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d8b01d0000bqpl2ssr8itqfgvijlo0","duration":57.64,"width":852,"height":480,"file_size":6244508,"thumb":{"web_uri":"tos-cn-p-0000/10ef43f5b51647958693ff211b171de0","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57.64,"file_size":4473331,"w":852,"h":480},"normal":{"duration":57.64,"file_size":2883162,"w":640,"h":360},"ultra":{"duration":57.64,"file_size":4473331,"w":852,"h":480}},"is_encrypted":null,"md5":"e061ce663d7d8361926ae45df0c4ca1f","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魈的春天要来了?深境螺旋新增强力BUFF,下落攻击有惊喜再过两天的时间《原神》就要更新1.4版本了,有关这一版本的更新内容,雪奈我曾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解析过,有兴趣的旅行者可以去看一看。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则是未来版本的深境螺旋BUFF更新情况,以及一些新新增的小细节——例如新食谱、商店新货物什么的。那么废话不多说,一起来看看吧~!
风行之月
作为1.4版本更新后的首期渊月祝福BUFF,风行之月的效果如下图↓
毫无疑问,这BUFF就是给远程角色专门设计的,这要带上甘雨不得杀疯——温迪开个大,甘雨拿着阿莫斯直接发射RPG一窝端。当然,在场上怪物<4的时候,我们用近战角色也能吃到攻击力加成BUFF,但效果还是差了一些(光环中敌人多一个,BUFF效果就减少25%)。所以我们在作战时不妨先用远程清理杂鱼,最后再换近战收割;如果远程能够一波杀完那就更好了(迪卢克:我觉得我可以审判一波)。
天行之月
第二期渊月祝福BUFF【天行之月】,可在角色的下落攻击命中敌人后的10秒内,减少敌人40%的防御力——根据大佬们的解释防御力≠物理抗性,这里的减防和可莉二命的减防效果一致;知道相关算法的大佬不妨在评论区向大家科普一下,正好让雪奈我也学习学习。
如此一来,有魈的玩家可就乐开花了,要知道魈的群伤能力本就强悍,配上【天行之月】的减防BUFF岂不是能打穿螺旋。当然,除了用魈之外我们还可通过温迪的风场、岩主钟离的创造物、刻晴的E、阿贝多的E、甚至是登龙剑(卡肉登龙好像没被修复)来打出下坠攻击。届时,不知大佬们又会打出怎样的爆炸伤害呢?
关于我在原神中做炸鸡这件事
在1.4版本中游戏内将增加以下食谱——1、鲜虾脆薯盏(刻晴:有点意思);2、薄荷果冻(牙膏味儿?);3、凉拌薄荷(好家伙,咋不弄个凉拌香菜呢);4、兽肉薄荷卷(恩?为什么这么多带薄荷的菜!!);5、脆脆鸡腿堡(提米看后瞬间泪目,然后吃个爽);6、大黄金吮指鸡(提米再次含泪吃到撑);7、香浓土豆泥。相比于过去,这批新食谱顿时潮流了不少,难道是受到了这次联动的影响?不说了不说了,这几天赶紧多搞点禽肉,到时候直接刷满熟练度。
除此之外,在1.4版本更新后璃月NPC长顺处将新增土豆、糖、奶酪、石珀、电气水晶;璃月港NPC博来处新增苹果、日落果、鱼肉、星螺。在NPC处增加可购买素材固然是好的,但为什么不多来点螃蟹呢?或是火腿什么的;这每天做【仙跳墙】的素材都不够用啊(非锄大地爱好者的痛苦)。
总之,下一版本对于早已拥有公子/达达利亚的老玩家来说,将是积攒原石的好机会。只是不知稻妻那边的地图到底什么时候开,要知道我连大保底都给雷电将军留好了;是否有人和我一样期待呢?
*** 姐直播吃:彩色螺旋果冻,看上去味道不错,是我向往的生活{"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d8b0720000bpff4r8qrpdpdmcnmng0","duration":21.595,"width":960,"height":540,"file_size":300,"thumb":{"web_uri":"tos-cn-p-0000/a6a02861cedc4305b884bbf971f30962","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21.595,"file_size":1374871,"w":854,"h":480},"normal":{"duration":21.595,"file_size":1026287,"w":640,"h":360},"ultra":{"duration":21.595,"file_size":1647377,"w":960,"h":540}},"is_encrypted":null,"md5":"","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多多的“顶流”戒指一点不费钱Kylie Jenner 上衣:ANDREADAMO
塑料糖果戒指大全
图片来源
新浪微博 / Ins
精选回顾
﹀
{"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d8b0980000bqc053s585k2efgh4h9g","duration":57.122,"width":852,"height":480,"file_size":5114365,"thumb":{"web_uri":"tos-cn-p-0000/b1a5e28deff04a8390ead32236132446","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57.122,"file_size":4312414,"w":852,"h":480},"normal":{"duration":57.122,"file_size":3181388,"w":640,"h":360},"ultra":{"duration":57.122,"file_size":4312414,"w":852,"h":480}},"is_encrypted":null,"md5":"ad619300399130bf25349f5a2559305d","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魔芋粉与卡拉胶复配胶在果冻粉生产中的应用魔芋粉主要成分是葡甘聚糖(KGM),其化学结构是由分子比约15:23的D-葡萄糖和D-甘露糖残基通过β-1,4糖苷键聚合成主链的高分子杂多糖,分子量为20万~200万道尔顿。魔芋粉在水中可溶胀形成高粘度溶胶,可与k-型卡拉胶反应形成高弹性热可逆凝胶。
