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有些蔬菜,除了大小不同,看起来长得差不多,但价格高低却差不少,比如常见的大番茄、大白菜、南瓜、红萝卜等,都出现了“袖珍版本”——圣女果、娃娃菜、贝贝南瓜和樱桃萝卜。
是价格越贵,营养越好吗?生活中更推荐吃哪一种?今天,小二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1
大番茄vs圣女果:圣女果维生素含量更高
圣女果和番茄,都属于茄科番茄属,虽大小不同,但都富含番茄红素,常吃有3大好处:
◎保护心脑血管健康:番茄红素能减少脂类物质氧化,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抗氧化、防衰老:番茄红素是强抗氧化剂,可以清除多余的自由基,抗炎、延缓衰老;
◎辅助防癌:早期日本研究学家发现,血浆中的番茄红素浓度越高,胃癌的发生率越低;而美国哈佛大学的跟踪研究发现,体内番茄红素浓度高的女性,患宫颈癌的概率也比较低。
圣女果和番茄,都很适合减肥的小伙伴食用——两者的脂肪含量都低到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有控糖需求的小伙伴来说,更推荐吃大番茄,几乎不含糖。
但圣女果某些营养比番茄优秀多了——圣女果的维生素C含量为33mg/百克,是番茄的1.75倍;维生素E含量高达0.98mg/百克,是番茄的2.33倍;钾离子含量为262mg/百克,是番茄的1.46倍。只是圣女果的价格稍微高些。
2
大白菜vs娃娃菜:大白菜维C含量更高
“百菜独有白菜好”,然而近些年来,娃娃菜逐渐走进大众生活,但价格相对更高,有些人认为它的营养价值比大白菜更好,事实真的如此吗?
娃娃菜其实是从国外引进的一款亚种白菜,虽然口感更加甘甜鲜嫩,但从营养价值来看,不如大白菜:
◎娃娃菜钾含量高达278mg/百克,是大白菜的2倍多。但其实蔬菜中比它钾含量高又实惠的菜多的是,所以考虑到价格,这也不算它的优势了。
◎大白菜的维生素C含量为31mg/百克,是娃娃菜的2.6倍,柠檬的1.4倍;而白菜梗中的维C含量更高,可以达到47mg/百克,且价格远低于大多数的水果蔬菜,堪称“补维C的高性价比选择”。
【选白菜,有“3看”】
◎一看外表:叶片完整无黑点、菜梗较薄、内芯紧实、底部坚硬的白菜,口感一般比较好。
◎二看大小:大白菜一般推荐买个头儿稍大一点的,积累的养分多,可食用的叶茎也多。
◎三看手感:掂起来手感更沉的白菜,含水量比较高,口感一般更为甘甜。
3
樱桃萝卜vs红萝卜:两者营养相差不大
无论是樱桃萝卜还是红萝卜,都属于低脂、低热量、低碳水、饱腹感强的食物,对于肥胖的朋友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饮食选择;而且两者都富含维生素B、钾、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常吃有益健康。
不过,如果购买樱桃萝卜的话,千万不要错过它的萝卜缨——它在营养价值上有3个很突出的优势:
◎维生素C含量高达51mg/百克,比橙子、橘子都高;
◎钙含量高达238mg/百克,这在绿叶菜里都算是数一数二的;
◎富含槲皮素,有抗氧化、延缓衰老、保护心血管等好处。
4
南瓜vs贝贝南瓜:贝贝南瓜更适合当主食
所谓的“贝贝南瓜”,也叫日本南瓜。它的营养价值比普通南瓜高——普通南瓜的营养也很不错,而贝贝南瓜的维生素C、维生素A、叶酸、钾元素等营养素的含量均比普通南瓜高出不少。
但贝贝南瓜并不是减肥的更好选择——它的能量为49千卡/百克,碳水为10.9克/百克,是普通南瓜的2倍多;且糖度可高达19.2%,是普通南瓜的3倍多,甚至比不少水果都要高了;再考虑到贝贝南瓜的口感好,很容易吃多。
不过,贝贝南瓜营养丰富口感好,且富含膳食纤维、饱腹感强,若是将其代替部分主食吃,也是不错的选择;而普通南瓜的能量低、碳水低,更适合当菜吃。
来源: CCTV回家吃饭
番茄营养成分是什么?食用有什么禁忌?番茄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和维生素C,有抗老、防癌等健康功效。那么番茄热量高吗?孕妇能吃番茄吗?跟随养生君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图片来源 *** )
?番茄营养成分有哪些?
