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荔枝树,野荔枝树木头价格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28 0
1780多年树龄的荔枝,尝起来是什么味道?|电白有“荔”量

古树成林,“荔”久弥新。探寻茂名、电白荔枝的悠远历史,古荔园是一本不能错过的“活字典”。

俯瞰霞洞古荔园一角,如鹰展翅。

6月3日,一场千年古荔品鉴会在电白区霞洞镇上河古荔园举行。人们热闹相聚,穿行古树林中,感受当地浓郁的荔枝文化,也品尝历经千年的荔枝佳果的清香甘甜。

视频加载中...

霞洞古荔园里,最老的一棵荔枝树树龄已达1780多年。那么,1780多年树龄的荔枝,尝起来是什么味道?记者在古荔园里找到了答案。

千年传续

6月,霞洞古荔园里,古老的荔枝树也迎来了新一年的丰收季。

古树与新果,历史与传承。在这里,每年夏天新生的荔枝都蕴含着亘古通今的文化印记。

茂名境内至今保留着多个古荔枝园,其中以电白区霞洞镇上河古荔园、茂南区羊角镇禄段古荔园、高州市根子镇柏桥古荔园、高州市泗水镇滩底古荔园最为出名,被称为茂名四大古荔园。这四大古荔园在地域上相连,均属于浮山岭余脉地带,大抵原本属于一大片古荔林,近代由于人为交通及政区划分而割裂。

霞洞古荔园总占地约1300亩,面积为茂名四大古荔园之首。从高处俯瞰,可见古荔贡园沿着沙琅江延伸,郁郁葱葱的树林把田园染成了一片翠绿。古荔园内,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树现有571棵,其中大部分树龄在500至1000年之间,树龄在1000年以上的古树有120棵,是一座天然的荔枝博物馆。

古人不见今日树,今树曾经润古人。1000多年前,这里的荔枝果同样如今天这般红艳喜人。

据考究,电白荔枝种植历史发轫于秦汉,拓展于梁陈,鼎盛于隋唐。秦汉三国时代,当地百越人将原生长于浮山深处的野荔枝改良并引种到沙琅江畔,留下了目前荔园中最老的一批古树。相传,南朝时期梁朝冯冼家族将该园作为“冯家村”的后花园、练武场,所产荔枝在盛唐时期成为贡品。

跨越时间长河,古树见证朝代变迁,历经无数风雨,至今仍挺拔屹立。

步入霞洞古荔园,古树挺拔高大、葱葱茏茏,即使是艳阳高照的天气也依然觉得阴凉清爽。这些古树千姿百态,有的如孔雀开屏,有的如老鹰扑地,但树干之上,每每布满了青苔,那是岁月变迁白云苍狗的见证。

悠久的种植历史,存续了众多的荔枝品种。古荔园的荔枝以黑叶、妃子笑、进奉等深受群众喜欢的品种为主,也有白腊、白糖罂、挂绿等优良品种,其中有一棵饱经风霜的老树,其品种为红皮(大造),是许多人慕名而来的原因。

红皮古树,树龄逾1780年,是目前电白建档在册的最老古树。千百年过去,古树树干已被蛀空,但依然枝繁叶茂。古树旁边立了一块矮石,上书“岭南荔母”四个大字,彰显着古树所经历的沧海桑田。

蜿龙、佛手、凤冠、金鸡独立、八仙小憩、龙探东海、浮山之云……时至今日,人们给历久弥新的古荔枝树起了许多好听的名字。而古树,也用年复一年挂满枝头的甘甜红果,回报着人们的期待。

古树新生

又临荔红时节,霞洞古荔园里,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今年,许多古树上的果实挂得满满当当,数量较近些年有大幅增长。

让古树焕发活力,霞洞镇费了不少心思。近些年,为了保护古荔园,当地村民清除了园内新种的荔枝树和其他果树, *** 部门结合本土传统文化给古荔园做了风貌提升,装上监控摄像头,给每棵老树挂上代表身份信息的号码牌和二维码,标记位置,登记造册。同时,还安装了自动喷灌系统,帮助老树抗旱除虫。今年,为解决古荔枝树易生病、少结果的情况,当地党委、 *** 邀请华南农业大学果树专家教授等团队开展集中问诊、专人管理、下肥施药,使得古树结果率高达八成,“结果300斤以上估计有近300棵”。

今人不见古时树,古树依然润今人。6月3日,恰逢千年古荔品鉴会,古荔园里游客络绎不绝,慕名而来的人们在古树底下流连、观光摘荔,品尝着也许跟1000多年前一样的鲜甜味道。

所以,1780多年的荔枝树上结出来的果实,尝起来是什么味道?

——是无数电白人民辛勤耕耘,36.1万亩土地上结出来的清脆可口、香甜多汁,购销两旺的“荔枝圩”叫卖的“致富果”。

——是起始于秦汉,拓展于梁陈,成名于盛唐,引得“妃子笑”,时至今日仍飘香世界的“千年贡果”的厚重历史。

——是最早在每年4月中旬,就能吃到的之一颗茂名本土荔枝的早熟佳果,以及广东著名早熟优质荔枝主产区和全国更大连片早熟优质荔枝生产基地的规模效应。

——是曾多次荣获国内、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走遍全国各地,售往日本、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际市场的中国味道。

——是本土传统特色文化加持,荔枝文化、冯冼文化、俚族文化、疍家文化、乡村文化和旅游文化融合一体的文化大餐。

历史长河里的漫长岁月,酝酿了丰富而悠长的地方文化。而古荔园绵延千载,见证了一代人又一代人的成长,也见证了霞洞和电白的发展变迁和厚重历史,生成了越来越多的独具魅力的标签。

古荔品鉴会当天,在古荔园里,霞洞镇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同步启动。人影、树影,人声、风声,交错之间,古老荔枝文化与现代文明气息相互交融。

似乎在这一瞬间,更为浓郁的色彩将喷薄而出。

【撰文/视频】南方+记者 邓建青

【摄影】邓建青 张鹏飞

【作者】 邓建青;刘栋铭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藏在马龙纳章深山的“鸡嗉子”

来源:曲靖日报-掌上曲靖

掌上曲靖讯进入秋季,藏在纳章深山里的小果子正在悄悄变红,这种小果子有着一个很形象的名字——鸡嗉子。

鸡嗉子又称山覆盆、野荔枝、山荔枝、山枇杷果等。鸡嗉子树外观呈伞状,叶片光亮,果实入秋变红,且留存树上可达数月之久,是相当一部分农村小伙伴的“美味水果”和乡愁记忆。

你可别小瞧了这小小的果子,它的外表很像荔枝,但其味却大相径庭,它可以清热解毒,消积杀虫,可用于食积气胀,小儿疳积,肝炎,蛔虫病;外用治烧烫伤,外伤出血等,具有药用价值。

朱加文

本文来自【曲靖日报-掌上曲靖】,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忆自治州中学的“劳动课”

本文作者天涯兵,少年时代曾短暂就读于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中学,青年时代入伍来到五指山下某部队服役。经作者授权,现代为发布其回忆录片段。


1961年,12岁的我考入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中学,开始了我的中学学习生涯。自治州中学位于自治州首府的所在地通什(za)镇,也就是今日的海南省五指山市。一面山坡上,像梯田似的八、九排房子,就是教室、寝室、教师办公室。运动场也只比篮球场稍大一点。学校的食堂位于山坡脚下,负责教职员工和住读学生的一日三餐。

通什镇是少数民族地区,生活条件艰苦,教学设备简陋,时常缺任课老师,特别是英语老师。我记得初一上学期英语只教到第8课就没老师了,下学期又从第1册的第1课讲起。最使我难忘的是劳动课。那时的学校食堂可没有液化气、电炉、油炉,做饭炒菜都是烧木柴。所以全校不论是哪个年级、哪个班,每周都有半天的劳动课,内容都是上山砍树。而且每人每次至少要达到30斤(木头不论干湿),有人称秤和登记。没有达到要求的,可以在下次补足份量。如果总“欠账”,既没面子,劳动课还可能“不及格”。得知劳动课都是砍树,我回家问妈妈:劳动课要上山砍树,我用什么刀啊?妈妈回答说:那就把家里的菜刀拿去用吧。

当年海南的五指山区,森林植被特别茂密,站在高处,放眼望去,每座山头都是墨绿色的。学校周边的山上野生的各种林木,长得郁郁葱葱。有饱经沧桑的野荔枝树,有枝叶茂密的樟树,有歪歪扭扭的酸豆角树,还有高大挺拔的木棉树。更多的树木我都叫不出名字。那时的山,那时的树,可不归哪个村、哪个乡镇所有。更不归个人所有。你想砍哪棵树就砍哪棵,没人管。在离学校不算远的一个山头上,身材瘦小,从小在城里长大的我和同学们一起开始了我的之一次劳动课。活树还比较好砍,没有费多少劲,我就用菜刀砍了一根比较粗的枝桠,感觉应该有30斤吧!好不容易扛回学校,一称还不到20斤,我想那么重的一截树怎么没有20斤呢?再称还是不到20斤。我感到特别地沮丧。我的同桌是一个黎族男孩,平时他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也是一般般,他见我砍树用的是菜刀,过了几天不声不响地竟送我一把“勾刀”,说用这刀砍树好用。说起“钩刀”,这可是黎族男子汉外出时必带的标配,非常锋利,可以剃掉汗毛呢!勾刀既是一种劳动工具,又是黎族汉子的防身武器,那时能拥有一把真正的黎族勾刀就像文革时期有一顶军帽一样的自豪荣耀。为此我还在大院里的小伙伴面前臭显了一番。

第二次劳动课,我拿着勾刀,信心满满地出发了。吸收了上次劳动课的教训,我选了一根比较粗的树,心想这次肯定能完成任务,说不定还能把上次劳动课欠的重量补上,想到这里,心里头美滋滋的。一刀下去,哇,砍下去好深呀!真是好刀。三下五除二,不到一个小时,一截约两米多长,一拃多粗的木头弄好了。一上肩,感觉良好,踏上了回校的路。走着走着怎么觉得肩上的木头越来越重,换个肩膀试试,更沉。还没走到山脚下,肩膀痛的实在受不了了,只得放下木头休息。肩膀也感到 *** 辣地痛。看着其他同学轻松地扛着木头有说有笑地从我身边经过,后面好像也没什么人了,我一着急,不由自主地掉下了眼泪。

正在我一筹莫展时,我的同桌过来了,我赶紧低下头,不好意思看他。他见我坐在地上耷拉着头,忙停下来问我怎么啦?我实话实说“肩膀很痛,木头怕是扛不回去了”。他扒开我的衣领,一看我的肩膀,“哎呀,磨破皮了,还有血水渗出来。”他说。我扭头一看,可不是吗,肩头又红又肿。看到我无助的样子,同桌马上安慰我:不着急,有我呢。只见他先把他砍的木头扛到前面不远处放下,再回头来帮我扛。然后又往前扛一段路,周而复始,我们俩终于在天黑前回到了学校。事后他对我说:你过去没干惯这些活,以后就不要砍太粗的树了,不够30斤没关系,我可以把我超过的重量算你的任务。我感动地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从那以后,我的劳动课每次都能“完成”任务。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我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劳动课的砍树任务了。

60多年弹指一挥间,我没有忘记自治州中学劳动课带给我的收获,更没有忘记那位善良朴实的黎族同桌对我的帮助。后来由于我家住处的多次变动,我们失去了联系。前几年听说自治州中学举办建校60周年的校庆活动,我给校庆筹委会打 *** 寻找我的同桌,还在网上发帖寻找,都由档案丢失或年代久远而无果,这使我至今都感到十分遗憾。

天涯兵2022.4于上海

湖南人最全山里野果子,你小时候吃过几种?

