物使用自己宝贵的毒液,咬伤人类的记录非常少,但需要谨记无论环蛇看起来多温顺,它都是相当危险的动物,只要它愿意,它随便就可以放倒你。
环蛇的警戒姿态 还会弹 请注意钝钝的尾巴
头顶上的倒“人”字可区别于其他环蛇,似乎眼睛也要更大些
一般情况下,金环蛇会在夜晚活动,在寒冷的时节也有白天活动的报道,它们会四处游动寻找蛇类,幼年时期它们会非常喜欢钝头蛇,脊蛇等小型蛇类或者刚出壳的小型蜥蜴,而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它们会更倾向于选择像小头蛇、渔游蛇这些体肥肉多的蛇类,成年的金环蛇体长可以轻松超过一米,极限可以超过210公分。
这个时候它们已经能够捕食大型的亚洲鼠蛇了,但其实只要是能抓到的适口蛇类,它们都会吃,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的捕猎技巧也会随之增长,虽然平时脾气温顺,但是许多金环蛇都拥有熟练的捕食毒蛇技巧,不由得让人赞叹,虽然它颜值那么高,但也并不是一个花架子。
金环蛇的栖息地常见这些中小型蛇类
链蛇、钝头蛇、小头蛇、脊蛇
有趣的是,虽然环蛇都喜欢温暖湿热,但广东的金环蛇的目击记录却多在在温度还不高的初春或者初冬,或者下次再要找金环蛇,我该在天刚刚冷或者天刚刚暖的时候出去看,毕竟找蛇也是要看时令的。
金环蛇可以说是我在珠三角野外最希望遇见的蛇种,虽然数量说不上是少,但其实并不容易见到,或者说你不知道它在何时何地出现,所以每次能看到都很开心,大概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夜晚的手电照到弯弯曲曲搭在溪谷石头上或排水涵洞边的金环蛇的那一刻,真是很棒的体验。
后记:
其实我在哪里看金环蛇看得最多呢?
两个地方,一是水产市场的麻袋里,二就是各位玩家饲养的照片。
除去危险的毒性,金环蛇温顺的性格、巨大的体型和漂亮的体色使得被圈养的时候也有相当强的观赏性,但是总觉得饲养的金环蛇只在刚蜕皮的时候会相当的漂亮,随着时间的推移黄色的饱和度会降低,慢慢的就会变丑,只有等待它下一次蜕皮,但是野外的金环蛇在栖息地的时候无论它是什么状态都是很美丽的。
曾经有某个讲消费的纪录片说金环蛇有养殖的,其实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市场上那么多,基本都是在野外抓到的,它们依然在受到一部分的贸易威胁,希望大家尽量避免饲养或者食用这些市场上的野生蛇类。
然而在野外人类和金环蛇相遇的机会真的是相当相当少,一部分的贸易并不会对它们的种群造成臆想中那么大的威胁,可是一纸文件下来,挖路机把溪沟或者农田一推,这些金环蛇失去了家园,被迫会出现在人类的视野下,尽管它具有那么猛烈的毒性,但架不住那蛇夹真的是夹得稳呀~
- End -
作者:古里吴岛关仁隐士;文章来自:爬界;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爬虫知识。
亚洲之一毒蛇——银环蛇,许多人都不陌生,其威慑力和危险程度在亚洲地区早已声名远扬。可是作为毒蛇界当中的金角银角兄弟,“银角大王”——银环蛇有着绝对的声望和影响力,它的大哥金环蛇却鲜为人知,甚至还有人把它当做是银环蛇的变种,黄色的银环蛇,还有更过分的将金环蛇当做是路上的减速带。
金银兄弟之金环蛇
金环蛇,也被叫做金甲带、金包铁、金脚带、花扇柄(客家话)、雨伞柄(潮州话)或佛蛇等,属于环蛇属的一种,金环蛇是环蛇属当中体型更大的一员,但也是环蛇属当中毒性最弱的一员,因此为了弥补自己毒性的不足,金环蛇会分泌大量的毒液量。
在外形上金环蛇体型大,与银环蛇相比金环蛇身上的黄黑色花纹也更为的明显,层次也更加的分明,黑色条纹面积与黄色条纹的面积差不多,这也是金环蛇与银环蛇的一点点区别,所以别再叫金环蛇为黄色的银环蛇了,叫“减速带”倒是还可以理解。
虽然在环蛇属家族当中是毒性最弱的存在,但也是一条带有剧毒的毒蛇,在国内十大毒蛇位列之中,可别小看了金环蛇。
金环蛇分布在北纬25度左右也就是广东广西,云南、福建以南一带地区当中,心疼南方的人民,毒蛇毒虫多,生活环境真的不容乐观。但是好在环蛇属家族的成员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喜欢慢悠悠的移动,性格上也比较的温柔,不会主动的攻击人类。
对待人类或许挺友善的,但是对于同样的蛇类可就不怎么友善了!金环蛇的食谱上有蜥蜴,鱼类,蛙类,鼠类等动物,因为自己的身材是环蛇属当中更大的,“大蛇吃小蛇”所以其它蛇类及蛇蛋也成为了金环蛇食谱之上的美食。
善蛇被人食,但毒性却不友善
不过俗话说的好“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那么蛇善呢?自然就是“蛇善被人食”。性格温驯,不喜欢攻击人的金环蛇,因为太善良了,竟然被人拿来作为肉蛇进行饲养。喂!人类给点面子好不好,我金环蛇好歹也是条剧毒蛇好不好!!!
