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护国战争的时间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护国战争的时间以及反袁护国战争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辛亥革命后,护国战争爆发于哪一年()
1、辛亥革命后,护国战争爆发于1915年。护国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的延续,也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护国战争的背景是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企图称帝,引发了全国的反对。蔡锷等人发动了护国战争,试图推翻袁世凯的统治。在得到全国响应后,袁世凯被迫取消了帝制。随后,护国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持续了很长时间,最终促成了北洋 *** 的稳定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3、在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挑战。护国战争的爆发,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对民主、自由和公正的渴望,也表明了中国人民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同时,护国战争也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动力和机遇,推动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4、总之,护国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什么是护国战争
1、保卫中华民国、反对帝制复辟而进行的战争
2、护国战争是1915年12月至次年6月,在云南等省组织的护国军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3、维护中华民国而进行的一场进步的、革命的战争。
4、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加快步伐向民主共和势力进攻,一步步向帝制接近,直至
5、1913年10月,袁世凯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11月,下令解散 *** ,撤销
6、 *** 议员资格,使国会不足法定人数不能开会。1914年1月,又将其余议员遣散回籍,
7、象征民主政治的国会被彻底破坏。1914年5月毁弃《临时约法》,另颁袁记《中华民国
8、约法》,年底又炮制《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大总统可连选连任,并可确定继任人。
9、1915年5月9日,为寻找靠山,袁世凯又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以 *** 换取
10、日本对他称帝的支持。1915年8月,袁世凯授意其亲信杨度等6人成立筹安会,鼓吹恢复
11、帝制。12月11日,参政院(国会解散后成立的新机构,参政员多清朝遗老和袁的亲信)
12、上推戴书,“恭戴今大总统袁世凯为 *** 皇帝。”12日,袁世凯申令接受帝位。31
13、日,宣布改民国五年(1916年)为“ *** 洪宪元年”,元旦举行登极大典。
14、袁世凯的复辟活动引起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强烈反对。
15、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15年夏决定组建中华革命军武装讨袁。梁启超领导的进
16、步党也在国内组织反袁。1915年8月20日,梁启超不顾枪弹威胁,在《大中华》杂志上
17、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帝制。1915年11月,梁启超帮助具有民主思想的爱
18、国将领蔡锷秘密离开北京,由日本转赴云南。云南一部分军官和士兵,在原 *** 将领
19、李烈钧等人的鼓励下,早就酝酿武力讨袁,由于云南将军唐继尧态度不明朗,所以迟迟
