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史记完成时间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史记是哪一年完成的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史记》记载的起止时间分别是什么
1、史记》涵盖了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到公元前122年的时期。史记》是一部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传记性历史书籍。它是中国历史上之一部传记体史书,记录了从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四年的3000多年历史。它是司马迁写的之一部中国传记式通史。它记录了从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代的3000多年的历史。
2、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撰写《太史公书》,后来被称为《史记》。这项工作历时14年,直到公元前90年才完成。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一起被称为"四史之首",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开创的传记编撰 *** 被后世的"官修史"所继承。
3、史记》也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该书"善于排序和说理,论证而不浮夸,定性而不庸俗"。它的历史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代,长达3000多年。史记》涵盖了约3000年的中国历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元年(公元前122年)。根据司马迁的说法,该书由12章、10表、8册、30个家族章节和70个传记组成,共130章,约526,500字.
4、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更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二、史记是什么年代完成的
1、史记是西汉时写成的。《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之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2、正因为《史记》不以地理国家和统一纪年撰写,而是以各家之传记 *** 形势呈现,故《史记》中不以地理位置和时间发生顺序为线索,《史记》的重大发明是:同时记录了各家对同一事件或人物的不同立场和看法,故《史记》各篇中对同一事件记录看法颇有矛盾之处,而这正是《史记》的特点。可谓“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迁文直而事核。”(《后汉书·班彪传论》)。
3、《史记》起初是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4、《荆轲刺秦》是战国末年的著名历史事件,也是史记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在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详细记载了“荆轲刺秦王”的整个过程。读过《史记》的“荆轲刺秦王”原文的朋友们应该知道,秦始皇的私人医生夏无且在“荆轲刺秦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夏无且用药囊砸向荆轲,为秦始皇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秦始皇才拔出长剑砍倒了荆轲,从死亡边缘逃了回来。夏无曾将此事件的细节告诉了公孙弘和董仲舒,而司马迁年轻时也曾经与公孙弘、董仲舒交往,进而得知了“荆轲刺秦王”的细节,因此《史记》中,对这件事情记载的十分详细。
5、史记典故《破釜沉舟》最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讲述了项羽破釜沉舟,带动诸侯联军歼灭秦将主力的故事。这个史记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7年的巨鹿之战,它是秦朝历史上之一大决战,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他的决心和勇气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个个奋勇死战,一以挡十,九战九捷,大败秦军。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威名传遍天下。
6、《负荆请罪》讲的是蔺相如和廉颇的史记故事,最早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渑池会盟后,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英勇表现,就封他为上卿,这样一来,蔺相如的官位就比廉颇还高了。这下廉颇就很不服气,说碰见蔺相如,一定得好好地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常常避让廉颇。蔺相如下属问原由,蔺相如解释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发兵攻打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如果我们两人相斗,势必影响国家的安危,所以要把个人的恩怨放到一边。后来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后,心里非常惭愧,于是便解衣赤背,背上惩处罪人用的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谢罪。从此廉颇、蔺相如两个人成了同生共死的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三、史记是从哪年开始编写的 什么时候结束
1、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至公元前90年才得以完成。
2、《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 *** 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3、《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4、《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5、“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记载秦汉历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
6、“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7、“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8、“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9、“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10、《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记述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中国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11、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后人大多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确凿无疑。
12、今本《史记》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
四、司马迁用了多长时间完成《史记》的
1、在西汉景帝、武帝时期,掌管天文、历法和历史文献的太史令司马谈,立志继孔子《春秋》之后修一部通史,但他没有写成就病逝了。他把未完成的心愿交给儿子去完成,司马迁含泪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2、公元前108年,司马迁做了太史令,得以充分利用朝廷收藏的图书和档案资料。公元前104年,司马迁正式开始了著述《史记》的浩繁工作。
3、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以全部身投入《史记》著述时,一场大祸从天而降,那就是“李陵事件”,使司马迁被关进大牢,判了死刑。此时,是司马迁正式开始写作《史记》的第六个年头儿。
4、司马迁为了继续编写《史记》,为了用自己的著述辩善恶是非,以有益于天下,决计接受宫刑保全性命。到公元前91年,司马迁终于完《史记》这部历史巨著时,已经是年甲的老人了。司马迁几乎用尽了毕生精力,在广泛占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辨,融会贯通,写出我国之一部纪传史,把历史学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在中国史学史上树立了一块不朽的丰碑。
OK,关于史记完成时间和史记是哪一年完成的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