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上海中山医院总院地址,中山医院在什么地方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上海眼耳鼻咽喉科医院总院地址
1、根据百度地图查询得知。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83号。
2、上海眼耳鼻咽喉科医院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上海市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也是复旦大学首家通过ISO9001认证的医院。医院成立于1952年7月1日,原名是中国红十字会之一医院及中山医院的眼科和耳鼻喉科合并而成的上海医学院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1。
二、上海三甲医院有哪几家
1、等级医院管理将医院分成一、二、三级,一、二级医院分别分为甲、乙、丙三等,三级医院分为特、甲、乙、丙四等。
2、一级医院:(病床数在100张以内,包括100张。[作者注]下同)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
3、二级医院:(病床数在101张—500张之间)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
4、三级医院:(病床数在501张以上)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企事业单位及集体、个体举办的医院的级别,可比照划定。(注:实际执行中,一级医院不分甲、乙、丙三等的。医院等级的划分是按医院的技术力量、管理水平、设备条件、科研能力等按1000分计分而划分出来的)。
5、医院建设成绩显著,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和技术设施等,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达900分及以上。
6、上海的三级甲等医院有上海三甲大概有37家,上海交大附属有 11所;复旦附属有7所;同济附属5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4所,二军大附属3所。还有其它不属于这些大学的三甲和部队医院等。
三、青浦有三级甲等医院吗
上海青浦区目前没有三级甲等医院,区内只有一所三级乙等医院,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青浦区中心医院,青浦区红十字医院)。
地址:上海市青浦区公园东路1158号
中心医院青浦分院(公园东路华浦南路)-公交站
途径公交车:沪青盈专线沪朱专线青浦14路
上海市现有35所三级甲等医院,分别如下: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西部)
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部)
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10、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
11、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
12、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科医院
13、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15、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17、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原甘泉医院)
19、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20、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21、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2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总院)
2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门诊部)
24、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25、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34、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四、从枫泾出发去上海中山医院总院小木桥路260号,坐地铁怎么走
1、枫泾没有地铁,枫泾出发到市区首选走高速直达的枫梅线。
2、在泾宾路枫湾路口以北的枫泾公交枢纽里乘坐公交枫梅线直达莲花路地铁站站下,同站换乘公交徐闵线到终点站肇嘉浜路高安路站下,沿着肇嘉浜路往东走过枫林路口走人行过街天桥右转过马路,从肇嘉浜路枫林路口东南角枫林路一侧楼梯下来,沿着枫林路往南走到平江路口过马路到斜对面,沿着平江路往西走一点点路就是中山医院的门诊。如果要去急诊的话,那就天桥下来沿着枫林路往南一直走过 *** 路,再走一点点路,左手边的5号门进去就是。
五、上海看神经内科哪家更好
上海看神经内科哪家更好?上海哪个医院看神经内科好
上海神经内科医院排名,更好的神经内科医院是哪家
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疾病要看神经内科。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
主要检查手段包括头颈部MRI,CT,ECT,PETCT,脑电图,TCD(经颅多普勒超声),肌电图,诱发电位及血流变学检查、基因诊断等。同时与心理科交叉进行神经衰弱、失眠等功能性疾患的诊治。
上海神经内科排名,个人觉着比较合理的如下:
1、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内科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特色学科之一。在新一轮的学科建设中,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拥有临床床位92张,年收治病人2500人以上,门诊就诊病人达32万人次,成为上海市规模更大的综合神经专科,专业方向发展符合国家重大疾病研究的需求。由董强教授领衔的脑血管病专业组作为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的全国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单位,2003年牵头上海市科委“卒中单元模式建立与示范”重大攻关项目,2004年获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十年百项计划项目“中国卒中中心建设项目”建立上海卒中培训中心。现每年收治超过600例卒中患者,建立了历时10年的卒中专病门诊,年随访卒中患者超过7000例次;是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的重点学科、2008年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研究“卒中医疗服务标准”的实施单位。
