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第三拼音和第三个读音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拼音a第三声怎么打出来
A的第三声有两种方式可以打出来:
1、之一种:直接在输入法中,直接输入 V8,即会出现声调的字母符号,选择第三个即可。如下图所示:
2、第二种:在word打A的第三声。具体操作步骤则如下:
3、选择该文字,同时按下【ALT】+【X】键。
4、出现想要的【Ǎ】,完成打字。手机也可以直接复制该文字即可。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汉语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英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汉语普通话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为了适应社会各个领域应用《汉语拼音方案》的实际需要,我国从70年代开始,就着手研究汉语拼音正词法问题。
早在清末的切音字运动中,就已经开始考虑到拼音正词法问题。卢戆章在他的《一目了然初阶》一书中,已经用短横连接音节的 *** 实行了初步的分词连写。蔡锡勇的《传音快字》一书中,提出了“连书”的概念。沈学的《盛世元音》一书中,还把“连书”与词类问题结合起来讨论,主张按词类“缮写连书”。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等书中,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了以词为单位的书写 *** 。但是,学者们对于以词为书写单位,还停留在初步的感性认识阶段,还没有总结出一套较为系统的分词连写规则,更谈不上建立正词法的理论。
在民国初年的注音字母运动中,由于这个运动的倡导者只是仅仅用注音字母来给汉字注音,因而对于分词连写的问题几乎没有涉及。所以,我们可以说,注音字母运动对于拼音正词法是没有什么贡献的。
1917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今后的文字问题》一文,促进了人们对拼音化问题关注。1923年,《国语月刊》出版了特刊《汉字改革号》,发表了钱玄同的《汉字革命》、赵元任的《国语罗马字的研究》、黎锦熙的《汉字革命军前进的一条大路》等论文,开始了国语罗马字运动。1928年9月26日,由 *** 正式公布了国语罗马字方案,作为注音字母的第二式。这个方案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用字母来表示声调,考虑的比较周密,已经接近拼音文字。但是,没有很好地得到推广。
在国语罗马字运动中,黎锦熙明确地提出了“词类连书”的问题,并且拟订了“复音词类构成表”,提出了正词法的初步规则。1928年黎锦熙的《国语模范课本》和1929年赵元任的《最后五分钟》,通过拼音读物,对国语罗马字作了较为系统的试验。肖迪忱于1934年,孙先六于1936年曾经拟订了国语罗马字的分词连写条例,但都不够完整,不够系统,不够成熟。
30年代初期兴起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这个运动一开始,就以集体名义制定了《中国汉字拉丁化的原则和规则》,于1931年9月在苏联海参威召开的中国新文字代表大会上通过。1934年到1937年间,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成立了新文字研究团体,出版了拉丁化新文字的书籍和杂志。1938年10月,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新文字协会。1941年,吴玉章发表了《中国拉丁化新文字的写法规则》一文,对拉丁化新文字的规则作了系统的总结。
在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中,正词法问题受到了普遍的重视,许多学者对此作了深入的研究。林汉达发表过不少关于分词连写的文章,出版过之一本拼音文字的词表《国语拼音词汇》,倪海曙的《中国拉丁化新文字的写法》一文,提出了词的拼写法规则68条,对拉丁化新文字的正词法作了详尽而系统的总结。
二、第三的拼音
数字的排列顺序。次序在第二之后的那个位置。
third;thirdly;in the third place。
(1)我们班得了第三名,比上学期差,但友谊之一,比赛第二,我相信通过这次比赛,我们会再接再厉,下一次一定会拿到之一的。
(2)这时,我们排在第三名了,虽然不是之一名但是她已经尽力了。
(3)至今难忘的就是那次春季运动会,在长跑比赛中我得了第三名。
(4)首先我参加了跳远拿了第三名,不幸的是我拉伤了腿,于是到跑800米时打算偷偷溜走,但是一看旁边,老师正信心满满地看着我呢!于是我就又鼓起勇气,准备奋力一搏,随着枪声的响起,同学们就像离弦的箭般飞奔在跑道上。
(5)但比赛已经毫无悬念了,接下来我班基本上一次一中,投失手的也就至多投两次。伴随着最后一个篮球落地的余音,我们得了第三名。
1、三顾茅庐: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2、孟母三迁: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3、入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4、三过其门而不入: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5、三马同槽: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6、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三、拼音第三声符号怎么打元素周期表拼音符号
关于拼音第三声符号怎么打,元素周期表拼音符号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H氢qīng He氦hài Li锂lǐ Be铍pí B硼péng C碳tàn N氮dàn O氧yǎng F氟fú Ne氖nǎi Na钠nà Mg镁měi Al铝lǚ Si硅guī P磷lín S硫liú Cl氯lǜ Ar氩yà K钾jiǎ Ca钙gài Sc钪kàng Ti钛tài V钒fán Cr铬gè Mn锰měng Fe铁tiě Co钴gǔ Ni镍niè Cu铜tóng Zn锌xīn Ga镓jiā Ge锗zhě As砷shēn Se硒xīBr溴xiù Kr氪kè Rb铷rú Sr锶sī Y钇yǐ Zr锆gào Nb铌ní Mo钼mù Tc锝dé Ru钌liǎo Rh铑lǎo Pd钯bǎ Ag银yín Cd镉gé In铟yīn Sn锡xī Sb锑tī Te碲dì I碘diǎn Xe氙xiān Cs铯sè Ba钡bèi La镧lán Hf铪hā Ta钽tǎn W钨wū Re铼lái Os锇é Ir铱yī Pt铂bó Au金jīn Hg汞gǒng Tl铊tā Pb铅qiān Bi铋bì Po钋pō At砹ài Rn氡dōng Fr钫fāng Ra镭léi Ac锕ā Ce铈shì Pr镨pǔ Nd钕nǚ Pm钷pǒ Sm钐shān Eu铕yǒu Gd钆gá Tb铽tè Dy镝dī Ho钬huǒ Er铒ěr Tm铥diū Yb镱yì Lu镥lǔ Th钍tǔ Pa镤pú U铀yóu Np镎ná Pu钚bù Am镅méi Cm锔jú Bk锫péi Cf锎kāi Es锿āi Fm镄fèi Md钔mén No锘nuò Lr铹láo可可不是太好但是也是很辛苦的要加分的哦。
四、拼音三声怎么读拼音第三声调发音要领
1.第三声读作sān-shēng,声调标记为ǎ。
2.发音时声调先降低再升高,如同汽车在山坳间先下坡后上坡。
拼音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将声母、介母、韵母迅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形成的音节。汉语拼音是中国汉字的拉丁化方案,由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于1955年至1957年间制定。该方案主要用于普通话读音的标注,并作为汉字的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该方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之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公布。1982年,它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在台湾地区,汉语拼音于2008年9月确定作为中文译音政策,自2009年起执行。汉语拼音不仅是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也是国际公认的汉语普通话拉丁转写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适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关于第三拼音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