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皮试观察多长时间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皮试要多长时间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皮试观察多长时间和皮试要多长时间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皮试的观察要点
皮试结果判定及分析:1.Ⅰ型变态反应在抗原 *** 后20~30min内观察结果。挑刺试验的阳性反应以红晕为主,皮内试验的阳性反应则以风团为主,判定标准见表如下:速发型皮肤试验的结果判定标准反应程度皮内试验挑刺试验-无反应或小于对照无反应或小于对照+风团3~5min,红晕<20mm红晕>对照,≤20nm++风团6~9mm,伴红晕红晕>20mm,无风团+++风团10~15mm,伴红晕红晕伴有风团++++风团>15mm,红晕伴伪足红晕伴伪足和风团 2.Ⅳ型变态反应在接触抗原后48~72h内观察结果。皮内试验的阳性结果以红肿和硬结为主,斑贴试验的阳性结果以红肿和水疱为主。判定标准见表如下:迟发型皮肤反应试验的结果判定标准反应程度皮内试验斑...
二、皮试多长时间看结果
在出现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时候,去诊所或者医院里面打针,医生通常都会给患者做皮试,所谓的皮试,就是对皮肤做敏感测试的简称,之所以要做皮试,是为了避免在打青霉素之后出现了过敏反应,因为一旦出现青霉素过敏的话,会有非常大的危险,甚至可能会导致死亡,所以注射青霉素之前做皮试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做皮试之后多久看结果呢?
青霉素是一种常见的抗生素,青霉素的给药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口服给药,一种是肌肉注射,还有一种就是静脉滴注。口服给药的方式来服用青霉素是不需要进行青霉素皮试的。而青霉素如果需要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滴注,则需要进行青霉素皮试。但是很多人做了青霉素皮试,却不知道青霉素皮试的有效时间。青霉素皮试的有效时间是多久?这里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地讲解一下这个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霉素皮试主要是为了防止青霉素过敏的发生。一旦出现青霉素过敏,如果抢救不及时,是可以导致患者致命的。所以为了患者的安全来说,如果需要用到青霉素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滴注,需要进行青霉素皮试。青霉素皮试时,首先需要对青霉素液进行及时配比,取青霉素液0.1ml,加0.9%氯化钠溶液到1ml,就可以配成青霉素皮试液了。
青霉素皮试时只需要注射少量的青霉素在皮下,让皮肤隆起,随后观察皮肤的反应。那么青霉素皮试的有效时间是多久?一般来说,青霉素皮试的有效时间是二十分钟,时间不够可能看不到阳性结果,时间过长,也会影响对阳性结果的判断。所以做了青霉素皮试,一定更要掌握好二十分钟这个时间。而皮肤没有红肿则认定青霉素皮试为阴性结果。
综上所述,青霉素皮试有效时间是多久?一般二十分钟查看结果。青霉素皮试是为了保证患者在使用青霉素的过程中不出现青霉素过敏反应。青霉素皮试时,需要配比好青霉素皮试液,然后直接在皮下进行注射,等待二十分钟就可以观察结果,如果皮肤没有出现红肿就认定为阴性,如果有红肿就认定为皮试阳性。
三、输液不疼,皮试却很疼,如何观察皮试结果
皮试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判断此药物是否对用药者本身产生过敏反应的一个方式,通常是用于抗生素及一些特殊类的药物,由于个体的差异会导致个体对药物不同的反应。皮试只要出现一次阳性,那么之后对此药物就要禁止使用,即便皮试也不可以再做了。皮试的位置一般是选在皮肤较白处,这样对皮试的结果可以有一个更直观的判断,所以通常选择在手臂的内侧进行。
皮试之所以很疼是因为皮试是通过针管将皮试液注射入皮内,人体本身就对此处的疼痛十分敏感,而且皮内是无法立即将液体进行吸收的,所以也会有一种肿胀感。皮试液的配置应该是现配现用,时间久了药效弱了也会对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一般皮试液的浓度是比较高的,注射入皮内的只有0.1毫升,时间为20分钟,时间一到立即给护士看结果,如果时间过了就需要重做皮试。然而输液不疼是由于输液是通过针尖直接将药液注射入血管内,之后只要针尖不移位就不会感觉到疼痛。皮试虽然很疼,但是却对我们判断是否对此药物过敏做出了很好的判断,那么皮试的结果究竟如何观察呢?
