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圈拷机下载,甜甜圈拷机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19 0
聊聊这款低调的旗舰游戏本

9000K系列机型作为拯救者笔记本产品线中的旗舰系列,除了性能上的绝对强大表现,同时还在功能、细节设计上有更多加成。不少朋友觉得今年的Y9000K看起来似乎过于「平平无奇」,没有那种一眼惊艳的强悍感。这次我就以一个用户的角度,简单聊聊我用了五个多月的感受,解读一下「平凡」之外的多面强大。

外观、配置和接口

拯救者Y9000K相比Y9000P整机外形更加方正,平直的表面,高亮的切边,之一眼看过去确实会错认为Y9000X,但更壮硕的身材以及logo的透明质感都显示出它不一样的身份。整机三维尺寸为358x264x19.4mm,A、C、D面均为金属材质。钛金灰的颜色配上C面高亮的CNC工艺,让金属感和扎实感更进一步。有人觉得这样的设计略显平淡,但有人也喜欢这种低调的强悍。审美是主观的,白菜萝卜各挑所爱。


接口方面,Y9000K左侧为两个雷电4接口,支持DP 1.4协议,可以直接输出4K120,原生10bit的画面。后面依次为2.5Gbps网口、USB 3.2 Gen2(速率为10Gbps,更大支持135W PD充电)的C口、HDMI 2.1接口,两个USB 3.2 Gen1(速率为5Gbps)的A口,以及拯救者一贯的电源方口。右侧为USB 3.2 Gen1(速率为5Gbps)的C口,以及耳麦二合一的3.5mm孔和摄像头开关。整机接口的布局与Y9000P差不多,但是在配置上明显更高,并且由于更多高速率C口的存在,扩展更多可能。




Y9000K提供了两种配置可供选择,具体如下图:


当然,参数是冰冷的,并且很多东西大家也都不是之一次见到了,所以我更想聊一些我个人的使用感受。

首先不可忽视的当然是RGB灯,这一代依旧是A面LOGO+C面键盘+D面出风口的全域RGB灯。在保持了一贯以来柔和明亮的显示效果的前提下,这次的灯光控制中心从海盗船的iCUE移到了Legion Zone中。至于好处嘛,除了「干掉」了一个额外的开机启动项,同时也避免了一些系统上的冲突。控制中心内置12种预设效果,并且你依旧可以进行自定义,打造专属灯光效果。虽然我更喜欢低调一点的外观,但真的没法拒绝这种五光十色的炫酷。


另外一点则是键盘。虽然作为一个坚定的外置键盘党,个人从主观上就不太能接受笔记本这样的短键程键盘,但在我使用的这段时间内确实对它有着相当好的印象——表面涂层舒适,键程足够,并且回弹迅速,完整的数字小键盘区也非常实用。并且对于使用自带键盘的游戏玩家来说,全高的功能键也是相当大的亮点。除此之外,键帽本身的透光率也很优秀,Y9000K自带的RGB灯效可以得到完美发挥。

以上的特性其实在Y9000P上也有,9000K在此之外还更新了一个「黑科技」——压感按键。WASD四个键可以根据你的按压力度给予不同的反馈动作,对应的软件也内置的多种游戏的预设方案,比如赛车游戏不再是粗暴地全油门和全刹车,而是可以缓慢地加减速度。这对于暂时还未购入手柄却又想要更精细操作的玩家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而说到键盘,与之相搭配的自然是触控板。Y9000K采用了玻璃材质的触控板,并辅以AG工艺,手感冰凉,且细腻丝滑。可以说相当程度上补全了Windows触摸板操作一言难尽的短板,至少能满足我在日常抛开鼠标使用。


最后一个「感知很强」的点则是噪音。由于Y9000K搭载了更高性能的HX55处理器,并且「入门显卡」已经是RTX 3070Ti,所以它也顺理成章地升级成了霜刃散热Ultra版本——CPU采用强悍的液金导热,同时整块散热模组都有VC均热板覆盖,带来更强悍的导热效率,具体的数据我们会在后面测试 。又因为更好的散热 ,所以同样在高负载下Y9000K能有更低的风扇转速,也就带来了更安静的使用体验。

跑分和游戏测试

测试我们将使用Cinebench R20分别测试单核和多核分数、使用3Dmark的TimeSpy项目以及SpeedWay项目。跑分及测试环境温度均为23℃左右。机器开启野兽模式,显卡驱动版本为527.56,主板BIOS版本为K1CN38WW。

i7-12800HX的Cinebench R20单核成绩为704分,多核成绩为8306分。单从跑分,相比i9-12900H的单核略弱一些,但毕竟是功耗更高的HX系列,相比同为i7的12700H还是有优势的。多核跑分由于HX规格本身就更大(16核24线程),所以无论是跟i7-12700H还是i9-12900H相比都更胜一筹,如果有CPU计算需求的用户,Y9000K的表现一定是更好的。


接下来是3DMark的TimeSpy测试,GPU分数为11836,CPU部分为15912,总分数为12308。压力更大的光追测试项目SpeedWay分数为3008分,截止目前为止我们所测试的三台机器均为150W的RTX 3070Ti,显卡方面的得分差距相当小。



游戏测试中,依旧是 「Watch_Dogs Legion」(看门狗:军团)、「Metro Exodus」(地铁:离去)、「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古墓丽影:暗影)、「 Red Dead Redemption 2」(荒野大镖客 2)、「Assassins Creed:Odyssey」(刺客信条:奥德赛)和「Cyberpunk 2077」(赛博朋克:2077)六款游戏进行测试。其中「Cyberpunk 2077」、「Metro:Exodus」和「Watch_Dogs Legion」均支持光线追踪。测试中均为2560x1600原生分辨率,画质统一为预设更高,针对特殊情况将会说明

首先是非光追游戏组,「刺客信条:奥德赛」平均帧率为70,更低帧率为21,更高帧率157,与测试用的Y9000P i9 3070Ti(以下简称Y9000P,本文中所有对比均为该机型)表现一致,更低帧略低6帧,更高帧高14帧。


「古墓丽影:暗影」平均帧率95帧,与我们之前测试的两台3070Ti的机器惊人地一致,原因还是因为当前设置下瓶颈在显卡上。


荒野大镖客2的平均帧率为70.7帧,相比Y9000P的帧数略高。


光追游戏组这边,我们将针对开光追和不开光追两种情况进行测试,设置方面沿用之前测试中得出的优化设定
首先是首先是「地铁:离去」,在「Extreme」默认选项下,修改分辨率为原生的2560*1600,将DLSS调整为性能档位,更大帧率为105.2,平均帧率为61.79。


「看门狗:军团」测试中,有朋友可能会觉得显存因素或多或少还是会影响性能表现,因此这次高画质和极高画质我们均做了光栅和光追两种模式的测试,光追测试中设置为「光追效果:高、DLSS:平衡」

关闭光追的高画质测试,Y9000K平均帧率为84帧,更高画质下的平均帧率为64帧。



使用我们前面所说的光追设置,高画质下平均帧率为77帧,更高画质下平均帧率为59帧。



最后依旧是赛博朋克:2077,设置——DLSS:性能、光追:中等,平均帧数为63.76,相比Y9000P的58.18与R9000P的61.65更高。


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测试了三款搭载同样显卡的机器,它们在这6个游戏的帧数上面略有差别,其中存在驱动版本的差异和系统的差异导致难以量化。

散热表现及拆机

散热测试将使用AIDA 64的FPU单烤测试以及Furmark的「甜甜圈」烤机测试。机器同样为「野兽模式」,测试室温约为23℃。
实际的烤机表现看图:



在刚开始FPU烤机时,Y9000K的CPU会飙升至170W左右的功耗,随后稳定在120W左右,温度为96℃,触发温度墙,大核频率维持在3.5GHz左右,小核频率维持在2.6GHz左右。由于HX系列本身就多了两个大核心,再加上更高的功耗,难免会有这样的问题 。而在双烤下,CPU跟显卡分别54W以及150W,温度分别为82℃和74℃。无论是从Furmark的烤机温度还是双烤的温度来看,整套散热模组的表现是相当强悍的。仍需强调的是,烤机仅作为标准参考对比,实际使用过程中负载要远远低于这种情况,大家没必要因此担心啦~


接下来是拆机部分,先给大家看看什么叫「男生自用99新」...咱就是说确实是在把它当主力机使用~


Y9000K的底部总计有10颗螺丝。与9000P系列一样,为6长4短,排布方式也跟9000P系列一致。


由于没有侧边出风口的塑料卡扣,所以Y9000K的拆机是更简单的,从图示部分插入拆机片,沿四周划开即可取下后盖。


内部除了这块硕大的、附带均热板的散热模组,内存与硬盘的安装位置以及螺丝孔位都与9000P系列一致。



Y9000K在右侧预装了一块容量为1TB的三星PM9A1固态。左侧为空盘位,可以自行加装2280尺寸的固态。如果需要安装2242尺寸的固态,需要调整螺母孔位。


Y9000K预装了两条容量为16G的DDR5 4800频率的内存,总计32G的容量对于绝大多数使用场景应该足够了。



重点说说清灰环节,由于Y9000K在CPU上使用了液态金属作为导热材料,并且使用了粘性胶体做了保护,自行拆解会导致液态金属填充不均匀,或者沾染到主板其他位置,轻则影响散热效率,重则导致主板损坏!所以请务必不要拆解散热模组!!清灰在大部分情况下用手持吸尘器刷去风扇表面的积尘即可,如果情况比较特殊可以到当地的售后服务站进行专业的维护操作!



