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特斯拉在上海建厂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介绍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总部在北京建厂在上海,特斯拉意欲何为
1、特斯拉曾经一度濒临破产,好在中国 *** 出手相助挽救了破产边缘的特斯拉,上海引进特斯拉这一家外资独资企业入驻上海原因个人总结为以下几个:
2、首先,特斯拉生存状况堪忧,为了盘活特斯拉必须选择中国上海。特斯拉总部在北京无疑北京是一个人才聚集的好地方,但是没了市场就无法生存,没有了较低的生产成本和完整的产业链特斯拉也无法吸收高人才的作用,所以马斯克估计也对比了中国内陆和沿海一带几个城市,无疑上海跟具备产业链和市场规模,
3、换句话说就是上海市场区位要大于北京,相对应北京的人才研发优势更大于上海,北京高校林立院校人才众多这提供了巨大的人才支持,所以说他把生产投在了上海,把研发搬到了北京是极其正确的选择当然这也是减少成本的一种合理方式。
4、其次,受到上海 *** 极其优惠的政策和产业链支持,并且获得了大量资金支持。上海 *** 给马斯克提供了极其优惠的土地政策和运营环境,对于特斯拉这种新能源电动车来说中国内陆有超过20万辆市场的需求,研发费用和生产成本也是高昂,上海 *** 承诺可以让马斯克提供大量的资金借款,光这一点就可以稳定了特斯拉工厂的位置,后面有相关消息报道特斯拉制造商有18亿美元的信贷额度,这大量的巨款就足以说明上海 *** 对特斯拉的优惠政策。
5、最后,上海有潜力成为下一个硅谷,上海也需要特斯拉的入驻。有相关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在科技融资方面,上海花了巨大的努力,在近十年间上海对科技的融资超过了700亿左右,上海正在吸引下一代创客的入驻并且意在打造上海硅谷的文化包容性,不管是特斯拉还是国内其他科技企业上海 *** 花了巨大的代价让他们入驻上海为上海的科技发展添砖加瓦,如果上海能够支持特斯拉发展这无疑是吸引众多科技企业入驻的前奏,特斯拉一旦在上海入驻并且发展,这将会吸引更多的新生的科技企业聚集到上海。
二、特斯拉已经确定将在上海建厂吗
美国当地时间6月5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特斯拉全球销售主管任宇翔披露了在中国上海建设美国以外首个工厂的计划,并承诺不久将披露有关中国合作伙伴和新工厂的更多细节。特斯拉CEO马斯克则将新工厂称为“Dreadnought”(无畏舰)。他在股东大会上表示,与特斯拉设立在美国的之一批制造工厂不同,新的“无畏舰”(Dreadnought)工厂将同时生产电池和组装车辆。
马斯克曾公开表达过在中国投资建厂的强烈兴趣,并表示,如果能够在本地生产,免去关税和降低运输成本,可以让特斯拉电动车在中国的售价下降三分之一。目前,特拉斯销售到中国市场的特斯拉电动车主要面临25%的进口关税、增值税和运输装卸费等。
中国市场对特斯拉有着巨大诱惑,目前已是特斯拉在美国以外的更大市场。2017年,特斯拉在中国的销售额为20.27亿美元,较2016年增幅超过90%,占到当年全部销售额的近20%。
马斯克在股东大会中还表示,特斯拉周产5000辆Model 3的目标“非常可能”在本月底时实现。他还表示,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很快将会制造出更多的电池,产量将超过所有电动车制造商的电池产量总和。
在股东大会上,马斯克回顾了特斯拉工厂过去面临的挑战,称公司在自动化方面的运气好坏参半。马斯克表示:“我们在Model 3上犯了很多错误。我们相信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正在解决它们……我们在某些情况下采用的自动化 *** 没有奏效。但很明显,有些生产要素非常适合人类完成,有些部分非常适合机器人”。
在当日的股东大会中,特斯拉股东对3名董事的继任和分离首席执行官与董事长职责的股东提案进行了表决。最终,特斯拉独立董事安东尼奥-格拉西亚(Antonio Gracias)、21世纪福克斯首席执行官詹姆斯-默多克(James Murdoch)、马斯克的弟弟金巴尔-马斯克(Kimbal Musk)成功继任特斯拉董事,而分离马斯克职责的提案未能获得通过。
三、特斯拉又双叒叕在中国建厂了!
