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干什么活动,重阳节干什么好呢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23 0
佩茱萸、饮菊酒……重阳节大家都在做什么?

封面新闻记者 赵紫萱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至。古人将“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又“九九”与“久久”同音,因此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吉利之日。关于重阳节,您都知道哪些呢?

刘陈平 摄

登高辞青 赏秋色粼粼

重阳节后,逐渐进入深秋,天气逐渐寒凉。庄稼归仓,大地苍茫,植物的叶片开始变成金黄,青草色变得越来越少,是时候向陪伴我们大半年的青色草木道别。

因此,就有个“辞青”的说法。

深秋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站在高处,眺望良渚大地,看云卷云舒,树木一岁一枯荣,感受秋日的凉爽。无论是高山、高楼还是高台,皆可登高祈福、望远赏秋。

刘陈平 摄

赏菊 饮菊酒

菊花凌霜不屈,被视为长寿之花,故重阳节一直都有赏花的习俗。宋神宗元丰四年的重阳节,苏轼与徐君猷等人登高赏菊、饮酒作诗:“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菊花酒被看作是重阳必饮、驱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中有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刘陈平 摄

吃重阳糕

中国人讲究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而“糕”与“高”同音,有步步高升的含义,因此重阳糕是重阳节最重要的食物之一。

北方的重阳糕一般是发面花果蒸糕,也叫发糕。是用面粉发酵,加入各种花果,如红枣、果仁、蜜饯、红丝、绿丝等然后蒸熟的一种面糕,松甜软糯。

此外,民间还流传民谣“中秋刚过了,又为重阳忙,巧巧花花糕,只为女想娘”,意思是在重阳节,已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送重阳糕,这一习俗,至今还在有些地方流传。

刘陈平 摄

佩茱萸

佩茱萸·簪菊花,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茱萸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

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佳节又重阳,远方的亲人登高远眺,神清气爽,身上插满茱萸,虔诚的许愿祈福,才发现少了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王维自己。此刻的茱萸不仅寓意着辟邪,也寄托着游人对故乡的思念。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 *** ,报料 *** :3386405712】

邀老人写诗词、画菊花,亚运村图书大厦推出重阳节主题活动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程功

9月30日,亚运村图书大厦彩虹桥“暖银发·伴少年”文化大课堂走进社区,为社区老年人带来“老吾老”重阳节主题活动。

活动邀请专业书画老师,带领老年人写诗词、画菊花,分享传统文化情趣。

亚运村图书大厦近年来坚持为周边社区服务的宗旨,不断探索为社区提供服务新模式,陆续推出店外活动,将文化送到社区居民身边。

「我们的节日」重阳:登高赏菊插茱萸

在中国古人的思想中,“九”是更大的阳数,所以农历的九月初九称为“重阳”节,又叫“重九”。重阳节在古代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了,在这一天有很多习俗,比如佩戴茱萸、赏菊、饮菊花酒、登高等,都和今天相似。

南朝宗懔在《荆楚岁时记》即有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也记载南宋都城临安饮菊花酒和佩戴茱萸的风俗:“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而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则记载了北宋都城开封赏菊和登高的习俗:

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等处宴聚。

关于这几样习俗的产生,很早就有相关的传说。梁朝吴均《续齐谐记》记载,汝南人桓景跟随得道仙人费长房游学,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这一天,汝南会有大灾厄,让桓景赶紧让家人缝制布囊盛茱萸系于臂上,并且登山饮菊花酒,则此祸可消。桓景如他所言,举家登山。傍晚回家的时候,看见家里的鸡犬都已经暴死。费长房解释说:“这是为了代替人来受难。”传说这就是世人九日登高、佩戴茱萸并饮菊花酒习俗的起源。

关于饮菊花酒,还有一个有名的“白衣送酒”的故事。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记载,陶渊明有一年的九月九日重阳节没有酒可以饮,徒然在宅边菊丛中徘徊,摘菊盈把,在菊丛边坐了很久,这时候他看见有一个身着白衣的官府小吏到来,是奉王弘之命来送酒了。于是陶渊明就醉而后归,可谓名士风流了。

在历代诗词中,有很多关于重阳节的作品,也有很多流传至今的名篇。诗圣杜甫就留下了十多篇重阳诗。这些诗作于老杜人生的不同阶段,记录着他的人生感受。就让我们来通过这些重阳诗,来一窥杜甫的几个重阳节吧。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四十二岁的杜甫在长安,住在曲江南杜陵一带。这一年的重阳节连日苦雨,杜门不出的诗人写了一首诗寄给他在长安的好朋友诗人岑参(《九日寄岑参》)。在诗中他描写当时的雨大到简直要把终南山冲走了(“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在这样的状况下,住在曲江头的他无法去与岑参相聚来共度重阳节了(“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也无法像陶渊明一样“采菊东篱下”,一饮菊花酒了。