蛇体拿来泡酒,而蛇胆也被用来当中名贵的中药材。也许是因为能够被食用的缘故,导致金环蛇的数量在1997—2007年间,物种数量下降了50%,现在野外存在的金环蛇大大减少,甚至比银环蛇还要少,在野外已经呈现了“濒危”的状况,按照这样的状况下去,怕是以后只有养殖的金环蛇了。
金环蛇虽然作为蛇十分的善良,但是它的毒性却十分的不善良,同为神经毒素却与银环蛇的神经毒素大不相同。同为神经毒素但金环蛇的毒液当中还带着大量类似心脏毒素。
被金环蛇咬伤之后会出现头昏眼花,全身疼痛,腹痛腹泻的状况,最后的死亡方式也是与银环蛇的神经毒素相同,造成肺部的麻痹最终呼吸困难而死,不同的是金环蛇的毒液还能够造成全身的器官衰竭。
但是金环蛇由于毒性较弱,毒发的速度也较慢,只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救治几乎都不会有生命危险。
结语
在郊外的公路上看到减速带也要小心辨认哦!极有可能是金环蛇的伪装。
为什么有人说“蛇吃黄鳝比长短”?蛇真的不能吃黄鳝吗?民间流传着这样两句歇后语:“蛇吃黄鳝——比长短”和“蛇吃黄鳝——找死”,大致都指向一个意思,就是蛇不能轻易吃黄鳝,如果吃了很可能把命搭上。
那么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两句俗语到底对不对呢?蛇真的吃不了黄鳝吗?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1、蛇吃黄鳝会死说法的由来
一句俗语不会空穴来风,必然有其依据,“而蛇吃黄鳝会死”说法的由来,跟黄鳝的身体结构有关。
黄鳝也就是鳝鱼,在农村地区的稻田、小河、小溪、池塘、水渠等淤泥质水域中都比较常见,钓黄鳝是很多人儿时的乐趣。从黄鳝生活的环境来看,它们与蛇是有交集的,蛇吃黄鳝绝对不是关公战秦琼。
认为蛇吃黄鳝会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之一,黄鳝的身体跟蛇差不多,又细又长,长度约20~70厘米,最长的可达可达1米。如果蛇把黄鳝吞下后,黄鳝细长的身体会占满蛇的消化道,而且黄鳝死后会变得僵硬,那么吞下黄鳝的蛇就不能弯曲爬行了,最终也会笔直的死掉。这就是“蛇吃黄鳝比长短”说法的由来,谁的身体更长,谁就占优势。
第二,黄鳝虽然是鱼类,但它们是肉食性动物,性情凶猛,而且全身黏滑。我们知道,蛇进食的时候都是整个吞下,那么当蛇把黄鳝吞到肚子里后,黄鳝会到处乱钻,最后把蛇钻死。这就是“蛇吃黄鳝等于找死”说法的由来。
但是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因为上述两种蛇进食的说法非常片面,是明显的断章取义。黄鳝性情凶猛、浑身黏滑不假,蛇整个吞食猎物也不假,但却忽略了蛇类进食的关键过程。
2、蛇类吞食黄鳝的过程
黄鳝是昼伏夜出型鱼类,它们白天躲在洞穴里不出来,到了晚上才出来捕食水域中的小鱼、小虾,这也是人们大多在夜间钓黄鳝的原因。
事实上,除了人类能威胁到黄鳝外,黄鳝更大的天敌就是蛇类了,不过能够捕食黄鳝的蛇类并不多,毕竟只有水游蛇科才会生活在水里或者水域附近,当然了,一些眼镜蛇科下的蛇类也会捕食黄鳝,比如金环蛇、银环蛇等。
