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写一段话,端午节吃粽子写话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22 0
端午粽香,粽子怎么吃才健康?

明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时令美食粽子将被端上大家的餐桌。端午食粽的风俗已经延续了千百年,无数文人墨客写下过关于粽子的诗句。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中写道:“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北宋文学家苏轼也曾写过:“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现代人吃粽子,除了增加节日氛围,还强调营养健康。粽子虽然美味可口,但馅料中的蛋黄、咸肉、蜜枣等食材的热量和糖分可不低。那么,大家该如何健康吃粽子呢?

特殊人群如何吃粽子

常见的传统甜粽有豆沙粽、蜜枣粽、果仁粽,甜糯的口感,让人心生欢喜;咸粽有肉粽、蛋黄粽、海鲜粽,肉块或蛋黄浸出的油脂融进糯米中,入口唇齿留香。想吃得简单点,清淡的白粽也是不错的选择。粽子好吃,很多人却有顾虑:想减肥的人担心热量高,控血糖的人怕升血糖快,消化不好的人怕难消化……

粽子怎么吃才健康

大家在自制粽子时,可以在糯米中掺一些全谷物和杂豆类,增加膳食纤维的含量,如燕麦、小米、红豆、绿豆等;还可以加栗子、莲子、芋头、紫薯,制成杂粮粽。糯米柔软可口、质地黏韧,加入谷物和豆类,可以让粽子的口感更丰富,还能提高营养价值。既然主打健康牌,大家就尽量不要加油、盐、糖,可以适量添加一些大枣、枸杞、葡萄干,以增加粽子香甜的风味。

大家在选购粽子时,一定要在正规的商场、超市购买,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注意检查粽子的包装和形态。

在吃粽子时,大家要注意控制量,避免一餐中只吃粽子,要搭配一定量的蔬菜和水果,还可以加一个鸡蛋,或一杯牛奶、豆浆等,让营养更均衡。肉粽通常油、盐较多,大家吃肉粽时可以搭配清口的凉菜或少油的炒时蔬。

天气炎热,粽子容易酸败,大家更好吃多少煮多少。打开包装袋的粽子,在室温下存放不要超过2小时。没吃完的粽子需在放凉、水分沥干后冷藏或冷冻,再次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

只要注意合理搭配、控制摄入量,粽子也可以成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

来源 | 科普中国

责编 | 李各力

编辑:李各力

来源:科普中国

端午粽香,粽子怎么吃才健康?

大家在自制粽子时,可以在糯米中掺一些全谷物和杂豆类,增加膳食纤维的含量,如燕麦、小米、红豆、绿豆等;还可以加栗子、莲子、芋头、紫薯,制成杂粮粽。糯米柔软可口、质地黏韧,加入谷物和豆类,可以让粽子的口感更丰富,还能提高营养价值。既然主打健康牌,大家就尽量不要加油、盐、糖,可以适量添加一些大枣、枸杞、葡萄干,以增加粽子香甜的风味。

大家在选购粽子时,一定要在正规的商场、超市购买,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注意检查粽子的包装和形态。

在吃粽子时,大家要注意控制量,避免一餐中只吃粽子,要搭配一定量的蔬菜和水果,还可以加一个鸡蛋,或一杯牛奶、豆浆等,让营养更均衡。肉粽通常油、盐较多,大家吃肉粽时可以搭配清口的凉菜或少油的炒时蔬。

天气炎热,粽子容易酸败,大家更好吃多少煮多少。打开包装袋的粽子,在室温下存放不要超过2小时。没吃完的粽子需在放凉、水分沥干后冷藏或冷冻,再次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

只要注意合理搭配、控制摄入量,粽子也可以成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

来源: 健康中国

粽子甜咸不一,各地风情各异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又是一年端午至,岁逢此时,包粽子、熏艾草、挂菖蒲、赛龙舟……人们以不同方式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打下文明的烙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千百年来,端午食粽的文化在中国生生不息,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大、覆盖面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如今,食粽文化也逐渐传播到国外,而且根据当地的风土,演变出各式各样的粽子。

