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曾经是一种名贵的食材。
湘菜中的“竹荪芙蓉”是我国国宴的一大名菜。
满汉全席中的龙井竹荪汤也同样闻名遐迩。
不过现在随着竹荪人工培育的增加,我们普通人也经常吃竹荪。
虽然做不出国宴名菜,满汉全席,但简单的竹荪鸡汤,竹荪排骨汤却是少不了。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简单易学的家常竹荪汤做法,一起来看看吧。
竹荪又名竹参,网纱菌,竹姑娘等,是一种寄生在枯竹根部的隐花菌类。
因为它形状略似网状的干白蛇皮,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
故又有“雪裙仙子”,“菌中皇后”等美誉。
竹荪脆嫩爽口、香甜鲜美,色、香、味俱全,故又被列为“草八珍”之一。
竹荪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极为丰富,其中谷氨酸含量达1.76%,是竹荪味美的主要原因。
说到谷氨酸,就会让人想到味精,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盐,竹荪鲜美可以想象。
竹荪汤的 *** *** 非常的简单,把竹荪分为了两部分。
一部分是把尾巴和边角煮汤,中间粗的另一部分可以填满肉末。
吃起来感觉就有荤有素。
再加上番茄和莴笋,红绿相间,清淡健康,真心不错。
竹荪汤
食材清单:
干竹荪 25g / 肉末 60g / 猪油 10g / 胡椒粉 1g / 黑木耳 2朵
淀粉 1勺 / 料酒 1勺 / 葱花 少许 / 食盐 适量 / 莴笋 1节 / 番茄 1个
烹饪步骤
- step1 -
泡发的竹荪取粗的部分一节,尾巴和边角留着备用。
- step2 -
莴笋切薄片,木耳切丝备用。
- step3 -
番茄切块去籽去皮片成薄片。
- step4 -
肉末里调入1勺料酒,以及盐和淀粉。
- step5 -
用筷子搅拌均匀。
- step6 -
把肉末用筷子填入到粗的竹荪里面,整理好。
- step7 -
起锅烧开水调入适量食盐,下木耳和竹荪尾部边角还有莴笋片煮开。
- step8 -
然后再下入填好肉末的竹荪,煮2分钟。
- step9 -
接着下番茄片,调入胡椒粉和1小勺猪油提亮菜品色泽。
- step10 -
出锅前撒上葱花盛入汤碗中,就可以开喝美味竹荪汤啦。
- step11 -
色泽清淡,营养健康的竹荪汤就完成啦。
美味呈现
竹荪汤这样做,清新解腻,荤素搭配,想吃的朋友学起来。
菊子物语
竹荪汤是菊子姐姐Cooking美味的第827道美食。
无论是平时炖煮,还是年夜饭大餐来一碗都非常合适。
学起来也非常简单,喜欢的朋友一定要在家试试。
您还有哪些美味的竹荪做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哦。
美食值得分享,生活需要记录,菊子美食记与您一同前行。
雨一直下,稀世美味雪裙仙子竹荪成片绽放本图文作品系菊子美食记原创,每一张图片每一段文字都是用心拍摄和撰写,愿与您一起共同成长,健康生活。您的关注、转发和评论对菊子姐姐是更大的鼓励和支持,严禁不良自媒体账号抄袭,盗图,侵权必究,作者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图文/林海伦
编辑/小 山
连日来,甬城的雨天模式一直开启,给干渴的大地带来丰沛的雨露,本次降雨的过程总雨量达到150mm。这正好为菌类植物的生长营造出理想的湿度条件。
今天下午,我和朋友李超一起冒雨在鄞江镇的竹林附近刷山,意外遇见成片生长的竹荪。我们在一片人工栽种的雷竹林下总共找到20多株野生竹荪,又在绽放的竹荪旁边发现3个尚未绽放的竹荪蛋。
据相关资料记载,竹荪是鬼笔科竹荪属的菌类。竹荪又名竹笙、竹参、面纱菌、网纱菌、竹姑娘、僧笠蕈,是喜欢生长在枯竹根部的一种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绿褐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淡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
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是种地地道道的山珍野味。