1、茶萢

茶树上一种变异茶花的果子的变异形成物。在新春来临时,茶树上果子很容易变异长出形状各异的茶萢,茶萢中空而果内为纤维状,有花柱连接果实根部和顶部,果肉特别厚,味甜,松脆,很爽口。


2茶耳

茶耳应该山茶树或油茶树的变态叶,又称茶挂。色白,有的微红,形状像树叶,但特别厚,味甜,松脆,很爽口。


3山茶花

山茶树的花,花蕊中央往往一滴蜜露,常拿根芒箕蕨的茎去芯当吸管来吸蜜,好甜呀!


4刺萢

通常为有刺的灌木,主要长在山上,相对干一些。


5三月萢

类似刺萢,颗粒更饱满。时下正是采摘三月萢的大好季节,漫山遍野很多!


6乌萢

黑色的,不是很甜,小时候常常用来当墨水用……


7茅莓

一种茅莓,也都叫萢,一般长在田埂上或池塘边;有些黄色的常有酒味,称之为酒浸萢。没有三月萢甜。


8蛇萢

传说中的蛇萢,是不能吃的,以前家里的菜地和厕所旁边长了很多,主要长在草地上。听家里大人们说,这种萢会有毒蛇在上面吐口水的,所以早上起来经常可以看到萢上面有很多白白的像唾液一样的东西。每次看到这种萢,都要小心翼翼的绕过它走,生怕一不小心被上面的唾液沾到就麻烦大了。后来才知道,这是蛇莓,可以吃!遗憾中还是有点不敢吃……其实可以放心大胆地吃!


9八月瓜

有的地方叫牛卵陀、八月炸、羊开口,学名叫木通。味道非常好!


10猕猴桃

也叫“奇异果”,野生的比较小;湘西猕猴桃个儿大,有红心的也有黄心的,味道鲜美极了,我们那里土话叫做 “红荔”。


11毛冬瓜

又叫猫卵子,和猕猴桃类似,但是皮上有长长的白毛,个长像冬瓜,所以叫毛冬瓜。


12羊 ***

也叫鸡腊子、鸡公蛋、牛奶挤,学名胡颓子,味道很酸,熟透带甜味

13牛 ***

和羊 *** 类似,但果较小,沿枝条单果排成一串。 


14杨梅

杨梅大家都很熟悉了,望梅止渴,光看图片都出口水了!怀化市靖州一带盛产杨梅。


15水杨梅

又名水石榴、野荔枝,农历八月成熟,味酸甜,有点特别的味道,感觉比较好。学名是细叶水团花。


16栗子

壳斗科的一类植物果实,按大小可分为板栗、尖栗、毛栗三种。果实外包众多针刺的是花的总苞,内有一到三粒栗子(果实)。打栗子、取栗子肉时都要很小心,别被外壳的刺刺到。

板栗一般一个包里有两三粒,大如大人拇指……


尖栗又叫锥栗,一个包里只有一粒,约中指大……


毛栗很小,一般一个包里有两到三粒,但比尾指还小一点……


17野葡萄

又名山葡萄、猪婆藤,葡萄籽粒勉强有干黄豆大,但成熟变黑时,味道很好。


18五味子

有的地方叫秤砣子。湖南山区比较常见的野果,味酸甜,果实晒干是一种出名的中药。


19冷饭坨

冷饭坨是木兰科南五味子属冷饭藤的果实,和五味子有点类似。


20毛桃

也就是野桃,子个小,皮上附有一层细细的绒毛,如果是熟得很好的,大部分野桃子都不是很好吃,有点酸苦味。小时候大人都说:“一个毛桃三把火”,吃多了会喉咙不舒服。


21野李子

现代李的野生品种,种类很多。味苦。老人常讲聪明人的故事:一伙少年看见路边有一棵野李子树,结满了李子,一涌而上,只有一个聪明的少年动也不动,别人觉得奇怪,你为何不去摘呢?少年答道:路边有李无人摘,一定是苦李。果然。


22野梨

现代梨的野生种。种类也有很多,多数见的是肖梨,个不大,水分中等,多麻点,常长得歪歪扭扭,味道还不错;还有东瓜胖,个子很大,成熟后水分也多,品质比较好。


23渣梨

渣梨,又叫棠梨子、狗屎梨。学名杜梨、棠梨。秋季成熟。看上去有点像梨子,不过果实很小,成熟的果子吃起来软而甜,没成熟的果子是又酸又涩的,但可以泡糖水或者泡成果酒,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了吃,煮熟了吃,又是另一种风味。


24地稔,土话叫猫眼睛

又叫“黑粒粒”,果含鞣质,味道还不错,吃完后舌头、嘴唇全是黑的……


25糯米条

果多但小、汁液不太多,味酸甜。这个植物用得最多的是捆柴。山区烧柴,砍好、捡好各种碎柴要背回家里,先得用糯米条(或紫藤)来捆好。糯米条植株韧皮纤维特别发达,茎杆直而细,是特别好的捆柴用品。砍下糯米条,枝端打个回头结做成套索,捆紧柴,象藤一样360度任意折弯捆好……


26野柿子

味道其实很甜,跟现在的柿子差不多,但个小,成熟了就不涩了


27算盘崽崽

学名乌饭子,又名羊讨饭、洋蜜蜜、算盘粒粒,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果实,除了食用外还能入药。秋季成熟,味酸酸甜甜……


28鸡脚爪

各地叫法不一,例如鸡脚爪、拐枣、鸡距子、鸡爪梨、万字果、金钩子、甜半夜等,学名为鼠李科植物枳椇Hovenia acerba Lindl.,可食用部分是果柄,果实反而不能食用。果柄(花序轴)成熟时黄褐色或棕褐、紫红色,膨大呈肉质状,扭曲不规则棒状,有分枝,形似鸡爪。其味甘甜而略带涩,经霜之后,涩味尽去,其味尤其甘美。


29金樱子

或叫鸡咬陀、鸡鸭陀,蔷薇科植物金樱子植物的果实。有刺,需把外面的刺刮掉,剖开,再把里面的籽和毛抠干净来吃。秋季成熟,味甜。可以泡酒,也可以制药。


30桑葚

桑树的果实。味道酸酸甜甜,水分多,吃桑果会弄得嘴巴、舌头和手面上黑红黑红的,用水都很难洗干净,其实有种很简单的 *** :就是用桑叶搓洗,非常容易去掉!


31野樱桃

野樱桃,也名车厘子。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果树,樱桃成熟时颜色鲜红,玲珑剔透,味美形娇,营养丰富。


32野山楂

又叫野石榴,蔷薇科植物山楂(或变种山里红)的果实。冰糖葫芦就是用它做的,不过野山楂果小皮薄一些,味道酸甜,不错的野果……


33山棯

味酸甜,夏日花开,灿若红霞,绚丽多彩;花期特长,4月~9月,边开花边结果。成熟果为紫黑色浆果,可食,也可酿酒,是鸟类的天然食源。


34火棘

火棘又名救兵粮、救命粮、火把果、赤阳子,蔷薇科火棘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果实存留枝头甚久,味道甘甜苦涩,灾荒年间用来充饥,


35南酸枣

俗称“流涕枣”,土话叫“比弄(鼻脓)”。果核与果皮间有较薄白色果肉可食用,果肉酸中带甜,靠果核处酸,感黏滑粘稠状(鼻涕果)。果核的顶端有五小孔(五眼果、四眼果),核坚硬。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成熟时黄色,长2.5-3厘米,径约2厘米,果核长2-2.5厘米,径1.2-1.5厘米,顶端具5个小孔。


南酸枣的核

36刺苔

一种刺上面发的芽,把外面的皮拨掉,吃里面的茎。


37香椿芽

又叫椿木巅,家里屋边椿树很多,发的芽可以采下来,炒着吃,经典的炒鸡蛋。

身为湖南邵阳洞口乡村人的我,小时候几乎都吃过,那个味道是童年美美的回忆,你吃过几种呢?

你曾经肯定错过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石料!