其实他曲江住所的庭前就有一丛甘菊花,但因为栽种太晚,这一年重阳节的时候还无法采摘。他在《叹庭前甘菊花》诗中写道:

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叹庭前甘菊花》)

他感叹道,即使重阳过后这丛甘菊花开得再好,只恐怕芳期已过了。而篱边野外有一些花朵此时开得正好,倒是可以采摘到堂中。这丛甘菊徒然长得枝叶高大,只因为托根失所就只能为风霜所败了。其实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寄托着杜甫的感慨。《杜诗详注》中说:“此诗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众芳喻小人,伤君子晚犹不遇,而小人杂进在位也。”可谓一语中的。杜甫三十五岁(天宝六载)时到长安,这一年已经是第七年了。在这七年中,他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当时的宰相李林甫忌惮文人批评朝政,故声称“野无遗贤”因而竟无人及第。他还给皇帝献过赋,也给权贵当过宾客,总之并没有实现自己“再使风俗淳”的志愿,反而一直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卑微而贫穷的生活。所以这首重阳咏菊诗中寄托着杜甫在当时境遇下的感怀。

乾元元年(758),杜甫离开长安,在华州任司功参军。华州离蓝田比较近,这一年重阳节,杜甫到蓝田崔氏的庄园做客,写了一首有名的重阳诗《九日蓝田崔氏庄》: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此诗的颔联运用了东晋孟嘉重阳落帽的典故。孟嘉做桓温的参军,重阳节的时候桓温带领诸僚一起登龙山,孟嘉的帽子被风吹落,却没有发觉。桓温想观察孟嘉在这样囧状下的反应,就让左右不要告诉孟嘉,等到孟嘉上厕所的时候把帽子捡回来放到孟嘉的座位上,并让孙盛写了一篇嘲笑孟嘉落帽不觉的文章。孟嘉回来后,见到帽子和文章十分淡定地写了一篇文辞优美的答文,令四座嗟叹。这个与重阳节有关的典故是古典诗词中很常见的,但杜甫这里却化用得很好。诗中说,虽然像孟嘉一样帽子为风吹落,因此露出了年老稀疏的头发,未免感到羞耻;但随即淡定下来,让别人帮着重新戴好。态度从自嘲自然地转到潇洒儒雅。颈联写蓝田山水之壮观,正衬托这诗人心情之豪迈。尾联言暂且珍惜眼前的欢愉,明年哪里知道大家都是否依然强健呢?

在华州做了一年的司功参军之后,杜甫辞官转徙到秦州,又从秦州到同谷,又历尽艰难入川到成都,后又因为成都兵乱而来到位于东川的梓州。宝应元年(762)和广德元年(763)两年重阳,杜甫都是在梓州度过的。宝应元年九月,杜甫登上梓州城墙,写下一首五律:

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追欢筋力异,望远岁时同。弟妹悲歌里,朝廷醉眼中。兵戈与关塞,此日意无穷。(《九日登梓州城》)

年轻时每逢重阳节,诗人与家人朋友常常共饮菊花酒,如今只能独饮了。白发成丝的诗人感到已经没有精力来作昔日的欢会了,世路的艰难已经让诗人身心俱疲。弟妹为烽火所阻隔,用一双醉眼眺望朝廷也是远在天边。连年不断的战火和边塞的羁旅之愁,让诗人感到无限的感怀。第二年的重阳,杜甫又写了一首七律:

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九日》)

郪县即梓州州治所在地,有涪江流经。“白发”与“黄花”的对仗,在前一年重阳诗中也可以见到。大概这样鲜明的颜色对比让诗人难以为怀吧。诗人想起了十年前,正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年头。国运与身世,自那时起,就同其飘零了。