竹荪蛋的生物学名称叫“幼担子果菌蕾”,呈圆球形,直径约5cm。我将竹荪蛋用刀片纵向切开,可见具三层包被,外包被薄,光滑,呈淡褐红色;中层透明胶质状很厚,富含水分;内包被白色坚韧质薄。包被里边是大量的灰绿色孢子,蛋的中心处是压缩状态的白色菌柄和折叠紧密的裙瓣。
当竹荪蛋成熟时包被裂开,这是菌盖将包被顶破的。此时菌柄像吹气球一样开始伸长,成为中空的柄,高可达20cm,白色,外表可见海绵状小孔。竹荪蛋的包被遗留于柄下部形成菌托;菌盖生于柄顶端呈钟形,盖表面凹凸不平有网格,凹入部分密布灰绿色的担孢子;盖下有白色网状菌幕,下垂如裙,长达8厘米以上;孢子光滑,透明,椭圆形,3×2微米。
竹荪蛋的地下菌索与竹鞭和枯死竹根相连,长裙竹荪多产于高温高湿地区,而同属的短裙竹荪则多长在温湿的环境中。
当孢子萌发形成菌丝,通过菌丝分解腐竹类的有机物质取得营养,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菌丝体形成无数菌索,在其前端膨大发育成纽结状原基,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个多月生长,原基形成菌蕾,状如鸡蛋,这就是竹荪蛋。竹荪蛋就像是菌丝体上开出来的花朵,主要是用于繁殖。
当菌蕾顶端凸起如桃形时,多在晴天的早晨由凸起部分开裂,先露出菌盖,菌柄相继延伸,到中午柄长到一定高度时即停止伸长,菌裙渐渐由盖内向下展开,空气相对湿度为95%时,菌裙生长正常,温度偏低和湿度过小时不能正常展裙。下午4~5时菌盖上担孢子成熟并开始自溶,滴向地面,同时整个子实体萎缩倒下,此时能看到许多蝇类和甲虫来取食,同时为其传播孢子。
竹荪为竹林腐生真菌,以分解死亡的竹根、竹竿和竹叶等为营养源。竹荪营腐生生活,其菌丝能穿透许多微生物的拮抗线,能利用许多微生物不能利用的纤维素、木质素。
长裙竹荪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极为丰富,其中谷氨酸含量达1.76%,是竹荪味道鲜美的主要原因。竹荪的子实体脆嫩爽口、香甜鲜美,别具风味,作为菜肴,冠于诸菌,堪称色、香、味三绝,是宴席上著名的山珍。在菇类饮食文化中的各大菜系中,几乎都有竹荪名菜。湘菜中的“竹荪芙蓉”是我国国宴的一大名菜。
同时,竹荪也是一种重要的药用真菌,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血栓、降血脂、免疫调节等作用。目前国内多地已成功进行人工培育竹荪。竹荪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林海伦 2021年5月23日
------the end--------
来源:新华网
“破壳”后的竹荪需要尽快采摘,朵型好,也可以更好地锁住养分。新华网 发(徐华山 摄)
初夏时节,竹荪进入采摘时节。福建省顺昌县岚下乡钱墩村,菇农在林地里埋头忙采收。
据悉,今年顺昌县种植各类竹荪达3200多亩,已经开始陆续上市。林下竹荪肉质鲜甜,叶厚品质好,一斤的价格比田间竹荪可多卖30—50元,菇农便把竹荪的“家”直接安到了林地里。(袁羽 徐华山)
刚采摘下的新鲜竹荪。新华网 发(徐华山 摄)
菇农展示刚采摘下的竹荪。新华网 发(徐华山 摄)
菇农钟宁华把采收下的竹荪装车。新华网 发(徐华山 摄)
图为科技特派员高允旺(中)指导菇农钟宁华采收竹荪注意事项。新华网 发(徐华山 摄)
钱墩村菇农准备烘烤竹荪。新华网 发(徐华山 摄)
岚下乡钱墩村菇农钟宁华家的竹荪长势喜人。新华网 发(徐华山 摄)
图为“竹荪蛋”。“竹荪蛋”长至一定程度,外皮会慢慢破裂,这预示着竹荪即将冒出。新华网 发(徐华山 摄)【来源:新华网】
竹荪炖排骨,健康又美味,补充每日所需营养竹荪有着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同时提高免疫抗病的能力,不但可以保护人体的肝脏,还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具有"刮油"的作用,从而达到降血压、降血脂和减肥的效果。
孕妇可以适量食用竹荪,可以起到很高的营养保健功效,为机体补充丰富全面的营养素,与排骨一同烹饪,味道更加鲜美。
下面就教大家 *** 这道营养又美味的竹荪炖排骨。
【竹荪炖排骨】
1.把排骨先用砍刀砍开,然后再剁成小块,放在盆里备用。
2.像图中那样去掉竹荪的菌盖, 菌裙是竹荪香味比较集中的地方,受不了这个味的,也可以去一同去掉,可以去掉网状部位,只保留茎部食用。
