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服药时间 糖皮质激素更佳服用时间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18 0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糖皮质激素服药时间的问题,以及和糖皮质激素更佳服用时间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糖皮质激素一天中什么时间吃更好
  2. 为什么口服激素要早晨顿服
  3. 糖皮质激素的停药的 ***

一、糖皮质激素一天中什么时间吃更好

人体糖皮质激素分泌的昼夜节律支配着人体许多生理功能,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如 *** 、氢化考地松、 *** 、倍他米松、促皮质素等)后突然停药发生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可引起严重的后果。现已知这种紊乱主要是由于用药违反了时辰药理学的原理,扰乱了体内皮质激素的正常分泌节律所致。因此,若必须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时,应采用早晨7~8时一次给药或隔日早晨一次给药的 *** 。这样可以减少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甚至皮质萎缩的不良后果。若在午夜给予糖皮质激素,即使剂量很小,次日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生理高峰也可受到明显抑制。

笔者建议:长期应用 *** 、 *** 等控制某些慢性疾病时,以采用隔日给药法为更佳,即把48小时药物用量在早饭后上午8时1次服用,其疗效较每日用药好,不良反应小。临床研究证明,一日4次以相同间隔给予 *** 龙2.5毫克,可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50%;若在上午8时1次给予10毫克,则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几乎无影响。

人体在生理状况下,进餐后1小时左右体内血糖浓度达到高峰,随后逐渐被机体吸收或转化为糖原,储存于肝脏和其他组织中,3小时后血糖浓度趋于正常。

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分泌或功能异常,空腹血糖在早晨有一峰值。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有昼夜节律性,即在凌晨4时胰岛素的敏感性最强,小剂量给药即可获得较好效果。尽管如此,糖尿病人在早晨的用量还需增加,因其糖尿病人致糖尿因子的早晨峰值(早晨糖耐量试验最差),其作用增强的程度较胰岛素更大。

糖皮质激素服药时间 糖皮质激素最佳服用时间-第1张图片-

笔者建议:①甲苯磺丁脲的半衰期以上午8时给药较长,服药后半小时的降血糖幅度明显大于下午6时给药者。该药口服半小时后,开始被吸收进入血液,2~4小时开始发挥降糖作用,4~6小时降糖作用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由此可见,按照惯例餐前或餐后半小时服药,血糖浓度达到高峰,而甲苯磺丁脲的药效尚未发生作用;而当药效达到峰值时,血糖浓度则已趋于更低值。这样不仅不能有效控制血糖,而且还易发生药源性低血糖反应。甲苯磺丁脲更佳给药时间是:上午8~9时,下午15~16时,这样可使药量与体内血糖浓度变化规律相适应,达到降血糖的更佳效果。而且不易发生低血糖反应。②甲福明(二甲双胍)其降糖作用主要是促进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使肌肉组织无氧酵解增加,增加葡萄糖的利用,拮抗抗胰岛素因子,减少葡萄糖经消化道吸收。服药后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口服降糖药。按照传统的用药 *** ,开始时每次0.25克,每日3次,根据病情调整用量,势必与血糖浓度昼夜节律相悖,降低药效和增加不良反应。根据其降糖作用可持续8小时的原理,可将服药时间改为早晨6~7时,下午14~15时。使药量与体内血糖浓度变化相适应,减少用药量和不良反应。

二、为什么口服激素要早晨顿服

在各种免疫损伤性疾病中,最常见的是肾病综合和系统性狼疮肾炎,目前药物治疗的主要药物是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多选用口服强的松),部分病例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但是这种治疗往往需要较大剂量和较长疗程,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药物副作用。多少年来,临床专家们孜孜不倦地寻觅如何减少这类药物副作用的 *** ,晨间顿服的给药 *** 是一种符合生理规律的 *** 。