总结:

拯救者Y9000K 2022作为Intel平台的旗舰机型,在保证了一贯以来强悍的散热以及性能释放的前提下,又在诸如键盘,充电、扩展性,噪音等体验上也做了不少的优化,而外观上的克制与低调也让它能应对各种人群以及不同场合。它像极了上学时期班上那位全能的优等生,不张扬,却处处精彩。如果你有较为充足的预算,又需要一台全面适用的笔记本,毋庸置疑,它就是你的趁手利器!

笔记本还能这么玩?DELL游匣G15如何解锁显卡直连、130W功率

今年大家在选购游戏本的时候都会关注两个点,显卡是否采用直连设计,显卡功耗多少?原因也十分简单,显卡直连设计的话,显卡性能会得到更好的释放。而显卡功耗也直接关系着显卡以及游戏本整体的性能。

夏天的时候DELL游匣G15上市时我有幸拿到评测过这款游戏本,正是这次评测让我对这款笔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入手了这款机器。

当时G15上述两点还没有最终完备,但是它却是618时期为数不多可以直接购买到的3060游戏本,而且价格更低的时候不过7000+。那时候类似配置的3060笔记本价格基本都是8999、9999甚至过万,这个价格是真的香。

最初我选择DELL游匣G15的 原因也很简单,相比加价才能买到满血130W的游戏本,这么便宜的价格可以买到RTX3060,而且现货干嘛不选呢?,而现在此时此刻我想说的是我赚大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之前传说的实现了,DELL官方给到了新的bios升级后可以把原先RTX3060的功耗从原先的115W升级到125W,而最近又提供了解锁130W功耗的bios,而且还可以实现显卡直连了。实现了更强的性能释放之后,稍加改造升级我想DELL游匣G15会是一款目前可以跻身一线游戏本的选择了。

笔记本还能刷bios?


可能在之前游戏本刷bios并不常见,即便对于我这样一个DIY老玩家来讲也只是会给笔记本做个系统。不过这次在网上看到不少关于DELL游匣G15通过更新bios来解锁130W功耗+显卡直链之后我也是跃跃欲试,要尝试起来。毕竟免费的性能干嘛不要呢?

我自己入手的还是搭载了AMD 锐龙7 5800H+RTX3060的配置,颜色尝试了机能绿。G15 AMD版本为玩家提供了2.5Gbps的有线网卡,而且无线端还是支持Wi-Fi 6的Killer AX1650。实际日常使用从家里的万兆NAS复制资料到笔记本,可以看到文件传输速度都达到了接近300MB/s的表现。

DELL游匣G15锐龙版使用的是AMD 锐龙7 5800H标压处理器,这款处理器基于“Zen 3”架构的7nm制程设计。采用8核心16线程设计,基准时序3.2GHz,更大加速时钟频率高达4.4GHz,三级缓存:16MB。在单烤模式下更高功率可达60W。AMD 锐龙7 5800H处理器搭配RTX3060显卡的组合,也是当下游戏本中最主流的配置了。

之前测评的时候也升级过bios,所以这里也是驾轻就熟了。首先系统我入手的时候就选择了自动升级。可以看到目前Windows系统版本已经是最新的20strong了。

显卡驱动方面也是目前最新,保持更新驱动的好习惯也是提升性能释放的关键。在显卡系统信息中可以查看到当前显卡的驱动版本、显卡更大功率为125W。

升级bios可能对于很多玩家来讲,猛一听会想“我是不是搞不定”。其实DELL已经把bios升级做到最简单了,前面也可以看到很多bios升级教程,其实百度一下DELL中国,打开DELL官网找到产品支持。可以手动输入产品型号,比如DELL G15锐龙版就是5515,此外网页是会自动识别你电脑的型号、服务器编码的。如果没有自动识别的话,在电脑背后也特殊的ST服务编码,可以直接在搜索栏搜索。

可以看到,目前最新版本bios是2021年7月20日发布的1.4.0,大小20.4MB。

其实下载这些软件即可,主要是显卡驱动、两款AWCC和AWOC外星人智控中心内容、显卡VBIOS、Killer无线网卡驱动。方便后期备份。

下载好软件,双击打开后可以看到是一个英文的操作界面,点击确定即可开始升级。

bios升级速度很快,期间笔记本会黑屏一下,记得升级过程中需要接入电源适配器哦。

升级完成之后再通过运行查看当前bios版本已经升级为1.4.0了。主板升级到1.4.0的bios版本是升级后续显卡Vbios的基础,所以各位如果要升级的话,建议和我一样先从主板的bios入手。


显卡bios升级:


可能之前看分享,几个作者都说显卡刷bios要注意各种。其实毕竟是官方提供的bios,日常更新直接下载点击即可。虽然不同于主板bios提供了历史版本,如果你后期觉得130W功耗太高影响续航的话,可能是提前保存Vbios更省心。

与主板bios一样,显卡Vbios安装也是英文的,不过介绍都简单。点击安装即可,基本都是自动操作。

升级过程中会弹出一个DOS操作界面,敲一下回车即可。可以看到UPDATE WILL BEGIN IN ABOUT 3 SECONDS有一个进度条,让他自动走完即可。

显卡Vbios安装之后会提升用户重启,虽然依旧是英文界面,但是难度不大,之后让电脑自己重启即可。

重启之后再次查看,可以看到显卡更大功率已经正常识别为130W。这就说明我们已经为DELL G15 5515刷了130W的显卡bios。


显卡直连:


DELL G15更新之后也支持显卡直连的功能,注意这个功能直接在bios菜单中开启即可。在电脑开机时,连续按下F2键即可进入bios界面。

选择Advance找到Hybird Graphics/Advanced Optimus,默认双显卡模式为Enabled,选择Disable之后即可。最后按F10保存后启动即可开机了。

记得一定要点F10才能保存哦,按ESC只是退出。

重新进入系统后,鼠标右键可以看到显卡设置只有NV的控制面板了。查看GPU-Z和在NV控制面板中都可以看到只有RTX3060显卡了。


对比测试:


究竟这一波操作之后,性能提升了多少呢?这里我帮大家做了个表方便大家直观的对比。可能数据真的放在一起看才会发现性能提升的差异,具体的先来游戏的。选择了目前主流的游戏大作作为参考,可以看到性能提升最明显的《赛博朋克2077》在显卡功率达到130W后明显提升20%,提升最少的是《看门狗》只有6.02%,像是游戏《永劫无间》提升7.78%,《PUBG》提升了18.71%.对于喜欢FPS游戏的玩家来讲,《PUBG》平均FPS来到了165Hz,这样的帧数表现可以充分发挥G15的1080P 165Hz高刷新屏幕的性能。

3D MARK性能模式对比之前115W的测试可以看出,整体性能提升还都是比较明显的。提升最少的是Fire Strike Extreme提升有2.4%,而提升最多的是Port Royal提升了8.6%。5170的光追成绩也直逼95W的RTX3070 Latop的分数。

生产力方面,目前大部分软件主要依靠CPU性能、显卡性能的提升,对于生产力提升并不算明显。所以显卡性能提升最有利的就是游戏玩家了。

压力测试:

在最初的时候DELL没有直接为玩家提供130W功率显卡直连的G15,猜想也许是处于对于散热的顾虑。作为玩家在入手后获得额外的免费性能无疑是最开心的,不过我也会担心性能释放变强后,散热是否真男人呢?其实实测后发现G15的散热还是顶得住压力的,配合外星人智能控制中心可以对散热进行进一步管理。一键开启G模式之后,在性能释放的同时,噪音控制也还都不错,并没有因为性能提升,导致G15变成拖拉机的问题。

GPU单烤测试,可以看到在非显卡直连模式下,显卡RTX3060显卡功率130W的G15,通过甜甜圈FurMark测试可以看到在烤机30分钟后,核心频率稳定在1530MHz,显存频率1750MHz左右。温度方面,单烤情况下温度87℃。功耗稳定在130W上下。

显卡直连情况下甜甜圈烤机30分钟后,显卡功率127.8W上下浮动,基本也达到了130W的表现。烤机温度91.9℃。

通过AIDA64+FurMark双烤30分钟后,在双烤情况下可以看到CPU功率稳定在45W,显卡功率稳定在115W上下,总功率达到了160W。

双烤测试下可以看到笔记本发热更高区域再笔记本正中转轴位置,更高达到61℃,WASD区域温度不过37℃。可以看出笔记本的体感温度在刷bios提升显卡功率前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总结

DELL游匣G15就是这样一款在最初需要观望,后来凭借bios更新被玩家誉为真香的存在。虽然这样的bios更新释放性能的事情在当下还是少数,但是这样切实带来的更好性能释放的游戏本,无疑对玩家来讲是更好的福利。起初我也经常在G15的文章下看到这样类似评论“上市时因为非显卡直连虽然价格低,表现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是随着bios更新,显卡功率从最初的85W+10W到后面升级到115W,配合 Dynamic Boost 2.0,更高可以达到 125W。现在更新了130W而且支持显卡直连之后,我身边还有在8999价位也要入手这款G15的朋友,都在群里跟我说上半年推荐的真不错,可惜就是入手晚的了。