番茄(英文tomato),属茄科,又名蕃茄、柑仔蜜、西红柿等,食用的是果实。番茄营养丰富,价廉物美,生熟均可食用。在消费者与市场行情调查上,大果番茄被视为蔬菜,小果番茄是水果。
番茄含水量约95%,另外5%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组成。重要营养成分如下(每100克):
- 热量18大卡
- 蛋白质0.9克
- 碳水化合物3.9克
- 糖2.6克
- 纤维1.2克
- 脂肪0.2克
- 番茄是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的良好来源,更含有丰富的植化素:
- 维生素C:一颗中等番茄可提供约28%的参考每日摄入量(RDI)。
- 钾:利于控制血压和预防心脏病。
- 维生素K:对血液凝固和骨骼健康很重要。
- 叶酸:对正常组织生长和细胞功能很重要。
- 番茄红素(茄红素):是红色素和强大的抗氧化剂,脂溶性,在烹煮过程中的高温或破碎番茄,都能促进番茄红素释放,因此,加工产品的番茄红素含量,通常远高于新鲜番茄。
- β-胡萝卜素:抗氧化剂,使食物呈黄色或橙色,会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
- 柚皮素:这种类黄酮存在于番茄皮中,能减少炎症、预防疾病。
- 绿原酸:是强大抗氧化剂,可降血压。
?番茄的10大功效
1、抗癌、抗氧化、抗老化:抗氧化成分如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维生素C、槲皮素等能消除自由基,有抗氧化、诱导癌细胞良性分化和凋谢,抑制癌细胞讯号传递作用及分裂等,能减少摄护腺癌、胃癌、肺癌的机率,延缓老化。
2、保护眼睛: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能保护眼睛,预防受蓝光、紫外线 *** 的白内障、黄斑部病变。
3、有益糖尿病患者:番茄平均含糖量较低,适合糖尿病人。
4、保护心脏:番茄红素可能会降低坏胆固醇与血压,保护心脏,其他营养素,如维生素B和维生素E以及类黄酮,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5、保护肺部:可能对哮喘患者有帮助,并预防肺气肿。
6、有益口腔健康:番茄红素可能有助于对抗牙龈疾病。
7、保护皮肤:含有榖胱甘肽,可维护细胞正常代谢,可促进皮肤、内脏色素减退;维生素A也能抗皮肤老化、减少老人斑。
8、减肥:含柠檬酸和苹果酸,能分解体内脂肪。
9、助消化:膳食纤维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预防便秘。
10、强壮骨骼:含大量钙和维生素K,能强化骨骼。
虽然番茄含铁量并不高,若有补铁、补血需求者,想在吃番茄时顺便补充,基本原则为:小番茄含铁量比大番茄高,红色系小番茄铁含量较其他颜色高;大番茄则是绿色品种含铁量较高。
(图片来源 *** )
?大番茄、小番茄8种类介绍
番茄可分为大果番茄跟小果番茄。一般而言,大果番茄的热量与糖低于小果番茄;而小果番茄的膳食纤维与维生素C胜过大果番茄。
一、大果番茄(100~250克)
1、黑柿番茄:外皮绿色和橘红色相间,皮厚肉硬、酸度较高,适合生食、炒食和煮汤。
2、牛番茄:外皮颜色鲜红、扁椭圆形,果实大,肉质肥厚,甜度稍低,耐久煮,适合煮汤、生食或做汉堡。
3、桃太郎:颜色粉红、外型末端突出,皮薄多汁、甜度较高,肉质细嫩,适合搭配乳酪,做成沙拉或汉堡、三明治的夹层。
二、 小果番茄(10~30克)
1、圣女番茄:长度1~3厘米,呈长椭球型,表面光滑,皮薄多汁、酸甜滋味。
2、玉女番茄:鲜红果实呈长椭圆形,皮非常薄、肉质细致、甜度更高。
3、娇女番茄:尾尖似爱心状,果实稍大,茄红素高、皮薄肉质细汁多。
4、橙蜜香番茄:外形椭圆,完熟时为橙红色,皮薄、甜度高。
5、黄色小果番茄:呈长椭圆形,果肉与果皮呈现鲜黄,硬度和甜度都高。
成熟的番茄放冰箱可冷藏1周,若要长久保存,就用塑胶袋包装,放冷冻库,要食用时,再取出解冻。未成熟的番茄则可放在室温下,让它慢慢成熟。
?番茄的食用禁忌有什么?什么人不能吃番茄?
番茄营养价值丰富,但也有部分族群不适合过度食用,一般人如果食用过量,也会造成副作用。
1、肠胃不佳者:富含苹果酸和柠檬酸,可能导致胃酸过多,引胃食道逆流;患有肠躁症候群者,也勿多食。
2、肾脏病人:含丰富的钾与草酸钙,草酸钙会以肾结石形式沉淀,影响肾脏;晚期肾脏病患不宜吃高钾食物。
3、过敏体质者:含很高的组织胺,可能导致皮疹或皮肤过敏,导致口腔、舌头、面部肿胀、喉咙堵塞等问题。
4、服用某些药物者:例如服用高血压β受体阻滞剂者。
除了上述4大族群不适合吃太多番茄外,一般人吃番茄也应注意以下事项。
1、吃多恐影响肤色:过度摄入番茄红素,会造成色素沉淀,导致皮肤发黄,停止食用即可恢复。
2、未成熟的青色番茄不能吃:青番茄含有龙葵碱,有毒,会引起胃痛、呕吐,甚至呼吸困难、器官衰竭。
3、不要空腹吃:番茄含大量胶质能和胃酸起反应,凝结成不容易溶解的块状物,堵住胃,进而使胃胀痛。
此外,孕妇不宜过量、空腹吃或吃冷冻过的蕃茄;番茄属凉性食物,拉肚子时更好不要吃。但对中医来说,咳嗽患者吃番茄,反而有袪痰、缓解喉咙痛的功效。
至于猫狗等宠物,也可以吃成熟的番茄,但未成熟的番茄则不宜给宠物食用,饲主应当注意。
(图片来源 *** )
?番茄营养3料理食谱
1、番茄莎莎盅
食材:番茄5颗、香菜碎30克、玉米片3片、洋葱碎1大匙、蒜碎1大匙、辣椒末1/2小匙
调味料:橄榄油1大匙、柠檬汁1大匙、盐1/2小匙、胡椒1/3小匙、砂糖2小匙
做法:番茄底部表皮划十字,沸水烫15秒后,立刻放入冰水中冰镇,即可轻松剥除外皮。
3颗去皮番茄切开、去籽后切丁,3颗去皮番茄挖除籽囊成为番茄盅备用。
将去皮去籽的番茄丁、洋葱碎、香菜碎、蒜碎、辣椒末混在一起,加入所有调味料充分拌匀。静置10分钟后,填入番茄盅内,以玉米片装饰即可。
2、番茄起司沙拉
食材:番茄1颗、起士1块、罗勒叶4片、黑胡椒少许、橄榄油2小匙
做法:
- 番茄洗净切成4薄片、起士切小片、洗净罗勒叶。
- 盘上依序放上番茄为底,起士为中层,然后摆上罗勒叶。
- 摆好后洒上黑胡椒,淋上橄榄油即可。
3、山药番茄烩饭
食材:山药300克、蛋1颗、葱1支、番茄1颗、麻油1茶匙、盐1茶匙、味精1/4茶匙、太白粉少许
做法:
- 番茄底部划十字,过沸水烫去皮后切块备用。
- 山药切滚刀块,鸡蛋打散,葱切珠备用。
- 山药、番茄入锅煮2分钟,淋蛋汁,调味勾芡。最后下葱珠、滴上麻油。
- 呈出,淋在饭上即为烩饭。
(图片来源 *** )
文/营养师周启祥
西红柿,也叫番茄,是我们经常吃的一种蔬菜。因品种不同,有红色、青色、黄色等不同的颜 *** 别,也有大小之分,小西红柿又叫圣女果。
关于西红柿,曾经有过一个著名的小故事。
关于西红柿的小故事:
西红柿原来生长在南美洲的森林里,人们叫它“狼桃”。由于它艳丽诱人,人们都怕它有毒,只作为观赏植物而没有人敢吃它。
16世纪时,英国一位公爵从南美洲带回一株西红柿苗,献给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从此,西红柿便落土欧洲,但仍然没有人敢吃它。当时,英国医生警告人们说,食用西红柿会带来生命危险。
若不是美国人罗伯特上校采取了一次破天荒的行动,恐怕人们至今仍不知道西红柿是什么滋味。