激素在人体内的代谢有如下规律:皮质激素主要是在人体内肾上腺皮质所分泌,因此又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每天的分泌量和血中浓度随人的生理活动而升降,每日凌晨逐渐增多而达高峰,午后则逐渐下降,于上夜为更低,此其一;血中激素的浓度又可以反过来抑制肾上腺皮质的分泌,因而假若长期大剂量的摄入激素,血中浓度持续升高,则肾上腺皮质的分泌就会受抑制,长期的抑制会引起腺体的功能降低,甚至萎缩,这种称为肾上腺皮质轴的抑制是引起各种副作用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其二也。

了解此规律,临床专家们就采用晨服激素的对策,让血中外源性的激素,按原生理的变化而升高和降低,符合了生理性的波动,从而明显地减少肾上腺皮质轴抑制的副作用,通过近几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是合理的、有效的和可行的。

但是也是有一些问题应予注意,并采取措施而防止。例如,一般用药剂量较大,以强的松为例,每日可能一次服此药即有10~12片之多,高浓度的进入胃口,可能引起一些胃部反应,因此可先食点早餐,然后服药,以减低此一时间的胃内药物浓度;或者10~12粒药片,分成2~3次,隔十几分钟分次服完,也可以使胃中的药物浓度分摊开来,亦不会影响血中浓度的变化。

当激素在以后维持治疗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0.4毫克以内的剂量,则此种副作用不多且较轻微了,不必为此而担心。

此外,还应注意,较长期服激素后,肾上腺皮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因而不应该突然中止服药,否则,一下子停药,血中原先靠外源性激素维持的血浓度降低,肾上腺皮质又不能一下子恢复分泌能力,这时会发生血浓度不变,导致一种“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严重者可以危及生命。切记:不能突然停药!

三、糖皮质激素的停药的 ***

药源性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长期应用超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由于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反馈性抑制腺垂体促皮质激素(ACTH)的分泌,使内源性皮质激素释放减少及肾上腺皮质萎缩。停药后,腺垂体分泌ACTH的功能一般需3月~5月才恢复,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恢复约需6月~9月或更长,因而从减量到停药需经过较长过程,不能骤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在撤药过程中或停药后一段时间内,若遇到感染、创伤和大手术等应 *** 况,有些病人可发生肾上腺危象,表现为恶心、呕吐、乏力和低血压,甚至休克,需及时补充糖皮质激素。

部分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患者可无临床表现,但有食欲不振、恶心、体重减轻、肌肉无力、肌肉或关节痛、低血压、低血糖、心跳快、嗜睡、低热或颅内压增高等表现。如遇到应激性 *** ,则症状加重,严重时也可出现肾上腺皮质危象。

反跳现象糖皮质激素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可出现反跳现象而致原病复发或恶化,其原因是病人对糖皮质激素产生了依赖性,或糖皮质激素用量不足病情尚未控制所致。出现反跳现象常需加大剂量再行治疗,待症状缓解后再逐渐减量、停药。

全身应用药理剂量糖皮质激素引起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程度与药物的作用是否长效、持续使用的时间及给药途径有关。糖皮质激素抑制垂体—肾上腺轴作用和抗炎活性大约平行。

减少副作用激素的副作用通常与剂量及疗程密切相关,单剂量或1次大剂量给药很少导致机体的损害。成人每日用强的松量若小于7.5 mg则很少有副作用,若大于7.5 mg发生率则增多,大剂量,长疗程使用激素其副作用明显增加,应尽量避免。目前多主张采用小剂量、短疗效,也有主张采用间日疗法。即以每日更低有效量2.5倍于隔日晨时前顿服,可减少对肾上腺皮质的抑制和严重副作用的发生。对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病,近年来主张采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以取代或减少全身用药的剂量,也可达到提高气道局部的药物浓度和疗效,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如乳母接受药物性大剂量的激素,则不应哺乳,由于激素可由乳汁中排泄,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激素可抑制患儿的生长和发育。小儿如长期使用激素也需十分慎重,如果有必要长期使用,应采用短效(如可的松)或中效制剂(如强的松),避免使用长效制剂(如 *** )。口服中效制剂隔日疗法可减轻对生长的抑 *** 用。儿童或少年患者长期使用激素必须密切观察,患儿发生骨质疏松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青光眼、白内障的危险性都增加老年患者用激素易发生高血压。老年患者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女性应用激素易发生骨质疏松。用药时不能骤停。