所有捕食黄鳝的蛇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属于有毒蛇,因为无毒蛇很难捕获黄鳝。无毒蛇捕猎小型猎物时,依靠突然袭击,一口咬住猎物将其吞下。但它们面对大型猎物时,需要将猎物缠绕致死才能吞食,而黄鳝浑身的粘液让无毒蛇无法使出绞杀绝技。
不过有毒蛇的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它们捕猎靠的是毒液,不需要与猎物纠缠,那么黄鳝一旦被毒蛇咬伤,身体黏滑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了,因此能够捕食黄鳝的只能是有毒蛇类。
眼镜蛇科下的品种大多毒性剧烈,咬人尚且一口致命,咬死一条黄鳝轻而易举。你可能会问,水游蛇科似乎并没有毒性,怎么也能捕食黄鳝呢?
其实水游蛇科被认为无毒主要是因为它们对人类的危害不大。水游蛇科下的成员大都是后沟牙,也就是它们的毒牙位于上颌后面,而且向后弯曲,它们必须将猎物含在嘴里,才能更大程度的注射毒液。
而且水游蛇科成员的毒性不大,对人类这种大型猎物的威胁很小,但对水中的鱼和黄鳝来说,它们的毒液是致命的。
这些有毒蛇在捕猎黄鳝时,会咬住黄鳝注射毒液,致其死亡之后再进食,这种捕猎方式根本不会给黄鳝留下反击的机会。
3、蛇吃黄鳝不会死的原因
蛇类其实是黄鳝的天敌之一,一些有毒蛇专门在水域中捕食黄鳝和蛙类,它们吞下黄鳝根本不会死,也不用跟黄鳝比长短。具体原因如下:
1、蛇吞食黄鳝之前会把黄鳝杀死
很多人对蛇类进食都有误解,认为它们不会咀嚼,都是直接活吞。但其实蛇类不会吞食活物,它们在吞咽猎物之前都会将其杀死。无毒蛇捕猎时通常先咬住猎物的头部或者咽部,然后开始缠绕,直至猎物窒息,但这种攻击手段对全身湿滑的黄鳝不起作用。
有毒蛇捕猎就简单多了,它们直接咬伤猎物,注射毒液,不会跟猎物过分纠缠,哪怕黄鳝身体湿滑,也难逃毒蛇的攻击。
蛇类有一个特殊的能力,它们能够感知猎物微弱的呼吸和心跳,无论是无毒蛇绞杀,还是有毒蛇注射毒液,它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让猎物彻底死亡,之后才开始吞食。
2、蛇类消化能力强大
大部分哺乳动物进食的时候,都会通过多种手段对食物进行切割、撕咬、咀嚼,直至食物变成适合吞咽的大小,然后依靠肠胃里的消化液消化食物,吸收养分。
蛇类既然直接将整个猎物吞食,没有切割和咀嚼的动作,那么它们想要吸收猎物的养分,只能通过强大的消化能力。在千百万年的进化中,蛇类进化出非常强大的消化能力。
当蛇吞食较大的黄鳝之后,会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消化黄鳝,蛇的胃部会分泌大量的胃酸,腐蚀黄鳝的身体,差不多三四天的时间,蛇肚子里的黄鳝基本上就成为易于吸收的流质物体了。
3、黄鳝在蛇肚子里并非呈直线形态
“蛇吃黄鳝比长短”,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黄鳝被蛇吞食之后,还是呈直线状态,当黄鳝身体僵硬后,也会让蛇的身体变得僵硬。但是,黄鳝在蛇的肚子里,并非呈直线形态。
蛇虽然将整个猎物吞下,但是蛇的消化道并不是从头到尾,而是集中在腹部,蛇身体中间的位置。也就是说,蛇类吞食黄鳝后会通过自身的肌肉蠕动,把黄鳝推送到腹部。如果黄鳝身体僵硬,蛇还可以通过肌肉强大的收缩能力将黄鳝骨头压断。