当然这一切的基础我觉得还是因为DELL品牌在游戏本领域的硬实力,作为玩家都可以看出这次G15延续了DELL外星人产品的设计,在外观、散热以及硬件上都有基于外星人的 *** 。甚至G15还支持AWCC可以通过Fn+G(F9)实现一键开启高性能模式,正式在高性能模式下,配合良好的散热进而让G15在bios升级之后有了130W功率的显卡输出条件。

以上就是这样,希望这篇 *** 了教程、性能测试、游戏测试这些方面给最近选购游戏本的玩家一些参考。我入手的是AMD版本的G15 5515,提供了有线2.5G网卡支持。这样的细节我注意到了,不知道各位是否也有类似的需求呢?当然希望各位玩家可以顺利入手自己心爱的笔电了。

除此之外目前在使用G15的用户可能也会有外接显示器的需求,戴尔目前也为游匣G15提供了两款电竞显示器可供选用,25英寸S2522HG、和27英寸S2721DGF。有兴趣的可以之间通过下面的链接进入产品页面了解,两款我用过其中的S2721DGF,这是一款不错的电竞显示器。笔记本还能这么玩?DELL游匣G15如何解锁显卡直连、130W功率

索泰RTX 4070Ti-12GB X-GAMING OC??评测

?随着 RTX 40 系列的新卡逐渐发布,产品线也慢慢延伸到了中高端,其中 RTX 4070Ti 就是首款价位来到 6000 多的新卡。到了这个价位,就意味着已经可以把装机总预算控制到 10000 以内了,这也是不少玩家们可以消费得起的价位了。?

?而我们今天的主角索泰 RTX 4070Ti-12GB X-GAMING OC 就是一张拥有出色性价比的中高端游戏显卡,在本次测试中,我们就用一套高端配置,来看看它的性能如何,具体配置如下:?

? ?

?外观设计?

? ?

?索泰 RTX 4070Ti-12GB X-GAMING OC 是一张很紧凑显卡,占据了两槽半的空间,三围尺寸仅为 30.3X12.1X6.1CM,这在所有 RTX 4070Ti 中都算小的,有着很不错的机箱兼容性。一眼望过去,独特的色彩风格也颇为吸睛,蓝白色嘻哈风格的涂装,带来了活力十足的观感,一眼望去有种夏天的感觉。?

?RTX 4070Ti-12GB X-GAMING OC 采用三风扇设计,每个风扇有 11 片黑色扇叶组成,中间用 X-Gaming 系列的 Logo 点缀。?

?RTX 4070Ti-12GB X-GAMING OC 显卡的背板更是将涂鸦风格发挥到了淋漓尽致,整个背板宛如涂鸦的墙壁,被涂上了大大的 X-GAMING,象征着 X-GAMING 系列用全新的面貌彰显年轻人个性独立的主张。右侧背板有镂空设计,方便散热气流吹透鳍片,强化散热表现。?

?显卡背板最外圈是一层蓝白色包边,上方印有 Ge??F??orce RTX 的标识,中间的 ZOTAC 支持 RGB 灯光,可以通过软件自定义控光。?

?从侧面看过去,外框下面是密集的热管与散热格栅。?

?供电方面,它采用最新的 ATX3.0 规范的 16Pin 供电接口,随包装内附赠了 3*8Pin 转 16Pin 的转接头,但其实 RTX 4070Ti-12GB X-GAMING OC 的功耗是非常低的,电源兼容性也非常好,常规电源的双 8Pin 输出即可带动,可以多插一个 8Pin 接口缓解供电线压力。?

?I / O 接口挡板采用深灰配色,接口方面配备了 3*DP1.4 接口和 1*HDMI2.1 接口,更高支持 8K60 帧输出。?

? ?

?核心??解析?

? ?

?索泰 RTX 4070Ti-12GB X-GAMING OC 的核心是??基于目前??定位第三高??的 AD10??4??核心打造的,??里面有 5 组满血的 GPC,??内??部共??有??7680??个 CUDA 核心、??240??个 Tensor 核心、??60 个第三代 RT 核心和 80 个 ROP 单元??,??改名为 RTX 4070 Ti 的确比较合理。?

?RTX 4070 Ti 的默认频率是 2610MHz,而索泰 RTX 4070Ti-12GB X-GAMING OC??核心频率是 2??640??MHz,??比默认的略高一些。??显存方面??则是 192??-bit??位宽的 12??GB GDDR6X??,显存频率高达 21000MHz。从上述定位中我们可以看出,RTX 4070 Ti 是一张定位 2K 高帧率游戏的中高端显卡。?

索泰 RTX 4070Ti-12GB X-GAMING OC?同样基于最新款的 NVIDIA Ada 架构打造??,它??升级到了??T *** C 4N NVIDIA 定制工艺,因此实现了高达 2 倍的性能功耗比飞跃。流式多处理器??的??吞吐量超过上一代产品 2 倍。第三代 RT Cores 的有效光线追踪计算能力是上一代产品 2.8 倍。第四代 Tensor Cores 新增 FP8 引擎,具有高达 1.32 petaflops 的 Tensor 处理性能,超过上一代的 5 倍。SER 为光线追踪带来更高可达 3 倍的性能提升,整体游戏性能提升可高达 25%。?

?反映到具象的功能上,新架构带来了不少的新功能:由于 Ada 光流加速器的引入,使得 DLSS 3 能够预测场景中帧和帧之间的运动变化,实现 AI 插帧,在保持图像质量的同时提高帧率。同时支持双 AV1 编码器的应用,不仅可以将视频导出时间缩短,还能拥有更好的画质。?

? ?

?理论??性能?

? ?

?接下来我们进行理论性能测试环节。??首先是单烤甜甜圈,烤机 15 分钟后,核心温度稳定在??62??℃左右,功耗稳定在??285??W 左右,??不得不说这个功耗真的是相当的低,看来这一代 RTX 4070Ti 的能效比确实相当之高。而且此时风扇仅工作了 51%,所以噪音控制的也很不错。?

?接下来进行 3DMark 压力测试,这个测试可以检测连续跑分下显卡性能有没有发生下降,一般 97% 以上才算合格的显卡。实测??索泰 RTX 4070Ti-12GB X-GAMING OC??的得分为 99.7%,性能释放极其出色。?

?在 3DMark TimeSpy DX12 测试中,显卡分数达到了??21750??分,作为对比,??公版 RTX 4080 的分数为 26552 分,??GeForce ??RTX 3080 10G 版的分数为 17306 分,??RTX 3090 的分数为 18981 分,RTX 3090Ti 为 21??439??分。??可以看出索泰 RTX 4070Ti-12GB X-GAMING OC 的 DX12 分数甚至略微超过了 RTX 3090Ti,可以说 RTX 4070 Ti 的物理性能约等于 RTX 30 系列最旗舰的卡了。?

?在 3DMark Fire Strike DX11 测试中,??由于传统的 FireStrike 已经无法满足高端显卡的需要,因此我们只测试了压力更大的 FireStrike Extreme,索泰 RTX 4070Ti-12GB X-GAMING OC??显卡分数达到了??26015??分,作为对比,GeForce RTX 3090?? ??Ti 为??26111??分??,RTX 4070 Ti 同样与 RTX 30 系列最旗舰的卡表现出了基本相同的性能。?

?而??在 3DMark Portal Royal 光追测试中,??索泰 RTX 4070Ti-12GB X-GAMING OC??获得了??13861??分,??就没有 RTX 3090?? ??Ti 的 14819 分强了,可能是显存大小和显存位宽的劣势带来的光追性能的差距,不过反映到实际游戏中,差距也不会太大。?

?IT之家 *** 了一份 GPU 物理分数的对比表,在大部分项目中,索泰 RTX 4070Ti-12GB X-GAMING OC 相比于上代旗舰卡都非常接近,但功耗却少了一半,这对于希望升级显卡但又不想重新装机的玩家们来说,很合适。?

? ?

?游戏实测?

? ?

?接下来,我们就进行一下游戏实测,以下项目中,配置要求不高的游戏我们就在 4K 分辨率更高特效下进行测试,有些高压力的 3A 大作我们就在 2K 分辨率下进行测试。看看它能否满足 4K 60 + 和 2K 120 + 畅玩吧。首先是电竞游戏,我们选取了《CS:GO》和《守望先锋》:归来两款主流的 FPS 游戏进行测试。首先在 CSGO 中运行自带的 BenchMark,平均帧达到了 201 帧,可以满足 4K 高帧畅玩的需求。?

?《守望先锋》:归来实测在 4K 更高画质下能跑到 294 帧左右,完美适配高端电竞显示器。?

?接下来我们测试几款经典 3A 大作,在《古墓丽影:暗影》中,即便不开启 DLSS,也能在 4K 分辨率更高画质下跑到平均 101 帧,实现高帧率流畅游玩。?