秘鲁“胡安尼”,食材来自亚马孙雨林

在南美洲秘鲁的亚马孙地区,也流行吃“粽子”。当地人把这种美食叫作“胡安尼”。胡安尼不论是从外形、食材,还是做法上,都与中国的粽子如“孪生姐妹”。

同我国的粽子一样,胡安尼的主要食材也是糯米。不过胡安尼更接近我国南方的肉粽,亚马孙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糯米中加入腌制好的鸡肉或其他肉块。胡安尼最精华的部分当数亚马孙地区独有的可可那调料。这种调料起源于亚马孙雨林中的原始部落,是用新鲜椰肉、香菜叶,和当地一种名为茶拉皮他的辣椒混制而成。除了可可那,芭蕉叶在 *** 胡安尼时同样必不可少,这种叶子在亚马孙雨林随处可见。

端午节吃粽子写一段话,端午节吃粽子写话-第1张图片-

当所有食材和佐料准备就绪后,就可以开始 *** 胡安尼了。先在芭蕉叶上铺一层糯米,放上腌制好的鸡肉,配以些许豌豆或胡萝卜丁,再加入可可那调料,之后需要再铺上一层糯米,最后将芭蕉叶包裹起来,用绳子系紧,这样就可以下锅了。蒸煮30分钟至1小时,直至糯米熟透,取出后稍微冷却一下,就可以打开芭蕉叶食用了。

同粽子一样,胡安尼的口感也很新鲜软糯,还带有芭蕉叶淡淡的清香。由于加入了可可那等亚马孙当地香料,胡安尼的糯米里蕴含着浓郁的椰香。连同略带辛辣的口感,让食客的呼吸从里到外都散发出亚马孙雨林的热带气息。

胡安尼的诞生和秘鲁亚马孙地区土著部族的历史息息相关。据说,胡安尼这个名字来源于当地一个传说。曾经有一位叫胡安的年轻男子,他是亚马孙地区首领的儿子。为了向神灵祈求好收成和繁荣,他创造了这道菜肴,并将其分享给部落的其他成员。

不仅他的祈求得到了上天的应验,整个部落也通过这道美食的分享变得更加有凝聚力。从此这道美食迅速传播开来,成为亚马孙地区的特色美食。

泰国:“芭掌”咸,“吉掌”甜

在泰国,当地华人华侨将端午节的习俗保留至今,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过“芭掌节”。泰语发音的“芭掌”类似潮州话的“肉粽”,是由广东潮汕地区、海南等地移民泰国的华侨带过来的叫法。在“芭掌节”这一天,更具代表性的庆祝活动就是祭拜祖先和吃粽子。源于中国潮汕地区的端午食俗,与泰国风味发生碰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泰式粽子“芭掌”和“吉掌”。

类似于国内粽子的“南咸北甜”,泰国的粽子也有小巧玲珑扎成串的碱水甜粽“吉掌”,和个头大、用料丰富的“芭掌”。 甜粽“吉掌”源于潮汕地区的栀粽,本身呈棕黄色,没有其他馅料。因为碱水粽“吉掌”本身近乎没有味道,泰国人会蘸白糖食用。 *** “吉掌”的碱水独具泰国特色:将榴莲的皮烧成灰烬再泡水,形成天然食用碱。将糯米泡入碱水中数十小时,包入粽叶后再用沸水煮近4小时,让“吉掌”中的糯米不再有颗粒感,变得晶莹剔透,口感细腻且弹性十足。 相比于“吉掌”,记者在曼谷唐人街粽子摊位上看到更多的是大个头的“芭掌”。“芭掌”有咸有甜,用料丰富。咸口肉粽“芭掌”更为常见,馅料主要有咸蛋黄、板栗仁、香菇、猪肉、虾仁、芋头等,类似国内南方的肉粽。在粽子摊位上,摊主拿出一块牌子向记者介绍“芭掌”的馅料,配文是泰语“最美味的芭掌”。在 *** 过程中,“芭掌”的糯米会配上煮熟的花生以及泰国辣椒等泰式香料一起翻炒,让粽子更加入味。