卡拉胶与魔芋粉复配使用在工业上的作用已有多年,如在鱼类产品、肉肠类制品、果冻凝胶制品等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
01不同配比下的卡拉胶与魔芋粉复配的凝胶强度对果冻质量的影响
在复配后总浓度不变时,卡拉胶与魔芋粉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形成稳定的凝胶体,使凝胶强度提高和口感细腻润滑。在果冻 *** 中,卡拉胶0.3%、魔芋粉0.4%、KCl0.3%左右时,口感更佳。
02KCl与凝胶强度的关系
随KCl添加量的增加,卡拉胶的凝胶强度增加,但随KCl的增加,凝胶脆性和析水性、收缩性都会变大。添加了KCl后的凝胶强度在低浓度时比没添加KCl的大,到高浓度时渐趋于一致,这是因为K+量一定,其产生的链结及削弱分子斥力的作用一定,不随卡拉胶浓度增大而增大。
03魔芋粉与持水性的关系
随着魔芋粉的减少,果冻的析水现象加重,适当的增加魔芋粉在果冻中的比例,可改善果冻的脱水收缩率,有效的克服卡拉胶脱液收缩现象严重的缺点,还可使生产的果冻硬度适中,韧弹性好,有咀嚼感。
04pH与凝胶强度的关系
复配胶在pH=3.5以下受热后只能形成非常弱的凝胶,在pH为5~7加热后,凝胶基本稳定在一个比较高的数值范围;pH=7.5以上加热,复配胶强度降低。可能是魔芋粉在碱性环境中受到水解从而影响到最终凝胶强度。
05不同温度下加酸对凝胶强度的影响
加酸时温度越高,所成凝胶强度越弱。这一现象符合阿累尼乌斯公式,酸催化降解卡拉胶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80~60℃时加酸,强度值较稳定;在60~50℃时加酸,凝胶强度下降。这可能由于在较低的温度下,由其接近凝胶温度范围时,双螺旋趋于发生,而H+的加入,大大干扰了K+与卡拉胶 *** 酯负电荷形成H键的能力,形成的三维 *** 较松弛,因此宏观上测得的强度较低。
06不同的加酸量对凝胶强度的影响
随加酸量的增加,凝胶强度降低。复配胶在0.15%左右加酸量下,凝胶强度下降缓慢。
综上所述
(1) 在总胶浓度不变时卡拉胶与魔芋粉、KCl复配产生协同增效作用,不同配比下,果冻的口感,外观明显不同。实践证明:0.3%卡拉胶、0.4%魔芋粉与0.3%KCl复配效果较好。
(2) 卡拉胶的凝胶强度取决于分子链的整齐程度,但添加量的增加可提高强度。少量的卡拉胶与魔芋粉复配可得到高强度的凝胶。
(3) 胶体溶液加入柠檬酸量越多,冷却后强度越低,并且加酸温度越高强度降低越显著。然而过低的温度加酸也会干扰凝胶的形成,因此最适的加酸温度在80~60℃。
(4) 卡拉胶与魔芋粉复配能大大降低果冻的脱水收缩率,即析水现象得以改善。同时表明,其与魔芋粉的复配具有可行性,为魔芋粉作为凝胶剂在食品应用中扩大了范围。
(5) 卡拉胶溶液体系在不同的pH下加热,pH降低凝胶强度降低,pH=3.5以下基本不能形成凝胶。已形成的凝胶即使在pH=3.5这样的高酸下,凝胶态仍稳定。复配胶体系所观察到的结果与卡拉胶相似,只是在碱性环境下,强度降低,而卡拉胶在pH=9左右仍稳定。
参考文献:
《卡拉胶与魔芋粉复配生产果冻粉的研究》
【版权声明】
部分图片转载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联系0717-6850363。
春夏季节去海边,如果走到人少沙细的沙滩上,或许你会看到一些透明的果冻,还有一些倒扣着的“小碗”。
咱先来看看这些小碗。碗口一般埋在泥沙下,看起来直径约四五厘米,而且相当圆。碗底呢,直径不到碗口一半,不过整个是漏的。透过窟窿一看,碗里空空如也。
这是谁家的碗扔沙滩上了,在沙滩上野餐还忘了把碗带走?
海滩上的小碗到底是什么
其实你仔细看,这个小碗是由沙子塑成的,还挺结实,从泥沙里 *** 不会弄破。手感Q弹,有橡胶质感。碗口露出来,有的还有波浪形花边。
有些沙碗的碗壁有时厚达三四层
波浪形花边
环看碗身,总能找到一处“端口”。若像取胶带一样,沿此处反向揭开,小碗会被拆解成一条三四厘米宽的弧形条带——盘起来就是个碗。
这是不是很像懒人搭配西装的可拆卸衣领?
可拆卸衣领
西方人就叫它“sand collar”,直译“沙领”。而我国沿海居民,更习惯叫它“沙碗”。
从碗边掰一小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发现密密麻麻的沙粒间,还裹着很多透明小球,像是虫卵。其实这是玉螺的卵。而这小沙碗就是玉螺的卵囊,每个卵囊内,包含有几万到几十万颗螺卵。
玉螺是玉螺科螺类的统称,有270多种。它们不仅能在贝壳上钻孔,很多还是“造碗匠”。它们的制碗技艺一度相当神秘。
因为玉螺的产卵时间仅限于大潮期的低潮位,还得赶巧落在黄昏或黎明时段;并且产卵全过程在沙下进行,野外实在难得一见。后来经科研人员长期野外追踪,再迁入实验室观察后,才揭开玉螺产卵的奥秘。
玉螺“造碗”工艺
玉螺是雌雄异体,不过雌雄外形没啥差别,只能从内部结构区分。雌螺在交配三四天后准备产卵。
它先在退潮时爬上沙滩,侧躺着伸出腹足,展开摊在沙滩表面。腹足表面的杯状细胞能分泌透明黏液,这正是沙碗的基础建材。雌螺躺好后,就开始生产黏液,不过此举只是在空气中预先演习。这时的雌玉螺感官很迟钝,像是被催眠了,被人拿起也毫无反应。
在沙滩表面的玉螺
等潮水涨上来,雌螺“苏醒”,开始往沙里钻。钻到5~10厘米深停下,调整到侧卧姿势。
然后正式开工:沿水平面顺时针“跑圈”,一路产下包裹着黏液的螺卵,状如果冻。
产卵进行时
在周围沙子的围堵下,“果冻”被挤在螺壳侧表面,压成略呈弧面的扁条带,同时混入大量沙粒。
周围的沙子把螺卵挤在螺壳侧面,压成弧形
随着雌玉螺画圈,掺沙果冻条带不断加长,并闭合为一圈弧面倾斜的环形跑道——也就是一个倒扣着的、漏底的碗。有些种类的玉螺跑圈不止一周,所以碗壁有时厚达三四层。
玉螺要求还挺严格,沙碗要细核验才能“出厂”。雌螺走圆环缠绳的路线来回巡查碗壁两侧,遇到粗糙不平处就用腹足刮平,发现裂缝或松散部位就用黏液填补加固。
玉螺正在仔细检查出厂产品
核查过程中,每当雌螺钻到扣碗下,就会顺带着往上扛举,最终将整个碗托送出地表。从钻入沙子到大功告成,历时几十分钟到数个小时不等。
海滩上的宝贝多着呢
对于螺卵而言,海滩是个凶险环境:不仅会被别的动物吃掉,还会脱水、晒干,甚至被高盐海水“咸死”……为保后代平安存活,海螺们用心良苦,研制出各种“救生仓”。玉螺的沙碗只是其中一种,种类宝贝沙滩上还能看到哪些呢?