?在开启性能档 DLSS 后,帧率更是暴涨到了平均 165 帧,能满足 4K 165Hz 高端显示器畅玩 3A 的需求。?

?而在《荒野大镖客 2:救赎》中,也可以在 4K 更高画质下运行在平均 74 帧,流畅游玩不成问题。?

?在开启 DLSS 性能档后,帧数进一步提升到了 105 帧,游戏体验非常顺畅。?

?笔者还测试了一下 RTX 4070Ti 在《荒野大镖客 2: 救赎》中 2K 分辨率下的表现。在不开启 DLSS 的情况下,RTX 4070Ti 已经能达到平均 128 帧了,这个体验无疑是非常出色的。?

?如果我们开启质量档的 DLSS,帧数会进一步提升到平均 147 帧,能跑满 2K 144Hz 的主流电竞显示器。画质和流畅度实现了兼顾。?

?以上这些都是基于 DLSS 2 技术实现的提升,但 RTX 40 系列显卡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 DLSS 3 技术。??DLSS 3 是一款由 AI 驱动的性能倍增??技术??,由全新第四代 Tensor Core 和 GeForce RTX 40 系列 GPU 的全新光流加速器驱动,是 NVIDIA 广受好评的深度学习超级采样技术的最新版本,并拥有开创性的光学多帧生成功能,将开启 NVIDIA RTX 神经 *** 渲染游戏和应用的新时代。?

?简单地说,过去的 DLSS 2 是通过渲染出一个低分辨率图像,然后 AI 放大至高分辨率,实现画质与帧数的提升。而全新的 DLSS 3 在兼容 DLSS 2 的基础上,还新增了帧生成功能,可以在两个真实帧之间插入 AI 推算出来的全新帧,实现帧数的倍增。再结合 DLSS 2 的超分辨率功能,AI 能重建至多八分之七的显示像素,与没有 DLSS 相比,游戏性能更高可提升?? ??4 倍!?

?我们先来看看压力更大的??《赛博朋克 2077》??,??在 4K 更高画质超级光追下运行它自带的 BenchMark??,可以看出在默认状态下完全无法流畅游玩,但在 DLSS 3 选项全开的情况下,至多可以实现帧数 3.5 倍的提升。相比于同档位的 DLSS 2,帧数提升了 24 帧,这个帧数提升是相当明显的。而在实际游戏中,开到 DLSS 3 质量档就已经可以满足 4K 60 帧畅玩了。?

?如果想要用更高的帧数畅玩的话,还是更推荐在 2K 分辨率下游玩,笔者也测试了一下在 2K 分辨率下的帧数情况,不开 DLSS 的话,RTX 4070Ti 运行 2K 更高画质的 2077 还是比较吃力地,只有平均 48 帧,但如果我们开启 DLSS 3 质量,帧数瞬间暴涨到了平均 127 帧,满足了 2K 120 + 帧畅玩的需求,让电竞屏得以充分利用。?

?传奇 3A 大作《巫师 3》最近也更新了次世代版,配置要求大大提高,但也提供了 DLSS 3 技术的支持,这对于 RTX 40 系列显卡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从帧数测试来看,4K 下不开 DLSS 甚至只有平均 20 帧不到。而在开启 DLSS 2 性能档后,帧数瞬间翻了 2.5 倍。想要真正 4K 流畅游玩的话还是需要 DLSS 3 技术的帮忙,在 DLSS 3 平衡档下就可以满足全程 66 帧以上流畅游玩了。DLSS 3 性能下帧数更高,达到了平均 75 帧。?

?从上面来看,这款游戏还是更适合 2K 分辨率下游玩,因此笔者还测试了一下 RTX 4070Ti 在《巫师 3: 次世代版》中 2K 分辨率下的表现。在不开启 DLSS 的情况下,RTX 4070Ti 平均仅有 45 帧,但只需要开启质量档的 DLSS 3,帧数就能暴涨到平均 105 帧,如果想要进一步冲击高帧数,可以将 DLSS 3 开到平衡档,满足 2K 120 帧 + 的游戏体验。?

?在另一款画质爆炸的次世代 3A 大作《瘟疫传说:安魂曲》中,我们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即默认状态下难以 4K 流畅游玩,DLSS 3 加持后帧数翻倍轻松畅玩,如果在 2K 分辨率下即可以高帧数跑满电竞屏。?

?在不开启 DLSS 的情况下,RTX 4070 Ti 的帧数仅平均 40 帧,但在开启 DLSS 3 性能后,帧数几乎翻了 2.5 倍不止,达到了平均 110 帧,满足了 4K 高帧畅玩次世代 3A 大作的需求。?

如果想要以更高的帧数体验的话,我们也测试了一下?RTX 4070 Ti 在 2K 分辨率《瘟疫传说: 安魂曲》的表现。在不开 DLSS 的情况下,已经能达到平均 775 帧,满足流畅游玩。如果我们开到 DLSS 3 质量的话,帧数直接暴涨到了平均 170 帧,跑满 2K 165Hz 的显示器也不在话下了。?

?那么 DLSS 3 技术就是十全十美的吗?当然不是。DLSS 3 的本质是 AI 生成全新帧,生成帧必定有一个副作用就是延迟的提高。毕竟我们鼠标是对我们看到的那一帧做出的反馈,而 AI 却会加上额外的帧,这个延迟的提高对于竞技游戏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在打开 DLSS 3 的帧生成功能时,NVIDIA Reflex 会强制打开,尽量缩短生成帧带来的渲染延迟。??我们以一款国产横版动作游戏《生死轮回》为例,开启 DLSS 3 后延迟反而比什么都不开还要降低了一半,这对于游戏手感也是有不小提升的。?

? ?

? ?

?创意生产?

? ?

?RTX 4070Ti 这种高端显卡不仅可以用来游戏,拿来进行创意生产也是主要的用途之一。索泰 RTX 4070Ti X-GAMING OC 拥有 7680 个强大的 CUDA 核心,在应对创意生产和深度学习方面会有一定建树。同时 RTX 4070Ti-12GB X-GAMING OC??也??可以安装??NVIDIA Studio ??驱动,??有超过 75 款创意应用??都??可以调用??NVIDIA CUDA 核心的??AI 算力,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在建模渲染类软件中,??7680 个??CUDA??核心可以??为工作提供硬件加速,目前几乎所有的建模软件都会对 NVIDIA 的 GPU 有优化,所以能做到效率、稳定和兼容性的共存。比如在常用的渲染工具 V-Ray 中,可以借助 RTX 加速的光线追踪,实现高性能最终帧渲染。借助搭载 AI 的降噪功能,GPU 可进一步加速交互式渲染。?

?在??V-Ray Benchmark??中,索泰 RTX 4070Ti X-GAMING OC 获得了 2332 分,可以顺利应对大部分的建模渲染需求。?

?得益于光追性能的提升,??RTX 4070Ti-12GB X-GAMING OC??在 V-Ray GPU RTX 中的分数也提高到了??3180??分??。?

我们还测试了主流的建模软件 Blender 中,?RTX 4070Ti-12GB X-GAMING OC 也能有不错的表现,具体分数如下,这个成绩拿来做一些复杂的建模也不在话下了。?

?在视频后期这一块,??RTX 4070Ti-12GB X-GAMING OC?同样?配备第八代 NVIDIA NVENC 编码器,支持 AV1 编码和双编码器。AV1 是下一代的视频编码技术,能够在占用相同空间情况下,提供更加快速的视频编码和更高质量的流媒体传输性能??。?

?为了检验它的视频渲染性能,??IT之家??还??为大家测试了 PugetBench For Davinci??以及 Adobe 全家桶??。??实测 RTX 4070Ti-12GB X-GAMING OC 在 Davinci 中??最终分数可以达??2593??分,??流畅应对 4K 剪辑多级调色不在话下。?

在创意工作者们常用的 Adobe Premiere 中,我们开启 GPU Cuda 加速,然后使用 PugetBenchmark 进行测试。最终得分为 1513 分,可以轻松应对 4K 甚至 8K 的复杂视频剪辑。

另外一款压力更大的视频特效软件 Adobe Effects 中,我们同样使用 PugetBenchmark 进行测试。最终得分为 1652 分,可见 RTX 4070Ti 的创意生产性能非常出色。

? ?

? ??总结

?

在所有的首发 RTX 4070Ti 显卡中,索泰 RTX 4070Ti X-GAMING OC 算是体型相当小巧的,它甚至只有 2.5 槽厚。但即便如此,它的性能释放却没有丝毫妥协。这一方面是因为索泰这套散热模组设计的比较科学,另一方面也是 RTX 4070Ti 在升级工艺制程后,能效比是真的高。如果所有的显卡厂商都能不盲目把显卡做大,对于消费者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索泰 RTX 4070Ti-12GB X-GAMING OC??将于??近??日在??各大??电商平台正式开售??,如果你想寻找一款有性能、有个性、又兼顾兼容性的 RTX 4070Ti 的话,不妨前去了解一下。?