1830年,罗伯特从欧洲带回几棵西红柿苗,栽种在他的家乡新泽西州的土地上。但是,西红柿成熟之后,却一个也卖不出去,因为人们把它看作有毒果实。
于是,罗伯特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向全镇人宣布:他将当众吃下10个西红柿,看看它究竟是不是有毒。镇上的居民都被罗伯特的“狂言”吓坏了。一个医生预言:这个古怪的上校一定活得不耐烦了,肯定会因为自己的愚蠢而命丧黄泉。
罗伯特吃西红柿的日子到了,这将成为人类见证历史的重要时刻。
全镇几千居民都涌了过来,来亲眼见证罗伯特的疯狂举动。中午12点,罗伯特上校出现在众人面前。他身穿黑色礼服,面带微笑,缓缓走上台阶,接着,他拿起一只红透了的西红柿,高高举起,向众人展示。待几千双眼睛验证没有假后,他便在众目睽睽之咬下了之一口西红柿,一边咀嚼一边大声称赞西红柿的味道。当罗伯特咬下第二口时,有几位妇女当场吓得晕了过去。
不一会儿,10个西红柿全部被罗伯特吃完,他仍安然无恙地站在台阶上,并向大家招手致意。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乐队为他奏起了凯旋曲。
罗伯特的行动证明了西红柿没有毒。于是,西红柿名声大振,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
想不到,这么一种食物,还有过不被人们接受的历史。
西红柿的营养价值
西红柿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B族维生素:
100克西红柿营养素的含量为:维生素C14毫克,胡萝卜素375微克,维生素A源63微克,叶酸5.6毫克,钙4毫克,钾179毫克,镁12毫克。
维生素A和维生素C,都是抗氧化剂,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的作用;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进入体内,当人体需要的时候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被人体利用。
西红柿中含有一种重要的植物营养素——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除了具有其他抗氧化剂的作用之外,还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尤其对前列腺癌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近年来,在营养健康领域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经常被开发成功能性食品和保健食品。
维生素C、维生素A源、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几种抗氧化物质,使西红柿具备了很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疗价值。
关于西红柿的其他小知识:
未熟的西红柿不能吃:未成熟的西红柿含有龙葵碱毒素,龙葵碱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吃后轻者恶心、呕吐,重者危及生命,无论是否炒熟都不能吃。
西红柿到底是水果还是蔬菜: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关于西红柿到底是蔬菜还是水果的争议,支持它是蔬菜的人说它可以做各种菜肴,支持它是水果的说它可以像水果一样生吃,因此有人称它为“菜中之果”。
其实,是蔬菜还是水果根本就不重要,只要是对人体有好处,又好吃,吃就完了。
非当季的西红柿不好吃:西红柿现在是一年四季常见的蔬菜,冬季能买到的一般不是当季的西红柿,硬生生的,不好吃。
当季成熟的西红柿,内外一致,里面多是沙瓤,口感特别好。而非当季的西红柿,外面是红的,里面却是青色的,吃起来口感差,营养价值也低。
西红柿生吃熟吃不一样:番茄生吃和熟吃,是有讲究的。
生吃有利于维生素C的吸收,而番茄红素、胡萝卜素只有熟吃才能被人体吸收,生吃西红柿,其中的番茄红素和胡萝卜素是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
好在西红柿很普遍,价格又不高,生吃熟吃都可以。尤其西红柿炒蛋和西红柿蛋汤,是几乎人人都会做的一道菜,方便实惠好操作。
我是营养师周启祥,每天为您分享营养与健康知识,感谢阅读,欢迎关注。如果您有什么问题,可以私信或者评论区留言。
——END
现如今,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蔬菜的“追求”越来越高,可供选择的菜品也是越来越多了。比如常见的大番茄、大白菜、红萝卜、南瓜等,都出现了相对应的“袖珍版本”——圣女果、娃娃菜、贝贝南瓜和樱桃萝卜。
对此,不少人都存在这样的疑惑:这些蔬菜,除了大小不同,看起来长得差不多,但价格高低却差不少,难道是营养价值差距大吗?生活中更推荐吃哪一种?今天,可可就来给大家系统地分析一下~
1、大番茄vs圣女果:
圣女果维生素含量更高
圣女果和番茄,都属于茄科番茄属,虽然它们的大小不同,但同样拥有丰富的番茄红素,常吃有3大好处:
◎抗氧化、防衰老:番茄红素是强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地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保持细胞正常代谢,辅助延缓衰老;还能对抗紫外线的损伤。
◎保护心脑血管健康:番茄红素能够对抗血管内的自由基,辅助预防血液内脂类物质氧化,让血液顺畅流通,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
◎辅助防癌:早期日本研究学家发现,血浆中的番茄红素浓度越高,胃癌的发生率越低;而美国哈佛大学的跟踪研究发现,体内番茄红素浓度高的女性,患宫颈癌的概率也比较低。
另外,圣女果和番茄,都很适合减肥的小伙伴食用——圣女果的热量仅为25大卡/百克,大番茄的热量更低,为15大卡/百克;而且两者的脂肪含量都为0.2克/百克,低到可以忽略不计。但相比几乎不含糖的大番茄,圣女果的糖度约为2%,对于有控糖需求的小伙伴来说,更推荐吃大番茄。
但总的来说,圣女果某些营养比番茄优秀多了——圣女果的维生素C含量为33mg/百克,是番茄的1.75倍;维生素E含量高达0.98mg/百克,是番茄的2.33倍;钾离子含量为262mg/百克,是番茄的1.46倍,可谓“浓缩就是精华”。如果对于圣女果的价格接受良好,那么它的确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小贴士】:很多人误以为大番茄是“土著”蔬菜,圣女果是转基因食品。但实际上,小番茄才是栽培番茄的“老祖宗”,大番茄是经过不断杂交选育而来的,而现在备受青睐的圣女果则是小番茄中的上品,同样是经过杂交育种所得,大家可以放心吃。
2、大白菜vs娃娃菜:
大白菜维C含量更高
大白菜的味道清甜可口,价格低廉实惠,耐寒好储藏,古人曾用“百菜独有白菜好”来形容对它的喜爱。然而近些年来,娃娃菜逐渐走进大众生活,但价格相对更高,有些人认为它的营养价值比大白菜更好,事实真的如此吗?