印材是指刻印章所用的材料。汉以前,印章均以铜质为主,偶有牙、角之质,亦显希睹。汉以后则出现其他材质的材料,如:铅、铁、合金、宝石、翡翠、松石、玛瑙、琥珀、蜜蜡、紫砂、石、瓷、牛角、珊瑚、贝壳、黄杨木、沉香木、紫檀木、竹根、缅茄、果核等。铜质印材使用历史最久。自王冕以花乳石治印,开文人以石为印料之先河,而明人文彭、何震发现灯光冻石的推广,遂使石质材料统领印坛至今,而石材中又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为最,得以举世闻名。

1、铜

有青铜、黄铜之分,一般是铜合金,性较稳定,使用于春秋战国期间,秦汉时期最为普遍,直到元末明初时才逐渐被石印材所取代,出土的古代铜印以铸印法和凿印法 *** 而成,由于铜印材的特殊质性, *** 出的印文皆端凝稳厚,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铜印章

2.玻璃

最早见于战国,河南、湖北、湖南三省出土的玻璃制品中,即有玻璃印,其形制、纹饰都为战国时期的典型式样,镌刻有当时的字,今亦有以玻璃制成仿水晶印材者。

玻璃印章

3.金

指印材中含有黄金者,秦以前以金为方寸之玺,秦以后则以印材来区别官职的高下,金印材级别更高,大多以涂金和鎏金的铜料制成,纯金者极为少见。

金印章

4.银

印材中含有银者,秦以前亦以银为方寸之玺,秦以后有以印材来区别官职大小的制度,其级别仅次于金印材,亦多以涂银或鎏银的铜料制成,银软而腻,刻制时涩刀难行,所制小印却玲珑可喜。

银印章

5.玉

质地坚实致密,先秦时人皆喜用,取君子佩玉之意。秦汉始为皇家专用,分硬玉、软玉两种。硬玉俗称“翡翠”,透明或不透明,性坚韧,片状断口,珍珠光泽,以翠绿者为佳。软玉性韧,多尖片状断口,透明或不透明,具玻璃光泽,有白、黄、灰白、菜青、墨绿等色。品种有“羊脂玉”、“黄玉”、“粉皮玉”、“菜玉”、“碧玉”等。玉材主要有新疆和田玉、河南独山玉、辽宁岫岩玉、陕西蓝田玉、山东莱州玉、甘肃酒泉玉、湖北武山玉和河南密玉等。以玉材治印,印文挺拔刚健,别具韵味。

玉印章

6.水晶

质地纯净,为透明晶体,具玻璃光泽,以不同色象分“茶晶”、“墨晶”、“紫晶”、“发晶”、“泡晶”等。其中“紫晶”和“发晶”为佳。因水晶质脆,施以锥凿稍重则损裂,恰到好处者则清纯雅洁,令人爱不释手。

水晶印章

7.玛瑙

多产于东北及江苏、河南、江西等地。多呈圆形,中常有洞孔,伴生水晶,半透明,有玻璃光泽,以蓝色、红黄色为佳,主要品种有“锦犀玛瑙”、“锦红玛瑙”、“合子玛瑙”、“截子玛瑙”、“缠丝玛瑙”、“浆水玛瑙”、“浆斑玛瑙”、“柏枝玛瑙”、“竹叶玛瑙”、“鬼面青玛瑙”、“夹胎玛瑙”、“曲蟮玛瑙”、“带状玛瑙”、“碧玉玛瑙”、“珊瑚玛瑙”等。玛瑙质地坚硬,刀不易攻,但刻之佳者往往玲珑剔透,古趣绽凝。

玛瑙印章

8.琥珀

制成工艺饰品为佩,有修久的历史,古代则是一种高贵和权力的象征。琥珀亦作“虎珀”、“虎魄”、“兽魄”、“顿牟”、“江珠”。微透明或半透明,光泽如树脂,有贝壳状断口,大如鹅卵,小如米粒,大者尤难得。主要品种有“血珀”、“灵珀”、“腊珀”、“石珀”、“花珀”、“水珀”、“红松腊珀”、“金珀”、“明珀”、“香珀”等。性脆,易受刀,刻印时作小片状剥落。若掌握其性能,效果甚佳,因其奇诡莹澈,较之象牙等质,亦显华贵。

琥珀印章

9.贝壳

可作印材,但质地硬结,落刀时呈片状剥落,所刻印章佳者少见,但外观光洁美丽,有如珍珠闪光。

贝壳印章

10.蜜腊

与琥珀相类,色较淡,质地韧腻,有断口,犹如千层纸,不易奏刀,偶有所刻佳者,别具古韵。

蜜腊印章

11.象牙

产于南亚、南非等热带地区,其质地细密坚韧,具密格状年齿纹。

汉代即有牙印,唐宋元更为普遍,因其易刻,又耐磨,坠地不易碎,钮雕显浑朴,故被文人雅士所喜,高手所制印,不逊于石。

象牙印章

12.牛角

分水牛角、黄牛角两种,水牛角为灰白色,黄牛角为黑色。性如象牙,但日久易变形,易为虫蛀蚀,刻印适于工稳之风格,若遇高手,亦精雅典丽。

牛角印章

13.犀角

即犀牛角,为最名贵的角材。灰褐色,质稍松,因其珍贵稀少,用以刻印者罕见。汉前偶用于制印者。

犀角印章

14.木

指以树木为作印章材料者,传统木印材有黄杨木、紫檀木、红木、乌木、枣木、银杏木、沉香木、伽楠木等。此类木质轮纹细密,质地匀腻,不易变形、开裂。适于工稳印风,能者,不察为木。

木印章

15.竹根

汉代即有以竹刻印者。一般以较老的竹根,截取有粗根须和根眼的部分镌刻印章。所治印形态自然,富有古趣,可供案头欣赏。但竹纹粗松,有硬纤维,印文见油易膨胀变形,残余印泥易嵌入竹纹,难以持久使用。

竹根印章

16.瓷

通常以瓷坯刻成印之后,再烧结成印。唐宋时用于刻私印,而瓷质密结,坚硬,但不易碎,也有以刀硬入成文者,极少见。所制瓷印,厚重苍劲,朴茂可爱。

瓷印章

17.铁

质地坚硬,容易锈蚀,故流传较少,古时常用于刻制官印,明代御史用铁印,传以取铁面无私之意。其形粗蚀,且易损印泥,后世多不采用。

铁印章

18.珊瑚

质地松脆,容易受刀,常见者为“红珊瑚”、“桃色珊瑚”、“白珊瑚”。其中“白珊瑚”较为普遍。

珊瑚印章

19.黄田石

产于寿山溪板,颜色为黄者,都可称为黄田石或田黄石,有石皮微透明,肌理玲珑清澈的特点。更有清晰细密的萝卜纹。其中黄金黄、桔皮黄为罕见之品,枇杷黄、桂花黄次之,桐油黄又次之。而其中黄冻者,为通灵澄澈的灵石,色如鲜蛋黄,产于寿山中坂,为稀世极品,古时列为贡品。故清人毛奇龄在《后观石录》中称:“每得一田坑,辄转相传玩,顾视珍惜,虽盛势强力不能夺。”此外,另有一种“银里金田黄”,外表包裹白色石皮,肌理为纯黄色,酷似蛋白包裹着蛋黄的热鸡蛋,较前者更为珍希。

黄田石印章

20.白田石

田石中为白色者,故称,多产于上坂和中坂,除极少纯白者外,多白中嫩黄或蛋清色,石皮湿润如羊脂玉般,肌理从外至内渐淡化色地愈淡,而萝卜纹、红筋、格纹却愈明显,似血缕飘于白色绫缎间。石品以通灵、纹细、少格者为佳。清高兆《观石录》中谓:“(白田石)洁则梁园之雪,雁荡之云,温则飞燕之肤,玉环之体,入手使人心荡。”

白田石印章

21.红田石

田坑石的品种之一,为红色者,生成红田石有两种原因:一是自然生成红色,其如橘皮而偏红,鲜艳通明,称“橘皮红田石”,极难得。一为农民焚烧稻田积草等人为原因,使深埋土中的田石受热,而产生化学变化,表层逐渐转红,但肌理却保留着原色,故称“煨红田石”。前者质地细嫩凝润,为上品,后者石质变燥且易裂,佳品少见。

红田石印章

22.黑田石

田石中色纯黑或黑中带赭者,石质细嫩有光泽,萝卜纹多呈流水状。有称“乌鸦皮”或“蛤蟆皮”田石者,外有黑石皮,石多呈黄色,皮色浓淡多变,皮层厚薄不一,呈块状或条状。另一种为黄色皮,肌理黑中黑赭,亦是黑田石中之上品。

黑田石印章

23.花田石

红、黄、青等杂色相间的田石称“五彩田黄石”俗称花田石。它同样有石皮和萝卜纹,色彩斑斓。

花田石印章

24.溪管田石

因产于寿山溪中坂溪之管屋附近的溪底而得名,此处溪水湍急,石因水波冲击涤荡,浊污尽除,倍加晶莹通透,色有微黄、浓黄、黝黄等。

溪管田石印章

25.溪蛋田石

又称溪蛋石,溪坂独石,溪中冻,溪管田。产于月洋溪,系溪水经山洪冲荡而流入溪底的零散独石,又或前人在月洋山开采石材时遗下的残块,经暴雨、山洪冲汇,流入月洋溪,受水、石长年冲击,泥沙涤尽,棱角磨平,遂成圆浑、滚溜的溪蛋石。其石久蕴水中,外表泛淡黄或暗赭色,其质莹流温润,外黄内白,肌理偶有红筋,为藏者所珍惜。

溪蛋田石印章

26.掘性坑头石

是一种石质与田石较相似的块状独石,故又称坑头田石,产于寿山溪流经坑头一带的山中砂土里。与田石相比,通灵有余,温润不足。虽有萝卜纹和红筋,但格纹比田石密得多,且肌理时起白晕,为田石所无。

掘性坑头石印章

27.水晶冻石

又称“晶石”,产于坑头占山水晶洞及山坑高山洞,其透明灵澈处可“隔石观物”、“若玻璃无有障碍”,色有四种,分别为“白水晶冻”、“黄水晶冻”、“红水晶冻”、“蓝水晶冻”。以白水晶冻最为常见。白水晶冻又名“晶玉”。肌理有棉花纹,偶有小粒点者夹杂其间,俗称“虱姆卵”。山坑所产水晶冻,质地不及水坑冻纯净,且易变色,识者每浸油使之恬润。高兆的《观石录》和毛奇龄《后观石录》均这样称道它:“晶莹玉色,胜莫愁湖中新藕”,“殷于菜玉而白于蕨粉然。”

水晶冻石印章

28.牛角冻

因质感如牛角而得名,肌理通透而隐存水流纹,黑中带赭,浓淡交错,较黑田石通灵,温雅可爱。

牛角冻印章

29.鱼脑冻

因状如煮熟的鱼脑而得名,石质温润莹净,半透明状,肌理隐含棉花纹,产量少,故为水坑石中珍品。

鱼脑冻印章

30.黄冻

质地凝腻,又称“蜜腊”。色如枇杷,纯净无瑕,肌理间有红筋,似田黄冻,唯无石皮。陈子奋称其“俨如宣都枇杷,令人食指欲动”。

黄冻印章

31.鳝鱼冻

石性通灵,半透明,灰色中含黄,隐约细黑,如鳝鱼脊,因此得名。石体中或含水草纹,故又称其为“仙草冻”。

鳝鱼冻印章

32.天蓝冻

毛氏称其为蔚蓝天,青天散彩,更赞叹它是“初露蔚蓝三分钟,渐如晚霞蒸都……而垂似黄云接日之气,真异观也”。其奇色蔚蓝中带白或黄,肌理偶有黑点,有棉花纹,如云霞朵朵散满天,天然出壮观。