酷冷至尊HAF 700评测:17个风扇实现无死角风道

一、前言:酷冷推出全新HAF 700 机箱中的“青春版”旗舰

此前我们快科技曾评测过酷冷至尊HAF 700 EVO,可以说是酷冷最顶级的机箱了,将散热、灯效、扩展等各方面都做到了极致。

现在,我们又收到了来自它的“青春版”——酷冷至尊HAF 700。

酷冷至尊HAF 700作为HAF 700 EVO旗舰机箱的后续产品,它的设计理念是为了给玩家提供极致但相对实惠的散热效能体验,将价格从2999元打到1999元,同时更大程度保留了散热、扩展性等方面的设计。

虽然酷冷至尊HAF 700的定位比酷冷至尊HAF 700 EVO要低一档,但放在市面上,它依然可以说是散热效能最强、旗舰级别的机箱。

酷冷至尊在HAF 700中加入了大量免工具安装设计,可便于DIY玩家在装机时无需螺丝也能完成装机体验,电源、显卡等都可以徒手完成安装。

机身是由散热舱、整线槽、旋转式硬盘架、电源舱等等多种分工型内舱所组成的多舱式机身架构,这样的好处非常明显,便于整理,还带来了极佳的散热效果。

说到散热,酷冷至尊HAF 700在前面板标配了最新200mm ARGB定制风扇,可带来更大风量、更强的通风散热效能。

再加上机内可装入15个120mm风扇(顶部6个+侧面4个+后部2个+底部3个)、360mm双水冷排、480mm水冷排,市面上各种高规格的水冷风扇都能轻松安装。

再算上前置的两个200mm风扇,酷冷至尊可装入17个风扇!轻松实现上下前后无死角风道。

下图为酷冷至尊HAF 700的机箱参数:

二、外观:内部空间充足 定制200mm高性能风扇瞩目

酷冷至尊HAF 700机箱的外包装,体积很庞大,尺寸为780×399×725mm,约有半人的高度,重约23.6kg。需要先把正面反面的白色卡扣取出,才能取出机箱。

考虑到体积问题,笔者建议在安装过程中两个人一起抬出。

打开包装后,可以从酷冷至尊HAF 700机箱的泡沫凹槽处看到透明盒子,放置了螺丝、扎带等装机需要用到的工具。

酷冷至尊HAF 700机箱可以视为HAF 700 EVO的青春版,在造型设计上两者都同属本源,右侧使用了钢化玻璃。

这款机箱包含凸起部分,尺寸就达到了666×291×626mm,净重19.6kg,也着实很“重量级”。

酷冷至尊HAF 700机箱将左侧的盖板做了开孔处理,可提供更大的进气量,这点与一般左侧全封闭式的盖板不同。

酷冷至尊HAF 700机箱的前面板和顶部都使用了冲孔网,在进气量自然是无需担心的。

最特色的还是前面板的200mm的HAF专属高性能的200mm SickleFlow ARGB高性能风扇,比成人的一只手掌还要大一圈。

这款定制风扇能带来更大的风量、更小的噪音,可以为机箱内部源源不断输入新鲜的空气。

当然,因为是“青春版”,酷冷至尊HAF 700机箱前面板没有HAF 700 EVO的LED屏幕。

酷冷至尊HAF 700机箱的前面板左边中间,从上到下依次为重启键、电源开关键、3.5mm音频输出接口、3.5mm音频输入接口。

酷冷至尊HAF 700机箱的前面板右边中间带有4个USB Type-C 3.2 Gen 1、1个USB Type-C 3.2 Gen 2,可满足DIY玩家在使用过程中高速传输的需求。

酷冷至尊HAF 700后部一览,搭载了2个SickleFlow 120 ARGB风扇。

酷冷至尊HAF 700机箱的后部下半部分一览,尤其PCIe卡槽也做了无螺丝处理,只需要按一下即可弹出挡板。

在完成显卡安装后,直接将卡板按回去即可。

如果想要卸下酷冷至尊HAF 700机箱的左右两侧的盖板,需要先将顶板向后滑动卸下,然后两侧的盖板稍一用力,就可以拆下来了,在整个过程中并不需要螺丝。

当然顶板也是可以拆下来的,如果DIY玩家想要安装风扇/水冷也是非常方便,可以装完之后在固定上去。

拆开酷冷至尊HAF 700机箱的左侧钢化玻璃后,也可以看到内部空间非常充足,主板可支持ITX/M-ATX/ATX/E-ATX多个板型。

在风扇安装上非常自由,除了前后面板自带的风扇,DIY玩家可在主板位右侧、底部、顶部都可以放入风扇。

其中顶部可装入6个120mm风扇/2个200mm风扇/3个140mm风扇,或是2个360mm/1个420mm水冷排;

底部可以安装3个120/140mm的风扇;1个360mm/420水冷排;

主板位侧面可以安装4个120mm/3个140mm风扇、1个360mm/420mm/480mm水冷排。

可调整式冷排支架,自带1个就是上面所说的底部位置,可安装3个120/140mm的风扇;1个360mm/420水冷排,可调节角度。

要拿下来也很简单,左边的有个门栓结构,扭动90度即可完成解锁。

200mm SickleFlow ARGB高性能风扇细节。

120mm SickleFlow ARGB高性能风扇细节。

拆下酷冷至尊HAF 700机箱右侧的盖板,这边的理线空间厚度可达90~101mm,比起一般的机箱还是要更自由一些的。

这边区域大致可区分三个部分:左边1/3是3个硬盘支架,可以装入2.5寸/3.5寸的硬盘。

中间1/3是理线挡板,如果觉得装机时内部空间不够美观,可以使用这个遮挡起来。

这俩区域都使用了免工具门栓结构设计,只需一拧就可以拆装。

右侧1/3中间部分是旋转式免工具硬盘架,直接捏着底部往外推就可以取出了。

底部是电源仓,可以装入200mm的ATX电池,机箱自带有俩螺丝,直接徒手固定即可。(PS:电源是后装的)

上图就是左边区域拆下来的内置多功能配件支架,不止可以用来安装2.5/3.5寸的HDD、SSD硬盘,还可以将开放式水冷所用的水泵头与水箱固定在冷排支架或侧面支架上。

旋转式免工具硬盘架,只需要将左边下按,即可抽出。

在装入电源仓时,需要将中间的理线遮挡板抽出,然后将电源划入,在拧紧机箱后部的螺丝,就可以完成了安装。

拆开理线遮挡板,这边有两个集线器/控制器。

靠近顶板位置的集线器,可支持7个PWM+5个ARGB。

下面点的是ARGB Gen2内置控制器,可以自动侦测、辨识硬体灯珠数量以及其排列方式,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节约主板的接口,将ARGB配件插入这里即可。

三、装机效果:免螺丝装机更自由 最多可装入17个风扇

这是装入平台后的酷冷至尊HAF 700机箱效果图。

在整个装机过程中,完全可以徒手拆装,基本不需要额外的螺丝,即便是一般电源也是如此,机箱自带有螺丝,只需拧紧即可完成安装。

酷冷至尊HAF 700机箱的内部空间风扇位还是非常充足的,前部自带2个200mm风扇+顶部2排3个共6个120mm风扇+主板旁4个120mm风扇+后置2个120mm风扇+底部3个120mm风扇,也就是一共可插入17个风扇。

笔者仅装水冷装在了主板侧边,其它均为酷冷至尊HAF 700自带的5个风扇,也就是说,还可以在顶部和底部再自主装入8个风扇。

当然,对于一般家用用户,无需这么多风扇。如果你是极客玩家,想要良好的散热,装满所有风扇/水冷槽位也不成问题。

玩家也可以通过神灯同步软件,或者酷冷至尊自家的MasterPlus来控制灯效。

可惜笔者手头风扇不够,否则顶部再加入6个风扇,看起来会更壮观。

酷冷至尊HAF 700前面板风扇亮机效果。

酷冷至尊HAF 700机箱后部亮机效果。

酷冷至尊HAF 700机箱底部风扇亮机效果,其实这里还可以放入1个360mm或者420mm的水冷排。

还可以通过两边的侧边开关,将面板的角度稍微抬起一些。

在安装显卡时先按一下弹出卡板,将不需要的PCIe挡板取出,酷冷至尊HAF 700的设计自然会固定住显卡,玩家也不需要担心没有螺丝会造成脱落的情况。

笔者装机使用的RTX 4080显卡,就需要拆下来3个PCIe挡板,搬动机箱时显卡位置还是非常稳的。

四、烤机测试:稳压锐龙9 7950X+RTX 4080 表现与开放环境一致

酷冷至尊HAF 700自带了5个风扇,加上CPU散热器360mm的水冷排,相当于8个风扇。风道布局则采用了官方宣传的前部和底部进风、顶部和后部出风方案。

配上使用了AMD最新旗舰的锐龙9 7950X,显卡则是最近发布的RTX 4080。

以下烤机设置均在BIOS中保持默认,内存开启XMP,显卡开启Resizable BAR支持,其它并未做调整。

——CPU单烤

首先是CPU单烤,使用AIDA64进行FPU烤机10分钟后,可以看到此时锐龙9 7950X的功耗达到稳定在221W,此时全核频率更大5.2GHz。

温度达到了95.6摄氏度,此时系统风扇转速为2200 PRM左右,CPU风扇速度为1152 PRM,辅助风扇则不到700 PRM。

这样的温度表现和我们在锐龙7950X首发时使用开放平台表现一致,这主要是CPU散热存在瓶颈,如果替换为更高端的风冷,相信温度表现会更低一些。

PS:AIDA64的稳定性测试界面温度曲线图不准,以HWMonitor为准。

——GPU单烤

此轮针对RTX 4080显卡烤机测试,使用4K分辨率的“甜甜圈”烤机10分钟后,此时功耗稳定在320W,温度浮动不大,都在61摄氏度上下,平均频率1920MHz。