3.然后把竹荪从中间切开,放在盆里,泡在清水里,加入一勺食盐,竹荪烹制前更好用淡盐水泡发15分钟,淡盐水浸泡也是为了给竹荪去味。
4.取一个小盆,抓入一把枸杞,清水泡发备用。
5.大葱白切四厘米左右的段,生姜切成片备用。
6.锅内烧水,排骨凉水下锅,加入料酒,加料酒是为了去除排骨的腥味。水开后打去浮沫,捞出排骨,用清水冲洗,然后控一下水分。
7.锅内烧油,烧热后充分滑锅,倒出热油,加入凉油,热锅凉油,炒排骨的时候,不容易沾锅。
8.倒入排骨快速翻炒,放入葱段,姜片一起翻炒,姜片同样是为了去排骨腥味。排骨炒2分钟后倒出。
9.锅内加水,水烧开后倒入排骨,打去上面的浮沫,开中火,盖上锅盖,煮30分钟。
10.30分钟后,把泡好的竹荪从淡盐水中,捞出清洗干净,和排骨倒在一起,小火煮3分钟。
12.3分钟后,加入食盐、胡椒粉、芝麻油,搅拌化开调料后,即可起锅,倒入准备好的汤盆中。放入泡好的枸杞,最后放上香菜点缀。
技术总结:
1.先把排骨炒一下,倒出排骨后,把水烧开,再加入排骨,这样熬出来的汤才比较白。
2.如果不喜欢竹荪的香味太重,可以把上面的菌裙也一同去掉,只留茎部。
好了,这道营养美味的竹荪炖排骨就做好了,喜欢的朋友们赶紧尝试一下吧!
关注阿飞,每天都有简单又实用的家常菜供您参考,我们下期见!
文案编辑:温小暖
竹荪的品种有哪些?竹荪品种图片大全竹荪又名竹笙、竹参等,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为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中著名的食用菌,常见并可供食用的品种有长裙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红托竹荪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长裙竹荪
一、长裙竹荪
长裙竹荪的子实体中等至较大,幼时卵状球形,后伸长,菌盖钟形,柄白色,中空,壁海绵状,孢子椭圆形,口味鲜美,对减肥、防癌、降血压、美白祛黑等均具有明显疗效,是中国的一项传统的土特产,主要产于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少数山区的竹林中。
短裙竹荪
二、短裙竹荪
短裙竹荪的子实体较大,高12-18厘米,菌托粉灰色,菌盖钟形,具显著网格,内含有绿褐色臭而粘的孢子液,顶端平,有一穿孔,菌幕白色,网眼圆形,有降低中老年人血脂,调节脂肪酸及预防高血压病的作用,要产于河北、辽宁、黑龙江、四川、贵州等地。
棘托竹荪
三、棘托竹荪
棘托竹荪的子实体较小,其形态近似长裙竹荪,菌盖近钟形,薄而脆,具网格,有一层褐青色粘液即孢体,菌裙白色,长,网格呈多角形,菌柄较长,海绵质,白色,菌托白色或浅灰色,后期渐呈褐色或稍深,具柔软的刺状突起,初白色后失水或光照而色变深,其下面有无数须根状菌索,伤处不变色,初期托包裹时呈球形或卵圆形,,担子圆筒形或棒状,具4-6个小梗,孢子无色透明,呈椭圆形,主要产于湖南西南与贵州接壤地区。
红托竹荪
四、红托竹荪
红托竹荪是贵州的特色食用真菌,属于目前已知的竹荪品种中品质更好的一个,目前已经可以大规模人工栽培。
以上就是关于竹荪的图片大全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竹荪的种类有很多种,不同品种的竹荪在外形、口感以及产地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对于喜欢煲汤的朋友,不妨试一试用不同的竹荪煲汤,品尝一下不同竹荪的风味吧。
竹荪:“菌中皇后”竹荪又名竹笙、竹参,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
很多人对竹荪不是很了解,竹荪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菌类食物,被誉为菌中珍品、山珍之王、素菜之王。 竹荪营养丰富,口感软脆, 香味浓郁,滋味鲜美,是珍贵的烹饪原料之一。 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