天蓝冻印章

33.环冻

产于坑头洞,有灰白色或深灰色水珠水泡,环纹的冻石,或零星分散,或单环,双环及至环环相连,蔚为奇观。若经油浸,颜色会变淡或增浓,常见者为水晶环冻和牛角环冻,但其价却在水晶冻、牛角冻之上。

环冻印章

34.红高山石

产于高山峰各洞矿,是红色高山石的统称,按照颜色的浓淡深浅,分为桃花红高山、荔枝红高山、美人红高山、朱砂红高山、晚霞红高山、瓜瓤红高山、玛瑙红高山、酒糟红高山等。其中朱砂红高山石,又名高山鸽眼砂石。质地微脆略坚,通体半透明,在似冰冻的肌理上,布满色泽各异,大小不同的红色斑点,点中偶现金砂,闪闪发光,奇特无比。

红高山石印章

35.白高山石

通体纯白的高山石,产量极高,以色、相、质的不同,分为藕尖白、猪油白、象牙白和磁白高山石,其中以藕尖白及猪油白高山石为更佳,其嫩润恬净,具均密坚实之质,每使识者不忍离手。

白高山石印章

36.桃花冻

高山冻石,质微透明,色多白、黄中带细密的红点,深浅大小不同,似三月桃花散落水中,凝而视之,似动非动,质地莹润,普通者已是难得。

桃花冻印章

37.玛瑙冻

居于大洞的尾部,相传为明代寿山古禅寺的僧侣所开。因石质纯净光洁似玛瑙而得名,常见者为红玛瑙石、黄玛瑙石,偶然有黑中透红者,极佳。亦有二色相间或杂灰、白色块,更有石中隐现红、黄、黑、白各色条纹和圈点者。均属难得之品。

玛瑙冻印章

38.水洞高山

高山石的一种,在和尚洞后侧下方,因矿洞深入地下水层,故名。其石质通透,色白、红、黄或白中带红、黄,经油浸后,可与水坑冻石相媲美。

水洞高山印章

39.太极头

洞位于高山峰北之小山岗上。因小山形如太极。故称。始采于20世纪30年代,曾出现一批晶冻石,可与水坑石媲美。质地极其晶澈,远胜高山各洞所出。石性灵洁,红色者如晚霞,白色者如水晶,黄色者如蜂蜜,是高山石中的优质石种,今已绝产。

太极头印章

40.荔枝冻

又名“荔枝萃”、“荔枝咀”。位于高山北面中部。与太极洞毗邻,因洞口有棵野荔枝树,石材又具白色,极似新剥出之荔枝肉,故以荔枝冻作为石名,从1987年首次开凿起,又有老人洞、青年洞、立冬洞先后出石,为近40年来寿山石中罕见的石种,其中的首凿者张家祥,黄琪友等合股开发的老人洞石为佳,有白、红、黄灰等色,或各色相间混杂,肌理多隐现粗萝卜丝纹,偶隐小黑点,晶莹通灵,坚结,富光泽,半透明质地,而性坚者两石相碰锵锵作响,清脆悦耳。可与都陵坑石比肩,近年石源可能枯竭矣!

荔枝冻印章

41.都成坑石

又称杜陵石,杜陵坑,都灵坑,都丞坑,皆因音近所致。产于高山东北两千米都成山涧中,矿床以脉状为主,也有小量块状矿石,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开始大量开采,石质坚硬通灵,光彩夺目,遇质纯者,可与田石媲美。石色表里如一,永不变色。其妩媚娇柔,绝非他坑之石所能比拟,故名列山坑之首,坑矿围岩坚硬,矿层稀薄,大料不易得,且开采艰难,常有石英细砂掺杂,解石亦难。与围岩紧粘之矿石,质地晶莹,俗称“粘岩都成”。谚云:“都成坑,砂成山,有水色(福州方言,指光泽),人人贪。”以色泽分,有黄都成、红都成、白都成和五彩都成等数种。以坑洞分,有琪源洞都成、坤银洞都成、元和洞都成等三种,以矿状分,有掘性都成等。

都成坑石印章

42.善伯洞

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石农善伯在采石时洞塌身亡,后人将此矿洞取名“善伯洞”或“仙人洞”。洞位于都成坑山临溪处,属都成坑余脉。1938年重新开采,其石质地温腻脂润,有黄、红、白、灰、紫等色;半透明,性微坚,肌理多含金砂点和粉白点(如花生糕),极似“尼姑楼”、“迷翠寮”,但灵透度往往过之。而质地纯粹明洁者,可与都成坑更佳之品媲美,更有酷似“田黄”者。故陈子奋赞曰:“红如桃花,黄如蜜腊,灰如秋梨,白如水晶,赤如鸡冠,紫如茄皮种种具备。”1989年以来,屡出佳石,为石界所重。

善伯洞印章

43.月尾

产于都成坑北部的月尾溪旁。又名“牛尾石”,为不透明和微透明质地,其中月尾紫石,以色浓如鲜猪肝为佳,又月尾绿石以通明翠绿者为贵,石质嫩洁,偶见两色相间或隐白色小点者。该洞亦出晶石、冻石,称月尾晶、月尾冻。偶获小块,亦属名贵。

月尾印章

44.艾叶绿

产于距寿山5公里的五花石坑,色如老艾之叶,故名。其中淡绿艳白者称“艾背绿”,质地晶莹者,又称“艾叶晶”。南宋梁克家《三山志》云:“寿山石,洁净如玉……红者、绀者、紫者、髹者,唯绿者难得。”明人谢在杭评:“艾叶绿为寿山石之一”,并说:“产自五花石坑”。时至今日,尚未见五花石坑出产此石。故此成为寿山石开采史上的疑案。

艾叶绿印章

45.芙蓉石

产于寿山东南月洋加良山,清乾隆后更为著名,光绪间被誉为“印石三宝”之一。清郭柏苍《闽产录异》称其“似玉而纯粹,玉不受刀,逊于芙蓉矣。”而龚纶《寿山石谱》称:“温润凝腻,山坑之石无其比,名曰芙蓉,岂以类初晓之木芙蓉花耶!”陈子奋《寿山印石小志》称:“芙蓉之质与色,直可与田黄冻石雄峙寿山。”石质极其温润,凝脂、细腻、石色丰富,其中以红芙蓉、黄芙蓉、芙蓉青、白芙蓉、红花冻芙蓉、五彩芙蓉最为著名。极通灵者稍逊“白水晶”,肌理中隐白色块者,俗称“芙蓉屎”或“卧虎屎”。外观特征与寿山各坑矿洞所产有明显区别。

芙蓉石印章

46.将军洞芙蓉

据传清乾隆年间,位于加良山顶的天峰洞被一将军独霸,采得大量佳石流传于世,遂为人所重而名声大振,故名。此洞所出之石,质地极纯,柔洁通灵,为芙蓉石中上上品,肌理中偶含褐黄色斑块,如汉玉土中受沁之色斑,此将军洞芙蓉所独具的特征,后洞塌绝产。当今世上藏品,多为白色,均是百年前的旧物了,价值不在田黄石之下。

将军洞芙蓉印章

47.旗降石

又称奇艮石,奇岗石,产于寿山村北之旗降山。主要以色相来细分其石,品种较多,是寿山石中的大家族。石质结实、温润、坚细、凝脂、微透明。其中色黄者称黄旗降、秋葵蜜腊,柑黄蜜腊,蜜杨梅等。色红者称红旗降、李红旗降、桔红旗降、玛瑙红旗降、珊瑚红旗降、赭红旗降。色白者称白旗降,白中泛青,泛绿、微黄,佳者凝脂如玉,极似白芙蓉,若有微透明者,又称“羊脂玉旗降”。色紫者,肌理含小白点为紫旗降,又称紫降石。若有紫中带红、黑花纹者,则更富韵味。二色以上相间者称花旗降,色层作流纹状者称彩虹旗降,黄皮白心者为金里银旗降,白皮黄心者为银里金旗降;但无金里者,色层较清晰可辨。此矿体有脉状和块状两种,脉状石质坚细,温润,极富光彩,雕刻时石屑易成卷状。块状独石,采掘于砂土中,名“掘性旗降”,石质胜于矿洞中所产。

旗降石印章

48.鱼冻

产于封门各矿洞。青色微黄,半透明。石质细腻、温润,稍坚。明沈野《印谈》载:“灯光之有瑕者即鱼冻,鱼冻之无瑕者即灯光,最是易辨。”又“余刻印章,每得鱼冻石有筋瑕人所不能刻者,殊以为喜,因用力随其险易深浅作之,锈涩糜烂,大有古色。”故鱼冻肌理隐有浅色斑点或杂质、格纹,与灯光冻的区别即在此。是青田石中的珍品,极难求得。

鱼冻印章

49.灯光冻

又名“灯明石”、“灯光石”,封门石的一种。明郎瑛《七修类稿》云:“今天下尽崇处州灯明石,温润可爱。”明屠隆《考簄余事》云:“青田石中有莹洁如玉,照之灿若灯辉,谓之灯光石。今顿踊贵,价重于玉,盖取其质雅、易刻而笔意尽也。今亦难得。”明甘旸《印章集说》云:“石有数种,灯光冻石为最。其文俱润泽之光,别有一种笔意丰神,即金玉难优劣之也。”邓散木《篆刻学》云:“灯光石微黄,纯洁,半透明,坚致细密,价等黄金,为青田最上品。”据山口《林氏宗谱》记载:“田麻坑到对面转过一山,曰西山庄为西山洞,此系嘉庆初年始开,故名新坑。自官洪洞至此,皆连头岩壁中,凿出上者映烛透亮,统称为灯光冻。”可见灯光冻并非产于封门洞一处,古时在封门、旦洪、白蜶、西山一带皆有出产,但比较少见。

灯光冻印章

50.封门青

又名“风门青”、“风门冻”,封门石的一种。淡青色,不若灯光冻之青中偏黄。兰花青田之青中偏绿,产于封门洞。传说古时有石农在此打洞采石,得冻石,洞被泉水淹没。复连开五洞,均被泉水淹没。所产冻石温润如玉,后人称为“五塘冻”。淡青色,微透明至半透明。肌理常隐有白色、浅黄色细纹。石质细腻、温润微结,不坚不燥,属青田石之极品。

封门青印章

51.兰花青田

青田石的一种。又名兰花,兰花冻。产于封门、尧土矿洞。青中泛绿,如兰花之叶,娇嫩艳美。石质明润纯净,通灵微透,细腻微结,适于奏刀。多夹生于顽石中,大材难求。昔篆刻家方介堪赞其:“适于奏刀,纵横屈曲舒卷自如,直可与澄心堂古纸相媲美。”是青田石中的珍稀品种。