此时系统风扇转速在1900 RPM左右,CPU水冷排转速在801 RPM,辅助风扇在514 RPM,压力并不大。

——双烤

此项目进行CPU和显卡双烤测试,测试用时20分钟。

此时CPU的功率稳定在214W左右,全核更大频率在5.1GHz,更高温度稳定在95.3摄氏度。

显卡的功耗为320W,温度稳定在62℃,频率在1890MHz。

此时系统风扇转速在2100 RPM,CPU水冷排转速在1100 RPM,辅助风扇在670 PRM。

五、总结:人性化装机 扩展性和散热都空前强大

经过体验,我们对酷冷至尊HAF 700机箱做以下总结:

1、人性化的装机体验

虽然酷冷至尊HAF 700机箱作为HAF 700 EVO的“青春版”,在装机体验上依然保留了无螺丝的体验。

在装体验中,除去机箱、电源需要拧螺丝,在安装主板、显卡、水冷时都没用到螺丝,用户徒手就可以完成安装。

2、丰富的扩展性

比起中塔机箱,酷冷至尊HAF 700的内在空间自然大了不少,可以容纳更多的内部扩展,完全可以满足DIY玩家更高端的需求。

主板更大可支持E-ATX,加上最多可支持9块2.5寸或3.5寸的硬盘安装,让DIY玩家在家中也可以搭建小型的一个存储服务器。

这点也是一般全塔机箱无法媲美的,在玩法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3、强大的散热

酷冷至尊HAF 700的风道还做了优化,尤其在水冷/风扇安装上也非常自由。

前部自带2个200mm风扇+顶部2排3个共6个120mm风扇+主板旁4个120mm风扇+后置2个120mm风扇+底部3个120mm风扇,17个风扇可带来无死角的风道。

如果你想装水冷,也完全不成问题,酷冷至尊HAF 700全位置都覆盖到了,顶部2个360mm/1个420mm、后部1个240mm、底部更大1个420mm、侧面更大1个480mm,基本不会存在安装瓶颈。

笔者仅使用了360水冷排+机箱自带的5个风扇,就已经提供了与开放平台相似的温度表现!

如果将酷冷至尊HAF 700的风扇/水冷全部都安装上去,相信散热能力会更为出色。

从各方面来说,这款无需螺丝即可完成装机,扩展性、散热也非常强大的酷冷至尊HAF 700,1999元的售价比HAF 700 EVO便宜了一千元,“性价比”更为出色。如果你是追求极致的DIY玩家,还是非常值得考虑的。

电脑出现各种问题,如何断定哪个配件有暗病?就用这几种测试软件

电脑出现问题 , 如何断定哪个配件出现问题 ? 就用这几种软件

前言:很多小白用户或者刚刚接触电脑只了解基础的,对电脑出现的故障或者暗病比如蓝屏,花屏,自动重启,等没有实际经验最终被黑心商家无底线得坑。其实有些暗病是可以用测试软件跑出来的,如果电脑有一些怪异问题,那么完全可以用测试软件。

内存测试软件:

Memtest64: 这个软件是专门测试内存颗粒的,如果内存某一个颗粒有问题,那么电脑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什么不定时蓝屏啊重启啊 死机啊等等

内存测试次数循环得越多,故障检测越精准,如果是两条内存组成的双通道那么建议一条一条测试,拔一根,否者就是检测出来错误你也无法定位是哪一个内存条出现的错误。

硬盘测试软件:

HDTune、HDSpeed、HDSentinel等他们都是检测硬盘好坏的一个软件,里面内容相当全

里面有硬盘监视器、硬盘信息、健康状态、错误扫描、硬盘速度测试等等。是一个很好反应硬盘状况的一个测试软件。

显卡测试软件:

著名的GPU-Z、还有甜甜圈烤机软件FurMark,还有用于测试3D性能的3DMark等软件

一般这几个软件基本就能把显卡的暗病跑出来,GPU-Z可以识别是不是真卡,甜甜圈测试显卡满载温度,3D测试显卡性能等等

CPU性能测试软件:

CPU-Z他是识别CPU型号和测试性能的一个工具,而且可以识别主板芯片组,

内存、显卡芯片组、CPU1-2-3级缓存等,是一个功能比较强大的软件。


小编:以上介绍的几款软件基本可以检测出电脑各种暗病,比如说自动重启,蓝屏,等怪异问题,如果这几个软件测试都是正常,那么只有两个地方有问题之一主板,第二电源。只能更换这两个配件,因为没有专业测试这两个硬件的软件,最起码小编是没找到,如果广大网友有,可以联系小编,小编也想要一个。如果网友需要我以上的软件可以私聊我,我给大家发软件。

300元2020年45周AMD皇帝590GME 8G显卡,默认跑分21万烤机温度仅60

熟悉老魔的粉丝都知道,这是一块坚硬的钢铁!

从打死不放A卡,到缓慢解放,虽然限度一再降低,但从来没开过578 588,更没开放过470刷后以及改显存的588

守着几万张都不开车,为什么这次弄出个590GME 8G显卡呢?

而且还是个小皇帝——迪兰恒进 590GME 8G PLUS 战神



一,原因无他,只因为新!SN日期=20年45周,超越市场上大部分5000系列AMD矿卡:



之前拒绝那些挖矿的N朝元老578 588 AMD矿卡的原因无非那么几个:

1,时间太久

2,各种改4G改8G显存

总之就是挖来挖去,挖了又挖,体验极差!

不过见到这片SN日期如此新的590GME 8G战神后,忽然感觉这玩意也许性价比很高。

单纯日期来比太多5600XT 5700的日期还新




虽然型号是战神PLUS,但这个卡对比5600XT战神来说还是要短了很多,不过对比华硕的TUF,无论是散热套件还是规格尺寸都毫不逊色,价格便宜,对机箱的适应度也高。

接口的适应度更加的无懈可击——

DVI一个

HDMI 两个

DP 两个

最后最后,除了唯美的设计,还有信仰灯的加成。(可惜没有双BIOS的存在)


二,FURMARK 甜甜圈烤机温度仅60度,鲁大师新版本默认跑分21万,风扇转速仅1000RPM,实际表现堪称完美:

这块显卡其实没什么可过多把玩的地方,可以说是相当的枯燥无聊,但对于懒得折腾的人来说反而弥足珍贵。

到手什么都不动的情况下FURMARK 竟然只有60度,风扇仅仅1000多转,异常安静。

3DMARK 通过率不是特别优秀,但以97%为合格线也算合格。

默认原版BIOS,基本也不用管了,到手插上就用。效率为上。

非常古老的平台:

CPU——I7 8700 ES

主机板——ASROCK Z370M 刷了最新的BIOS,支援AMD显卡的那个最新技术(名字忘记了,貌似叫做CAM)

内存——单根3600,没开启XMP,估计运行在2133频率

最终这块显卡的得分=20万出头!


总结:

枯燥无聊+安静好用的傻瓜显卡!

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V2评测:超低功耗玩2K

在 RTX 40 系列的高端卡上市后,强大的性能和超低的功耗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不过价格相对也是比较高的。而从 RTX 4070 的发布开始,越来越多更亲民的显卡也将与我们见面了。其中位列首发名单之一的,便是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V2。

IT之家也是提前收到了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V2,在本次测试中,我们将使用一套高配 intel 配置来测试,尽量避免显卡瓶颈。具体配置如下:

外观设计

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V2 基本沿用了之前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Ultra W OC 的散热模组,性能释放会更加游刃有余。依旧是一张标准的 3 槽的大型显卡,三围尺寸为 337*150*60mm,整体设计方正紧凑。过去七彩虹的 iGame Ultra W 系列一直是以白色为主。而这次的涂装的面积大大增加,整体观感呈现出一种波普漫画风,时尚感油然而生。

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V2 显卡采用了三风扇设计,每个风扇由 9 片白色的环形扇叶组成,中间点缀着蓝白色的 Logo。显卡四周装有一圈金属包边,突出了其硬朗的外观风格。这款显卡配备了豪华的散热模组,可以轻松应对仅 200W 的 RTX 4070 显卡的散热需求。

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V2 显卡的背板主体呈现白色,饰以粉色的 Ultra Logo,色彩鲜艳夺目。

右侧背板有镂空设计,方便散热气流吹透鳍片,强化散热表现。

甜甜圈拷机下载,甜甜圈拷机-第1张图片-

显卡外围环绕着一层白色的包边,上方印有醒目的 GeForce RTX 标识。而显卡右侧的 RGB 灯光区域则采用了银色的镜面处理,并搭配白色的漫画风特效,从侧透的机箱中望去,呈现出一种专属于年轻人的时尚感。