透明C形果冻
咱们前面说的“果冻”有可能是某些大型玉螺的卵囊。它们能产出大量超强黏液,像果冻一样,不必塑形,也不掺沙子。这坨晶莹剔透的“C”形“明胶”,直径约三四厘米,内含螺卵数以万计。
果冻也能成精
卵圆形果冻
“果冻派”还有泥螺科成员,它们的卵囊不弯曲,浑然天成卵圆形。
珍珠话筒
有些织纹螺科成员的卵囊,呈近圆形薄片。每枚直径约1厘米,外层为塑料质感的卵荚,内充黏液和百十枚螺卵。
几百枚卵荚成丛固着在其他贝壳表面,平常沉于海底,偶尔随贝壳一起冲上沙滩。
密恐胶囊
有些小型骨螺的卵囊,大小、形状都与胶囊相仿。通常几只骨螺一起,在海边礁石上产下几百个卵囊,易使人密恐发作。
蛇形麻绳
有些蛾螺科成员,卵囊扭曲成一米多长的蛇形,盘在海滩上容易被当成麻绳。
仔细看会发现它中间有根轴线,几十上百个扁平薄片垂直串在轴线上,等间距螺旋排列。每个薄片直径三四厘米,内含几十枚螺卵。
一团团花
有些蛾螺的卵囊呈花瓣状,几十枚组成网球大小的团花造型。不过它一般固着在海底,海滩上见到的,多是已经孵化后的空壳。
海菊花
骨螺科的脉红螺,通常把卵粘在礁石上。不过它们总是聚众产卵,也常不加区别地直接把卵粘在别家螺壳上。
其卵囊呈长条状,一两厘米长,内含成百上千螺卵。百十个卵囊聚成一丛,组成菊花造型,因此渔民就叫它“海菊花”。
∨
所以啊,以后去海滩别只会找小螃蟹,只要你用心找,小碗小花和果冻都能找得到!
撰文、摄影 | 尉鹏
绘图 | 郑秋旸
微信编辑 | 谢爽
本文原载于《博物》杂志2021年1月刊
把好画质放进口袋 富士XF10便携数码相机评测XF10发布于今年的7月份,是富士在便携数码相机领域的又一部产品,这次似乎定位更加准确,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和优化。在这个细分领域里强敌环伺,很难做到差异化竞争,富士一贯优势在于半画幅的调校、操控性和色彩科学,也许会是不错的突破点。但便携不意味着牺牲些什么——它在280g重量、手掌大小的机身内放置一块2420万像素APS-C画幅传感器,并搭载富士龙18.5mm f/2.8定焦镜头,保证了充足的进光量和细腻纯净的画质表现。为了捕捉每一瞬精彩画面,91个对焦点几乎覆盖整个屏幕,不仅快速咬定被摄主体,还能以标准模式下6fps、4K模式下15fps的更高速度进行连拍。在操控性方面,机身模式转盘、调参拨轮、自定义按键和触摸屏一应俱全,各自功能简洁,却具备组合的多样性。此外触摸屏的加入,极大简化了操作逻辑,在专业性和易用性之间取得了不错的平衡。还有什么?一台有魅力的相机需要一些很Geek、情怀满满的点,我看到的是,富士专研的胶片模拟和色彩科学、人性化的操控逻辑、适合街拍的快照模式和独特观感的方形模式。
在XF10上,富士没有采用自家招牌的X-Trans传感器阵列,无机顶热靴的设计也使得它更加简化。不过也许为了纯粹摄影,我们无需把那么多过于专业的功能壅塞在一台定位“轻快”的机器中。有关什么样的需求会促使购买这样一台相机,我的想法是:一、舒缓、温情的生活记录,此时它便携、操作简单、视角符合人眼习惯、画质足够好。二、隐秘而迅速的捕捉,它操控性上限很高,并特地优化了对焦功能。三、热情而快速的分享,它机内直出的图片好看,通过APP就能快速传到手机中。生活艺术家会把它视作口袋里鼓荡的复古情怀,摄影爱好者会添置沉重相机系统之外的随身备机。总之,不同需求的用户都能在这款机器上发现乐趣。纸面参数上很好看,那么在实战拍摄中其性能表现、用户体验究竟如何?下面进入客观测评并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富士XF10
评测以外观介绍、细节分析、各挡光圈下中心与边缘成像对比、感光度测试、宽容度测试、功能特点、实拍样片以及总结的结构进行。
·外观介绍
机身正面、背面
富士XF10外观上结合了复古感和现代感,整体方正简洁,连手带穿孔都内陷在机身中,但拨轮处细节设计透露着机械美学,全金属机身也使其兼具不错的观感和触感。保证基本操作流畅的前提下,将各种按键进行精简、整合,通过触摸屏和多个自定义按键进行各级设置。屏幕采用了一块3英寸104万像素触摸液晶显示屏,可以用来选择对焦点、缩放或拖动图像以及使用滑动手势,显示效果没有导出来的照片鲜艳,刷新率很高感觉不到延迟。
机身侧面
富士XF10整体尺寸为112.5mm×45.2mm×66.4mm,大约一部五英寸屏幕手机的大小,厚度来说装进裤兜也不突兀,是一部能够随身携带的相机。
机身顶部、底部
富士XF10在顶部放置了快门按钮、模式拨盘、两枚参数调节拨盘、一个自定义按键和独立的开关机键。点按开机后,2秒内就能进入拍摄状态,速度很快。转动拨盘调节挡位时声音清脆,反馈明确。底部将标准螺孔、储存卡槽和电池仓设计在一起,布局紧凑。相机装载了一块1800mAh的NP-95电池,官方数据为约330张照片的续航,支持的储存介质为SD/SDHC/SDXC储存卡。
·细节分析
机身接口
为了更加舒适的握持手感, XF10在侧面覆盖了蒙皮,看起来一体化程度也更高。侧面接口为麦克风、HDMI和USB2.0数据传输接口。 因为支持通过USB接口充电 , XF10 随机没有 配备座充, 而在电量告急时可以通过移动电源续航。不过受制于相机的体积,手柄部做的很浅,常常导致食指碰到镜头对焦环,拇指按压到触摸屏上引起误操作。
使用DRIVE键选择拍摄模式
背部按键主 要集中在右侧,功能一目了然,可以看出为右手单手操作所做的优化。 拨杆主要用于拍摄中焦点的选择以及菜单的调整。 拍摄模式都被整合进DRIVE按键中,包括高速连拍、4K拍摄、包围曝光甚至录像等功能。拍摄中点击Q按键可以调出所有参数,并使用拨轮快速调整。整体操作逻辑比较简洁统一。
镜头特写