阳性结果通常会表现为因做皮试产生的小皮疹会进一步变大,甚至超过1厘米,皮试处的皮肤也会表现出很红的现象,还会有人伴随皮肤的痒感。身体也会表现出头晕、头痛,严重者会出现心慌、休克等,只要出现以上任意一种症状,都会判断为阳性。
阴性就会表现为皮疹变小甚至消失,皮肤表皮也没有出现发红的现象,身体也没有任何的因皮试而出现的症状,这种情况就是可以用药的。
如果对皮试的结果有一定的争议的时候,那么这种药还是应该禁止使用,只有在完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四、之一次青霉素皮试多长时间失效
试验法有划痕、斑贴、滴眼、皮内注射等法,以皮内注射法(皮试)为常用。皮试液是由青霉素G钠溶于等渗氯化钠注射液(500单位/ml),以无菌操作法制成,4℃下保存可用1周,室温则只限当日应用。将皮试液0.02~0.05ml注于肘内侧皮下,等待20分钟观察结果,呈阴性反应时始可用药。有时虽皮试局部呈阴性反应,但患者有胸闷、头晕、哮喘、皮肤发痒等症状出现,也不应给予药物。
应注意试验本身也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皮试前应准备好必要的急救药物。皮试期间对病人应密切观察,如发生休克,应立即肌内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注射液0.5~1ml(小儿酌减),必要时可数分钟重复注射一次或进行静脉、心内注射。并根据需要进行输液、给氧、滴注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或氟美松)、应用升压药和其他必要的急救措施。
皮试呈阴性者,在用药过程中也还有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在注射药物后,应严密观察病人20分钟,无反应发生方可离开。遇有任何类型的过敏反应或病人主诉不适,应立即停止继续给药。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应按上述 *** 进行急救。
对于过去曾有过青霉素过敏史或属于过敏体质者(如有荨麻疹、湿疹、支气管哮喘等病史者)必须用青霉素时,无论皮试和用药,均须十分谨慎。
青霉素类不同品种间存在着交叉过敏关系。青霉素类药物在应用前可用青霉素G钠皮试液进行皮试。另有处方开写哪种青霉素就用哪种青霉素做皮试(供选用的试液浓度为300μg/ml)的意见,也是可行的。
五、皮试液的配制
答:青霉素皮试液是由青霉素G钠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皮试液浓度为每500U·ml-1),以无菌操作法制成的。皮试液需新鲜配制,皮内注射0.1ml,阳性反应者禁用。配制皮试液的溶媒只能用等渗的氯化钠,而不用注射用水和葡萄糖注射液,因为注射用水为低渗液,渗透压低于组织液,注射后水分迅速进入细胞使其膨胀,引起局部疼痛,疼痛 *** 皮肤,使局部充血、红肿、而出现假阳性。青霉素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5%~10%葡萄糖注射液pH为3.2~5.5,用作溶媒可催化青霉素分解降效,易引起过敏反应。皮试液的配制 *** :①取青霉素80万U加0.9%氯化钠溶液1.6 ml,得50万U·ml-1(A液);②用1 ml注射器吸取A液0.1 ml+0.9 ml 0.9%氯化钠溶液得5万U·ml-1(B液);③用1 ml注射器吸取B液1 ml,推掉0.9 ml,余0.1 ml+0.9%氯化钠溶液0.9 ml,得5000U·ml-1(C液);④用1 ml注射器吸取C液1 ml,推掉0.9 ml,余0.1 ml+0.9%氯化钠溶液0.9 ml,得500U·ml-1(D液),D液即为皮试液。
2.青霉素皮试液的使用时间是多长?
