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字拼音?底字怎么解释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14 0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底字拼音的问题,以及和底字怎么解释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底的拼音组词
  2. 底字的拼音
  3. 带有di的字有哪些
  4. 底的拼音笔顺
  5. 底的拼音
  6. di的拼音有什么字
  7. 树底的拼音

一、底的拼音组词

1、底组词有:到底、底层、摸底、底片、海底、底细、卧底、眼底、底襟、底数、标底、底里、底盘、底下、箱底、透底、脚底、心底、谜底、底本、年底、底线、底墒、底色、卖底、保底、根底、底火、底肥、底册、家底、没底、交底

2、底,最初见于说文小篆,即《说文解字》:“底,山居也。一曰下也。从广、氐声。”因厂(山崖)为屋是广之范式。山旁堆堕落于地是氐之范式。广、氐两范式叠加。房屋最下近于地之部位是底之范式。dǐ音本义为最下面的部分,引申为末了、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图案的基层、何,什么、古同“抵”,达到、又用作姓。

二、底字的拼音

部首:广、四角码:00242、仓颉:ihpm

86五笔:yqay、98五笔:oqay、郑码:TGRS

1、最下面的部分:底层。底座。底下(a.下面;b.以后)。海底。底肥。

3、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底。底蕴。底稿。底版。

底字拼音?底字怎么解释-第1张图片-

到尽头;到终点:一竿子~。将革命进行~。

建筑物地面上更底下的一层,泛指事物最下面的部分:大楼的~是商店。

了解底细:~测验。几个人的技术水平,他都~。

三、带有di的字有哪些

1、地势或位置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下,与“高”相对。

4、程度差:低级。低能。眼高手低。

6、等级在下的:低俗。低档商品。

1、液体一点一点地向下落:滴眼药。滴落。滴翠。

2、一点一点向下落的液体:水滴。汗滴。

3、量词,用于滴下的液体的数量:滴水不漏。两滴墨水。

3、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底。底蕴。底稿。底版。

4、图案的基层:白底蓝花的瓶子。

2、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科第。及第。落第。

3、封建社会官僚贵族的大宅子:宅第。府第。门第。进士第。

4、但:运动有益于健康,第不宜过于剧烈。

四、底的拼音笔顺

底的拼音是dǐ,笔顺是点、横、撇、撇、竖提、横、斜钩、点。

其源头主要是古代封建制度下的土地分配,当时官员给出的地方名称后,农民们会在原有的地名后面加上“底”字,泛指该地所属的官府,表明这片地是官府的财产或归属,便于管理。

到底、底层、摸底、海底、底片、彻底、底蕴、底细、底襟、底里、班底、谷底、年底、卧底、揭底、箱底、底盘、底数、保底、眼底、封底、功底、底座、底下、标底、谜底、底稿、底线、脚底、有底、底火、透底、底本、家底、实底、根底。

1、(名词)底部;底面。《小石潭记》:“全石以为底。”

2、(名词)里面;下面。白居易《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底当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3、(名词)原稿;草稿。如“底本”。

4、(名词)末尾;尽头。如“年底”。

5、(动词)到;到达。《列子·天瑞》:“底春披裘。”

6、(动词)停滞。柳宗元《天说》:“人之血气败逆壅底。”

7、(代词)何;什么。《乐府诗集·秋歌》:“寒衣尚未了,郎唤侬底为?”

他们已是飞走路绝,恰似釜底游鱼,或降或死,别无他途。

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例法,只消央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

“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弟而圆盖,必不合矣。”

五、底的拼音

“底”这个字在汉字中是一个非常常用的字,它通常用来表示物体的下部、最下面的位置。同时,这个字也可以表示深度、基础和根源。接下来,我将会通过500字的篇幅为大家详细的介绍“底”的拼音及其相关的用法。一、“底”的基本释义

“底”是一个多音字,它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形容词和副词。作名词时,“底”的意思通常有两种:其一是指物体的更低部分,如“桌子的底”;其二是指事物的最根本、最基础的部分,如“问题的底”。

“底”的读音之一是dǐ。这个音通常作名词使用,表示物体的底部,如:

“底”的读音之二是dī。这个音通常作名词使用,表示水或其他液体的底部,如:

(1)在海底,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奇特的海洋生物。

“底”的读音之三是de。这个音通常作形容词使用,表示一个事物的最基础、最根本的部分,如:

(1)学生对一门科目的理解,取决于对其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必须先找出问题的根源。

“底”的读音之四是dì。这个音通常作名词使用,表示一个事物的底部或深处,如:

(1)这个巨大的坑洞深达几百米的地底。

(2)这座山的山脚下,是一片绿油油的田野。

“底”的读音之五是dèi。这个音通常作副词使用,表示一种必要的、不可避免的状态或行为,如:

(1)这个问题必须要彻底研究,不能半途而废。

(2)大家一起拼搏,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不能半途而底。

总之,作为一个多音字,“底”在汉语中的应用非常的广泛。不同的读音和用法都有着各自的特点,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常见,因此学好它的读音和用法,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十分重要。

六、di的拼音有什么字

1、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使用空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还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

2、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它们整齐规范,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汉字的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

3、在商代,国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甲骨就是占卜时的用具。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经过加工。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净,接着削磨平。然后,在甲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刀具钻凿凹缺。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师,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骨上。

4、然后用火炷烧甲骨上的凹缺。这些凹缺受热出现的裂纹就称为“兆”。巫师对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结果,并把占卜是否应验也刻到甲骨上。经过占卜应验之后,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种官方档案保存下来。

5、最早的文字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出现的,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表意字是中国汉语形成历史中最早的一种文字,汉字经历了表意字,表音兼表意,变音。

6、三个历程。其中表意字是指根据所概括内容的意义所创造的字,在汉字的初始阶段,没有笔画,没有字母,从画图和实物记事慢慢发展,很自然的把依靠最多的意义首先融入字体。

七、树底的拼音

1、“树底纤纤抬素手”出自唐代欧阳炯的《南乡子》,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ù dǐ xiān xiān tái sù shǒu,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2、嫩草如烟,石榴花发海南天。日暮江亭春影渌,鸳鸯浴,水远山长看不足。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水上游上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洞口谁家,木兰船系木兰花。红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倚春风相对语。

3、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耳坠金镮穿瑟瑟,霞衣窄,笑倚江头招远客。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袖敛鲛绡,采香深洞笑相邀。藤杖枝头芦酒滴,铺葵席,豆蔻花间晚日。翡翠,白苹香里小沙汀。岛上阴阴秋雨色,芦花扑,数只渔船何处宿。

4、欧阳炯(896年—971年),益州华阳(今属四川成都市)人,五代十国时后蜀词人。在后蜀任职为中书舍人。据《宣和画谱》载,他事孟昶时历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随孟昶降宋后,授为散骑常侍,工诗文,特别长于词,又善长笛,是花间派重要作家。

5、欧阳炯生于唐昭宗乾宁三年,卒于宋太祖开宝四年,年七十六岁。少事前蜀王衍,为中书舍人。蜀亡,归后唐,为秦州从事。孟知详镇蜀替号,又为中书舍人。广政十二年,(公元九四九年)除翰林学士。

6、累拜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监修国史。后随孟昶归宁,历翰林学士,转左散骑常待。又善长笛,太祖曾召他在偏殿吹奏。后因事罢职。以本官分司西京卒。炯性好诗歌,尝拟白居易讽谏诗五十篇。所作词今四十八篇。见《唐五代词》又为赵崇祚所编花间集作序。

关于底字拼音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拼音 解释 怎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