从侧面看过去,外框下面是密集的散热格栅,这个散热系统真是相当豪华了。

供电方面,它采用最新的 ATX3.0 规范的 16Pin 供电接口,随包装内附赠了 2*8Pin 转 16Pin 的转接头,事实上,它的 TGP 功耗仅 200W 左右,理论上单 8Pin 的供电也能带动。我们在装机时,更好使用支持 ATX 3.0 规范的电源,这样可以让机箱内更美观。如果一定要用转接线的话,用一根一分二 8Pin 的线就可以了。

I / O 接口挡板采用深灰配色,接口方面配备了 3*DP1.4a 接口和 1*HDMI2.1 接口,更高支持 8K60Hz 输出。挡板上还提供了一个七彩虹招牌的 iGame 一键切换 BIOS 按钮,按下即可切换。

核心解析

RTX 4070 与 RTX 4070Ti 相似,都是基于 AD104 核心打造的,但细节有所不同。具体的核心代号为 AD104-250。里面有 4 组满血的 GPC,内部共有 5888 个 CUDA 核心、184 个 Tensor 核心、46 个第三代 RT 核心和 64 个 ROP 单元,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保留了 RTX 4070 Ti 80% 的核心规模。不过招牌的 NVENC 单元从两个变成了一个,这意味着它的视频编解码能力会比 RTX 4070 Ti 弱一些。

RTX 4070 的 BOOST 频率是 2475MHz,默认频率为 1920MHz。显存方面与 RTX 4070 Ti 保持一致。都是 192-bit 位宽的 12GB GDDR6X,带宽也都是 21Gbps。从上述定位中我们可以看出,RTX 4070 与 RTX 4070 Ti 一样,都是一张定位 2K 高帧率游戏的中高端显卡。

当然,GeForce RTX 4070 依旧采用了最新的 NVIDIA Ada 架构,基于 T *** C 4N NVIDIA 定制工艺打造,从而实现了高达 2 倍的性能功耗比飞跃。它的流式多处理器吞吐量超过上一代产品的 2 倍,第三代 RT Cores 的光线追踪计算能力更是提升了 2.8 倍。此外,第四代 Tensor Cores 新增了 FP8 引擎,具备高达 1.32 petaflops 的 Tensor 处理性能,超过上一代的 5 倍。而 SER 技术为光线追踪带来了更高可达 3 倍的性能提升,整体游戏性能也可高达 25% 的提升。

新的 Ada 架构在具体功能上带来了许多新的特性:引入了光流加速器使得 DLSS 3 能够预测场景中帧与帧之间的运动变化,从而实现了 AI 插帧技术,提高了帧率的同时保持图像质量。此外,新架构还支持双 AV1 编码器的应用,从而缩短了视频导出时间,并获得更好的画质。同时,RTX VSR 功能的应用也使得实时视频超分辨率成为可能。

理论性能

RTX 4070 的功耗会很低,之前就早有耳闻。具体能有多低呢?接下来我们进行理论性能测试环节。首先是单烤甜甜圈,烤机 15 分钟后,核心温度稳定在 62.4℃左右,显存温度仅 75.8℃。整卡功耗仅仅 200W,不得不说这个功耗真的是相当的低,如果电源不虚标,CPU 配个 i5、R5 之类的百瓦 CPU,只要 450W 的电源都能带动整机了。最关键的是,它仅需单根 8Pin 一分二输出线就可以正常使用,这意味着有升级想法的玩家们,完全不需要换电源。

接下来进行 3DMark 压力测试,这个测试可以检测连续跑分下显卡性能有没有发生下降,一般 97% 以上才算合格的显卡。实测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V2 的得分为 99.8%,性能释放极其稳定,风扇噪音非常低。

在 3DMark TimeSpy DX12 测试中,显卡分数达到了 18594 分,这个成绩已经超越了 RTX 3080 10G,与 RTX 3080 12G 是基本相当的,可以说 RTX 4070 的 DX12 物理性能约等于 RTX 30 系列的高端显卡了。

在 3DMark Fire Strike DX11 测试中,由于传统的 FireStrike 已经无法满足高端显卡的需要,因此我们只测试了压力更大的 FireStrike Extreme,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V2 显卡分数达到了 22053 分,同样与 RTX 3080 12G 相近,而功耗却小了一大截。

而在 3DMark Portal Royal 光追测试中,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V2 获得了 11418 分,说明其光追能力介于 RTX 3080 10G 和 RTX 3080 12G 之间,足以满足 2K 光追游戏的需求。

游戏实测

从上面的性能测试来看,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V2 定位是一张 2K 游戏显卡。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进行一下游戏实测,分辨率调整为 2560*1440,画质统一调整为更高。首先是竞技游戏《CS:GO》,这款游戏可以展现 RTX 4070 在高帧下的表现。运行自带的 BenchMark 后,平均帧达到了 480 帧,可以满足 2K 高帧畅玩的需求,完全能跑满各种电竞屏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十大主流竞技射击游戏中现已有八款支持 NVIDIA Reflex,这些游戏包括:《Apex 英雄》,《使命召唤: 战区 2》,《命运 2》,《逃离塔科夫》,《堡垒之夜》,《守望先锋》”归来”,《彩虹六号:围攻》和《无畏契约》,NVIDIA Reflex 能缩减操作延迟,提高响应速度,让跟枪更灵敏。

=

接下来笔者还测试了一下 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V2 在《荒野大镖客 2: 救赎》中 2K 分辨率下的表现。在不开启 DLSS 的情况下,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V2 已经能满足 2K 100 帧以上高帧畅玩了,这个体验无疑是非常出色的。

如果我们开启质量档的 DLSS,帧数会进一步提升到平均 121 帧,并且此时画质几乎没有损失,体验很是出色。

在另一款经典的 3A 大作《古墓丽影: 暗影》中,我们也得到了类似的答案。在 2K 更高画质下运行自带的 BenchMark,已经能达到平均 184 帧,满足 2K 165Hz 屏幕的畅玩。

在开启 DLSS 后,帧数表现更佳,能达到平均 210 帧,帧数提升了 30 多帧。总的来说,RTX 4070 在传统 3A 大作中的表现是很接近 RTX 3080 的。超越 RTX 3070 Ti、RTX 3070 和 RTX 2070 SUPER 更是轻而易举。

以上这些只是开胃小菜,而 RTX 40 系列 GPU 的最吸引人之处在于其 DLSS 3 技术,可进一步提升帧率。DLSS 3 是一款由 AI 驱动的性能倍增技术,采用了全新第四代 Tensor Core 和 GeForce RTX 40 系列 GPU 的全新光流加速器驱动,是 NVIDIA 广受好评的深度学习超级采样技术的最新版本,同时具备开创性的光学多帧生成功能,将为 NVIDIA RTX 神经 *** 渲染游戏和应用开启新的时代。

简单来说,过去的 DLSS 2 技术是通过渲染一个低分辨率图像,然后通过 AI 放大至高分辨率,从而提升画质和帧率。而全新的 DLSS 3 技术在兼容 DLSS 2 的基础上,新增了帧生成功能,可以在两个真实帧之间插入 AI 推算出的全新帧,从而实现帧率的倍增。同时,结合 DLSS 2 的超分辨率功能,AI 能够重建多达八分之七的显示像素,与没有 DLSS 相比,游戏性能更高可提升 4 倍!

目前已经有超过 280 款 DLSS 游戏和应用发布。其 *** 有 30 款已发布的 DLSS 3 游戏。从发布进度来看,在 DLSS 2 和 DLSS 3 各自发布的前六个月中,DLSS 3 的采用速度比 DLSS 2 快 7 倍。看来适配难度是相当低的,相信将来有越来越多的游戏适配 DLSS 技术。

我们先来看看压力更大的《赛博朋克 2077》在 2K 分辨率下的帧数情况,在默认状态下,RTX 4070 还是没有办法畅玩的,平均帧数约 38 帧。如果开启 DLSS 2 质量,帧数就可以达到平均 69 帧畅玩了。而如果开启 RTX 40 系列专享的黑科技 DLSS 3,瞬间暴涨到了平均 105 帧,满足了 2K 高帧畅玩的需求,哪怕是 4K,也是能挑战一下的了。

传奇 3A 大作《巫师 3》最近也更新了次世代版,配置要求大大提高,但也提供了 DLSS 3 技术的支持,这对于 RTX 40 系列显卡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既然都是“波兰蠢驴”开发的游戏,在帧数表现上也是很类似的。在 2K 分辨率不开启 DLSS 的情况下,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V2 平均仅有 39 帧,但只需要开启质量档的 DLSS 3,帧数就能暴涨到平均 88 帧,如此便可以畅玩了。

在另一款画质爆炸的次世代 3A 大作《瘟疫传说:安魂曲》中,优化相对来说就要好不少了。即便不开启任何 AI 工具,也可以满足流畅游玩,而在 DLSS 3 加持后更是可以帧数翻倍轻松畅玩。

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V2 在 2K 分辨率且不开启 DLSS 2 时,就已经能满足 68 帧畅玩了。如果开启 DLSS 2 质量档,就能达到平均 87 帧,如果开启 DLSS 3 插帧后,帧数更是会暴涨到平均 135 帧,满足 2K 高刷显示器的需求。