在这个过程中,蛇的腹部会隆起,想象一下蟒蛇吞食大型猎物的画面就知道了,一条蛇连一头牛都能吞下,可见腹部肌肉的伸缩能力有多大,所以蛇的腹部完全有能力容纳黄鳝蜷缩起来的体积。
总之,蛇吃黄鳝根本不是生吞,而是先将黄鳝杀死,吞下后通过肌肉蠕动将黄鳝推送至消化道,黄鳝在蛇体内也不是直线状态,胃部分泌的胃酸也能轻易将黄鳝消化。蛇吞食了黄鳝根本不会死。
4、结语
与蛇有关的俗语很多都没有科学依据,比如打蛇打七寸,打蛇要打死之类。蛇的七寸主要是指蛇的心脏所处的位置,但很多蛇的心脏位置是可以变动的,而且人凭眼睛观察,很难找准蛇七寸的位置。
还有打蛇要打死的说法,认为不打死会遭到的报复,先不说现在打蛇可能会违法(很多蛇是国家保护动物),但说蛇会报复毫无科学依据。因为以蛇类的视力和智力,根本认不出不同人的区别,也记不住人类的样貌,那么怎么报复呢?
同样的,蛇吃黄鳝比长短,蛇吃黄鳝等于找死之类的说法,也是毫无根据的。相反,一些蛇类恰恰是黄鳝的天敌,蛇类的进食习惯决定了黄鳝根本不可能活着被吞下,也就无法在蛇肚子里钻来钻去了。
关于这个话题,你怎么看?
中国最毒的蛇 中国十大毒蛇排行榜 银环蛇比眼镜王蛇毒五倍虽然中国的毒药不如澳大利亚,但仍有一些毒蛇走在世界前列。如果朋友遇到以下中国十大毒蛇,千万不要招惹。他们被咬伤后很可能会肾衰竭、截肢甚至死亡。即使他们中毒后得到治疗,也可能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他们的生命很重要。
毒性强度单位LD50:指能杀死试验人群中半数有害物质、有毒物质或游离辐射的剂量。指在预定时间内,如96h内,导致50%受照者死亡的剂量。
中国十大毒蛇
注:本文根据对人类的毒性、影响和威胁进行排名
1.银环蛇:LD50 = 0.08毫克/千克
2.眼镜王蛇:LD50 = 0.35毫克/千克
3.灰蓝色平尾海蛇:LD50 = 0.03毫克/千克
4.舟山眼镜蛇:LD50 = 0.34毫克/公斤
5.壳蛇:LD50 = 0.12毫克/千克
6.白眉蝰蛇:LD50 = 0.15毫克/千克
7.荚蒾:LD50 = 0.4毫克/公斤
8.白唇竹青蛇:LD50 = 1.2毫克/公斤
9.银环蛇:LD50 = 1.555毫克/千克
10.尖吻蝮:LD50 = 2.94毫升/千克
一、银环蛇:中国大陆最毒
银环蛇,顾名思义,是一种具有银环纹理的蛇。与金环蛇有关。看上面银环蛇的图片。它们的体长约为1米至1.8米。虽然它们在中国十大毒蛇中拥有更好的称号,但银环蛇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温和的蛇。除非受到威胁,一般不咬人,毒腺小,但咬一口还是致命的。银环蛇的LD-50为0.08 ~ 0.108,大致可以理解为只有0.08 mg的银环蛇毒才能毒死一个人...
二、眼镜王蛇:体型最长,毒液量最多
眼镜王蛇是所有蛇类中名气更大的存在,它们不仅有着剧毒,还是世界上体型最长的毒蛇,你能经常在影视作品中看见它们的身影。目前已知世界上最长的眼镜王蛇,体长达到了5.58米,而毒性强到能够一口咬死一头亚洲象,不仅是中国十大毒蛇之一,也被选入世界十大毒王之列,它们智商极高甚至以蛇类为食,被称为蛇类煞星...
