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出血时间测定和出血量表什么意思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出血时间测定以及出血量表什么意思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出血时间简介
目录 1拼音 2英文参考 3概述 4出血时间的医学检查 4.1检查名称 4.2分类 4.3出血时间的测定原理 4.4试剂 4.5操作 *** 4.6正常值 4.7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4.8附注 4.9相关疾病 1拼音
chū xuè shí jiān
在一定条件下,人为刺破皮肤毛细血管后,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称为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 *** )。 *** 测定受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以及血小板与毛细血管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而受血液凝固因子含量及活性作用影响较小。 *** 测定 *** 有Duke法和Ivy法,目前推荐使用标准化出血时间测定器法(template bleeding time,T *** )。
临床血液检查>出血和凝血检查
测定在皮肤受特定条件外伤后,出血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此过程反映了毛细血管与血小板的相互作用,包括血管内皮组织与血小板黏附(通过vWF的作用)、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等反应,以及PGI2与TXA2的动态平衡。
①血压计,秒表,干净滤纸(1mm厚)。
②出血时间测定器(进口的常为双片设计,国产的为单刀片设计,刀片长均为6mm,深为1mm)。
(2)Ivy法:以刺血针替换出血时间测定器,其余同出血时间测定器法。
(3)Duke法:采血针、秒表、干净滤纸。
①血压计袖带缚于测定上肢的上臂,加压并维持在5.3kPa(40mmHg),儿童压力减半。
②在肘前窝下5cm处的尺侧做局部消毒后,将测定器垂直贴于皮肤表面,按下按钮,同时启动秒表,移开测定器。
③每隔30s,用干净滤纸吸去流出的血液,直至血液自然停止,并记录秒表读数。
①血压计缚于测定上肢的上臂,加压并维持在5.3kPa(40mmHg),儿童压力减半。
②在肘前窝下5cm处尺侧,经局部消毒后,刺一深2~3mm的伤口,并按下秒表。
①消毒耳垂,用刺血针刺2~3mm深。
②每隔30s用干净滤纸吸去血液,直至血液自然停止。
③记录从流血开始到自然停止的时间。
(1)出血时间测定器法:2.5~9.5min。
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因药物、中毒、感染、免疫等原因引起)。
B.血小板增多症,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A.先天性血小板病:如血小板无力症。
B.获得性血小板病:如药物引起的血小板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④血管壁及结构异常(少见):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⑤偶见于严重的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因子Ⅱ、Ⅲ、Ⅷ、Ⅺ或纤维蛋白原缺乏,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也见于接受大量输血后患者。
(2) *** 缩短:主要见于严重的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变、DIC高凝期等,均可因血管壁损害,血小板或凝血因子活性过度增强所致。
(1) *** 测定的影响因素有:皮肤切口深度、长度、位置、方向,毛细血管所受压力;皮肤温度等。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切口深度。对儿童、老年、有瘢痕形成史的患者,可用瘀点计替代T *** 作出血时间测定。 *** 测定器法结果可靠,重复性好。而且根据需要,不同型号的测定器,可作不同长度和深度的标准切口,适用于不同年龄的患者。Duke法简单易行,被广泛应用,尤其是术前出血筛选,但因耳垂易受外界温度和血流分布的影响,加上穿刺深度和血流速度难于控制,故可靠性较差(表1)。
(2)采血(人工外伤):需要注意保暖,尤其在冬季,否则会影响结果。Ivy法和Duke法的穿刺伤口长度和深度要掌握好。避免结果误差。
(3)穿刺位置:要选择避开浅表静脉、瘢痕和病变皮肤。