作为相机的眼睛,XF10使用了一颗5组7片镜片(包括两片非球面镜片),9片圆形光圈叶片,18.5mm f2.8(等效全画幅28mm)规格的富士龙镜头,属于主流视角范围,并保证了不错的画质。镜头为固定式,对焦时整组轻微前后位移,不会出现太明显的伸缩变化,但其密闭性还有待考察,最近10cm的对焦距离代表着一定的微距能力。XF10具备机械和电子两种快门模式,分别支持1/4000-30s和1/16000-30s的快门速度,可以单独进行选择或混合使用。
景深尺和峰值对焦
作为便携相机的一个重要指标,这台相机在对焦方面做得很完善。使用自动对焦时,触摸屏幕可以有不同的响应,分别是:建立并锁定对焦点、设置优先对焦区域、向触摸区域对焦并立即拍摄。如果担心误触把对焦点引导到屏幕边缘,还可以关闭屏幕响应。在实际使用中,我经常使用第三种模式,一触即拍非常便捷。当手动对焦时,屏幕下方显示对焦距离以及前、后景深,并且有峰值对焦辅助,方便进行精准对焦、盲拍或超焦距拍摄。
因此,时间充裕时,我们可以通过触摸屏或拨杆引导相机聚焦拍摄主体;随性记录时,轻点屏幕即可完成从对焦到拍摄的过程;快速抓拍时,设置优先对焦的点或区域,或是在手动模式下根据辅助预估对焦距离,按下快门将以极短的时滞捕捉画面。XF10在全像素下可达每秒6张的更高连拍速度,另有4K BURST模式可以在两秒内连续捕捉30帧画面。至于对焦表现,在光线充足时对焦精准而快速,而到了晚上弱光环境则需要一些耐心。
自定义控制环
一台操控性好的相机需要有足够多的自定义按键,以供每个用户配置个性化工作区。XF10配置了多达7个自定义按键,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转动镜头上的对焦环除了变换对焦点,还可以用来调整ISO、白平衡、胶片模拟等设置,这样左手能够在支撑相机同时分管一项参数调整,不过在使用中容易出现误触问题。除了三个物理自定义按键外,向屏幕不同方向划动将会有不同的响应,拓展性很强。
·各挡光圈下中心与边缘成像对比
在弱光环境、需要高快门速度或柔美虚化等场合时,我们会全开或略微收缩光圈,这就这就要求在更大光圈时没有太多的色散、暗角和像场扭曲。同时对于APS-C画幅来说,使用小光圈相对更容易受到衍射现象的影响,显著损失画质,所以小光圈下的画质表现也是检测项之一。为此,我们在逐挡光圈下拍摄了一组照片,截取中心与边缘区域进行对比。
通过各挡光圈下100%截图对比,可以发现这支镜头在更大光圈f/2.8下也有着不错的成像质量,收缩光圈后锐度增加,像场更加均匀,f/2.8-f/11时中央成像非常稳定,边缘成像质量的相似度也非常高。2片非球面镜片的加入,使得更大光圈下仍然有不错的成像锐度和对比度,色散较低画质纯净。总而言之,这是一颗全开可用,画面锐度均匀,反差足够清晰的镜头。
·感光度测试
接下来我们看看富士XF10的高感表现,富士XF10采用了约2420万像素带原色滤镜的APS-C CMOS,原生感光度范围为ISO 200-12800,可以扩展至ISO 100-51200。本次测试我们在室内进行拍摄,将机内长时间曝光降噪调整为关闭,降噪功能级别调整为标准,逐级调整感光度数值并保持曝光一致,使用JPEG直出。以下为100%放大截图区域。
富士的机内涂抹算法能在细节和纯净度之间做一个合理的互换,在JPEG模式下,富士XF10的高感表现尚可,在ISO 3200以前的控噪能力很强,没有出现锐度下降的现象,ISO 3200之后画面中噪点增多。总体来说如果看照片大图的话,富士XF10在ISO 3200以前的画质都可以接受。
·宽容度测试
动态范围是衡量相机的硬参数指标,尤其对于一块APS-C画幅来说,理应有细腻的画质和宽广的动态范围,因此这是一个必选检测项目。我们的测试 *** 为正常曝光一张照片,然后在手动模式下正向及负向逐级整挡调整曝光,最后通过后期软件将其曝光恢复至正常水平。测试条件为标准降噪、f/8光圈,ISO 200、RAW+JPEG格式储存。因为传感器非X-Trans阵列,不需要特殊的解码软件。
通过测试,我们可以发现,富士XF10整体在-2EV到+2EV之间的表现都还不错,-3EV出现较大面积的彩色噪点,+3EV时出现偏色以及细节丢失的现象。
·功能特点
胶片模拟和色彩滤镜
Classic Chrome胶片模拟,适合静谧的场合
XF10提供11种胶片模拟和19种创意滤镜,让直出图片有优秀的色彩表现,其中新增的Rich & Fine滤镜让图像中央色彩更加丰富饱和,并为四周添加淡淡暗角,适合拍摄美食、静物;NIR滤镜能够模仿红外相机的黑白拍摄效果,具有奇特的灰度表现。个人偏好胶片模拟功能,并且开启菜单中的胶片模拟包围,按下快门就能渲染三张不同风格的JPEG图片。
街拍模式
在街头拍摄
便携相机在街拍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XF10为此增加了街拍模式,可以将焦距和光圈预设为2M/F8或5M/F5.6,在此模式下景深相对较浅,能够迅速捕捉并分离拍摄对象。经过一番对28mm视角的熟悉和估算物距练习后,可以实现抬手即拍,有一股武林高手的飘逸风范。不过在焦距和光圈值为2M/F8这个选项下光圈较小,很难保证安全快门速度,更适合在阳光充足的白天使用。
方形模式
开启方形模式
与惯常的画幅相比,1:1的方形画幅显得平衡、静谧,无论放置三分线、对角线还是对称构图都更加简单,也有双反相机的复古气质,并且比较契合微信、INS、FACEBOOK等社交平台的分享习惯,因而深受摄影师喜爱。XF10可以一键切换到方形模式,实测发现只是对JPEG进行了裁剪,RAW文件仍然是4:3画幅,保留了原片中宝贵的信息。
4K拍摄
多重对焦模式