(以下文章的配图涉及蛇类,可能会引起您的不适,请谨慎查看)
眼镜蛇科环蛇属中我国最常见的也就两种剧毒蛇类,相比于银环蛇那令人闻之色变的剧毒毒素,金环蛇则要温和得多。虽然它们都属于行动缓慢,不主动惹是生非,夜行性的蛇类,也只有在凉爽的夜晚才会出来觅食。
作为南方省份比较常见的有毒蛇类,自古以来,我国南方民间对它们都比较熟悉。“惹金莫惹银,惹银害死人”,从民间的谚语中可见一斑,也可以反应出来,对于这两种毒蛇的威力,我国自古就领教过了。
生态学相关
金环蛇最早的发现是1796年,模式产地位于印度东南部的奥里萨邦境内。此蛇广泛分布在东亚,东南亚以及我国长江以南各省份。横跨如此广泛的分布区域,实属罕见。
金环蛇俗称金甲带、金包铁、佛蛇等。全身布满黑色和金色的环状斑纹相间,细小的头部,让人看起来怎么也不太像是剧毒蛇类的样子。成年体长一般1.2-1.8米。相比于银环蛇的药用领域居多,金环蛇在我国更多的是在食用领域,是我国的著名食用蛇类之一。自上个世纪末期到本世纪初期的20年间,我国对野生金环蛇资源疯狂过度利用,致使金环蛇的种群数量下降了50%,已被列为濒危等级,三有保护动物。如此悲惨的境地也是令人唏嘘不已。
国内对于金环蛇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其毒素毒性的提纯和药用领域,其他的生态学方面很少。由于其巨大的食用药用价值,加上野生资源的枯竭,国内也早有成熟的人工养殖技术。
毒性和药用领域
金环蛇的LD50测试腹腔注射值为0.13-1.55mg/kg,静脉注射平均值为1.5mg/kg,排毒量不大,腹腔注射值较不稳定,毒性也属于中等程度。虽然比起银环蛇的毒性来说,弱得多。但是同样都属于神经毒素,致死作用也不能小觑。
和银环蛇一样,金环蛇的毒牙较小,咬伤部位的压印不明显,伤口不流血或者少量流血,刚开始伤口无痛感或者轻微疼痛,伴有轻微的红肿;一般2到5个小时候会出现较严重的症状,如头晕、视力模糊、全身肌肉无力,并出现心跳加速,心慌,呼吸困难。严重者呼吸衰竭、循环功能衰竭直至死亡。其症状的发作程度和死亡时间较银环蛇慢得多,银环蛇的症状来得更早,更加剧烈和凶险。在针对咬伤的治疗上,即便是超过12个小时,抗蛇毒血清的介入治疗还是能让患者恢复健康,而银环蛇就不一定了。
我国民间很早就利用金环蛇来炮制药酒,比如“三蛇酒”、“五蛇酒”等。三蛇酒就是用金环蛇、眼镜蛇和灰鼠蛇各一条,放入高纯度的白酒中炮制;五蛇酒则是加入银环蛇和百花锦蛇。炮制的药酒对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如风湿性瘫痪、脚部水肿、骨节疼痛等均有疗效,在我国的南方民间也是颇受欢迎。
金环蛇的蛇毒和银环蛇一样,主要以突触后神经毒为主,其中含有类心脏毒素,可造成心肌损伤。毒素中分离出的成分除了具有广泛应用的磷脂酶A2以外,还有一种独特的肽类抗生素成分,即AMP cathelicidin-BF成分。这种活性肽类具有杀菌功能,可以在几分钟内就杀死一些细菌,相比于抗生素至少需要3小时高效得多,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另外还具有更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这在临床上应用在部分免疫力低下者如新生儿、放化疗患者,细菌感染风险高于普通人的人群,提前进行免疫生物制剂注射可以提高他们的抗感染免疫力。这是不可多得的生物原料药来源。
尾声
最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注重野生动物的保护,山区的居民越来越多离开家乡,打工挣钱,对于当地的一些野生动物如蛇类的干扰也逐渐减少,使得有些蛇类野生种群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而大部分地区,我国的蛇类总体上来说,野生种群恢复并不理想。人类的活动已经严重干扰了它们的生存栖息地,斑块化的生境并不利于野生蛇类的繁衍生息。同样的,金环蛇也是如此。