实际上,娃娃菜是从国外引进的一款亚种白菜,虽然它的口感更加甘甜鲜嫩,但从营养价值来看,还是大白菜更具优势:
◎虽然娃娃菜钾含量高达278mg/百克,是大白菜的2倍多,但是蔬菜中比它钾含量高又实惠的菜多的是,所以考虑到价格,这也不算它的优势了。
◎大白菜的维生素C含量为31mg/百克,是娃娃菜的2.6倍,柠檬的1.4倍;而白菜梗中的维C含量更高,可以达到47mg/百克。而且它的价格远低于大多数的水果蔬菜,堪称“补维C的高性价比选择”。
【选白菜,有“3看”】
◎一看外表:叶片完整无黑点、菜梗较薄、内芯紧实、底部坚硬的白菜,口感一般比较好;如果叶片上长有大块黑点、黑斑的白菜,很可能得了“黑斑病”或是发生了腐坏,不建议购买食用。
◎二看大小:大白菜一般推荐买个头儿稍大一点的,因为积累的养分多,里面可食用的叶茎部分也多。
◎三看手感:掂起来手感沉的白菜,含水量比较高,口感一般更为甘甜;掂起来要是感觉明显偏轻,那它的含水量少,很可能不太新鲜了。
3、南瓜vs贝贝南瓜:
贝贝南瓜更适合当主食
所谓的“贝贝南瓜”,其实是20世纪末在日本杂交培育成功的一种小型南瓜,之后被引种进国内,也叫日本南瓜。
因为吃起来兼有南瓜的质地与板栗的味道,加上一些营销宣称其“营养是普通南瓜的数倍”、“吃后不容易发胖”,近些年来受到不少人的狂热追捧。那么,贝贝南瓜真的有这么好吗?
不可否认的是,贝贝南瓜的营养价值的确比普通南瓜高——普通南瓜的营养已经很不错了,而贝贝南瓜的维生素C、维生素A、叶酸、钾元素等营养素的含量均比普通南瓜高出不少。
但要注意的是,贝贝南瓜并不是减肥的更好选择——它的能量为49千卡/百克,碳水为10.9克/百克,是普通南瓜的2倍多;而它的糖度可高达19.2%,是普通南瓜的3倍多,甚至比不少水果都要高了;再考虑到贝贝南瓜的口感好,很容易吃多,在这一点上更要引起重视。
不过,贝贝南瓜营养丰富口感好,且富含膳食纤维、饱腹感强,若是将其代替部分主食吃,也是不错的选择;而普通南瓜的能量低、碳水低,更适合当菜吃。
4、樱桃萝卜vs红萝卜:
两者营养相差不大
实际上,无论是樱桃萝卜还是红萝卜,都属于低脂、低热量、低碳水、饱腹感强的食物,对于超重、怕长胖的朋友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饮食选择;而且两者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钾、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常吃有益于人体健康。
不过,如果购买樱桃萝卜的话,千万不要错过它的萝卜缨——它在营养价值上有3个很突出的优势:
◎维生素C含量高达51mg/百克,比橙子、橘子都高;
◎钙含量高达238mg/百克,这在绿叶菜里都算是数一数二的;
◎富含槲皮素,有抗氧化、延缓衰老、保护心血管和预防癌症的好处。
所以买樱桃萝卜一定要吃缨,今天可可就教大家用小萝卜缨做一道“卷出来的美味”~
【卷出来的美味】
【主要食材】:豆皮、胡萝卜、黄瓜、鸡蛋、淀粉、樱桃萝卜、醪糟、番茄酱、鸡汁、肉。
【烹调步骤】:
①处理食材:胡萝卜切丝焯水,黄瓜切丝备用;鸡蛋加少许淀粉搅拌均匀,摊成蛋皮,切成丝。
②卷豆皮:将小萝卜缨、黄瓜丝、胡萝卜丝和蛋丝混合,卷入豆皮中,改刀成块。
③调酱汁:碗中放入醪糟、番茄酱、鸡汁,比例为3:2:1,调成开胃汁。
④炒肉馅:锅中倒油,放入肉馅煸炒,再烹入开胃汁,翻炒均匀,浇在豆皮卷上即可。
天气逐渐冷起来,小二发现身边的人吃水果的频次明显比之前少了。
有人说,天冷了吃冰凉凉的水果,肠胃会“ *** ”!确实,不少水果都偏凉性,有些脾胃虚寒、体质较弱的人吃了,不但不容易消化吸收,还可能腹泻。
如果把水果做熟了吃,就可轻松解决这一问题,但问题是把水果煮熟吃,会不会造成大量营养流失呢?
选对了水果煮熟吃
不用太担心营养流失太多
水果加热后主要是其中的维生素遭受破坏,维生素A和E约损失10%;维生素C约损失16%;维生素B1约损失26%。所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橙子、草莓这类水果不宜加热,维生素C含量较少的苹果、梨子、香蕉等水果是可以加热的。
维生素只占水果营养的一部分,加热后其所含的矿物质、膳食纤维并不会被破坏,抗氧化物质的损失也不大。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脂溶性维生素以及钾、镁等矿物质基本都能保留下来。
因此,加热带来的营养损失比较小,主要是风味和口感的改变。而且某些水果加热之后,反倒某些营养更加突出,对身体更有好处!