竹荪幼担子果菌蕾呈圆球形,具三层包被,外包被薄,光滑,灰白色或淡褐红色;中层胶质;内包被坚韧肉质。成熟时包被裂开,菌柄将菌盖顶出,柄中空,高15-20cm,白色,外表由海绵状小孔组成;包被遣留于柄下部形成菌托;菌盖生于柄顶端呈钟形,盖表凹凸不平呈网格,凹部分密布担孢子;盖下有白色网状菌幕,下垂如裙,长达8厘米以上;孢子光滑,透明,椭圆形。
竹荪秋季生长在潮湿竹林地,色彩艳丽、具有菌裙,竹荪分长裙竹荪和短裙竹荪。主要分布于中国的福建、云南、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广西、海南等地。
想了解更多云南野生菌的信息,就赶紧关注小编吧!
竹荪,别名竹笙、竹参、长裙竹荪、面纱菌、网纱菌、竹姑娘、僧笠蕈等,常见并可供食用的有4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红托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
竹荪幼担子果菌蕾呈圆球形,具三层包被,外包被薄,光滑,灰白色或淡褐红色;中层胶质;内包被坚韧肉质。成熟时包被裂开,菌柄将菌盖顶出,柄中空,高15~20cm,白色,外表由海绵状小孔组成;包被遗留于柄下部形成菌托;菌盖生于柄顶端呈钟形,盖表凹凸不平呈网格,凹部分密布担孢子;盖下有白色网状菌幕,下垂如裙,长达8厘米以上;孢子光滑,透明,椭圆形,3~3.5×1.5~2微米。
竹荪基部菌索与竹鞭和枯死竹根相连,长裙竹荪多产于高温高湿地区,而同属的短裙竹荪则多长在温湿环境。当孢子萌发形成菌丝,通过菌丝分解腐竹类的有机物质取得营养,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菌丝体形成无数菌索,在其前端膨大发育成纽结状原基,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个多月生长,原基形成菌蕾,状如鸡蛋。当菌蕾顶端凸起如桃形时,多在晴天的早晨由凸起部分开裂,先露出菌盖,菌柄相继延伸,到中午柄长到一定高度时即停止伸长,菌裙渐渐由盖内向下展开,空气相对湿度为95%时,菌裙生长正常,温度偏低和湿度过小时不能正常展裙。下午4~5时菌盖上担孢子成熟并开始自溶,滴向地面,同时整个子实体萎缩倒下。
竹荪为竹林腐生真菌,以分解死亡的竹根、竹竿和竹叶等为营养源。野生时多生长于楠竹、平竹、苦竹、慈竹等竹林里,其土质有黑色壤土、紫色土、黄泥土等。竹荪营腐生生活,其菌丝能穿透许多微生物的拮抗线,能利用许多微生物不能利用的纤维素、木质素。因此,人工栽培时,可用竹木屑及多种农作物秸秆及少量无机盐等,即可满足其营养需求。
竹荪营养价值很高。据分析,每100克鲜竹荪中含有粗蛋白20.2%(高于鸡蛋),粗脂肪2.6%,粗纤维8.8%,碳水化合物6.2%,粗灰分8.21%,还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钾、镁、铁等矿物质。长裙竹荪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极为丰富,其中谷氨酸含量达1.76%,是竹荪味道鲜美的主要原因。竹荪的子实体脆嫩爽口、香甜鲜美,别具风味,作为菜肴,冠于诸菌,堪称色、香、味三绝,是宴席上著名的山珍。在菇类饮食文化中的各大菜系中,几乎都有竹荪名菜。湘菜中的"竹荪芙蓉"是我国国宴的一大名菜,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吃了这道菜后,都赞不绝口。此外,如竹荪响螺汤、竹荪扒风燕、竹荪烩鸡片等,都是很有名的美味佳肴,深受国内外宾客的喜爱。
竹荪入馔,始见载于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南宋陈仁玉《菌谱》,明代潘之恒《广菌谱》等均有记载。清代《素食说略》"竹松"条记载较详:"或作竹荪,出四川。滚水淬过,酌加盐、料酒,以高汤煨之。清脆腴美,得未曾有。或与嫩豆腐、玉兰片色白之菜同煨尚可,不宜夹杂别物并搭馈也。"
竹荪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
竹荪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珍品,子实体生长期间是禁止使用药物防治病虫害。因此,病虫害防治应从环境因子着手,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看更多新奇动植物,关注奇文导航,我愿为你导航!
