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时间管理(时间管理四个原则)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7 0

今天给各位分享哈佛时间管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时间管理四个原则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哈佛时间管理的理论根据
  2. 哈佛学霸的高效时间管理技能
  3. 生5个娃,还能考上哈佛,这个硬核妈妈的时间管理值得借鉴

一、哈佛时间管理的理论根据

1、人们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就要进行时间管理。对于个人的时间管理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管理法则,只要我们按照这个法则进行时间管理,就会非常有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分享。

2、令人吃惊的是,有许多作者未针对这个问题加以思考,就坦然地述说时间。这种虽对时间本质模糊不清,却能写出很多书的现实确实令人敬佩。或许是这些人过于聪明,但管理者仍对时间存有种种疑问。

3、以树木为例,枝叶生长的根本是根。不了解时间的本质而探讨时间,就好像无根的枝叶末梢,这种议论容易陷入错误的方向。目前,有很多此类的书氾滥于市面上。

4、为了有效地说明时间管理术,必须针对“什么是时间”,充分加以讨论,缺乏思想与理论根据的时间术,可说是毫无意义的废物罢了。

5、时间包含在人与事务中。以数学的论点看,即是一种函式关系。

6、时间的函式性〔fa,β,……=K〕

7、例如:表示圆的数学关系式〔fx,y=x-a2+y-b2-r2〕,双曲线〔xy=s〕。

8、类似此类函式〔y=fx〕,x与y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存在。

哈佛时间管理(时间管理四个原则)-第1张图片-

9、同样地,时间和人、事物的密切关系,表现在时间的存在形式和数学函式中。例如,活用时间,即为左右生活充实度的密度函式。此密度函式为时间数学函式内的那一种。

10、数学函式的特性,其关系式为曲线函式必为曲线。相对地,依尝试而言,钟表上表示的时间,一般的印象是直线形象。

11、但是,在活用时间的范围内,绝不可能是单纯的直线关系。因为,活用时间具有伸缩性、生命性和密度性。这与活的事物生物相同,具有流动性、可能性和柔软性的完备曲线。

12、钟表时间,即表示时间以直线处理。依据这种方式,时间生存的侧面、实际生存的侧面和思考的物件,必然产生脱节的现象。持钟表时间观点的时间论,缺乏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并且干涩无味。

13、一是注意时间微小的部分,即将极小时间的变化、差异、运动、现象加以认识,称之为“时间微分”。“瞬间”是时间微分的象征,也就是无限小的时间内,于零开始到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事物。如:选手瞬间的爆发力,即在瞬间——眼睛几乎看不到的微小时间内发挥出来。两个体育选手一决胜负的关键,常决定于瞬间的爆发力。瞬间,对于时间的性质、特征和运动是最鲜明的表示 *** 。换句话说,时间的本质,以时间的微分观念最容易把握住。二是让时间充分地延长和堆积,时间的变化、运动和构造被称为“时间积分”。

14、“积分”的概念,从长时间的尺度加以了解,如“一年”、“时代”、“世纪”,即是积分的时间。

15、时间经过这个世界时,产生收敛现象、发散现象、回圈现象和振动现象。收敛、发散、回圈、振动,可思考为时间引起的作用。对这些运动特征加以认识,必须依靠时间积分 *** 。

16、时间的微分与积分,最重要的论点,为“河流”及“大海”。河水是从上游流向下游,保持一定的律动。水面上的波光粼粼,水流动的潺潺声,能明确显示时间的微分。

17、另一方面,海与河流不同,好舍己为人,以本身象征悠久的时间。从惊涛拍岸所产生白色的浪花,眺望海边与水平线连线的那一端,感觉上时间是停止的,让人有种回溯到一百年或三百年前的感触,或者跨越时空到达未来的梦想。

18、时间的本质,以“流程”而言,是属于意识流程和生命流程、时代流程,每一流程都能以时间的运动加以捕捉。如果要正确地把握住流程的运动及本质,就必须掌握时间的微分和积分规律。

19、时间的流程,由微分的时间和积分的时间构成。例如:时代的流程,最终是用积分 *** 来下结论。但是,左右流程的时间及无限小时间,是由微分 *** 来决定。

20、管理者的人生,以生存的时间流程加以捕捉。以此方式,管理者对于自己人生的微分与积分,享有共有而实际的存在。简单地说,充实自己现存的瞬间,最后形成充实的一年、十年乃至一生。