20、没有发动。12月19日,蔡锷抵昆明,促使了各派力量的统一。12月21日,唐继尧、蔡锷、
21、李烈钧、罗佩金、方声涛等人举行秘密会议,共商讨袁大计。25日,云南独立,护国战
22、争拉开帷幕。起义领导人设想以云南为根本,先向川、黔、桂进军,继而会师武汉,然
23、他们将云南的1.5万兵力编成三个军,军以下设梯团。蔡锷为之一军总司令,攻四
24、川;李烈钧为第二军总司令,攻桂;唐继尧兼任第三军总司令,攻黔、湘。之一军6000
25、余人,是护国军的主力。为适应作战需要,实行紧急扩军,使三个军的兵力都有充实。
26、云南宣布独立后,袁世凯命令驻岳阳的第三师师长曹锟、驻南苑的第七师师长张敬
27、尧、驻江西的第六师师长马继增,立即率部分别向四川、湘西开进,准备对滇作战。湘
28、西方向为之一路军,马继增为司令;四川方向第二军,张敬尧为司令;
29、曹锟为总司令,负责组织前方作战。
30、蔡锷领导的之一路军打算在北方援军到达之前,迅速攻取叙州(今四川宜宾)、泸
31、州,然后东取重庆,但由于护国军运动太慢,主力尚未到达沪州,北洋援军已先期赶到。
32、于是,护国军决定分兵三路(一路入贵为右翼,一路攻叙州为左翼,中路攻泸州),派
33、1916年1月17日,护国军之一军之一梯团在新场与敌接战,袁军一触即溃,护国军
34、连占燕子坡、黄坡耳、捧印村等要点。18日晨占横江城。21日占叙州。
35、叙州失守,使袁世凯大为震怒。四川将军陈宦集结兵力万余人反攻叙州。从1月29
36、日到2月7日,护国军勇猛顽强,与敌激战七八昼夜,将敌各个击破。后因纳溪战场吃紧,
37、需分兵往援,守叙州兵力单薄,在敌冯玉祥部攻击下,于3月3日放弃叙州,退守横江。
38、冯玉祥本非真心拥袁,因而在进占叙州后,即屯兵不前。
39、与之一梯团进军四川的同时,1916年1月16日,蔡锷率之一军总司令部离开昆明向
40、泸州进发。在护国军先遣队董鸿勋部的影响下,驻扎永宁的川军第二师师长刘存厚于
41、1916年2月2日在四川纳溪宣布独立。董、刘两部会师,准备合攻沪州。2月6日,护国军
42、进至沪州以南之蓝田坝,与泸州之敌隔江对峙。同一天,袁军援军赶至泸州,加强了防
43、御。2月8日,董部渡过长江,9日占领罗汉场。但袁军于当天夜里偷渡成功,于2月10日
44、袭取了蓝田坝。董部闻讯,急忙收缩兵力,于11日夜退往江南,企图恢复蓝田坝阵地,
45、次日激战一天,未能奏效,只得退往纳溪。攻取泸州计划未能实现。
46、袁军占领蓝田坝之后,立即向纳溪进攻。此时,泸州袁军已达2万余人。2月14日,
47、袁军田树勋部占领纳溪外围高泉场两侧高地,以猛烈炮火压制护国军。同一天,袁军精
48、锐第三师第六旅吴佩孚部猛攻纳溪镇东之高地棉花坡,护国军刘存厚师之工兵营顽强防
49、守。2月16日,护国军梯团长赵又新又调董鸿勋支队一部赴棉花坡,接替刘师工兵营。
50、这时,正在开进途中的蔡锷闻讯,急令第三梯团之朱德支队,火速往援。18日,袁军再
51、次发动进攻,护国军顽强作战,与敌军激战竟日,适逢天降大雨,袁军撤兵回守。护国
52、军于19日、20日展开反击。由于袁军兵众,护国军弹药接济不上,被迫于23日转于防御。
53、2月23日,蔡锷赶至纳溪前线,决定从25日晨起,再次发动攻击。由于袁军兵力较
54、厚,注意纵深设防,护国军没能攻破敌之正面阵地。这次作战,护国军虽予敌以重大杀
55、伤,但本身伤亡和失踪也不下千人,兵力大为削弱,蔡锷认为,“此三星期之剧战,实
56、吾国有枪炮后之之一战也”。鉴于伤亡较大,弹药不济,蔡锷决定暂时退却,于3月6日
57、下令后撤至大洲驿一线。袁军占领纳溪。
58、经过休整,护国军的兵力和弹药得到补充,士气有所恢复。而袁军方面则因后援不
59、继而士气低落。至3月中旬,前线袁军粮弹告竭。蔡锷决定趁机全线反击。3月17日,护
60、国军各路开始进攻。经过数日作战,歼敌900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
61、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作战,袁军死伤惨重。这时,袁世凯也迫于国内外形势,于3
62、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陈宦派人到大洲驿护国军之一军司令部,要求休战。双方议定从
63、3月31日至4月6日停战一周,后又谈判继续休战。
64、与泸州、纳溪之战同时,戴戡率滇军徐进先遣队进入贵阳,贵州于1月26日宣布独
65、立,并于2月2日出兵攻四川綦江。但因兵微力弱,没有什么结果。
66、湘西方面的作战,主要由护国军之一军右翼军东路司令王文华所率黔军一、二、三
67、团进行的(原计划由第三军入黔,与黔军会师后攻湘,后情况有变)。早在贵州独立前,