除了在端午节吃“芭掌”和“吉掌”,泰国人日常生活中也有外形类似粽子的甜品。芭蕉叶包裹着糯米、呈长条状的甜品,是泰国人早餐中搭配咖啡的不二之选。馅料中的糯米加入了泰式甜点的标志性椰奶,以及香蕉、榴莲等果蔬。经过烘烤,芭蕉叶的香沁入其中,糯米的口感层次更加丰富。

港澳流行养生粽

虽然粽子多年来是人们回忆里的温暖,但因现今粽子款式多样,难免会有不健康的元素存在。当下热门的肉粽、猪油豆沙粽脂肪含量高,蛋黄粽则胆固醇、盐分过高。豆沙、枣泥粽含糖量高,含有鱿鱼、干贝、鲍鱼等馅料的粽子嘌呤含量较高。相比以上多款让人望“粽”兴叹的粽子,养生粽仿佛是一股清流。

养生粽的概念近几年开始在香港和澳门流行,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首先,由于文化和生活节奏变化,港澳地区的一些人现在已经没有端午节要和家里人一起吃粽子的习惯。他们很多时候都是在端午节前后两个星期,如同中秋节吃月饼一般,在朋友或家庭之间互相赠送粽子,品尝不同款式和味道,新奇的养生粽在这时往往很受欢迎。第二个原因,近年来,特别是疫情前后,大众都更加注重健康。所以,养生粽的出现正是顺应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养生粽的材料五花八门,但这些材料有几个共同的特点,素食、有机等。

在澳门,就有融合了食补养生概念,以有机糯米、松茸、牛肝菌等材料制成的养生粽。该款粽子特别为崇尚健康或素食的人士而设。松茸有助于肠胃蠕动,加强精力;牛肝菌则清热养血,还可以预防流感。在此基础上,外层再裹上比一般糯米更加健脾的有机糯米。这些材料加在一起,互补长短,相得益彰。

另外一个例子,是香港推出的养生五谷豚肉粽。这款粽子将多种健康谷物,如燕麦、荞麦、红豆、薏米、小麦、糙米,混合在颇有嚼劲的黑白糯米中,配上顶级豚肉及咸蛋黄。这种配搭在传统的口味中放入健康的食材,形成一种美妙的平衡。多种谷物的加入首先会减少豚肉和咸蛋黄的比例;其次,这样的混合会大幅度减少不健康元(12.690, -0.31, -2.38%)素的比例。

除此之外,还有十谷粽、八宝粽、南瓜粽等。养生粽的概念也已经国际化。例如,早前就有韩国籍的厨师烹制了韩式养生粽:以泡菜作为原料,制成韩式泡菜养生粽。

新加坡娘惹粽鲜艳夺目

端午节吃粽子是新加坡人的一个传统,当粽子遇上娘惹族群,便演变成在东南亚深受欢迎的娘惹粽。早期的娘惹将自身的饮食文化融入到华人的饮食当中,因此在粽子内裹上了猪肉、香菇、冬瓜糖,加上用各种香料和虾米炒香的酱料,再放入一片青翠欲滴的班兰叶。

娘惹粽虽然同样使用五花肉作为主要馅料,但味道和鲜肉粽的味道却有很大不同,口感是咸中略甜,而且感觉不到油腻。这种粽子依靠冬瓜糖调出甜味,用芫荽粉、白胡椒等代表性南洋香料加上豆酱炒制成微辣和浓郁的酱料,再配上肉丁的鲜,味道的层次感很强。

与传统粽子直接用生糯米包馅下锅蒸不同,娘惹粽的另一个特色是包粽子的糯米不是生的,需要热加工一下。一些 *** 者会先将浸泡好的糯米混合椰浆蒸熟,包好粽子后再下锅蒸一遍,充分入味。也有 *** 者把浸好的糯米加点盐和苏打粉,热油锅,放洋葱,然后倒入糯米翻炒,炒到粘锅就好。