停药反应药源性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长期使用,尤其连日给予超生理剂量激素的患者,由于外源性皮质激素反馈性抑制垂体前叶促皮质激素(ACTH)的分泌,从而使内源性皮质激素释放减少及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多数患者可无临床表现。停药后,垂体前叶分泌ACTH的功能一般需3个月~5个月才恢复,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恢复约需6个月~9个月或更长,因而停药需经一个较长过程,不能骤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撤药过程中或停药后一段时间内,如反跳现象和停用综合征(或称戒断现象),反谓反跳现象是指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症状已完全控制后缓解,但因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大或过快时,可见原发病复发或恶化的现象称为反跳现象,多由患者对激素产生依赖或疾病症状未被充分控制所致。所谓停药综合征是指在短期内应用大量激素,在突然停药后出现一些原来没有的临床症候群,如肌痛、关节痛、肌强直、疲乏无力、发热、情绪低落或无欲状态,少数患者可致虚脱,多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暂时性机能紊乱所致,反跳现象与停药综合征的处理大致相同,发生后应及时恢复原来使用激素的种类和剂量,加强对原疾病的病因和对症处理,待临床症状平稳后,缓慢减量逐步实验停药。

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应用于临床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滥用激素导致的副作用时有发生,所以严格选择用药指征,密切监视其疗效和副作用是极为重要的。现将临床常见的几个问题浅谈如下。

不应将激素作为抗生素药物使用,激素可抑制炎症早期的渗出,也可抑制炎症后期的增生,加之有抗毒,抗休克的作用,因此临床上广泛地用于急性重症感染,但是,激素并不能抑制细菌或病毒的生长,反而因为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尤其是抑制了机体内干扰素的生成而导致细菌的繁殖及感染的扩散,长期使用可导致二重感染,因此感染性疾病一般不应使用激素,如必须使用则须在有效抗生素应用的情况下使用,且疗程不宜过长。

1.2不应将激素作为退热药物使用

激素能降低体温调节中枢对内源性或外源性致热源的敏感性而有退热作用,但这种退热作用并不持久,且有引起炎症播散的副作用,因此绝不能将其作常规退热药使用。对于某些有明显中毒症状的重症感染,可在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同时短期加用激素,有助于缓解中毒症状,改善病情。

1.3不应将激素作为增加食欲的药物使用

激素能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增加食欲,促进消化,若因此将其作为食欲增加剂使用则为滥用。

2激素的药代动力学这对于正确使用激素十分重要,如氢化可的松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血浆浓度于1 h~2 h内达到高峰,1次服药作用可维持12 h左右,该药进入血液后与血浆中某些蛋白质结合运送到全身再分解为游离形式发挥作用,其半衰期为80 min~120 min,强的松、醋酸可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的组织半衰期均为0.5 d~2.5 d。