兰花青田印章

52.竹叶青

又名“竹叶冻”、“周青冻”,产于季山矿区。青色泛绿,半透明。肌理隐含细小的白点。石质细腻、温润、坚结、略韧、爽脆、走刀极好。裹生于粗硬的紫岩中,大材难得。纯净而大块者甚为珍稀。

竹叶青印章

53.黄金耀

产于山口镇西封门洞,南光洞也偶有产出。黄色艳丽妩媚,金光熠熠。石质细腻、温润,纯净微结,脆软适中,是青田石中更佳黄色石料。据传封门“老坑”岩壁原有题诗一首:“直岩下,横岩腰,十万两黄金耀。谁人开得黄金耀,千贯银债一时销。”大材难求,偶得小料,亦弥足珍贵。

黄金耀印章

54.黄果青田

产于封门洞。稻黄色,略带赤,色象如当地黄色糕果,故名。不透明。石质纯净,色彩匀称单一、细腻、稍结,平滑光洁,少裂痕。走刀爽脆舒适,是黄色青田中的佳品。

黄果青田印章

55.封门黄

产于封门洞。纯黄色,由浅至深,各色度均有。肌理常隐有白色、黄色的细絮纹,有时含水流冻纹。石质细腻、温润、稍结,不坚不燥,硬度适中,是封门石中的佳品。其中特佳者,也称为“黄金耀”。

封门黄印章

56.酱油冻

产于封门矿区一带。深棕色至深褐色,各色度均有,如酱油汤色,故名。肌理偶隐有细丝纹,石质细腻、温润、坚结、平滑、微透明、走刀爽脆、舒适,外表深沉稳重,古朴典雅。是篆刻、收藏皆宜的上品印石。产出少,难以求得。

酱油冻印章

57.朱砂青田

产于封门矿区一带。朱红色俗称青田鸡血石,微透明。肌理均匀密布,有点点补砂,如浮飘于清水之中聚散自然,色彩艳丽深厚,且常露出浅黄色的冻点、块斑。石质细腻、纯洁,富光泽,较坚脆,是青田红色印材中的佳品。

朱砂青田印章

58.黑青田

俗名“青田牛角冻”。封门石的一种,又名封门黑。黝黑色,纯净无杂质。肌理偶有少量浅黑色条纹或小白点。石质温润,细腻、稍坚、爽脆、富光泽,因夹生于其他色材之中,矿脉薄,大材极难得。

黑青田印章

59.封门三彩

石色以黑青田为主,上有赭色酱油冻,两色间往往夹有一层青色冻层。有时亦有黑、青、黄、棕、蓝等多色,或仅有两色。色层之间平直, *** 清晰,如不同石料合而成。石质细腻,温润,爽脆,富光泽,可谓集封门青、黄金耀、封门黑、酱油冻等名石于一体,石中珍品。

封门三彩印章

60.旦洪石

青田石的品类之一。又名官洪冻,石质青色微黄,温嫩细润,莹洁通灵,性近兰花青田。产于浙江省青田县山口镇之南灵溪之左旦洪矿区。据山口《林氏宗谱》记载:“上自鲤鱼奇崖壁中为先期官府所开,为官洪洞,其石最美。前面溪旁从白泥中按气而求,开成新洞,新旧相错,采出白石,质不甚坚顽,除锯为印章外,可以雕琢杂物者在此。”官洪洞的开采,最早当在元代之前。长期开采,得佳石不少,故名声大振。其矿区范围很大,包括官洪洞、禁猪洪、大塘、嫩蟀湾、风箱洞、羊栏坑等坑、洞、山。产量巨大,品种丰富,著名的有“官洪冻”、“蜜腊冻”、“五彩冻”等。旦洪石色彩丰富鲜艳,石质优良,是青田石中的优质品种。

旦洪石印章

61.金玉冻

尧土石的一种,产于尧土矿区南光洞。青黄两色,过渡自然,石质细腻、温润,稍坚、略韧。

金玉冻印章

62.尧士石

青田石的品类之一。产于浙江省青田县山口镇东1.5公里尧士矿区。旦洪、封门、白蜶矿区均在灵溪之左,惟尧士矿位于灵溪之右。其开采历史悠久,1957年山口镇出土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墓志铭石碑一块,其石料即用尧士石,故其开采应可推溯到明代。民国时,尧士山一带称“岩垄”。据1931年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丛刊记载:“山口岩垄近年白石最多,紫岩次之。白石色微黄,紫岩暗紫,皆细洁纯滑。尚有色红而兼微黄,内含蓝钉,质粗不适刀者。岩垄系近来产印章石最多之地。”当时已初具规模,产量可观。新中国成立后在此成立尧士矿区。尧士石佳品,著名的有蓝花青田、南光青、金玉冻、猪油冻、紫檀冻等。

尧士石印章

63.猪油冻

尧士石的一种。白而微黄,如熟猪油色,微透明,石质细腻、温润,富光泽,有油脂感。但夹生于顽石中,大材难求。为青田石中的珍贵品种。

猪油冻印章

64.白蜶石

青田石的品种之一。产于浙江省青田县山口镇南6公里方山乡白于矿区。冒广生《青田石考》记载:“进方山水门,口有白羊洞,所产石多青白,间有红纹,性细软。旧有土人采石耗资无算,祷于神,假梦白羊,而得此坑,故以白羊名。”20世纪50年代初在此建蜡石矿,称白蜶矿区,故名“白蜶石”。其主要矿洞,西南山岗杉木成林,名“杉树降”;南面巨大矿洞开采已久,洞底积水,称“水洞”或“大洞”;北面傍依小坑,名“坑儿洞”。此外,白蜶山之南有茅乾湾,大小矿洞不下十几处,如主要出产冻石的冻洞,出产头绳缕石的头绳缕洞,处于半山腰的半腰洞,巨石之下的大岩下洞等。白蜶石以青白色为主,带微黄,肌理多黑纹、棕红纹。尚多紫岩石,质稍坚者常含蓝钉、蓝星、蓝带等。以“白蜶夹板冻”和“芥菜绿”最为有名。

白蜶石印章

65.芥菜绿

以水洞出产者为佳。青绿色,色彩纯净,由浅入深,各色度均有。其中深者,色如老艾叶之色,又称为“青田艾叶绿”。石质细腻、温润,稍结,略软,莹净如玉,石性稳定。光泽极好。肌理偶见浅色纹理,色调清新文雅,仍为收藏者青睐。但产量少,难觅。

芥菜绿印章

66.松花冻

产于旦洪矿区的官洪各矿洞。青色,半透明,肌理分布黄、竭、灰、白、黑等色花纹、花斑。花斑如松花和花生壳等。石质细腻、温润、稍坚、略软,以自然色彩取胜。

松花冻印章

67.云彩冻

黄、棕、青等多色,产于尧士矿区。石质呈片状,或平行而生,或弯曲流动, *** 清晰,有互不相融的感觉,如雨晴后的彩霞。另有产于岭头者,为红、黑、白三色相间,自然流畅。质地细腻、温润、柔嫩、光洁。

云彩冻印章

68.红木冻

产于季山矿区季山岩山尖。紫红,如红木色,色调深沉典雅。石质细腻、温润、稍坚、富光泽,石料中偶夹生青白色冻条、冻层、极具特色、为稀少名贵之品。

红木冻印章

69.北山晶

白色或黄色,为最透明之青田石,若寿山之“水晶冻”。肌理常含有浅色絮纹。石质细腻、温润,纯净性软,偶含有灰白色硬钉。夹生于顽石之中,呈层胍状,矿层甚薄,做成小印材、极可爱。

北山晶印章

70.蓝星

又名“蓝星青田”,是20世纪70年代始出现的新品种。青色或黄色,冻地,有青色地者,属菜花青田,久会逐渐变成黄、棕色,石质微透明至半透明。肌理或疏或密地分布蓝星点,故称。蓝星以色艳、点大而多、地纯冻者为佳,外观与蓝钉相似,但无结晶状的光泽。属蓝线石,质地软,可雕刻,质体通灵,是篆刻和观赏皆宜的上品印石。

蓝星印章

71.蓝带

又名“蓝带青田”,青色或黄色,微透明至半透明。肌理有细小的蓝星密集成片块状和宽条带状,横断面如一条蓝色彩带,故名。石质细腻、温润、稍结、爽脆、富光泽,产出极少。其蓝色鲜艳、而地料细润者更为罕见。

蓝带印章

72.菜花青田

产于封门、旦洪、白蜶、尧士各矿区。初为青白色,久经手摩汗渍,颜色由浅变深,甚至变为酱油色。酱油青田中的一种即由菜花青田变成。石质细嫩油润,是青田石中的上品印石。

菜花青田印章

73.酱油青田

产于封门、旦洪等矿区。原系黄色菜花青田,因石质细软,能吸附他色,经人工长期抚摩和汗、油等浸渍,颜色渐深而成酱油色。另一种是一般的黄青田亦因长期摩挲而变成酱油青田,此美石皆非数十年难成,故十分难觅。历来为收藏家所重,视为珍品。

酱油青田印章

74.水藓花青田

产于尧士和旦洪的嫩蜶狮子岩下等地。青白、黄、青灰等色,不透明至微透明。石体表面显示水草或树枝状的黑色花纹,宛如摇荡在水中,生机盎然;有的浮于表面,有的深入肌理,在黄色或青色的底料上产生奇特的美感。

75.山炮绿

产于山口镇汤蜶乡西南山炮。翠绿色,鲜艳如翡翠,十分艳丽。冻地微透明至半透明。大料一般与黄色石料混生,石质细腻、温润,稍坚,略结。肌理多有白色麻点,黄色斑纹和硬砂块,若遇地子纯净大块、晶莹通灵、色泽翠绿者,属难得之品。

山炮绿印章

76.秋葵

产于尧士矿区和旦洪矿区。淡黄色,如秋天向日葵的花冠。色彩娇艳,半透明。石质温润、细腻、纯净,稍坚,硬度适中。亦为青田石中上品。

秋葵印章

77.封门蓝

石色分深蓝和浅蓝,融入微透明的青色冻地中,似万里晴空,又如浩瀚大海,若蓝色斑块大而纯净者,直堪称印石奇品。

封门蓝印章

78.紫罗兰

质地稍坚韧,温润通灵,有紫蓝色呈密集细点状团块。有的稍粗的星点密布,散落在青色地子上,景象奇特,为印石中珍品。

紫罗兰印章

79.刘关张鸡血石

红、黑、白三色相间。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历来传为佳话。刘白面,关红面,张黑面,故将此三色交融的鸡血石称为“刘关张”。石质较细腻、温润,富光泽,若三色分布均匀,鸡血红,黑如墨、白而纯者,益显沉雄稳健。殊为珍罕。