21、下面把“时间价值”与钟表时间价值、活的时间价值,做一比较探究。时间价值,是一小时或一日的单位时间所产生的价值。然而,在某时间内所获得的价值总量生产量、利益额等,以下列公式表示。

22、较聪敏的人,对时间价值,以物理学方式表示:

23、工作效率=力×距离÷时间某时间内的工作量

24、从以上方程式中,可以明显看出时间价值。

25、这些推论与事实相符。工作及人的一切活动,可从时间观点捕捉。发生的价值v,等于时间价值q乘以时间t,能加以肯定。

26、被实现的价值,其投入的时间,以钟表时间或活的时间场合计算,会有很大的差别。其中的

27、原因,由上述可以明确的了解分析。

28、对时间t的观察,由钟表时间和活的时间的差别,t可随之改变,产生距离。

29、以一日工作八小时为例。如果以钟表时间计算,即为八小时。以生存时间计算,则要考虑时间的伸缩性、厚度及密度等因素。比较的结果,八个小时工作时间会产生膨胀收缩的效果。

30、这种思考的困难,在于不易以常识衡量。例如:习惯于钟表时间的公司职员,公司一日八小时的工作数,要产生一日十六小时或五十小时的工作数,会有强烈的牴触感觉。

31、第二种较易接受的思考方式是,价值量v的差别,是由时间价值所产生的。

32、以刚才提到的情形来说,假设时间t为定值八小时。相对地,单位时间价值q,则是保持各种价值的变数。生活于钟表时间的人,其q值是僵硬的,属于安定停滞型。而生活于活的时间的人,实际的深度、延长、厚度一体化,形成时间价值qt值有无限大的可能性。

33、为何qt值在可能范围内极大化。钟表时间的生活或活的时间的生存生活方式,其选择 *** ,是根据qt值,由价值v的大小加以左右、决定。

34、另外,还有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即为“效率”问题。

35、效率会带给时间t、时间价值q很大的影响。工作效率化,将八小时的工作时数,以五小时完成,则节约了三个小时。如此,效率提高五分之三,也就是百分之六十的工作效率。

36、以上的说明很容易了解,但也可能产生误解。因为效率的型别有两种,上述只是其中一种。

37、效率,常以“外部效率”或“钟表效率”称呼。一般广泛通用的效率属于这种。资讯化、技术革新、合理化、系统化、标准化,是由人的外部对环境加以改善,使钟表效率提高,同时,也使钟表时间产生的时间价值增大。

38、此外,有一种效率称之为“内部效率”。是从时间论上,采取不同的角度所采取的观点。反不如钟表效率。

39、实存效率,并非由人的外部产生,而是由内部发生。生存构造、实存深度、充实度、判断力、集中力,能对时间产生作用,使实存效率提高,同时活的时间的时间价值也随之增大。

40、时间效率提高,时间价值增大,这是时间开发的重要课题。因此,钟表时间效率化、时间有效活用和时间的管理是相当重要,但如缺乏活的时间的观点与 *** 论的展示,则开发时间无法获得充分的成功。因此,开发时间如果在钟表时间、活的时间两方面徘徊不前,反不如在活的时间上下功夫为好,而后推展实行。

二、哈佛学霸的高效时间管理技能

1、哈佛有一个惯例,即对于每一届大一新生学校会故意设计很紧张的时间表,以此达到锻炼学生时间管理及应对压力的能力,尽管面对每周超过80小时学习时间安排的哈佛学子们来说,他们中很多人仍然精力充沛、每天上课、啃case、参加discussion

2、group......每天都活得好像有48小时一样,不用感到惊讶,因为这些都得益于他们对时间的高效利用。

3、这些学霸们是如何高效利用时间的呢?小编总结了一下,认为是基于以下这四大时间管理原则:

4、哈佛学霸们一致认为“时间管理之一原则”是:效率。同样长的case,可以看上3小时,也可以40分钟-1小时看完,区别在于大脑的运转效率。当大脑疲于工作的时候,应避免拖拉看完,适当的休息过后,反而事半功倍。

5、以下是他们分享的“效率”技巧:

6、维持能量:白天连续工作太久,发现大脑效率下降的时候,不妨放松或者小憩一下充个电,往往效率曲线就又蹭的一下上去了。

7、提高体力:脑力工作也是相当耗体力的,所以大脑与身体能持续高效工作多久,体力是基础。腾出时间,去健身房吧。这是对效率的投资,一定不亏本。

8、集中精神:大多数事情在集中精神的状态下都会完成的更快更好,所以尽量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为了让你的大脑保证只想一件事情,往往要能够把脑子清空——如果发现有些事情在脑子里转来转去,不妨干脆先写下来,然后分配一个另外的时间再去想。

9、列了要做的/想要的list,下一步是排序。检验排序有效的标准:当出现冲突的时候,你能够干脆地放弃优先级低的。

10、比如:“对我来说,每天要睡8小时这件事情是之一优先级,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所以,party虽然不得不去,但一到12点我就会偷偷消失。第二天如果有人问我,怎么昨天party没看到你啊?我就会装傻说,啊,真的么?我一定是错过你了吧!”——学生E的经验分享。

11、所以,关于优先级这一点,想说的是:比决定想要什么更难但也更重要的,也许是决定不要什么,应当有策略性地放弃。

12、每天、每周开始之前,抽出一点时间想想要干嘛,否则事情可能恰好堆到一起导致手忙脚乱以外,最典型的负面作用其实是:时间永远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很忙的过了一周觉得自己好像啥也没干。

13、对付这个毛病的办法是,在提前计划的时候:

14、把大事分解成具体的任务;把Calendar上用来做这件事情的时间锁定住。

15、这样逼自己先把重要的事情的时间排出来,剩下的时间再处理其他事情。

16、最后想说一点,这些出色的时间管理者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很喜欢to do list,享受从to do list上划掉一项的成就感。

17、这种对成就感的追求,本身也是他们去管理自己的时间的动力。当然,这未必是每个人喜欢的生活方式。

18、有些人从高效的生活中获得满足,也有些人从慢节奏随性的生活中获得满足。

19、如果你觉得“发呆时间”“看小说时间”“看肥皂剧时间”对你来说很重要,这一点问题都没有。

20、只要你知道你的选择同时意味着放弃什么,并觉得值得就好。

21、最后,最重要的是立刻开始去做,哪怕只是其中任何一点,应该都能帮助你在同样的24小时里收获更丰富和广阔以及不焦虑的学习人生。

22、文/《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网》:快速阅读、记忆力、注意力、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学习、能力训练。

三、生5个娃,还能考上哈佛,这个硬核妈妈的时间管理值得借鉴

1、最近年底实在是太忙了。公司的事,写作的事,家里有个房子又在装修做民宿。1月中旬,两个娃放假全天24小时围在身边,真的让我每天忙得要飞起来。

2、很多人都会觉得,有孩子的妈妈还想有点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实在是太难了。尤其是职场女性,更是很难在事业与家庭中寻求平衡。我曾经也会被这样的观念影响。这让我努力想做得更好时,都会感觉潜意识里有个声音在说:“太难了。你做不到的。”

3、直到前阵子看到日本一位硬核妈妈吉田穗波写的书《就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我才彻底打破认知的局限。不讳言地说,这就是我忙碌时的“续命利器”!

4、那为什么没时间,反而什么都能做到呢?分享吉田穗波的故事给你们,希望对你们也能有所启发。

5、吉田穗波是一位日本的女医生。这可不是一般的医生。她是工作超级忙碌的妇产科医生,同时还是5个孩子的妈妈。更令人佩服的是,她在养娃、工作两不误的情况下,还考上了哈佛大学。在哈佛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她不仅顺利完成了高强度的学业,还出了两本书,并且生下第5个孩子。

6、这么多事情,单单挑出一两件,就够我们普通人忙得不可开交了。但是吉田穗波竟然都做到了。翻看她写的书,不得不感慨这位妈妈简直堪称“时间管理大师”!