有一些娘惹粽的一角或是一部分是蓝色的,那是因为娘惹们喜欢把一种可食用兰花放到清水里搅煮成靛蓝色汁液,将其用作天然色素。兰花经日晒变成干花,只需放入滚烫的水煮上10分钟,即会变成天然的蓝 *** 素。加工好的糯米分成两个部分,一份大,一份小,小的那部分糯米里倒入兰花汁浸泡。包粽子时先在底部填入1大勺蓝米,1小勺白米,然后把2大勺的馅料填入,再铺上2大勺白米,左右两角各放上一小撮蓝米,盖上一片香兰叶。这样,亮丽的蓝色糯米配上晶莹的白色糯米,宛如娘惹服饰一样,鲜艳夺目。既是视觉上的享受,也是味觉上的满足。也是因为如此,娘惹粽子里最受喜爱的就是兰花粽。

【环球时报驻秘鲁特约记者 白 冰 环球时报驻泰国特约记者 赵以纯 环球时报驻澳门特约记者 吴肇邦 环球时报驻新加坡特约记者 辛 斌】

端午节,吃粽子,“欢声笑语迎端阳”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今天我们就说说家乡端午节的粽子,身体健康。

好香的粽子

我们大家年年都过?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可你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知道什么,会欢快地庆祝这个节日。

民工的高高兴兴过节

而作为端午节还有中一个历史故事呢。说有那么一天。

屈原

我国的爱国诗人屈原跳河自杀。他死后人们为了不让水中的鱼儿吃掉他的身体重要传统食品,于是便创造了“粽子”给鱼吃。

纪念屈原划龙舟赛

只有把鱼喂狍了,才更是不会吃掉屈原可或缺的身体。水下漆黑,把粽子给鱼,才能给屈原指明方向成为了家家户户的节日美食。


粽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远以前,据古书记载最初是一种为了纪念屈原而 *** 的食品,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包黍米后来成牛角状,称“角黍”;晋代时,粽子被正式定为了端午节的标志性食品;到了唐代,。

粽叶和食材



粽子包裹着黏黏的用糯米,己“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加入各种肉、菱形;宋朝时己有“蜜饯粽”元蛋、明时期出现豆之类的填料,再用芦苇荷叶、竹叶等包裹而成。每个地方的粽子口味不同,有南方的甜粽,也有北方的咸粽,有红豆粽、肉粽、蛋黄粽等等多种口味,让人垂涎欲滴。

开始做粽子

记得小时候

在我家乡,每当端午节外婆和妈妈就要开始着几乎人手准备包一只粽子的材料。当然,看看她们忙碌不同地方和家庭的身影,我也加入了,我非常期待出锅后的包粽子方式和包装也有所不同,小脑袋瓜蹦出但它们都有着一个接共同点——是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纪念的一个种传统方式。在家人团聚的幻想。

几个小时后候,香喷喷的粽子出锅啦喝上一杯雄黄酒,我慌忙正要一起品尝着美味的抽出一个粽子来吃,好香啊!也让人倍感温馨和幸福。

粽子好香


大米入口既化

无论如何,真是好吃!

吃粽子的样子你不想吃?

最后祝大家:端午节离不开粽子飘香艾草芳,龙舟争渡闹春江。喝雄黄家乡的端午节,佩香囊有了粽子的味道,欢声笑语迎端阳;风轻扬才让我心里倍感温暖,福满堂,幸福生活万也更加期待着下一年长的到来。 祝愿大家在这个端午节能够与家人一起分享粽子的美味,愿您阖家安康享受美好的时光!