01
熟吃苹果——止泻
苹果的维C含量低,就算是煮了也不可惜,吃下去反而更容易消化。
而且苹果里面富含的果胶,煮过后容易变软、有止泻、收敛的效果,更适合腹泻者吃。
秋冬是吃红薯的好季节,将红薯与苹果搭配,做一道健脾胃的长寿菜,可以为这个寒冷的秋冬带来暖暖的幸福感。
02
熟吃梨,止咳化痰
秋冬干燥,燥容易伤津,引起燥咳,中医认为,梨甘凉濡润,可以润肺生津、止咳平喘。
大家把梨煮水后食用,本来性凉的梨经过加热后,反倒中和它的凉性又好消化,关键是它的止咳效果更加好。
在《随园食单》中记录了一个经典的菜谱——梨撞虾,两种食材看似不搭边,配在一起意外地很美味,脾胃虚寒的人也可以食用。
03
熟吃柿子,有益脾胃
中医认为,柿子有生津止渴、清热润肺、化痰、健脾等功效。它里面还富含多酚类物质,有助于保护血管。
不过柿子性寒,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吃生柿子,把柿子做熟之后,脾胃虚寒的人也可以吃。
小二向大家推荐一种西安美食——柿子糊塌,凭借其饱满多汁、皮薄如纸、清新爽口的特点深受大众喜爱。
来源: CCTV回家吃饭
红薯、小番茄:抗氧化、降低患癌风险,它们都属于这一类食物食物的颜色不同,营养区别很大
比如:黄色、红色、橙色的蔬菜
其中含有β-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物质
究竟哪些食物属于这一系列的蔬菜
对身体有怎样的益处呢?
赶紧跟着小圈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
【本期指导专家】
李磊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副研究员
红色、黄色、橙色的食物中
都有哪些营养物质?
红橙色食物里,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能够提供大量的类胡萝卜素、多种矿物质、维生素,比如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维生素C,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等。其中更具优势的营养物质就是β-胡萝卜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改善机体供氧,同时有助于加速血液的流动。
当人体摄入β-胡萝卜素后,可以在小肠黏膜的作用下,转化成维生素A,即视黄醇,它有助于视网膜里视紫红质的合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夜盲症,即在弱光条件下,可以起到保护视力的作用。
我们身体自身无法合成维生素A,只能够通过外源的摄入来补充这种维生素。
哪些食物的β-胡萝卜素含量高?
本次测试里,所有蔬菜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大于水果,而水果又大于粮食作物。
测试蔬菜中:小番茄含β-胡萝卜素更高
在红橙色蔬菜中,小番茄、南瓜、小米椒、红长椒、胡萝卜、红苋菜等,它们的β-胡萝卜素含量均大于4毫克/100克,其中小番茄含量是更高的,可以达到5.36毫克/100克。
测试水果中:红西柚含β-胡萝卜素更高
测试的水果中,红西柚、橙子、芒果、木瓜、西瓜,它们的β-胡萝卜素含量都是大约2.5毫克/100克,其中红西柚的含量是更高的,可以达到3.23毫克/100克。
测试主食中:红薯含β-胡萝卜素更高
测试的四种粮食中,红薯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是更高的,可以达到1.99毫克/100克。
并不是摄入的量越多越好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里的推荐,我国成年人每天摄入新鲜蔬菜的量不应该少于300克,而β-胡萝卜素正常每天人体需要的摄入量为4毫克左右,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换算,成年人每天摄入小番茄和南瓜的量控制在80克左右,就可以满足β-胡萝卜素一天的营养需求。
小圈提醒:
尽管β胡萝卜素营养价值高,但我们在食用红色橙色食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量的控制,如果过多摄入,可能会导致皮肤变黄,尤其在手指和脚趾的部位表现尤为明显。
橘黄色的脂溶性化合物,只有溶解在油脂中,才能够在小肠黏膜的作用下转化成维生素A,被人体吸收,建议烹饪时除了用油拌着吃、炒着吃之外,还可以和肉类一起炖、煮食用,但时间不宜太长,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人体吸收。
来源: CCTV生活圈
青番茄不能吃?有些人吃番茄要注意番茄炒蛋、番茄牛腩、番茄蛋花汤……番茄作为一种“百搭”的国民蔬菜,凭借酸酸甜甜的口感收获了无数人的喜爱。本期小二就和饭团们聊聊关于番茄的那些事儿~
01
3个关于番茄的疑问一次性说清楚
“人红是非多”,生活中有关番茄的传闻也不少,比如:生吃比熟吃能收获更多营养?青番茄有毒不能吃?事实究竟如何?
1
青番茄不能吃?
不一定。
如果是未完全成熟而呈青色的番茄,其中含有较多的龙葵碱,含量可高达14mg/100g。食用后会损伤肝脏等器官。成年人只要摄入0.2~0.5克,就可以引起恶心、呕吐、头晕等中毒反应。
所以,如果买到了未完全变红的番茄,更好放一放,等它熟透了再吃。
而如果本身品种就是青绿色、即便完全熟透也不会变色的青番茄,则可以放心食用。
2
生吃比熟吃更营养?
各有千秋。
如果想用番茄补充维生素C,则以生吃为佳。
而熟吃番茄更有助于番茄红素的吸收。有研究发现,摄入未加工的番茄,血浆中番茄红素的浓度变化不大;而摄入经加热、加工的制品,血浆中番茄红素的含量增加了3倍。这是因为加热加工可以使细胞壁破裂,番茄红素更容易释放出来。
3
常吃番茄可能诱发痛风??