7、吉田穗波在读研期间,两个女儿陆续出生。她不仅要照顾2个孩子,还要完成自己的学业和工作。为了平衡各种角色,她每天晚上9点哄孩子入睡。凌晨3点就开始起床学习,6点出门上班。还会利用上班途中记单词,在短暂的午休期间关注育儿知识。

8、吉田穗波每天上下班的通勤时间要花费3个小时,晚上回到家常常已经7点了。尽管如此,他还会留出一些时间和孩子玩耍。2008年,她一边怀着第3个孩子,一边备考哈佛。因此被人们称为是“哈佛4点半”的真人实践版。

9、正是因为很忙,才让吉田穗波觉得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浪费。

10、吉田穗波备考哈佛时,每周末都会去图书馆学习。3岁的大女儿跟丈夫在绘本区玩。她则背着1岁的二女儿,在阅览室做题库。小孩子可不会乖乖地待着,总是吵吵闹闹。吉田穗波只好拿着单字卡,在图书馆走来走去,边背单词边哄孩子。好不容易二女儿安静了,大女儿又跑过来说肚子饿。于是吉田穗波还得去给孩子买饭团或面包。

11、所以,吉田穗波的“周末图书馆学习”总是断断续续的。但她并没有放弃,反而认为,就是因为时间短,才能让自己更快速地进入专注状态,让学习更有效率。

12、吉田穗波从不把困难当做前进的阻碍。在她看来,下午六点半要接孩子能让她工作效率更高;有孕在身让她更加注意饮食、身体健康。而健康可以让她更有体力工作和学习;吉田穗波的家里到处贴满英文单词,她认为这不仅有助于自己学习,还能耳濡目染地教孩子努力读书……牛人的思维果然不一样啊。

13、大家是不是对这位日本宝妈超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佩服不已?分享3个我从吉田穗波书中总结的容易理解,又超级有效的时间管理 *** 。

14、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工作、带娃、做家务,还要有充足的睡眠,到底该如何分配时间呢?吉田穗波的办法是:提高时间的使用密度。

15、她非常推崇人类潜能大师史蒂芬.柯维在《与时间有约:全方位资源管理》一书中提到的“大石头理论”。

16、什么是“大石头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想把更多的大石头、小石头、细沙都放进桶里,应该先放大石头,再放小石头,最后放细沙。也就是说,时间管理上,应该用整段时间优先处理“大石头”,再用零碎时间安排“小石头”,最后是“细沙”。

17、她首先调整了作息时间,清晨3点起床可以让她每天有足足3个小时集中精力做大事。每天上下班的通勤时间,她也会用来学习。吉田穗波的时间计划表可以细分到15分钟。走路、等车、上洗手间、晾衣服、收拾餐具……所有这些不方便拿纸笔的时刻,吉田穗波都没有浪费。她会用来练习听力,或者思考回信和报告。

18、生活中,我们会不会时常被一些小情绪、小烦恼干扰?

19、吉田穗波也发现,每逢必须专心做事的时候,真正阻碍自己的通常不是大烦恼,而是一些小细节。对此,吉田穗波根据这些小细节列出一个“在意事项清单”。为了让自己更专注地投入到重要的事情中,她会运用专注前的时间,处理完这些令自己在意的小事。

20、作为妈妈,每天都会有很多要做的事情,生活混乱如麻的状况好像很难避免。吉田穗波也说:“这的确很难避免。但是我们可以避免因此产生的焦虑。”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21、吉田穗波的 *** 是,放弃完美主义,把“非要做得好”改成“能做一点是一点”,你会发现反而能做更多。因为我们避免了情绪的干扰,就相当于节约了时间。

22、考哈佛的时候,吉田穗波两边的老人都还在工作,无法支援到她。他的母亲建议她请人帮忙。但那个时候,吉田穗波的家境并不富裕,一开始也会有些犹豫。后来她想明白了,想要实现人生梦想,一定要学会借助他人,用钱买时间。

23、此外,吉田穗波还认为,不要被常识偷走时间,规矩都是人定的。比如说,洗碗、洗衣服这些事也可以由爸爸们帮忙代劳。孩子并不一定非要日日跟在自己身边才会长得好。每天的饭菜只要保证正常的蔬菜、鱼肉营养,没有必要非得是三菜一汤。

24、当然,能够借助的资源不仅是人,还有智能家电。现代科技让我们使用蒸箱、烤箱,不到半小时就可以做出好几个菜,这比传统做饭的方式明显节约时间。还有洗碗机、扫地机、吸尘器……这些都能够大大帮助我们提高做事的效率。

25、养育孩子,真的是一场需要争分夺秒的“持久战”。所以我们要学会在有限的资源内,赢得一切可以获得的支持,优化一切可改善的流程。只有超强的时间管理能力,才能让我们看起来毫不费力。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标签: 时间管理 哈佛 原则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