竹荪:百姓餐桌上的蘑菇,也曾价比黄金如今的竹荪在蘑菇界也算小有名气,它过去是皇帝才能有幸食用的佳肴,现在也常常出现在国宴上,一碗“竹荪芙蓉汤”不知征服了多少外国人,“驰名中外”一词可以说丝毫不夸张。
国宴上的“竹荪芙蓉汤”
尽管如此,竹荪还是比不了松茸、鸡枞、块菌、冬虫夏草等等这样的蘑菇。原因其实很简单,相比于松茸这样的不能人工栽培的蘑菇,竹荪的产量算很大的了,毕竟竹荪的栽培技术已经较为成熟。
根据网上的数据,新鲜的竹荪精品要105元/公斤,一级干货能卖到270元/公斤,普通的家庭都能消费的起了。
再来看一下松茸的价格,一级干货卖到了1800元/公斤,新鲜松茸更是有价无市。
可能有人会说:竹荪虽然有点名气,但怎么能和大名鼎鼎的松茸比价格?!其实,在竹荪价比黄金的时候,松茸还只是默默无闻的“臭蘑菇”。
80年代以前,竹荪是实实在在的稀罕货。在香港市场,一级竹荪更高能卖到5000~8000元/公斤,比现在的270元/公斤,贵了约30倍,按照当时的黄金市价,1公斤竹荪就相当于1两黄金,因此竹荪有“软黄金”的美誉;在国外竹荪也很热销,我国是竹荪的主要出口国,而那时候一年只能产2吨干货,基本靠挖,国际竹荪价格高达200美元/公斤。
市场需求大,产量却很低是竹荪价格高昂的原因。
在巨额的经济效应下,从80年代开始,我国各地都在进行竹荪的人工驯化栽培,陆续出现了驯化成功的例子。在1989年的福建古田县大桥镇农民,成功栽培出来了竹荪,100㎡的土地,收获竹荪干货1500克,当时的收购价是800元/公斤,引起不小轰动。
人工驯化初期,产量也不可能一下高起来,就算现在的市场,菌种的退化问题一直存在,生物转化率不高,产量不是很高。所以即便人工栽培成功,竹荪的价格依旧那么高。
经过30多年的人工栽培,竹荪从原来的几千元降到现在几百元每公斤,完美诠释了什么是“物以稀为贵”。
现在的松茸和以前的竹荪是一样的,不能人工栽培、数量稀少、价格昂贵。85年以前的松茸在我国只是一种默默无闻的蘑菇,当地人都说“臭”。所以要比起时间,竹荪可要比松茸“出道”早,是“过来”菌了。
摘要:人称“菌中皇后”,过去竹林里经常见到,如今收购价300元1公斤
文/农夫也疯狂
马上就要过年了,不少人也开始返乡了。这个时候南方竹林里有一种野味正大量上市,它就是冬笋。因为今年降雨偏少,多个地区从六月份以后就持续好几个月没有下雨,因此今年的冬笋个头偏小不说,而且还是冬笋的小年,所以市面上冬笋的价格偏高。往年七八元一斤,今年冬笋的收购价却要却15元以上一斤,市面上零售价格更贵,并且还常断货。其实在竹林里不仅有冬笋这种美味,还有一种野味更为珍贵。人称“菌中皇后”,过去在竹林里常见到,如今人工种植收购价却要300元1公斤,但是产量却并不高,亩产才200斤。
这种被称之为“菌中皇后”的野味就是竹荪,又名竹笙、竹参,它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因此只有在竹林里才有,野生时多生长于楠竹、平竹、苦竹、慈竹等竹林里。这种野生菌和我们平时所见到的蘑菇可不一样,它很具有辨识度,看见一次就过目不忘了。因为它的形状看起来有点像网状干白蛇皮,而且它的菌帽一般都是深绿色,圆柱状的菌柄是雪白色的,并且还有一个粉红色的蛋形菌托。由于竹笙的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因此也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等。
听完了对竹笙的描述以后,是不是感觉已经很形象了呢。这种野生菌过去在农村确实很常见,好些竹林里也有。在当时很少有人食用它,不少人还认为它有毒,不能食用。毕竟它长得就有点吓人,看起来就像是有蛇皮一样,还有鲜艳的红色,大人也说这种蘑菇是有毒的不能食用,在附近还有毒蛇出没。再加上竹荪还会有一股像鸡屎一样的臭味,好些人都是闻到这种气味掉头就走。但是对于认识它的人来说,这个可是个宝贝。竹荪的营养非常的丰富,香味浓郁,吃起来味道非常的鲜美,自古就被列为了“草八珍”之一。