特斯拉把每一次腾飞的赌注都押在了中国。电动车如是,储能业务亦如是。
这家电动车企要在上海新建一座储能超级工厂。这是其除了加利福尼亚州的Lathrop工厂之外,首家海外储能工厂。
该工厂落户上海临港新片区,规划生产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1万台,储能规模近40GWh,计划2023年第三季度开工,2024年第二季度投产,产品提供范围覆盖全球市场。
4月10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了特斯拉官推发布的这一新项目签约仪式,称上海新工厂的成立将助力特斯拉在加州的储能超级工厂扩充产能。
特斯拉于2015年推出储能业务,相继发布针对家用储能的Powerwall和企业及公用事业储能方案Powerpack。
Megapack是Powerpack的升级产品,于2019年7月推出,能随时与电池模块、逆变器和温度系统集成安装,有助于稳定电网、预防断电,每台Megapack机组可以存储超过3MWh的能量,足够满足3600户家庭一小时的用电需求。
Megapack时长可选2小时或4小时,主要面向工商业。2小时产品对应的功率和容量为1.9 MW/3.9 MWh,4小时产品对应的功率和容量为1 MW/4 MWh。
国金证券报告显示,Megapack主要销售地区为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商业模式成熟的海外大型储能市场,其中美国市场占比为63%。
2022年是特斯拉储能业务增速最快的一年,全年共实现储能装机6.541GWh,同比增长了63.9%,约占全球储能市场份额的15.9%。去年也是特斯拉储能业务毛利扭亏为盈的关键年份,其储能业务营收272.25亿元,同比增长53.1%;毛利转正,达20.06亿元,对应的毛利率约为7.37%。
一位业内人士对汽车商业评论分析称,特斯拉在上海建立储能超级工厂,一方面想借鉴电动车的成功模式,助其迅速扩大产能并降低成本;另外,也是看中了中国正在爆发的储能市场前景。
特斯拉的超级储能工厂属于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储能技术。
截至2022年底,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45.7 GW,年增长率达80%。
4月7日,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在“第十一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 2023)上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3》显示,2022年全球清洁能源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储能行业在传统行业低迷的情况下一枝独秀,国内外表现都远超市场预期。
2022年,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规模累计237.2 GW,年增长率达15%;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30.7 GW,同比增长98%。
全球电力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2000-2022)
其中,全球新型储能新增投运规模首次突破20 GW,达到20.4 GW,是前一年的2倍;抽水蓄能累计装机规模占比首次低于80%,同比下降6.8个百分点。
全球新型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2000-2022)
2022年,中国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5GW,达到16.5GW,其中,抽水蓄能新增规模9.1GW,同比增长75%;型储能新增规模创历史新高,达到7.3GW/15.9GWh,功率规模同比增长200%,能量规模同比增长280%,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之一。
2022年,中国成为全球更大的储能市场,新型储能新增规模占据36%的市场份额,美国、欧洲位列第二、第三,市场份额分别为26%、24%。
新型储能中,锂离子电池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比重达97%,此外,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飞轮等其它技术路线的项目,在规模上有所突破,应用模式逐渐增多。
白皮书预计,未来五年,受益于相关技术进步、投资成本下降、商业模式成熟,中国新型储能将继续高速发展,2023-2027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9.3%-60.3%,2027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97-138.4GW。