XF10具备基本的动态影像功能,支持全高清1080/59.94p视频拍摄,更高规格的4K/15p视频虽然具有很大的果冻效应,但由此衍生而来的静态图像拍摄玩法非常有趣,一个是4K连拍,以4K(约800万像素数)画质在2秒内连续拍摄30帧画面,捕捉微妙的场景变化。另一个是多重对焦模式,相机焦点均匀移动扫过整个画面,将所有反差清晰的部分认定为可能的对焦点,交由用户选择需要清楚聚焦的物体。
·实拍样片以及总结
以下照片均使用A挡拍摄,胶片模拟使用标准或Classic Chrome,JPEG直出
焦距:19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500
曝光时间:1/10s 曝光补偿:-0.3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19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6400
曝光时间:1/30s 曝光补偿:0.3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19mm 光圈:f/3.6 ISO感光度:400
曝光时间:1/1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19mm 光圈:f/5.6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160s 曝光补偿:-1.7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19mm 光圈:f/5.6 ISO感光度:250
曝光时间:1/75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19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22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19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250
曝光时间:1/1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19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250
曝光时间:1/1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19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320
曝光时间:1/1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19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250
曝光时间:1/1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19mm 光圈:f/5.0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5s 曝光补偿:-0.3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19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640
曝光时间:1/100s 曝光补偿:-0.3EV 白平衡:自动
行文至此,我们可以不再赘述参数,而是谈谈一些具体感受。
首先我想阐述,在手机摄影大行其道的年代,为何还会需要这样一部相机。自从学习摄影以来,我就被套上了了单反系统沉重的枷锁,背负着十几公斤器材翻山越岭,非极度热爱不能持续。于是有一段时间沉迷于手机摄影,喜欢那种轻松、快速和隐秘的捕捉,也的确出过不少好作品。但是,手机的画质即使现在来讲,也是差强人意。首当其冲是像素数的掣肘,注定只能在小屏幕上自娱自乐式观看;其次JPEG图像承载的宽容度和色深有限,禁不住大幅度调整,在后期时就卡住了创意的咽喉;最后,手机的操纵性有限,在速度上始终还是慢了一步。直到拿到XF10进行为期一周多的评测,慢慢发现这可能就是我需要的相机。
XF10是定焦28mm视角,这是更大的限制,也是最可能的创意爆发点。如果给摄影初学者推荐一支镜头,我多半会选择定焦镜头——慢慢抚摸你的相机,接受它强加给你的限制,熟悉固定的视觉效果,再温柔地推翻这些模式,摄影水平往往就是这样螺旋着上升。这个焦段退可建筑风光,进可街拍人像,还有微距模式下的花草静物,能够胜任很多题材的拍摄。机身定位决定了不同的玩法,评测以来,我领教了许多新玩法——估焦、超焦距、盲拍——是一个老派摄影师的基本素养。28mm的视角很广阔、很有侵略性,这就要求摄影师具备足够的机敏和勇敢来平衡拍摄的隐秘性和更大的画面张力,战地摄影师卡帕曾说过:“你拍的不够好,是因为离得不够近。”形而上来说,这台相机能够推每个唯唯诺诺的新手摄影师一把,去直面拍摄对象,去冲突,去化解,去共情,去领略得意忘言之前必经的困苦挣扎。
虾仁好吃剥虾难,教您1招,3秒去掉虾壳,轻松又完整,快收藏。虾是营养极其丰富的一种食材,如果有条件的话更好直接买活虾自己回家处理干净,不过处理鲜虾有两大难题,一个是去虾线,一个是剥虾壳,有时候还会把手扎了。去虾线的文章我们已经写过不止一次了,今天就来说说如何快速剥虾壳:把虾放到冰箱冷冻室冻上5-10分钟左右,不要太长,否则虾肉就不好吃了,再拿出来,先把虾头弄断,然后再用手把虾肉从后往前挤,虾壳和虾肉的分离。就这么简单。学会了吗?一起来做虾仁蒸蛋吧!