发表在《BMC Musculoskelet Disord》上的一篇文章指出,番茄的摄入与血尿酸呈正相关,可能会诱使痛风发作。
研究人员猜测,这可能是因为番茄含有较多的谷氨酸,为嘌呤合成提供原料氮,容易增加尿酸的合成;其中含有的酚酸还会抑制肾脏排泄尿酸,从而导致尿酸升高,诱发痛风。
有些人一看,就不敢吃番茄了。
其实,番茄本身是一种低嘌呤食物,而关于西红柿与尿酸、痛风发作的研究比较粗浅,仍需更多的去探索和证实。现在可以给出的建议是,高尿酸或痛风患者应避免摄入大量西红柿。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机体会自行调节尿酸水平,适当吃番茄并没有那么多的顾虑,还能收获5个意想不到的好处:
02
常吃番茄5大好处不请自来
番茄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类黄酮、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这些营养素都是健康的“助力剂”。
1
辅助降低新发高血压风险
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中11460名非高血压、平均年龄为32岁的成年人,按西红柿摄入量分为了4组——不吃西红柿、0-13.3克/天、13.3-33.3克/天、超过33.3克/天。
在平均6年的随访期间,分析发现:与不吃西红柿的参与者相比,随着西红柿摄入量的增加,其它三组新发高血压的风险分别降低58%、49%、18%。
研究人员表示,这可能与番茄中的番茄红素、特定类黄酮化合物、抗坏血酸等营养成分有关。且西红柿摄入量与新发高血压之间存在J形关系,高血压更低风险对应的西红柿摄入量为每天10~13克。
2
辅助降低多种癌症风险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现,每周吃10份番茄或番茄制品的人,患前列腺癌风险比吃2份以下番茄制品者减少45%;体内番茄红素浓度高的女性,患宫颈癌的概率也比较低。
新加坡的一项大规模研究证实,与吃西红柿最少的1/4人群相比,吃得最多的1/4人群原发性肝癌风险降低37%。
这可能是因为番茄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能达到2573μg/百克,而番茄红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其抗氧化能力是β-胡萝卜素的2倍、维生素E的100倍,有助于保护DNA免受自由基伤害,降低癌变风险。
此外,番茄中富含的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锌等都有助于提升人体抵抗力,间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3
保护心脑血管
番茄红素能够对抗血管内的自由基,辅助预防血液内脂类物质氧化,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辅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
防晒护肤
番茄红素是强抗氧化剂,有“天然防晒霜”之称,能对抗紫外线的损伤;有研究表明,每天摄入15毫克番茄红素(大约相当于2~3个红色番茄),可将晒伤的危险系数下降40%。
另外,番茄红素可以有效地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保持细胞正常代谢,辅助延缓衰老。
5
润肠通便助消化
西红柿含苹果酸和柠檬酸,可帮助胃液消化脂肪和蛋白质。而西红柿含有的果酸及纤维素,有润肠通便、助消化的作用。
【小贴士】
番茄虽好,但要注意:
①脾胃虚弱者或患有急性胃肠炎、急性菌痢及溃疡病活动期病人不宜多食生番茄;
②番茄还富含矿物质钾,肾脏病人也不能食用过多。
来源: CCTV回家吃饭
【够科普】不同颜色的小番茄营养有何区别?番茄这种食物大家都很熟悉,但对于这道餐桌上最常见的菜,你的了解有多少呢?番茄中最重要的营养物质是什么?专家表示,番茄果实主要含有糖和酸,还有钾、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C、叶酸等,它还含有番茄红素、花青素、绿原酸、芦丁、腺苷和一些其他的微量元素,营养物质十分丰富。而且,番茄越红番茄红素含量越高。同时,专家提醒,夏季吃小番茄清凉又营养,但尽量不要吃冰的小番茄,脾胃虚弱的人容易出现腹泻等胃肠道疾病。(校对/梁雅琴)
餐桌上的十大误区你中了几条?临床营养科医生给你普及知识■张美芳
蔬菜应当先洗后切、急火快炒、现做现吃;如果买的肉较多,无法一次吃完,更好按每次吃的量切成小份,分别密封包装,再放入冰箱冷冻,不宜将大块肉反复解冻!
又到跨年之际,不论亲友聚会,还是在家休假,绕不开“吃”这项主题活动。如何吃得开心又健康,听营养专家围绕“食尚”新老误区,为您指点迷津。
误区1
忽视蔬菜中的亚硝酸盐
划重点:蔬菜宜急火快炒,蒸会使蔬菜亚硝酸盐含量有上升趋势
亚硝酸盐是含亚硝酸根离子的无机盐,在自然界水体和土壤中广泛存在。亚硝酸盐具有抗菌、食品保鲜作用,是食品行业中常用的添加剂、护色剂和防腐剂。亚硝酸盐的毒性较强,摄入0.3-0.5克亚硝酸盐就可导致中毒,摄入超过3克会导致死亡。亚硝酸盐不仅使人体内血红蛋白失去携氧功能,还能够在人体胃肠中或烹调中与蛋白质代谢的产物反应生成亚硝胺,对人体有较强的致癌能力。
蔬菜极易富集硝酸盐,人体摄入的硝酸盐中有80%以上来自蔬菜。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远低于硝酸盐含量,但蔬菜不恰当的保存和处理,可以使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形成亚硝酸盐,使亚硝酸盐增多。
如何减少摄入蔬菜中的亚硝酸盐?首先要注意买新鲜的蔬菜,不要买发黄、发黑、腐烂的,不新鲜的蔬菜亚硝酸盐含量会显著增高。一次不宜采购太多,买后放在阴凉通风处或冰箱内储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吃完。有研究发现绿叶菜在常温储存下,其亚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低温冷藏,并且3-5天就可达到高峰。刚腌制的蔬菜中会有大量亚硝酸盐,需等15天后亚硝酸盐减少,方可食用。