金环蛇实力如何?为何很少被人提起?和它弟弟银环蛇相比谁更厉害身为我国十大毒蛇之一的金环蛇,一直都没有存在感,也很难听到关于它的传闻,我还听有人说它是一种无毒蛇,就算有毒也非常弱,根本咬不死人,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金环蛇的实力究竟如何,配不配称为我国十大毒蛇?金环蛇是眼镜蛇科、环蛇属的稀有毒蛇,它数量较少,分布在我国广西、福建、广东云南等地,因为食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较高,近年来野生金环蛇数量锐减,已经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正是因为这样,才不被大家所熟知。
金环蛇体型较大,通常在1-2米左右,尾巴又短又粗,头部为椭圆形,背部从头到尾有一道凸起的脊骨,整个身体看起来并非圆柱形,更像是三角形,外形很具特色还是很好辨认的。之所以叫做金环蛇,是因为它全身黑黄相间,像是套着一圈圈的金色圆环,而且黑色和金色之间的距离十分均匀,看上去格外漂亮,加上它高高凸起的脊骨,仿佛像马路上的减速带一样,也被人称为金包铁、黄节蛇、黄金甲、金脚带等等。
通过它的外形特征,我们不难发现它和银环蛇极为相似,除了颜色有所区别外,其他特征简直一模一样,它们都是三角形的身体,椭圆形的头部,短小粗壮的尾巴,而金环蛇体型比银环蛇更大一些,颜色更高贵一点,于情于理都能称为银环蛇的“哥哥”。它们的习性也大致相同,都是夜行性毒蛇,平时栖息在塘边、水渠、小溪附近,在夜晚出来捕食猎物,常以泥鳅、鱼类、蛙类为食,偶尔也会吃其它蛇类或者它们的蛋。
这对兄弟天生胆小,尤其是银环蛇,一般不会主动对人发起进攻,有时路过它身边也安然无事,除非是感受到威胁,性格温顺也和它的排毒量较少有一定关系。银环蛇的排毒量只有4.5毫克,对于它来说就像一次性武器,用完后会有很长的冷却时间,它一般不会轻易使用,否则在遇到真正的威胁时会后悔莫及。银环蛇身为我国之一毒蛇,虽然排毒量只有平均4.5毫克,毒性却碾压国内所有毒蛇,它有着极致的神经毒素,最快能在2小时内要人性命。
因为是神经毒素加上排毒量小,咬人后痛感不明显,只有轻微酥麻的感觉,很容易被人忽视,导致就医不及时,就算有针对性地血清,致死率也是居高不下,能达到20%以上。而且银环蛇的数量极多,要远超金环蛇,伤人数量在我国也是名列前茅,如果不是它生性温顺不爱咬人,伤人频率超过蝮蛇也有可能。这两兄弟在夜晚比较容易遇到,哥哥比较怕光,白天通常把头藏在腹部底下,夜晚用手电筒照射它也会避让,看上去仿佛还有点害羞,但它捕食的时候一点都不懦弱。
金环蛇的食蛇性很强,有时候连自己的弟弟银环蛇都吃,因为体型较大,性情也比银环蛇更加勇敢一点,在战斗力方面银环蛇是比不过它大哥的。不过金环蛇的行动缓慢,和银环蛇一样,对人的攻击性也不太强,除非你踩到它或者威胁它,生起气来才会对体型较大的生物下手。金环蛇是混合型毒素,主要为心脏毒素和神经毒素,毒性测试为:皮下注射ld50=2.4mg/Kg,毒液强度比银环蛇低了3倍,但它的排毒量很大,在环蛇属中数一数二,平均能达到44毫克,是银环蛇的将近10倍。
金环蛇毒液类型中的神经毒含量较低,主要是心脏毒素,伤人后伤口反应也比较温和,不会出现严重的肿胀和出血,毒发会引起头痛、腹痛腹泻、视线模糊、局部麻痹等,严重时会导致呼吸困难、血液循环衰竭,心跳衰弱。因为毒液类型和排毒量较大,也注定了它实力不凡,金环蛇咬伤患者的案例虽然很少,累计只有数百起,但是致死率极高,还要远超我国眼镜蛇的致死率,能达到17.5%。
金环蛇的实力和银环蛇比起来毫不逊色,并非咬不死人,完全配得上我国十大毒蛇的名号,它的食蛇性比银环蛇更为凶猛,甚至有人说它能捕食眼镜王蛇。只不过金环蛇数量稀少,白天还不爱活动,伤人次数并不多才鲜为人知,综合实力一点都不弱。
夏天多蛇出没!深圳已有多人中招,被咬后该怎么办?来源:深圳晚报
最近深圳的天气可真是非常“磨人”
天气炎热加上环境潮湿
这让许多小动物也都跑出来透气
蚂蚁、蚊子、老鼠、蟑螂......