(4)前二法的刀片长度与前臂平行,以保证伤口与神经、血管走向一致。测定器法对前臂的切口有两种:刀刃长轴与前臂垂直的为水平切口,与前臂平行的为垂直切口;水平切口敏感性高,为首选 *** ,但对4个月以下的婴儿宜作垂直切口,以免形成瘢痕。
(5)滤纸吸去血液时,避免与伤口接触,更不能挤压伤口。
(6)患者在检测前应忌服对血管壁及血小板有影响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但如口服定量的阿司匹林,测定服药前和服药后2、4h的 *** ,观察其变化,即阿司匹林耐量试耐量试验,比 *** 敏感,如轻型血管性血友病 *** 正常时此试验可为阳性。
二、什么是出血时间简述出血时间的 *** 及临床意义。
1、将皮肤毛细血管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称为出血时间(bleedingtime, *** )。 *** 的长短主要受血小板数量和功能以及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的影响,而血浆凝血因子影响较小。
2、 *** 测定,以前用Duke法已停止使用,因其虽操作简单,但穿刺深度、宽度难以标准化,且受穿刺部位毛细血管分布及血管收缩程度的影响,致使实验的敏感性很差;Ivy法虽较Duke法敏感;但操作繁琐,皮肤切口大,不仅难以标准化,且创伤性大,影响因素也较多,因而难以推广。若临床怀疑血管异常所致出血性疾病(如血管性血友病、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应使用测定器法(tem-platebleedingtime,T *** )测定出血时间。测定器法参考值为6.9&plu *** n;2.1min。
3、 *** 延长见于:①血小板明显减少,如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②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和巨大血小板综合征;⑧严重缺乏血浆某些凝血因子所致疾病,如vWD、DIC;④血管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⑤药物干扰,如服用乙酰水杨酸、双嘧达莫等一。
三、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测定有何意义
1、出血时间(CT)和凝血时间( *** )测定,是一对试验,用于测定皮肤受特殊刺破后出血并自动停止所需的时间及血液离开机体后到完全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前者用于评价皮肤毛细管的止血能力,后者用于测定血液的凝固能力。
2、出血时间延长多见于:血管结构或功能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的疾病,如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黏附功能异常如血管性假血友病;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此外还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抗凝治疗等疾病和情况。凝血时间延长多见于:凝血因子VIII、IX、XI减少如血友病甲、乙型;凝血酶原显著减少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等;纤维蛋白原减少如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严重肝病等;应用肝素等抗凝药物治疗时;纤溶系统亢进如DIC后期及有大量FDP存在时;循环抗凝血素增加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凝血时间缩短常见于:血液呈高凝状态如DIC早期;高血糖及高血脂症患者。
3、此外,手术病人、肝或肾穿刺术前、腹腔镜检查术前、人工流产术前均有要求做此出凝血实验的要求,目的在于过筛性的了解和排除某些出凝血方面的问题。但是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和实验本身的问题,近年来许多学者在有关出血时间实验的问题上做了一些调查和实验,认为出血时间测定与出血倾向和手术出血问题并没有确切的因果关系。
四、产后出血如何测量有什么 ***
1、产后出血如何测量有什么 *** ?有的人产后出血非常大,这是要引起重视的,如果产后出现血量大会出现晕厥,严重者会丧失生命,对于产后出血我们应该怎么做,下面来看看产后出血如何测量有什么 *** ?
2、根据助产士的临床经验对产后出血量进行估算,此 *** 一直为临床广泛采用,主要原因是简单方便;但此 *** 的准确性很低,具有很大的主观性,目测出血量无统一标准,往往是根据平均出血量给出结果,出血多时容易低估,出血低于平均值反而高估,易导致临床上的急性大出血被忽视。研究发现,临床上单用目测法误差较大,实际出血量是目测法的2倍,失血量越多目测法的准确性越低。