刘关张鸡血石印章

80.牛角冻鸡血石

黑灰色略泛黄褐,由浅至深各色度均有,通灵油润。肌理常含灰白色斑块,偶有乳白色、黑色条状冻纹和细牛毛、细丝纹,纯洁者有深沉、热烈、古艳、雄强,属难得之珍品。

牛角冻鸡血石印章

81.羊脂冻鸡血石

乳白色,微透明至半透明,如凝结的熟羊脂。肌理含有微白的雪花点和棉丝纹,石质油润、滑腻。羊脂白鸡血石,如乳白鲜嫩的质地上分布鲜红的血色,红白显明,对比强烈,犹如皓齿朱唇。纯乳白的质地难得,晶莹通灵的透明玻璃状的鸡血石更为难求。

羊脂冻鸡血石印章

82.黄冻鸡血石

黄色、浅黄至深黄各色度均有,微透明。肌理含有浅色棉絮纹和雪花点。石质细腻、温润、富光泽,一般黄冻地多含杂色和色斑,质纯、色净者极少。在黄冻地上配上鲜浓的鸡血,色彩特别艳丽娇嫩。一般夹生于其他矿脉之中,材大者难得。

黄冻鸡血石印章

83.水晶冻鸡血石

又称“玻璃地鸡血石”,鸡血石的一种。浅白,近乎无色,透明晶体状。肌理中的鸡血如在清水中浮动,并含棉絮状纹理。石质温润,晶莹,因矿脉很薄,夹生于顽石之中,故仅见小材,大料难觅。

水晶冻鸡血石印章

84.藕粉冻鸡血石

浅灰色,稍带微红,微透明至半透明,如熟藕粉状。肌理含雪花点和棉絮纹。石质温润、细腻,软硬适中,最宜篆刻家骋刀,一般都含杂质、杂色块斑,质纯、血艳者难得。血色和质地色差很小,故给人以和谐静谧的美感。

藕粉冻鸡血石印章

85.桃花冻鸡血石

色近桃红,半透明。肌体内布满细密的浅红色点,有时有鲜艳的小红点(散血点)点缀其中,如初春的桃花瓣飘落于流水之中,鲜艳娇美。石质恬润、浑凝。但质地一般多含杂色、杂斑,纯者十分难得。

桃花冻鸡血石印章

86.五彩冻鸡血石

红、黄、灰、白、紫等色,各色交错相间,无明显界限,多呈渗透性过渡,自然、匀称,构成色彩斑驳、富有诗情画意的图案。有时冻地上含有黄、灰白色不透明的色斑,俗称花生糕,与其他色调搭配协调,别有一番情趣。石质细腻、温润、富光泽,为鸡血石中色彩最丰富者。

五彩冻鸡血石印章

87.薄荷冻鸡血石

浅绿色,略黄,如薄荷汁色,肌理含雪花点和棉絮纹。石质凝结,细密,滋润,浅绿色石体配以鲜艳的鸡血红,清雅文静,富有活力,仅偶有发现。

薄荷冻鸡血石印章

88.玛瑙冻鸡血石

黄、白相间,或有其他色泽相杂,略有明显 *** 。其色往往成条状弯曲的花纹、花斑,加以如玛瑙般鲜艳的红色鸡血,娇丽异常。石质细腻、温润,在各类鸡血石中,有特殊的魅力。产出极少,故是难得的珍品。

玛瑙冻鸡血石印章

89.灰冻鸡血石

灰色、浅灰至深灰色各度均有,微透明至半透明。肌理显露出云片状的黑斑块及絮状浅色纹理。石体有鲜艳的血块,生动美观。石质深浑、沉稳,一般都含杂质和杂色。质纯,色正绵润,血红者为上品,十分难得。

灰冻鸡血石印章

90.豆青地鸡血石

豆青色或淡青色,略带黄色,加以鲜艳的鸡血,显得光润妩媚。肌理多杂色斑块(花生斑)和白色絮纹,石质细腻、温润、富光泽,软硬适中,走刀舒适,是篆刻家和收藏家的心仪之品。

豆青地鸡血石印章

91.补砂地鸡血石

深紫色,肌理含补砂红细点和红色斑面,色泽沉稳,光彩夺人。血色与印体混合一体, *** 很小。石质绵润、柔洁,血块鲜艳,质纯、色正者,当然是难得的佳品。

补砂地鸡血石印章

92.木纹冻鸡血石

红、黑、青、黄、白等色,诸色成条状组合,构成木纹式的图形,自然流畅。多色彩的条状纹中镶嵌一条条红彩纹,如七色彩虹,十分绚丽。加上质地甚浑凝、鲜嫩,故历来成为鸡血石中难觅的珍品。

木纹冻鸡血石印章

93.鱼子冻鸡血石

黄、白、灰等色,各色相间,微透明。肌理布满鱼子似的小冻点,加以鲜艳的鸡血,色彩绚丽。石质细腻、温润、嫩洁,石性较稳定,适宜刻手骋刀,属难得品。

鱼子冻鸡血石印章

94.墨晶地鸡血石

纯黑色,乌黑如煤晶,光亮如镜面,不甚透明,仅边角部位少许透光。鸡血如漂浮于墨汁中的红色不溶解物,对比强烈,明艳夺人。肌理中含有浅色的白花斑,偶有少量杂色硬斑。石质油润、洁密,尤显沉雄、狂放、玄奥,效果奇特,质纯者极少,材大者更难得。

墨晶地鸡血石印章

95.象牙白鸡血石

纯白色,如象牙白色,微透明至不透明,白色的质地上分布鲜红的鸡血,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石质细腻、温润,富光泽,略软。质、色纯正洁净者为上品,是软地鸡血石中产出较多的一种。

象牙白鸡血石印章

96.紫云地鸡血石

白、黄色共生融合,不透明。肌理中分布或疏或密的深紫色云片状的斑纹,构成一幅云天图。图上有若干点状或条状的鲜红鸡血,美观而有韵味。石质细腻、温润,光洁,石性略软。篆刻与收藏皆宜。

紫云地鸡血石印章

97.土黄地鸡血石

黄色稍带棕色,不透明。肌理布满浅色直条絮纹,偶有灰白色硬斑(俗称“水门汀”)。石质细腻,稍结,微脆,硬度稍高,但适宜走刀。鸡血有时特别鲜红,常与其他颜色相间。色纯质净,属软地鸡血石。

土黄地鸡血石印章

98.桂花黄鸡血石

浅黄色,似桂花黄,不透明或微透明。肌理布满浅色的絮条纹及灰白色的硬色斑和条块。石质细腻,稍结,略硬脆,鸡血有时特别鲜红,如喷漆一般。血鲜质纯、分布合理者颇有韵味。

桂花黄鸡血石印章

99.灰地鸡血石

瓦灰、银灰色或深灰色,不透明。肌理常含浅色或深色的硬斑和条纹,略含砂。石质细腻,少光泽,稍更脆,但适宜走刀。其中鸡血特别鲜艳者,是篆刻和收藏皆宜的品种。

灰地鸡血石印章

100.青灰地鸡血石

青灰色,灰中泛青,不透明,光泽略差。肌理常杂有白、黄色条纹,配以鲜艳鸡血,色彩、图案丰富美丽,别具情趣。石质细腻,略脆硬,含砂,软硬适中,适宜走刀。

青灰地鸡血石印章

101.五彩地鸡血石

以乳白色和黄色为主,多色交错,色彩斑驳,无明显界限,不透明。石体洒有若干点状或条状鸡血,别有情趣。石质细腻,稍结,略硬,含细砂和杂色硬斑,其中质净、鸡血特别鲜艳者,是难得的品种。

五彩地鸡血石印章

102.巧色地鸡血石

有两种以上的色彩、色与色之章互不交杂, *** 分明,呈层状或条状分布。鸡血反差强烈,节奏明快,肌理含有雪花小白点和絮纹。石质细腻、温润、富光泽,硬度适中,可根据颜色和鸡血的分布状况,巧于构思,创作艺术作品。

巧色地鸡血石印章

103.酱油地鸡血石

深棕色,如酱油汤色,色泽沉稳。鸡血色彩明显突出,文静清雅。肌理常含絮纹及杂色硬斑。石质细腻、温润,硬度适中。产出很少,色泽纯正、鸡血鲜艳者,是篆刻和收藏皆宜的品种。

酱油地鸡血石印章

104.松针鸡血石

浅灰、灰白、灰黄等诸色相合。肌理布有深紫红或黑色的细直线条,横直丛生如一蓬松针。与鸡血构成一幅鹤顶红苍松图,十分别致。质纯、图美、血红油润、光洁者,是软地鸡血石中的珍品。

松针鸡血石印章

105.大红袍鸡血石

全体通红,如戏台上唱戏穿的大红袍。今一般布血80%以上者,即可称“大红袍”,又称“全红鸡血”。有时在通红中透出些许白、黄等色冻地,有透气感,更显韵味。石质涩腻兼融,绵润适中,号称鸡血中的帝石。其中,硬地者只能作观赏之用。产出极少,大材难求。

大红袍鸡血石印章

106.昌化牛角冻

黑灰色略泛黄褐,由浅至深各色度均有,微透明至半透明。肌理常含灰白色斑块,偶有乳白色及黑色条状冻纹和细牛毛丝纹。质纯者肌理有形似牛角剖面的角质纹理,较难得。石质细腻、温润,有洁净纯粹感。

昌化牛角冻印章

107.昌化晶

浅白色或绿色,结晶光亮,是昌化石中最透明的印石,能隔石见物,肌理常含絮状、云片状纹理。石质细腻、较软、恬嫩,产出较少,是收藏佳品。

昌化晶印章

108.昌化藕粉冻

浅灰稍带微红,微透明至半透明,似熟藕粉。肌理含小白花点、雪花点、棉絮纹。石质凝冻、沉厚、硬度适中,但色纯者很少,大都含杂质、杂色斑块。偶见质纯、色净者,是难得之品。