68、王文华即率所部秘密离开贵阳,进入湘境,准备分三路从晃州(今新晃)、漠滨、铜仁
69、1916年2月2日(农历除夕)夜,王文华率中路之一团乘晃州守敌虚弱(仅一连兵
70、力),突然发起进攻,占领县城。
71、2月4日,攻占蜈蚣关,毙敌80余人。然后乘胜直逼沅州。同时令右路吴传声第三团
72、向中路靠拢,与之一团钳击沅州。吴团于2月3日攻克漠滨、吒口,5日克黔阳(今黔城
73、镇),6日占拱江镇,然后赴沅州。
74、2月13日,护国军之一团、第三团会攻沅州,战斗异常激烈,吴传声阵亡。14日,
75、左路第二团在进攻开始后,由铜仁出发,连克米沙、小坡等边界据点,逼近麻阳。
76、2月16日,在之一团援兵的配合下,攻占麻阳。这时,护国军游击队司令王华裔联络原
77、湘西守备司令周则范起义讨袁,乘正面战场胜利之机,连克靖县、绥宁等城,敌军退守
78、护国军攻下麻阳后,进行补充休整。王文华将所部扩编为四个团,分驻所占各县。
79、湘西连失数县,袁世凯十分不满,迭令之一路军司令马继增迅速开进。袁军进入湘
80、西后,烧杀抢掠。民怨沸腾。2月29日,马继增途中暑卒,由第六师第十一旅旅长周文
81、炳代其职。至3月中旬,袁军之一路军陆续抵达湘西,随之分四路进攻护国军。3月31日,
82、袁军卢金山混成旅攻破沅州。4月2日,王文华组织力量反攻沅州,与敌激战四昼夜,歼
83、敌400余人,但自己也遭巨大损失,不得不于6日退守斐家店。4月7日,袁军攻占麻阳。
84、黔阳方向,护国军也退守瓮洞一带。当夜,贵州护国军奉蔡锷电令,与敌停火休战,双
85、湘西之战中,护国军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牵制了两个师又四个混成旅的敌军,有
86、力地配合了四川、广西方向的作战,战绩显著。
87、1916年2月21日,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率所部方声涛梯团千余人,由昆明出
88、唐继尧也将准备开往湘西的第三军一部调往桂粤方向,以增加第二军兵力,保证攻
89、粤计划完成。正在这时,新任云南查办使的广东一师师长龙觐光(广东将军龙济光之兄)
90、率8000余人经广西进攻云南。李烈钧闻讯,立即命令正在开进途中的张开儒、方声涛两
91、梯团在云南之富州(今富宁)、广南一线展开,准备阻击来犯之敌。另请待出湘西的黄
92、毓成挺进军和准备增援贵州的赵钟奇梯团,经贵州兴义折向广西西隆,从翼侧进攻龙军。
93、1916年2月底,龙军分兵两路进窥云南。虎门要塞司令黄恩锡率四个营为右翼,经
94、龙潭乡向广南县城潜进,广东陆军第二旅第三团团长李文富率该团主力为左翼,进攻剥
95、3月2日,李文富攻占剥隘。张开儒在皈朝构筑工事,据险扼守。3月11日,李文富
96、猛攻皈朝,护国军坚守虹山阵地,双方激战7昼夜,彼此呈僵持状态。
97、与此同时,方声涛部也与敌在龙潭激战,在龙潭以南之石洞与敌激战数日,将敌击
98、3月15日,广西将军陆荣廷在其老上司岑春煊和梁启超等人的鼓励下,宣布广 ***
99、立。这一变化,使护国军第二军士气大振。3月16日,方声涛部收复龙潭。赵钟奇也由
100、贵州兴义进入广西西隆,使黄恩锡腹背受敌,失败而逃。坐镇百色的龙觐光又被桂军包
101、围,只得投降。在皈朝与滇军激战的李文富部,见大势已去,也向护国军投降。至此,
102、袁世凯进攻云南护国军后路的计划完全破产。滇桂边作战结束。
103、从1916年4月开始,双方停战,护国战争实际上已经停止。停战以后,全国政治形
104、势继续向前发展。1916年4月6日,广东将军龙济光在桂滇军的军事压力和革命党人领导
105、的民军胁迫下,被迫宣布独立。4月12日,浙江独立。4月16日,冯国璋致电袁世凯,劝
106、其退位。5月8日,南方已独立各省在广东肇庆成立军务院,遥戴黎元洪为总统,推唐继
107、尧为抚军长,岑春煊为副抚军长,逼迫袁世凯交出政权。随后,四川、湖南也宣布独立。
108、6月6日,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中病死。
109、6月7日黎元洪继任总统。7月14日,护国军方面撤销军务院。25日,中华革命党发
110、出通告,宣布停止一切军事行动,护国战争到此正式宣告结束。
111、护国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主要原因是全国人民拥护共和,反对帝制,护国军的兴
112、起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愿,因而仅有2万余人的护国军能够打败优势袁军的进攻。从军