其次,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宜急火快炒。研究发现,亚硝酸盐含量总体表现为“蒸>煮>炒”,新鲜叶类蔬菜经过炒、煮2种方式烹制后,亚硝酸盐均呈下降的趋势,而蒸可使亚硝酸盐含量有上升的趋势。炒制有利于叶类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降低。蔬菜经过蒸制处理后所含亚硝酸盐的量有所上升,可能是因为蔬菜在蒸制过程中长时间处于密闭环境,而硝酸盐在加热的条件下易分解为亚硝酸盐,从而增加了亚硝酸盐的含量。有研究表明,汽蒸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了亚硝酸盐的含量。
最后,尽量不食用隔夜烹饪蔬菜,尤其是常温储存叶菜类蔬菜。若需要贮存,应尽量放在低温的环境下。有研究报道,亚硝酸盐含量依次为“叶菜类>根茎类>瓜果类”,瓜果类在烹饪蔬菜亚硝酸盐含量增长速度最缓慢,根茎类蔬菜次之,叶菜类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增长速度最快。
误区2
蔬菜存放过久
划重点:以西红柿为例,常温放置一天后,维C就只有原来的80%
蔬菜存放一天,农药就会开始氧化降解,进而减少农药的残留。但是,随着存储时间增加,蔬菜的维生素C含量也呈递减趋势。以西红柿为例,在常温放置一天后,维生素C就只有原来的80%,放置2天后,就只有原来的75%,所以蔬菜也不宜放置过久。
误区3
先切菜后洗菜
划重点:切后再洗使蔬菜营养从切口中流失
很多人怕蔬菜洗不干净,会先切后洗,这样做并不合适。蔬菜中有许多营养素都是水溶性的,比如维生素、矿物质,切后再洗会使它们从切口中流失。研究发现,新鲜的蔬菜先洗后切,营养损失很小,以维生素C为例,仅有0-1%的损失,但切后浸洗2-4分钟,可有平均6%左右损失;切后浸洗10分钟,可有平均10%左右损失,切后浸泡30分钟,损失率可达30%以上。
另外,研究发现,摘除枯叶、但未切的蔬菜仅有极轻微的维生素C损失,并且在反复多次清洗后也不会导致维生素C损失增加,与此相反,先切后洗的蔬菜由于其破损面积大,多次洗涤后维生素C损失增加。
洗菜时还应注意水温,水温过高会使蔬菜中维生素C损失增加,对于切后的蔬菜则损失更多。夏秋之际,有些虫洗不掉,可采用盐水清洗,把菜放入浓度为2%的食盐水中浸泡5分钟,可使菜虫的吸盘收缩而脱落。
还要注意的是,蔬菜切后应尽快烹饪,有研究发现,大白菜、土豆等蔬菜切后放置4小时,维生素C损失率是未切开的5-150倍。蔬菜烧熟后,也应尽快食用,放置1小时,维生素C损失10%,放置2小时则损失14%,5小时后再回锅,损失更多。
误区4
为了美观给绿叶菜加小苏打或碱
划重点:“色面” 好看,营养价值反而少了
很多人水煮或炒绿叶菜时,会加点小苏打或碱,这样“色面”会格外青翠,这是因为碱可以减少延缓叶绿素降解。但要知道,维生素C的稳定性较差,在碱性或高温条件下,维生素C可能不可逆地水解为2,3-二酮古洛糖酸而失去生物活性。这样做,绿叶菜虽好看,但营养价值反而少了。
另外,很多人为了去除有机磷农药残留,会用碱水浸泡叶菜。研究发现这的确有一定的效果,但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应控制在15分钟内,否则维生素C会显著丢失。
误区5
煎炸后的油反复用
划重点:煎炸过程中还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比如多环芳烃
很多人为了节约,不舍得丢弃煎炸过的油,继续拿来炒菜,这十分不可取!
首先,煎炸这种方式本就不是营养师推荐的,除了会导致油脂摄入过多,在煎炸过程中还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比如多环芳烃。
多环芳烃对人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作用,其毒性还有长期性和隐匿的特征,普通的接触并不会产生任何反应,但会在体内不断积累,易被人们忽视。苯并芘为常见、且毒性更大的一种多环芳烃。有研究发现,煎炸时油中的苯并芘含量随时间持续上升,24小时后上升幅度加大。特别是重复用油时,油脂中苯并芘含量更高。甚至有研究报道,煎炸45分钟时的多环芳烃含量是未煎炸时新油的31.5倍。因此,要避免油反复使用。
在煎炸食物过程中如何减少多环芳烃?
之一,控制温度和时间。煎炸时如果将温度控制在150℃以内,则最多可以连续煎炸4小时;如果温度达到200℃,煎炸时间则缩短至2分钟。
第二,肉类食物应采用间断煎炸的 *** 。肉类食物因含有脂肪较多,不适宜连续高温烹炸,当温度超过200℃,多环芳烃含量会急剧增加。
第三,选择合适的油。因为氧化反应与脂肪中的不饱和键有关,不饱和度越高的脂质在氧化过程中越容易产生多环芳烃,所以煎炸油中的脂肪以饱和脂肪酸为主较好,如椰子油、黄油、棕榈油。
误区6
煲汤时间越长越好
划重点:煲汤1.5-3小时可兼顾营养与口味
如果用的食材是肉类和鱼类,煲汤时间越长,汤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的确会有所增加。但需注意的是,即使是熬制时间很长的汤中,其蛋白质含量与肉相比微乎其微。举个例子,100克熬了2小时的鲫鱼汤,只有0.74克蛋白质,而100克鲫鱼含有17克蛋白质,两者相差20多倍。
另外,煲汤时间太长,小分子的风味物质也易逸出丢失,鱼汤容易有鱼腥味,肉也变得过于烂软,口感不佳。
那煲汤多少时间比较好?大多数研究发现,1.5-3小时较适宜,兼顾营养与口味,用高压烹饪的话可缩短时间。
误区7
反复解冻或高温解冻食物
划重点:反复解冻会使肉类中的细菌反复经过危险温度带,引起变质
在家用冰箱冷冻过程中,肉类细胞中的水会结成冰晶,破坏肉的细胞结构。一旦反复解冻,就会流失大量水分,严重影响肉的嫩度。随着水分的流失,部分水溶性维生素、蛋白质和一些微量元素也会跟着流失。另外在反复解冻下,还会使肉类中的细菌反复经过危险温度带,大量繁殖,引起变质。
如果买冷冻肉,更好买一次能吃完的小包装。如果有大块肉冷冻,按每次吃的量切成小份,分别密封包装,再放入冷冻箱。自己分装的肉类更好写上日期,尽快吃完。
很多人将冻肉放在火炉旁、沸水中解冻,这也是错误的做法!由于肉组织中的水分不能迅速被细胞吸收而流出,就不能恢复其原来的质量。遇高温时,冻肉的表面还会结成硬膜,影响肉类内部温度的扩散,给细菌造成繁殖的机会,导致肉类容易变坏。