如今野生的竹荪是越来越少见了,但是由于竹荪营养价值高,并且名气越来越高,像湘菜中的“竹荪芙蓉”是我国国宴的一大名菜,所以市场需求量巨大。这几年随着绿色天然食品的走俏,竹荪的需求量也是逐年递增,有些农民就抓住了机遇,开始人工种植竹荪。每年竹荪的种植面积在以超千亩的速度扩展,至今已有超过1万亩的规模,其年产值达到了1.2亿元。
但是竹荪种植的产量并不高,一亩地平均能得到干菇200斤左右,不过售价却是比较高的,收购价一般都是在300元每公斤,因此亩产值可以达到6万元左右。不过种植竹荪的成本也较高,对技术、环境要求也较高,一般要选择在林地、阳光不能直射,水分要充足,还要搭上防晒网等。
并且种植竹荪还要大量的人工成本,这是因为竹荪的采摘时间非常短,必须要赶在上午10点钟之前采摘,因为随着气温的升高,竹荪的“小伞”就会缩回去。所以种植量比较大,就需要雇人来采摘。而且竹荪还很“娇贵”,在采收回来之后就要马上拿去烘干,不然根部会发黄腐烂。如此算下来,一亩地的纯收入在一万元以上。可也是因为竹荪种植技术门槛高,还需要大量的人工成本,所以即便是市场价格高,但是种植的并不多。各位网友朋友们,你家乡还有竹荪吗?有没有吃过竹荪呢?遇到了可不要错过哦!(图片来源 *** ,侵权可删除)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美食频道。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竹荪的吃法与做法。作为一种珍贵的食材,竹荪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它的美味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竹荪。竹荪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它的菌体洁白、香醇、营养丰富,被赞誉为“菌中之王”。竹荪的吃法多种多样,可以炖汤、炒菜、煮粥,也可以直接油炸。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创意和想象力,将这种美味的食材融入到我们的日常饮食中。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竹荪的做法。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新鲜的竹荪和一些辅助食材。然后,我们将竹荪进行清洗和处理,根据不同的做法,可以切成小块或切成细丝。接下来,我们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选择烹饪方式,比如炖汤、炒菜或者煮粥。在烹饪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一些调料,比如盐、胡椒粉等,以增加竹荪的美味。
在烹饪过程中,还有一些技巧需要注意。首先,我们要保证竹荪的清洁卫生,因此在清洗时需要仔细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垢。其次,在烹饪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避免竹荪的营养成分流失和口感变差。最后,我们可以在烹饪过程中添加一些辅助食材,以增加竹荪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总结一下,竹荪是一种美味健康的食材,它的吃法多样、做法简单。通过合理的搭配和烹饪技巧,我们可以将竹荪融入到我们的日常饮食中,为我们的健康带来好处。在这里,我们鼓励大家积极尝试竹荪的吃法与做法,发挥你的创造力,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享受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竹荪的创意做法或者烹饪技巧想要分享,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让我们一起交流学习。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