杜甫在梓州和阆州漂泊了一小段时间之后,又回到了成都,在好友严武的幕府中任职。本以为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可是严武忽然去世了。杜甫只好沿江而下,漂泊到了夔州。大历二年(767),杜甫已经五十五岁。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写了五首诗,名为《九日五首》。历代版本中都只有四首,所以有人认为著名的《登高》即第五首。杜甫在第二、三、四首中怀念往日重阳节与朋友共聚饮菊花酒和在樊川故园与亲人共同登高的情景,感慨而今却“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欢娱两冥漠,西北有孤云”。这五首诗最著名的当属之一首与《登高》一首。《九日五首》其一: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诗人抱病登高,回忆往日重阳多与亲朋相聚,如今却只能独酌。因此颔联说,既然不能与人同饮,那么菊花的开放又有什么意义呢?颈联以景结情。殊方二字言人在风俗异类之天涯,思乡之情可想而知,何况又听到了凄凉的猿猴叫呢。《水经注》中载三峡船歌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猿叫向来之凄凉之象征。更何况,此时又是“草木摇落露为霜”的秋天呢!自宋玉以来,肃杀之秋天一直是古典诗词中苍凉悲哀之象征,悲秋因此也成为一种传统。尾联两句,诗人又想到了远在天边的弟妹家人,而战乱和衰老让诗人更加感到悲哀。这首诗在技法上也很高明,首联的第二句“起”字处本来应用平声,这里用仄声的“起”字,显得十分有力。而颔联两句既是一气而下的流水对,又是借对,即表面上是竹叶对菊花,而实际上“竹叶”是一种酒的名字。

《登高》诗云: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堪称唐人七律中苍凉悲壮之极品。此诗前四句写景极其壮阔苍凉,悲秋之情自在其中了。“万里”、“百年”的空间和时间跨度都极大,万里作客,百年独登,用大力度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孤独和悲哀。如此心情,却因为生病而不能饮酒消愁,可以说更显悲哀了。

重阳节干什么活动,重阳节干什么好呢-第1张图片-

在杜甫的重阳诗中,欢聚为少而离乱为多。诗人在战火和动荡中漂泊,往往在重阳这一天想到以往重阳亲朋欢聚时饮酒赏菊登高的欢乐,总是无比感喟。重阳是秋天的节日,而老杜的诗也充满了秋天苍凉的况味。读这些诗,我们会更加珍惜今日的和平时代,更加珍惜身边的亲情与友情吧。(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讲师 中华好诗词第四季擂主、总决赛四强 李明)

大兴区观音寺街道举办国庆节、重阳节主题文化活动 区街携手 翰墨飘香书写文明

(区文联、观音寺街道为辖区老人送上重阳节祝福)

国庆节、重阳节即将到来,为全面营造文明的节日氛围,推进“以文化人”文明城区创建,9月29日,观音寺街道联合大兴区文联,以“书画下乡”为契机,开展“国庆节、重阳节主题文化活动暨区街携手 深入推动‘国门首站观音寺’文明城区创建”书画联谊活动,在翰墨飘香中书写文明新诗篇。街道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相建伟,党群工作办公室(宣传/文体)工作人员参加活动。

(街道纪工委书记相建伟与街道首都老兵志愿先锋队参与书画交流)

本次活动邀请到10位来自中国美协、北京美协、大兴美协以及北京书协的书画名家,与10位大兴区老干部大学首座御园分课堂的老师和学员们“2+2”携手,每4人组成一队,走进首座御园二里社区的“七五小街”,在“观民生”养老驿站、全区首家业委会指导中心、全市首家社区“微法庭”、“观民风”文明会客厅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书画笔会活动。

(街道书画爱好者与区文联书画名家现场笔绘)

在养老驿站,“齐家美以孝,立世贵以和”“九九重阳登高望,遍地黄菊满目秋”“家和万事兴”等作品突出了“重阳节”敬老爱老主题;在业委会指导中心,“广厦安居生活美,和谐社区靠大家”“绿带流动绕家园,天蓝水清新凤河”“新凤河碧水蓝天,观音寺美丽家园”等作品尽显“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美好家园”主题;在民情中心,书画老师们用“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做人常律己,正气贯云霄”等金句,书写“廉洁教育”主题;在又见书社,“文明始于心,创建践于行”“科学普及,造福百姓”“崇尚文明,传递科普”等作品宣传了“大兴创城”“科普教育”......此外,大兴区老干部大学首座御园分课堂的老师和学员们还为大家送上了精美的剪纸作品,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2015年北京榜样获得者张转玲展示剪纸手工艺)

为减少人员聚集,活动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将参观者分组,由工作人员引导穿插走访“七五小街”的“ *** 铺”,分散进行书画观赏,接受赠字祝福。“这字写得真好,我要挂到我家客厅。”“这画画得太棒了, 我得裱起来珍藏!”......妙笔丹青,翰墨留香。活动吸引了许多居民前来参与,居民手捧书画作品爱不释手,表示这是更好的节日节物。