3、以10ml血液所浸染敷料的面积作为标准,再根据产后清点敷料的数量与浸染血迹面积计算产后出血量,此 *** 临床操作较为简便,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面积法在临床实践中通常与目测法结合应用。
4、在分娩过程中及胎儿娩出后出现 *** 流血,立即采用敷料、纱布等材料压迫止血,将整个分娩过程中所使用过的纱布和敷料进行称重,然后减去其原本重量,差值即为出血量其优点在于不依赖于实验室检测指标(血液检测需一定时间)或个人经验(主观性强、误差大),可操作性强,适合在各级医院推广,但因纱布、敷料等材料易受污染(消毒液、胎粪等),需进行反复计算,程序稍显繁琐。目前,对于称重法是否准确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更多的研究者认为,只要在相对严格的操作流程下,孕产妇产后出血使用称重法评估出血量的准确性是可以保证的。
5、产前、产后分别进行血红蛋白水平测定,血红蛋白每下降10g/L,出血量为400——500ml。但是在产后出血早期,由于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差值通常不能准确地反映实际出血量。有研究发现,55%产后出血量<500ml的妇女,其血细胞比容于产后第2天进行复查,结果均较分娩前升高了一倍;对于中等失血量(500——1000ml)的孕产妇,由于自身生理性保护机制的启动,血红蛋白的下降值往往超过实际出血量。不过,对于大量出血的孕产妇,失血量超过1500ml(总血容量的30%),实际出血量与血红蛋白的下降成正相关。
6、出血导致的血容量降低,初期可表现为心率代偿性加快。此时,收缩压可基本维持稳定,直到心率失代偿之后收缩压开始出现下降。因此,一个年轻健康女性发生产后出血时,在收缩压出现变化前可以丢失近血容量的30%,休克指数变动往往出现在收缩压变化之前,所以利用休克指数早期反映妊娠期心血管系统病理生理变化的优势在于及时评估产后出血量,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为简化休克指数在产科急症的应用,建议休克指数>1作为临床风险的界值。休克指数相对应出血估计量。
7、在产后出血量评估时应用休克指数的局限性体现在:
8、(1)在子痫前期的患者中,因为收缩压会增高,可能产生错误的休克指数。
9、(2)有部分患者在产后30min内输血或补液治疗,因此临床上在对输液复苏后的患者需谨慎评估休克指数的价值,它并不能够反映真实的出血量。
10、(3)个别患者对于产后出血有极强的耐受力,并不出现心率及收缩压的改变。
11、首先,制备标准液并计算其光密度值:将已知浓度的血液与5%碳酸氢钠溶液混合(容积比为1∶100),分光光度计计算该标准液光密度值。然后,提取血液样品并计算样品液光密度值:收集产妇所有沾有血污的敷料及衣物,提取血液样品,将其与5%碳酸氢钠溶液混合,用分光光度计计算样品液光密度值。最后,根据公式计算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量=(样品液光密度值×2000×10ml)/(标准液光密度值×100)。酸性正铁血红蛋白法虽灵敏度高,是一种精确计算产后出血量的 *** ,但其操作过程复杂试剂较昂贵,临床推广的意义不大可适当应用于科研工作。
12、容积法适用于 *** 分娩的患者,当胎儿娩出、羊水流尽后,将聚血盆置于产妇臀下,收集产妇 *** 流出的血液,聚血盆的容积为500ml。若使用无刻度的聚血容器,则将其收集的血液及血凝块倒入量杯中进行容积测量并计算失血量。由于丢失的血液无法全部收集在聚血容器内,敷料衣物均有可能存在产妇丢失的血液,因此常联合其他评估 *** 共同估算失血量。该物为一次性塑料用品,由腰带及底端带有刻度的V型袋塑料单组成,于产后将塑料单垫于产妇臀下收集血液,腰带系于产妇腰间,可于V型袋处直接读取失血量。该产品估算失血量较为准确,一次性使用,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便于推广。
13、产后出血的.估计 *** 一般是大体估计,比如使用多少纱布,还有出血量,患者的血压,脉搏,还有身体精神状况等各方面情况来进行综合的判断。如果产后出血量明显,产妇经常感觉非常口渴,则考虑出血量较多,需要及时去医院补液补血治疗了,产后还需要密切观察子宫的恢复情况,和病人的血压脉搏的情况看是否正常。
14、产后出血有的原因是生产后的妇女无法预防的,但是有的出血是可以预测到的,如凝血功能障碍的妊娠期间女性,如在产前检查时发现的话,就可及时治疗和预防。因此一定要重视产前的检查,这样如果有什么问题才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
15、另外,还有一些孕妇发生产后出血,主要是因为产科合并症导致的,这对妈妈们来说非常危险。这些产科合并症有胎盘早剥、死胎、羊水栓塞等等。因此除了产前检查外,还要注意选择当地的正规医院生产,这样才会比较有保障。
好了,关于出血时间测定和出血量表什么意思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