一家人吃粽子的美味

端午节大熊猫美美吃“粽子”,“蛋黄粽”大受欢迎

大熊猫怎么过端午?当然是吃粽子啊!端午节,广州动物园为熊猫星一和雅一送上“粽子”和冰块,让它们在大快朵颐的同时也能消暑。

和往常一样,保育员在“投喂”熊猫之前,先在大冰块上“摆盘”,准备的食物有“粽子”、胡萝卜、南瓜等,还准备了蔬果冰。星一一出来就直奔“粽子”而来,塞到嘴里吃个痛快。拿起裹着粽叶的“粽子”,星一也毫不含糊,三下五除二就把上面的绳子咬断,剥开“粽子”吃了起来。雅一则显得斯文一些,背对着游客自顾自地细细品尝。

熊猫保育员林杏要告诉记者,熊猫吃的“粽子”其实还是它们平常爱吃的窝窝头,而粽叶则是竹叶,把胡萝卜切成咸蛋黄形状往里面一放,好看又好吃的“蛋黄粽”就做好了。林杏要说,丰容活动可以增加熊猫的活动量,也可以让它们多开动脑筋,“比如剥‘粽子’就是一种锻炼。”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卡斯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 编辑: 李若凡 >

浙江乐清:外籍友人包粽子吃锡饼 体验端午传统文化

当地居民教外籍友人包粽子 郑剑佩 摄

中新网浙江新闻6月23日电(周健 彭宁)“乐清人过端午,除了有吃粽子,锡饼也是不可少的。”在了解浙江温州乐清的端午节食俗后,来自喀麦隆的Daniel直呼“长见识”。

为了让在乐清工作生活的外国友人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氛围,日前,乐清市城南街道举办“万山草堂·粽情世界”体验活动,邀请外国友人和新居民在该街道的南山社区万山草堂体验包粽子、编挂件、说民俗等项目,感受端午传统文化。

外籍友人包粽子 郑剑佩 摄

“绳子得绑得紧点儿,煮的时候才不会露馅儿”“糯米不能搁太多,煮不透”……现场,长桌上摆满了一盆盆泡好的糯米、粽叶及红枣,南山社区几名“包粽达人”手把手开展教学。

捋粽叶、填糯米、放肉馅……在这些“包粽达人”的手中,各类食材“各就其位”,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个有棱有角的粽子,看得外国友人直呼“厉害”。

在乐清从事外教工作已4年的Mukaly学得最为认真,这也是他之一次尝试包粽子。经过几次失败的尝试后,他也逐渐掌握包粽子的技巧,最后还教起了别人。“以前只是吃过粽子,剥起来很简单,动手包还真有点难,但是很有趣。”Mukaly如是说。

此外,温州市级米塑非遗传承人郑小红向众人讲述乐清端午故事和习俗,来自马达加斯加的马天立不仅品尝了郑小红带来的乐清端午美食——锡饼,还现学了一段乐清方言。对于当天的活动,他竖起大拇指连连点赞。

“我在乐清过了好几个端午节,但每次都有新体验。”作为在乐清工作生活了7年的外国人,Daniel参加过很多本地友好交流活动,对乐清感情颇深。他表示,“虽然我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乐清是我的第二故乡。”(完)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饮雄黄酒等等,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有趣的活动。不过最近端午节的粽子包装开始变得越来越简约化和环保,这是怎么回事?随着消费者对包装要求的提高,粽子的包装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简约化和环保。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让月饼和粽子轻装上架,包装材料空隙率应符合规定数值。这样一来,粽子的包装不再过于华丽,更加符合环保和健康的要求。除了粽子,端午节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和习俗。

在端午节假期,人们通常会去旅游、购物和参加各种活动。在街头巷尾,各种端午创意商品开始热卖,比如各种口味的创新粽子、小饰品等等,这些创意商品不仅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也为商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除了吃粽子和参加各种活动,端午节还有一些传统的习俗,比如挂艾叶、饮雄黄酒等等。挂艾叶是一种传统的消毒 *** ,可以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而饮雄黄酒则是一种传统的驱邪 *** ,可以保佑人们平安健康。

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一个环保和健康的节日。粽子包装的简约化和环保化是一种时代的变化,同时也是对环境和健康的呵护。大家觉得粽子的简约包装如何?快来评论告诉我们吧。

端午节:粽子飘香艾草芳,龙舟竞渡过端午。祝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节

五月五,过端午。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屈原与端午节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他才华横溢诗歌浪漫,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被誉为“楚辞之祖”,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等。

