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三竿是什么时间 日上三竿大概是什么时候-万象-

日上三竿是什么时间 日上三竿大概是什么时候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19 0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日上三竿是什么时间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日上三竿大概是什么时候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日上三竿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时间段
  2. 日上三竿是啥意思是几点左右
  3. 日上三竿是什么时候
  4. ‘日上三竿’指的是什么时辰
  5. “日上三竿”是什么时候
  6. 日上三竿具体是什么时间

一、日上三竿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时间段

日上三竿是7点到11点,意思是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

日上三竿,汉语成语,拼音是rì shàng sān gān,意思是指的是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出自《南齐书·天文志上》,《岁华纪丽·春》。

中国传统计时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

宋苏轼《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今来所创置钤辖司前一闸,虽每遇潮上,闭得一两时辰……而公私舟舡欲出入闸者,自须先期出入,必不肯端坐以待闭闸。”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昼短夜长,差了三个时辰了。”曹禺《王昭君》第二幕:“半个时辰前,他陪伴天子酣宴。”

泛指时刻或时间。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没一个时辰儿不挂念,没一个夜儿不梦见。”《西游记》第四九回:“这等干,只是忒费事,耽搁了时辰了。”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二三章:“这就叫:不是不报,时辰不到。”

古代劳动人民最初描述时间主要参照显而易见的天象、动物生物钟和日常作息,比如鸡鸣、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后来逐渐改用授时设备读数来描述,后来也逐渐给这些授时设备读数配上了五行。比如,给甲乙两字配上木、给丙丁两字配上火、给戊己两字配上给土、给庚辛两字配上金、给壬癸两个字配上水。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时间尚在白衣,目下风云未遂。”凌景埏校注:“时间,指目下,目前。”元·秦简夫《剪发待宾》之一折:“虽则时间受窘,久后必然发迹。”《水浒传》第七回:“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西游记》第四回:“如若不依,时间就打灵霄宝殿,教他龙牀定坐不成。”

瞿秋白《饿乡纪程》二:“不知道自己的转变在空间时间中生出什么价值。”艾青《给太阳》诗:“你是时间的锻冶工,美好的生活的镀金匠。”曹禺《北京人》之一幕:“他生长在北平的书香门第,下棋、赋诗、作画,很自然地在他的生活里占了很多的时间。”

秦牧《后记》:“腾出时间写这么一本小书,就可以督促自己进行学习。”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时间是一个最理想的北平的春天下午,温煦而光明。”丁玲《一九三○年春上海》二:“没有一定的,时间和地点都没有一定。”

二、日上三竿是啥意思是几点左右

日上三竿”,是古代人计时外的一个成语,意思是说时间不早了的意思。竿指的是竹竿,古代人计时的器具,三竿意思是三根竹子的长度,意思是太阳已经升起到三根竹子的高度。日上三竿指的是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

日上三竿具体是指“辰”至“巳”时(7-9点到9-11点)。

日上三竿是什么时间 日上三竿大概是什么时候-第1张图片-

1、唐·韩愈《岁华纪丽》卷一:“日上三竿。古诗云:日上三竿风露消。”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露水已经消失了。

2:及日上三竿,方有旨意出来道:“朕心不快,众官免朝。”(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

古代皇帝上朝时间为卯时(5-7点)古代天子讲究"勤政",所谓"夙兴夜寐",上朝理事,不敢懈怠。

旧时官衙卯时开始办公,吏役按时到官府里报到,听候点检,称为应卯。所以日上三竿的具体时间可以推断为:“辰”至“巳”时(7-9点到9-11点),肯定不到“午”时(11-13点)。

【拼音】: rì shàng sān gān

【解释】: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处】:《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唐·韩愈《岁华纪丽》卷一:“日上三竿。古诗云:日上三竿风露消。”

【举例造句】:及日上三竿,方有旨意出来道:“朕心不快,众官免朝。”★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太阳升得很高

【英文】: the sun is three poles high(it's late in the morning)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上三竿

三、日上三竿是什么时候

1、日上三竿具体是指7到11点,但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表明具体为“辰”还是“巳”时,但肯定不到“午”时(11-13点)。日上三竿是汉语成语,意思是指的是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2、日上三竿的出处:《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唐·韩鄂《岁华纪丽·春》:“日上三竿。”旧注:“古诗云:‘日上三竿风露消。’”

3、古人之所以将“日上三竿”作为一个时间节点,主要原因是这个时间点是农村吃之一餐饭的时候。唐代以前,农村一日两餐,没有早餐而只有午餐、晚餐。每天,农民日出而作甚至日未出就开始工作,到日上三竿时收工回家准备午饭。

4、那么,古人一天只吃两餐,如果干重体力活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打间儿”,也写作“打尖儿”,我们那里农村称为“过半晌午”或“过半晚上”。“过半晌午”的时间一般在九点到十一点之间,“过半晚上”的时间一般在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

四、‘日上三竿’指的是什么时辰

1、卯时:天明日出起床的时时间大概是7点以前,标志是“朝霞满天”,或者听打更。此时部队或官府上班点名,所谓“点卯”。

2、到八九点时,即辰时,此时商店开始营业,标志是“日上三竿”,而且上午九点左右时,太阳位于正东方,此时大约是辰时和巳时交界点。

3、九到十一点,是巳时,此时“日照东南”,天气转热。

4、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此时“日渐中天”,因为要来往应酬、上街买菜等原因,十二点左右时城市街上人最多。因此,古时的斩首示众,一般此时在菜市口举行。

5、一点左右,太阳在最南方,是午时未时交接点。

6、一点到三点,是未时,“日稍偏西”,此时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也是午休的时候。

7、三点到五点,“日挂西南”,热气渐退。五点左右时,太阳在最西方,大约是未时和申时的交接时。

8、五点到七点,酉时,日落,天渐黑,吃晚饭。天气转凉。

9、十一点到次日一点,子时,打三更。

五、“日上三竿”是什么时候

古时候人们将竹子插在地里靠竹子的影子判断时间.日上三杆大约是上午9-11点左右竿指的是竹竿,三竿意思是三根竹子的长度,意思是太阳已经升起到三根竹子的高度。日上三竿具体是指“辰”至“巳”时(7-9点…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具体划分如下: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

六、日上三竿具体是什么时间

日上三竿具体是指“辰”至“巳”时(7-9点到9-11点),肯定不到“午”时(11-13点)。但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表明具体为“辰”还是“巳”时。很多人知道具体时间,却不知道为什么!理由如下: 1:唐·韩愈《岁华纪丽》卷一:“日上三竿。古诗云:日上三竿风露消。”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露水已经消失了。 2:及日上三竿,方有旨意出来道:“朕心不快,众官免朝。”(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这里可以从皇帝上朝的时间来推断“日上三竿”具体为哪个时段。古代皇帝上朝时间为卯时(5-7点)古代天子讲究"勤政",所谓"夙兴夜寐",上朝理事,不敢懈怠。旧时官衙卯时开始办公,吏役按时到官府里报到,听候点检,称为应卯。所以日上三竿的具体时间可以推断为:“辰”至“巳”时(7-9点到9-11点),肯定不到“午”时(11-13点)。

关于日上三竿是什么时间和日上三竿大概是什么时候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日上三竿 什么 大概 时候 时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