昌化藕粉冻印章

109.昌化绿冻

绿色,浅绿至深绿各色度均有,微透明至半透明。其中深绿如老艾之叶者,极为珍贵。肌理有白色的小雪花点,底料纯净、细密、稍结而气韵生动可爱,在同类石中特色独具。

昌化绿冻印章

110.昌化金玉冻

黄、白二色。黄者如金,白者如玉,金玉相配,色层分明,显得华丽富贵。微透明至半透明。肌理含雪花小点,石质细腻、温润,极富光泽。硬度略软,走刀舒适,色、质纯净者较难得。

昌化金玉冻印章

111.昌化鱼脑冻

纯白色,微透明。肌理含乳白色的凝脂,如冻结的熟鱼脑。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若遇大材,那将是藏家争赏者。

昌化鱼脑冻印章

112.昌化补砂冻

紫黑色或棕红色,偶有白色,微透明至半透明。肌理有雪花点和棉絮纹。石体分布或细或粗、时疏时密的补砂般黑、红、紫色小点,色泽深沉。宁静恬润而光泽独具,因其产出甚少,是昌化冻石中的佳品,其中质体不透明者称为“昌化补砂石”。

昌化补砂冻印章

113.昌化桃花冻

色近桃红,半透明。肌理布满细密的浅红色点,如初春的桃花瓣飘落于清水之中。石质清洁、通透、灵动,其中含杂色、杂斑者多,纯者少,十分难得。

昌化桃花冻印章

114.昌化玛瑙冻

黄、白色相间,或有其他色彩相杂,略有明显 *** 。其色往往成条块状弯曲花纹、花斑,如玛瑙一般。显示出沉静、通灵、细润的特色、产出稀少,却决定了它的争赏性,故成为爱石人心仪之物。

昌化玛瑙冻印章

115.昌化酱油冻

深赭者,如酱油汤色,色泽深沉厚重,一如修为高深的学子,俨然而立,给人一种即尊贵又可亲的感觉。质地润泽且缜腻,决定了它与生俱来的独特魅力。

昌化酱油冻印章

116.昌化金星石

俗称“昌化金砂地”。灰、黄、棕等色,微透明。肌理均匀散布金色结晶微粒,周围有一圈圈冻点,如满天金星,绚丽华贵,光泽极好。石质细腻,稍结,略硬,走刀略有不爽感。产出很少,属难得的珍品。

昌化金星石印章

117.昌化墨晶石

通体乌黑、晶亮,光泽很强。质纯者难求,偶遇佳者,已算奇缘,它庄严稳健,色彩虽单一,而透出丰富的内在美。亦是晶化石中更具特色的珍品之一。

昌化墨晶石印章

118.巴林玻璃地鸡血石

浅白或浅灰,色淡若无色,如玻璃般的透明,晶莹明亮。配以鲜艳的鸡血,如洒下的鸡血在清水中悠悠晃动、颇具美观。石质细腻、温润,光泽极好,但肌理偶有一些杂色絮纹,质纯、血鲜者难得,为巴林鸡血石的珍贵品种。

巴林玻璃地鸡血石印章

119.巴林花斑鸡血石

又称“巴林牛角冻鸡血石”。淡黑灰色或深黑灰色,各色度均有,微透明或半透明。石质细腻、温润,肌理或带有其他色彩的纹理,偶有透明水流条纹。以色深、纯净者为好。但质纯、血鲜者极为难得。

巴林花斑鸡血石印章

121.巴林灰冻鸡血石

又称“巴林肉糕地鸡血石”。浅灰色或深灰色,微透明或半透明。石质细腻、温润,光泽明亮。肌理纯净,无杂色和条纹,偶有透明的水流纹环绕石体,配以鲜艳鸡血,色彩极佳。但质纯、血鲜者较难得。

巴林灰冻鸡血石印章

122.巴林藕粉冻鸡血石

浅灰色中微泛红,如冲熟的藕粉,微透明或半透明。肌理中有鸡血缓缓蠕动,娇嫩艳丽,鲜明突出。石质细腻、湿润,富光泽,硬度适中,受刀好,不易绺裂。产量极少,色纯、鸡血鲜红者更少。

巴林藕粉冻鸡血石印章

123.巴林羊脂白鸡血石

奶白色,如羊脂白玉。石质红腻、温润,略软,玉肌凝脂, *** 可爱。配以鲜艳的鸡血,红白相映,如皓齿朱唇,十分宜人。以质纯、结白、鸡血鲜红者为上品。产出少,极难得。

巴林羊脂白鸡血石印章

124.巴林水藓花鸡血石

白色或黄色,不透明或微透明。肌理显示出如水藓花草似的黑色花纹,上有几滴鲜红的鸡血,如春天百花园中盛开的鲜花。质佳、血多而鲜、水藓花纹鲜明生动者,甚为难求。为巴林鸡血石的稀有品种。

巴林水藓花鸡血石印章

125.巴林芙蓉地鸡血石

粉红色,微透明至半透明。石质细腻、温润,富光泽,略软。底色与鸡血红色彩接近,色差较小。石质为油脂外溢、光滑如玉的芙蓉冻,属巴林石的上品,加以鸡血或大块、高比例的血度,更为珍贵。

巴林芙蓉地鸡血石印章

126.巴林灯光冻

纯黄色,纯净无瑕,无一丝杂色,浅黄至棕黄各色度均有,半透明。石质细腻、温润,略坚。强光下金光辉映,娇艳灿烂。产量极少,色深者尤为珍贵。

巴林灯光冻印章

127.巴林羊脂冻

通体为奶白色,如熟羊脂,纯净无一丝杂色,微透明或半透明。石质细腻、温润、凝脂。肌理偶有细而弯的透明水流纹,酷似冻裂的冰纹,硬度适中。大都与其他色彩的石材共生,纯色者很少,故纯净无瑕的羊脂冻是石中上品。

巴林羊脂冻印章

128.巴林芙蓉冻

粉红色,红中微泛白,半透明或微透明。产于鸡血矿脉附近,故常有散血洒于石体上。石质细腻、温润,纯净无杂色。硬度较桃花冻稍硬,受刀很好,易于雕刻。色纯无杂色者为上品,但产量少,极难求。

巴林芙蓉冻印章

129.巴林桃花冻

淡粉红色,半透明。石体内常有桃红近朱红色的不规则片状短条纹,形似桃花瓣,异常娇艳。肌理常杂有红、黄、白、灰等色的云片状花。石质温润、细腻、柔和,少绺裂,质纯少杂色者,是难得的上品,但产量少,极难求。

巴林桃花冻印章

130.巴林天蓝冻

淡灰蓝或深灰蓝,清澈深沉,半透明。肌理偶有少许浅白棉絮纹,如蓝天白云,十分俊俏。石质细腻、温润,富光泽,硬度适中,易受刀。质纯、色深者为上品。出产甚少,几无纯净的大材,故受收藏者青睐。

巴林天蓝冻印章

131.巴林玛瑙

有红、黑、黄、灰等彩色条、块纹,弯曲分布, *** 分明,如玛瑙纹饰,微透明或半透明。石质细腻、温润,光泽极好。性坚而不脆,是巴林石中色彩更好的品种之一。

野荔枝树,野荔枝树木头价格-第1张图片-

巴林玛瑙印章

132.巴林水晶冻

基本无色透明。肌理时有絮状白色条纹和云片状纹,有如白云飘浮于晴空,又如银丝镶嵌于水晶中,别有情趣。石质细腻、温润,晶莹通透,光泽明亮,硬度适中。多夹生于其他石材中,故产量极少,成材难求。

巴林水晶冻印章

133.巴林牛角冻

黑灰色,各色度均有,半透明或透明。肌理略带褐色,如牛角之色。色浓者如牛角,浅黑灰色似犀角,肌理常有杂色或灰白色条纹清晰贯穿。石质细腻、纯净,富有光泽,偶有透明状的水流纹在其间流动。有脆、绵两性:脆性者,易出现风化,开裂,且间有杂色;绵性者,无绺无裂,受刀很好。肌理含典型牛角纹理者,是巴林石中的珍品。

巴林牛角冻印章

134.巴林艾叶绿

一般为黄绿色,微透明或半透明。深绿如老艾叶之色者,极为稀少,故极珍贵。石质细腻、温润,光泽淡雅。属绵性石料,很易受刀,能 *** 精细工艺品。因“艾叶绿”的名称出于寿山,而明谢在杭评寿山石以“艾绿”为之一,故名声极大。其他产地矿石如有近似“艾绿”色者往往都冠以此名。色纯正、质净洁无杂质者,尤为难求。

巴林艾叶绿印章

135.巴林红石

单一的红色,纯净无杂色,各色度均有,不透明或微透明。为巴林石独有的品种。有“巴林红粉石”、“巴林水红石”、“巴林石榴红石”、“巴林桃花红石”、“巴林工一品红石”、“巴林美人红石”等。石质细腻、温润,娇艳鲜美,红光熠熠。性不坚不燥,沉稳端庄,质感良好。因雕刻损料,一般不用雕件用,往往 *** 平头印章,是极难得的珍贵印材。

巴林红石印章

136.巴林鱼脑冻

有灰、白两种,白者少见,以浅灰为主,半透明,肌理中有许多浅色水泡或圆圈状的花纹,萦迂缠绕,若隐若现,极富情趣。石质细腻、温润,富光泽,柔软易受刀,无绺无裂。因产量甚微,颇珍贵。

巴林鱼脑冻印章

137.巴林黄石

呈单一的黄色,纯净无杂色,各色度均有,不透明或微透明。有“巴林淡黄石”、“巴林米黄石”、“巴林琥珀黄石”、“巴林正黄石”、“巴林棕黄石”、“巴林褐黄石”等。石质细腻、温润,富光泽,属绵性石料,柔软受刀,不易绺裂。极富质感,适宜雕刻人物、动物、花卉等各种题材的工艺品。成品典雅、庄重,具立体感。产量尚多,但材大者难得。

巴林黄石印章

图观这些中国特有珍贵树种你认识几个?