他是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为了国家敢直言进谏,却遭贵族排挤诽谤,被楚王流放了20多年。楚国被攻破的时候,屈原伤心欲绝,抱着石头投入汨罗江,以身殉楚国。在五月初五的这一天,百姓纷纷划着船,聚到江中找屈原,为了避免鱼儿蚕食他的尸体,纷纷向江中扔米团,后世形成了赛龙舟,包粽子的习俗来纪念屈原。

端午节习俗

系五彩绳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青、红、黑、白、黄”五种颜色被誉为吉祥色。端午节这天,在手腕脚腕上佩戴五色丝线,用以辟邪,保安康。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赛龙舟历史悠久,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活动,被列为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端午节,大江南北都要“赛龙舟”,在北方也有划旱龙舟的习惯。

挂艾草、菖蒲

谚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这天,家家洒扫庭除,在门口插上艾草、蒲草,可以趋利避害。“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人们用它驱病、防蚊、辟邪。

佩香囊

香囊是用丝布手工缝制的袋子,里面装有朱砂、雄黄、艾草和其他草药,清香四溢,再用五色丝线弦扣成索,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端午节这天小孩佩戴香囊,有驱邪辟恶之意。

点雄黄酒

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端午节这天,用雄黄酒在孩子们的额头上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

吃粽子

端午食粽,是节日习俗之一。其由来已久,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从春秋时期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端午节气歌谣

1.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2.五月五,过端午,划龙舟,敲锣鼓。一二三四五,你划龙舟我打鼓。

3.五月五,思屈原,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4.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上插艾蒿。挂丝线,戴香包,娃娃乐得蹦又跳。吃粽子,划龙船,纪念屈原永记牢。

5.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是端阳。

端午节诗词

《端午即事》

宋代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五月五日端午节这一天,请赠我一枝艾草。那些老朋友无法见到,新朋友也远在万里之外。

我时刻怀着炽热的报国心,但鬓发却已经逐渐斑白。我想要跟随屈原的脚步,自沉于汨罗江中,却隔着茫茫大海。

正值端午佳节,诗人却因朋友都不在身边而感到孤独。满怀炽热的报国之心,却被人诬陷通敌,本想跟随屈原,以死明志,但不想吃得不明不白,也希望有朝一日能率众东山再起,故而,选择了跟屈原不一样的道路。

这首诗是诗人为了表明心志而作,情感跌宕起伏,有一丝节日的欢愉,有对故人的思念,有孤身万里的孤独,有老去的沧桑感,有炽热的爱国情,也有对屈原的缅怀。

《乙卯重五诗》

宋代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有两个尖尖角的粽子,高高的帽子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乙卯:指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此时陆游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五月初五,即端午节。

这首诗描写了南宋时期,诗人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吃粽子、插艾叶,储药、配药方。

《和端午》

宋代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赛龙舟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载冤魂,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 国破身死如今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这首诗凄清悲切、轻易深沉。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虽然身死,但他的爱国精神和千古绝唱《离骚》永远不会消亡。

《端午》

唐代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日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可笑汩罗空自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屈原,诗人感叹屈原所受的冤屈。

《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

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这首词上片,预示着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的活动,气氛十分浓郁。宋代,端午节又叫浴兰节,不论男女老少,大家都洗草药浴。端午时值仲夏,正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佩兰草汤沐浴,可以防病、祛湿、解毒、杀菌。

词的下片,苏轼着重写了两项端午节习俗活动:缠五彩线、挂符。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代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五月正是石榴花开的季节,细雨润湿着杨柳,枝叶低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用镀金的盘子盛着,送给闺中女子。

这一天正是端午节,人们用兰汤沐浴,祛除身上的污垢,举杯饮下菖蒲酒以驱邪避害。窗外树丛中黄鹂鸟不时地发出一两声鸣叫,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