(榜样志愿者参观现场笔会)

现场还邀请全国第八届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提名奖获得者王伟、2015年“北京榜样”张转玲以及荣获大兴区2021年度品牌志愿服务队荣誉称号的益行志愿服务队,街道首都老兵志愿服务先锋队参与。书画老师们为榜样志愿者书写并赠与字画作品,用水墨文化向榜样志愿者致敬,同时送上节日的问候。

(全国第八届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提名奖获得者王伟接受赠字)

本次书画笔会活动在“七五小街”举办,融合了服务民生、传承精神、以文化人、廉政教育等多个内在含义,希望通过与辖区居民共享成果、见证变化的方式,推进创城惠民、创城为民的宗旨,真正做到创建文明城区、服务民生发展。(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我们的节日|遥观镇人大代表党支部开展“爱在重阳节”活动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近日,遥观镇人大代表党支部开展“和美千家苑 爱在重阳节”志愿服务活动。镇人大主席、支部书记叶平,副书记任义权,人大代表戚建峰等参加活动。

重阳节前夕,如何过好“我们的节日”,遥观镇人大代表党支部广泛联系社会各界,邀请大家围坐讨论,最终决定将活动地点选择在剑苑社区。依河而建的剑苑新村老房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住着350多户人家,退休老教师、老职工百余人。为了让老人们生活环境有所提升,今年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区、镇、社区多部门联动整治飞线、粉刷楼道、拆除违建、安装充电桩,曾经挨挨挤挤的楼与楼之间如今变得更加干净通畅。

在遥观镇人大代表党支部的邀请下,镇机关综合、行政审批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卫生院、派出所支部,团委、妇联,常州十碗面“青城面馆”、窑光志愿小站成员“成杰理发店”、巾帼创客“曜辉文化”纷纷应邀加入志愿队伍,开启“爱心之行”。

活动现场,支部成员身着红马甲,为爷爷奶奶免费量血压、测血糖,做好防诈宣传、燃气宣传,随后叶平、任义权走访慰问老党员谢志玉、杨光文、庄棋益等人,送上“常”寿面——遥观特色青城肉丝面,祝他们健康长寿、生活幸福。

“我能为社区志愿服务做点什么吗?”家住在剑苑新村4栋的赵先生看到人大活动后,便主动联系随后为遥观大病救助家庭捐资6000元。

下一步,遥观镇将充分发挥好党员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和代表之家的活动相互融合,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履职为民,奋力开创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局面。

交汇点通讯员 张欣如 陈莹

编辑: 徐维庆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今日重阳,这些习俗你都知道吗?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它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这三个节日

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佳节又遇重阳

重阳节也叫重九节、晒秋节、登高节

那么

你知道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吗?

又有哪些习俗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原来,重阳节的讲究还真不少。特别是重阳节,已经被认定为“老人节”,并且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一直到唐代,重阳才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后来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1989年,我国又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了“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在这一天,有很多的活动,除了有赏菊、登高、佩茱萸和吃重阳糕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敬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如果你刚好在家里,不妨为父母做顿饭、听父母唠叨唠叨,一起散散步。

如果你身在异乡,不如登高远望,爬爬山、野营,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

总之,今天无论你有多忙,身在何处,一定要给家中的父母长辈打个 *** ……

本文审稿:邵林,古代民俗文学科普作者

?「 *** 中国节?重阳」徐闻举办重阳节文艺展演活动

来源:【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

10月4日,徐闻县在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我们的节日·重阳节”文艺展演活动,来自该县各行业的中老年人文艺爱好者参加了展演,共同度过一个愉快的重阳佳节。

文艺汇演在乐器合奏《娱乐升平》中拉开序幕。雷语歌曲《思亲》、优雅仪态舞《山水画》、男声独唱《再见大别山》、女声独唱《五星红旗》、双人舞《丝绸之路》、雷剧唱腔表演唱《春草闯堂选段》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

演出现场气氛热烈、欢快,参加演出的老年人精神饱满、 *** 满怀,充分展示了徐闻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艺术风采,展现了老年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来自【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山东邹城开展“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活动

“孝敬就是帮父母,忙忙家务下下厨……”10月13日上午,在山东省邹城市孟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幸福食堂”,满头银发的老人们齐聚一堂,聚精会神地观看演出《孝敬父母》。

年年重阳,今又重阳。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之一,山东省邹城市今年重阳节期间延续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思想,开展“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活动,大力培育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文明风尚。

幸福感满满——

老人说:“这就是我们的节日!”