珍贵树种是属于我国特产稀有或濒于灭绝的树种以及目前虽有一定数量,但也逐渐减少的优良树种的统称。

1975年,我国农林部曾把珍贵树种划分为两类:之一类包括坡垒、紫荆木、银杉、格木等9种及水杉、珙桐、秃杉等5种原生种,要严禁采伐,加强保护管理,如因特殊需要,报林业部批。第二类包括楠木、红椿、野荔枝、红杉等12种已逐渐减少,如需砍伐须经省林业局批,并报林业部备案。珍贵树种的分类具有相对性,往往根据新的珍贵树种的发现和现有珍贵树种的消长进行增补和调整类别。

根据最新的《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参考名录(2017年版)》,我国目前的珍贵树种主要有:红木类树种(8个)、常绿硬木类树种(74个)、落叶硬木类树种(84个)、针叶类树种(26个)。

下面一起来认识几个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吧~

鹧鸪茶树添新绿 森林“搬”进村庄里

6月18日,俯瞰蓝天白云下海口市新坡镇仁里村,自然环境优美。

6月18日,海口市新坡镇仁里村,保洁员在打扫卫生。本报记者 袁琛 摄

■ 本报记者 孙慧

6月18日9时许,在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仁里村的村道上,一辆挖掘机正在铲除道路两旁的蒲苇、飞机草、岩石等杂草杂物。沿着村道蜿蜒而去,一路上视野里尽是绿色,槟榔、菠萝蜜、黄皮、龙眼、野荔枝等成行连片,只有走近了仔细看,才发现一栋栋火山岩石屋、水泥楼房掩映在绿色当中。

坐落在这片火山岩石地区的仁里村,土地肥沃,植被茂盛,生态环境优越,走入村庄深呼吸,草木的芬芳和空气的湿润混合在一起,让人心旷神怡。

“仁里村的绿化率非常高,村庄的自然环境非常好。我们现在打算先以仁里村村委会下辖的斌腾村为试点,创建森林村庄。”仁里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李洪峰说,他们正带领村民以整治村庄人居环境为重点,实施见缝插“绿”、庭院植绿、古树复绿等行动,以村庄房前屋后绿化、沟边路边美化等为基础,加大村庄的美化绿化力度,在美丽乡村创建基础上,再创建申报森林村庄。

村民李飞在庭院里种植石斛、海南黄花梨树等植物,尽管是晌午时间,李飞家小小的庭院一片绿意盎然,带来些许清凉。“单纯种植树木有些枯燥,我们打算还要在庭院的前后种植三角梅、栀子花等花草。”李飞说。

乡村振兴工作队带领村民提升村庄环境绿化、彩化水平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要创造经济效益。仁里村地处火山岩石地区,土地虽然肥沃,但石多地少,能够开荒连片种植的土地不多。乡村振兴工作队自今年2月份进驻村庄后,借助此次整治人居环境,创建森林村庄的契机,鼓励村民在庭院、菜园、沟边、路边等空隙地引种鹧鸪茶树,采摘茶叶出售,一举两得。

“我们除了鼓励大家在庭院前后种植鹧鸪茶,还跟海南热带农业科学院的教授联系,建立鹧鸪茶种植基地,引种一些鹧鸪茶的优良品种,计划打造鹧鸪茶品牌。”李洪峰说,鹧鸪茶喜欢生长在石头缝中,非常耐旱,而且茶叶一年四季都可采摘,既有绿化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经过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引荐,仁里村与海南热带农业科学院联合在仁里村打造了一个约10亩的鹧鸪茶种植基地,目前已在基地引种了一些新的鹧鸪茶优良品种。

良好的生态环境还为当地村民发展林下经济创造了机会。仁里村贫困户曾立泰在新坡镇 *** 的扶持下,在离村庄不远的树林里养殖文昌鸡,散养在树林里的走地鸡吃着果树的果实、青草长大,肉质紧实细嫩,市场销路也不错,曾立泰一家的收入很快超过了贫困线水平,摘掉了贫困帽,进入了脱贫巩固阶段。

为保护好村庄的生态环境,在当地 *** 相关部门指导下,仁里村家家户户陆续修建了厕所,安装污水管道。“许多村民都建了新房子,盖了厕所,我们再也看不到污水横流的场面了!”村里的吴阿婆说。

获得村民们的点赞,仁里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干劲更足了。李洪峰说,他们将继续保持恒心,不断提升仁里村的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

(本报海口6月18日讯)

大山里,生长着1种果树,人称“野荔枝”,结出的果子珍贵、奇特

以往在大山里就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小果树,像山莓就是一种小果树了,不过它也是一种典型的直立灌木,植株的高度普遍在1-3米,它的株型也不会很高大,不过植株可以结出来一种非常奇特的果子,这种果子的大名就是山莓,像树莓就是它的别称,果子的果皮为红色,它的果子形状和草莓差不多,如果我们从远处去看这种果子,还会以为它是草莓,毕竟果子和草莓非常像,像下图就是山莓了,花友们见过吗?


在大山里除了有山莓,还有下面的1种果树,我觉得这种果树也比较奇特,它所结出来的果子可不像草莓,不过和荔枝差不多,这种果树和它的果子,都被称为“野荔枝”,果子还挺珍贵的,花友们若是在大山里见到这种果树,那就珍惜它吧。我觉得野荔枝在结出果子的时候,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起码比家里的茉莉花、绣球花、君子兰、龟背竹等花卉盆栽都奇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山里,生长着1种果树,人称“野荔枝”,结出的果子珍贵、奇特!

野荔枝

这种生长在大山里的植物,它的名称就是野荔枝,这种植物所结出来的果子却是很像荔枝,那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果树呢?其实野荔枝是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无患子科、荔枝属的一种植物,小时候去大山里的时候,总是可以见到野荔枝,刚开始就觉得它挺奇特的,后来还会去采摘它的果子,一下子就采摘了一箩筐,想想都很有趣,可能有不少的花友跟我一样,也采摘过它所结出来的果子。


那为什么野荔枝珍贵呢?据《中华本草》记载,野荔枝并不是一种普通的果树,它是一种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所以就比较珍贵了。在每年的6、7月份,我们还可以去采收它的花朵,植株的叶片也有一定的用处,晾干后具有价值。


植物形态

刚才我们已经提到过了,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所以植株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大部分的野荔枝高度在4米左右,有些能够生长到12米,植株的叶片对生,叶柄比较短,花期6~7月,头状花序近球形,约由55~80朵花聚集而成,直径约1厘米。果期10~11月,果序球形,成熟时红色。野生的野荔枝分布很广,在陕西、甘肃、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区都有分布。


这种野荔枝,你见过吗?


海南儋州光村镇罕见千年野生荔枝林 面积780亩 野生荔枝896株

千年野生荔枝林,位于海南儋州市光村镇坡坎村的坡坎山上,因漫山遍野的野生荔枝而得名。整个荔枝林面积780亩,野生荔枝896株。

山的下面,是光村镇的坡坎村,村子有400多年的历史,住着何、简、王、李等近百户人家,小村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从硬化的村路走到荔枝林,只需几分钟。踏进山林,高大挺拔、遮天蔽日的野生古树让人心生敬畏,震撼无比。除了野生荔枝,树林里还有大叶榕、细叶榕、见血封喉等各种古树。

一颗古树都是一片绿色的世界,株株相挨、枝枝相连、叶叶相亲,让这里变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原始森林。树林中,凉风习习,舒爽宜人,各种近绿、远绿、深绿、浅绿,绿香醉人。走在林间小道,脚踩松软落叶,时光仿佛就此停止,四周安静得只有鸟儿的声音,清脆的鸟鸣就在头顶闪过,惹得我们心生惊喜,抬起头,眼睛却又看不到飞过的小鸟。

外面的天空,阳光正好,太阳透过树叶间的林荫照射下来,像繁星在空中闪烁,有些刺眼,却十分晶莹美丽,静谧的树荫里,一阵山风吹过,金黄的树叶从高处飘落下来,叶子飘飘洒洒,如梦如幻。不一会,我们的脚下,落叶一地,落英缤纷,安静的站在树下,可以听见树叶慢慢落下的声音,“簌”的一声,飘过耳畔,四周,又归于宁静。这,便是白驹过隙的声音吧。徜徉树林,一棵一棵沧桑古老的荔枝树、榕树千奇百怪、千姿百态。

有的树干已空、枝叶依旧婆娑葱葱、直指天空;有的野藤绞树、蛟龙绞缠、虬劲有力;有的互相寄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的古藤交错、环环相扣、蔚为壮观。千种姿态、万般张扬,彰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吟颂着千年古树的顽强与旺盛。在这里,飞逝的时间,镌刻在一片一片斑驳的树干上,凝固在脚下沙沙的落叶中。

据坡坎村的村民介绍,千年荔枝林是村里的风水山,茂密的荔枝树长在村庄背后就像一道护佑村庄的屏障,为他们祖祖辈辈带来好运。几百年来,村里的每一个人,都不会去动山里的一棵树、一根藤,在他们看来,荔枝山不仅是每一个人的风水山,还是能保一村平安的山药库。几百亩的荔枝山里,藏着数不清的常用中草药,平时,家里人有个头疼脑热的,基本不用上医院,到荔枝山挖上一把中草药煮水喝下,药到病除。

每年的6月,是荔枝山最美的画面,那时,山上的荔枝熟了,红红的荔枝染满山头,火红火红的,似彩霞、似锦绣。这个时候,荔枝山就变成了花果山,村里的孩子猴子般的窜到树上,从这棵树上跳到那棵树上,酸甜可口的荔枝大把大把的采摘,直到肚子撑不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也是一方土地的脉脉乡愁。现在的千年荔枝林,已经和新盈国家湿地公园、新盈百年榕树群进行了整体的规划,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人们寻静探幽,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农村山里的3种好吃“野果”,村民很少吃,城市人基本没见过

身在农村,隔三差五都要到山上去,每到野果成熟的季节,总能饱一饱口福,山上的野果,都是纯天然绿色食品,没有任何农药化工污染,非常健康,营养非常丰富,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今天给大家介绍下农村比较常见的3种野果,直接吃很好吃,拿来泡酒,酿酒也是极品。

  1. 野葡萄

本地野生葡萄有好几种,有个大的,个小的,不论大个小个,只要是成熟的山野葡萄,味道都不差。也有懂品味的村民,会在葡萄成熟的季节,采摘大量野生葡萄,用来制成葡萄酒,非常好喝。

野生葡萄

2.野生猕猴桃

农村的许多地方都有野生猕猴桃,我家在鄂西山区,今年我也采了几十斤野生猕猴桃,一部分自己吃,一部分送人,一部分给我爸泡酒喝。山上的猕猴桃大小不一,大部分个头都比较小,怎样采到更好吃的猕猴桃,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更好采阳光充足地方的果,放成熟后好吃的多,一天光照很短的地方的果,即使个大,也酸得很。

野生猕猴桃

3野荔枝

野生荔枝虽然好吃,但不容易采到,一是很少有时间专门去寻找,二是很多野荔枝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被松鼠,山鸟等动物吃完了。野荔枝味道非常不错,不过和市场上卖的荔枝,味道相差很大。

野荔枝

标签: 荔枝 木头 价格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