不过这些都是小小的动物
如果是一条蛇呢?
据深圳市急救中心统计,深圳2020年首宗毒蛇伤人事件发生在3月28日。仅“五一”假期短短5天内,就发了两宗毒蛇伤人事件。
5月21号晚上7点多,深圳街坊冷先生独自到五马峰公园散步,突然被一条蛇咬伤。当时恰好有路人经过,马上帮助冷先生简单包扎伤口后,将他送到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蛇伤科就诊。
6月23日上午,深圳福田梅林一位绿化工人在修剪路边绿化带时,被一条竹叶青毒蛇咬伤右手食指,因情况紧急不到15分钟,伤者顺利到达深圳市中医院救治。
大家可能会想
我们每天穿梭在高楼大厦里
住在钢筋水泥的房屋中
怎么会遇到蛇呢?
深圳的绿化
作为《新闻联播》也要夸一夸的水平
公园的数量可以说很可观
既然有了植被覆盖率高的公园
如果你外出散步、晨跑
那么就有可能与毒蛇“偶遇”
今年5月4日
就有市民在福田区莲花山公园
发现了两条两米长的大蛇
好在莲花山公园安保速速赶来
一名保安员现场徒手捕捉了它们!
但是如果被毒蛇咬伤了
怎么办呢?
最保险的 *** 当然是
去医院 !!
记者了解到
目前深圳共有七家医院
备有抗毒血清
可收治并接诊毒蛇咬伤的患者
记住下面的图
更好存在手机里
↓↓↓
深圳市各区有抗毒血清的医院
深圳不仅蛇多
而且毒蛇的种类也不少
竹叶青是深圳最多见的毒蛇
金环蛇、银环蛇、五步蛇、眼镜蛇
甚至眼镜王蛇等
十大剧毒蛇都能在深圳找到踪影
万一被蛇咬伤
还未到医院
可以怎么缓解?
首先,要立即远离被蛇咬的地方。如果蛇咬住不放,可用棍棒或其他工具促使其离开;如果是在水中被蛇咬伤,应立即转移到岸边或船上,以免发生淹溺。
第二步,判断蛇是否有毒性,从伤口看,有一对牙印如 ". ." 或 "/ " 形,为毒蛇咬伤;被无毒蛇咬伤伤口则留下一排整齐牙印;不认识的可以记住它的样貌或立马掏出手机拍照,以便医生对症下药。
第三步,要保持心情平静,不要剧烈奔跑,这样能减慢毒蛇在人体内扩散速度,减轻全身中毒症状。
第四步,解压以及扎紧。去除受伤部位的各种受限物品,如戒指、手镯 、脚链、手表等,以免因后续的肿胀导致无法取出,加重局部伤害;在被咬伤的肢体上端用绳子、布条等扎紧;松紧程度以能 *** 一个手指为宜,每半小时到 1 小时松开结扎 3 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
不要用嘴吸毒素清洗伤口!!
被蛇咬伤后,应在结扎或扩创后因地制宜地用清水、冷开水等反复冲洗伤口;
有条件的可用 1:1000 高锰酸钾溶液、安多福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残留的毒液。
如果被毒蛇咬伤,最重要是的及时送医院,许多毒蛇(例如银环蛇、眼镜蛇等)的毒素可能在一到两个小时内让人毙命。
专家还提醒:“蛇往往在傍晚和凌晨时出来活动,在一年之中,夏、秋季节蛇的活动最频繁。尤其是夏天,炎热的天气使蛇变得烦躁不堪,这时攻击性最强,咬人时伤口最深,毒液释放也最多。”
外出运动悠着点
被咬伤后立即送医
炎炎夏日注意安全~
来源 | 深圳晚报综合(记者 周倩、通讯员 朱柏瑜、深圳商报、深广电之一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