虾仁蒸蛋
By 笺短意长
配料:
柴鸡蛋 2个、鲜虾 5只、青豌豆 5克、芝麻油 2毫升、生抽 3毫升、温开水 160毫升
烹饪步骤:
1.首先我们来准备做这款果冻蛋羹需要用到的食材: 2个鸡蛋5只虾,几粒青豌豆,孩子小的时候也金贵的辅食都用柴鸡蛋来做,后来各种专家辟谣说柴鸡蛋的营养和普通鲜鸡蛋是一样的,所以说只要今天想吃蒸蛋羹,无论什么鸡蛋,羹都能做。没有鲜虾的话用冷冻的虾仁也可以,豌豆冬天也能买得到,没有豌豆用小葱代替也可以,主要起到增色提鲜的作用。
2.将鸡蛋磕入准备好的碗中,今天做的这款鸡蛋羹不准备用保鲜膜,所以打鸡蛋加入的水是温开水,因为净化过的水杂质少一点儿,蒸出来的蛋羹口感也会比较细腻。两个普通柴鸡蛋我用160毫升左右的水。将鲜虾去壳挑去腥线后倒入少许料酒腌制;将青豌豆洗干净放小锅内煮2分钟。
3.打鸡蛋时用筷子顺时针搅拌,让蛋清蛋黄充分融合后往鸡蛋碗中匀速倒入温开水,继续搅拌到蛋液和水融合,搅拌到表面浮出一层密集的泡沫为止。由于蛋羹是给宝宝吃的,略微清淡也很美味,所以搅蛋液的时候我没加盐,最后出锅放点生抽调味就够了。
4.将温水和蛋液充分融合,淡黄色的鸡蛋液色泽均匀没有颗粒感,用勺子将蛋液上面的浮沫儿小心的盛出去,不然蒸出来的蛋羹口感不够细腻。
5.蒸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将平如镜面的鸡蛋液凉锅放入蒸锅内,盖上锅盖开火蒸8分钟。蒸蛋羹虽然简单,但是比较考验火候,少一分钟太嫩,多一分钟就老了。所以如果怕自己开后之后就退出厨房的人可以像我一样手机闹钟定时,以便到时间及时关火。
6.蛋羹蒸5分钟后打开锅盖,蛋液基本已经凝固,将准备好的虾仁和煮熟的青豌豆呈螺旋状摆在蛋羹上,虾仁太大所以我切去了一部分,只用虾尾就够了。摆好的虾仁青豆有点儿像八卦阵,盖上锅盖继续蒸5分钟。
7.关火后静置2分钟再打开锅盖,因为冷空气进入锅内会引起食材收缩。细嫩的鸡蛋羹就蒸熟了,黄绿红三原色,看起来就鲜嫩美味。
8.用防烫手的取碗夹将蒸熟的虾仁蛋羹取出放在灶台上,别急着吃,出锅调味再上桌,先放入一勺海鲜酱油或者生抽酱油入味,再滴2滴芝麻香油提香,软嫩鲜香的虾仁蒸蛋就可以开吃啦,口感比布丁还细嫩。怎么样?做法看起来是不是超级简单?聪明如你,一看就会。有时间也为家人做一款爱心牌虾仁蒸蛋吧!再简单的菜品浸润了爱的味道也变得更加美味。
烹饪小贴士:
1、体形弯曲。新鲜的虾是要头尾完整,头尾与身体紧密相连,虾身较挺,有一定的弹性和弯曲度的。2、体表干燥。鲜活的虾体外表洁净,用手摸有干燥感。如果虾壳黏手,说明虾已经变质。3、颜色鲜亮。虾的种类不同,其颜色也略有差别。新鲜的明虾、罗氏虾、草虾发青,海捕对虾呈粉红色,竹节虾、基围虾有黑白色花纹略带粉红色。如果虾头发黑就是不新鲜的虾,整只虾颜色比较黑、不亮,也说明已经变质。4、肉壳紧连。新鲜的虾壳与虾肉之间黏得很紧密,用手剥取虾肉时,虾肉黏手,需要稍用一些力气才能剥掉虾壳。新鲜虾的虾肠组织与虾肉也黏得较紧,假如出现松离现象,则表明虾不新鲜。
您会快速去虾线吗?
60天才能养成的好习惯我能让你5天内搞定喜欢美食杰的文章请点赞、关注、分享!你有什么观点和想法,欢迎在下面踊跃留言和大家一起讨论。
什么样是好习惯其实大家都很清楚,重要的是如何让自己能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类似于,“我要坚持每天跑2km”的 *** ,自己立了一个又一个。不到两个星期,你每天却还在坚持玩2个小时的手机。
年初写计划时慷慨激昂,年终写总结时黯然神伤。
就像是步入中年的男人,总想用啪啪啪证明自己的实力,最后却用30s变成了啪啪打脸的声音。
习惯,具有持久性和自主性两个维度,如果不能变成的你的一种行为方式,它就不能称之为习惯。
所以, 如何掌握 *** 训练自己养成一个习惯,比知道什么是好习惯要重要的多。
在心理学看来,更好的习惯,其实就是学会去复盘自己的行为模式。
而自我监控,是每个人养成好习惯的神器。
换句话说,就是需要去改掉已有的坏毛病,并培养新的好习惯。这种自我监控和自我迭代的能力,才是最为重要的。
因为随着职业生涯和生活的环境的变化,你也需要不断去更新习惯。
比如,每到下午3点,你就会去休息间喝杯咖啡缓解工作疲劳。但很多年后,因为身体原因,你不能再饮用咖啡,所以你需要改变这个习惯。
一、习惯是什么?