113、事方面分析,护国军的领导者蔡锷、李烈钧、方声涛等人以及大部分中下级军官,都是
114、忠于共和的、爱国的,有的还是革命的军人,他们首先举起义旗,武装讨袁,因而能够
115、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广大士兵的战斗热情,从而发挥出强大的力量。另外,护国军习惯于
116、山地作战,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北洋军则对西南的地形和气候都不适应,以致士气低
117、落,在护国军英勇作战面前,无可奈何。
118、但是,护国军将领在作战指挥上也有失误之处,战略目标与主观条件不相符合。护
119、国战争刚开始,就分向川南、湘西、桂粤三个方面进攻,兵力过于分散,因而在四川这
120、个主要作战方向上未能达到占领叙、泸、綦并进而攻占重庆的作战目的,反而在袁军反
121、击下后撤。其次,战前准备不足,使战争过程中兵员、饷械的补充和供应跟不上。
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又称癸丑之役或赣宁之役)是孙中山等 *** 人于1913年(民国二年)在中国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武装革命,又称为“讨袁之役”。
(1917年—1922年)指由孙文领导,反对北洋 *** ,在广州另立中华民国军 *** 的行动。在中国 *** 历史中,亦称为“三次革命”。所谓“护法”指的是护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打倒事实上由北洋系统专政的“共和”,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统。
(又称护国战役、护国运动、反帝制战争;民国四年—五年,即1915年—1916年)是发生在中国近代的内战,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
1912年2月,隆裕太后诏袁世凯组建临时共和 *** ,同盟会在南北和谈之际,早于隆裕太后的诏书成立临时 *** 。南方独立各省最终选举袁世凯为临时总统。1913年2月,中国首次根据《临时约法》的规定,进行国会选举。由同盟会为骨干组成的 *** 获得议席最多,预备由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沪宁车站遇刺,两天后去世。凶手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获,陈其美势力称搜出与国务总理赵秉钧的通讯。当时种种证据,都指向袁世凯是暗杀背后的策动者。
江苏都督程德全、民政长应德闳在收到租界会审公堂移交的证据后,把罪犯应桂馨和国务总理兼内务总长赵秉钧、内务部秘书洪述祖之间来往的秘密电报和函件的要点以“通电”的形式向海内外公布,迫使赵秉钧不得不发出公开电报为自己辩解。上海地方检察厅也公开传讯在位的国务总理赵秉钧。赵氏拒绝到上海应讯,但迫于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袁世凯批准他辞去总理,由段祺瑞 *** 。
孙中山于事发后即从日本返回中国,于上海开会,主张讨伐袁世凯。但 *** 内意见不一,部分领导人(如黄兴)倾向使用和平手法,在不破坏临时约法之下以法律 *** 抗争。
2、护国运动(1915年-1916年,又称护国战役、护国战争、护国之役、洪宪之役),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
护国运动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
3、护法运动是指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又称护法战争。所谓“护法”指的是护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打倒北洋军阀专政的虚假共和,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次革命、百度百科:护国运动、百度百科:护法运动
四、护国战争时间
1、护国运.动(1915年-1916年,又称护国战役、护国战争、护国之役、洪宪之役),是辛.亥革.命后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
2、护国运.动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