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科由我国著名神经病学家周孝达教授于1952年创建。神经科已具备了较为完整的医学专业人才队伍,不仅有周孝达、蔡琰、钱可久、潘瑞福、沈崇欣、林发清等老一代知名的神经病学专家,还有一支以年轻医生为主的朝气蓬勃的团队,现在职医师36人,副主任医师以上12人,绝大多数具有硕士和博士学历。
神经科分东院和南院(分别有独立的门诊、急诊和病房)及西院(设门诊)三部分。共有床位94张,设有卒中病房、神经康复室、血管超声检查室、神经心理检查室,年均收治各类疑难危重患者2300余例,平均住院时间11天。东部神经科门诊,除周1-5上午的普通门诊(上午)和全天的专家门诊外,每周1-4下午设有脑卒中、癫痫、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记忆障碍与痴呆、失眠与神经症、头痛与头晕、周围神经病与肌病等7个专病门诊,为各类常见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提供高质量、规范和长期的医疗服务。年平均门诊人次超过13万。神经科设有独立急诊,开设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年救治约2.5万例脑卒中、昏迷、脑炎、脊髓炎、癫痫持续状态等危重患者。神经科另有神经电生理检查室、脑血管病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和肌病诊治中心。
神经科是上海市脑卒中救治中心。头痛、脑卒中和痴呆专病门诊还分别是“中华医学会国际医学交流中心的头痛中心”、“交大医学院脑卒中专病中心”和“交大医学院痴呆专病中心”。
神经科每年要完成大量的教学工作,常年负责8、5年制的中、英文班教学。每年培养研究生多名。参加我国多部《神经病学》统编教材的编写。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神经病学进展》及其他继续教育和培训活动。每年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级进修医师十余名。近年来,神经科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生局的课题研究,并参加多项国家课题。积极参加各种有关疾病诊断与治疗新 *** 的临床试验,迄今已参加35项国际或国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或大型观察性研究。每年发表专业论文几十篇。主持和执笔我国神经病学领域重要的专家共识8项。科室主办《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科室多人担任20余个国内学术杂志的编委,多人担任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及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等多个专科委员会的学术职务。
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内科建于1963年,已有近50年的历史,全科在编医师22名,其中有医院终身教授1名,正副教授9名,医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5名,硕士学位者5名,在职博士生2名,在职硕士生5名,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占医师人数的70%以上。应诊的有特约专家门诊4位、著名专家门诊1位、普通专家门诊6位。门诊诊治人数每月约为6000多人次,急诊为每月近300人次。开设了六大专病门诊:(1)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2)老年性痴呆及记忆障碍;(3)癫痫;(4)脑血管病及头痛;(5)肌病;(6)偏头痛专病门诊;并成立了“神经病学研究中心”、“帕金森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和“上海阿尔茨海默病中心”。目前总院病房床位47张,分院病房床位48张,平均年收治病人1700余名。
1980年建科至今分别承担了瑞金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法文班、英文班、高级护理系,医学营养系及夜大在内所有专业神经病学及其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22年来,科理论课时数累计达2247小时,见习课时数累计达6532小时。还特别设立了《脑血管病研究与进展》和《帕金森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两门选修课。余慧贞主任被评为二医大及瑞金医院的教育先进工作者,王瑛主任曾被评为二医大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翁中芳老师则荣获之一届“红烛奖”的荣誉。
在神经科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科室共培养硕士研究生40名,博士研究生20名。目前在读的硕士研究生4人,博士研究生2人。并承担了研究生班《神经系统实验诊断》及《神经系统生物化学和检验》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进修医师从1970年的1名发展到现今每年10至20余名。从1990年到2000年短短的10年间,科室累计培养进修医生174人,还专门为进修医生设立了每年约336学时的教学课程。自1997年开始,神经内科陆续开出了《帕金森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和《神经内科疾病进展》两门继续再教育课程。
建科伊始,神经科的创始者就认识到科研应该与医疗教学并重的道理,在当时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仍坚持开展科研工作,围绕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展开研究。
除了上述的几个神经内科,还有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内科、德济医院神经内科、长海医院神经内科等等,也是在神经内科排名不错的医院。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