未来5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投运装机规模预测(2023-2027年)单位:MW
根据上下游,储能电池产业链上游以磷酸铁锂电池原材料为主,其中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占比达到60%;中游为储能电池系统,电池芯占比达到70%;下游为储能系统,应用于电源侧、发电侧、用户侧等场景。
从竞争玩家来看,根据前述白皮书,中国储能技术提供商出货量排名前十位的基本上都是国内车载动力电池前十强,依次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储能、瑞浦兰钧、鹏辉能源、海辰储能、派能科技、远景动力、南都电源、国轩高科;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出货量排名前十的依次为:阳光电源、比亚迪、海博思创、华为、中车株洲所、南都电源、远景能源、天合储能、采日能源和中天储能。
宁德时代董事长、总经理曾毓群在3月24日答投资者问时曾提到,储能更大的特点是日历寿命、循环寿命要达到20年以上,且储能大系统1Gwh的储能电站需要超过150万颗电芯,所以对产品一致性要求是汽车动力电池的 1万倍(4个数量级)以上,而往往在交付初期看不出来,劣质产品将会造成业主在安全与财务方面的巨大损失。
曾毓群称,纵观一些友商的产品,在海外出现频频起火现象,正反映了上述隐患。
据公开报道,在过去10年间,全球储能电站出现起火的事件高达七八十起,电化学储能的安全成为社会大众的关注点。
曾毓群呼吁储能电站需要从设计、选型、施工、运维、报废回收全流程向核电的安全理念学习。参照核电级安全,建立以失效概率为依据的电池储能系统安全分级评估体系,并将该体系纳入到重大项目招标条件,引导电池储能迈向以“核电级安全”为标杆的高质量发展。
成本高、盈利难是储能电池行业的痛点。
特斯拉储能业务虽然毛利转正,但产品价格远高于国内。
根据其官网1月26日消息,一套1.9MW/3.9MWh(2小时产品)的Megapack储能系统售价约为263万美元,短短一个月内上涨了1.2%,其单套储能系统售价单价约合人民币4.5元/Wh,而若采购5套以上,单套价格售价约合人民币3.3-3.5元/Wh左右。
根据国金证券的数据,这远远高于国内1.4-1.65元/Wh。
不过,根据前述业内人士分析,这正是特斯拉在中国建厂的目的之一——借助中国供应链的优势,降低成本。
特斯拉在加州建设年产40GWh的Lathrop超级储能电池工厂日产25台商用储能电池,产能正在爬坡中。
特斯拉早在2022年5月提出到2030年部署1500GWh储能的装机目标。
至于它是否能再一次像鲶鱼颠覆车市一样搅动储能市场,需要时间来考验。
特斯拉新工厂助力中国储能:
特斯拉在上海建储能新工厂: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3》发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商业评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四、特斯拉的在华工厂为什么落在上海
1、因为上海更加繁荣,消费能力也更高。在上海,不仅有特斯拉,还有蔚来汽车。据报道,蔚来汽车也要在上海投资200~300亿。而且,蔚来汽车还是本土企业。据车聚君的了解,蔚来入驻嘉定,区 *** 提供了低租金的厂房,并予以较高的税收返还比例作为支持。但区 *** 并未直接注资蔚来。此前某家车企入驻嘉定时,区 *** 投资了一部分,但对于新造车企业的态度还是较为保守。这是蔚来的情况。
2、对比特斯拉,作为一家美国企业,车聚君觉得浦东区 *** 能够提供的,应该也是低租金的地皮,与一定程度的税收返还。这对于特斯拉来说,是一件好事。毕竟当前中美贸易战正酣,想要取得太多优惠政策的难度也较大。而且,特斯拉是注册在自贸区内的,浦东区 *** 或许会在自贸区政策上灵活调控,给予特斯拉支持。7月11日,上海市 *** 召开发布会,对特斯拉落户上海做出回应。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黄瓯表示,特斯拉的50万辆产能工厂是上海有史以来更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市 *** 会做好支持工作,帮助其尽快投产。
3、事实上,特斯拉在华独资建厂意味着中国汽车行业正在进一步对外开放。而对中国自主车企来说,挑战也在加剧。相对乐观的是,如今自主车企的实力已今非昔比。过去因合资股比限制,中国汽车企业不仅打下了产业配套体系基础,也收获了资本积累。如今随着汽车合资股比限制的放开,自主车企与跨国车企之间的较量才真正开始。
4、特斯拉(上海)电动汽车研发创新中心是特斯拉全球研发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事电动汽车方面研发创新,将积极推动电动车创新技术成果转化。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