习惯,就是一种非条件反射行为,它是大脑自动遵循的行为模式。
心理学家将习惯拆解为三种要素:暗示、惯常行为和奖励。
以听到信息提示音,就自动地打开微信查看信息为例,暗示是提示音,动作看微信,奖励则是减少焦虑感。
随着每次听到提示音,只要你打开了微信时,你就会获得一种确认感,因为你不想错过未知的信息。
打开微信,减少焦虑,这种及时性强化非常容易就让习惯循的环圈建立起来。
因为大脑总是偷懒的,它擅长建立一套自动化的模式,来过滤错综复杂的信息。
习惯一旦养成,不管你在做一件多么紧急的事情,只要听到提示音,你都会自动地拿起手机。
二、习惯是如何形成的?
太聪明了,不是一件好事。就像是猴子,总被科学家拿来作为研究对象一样。
心理学曾将电极植入一只叫胡里奥猴子的大脑中,用来观察人类习惯的形成。
研究人员让他坐在暗室的椅子上, 他的任务是当屏幕出现彩色图案时, 就拉动拉杆。然后,从连着天花板的导管里就会流出它最喜欢的黑莓汁,滴到它的嘴里。
开始时, 胡里奥对屏幕显示的变化表现得兴致不高,很多时候都是在爬椅子。 但当它喝到误打误撞喝到几次蓝莓汁后,就开始认真注意屏幕上的动画。
随着多次重复,它开始明白点击什么才能喝到蓝莓汁。于是它就开始认真地盯着屏幕,当黄色螺旋出现时,它伸手拉动拉杆;蓝色线条出现时,它又拉动拉杆。
每当胡里奥喝到蓝莓汁时,它的脑内活动就会出现一个尖峰。
开始时,猴子对屏幕图像产生的反应
最为有趣的是,当它对触摸屏幕-伸手拉杆这一系列行为养成习惯后, 胡里奥的脑内反应出现了变化。
脑内活动的尖峰由之前喝到蓝莓汁时出现,提前到发现屏幕上的图形就产生了。
形成习惯后,猴子对屏幕产生的反应
也就是说胡里奥开始产生期待了,当它看到屏幕上的图形,就已经开始自嗨喝到蓝莓汁的那种满足感。
那习惯一旦形成,是否容易被改变呢?
心理学家将猴子分成两个实验组,实验组按照之前的模式训练它们养成“触摸屏幕-伸手拉杆-喝蓝莓汁”的习惯,对照组则减少训练频次,让它们没有形成这一固定行为模式。
然后,研究人员尝试让它们分心。他们打开实验室的门,这样猴子就可以出去和其他动物玩耍和吃其他美味的食物。
面对这种诱惑,对照组的猴子因为没有形成习惯,它们看到门打开后,头也不回地走出房间
但实验组的猴子,因为产生了期待,即使面对诱惑,也没有留下蓝莓汁,也依然会坐在屏幕前,完成固定动作。
也就是说一旦大脑产生了期待,其他诱惑就失去了吸引力。虽然没有蓝莓汁,猴子依然会坐在那盯着屏幕,拉动拉杆。
这和赌徒一直在输了钱后依然会坐在牌桌钱继续玩下去一样,因为他们一直期待着赢钱的 *** ,才一直坚持坐在那。
从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习惯产生的路径为暗示-行为-奖赏,并通过产生期待来驱动行为的循坏。
而习惯之所以如此强大,就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期待和希望。而且这些期待是逐渐产生的,我们很难意识到它的存在,所以就看不到影响。
就像《尼采在哭泣》中说的一样,
希望是更大的灾难,因为他延续了人的苦难。
三、怎样坚持一个好习惯?
从习惯的形成特点来说,如果我们想养成每天早上跑步的习惯,那么你就需要选择一个简单的暗示(把运动衣放在床边)和一个清晰的奖赏(在朋友圈分享你的跑步数)。
但正如上文研究所示,暗示加上奖赏并不足以让的行为更具持久性,它很难禁的起外界的诱惑。只有你开始预期奖赏,产生期待,你才会自觉地每天早上系好鞋带开始锻炼。
所以,找到与某一行为习惯相关的暗示、奖励和期待时,才能真正养成或者改掉一个坏习惯。
而在心理学上,常用的干预技术行为监控,对于习惯的养成就非常实用和高效。
行为监控,是一种行为养成的极佳策略,它利用实验的方式,对自我行为进行管理。
行为自我监控的理论基础是Bandura 的社会认知理论(1986),该理论将个体的认知、行为及其环境因素置于一个动态的系统中,得到了三元交互作用模型。Bandura 认为个体的行为表现是认知、行为和环境三个变量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班杜拉提出自我管理的模型包括三个因素:自我观察,自我评估,自我反应。
根据行为自我监控的模型,对于习惯的养成和改正需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 找出目标行为;
- 进行期待实验;
- 逐项分离暗示;
- 制定中期计划。
之一步:找出目标行为
比如,你有个坏习惯,你每天下午都会去小卖铺买一包槟榔。
虽然家人已经提醒你经常吃槟榔容易患口腔癌,你也把桌面和手机屏幕都换成了“拒绝槟郎”的照片,但一到下午,你依然会跑到商店购买,并和同事聊天。
吃的时候,你感觉很好。但一嚼完就会产生强烈的负罪感,“我怎么能这样做”。于是你下定决心再也不这样做。
但第二天你还是没有改变。
为了改掉这个坏习惯,你需要分析这一行为的“回路模式”。你的目标行为很容易发现,在本案例中就是每天下午去店铺买槟榔吃,然后聊会天。
接下啦,你还需要找出暗示是什么。
- 困乏?