这首词主要写五月端午节的风物 人情。五月榴花盛开、垂杨开得茂盛,红榴绿柳,交相辉映,为夏季增加了几分美丽。端午节日,家家户户都做粽子吃粽子。人们用兰汤沐浴,祛除污秽。共饮菖蒲酒,驱邪健体。热闹的节日活动之后,树梢叶下,黄鹂不时发出鸣叫,茜纱窗下,主人公酒后小憩。只见她睡眼朦胧,因为清脆的黄鹂声惊醒了他的美梦。

端午节,记得吃粽子

今天是2023年五月初五,是传统的端午节。“五月五,过端午;拉露水,插艾蒲;吃粽子,系五索;戴个荷包香馥馥,这是青岛以前广为流传的一首民谣,现在有些习俗都没有了,延续下来的只有吃粽子和系端午绳和插艾蒿。

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这一天,爸妈都会去山上采来艾蒿插在家中的门窗上,现在每到端午节外面市场上就有卖艾蒿的,2块或者3块钱一把。

端午节给孩子系五彩绳也是习俗。五彩绳以红、黄、绿、白、黑为吉祥色,给孩子戴在手腕、脚脖子上,有辟邪之意。据说端午绳要在端午节之后的之一场雨时摘下来,放在雨水中冲走。以此来保孩子安康。

端午节这天当然少不了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之一。粽子是一种用糯米、馅料和粽叶制成的食品,口味有咸粽和甜粽。

粽子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40年,当时楚国大夫屈原投江自尽,人们为了不让鱼虾损伤他的躯体,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这就是最早的“筒粽”。 后来,人们开始用艾叶、苇叶、荷叶等包粽子。 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天吃粽子。你今天吃粽子了吗?

#时光里的端午#

看重庆动物园萌兽花样过端午!它们也吃上了粽子大餐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之一

6月22日

重庆动物园里的动物们

也吃上了特色的“粽子大餐”

工作人员为大熊猫送上粽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裕锟 摄

“再拿点粽叶和水果来,这边包完了。”上午9时,重庆动物园恐龙谷科普教室内一片忙碌的景象,12组亲子家庭和工作人员们正一同为大熊猫、亚洲象、丹顶鹤、马来熊包粽子。

记者在现场看到, *** 的有“水果粽”“五谷蔬菜粽”“鸡肉粽”等特色粽子。工作人员介绍,每一款粽子都是由工作人员根据动物食性定制的不同食材,每种动物的食性不同,搭配的“粽子馅料”也不同,既能提高它们对食物的兴趣,又可以保证营养均衡。

小朋友为动物们 *** 各种粽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裕锟 摄

送粽子的之一站便来到了熊猫馆,奶爸奶妈们将用苹果、桃子、南瓜、胡萝卜、玉米、红枣、竹笋等精心 *** 的水果粽、蔬菜粽、竹笋粽放进了渝可、渝爱的宿舍,两只小家伙一边躺在凉席上,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面前的“粽子”,憨态可掬的模样也吸引了许多冒雨围观的市民。

即使雨天,动物园也人气火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裕锟 摄

居住在大象园的亚洲象,水果也是他们的更爱。饲养员和亲子家庭也为它们带来了象草、胡萝卜、苹果、精料颗粒等定制的超大象草水果粽。大象一嗅到粽叶的清香,便用鼻子卷起粽子,开始大快朵颐。

丹顶鹤吃到的则是用泥鳅、熟鸡蛋、玉米、小麦、谷子、油麦菜等 *** 的泥鳅、五谷蔬菜粽。本月自然孵化成功的小丹顶鹤也跟着爸爸妈妈之一次尝到粽子的味道。

正在享用鸡腿粽子的马来熊。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首席记者李裕锟摄

马来熊吃到的是用熟鸡腿肉、熟鸡蛋、南瓜、黄瓜、莴笋等 *** 的鸡肉粽和水果粽。

重庆动物园科教科副科长杨怡介绍,除了送粽子活动,6月22日-24日,重庆动物园在水禽湖广场还设置了“三缺一”“猜一猜”互动设施打卡。在恐龙谷内的科普教室,设置了科普观影、动物拼图互动体验等,欢迎市民前来游玩。

转自: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王旭睿/文)

来源: 华龙网

标签: 粽子 端午节 段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