答:无菌操作配制的青霉素皮试液,4℃下保存可用1周,室温则只限当日应用。但有学者认为,皮试液应现用现配,使用超过3h的皮试液容易出现假阳性。因为青霉素G溶液的效价在室温下极易降解,其在溶液中重排而成为青霉素烯酸,后者和人体蛋白结合成为青霉噻唑蛋白和青霉烯酸蛋白,这些都是致敏物质,易引起过敏反应。
答:注射用头孢菌素是否做皮试,国家尚没有统一规定。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的说明书上只是注明:对青霉素过敏者慎用,对头孢菌素类有过敏反应者禁用。但在临床上做皮试已经成为公认,各医院 *** 不一样,大致有以下3种:①处方开具哪种头孢菌素就用哪种做皮试;②采用价格相对便宜的某种头孢菌素如头孢唑林做皮试,若是阳性就不再使用其他品种;③用青霉素做皮试,以此来判断患者能否使用头孢菌素。
之一种 *** 比较合理,但是头孢菌素一般较贵,有的患者使用贵重头孢菌素做皮试呈阳性反应,他们会找医务人员吵闹,引起医疗纠纷。第二种 *** 不甚合理,因为各种头孢菌素没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而头孢菌素的过敏反应除了与其本身结构R1侧链有关外,还可能与头孢菌素-蛋白结合物(包括准备过程混入蛋白类杂质及头孢菌素聚合物)有关。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与规格的头孢菌素所产生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也可能不一样。因此不宜用某一种头孢菌素皮试液代替其他品种。第三种 *** 最不合理,因为青霉素与头孢菌素虽都含有β-内酰胺环结构,β-内酰胺环是两者发生交*过敏反应的结构基础,头孢菌素的抗原决定簇主要和7位侧链结构有关,头孢菌素7位侧链结构和青霉素6位侧链结构越相似,交*过敏反应越强。可见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交*过敏反应有一定的局限性。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应用头孢菌素时临床发生过敏反应者达5%~7%,如做免疫反应测定时,则青霉素过敏患者对头孢菌素过敏达20%。如果以青霉素的皮试结果来判断可否使用头孢菌素,就会使一些患者失去使用头孢菌素的机会而贻误病情。
临床上头孢菌素到底怎样做皮试,目前尚没有既合理又可行的办法。笔者认为之一种 *** 虽然合理,但由于头孢菌素一般价格较贵,临床上难以实施。我们建议药品生产厂家配套生产皮试专用的小剂量粉针剂,在保证皮试液质量的同时,也解决了皮试液配制程序烦琐、价格昂贵的问题。
4.对接受过青霉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停药间隔多久需要重新做皮试?
答:15版《新编药物学》规定:成人在7d内未用过青霉素、小儿在3d内未用过青霉素者均应进行青霉素皮试。但也有人认为,但凡停用72小时需再次用药者,即应重新做皮试,以防不测。因为本类药物进入人体5d左右即可产生抗体,10d左右抗体形成达高峰,皮试的间隔时间应参照此规律。
答:这是临床咨询比较多的问题。中国药典委员会编的《临床用药须知》规定:青霉素V钾、氯唑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口服制剂在用药前要详细询问过敏史并做青霉素皮试试验,阳性者禁用。这些口服青霉素的药品说明书上也做了同样的要求。所以医生一定要按规定要求患者进行青霉素皮试,口服青霉素发生过敏性休克的例子并不少见,进行皮试虽然程序上麻烦一些,但对保护患者及医护人员自身安全都有好处。
6.对青霉素皮试阳性的患者是否可以再做皮试?
答:青霉素皮试阳性结果的出现时间与概率,可因时、因地、因人、因药、因操作技巧等的不同而有很大不同。国内有人对100例青霉素过敏的患者进行重新皮试,结果只有一人呈阳性结果,国外的重复试验阴性率达87.6%。对第二次皮试阴性的患者给药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并不大于无过敏史者。故对有过敏史者需要用药者可再做皮试,在备好抢救设备及药品的情况下,皮试 *** 宜选用划痕试验,同时对侧做0.9%氯化钠溶液对照,如果局部出现剧烈的反应,立即将试剂擦洗干净。两侧结果相同者可判为阴性,此时再用皮内皮试法最后决定。
7.新生儿首次使用青霉素是否应进行皮试?
答:关于新生儿首次使用青霉素是否皮试,目前意见尚未统一。持否定意见的认为:①IgE是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抗体,新生儿体内缺乏IgE抗体;②新生儿接触青霉素的机会不多,体内不会存在相应的抗体及生物活性物质;③新生儿皮肤红嫩,乙醇可使局部发红,甚至出现小红疹,因而得不到正确结果。黄锦飞把1527名新生儿随机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均行青霉素皮试,观察皮试结果,对照组不行皮试直接用青霉素。结果显示对照组753例均在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青霉素后情况顺利,无1例出现不能解释的病情变化。首次应用顺利后,其中724例持续用药7~34d均未出现过敏性休克,其中29例出现病情变化或死亡,均系疾病本身所致。观察组由于新生儿皮肤细嫩、潮红、易摩擦,观察皮试结果比较困难,874例中108例判为青霉素皮试阳性。作者认为,青霉素不皮试直接应用于父母无过敏史的新生儿是安全可行的。田凤娥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结论。持赞成意见的认为,虽然大多数新生儿未直接接触青霉素,但间接接触的可能性较大,例如,应用青霉素的孕妇,约10%的新生儿的脐血中发现青霉素抗体,青霉素还可以进入乳汁;新生儿体内IgE水平低,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有隐匿性遗传背景者,可通过遗传传递给胎儿,从而影响新生儿体内IgE水平。文献也有新生儿青霉素过敏的报道,因此主张新生儿在使用青霉素前要皮试。目前还没有从哪一本书找到新生儿首次应用青霉素可以不做皮试的依据。
关于皮试观察多长时间,皮试要多长时间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