误区8
不敢用微波炉,怕辐射
划重点:距微波炉半米,辐射可基本忽略
微波炉的原理,简单说,就是通过发射高速运动的电磁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剧烈运动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可以在短时间完成对食物的加热。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极少量的微波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美国对微波炉“泄露”微波的安全标准要求为在距离微波炉大约5厘米的范围内,每平方厘米的功率不超过5毫瓦。我国的安全标准要求更苛刻,同等条件下仅为1毫瓦。微波会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弱能量,距离微波炉半米时就可以基本忽略辐射,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肉眼可见光、收音机、电报所用的电波、红外线都属于非电离辐射。微波的频率比电波高,比红外线和可见光低。电波和可见光不会致癌,微波当然也不会致癌。
微波炉的优点是时间短,加热快,均匀,可以保持食物的营养价值,没有油烟的污染;对鱼、肉可避免因烧、炸等传统方式导致变焦后致癌物,如多环芳烃、杂环胺类的生成。
误区9
调味料越多越好
划重点:加入大量调味品后,不可避免会摄入大量盐和脂肪
随着健康饮食理念受到重视,很多人做菜时会有意识控制加盐的量,但为了口感,又会添加许多其他调味料,如沙拉酱、辣椒酱、味精、酱油、耗油。这些调味料大多脂肪含量高,盐分也高。市场上卖的独立包装的25毫升沙拉酱就含有10克脂肪,10克辣椒酱就有802毫克钠,相当于2克盐;1克味精/鸡精就含有80毫克钠,相当于0.2克盐;10克蚝油有379毫克钠,约等于1克盐。因此,当加入大量调味品后,不可避免会摄入大量盐和脂肪,是错误的烹饪 *** 。
误区10
喜欢吃烧烤食物
划重点:肉中油脂滴到火中就会产生致癌的苯并芘
明火温度非常高,当肉中的油脂滴到火中就会产生苯并芘,对人体有明确的致癌作用。烤的温度越高,食物离火越近,肉类脂肪含量越多,苯并芘就越多。
另外,食物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在明火下还会产生杂环胺,也具有一定的致癌和致畸性。有研究表明,当温度从200℃升至300℃,杂环胺就会增加5倍。加温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水分越少,食物中蛋白质越多,产生杂环胺就越多。
烧烤同样还是丙烯酰胺的来源,它具有致癌性、致突变,还会对生殖和神经产生影响。丙烯酰胺主要在淀粉及其制品在高温烘烤过程中发生美拉德反应后产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医生 张美芳)
来源: 文汇
孕期营养补充要全面 几种食物要常吃自从知道了自己怀孕开始,不管是孕妈自己还是家里的其他成员,都在为孕妇的三餐饮食做准备。除了孕妇不能吃的食物要“弃之门外”,更是要把适合孕妇吃的食物准备齐全。据悉,女人在怀孕之后,有几种食物是必须吃的,这些食物不但有利于胎宝宝的体格发育,更有利于胎儿大脑发育。所以说,孕妇必吃的几种食物名单,要是你再不知道就真晚了!
孕妇必吃的几种食物
1.西红柿:西红柿也称之为番茄,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蔬果。西红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孕妇多吃西红柿,生出来的宝宝皮肤一般比较白皙。
2.红枣:红枣不但具有补血作用,还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孕期多吃红枣,不但孕妇血色红润,还有安神作用。所以,红枣应该说是孕期不二的小零食。
3.板栗:板栗具有消除疲劳,健身壮骨、提升免疫力之功效。孕期适当吃板栗,有助于缓解孕妇腰酸背痛。但要提醒的是,板栗不易消化,所以一次不宜过多食用。
4.牛肉:牛肉属于红肉,具有较好的补铁作用。孕妇适当吃牛肉,不管是对胎宝宝的智力发育,还是免疫系统,都有不错的效果。只不过,在煮牛肉的时候,千万不要放茴香或其他孕妇不能吃的香料,以免弄巧成拙。
5.核桃:核桃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它具有补脑功效。所以,孕妇多吃核桃,是对胎宝宝智力发育更好的选择。想让孩子聪明过人,千万别错过此食物。
6.酸奶:酸奶与牛奶相比,不但易消化,更是富含有纯牛奶没有的益生菌。多喝酸奶能增强体质,改善便秘。尤其是肠胃不好的孕妇或经常便秘的人,更要多喝酸奶。
7.萝卜:千万不要小看这萝卜,小小萝卜可是有人参之美称。孕妇多吃萝卜不但能预防感冒,还有利于排便。
8.牛奶:牛奶这食物大家都知道,它含有丰富的钙质。不管是老少儿童,多喝牛奶都有助于骨胳发育。对于孕期容易缺钙的麻麻来说,牛奶绝对是除了药物补钙之外的之一首选食物 。
9.鸡蛋:鸡蛋是我们很常见的食物,但却营养丰富。鸡蛋是一种适合任何年龄、任何人群的营养食品。而孕妇,为了补充蛋白质,也建议多吃鸡蛋。
10.深海鱼:鱼的营养丰富这是被公认的,海鱼的营养,比淡水鱼的营养则更为丰富。海鱼含有丰富的脑黄DHA以及多种矿物质,是宝宝大脑发育不可缺 少的重要元素。所以,想要生个聪明健康的宝宝,海鱼必不可少。
11.小米:小米不但含有丰富的粗纤维,更含有碳水化合物和B族维生素。孕妇多吃小米,可有助于缓解孕吐和习惯性流产。
12.牛油果:牛油果在早些年不常见,但近年以来,越来越多人把牛油果当成餐中之“宝”。牛油果除了含有叶黄素和其他维生素,还富含有丰富的叶酸,是孕期补充叶酸的更佳食材。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所以,以上这十二种食物,身怀六甲的孕妈一定记得收藏好。另外,除了以上这些食物适合孕妈食用之外,还有很多温性水果及蔬菜,也是孕妈妈们的不二选择。
来源: 吉林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