“阿姨,天冷了,送您一条围巾系上,祝您节日快乐!”收到礼物的老人脸上笑开了花,“谢谢闺女!”

“大爷,理发请到这边来!”志愿者协会的“托尼”志愿者们在“幸福食堂”大院开展爱心义剪活动。

“今天的活动太好了!全是为我们老年人量身定做的,太贴心了,这就是我们的节日!”孟庄社区周长云老人拿着自己刚办的免费公交卡高兴地说。

为让老人们过好“我们的节日”,邹城市委宣传部联合团委、妇联、民政等部门,大力开展科普宣传、爱心义诊、法律服务、垃圾分类、爱老帮困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老人们喜爱的戏曲节目被“点菜上桌”:豫剧《辕门外三声炮响》铿锵有力,朝阳沟选段《俺外甥在部队》自豪满满……

志愿服务活动如火如荼——

“好媳妇”变身“志愿者”

“幸福食堂”大院里志愿服务活动如火如荼,食堂内“文明家庭”代表们挽袖忙活。孝老爱亲的“邹城好人”、“好媳妇”们,换上红马甲,变身志愿者,为老人的“幸福餐”包起了饺子。

“传承美德,做敬老爱亲的传播者;从我做起,做敬老爱亲的践行者;奉献爱心,做敬老爱亲的志愿者!”文明家庭代表刘伟带头宣读《敬老爱亲树新风 和谐共助文明行倡议书》,让老人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孝老模范们包的水饺,老人们吃起来味道更是情义满满。我们希望通过群众身边榜样的参与示范,带动更多的年轻人懂得孝老爱亲的行为不仅是物质上的帮扶,还有精神上的陪伴。”邹城市文明办工作人员王珊珊介绍。

爱国情高涨

——近百位老人一起歌唱祖国

“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骄养,粗服淡饭足矣。幺姐是否仍在重庆?若在,云儿可以不必送托儿所,可节省一笔费用……”“江姐”江竹筠的家书《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让不少老人红了眼眶;王继才妻子王仕花的家书《开山岛上红色家书寄初心》朴素真挚,情感深切,让台下的老人们动情落泪。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文艺演出即将结束时,近百位老人挥舞着小国旗一起歌唱祖国,歌唱奋斗,唱响未来。

“我们倡议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不仅在养医乐安方面给他们提供帮助,更是要通过这些活动传承好老一辈人身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勤俭节约美德和优良传统,以及红色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老中青代代传承,共同把我们的城市建设的更加文明、和谐、美丽。”邹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夏说。(孙召丽)

来源: “文化强国”光明日报协同推广平台济宁工作站

各地举办多种活动 爱老敬老庆重阳

央视网消息: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茱萸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就有在重阳节出游赏秋、登高远眺、佩戴茱萸、吃重阳糕等习俗。传承至今,重阳节又增添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等内涵。在这个重阳节,不少地方举办了多种活动,丰富老人生活,庆祝重阳佳节。

福建福州: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 新潮过重阳

在福建福州的一家养老照护中心,节日里,老人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即兴创作国风团扇,用软陶泥 *** 手链、摆件,在纸板上填涂京剧脸谱。

福州老人 庄鸿渠:国家对老年事业非常重视,我们在老人院过得很开心。

安徽歙县:传承慈孝文化 爱老敬老暖金秋

在安徽歙县棠樾村,20位村民自发组成志愿服务队,在村中慈孝文化广场上支起了锅灶,请来村中100多位老人吃长寿面。

安徽歙县郑村镇棠樾村志愿者 徐梦婷: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每年都会在重阳节举办敬老爱老活动。

江苏盱眙:迎重阳 为老人拍艺术照

在江苏淮安盱眙雨山村,驻村“之一书记”杨海涛用自己的特长,拿起相机为村里的老人们拍起了证件照、艺术照。

江苏省盱眙县雨山村民 贺翠平:很开心,从来也没拍过这样的照片,很好,非常满意,今天是最开心的一天。

上海:爱老敬老 将建成1600家助餐点

重阳节期间,上海多家社区长者食堂摆出了糕点、小礼物送给前来用餐的老人们。截至去年年底,从市中心到远郊,上海已建成超过280家社区长者食堂。遍布社区家门口近1200家助餐点,也向周边社区老人,尤其是高龄、行动不便的老人们提供送餐上门。到今年年底,上海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总量将达到1600家。

来源: 央视网

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多种活动庆重阳 爱老敬老暖人心


爱生活,爱南团团,么么哒!

<

标签: 重阳节 干什么 活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