- 无聊?
- 口干?
- 特定的时间?
真正的暗示一旦出现,就会逼迫你走到店铺,买袋槟榔。
同时,还要需要找到对于你来说,吃槟榔的奖励和期待是什么?
- 槟榔的美味?
- 想要走出办公室,呼吸外面的空气?
- 能和同事聊天?
- 通过吃槟榔,提高精气神
很多时候,看起来是你喜欢吃槟榔的味道,其实经过实验后,你会发现自己并不是期待这些东西。
为了弄清楚上面的两个问题,你就需要开始利用行为学实验,进行自我监控。
第二步 进行期待实验
为了找到你真正期待的是什么,你就需要尝试使用不同奖赏来获得自己的行为数据
整个过程分为三步:
- 目标尝试;
- 期待记录;
- 自我锁定。
1、目标尝试
把你的目标行为作为变量,你就会知道自己真正期待的什么。
实验1
目标行为:散步
之一天,你没有去店铺购买槟榔,而是在楼下花园散步,你什么都没吃,然后回到办公桌前。
实验2
目标行为:买饮料
第二天,你去了店铺,但你买的是饮料,和朋友聊会天后,然后回到办公桌前。
实验3
目标行为:和朋友聊天
第三天,你没有去店铺,而是到朋友办公室聊了会天,然后回到办公桌前。
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替代买槟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测试各种假设,确定是什么期望在驱动你的行为。
是期待饼干的美味?还是想要放松的冲动?或者是对和朋友聊天的期望?
2、期待记录
每做完一次实验后,回到办公桌前时,你就需要使用行为记录的方式来寻找你期待的是什么。
在纸上写下你此时头脑中想到的三样事情,可以是你的情绪或思维,只用三个词进行概括。
研究表明,通过对关键词语的回溯,能够帮你更快的锁定自我情绪,并为个体复盘提供有效线索。
3、自我锁定
然后设置一个15分钟的闹钟,15分钟的冷却期可以锁定个体很难意识到的真实想法。
时间到了之后,对照写的三个关键词,你再问自己是否还有吃槟榔的冲动。
如果在实验3中,你发现自己聊完天后,可以正常工作,那么说明你的期待就是和朋友闲谈时的放松。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步骤,尝试了不同的目标行为后,你就会知道自己需要的奖励是什么,并对什么会产生渴求。
第三步 逐项分离暗示
很多时候,我们很难真正知道暗示自己作出习惯行为的线索是什么。因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有太多的信息和选择再干扰我们的注意力。
当你拿起手机时,你无法分清到底是微信提示音的暗示, 还是抖音视频对你的吸引。
当你每天定时吃早饭时,是因为自己饿了?还是看到时钟已经七点半?还是你已经洗完脸后这一动作的提醒?
当你应该开车去医院,你却习惯性地开到了上班的那条路。是哪些暗示让你这样驾驶汽车,指示牌?还是路角的那家咖啡店?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暗示通常掺杂在无关信息中,所以一般我们很难找到准确找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自己的习惯。
但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习惯性暗示都可以归为这五大类中的一类:
- 地点;
- 时间;
- 情绪状态;
- 其他人;
- 习惯行为之前的动作
所以,为了找到“去店铺买槟榔”这一习惯的暗示信息,你需要记录下每当你产生“买槟榔”这一冲动时,这五个方面的信息。
之一天
- 你在哪?-在总监办公室
- 现在几点?-下午3点30
- 你的情绪如何?-觉得无聊
- 周围有谁?-市场部的阿刁
- 在产生买槟榔的冲动之前,你做了什么?-和领导汇报了近期工作
第二天
- 你在哪?-在卫生间
- 现在几点?-下午3点45
- 你的情绪如何?-觉得开心
- 周围有谁?-运营部的nana
- 在产生买槟榔的冲动之前,你做了什么?-用冷水洗了洗脸
第三天
- 你在哪?-在会议室
- 现在几点?-下午3点13
- 你的情绪如何?-压力大
- 周围有谁?-各部门主管
- 在产生买槟榔的冲动之前,你做了什么?-回复了钉钉上的消息
通过三天的行为数据,可以发现让你产生买槟榔的暗示信息就是时间-下午三点钟半左右。
到这一步,我们已经知道了“吃槟榔”这一习惯的四个核心要素即暗示、目标行为、奖赏和期待是什么。下一步就是如何改变这个坏习惯,并形成新的好习惯。
第四步 制定执行计划
我们现在既然已经找到了暗示和期待,现在就只需要通过暗示设计,选择能满足你期待的奖励,我们就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
还是以“吃槟榔”的为例,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这一行为的暗示一般出现在下午3点半左右,目标行为是去店铺买槟榔,并与朋友聊天,期待则是和与同事聊天时的那种放松感。
于是,我们就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每到下午三点半,我就去和朋友聊十分钟。
一开始,这样做并没有什么效果,因为旧习惯总是会“死灰复燃”。同时,你也会找“太忙了,无法起身”,“同事这会出去了,没人聊天”等借口来为自己开脱。
但是一定要强迫自己这样做,坚持4天之后,你就会慢慢发现:每当闹钟一响,你就会去找朋友,然后并获得一种成就感。
几个月之后,你就不需要手表,一到那个时间点,自己就会从工位站起来,新的习惯就这样养成了。
习惯的真正魔力,在于它会让用奖励让人产生了期待。就像年少不知的恋爱,一开始双方都使劲给,除了爱,什么都不会。慢慢地两个人都开始期待更完美的爱情,但最初用力过猛,大家都会累。时间长了就产生了“你不爱我”的判断。其实,不是我不爱你了,是期待的太高。所以,爱情不是更好,而是刚刚好。习惯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