3减少副作用激素的副作用通常与剂量及疗程密切相关,单剂量或1次大剂量给药很少导致机体的损害。成人每日用强的松量若小于7.5 mg则很少有副作用,若大于7.5 mg发生率则增多,大剂量,长疗程使用激素其副作用明显增加,应尽量避免。目前多主张采用小剂量、短疗效,也有主张采用间日疗法。即以每日更低有效量2.5倍于隔日晨时前顿服,可减少对肾上腺皮质的抑制和严重副作用的发生。对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病,近年来主张采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以取代或减少全身用药的剂量,也可达到提高气道局部的药物浓度和疗效,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如乳母接受药物性大剂量的激素,则不应哺乳,由于激素可由乳汁中排泄,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激素可抑制患儿的生长和发育。小儿如长期使用激素也需十分慎重,如果有必要长期使用,应采用短效(如可的松)或中效制剂(如强的松),避免使用长效制剂(如 *** )。口服中效制剂隔日疗法可减轻对生长的抑 *** 用。儿童或少年患者长期使用激素必须密切观察,患儿发生骨质疏松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青光眼、白内障的危险性都增加老年患者用激素易发生高血压。老年患者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女性应用激素易发生骨质疏松。用药时不能骤停。

4停药反应药源性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长期使用,尤其连日给予超生理剂量激素的患者,由于外源性皮质激素反馈性抑制垂体前叶促皮质激素(ACTH)的分泌,从而使内源性皮质激素释放减少及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多数患者可无临床表现。停药后,垂体前叶分泌ACTH的功能一般需3个月~5个月才恢复,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恢复约需6个月~9个月或更长,因而停药需经一个较长过程,不能骤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撤药过程中或停药后一段时间内,如反跳现象和停用综合征(或称戒断现象),反谓反跳现象是指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症状已完全控制后缓解,但因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大或过快时,可见原发病复发或恶化的现象称为反跳现象,多由患者对激素产生依赖或疾病症状未被充分控制所致。所谓停药综合征是指在短期内应用大量激素,在突然停药后出现一些原来没有的临床症候群,如肌痛、关节痛、肌强直、疲乏无力、发热、情绪低落或无欲状态,少数患者可致虚脱,多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暂时性机能紊乱所致,反跳现象与停药综合征的处理大致相同,发生后应及时恢复原来使用激素的种类和剂量,加强对原疾病的病因和对症处理,待临床症状平稳后,缓慢减量逐步实验停药。

5下列情况慎用心脏病或急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憩室炎、情绪不稳定和有精神病倾向、真菌感染、青光眼、肝功能损害、眼单纯性疱疹、高脂蛋白血症、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此时激素作用增强)、重症肌无力、骨质疏松、胃溃疡、胃炎或食管炎、肾功能损害或结石、结核病等。

6以下情况不宜用激素严重的精神病史,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新近胃肠吻合术后,较重的骨质疏松,明显的糖尿病,严重的高血压,未能用抗生素控制的病毒、细菌、霉菌感染。

7正确评价疗效激素的治疗大多属于缓解症状的姑息疗法,其抗炎、抗毒、退热、促进食欲和振奋精神等作用往往给人以假象,所以不能仅根据患者的主观感觉判断疗效,而必须结合必要的客观检查,如实验室检查,放射线检查,超声波检查等,正确评价疗效。如长期应用激素者,应定期检查以下项目:血糖,尿糖或糖耐量试验,尤其是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倾向者;小儿应定期监测生长和发育情况;眼科检查,注意白内障、青光眼或眼部感染发生;血清电解质和大便隐血;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的检查,老年人尤应注意。

〔1〕龚德华,王庆文.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的新进展〔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0,1.

〔2〕王大婉,丛克家.妇产科疾病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523.

〔3〕罗慰慈.与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关的问题〔J〕.中国新药杂志,2000,6.

〔4〕黄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毒副作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

〔5〕金仲品.简述糖皮质激素的药理及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临床医生,2000,5.

〔6〕龚德华,王庆文.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的新进展〔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0,1.

〔7〕魏克伦,李娟.糖皮质激素在新生儿临床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8〕蔡永敏.最新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303�483.

〔9〕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6.

〔10〕张惠卿.医药万象〔M〕.2005,3(8).

〔11〕胡文彬,江素玲.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1).

〔12〕张晓霞.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6).

〔13〕汤光,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78�342.

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临沂 276002

关于糖皮质激素服药时间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皮质 激素 时间 服药 服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