笔者也顺便用这套配置换上 RTX 3070 Ti 测试了一套数据,看看隔代之间性能会有多少提升,在 DLSS 3 技术的加持下又会有多少提升。实测下来帧数表现是相当喜人的。在不开启 DLSS 3 的情况下,RTX 4070 大约有 10% 的帧数优势。如果开启 RTX 4070 系列独占的 DLSS 3 技术,帧数几乎实现了 2-2.5 倍的增长,与 RTX 3070 Ti 实现了质的差距。

前面我们有提到过,RTX 4070 的功耗是相当低的,实际上一根 8Pin 供电就能带动。因此我们还使用英伟达官方的 FrameView 工具统计了一下各个 3A 大作中的平均功耗。可以看出,大部分 3A 大作中 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V2 的实际功耗都在 180-190W 左右,这个能效比可谓相当之高。作为一个 ITX 小主机爱好者,笔者已经开始摩拳擦掌了。

创意生产

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V2 拥有 12G 的大显存,与 RTX 4070 Ti 的规格完全一致。因此也被赋予了一定的创意生产能力,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V2 显卡搭载强大的 CUDA 核心,为创意生产和深度学习提供了卓越的性能。此外,该显卡还支持安装 NVIDIA Studio 驱动,以加速 110 多款更受欢迎的创意应用。专有的 SDK 能使这些应用的运行速度更快,并提供独家功能,如 Optix、DLSS 和 Maxine。NVIDIA Studio *** 创意应用,包括 NVIDIA Omniverse、Broadcast、Canvas 和 RTX Remix。

在建模和渲染类软件中,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V2 的 5888 个 CUDA 核心可以提供硬件加速,使得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几乎所有的建模软件都会对 NVIDIA 的 GPU 进行优化,因此在效率、稳定性和兼容性方面都能够兼顾。例如,在常用的渲染工具 V-Ray 中,可以利用 RTX 加速的光线追踪功能,实现高性能的最终帧渲染。此外,搭载了 AI 降噪功能的 GPU 还可以进一步加速交互式渲染,提供更加流畅的工作体验。

在 V-Ray Benchmark 中,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V2 获得了 1873 分,可以应对大部分中等规模的建模渲染需求。

得益于光追性能的提升,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V2 在 V-Ray GPU RTX 中的分数也提高到了 2662 分,也能应付一些中等负载的光追建模要求。

在视频后期这一块,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V2 同样配备 NVENC 编码器 + NVDEC 解码器。这意味着它拿来做视频剪辑渲染的能力也是不错的。并且 RTX 4070 也支持下一代视频编码技术 AV1,AV1 能够在占用相同空间情况下,提供更加快速的视频编码和更高质量的流媒体传输性能。

NVIDIA 与多家行业合作伙伴密切合作,确保其 GPU 能够充分支持当今主流的多媒体应用。目前,国内的剪映专业版已经实现了对 NVIDIA AV1 视频编码器的加速支持。而常用的视频调色剪辑软件 DaVinci 也提供了 AV1 编码的支持。随着各大视频平台希望节约服务器流量费用,AV1 编码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流编码方式。这意味着 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V2 搭载的 NVIDIA GPU 将来一定可以在处理视频编辑和渲染任务时充分发挥其 AV1 加速功能,提供更高效的性能和更流畅的工作体验。

为了检验它的视频渲染性能,IT之家还为大家测试了 PugetBench For Adobe 全家桶。实测 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V2 在创意工作者们常用的 Adobe Premiere 中,我们开启 GPU Cuda 加速,然后使用 PugetBenchmark 进行测试。最终得分为 1513 分,并不逊于 RTX 4070 Ti。

另外一款压力更大的视频特效软件 Adobe Effects 中,我们同样使用 PugetBenchmark 进行测试。最终得分为 1629 分,可见创意生产性能非常出色。

除了内容生产以外,在内容消费领域 RTX 4070 也有新功能。那就是 RTX VSR 技术。全称为 RTX Video Super Resolution(RTX 视频超分辨率技术)。它可以通过 GPU 的 AI 计算,至多将在线 1080P 视频提升到 4K 分辨率,实现提高清晰度的效果,目前这一技术已经适配了 Chrome 浏览器和 Edge 浏览器,后续也会适配以 VLC 为首的本地播放器。

RTX 视频超分辨率的使用非常简单,只要将 RTX 30 系列 / 40 系列的驱动程序更新到 531.14 以上版本,并将 Chrome / Edge 浏览器也更新到最新版本便可以启用。启用路径为:NVIDIA 控制面板 —— 视频 —— 调整视频图像设置。此选项框下有四个档位可选。档位越高超分辨率效果更明显,但也会消耗更多的 GPU 资源。

目前它已支持一些国外的视频平台(Youtube、Twitch、Netflix、Hulu 和 Disney+)以及国内的主流视频平台(哔哩哔哩、斗鱼和虎牙)。后续也会支持本地视频超分辨率。在下面的测试中,从最左边的原生 480P 分辨率超分后,后面的 1-4 档能看出更加清晰了,实际观感媲美 4K。

↑ 从左至右依次为 480P、VSR1、VSR2、VSR3、VSR4

总结

不得不感叹老黄的刀法娴熟。RTX 4070 相比于 RTX 4070Ti,核心规模大约低了 15%,价格也降低了 15%。而这么一刀下来,刚好就进入了许多 2K 游戏玩家们的预算空间了。再搭配超低的功耗和 DLSS 3 技术的加持,也许有不少用老卡的玩家们会考虑直接升级显卡,来满足 2K 高帧畅玩了。

而我们今天的主角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V2 同样也表现出了出色的素质,它的外观设计年轻感十足,同时散热能力多到溢出,是高端 RTX 4070 显卡中的理想之选。据了解,4 月 13 日晚 9 点,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 Neptune / Advanced / Ultra / 战斧等多个系列显卡将于京东、天猫、抖音、微商城等电商平台及线下授权经销零售渠道正式开售,售价 4799 元起,其中就包含本次首测这款 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rta W V2,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

战斧 GeForce RTX 4070 豪华版 4799 元

?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V2 4799 元

?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OC V2

?iGame GeForce RTX 4070 Advanced OC

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

?iGame GeForce RTX 4070 Neptune OC

技嘉 RTX 4090 GAMING OC 魔鹰 24G 显卡评测:激活翻倍性能

在 NVIDIA GeForce RTX 4090 系列 GPU 首发之际,技嘉也推出了旗下高端产品:技嘉 RTX 4090 GAMING OC 魔鹰 24G。它主打独特的 RGB 光轮和强化的散热模组。

我们也是提前收到了技嘉 RTX 4090 GAMING OC 魔鹰 24G,在本次测试中,我们将使用一套顶级无瓶颈的配置,看看这款非公 RTX 4090 能把核心压榨到什么水平。具体配置如下:

外观设计

技嘉 RTX 4090 GAMING OC 魔鹰 24G 24G 显卡的包装盒很大,正面印有 RTX 4090 的产品型号,4 年保修支持等信息。

包装内除了显卡本体,还有一根 4 个 8Pin 转 1 个 16Pin 的线缆,一袋替补螺丝螺母配件包以及一根定制显卡支架。

由于 RTX 4090 普遍偏重,因此包装内都附赠了显卡支架,横装显卡时一定要使用避免侧板弯曲。

技嘉 RTX 4090 GAMING OC 魔鹰 24G 24G 显卡正面为 3 风扇设计,扇叶四周被磨砂哑光材质的铝合金外框包裹,外框四周有做 CNC 倒角处理,表面还有一些点缀纹理。风扇本体为黑色磨砂材质,每个风扇有 9 片扇叶组成,风扇直径为 110mm,中央印有技嘉英文字母 Logo。

这组风扇更大的特色在于,内置了三套 RGB 灯带,在风扇旋转时会随之产生 RGB 光轮,观感非常炫酷。此外这个 RGB 等待也可以通过技嘉的软件进行自定义。

技嘉 RTX 4090 GAMING OC 魔鹰 24G 24G 显卡背板为深灰色金属,左侧印有装饰图案和技嘉 Logo,右侧是镂空散热开孔。

透过散热开口,是一组布满鳍片的散热模组,内含 10 根复合式热管。

显卡背板下部靠右位置有一个双 BIOS 开关,用户可以在静音模式和 OC 性能模式间切换。为了展现更好的性能,笔者下文都会在 OC 模式下进行测试。

正侧面为开放式设计,底部包裹着显卡的金属外框和技嘉 logo 灯,上半部露出巨大的散热格栅和导热铜管。

I / O 金属挡板为深灰色,配有 3*DP1.4 接口和 1*HDMI2.1 接口,支持更高 8K 输出。

技术解析

技嘉 RTX 4090 GAMING OC 魔鹰 24G 是基于目前更高端的 AD102 核心打造的,但核心还没有完全解锁,后续应该还有真旗舰 RTX 4090Ti,解锁剩下的 2 个 GPC 单元。目前的 RTX 4090 内有 16384 个 CUDA 核心、512 个 Tensor 核心、128 个光追核心、512 个纹理单元、176 个 ROP 单元,比上一代 RTX 3090 核心规模大了一半还多。

技嘉 RTX 4090 GAMING OC 魔鹰 24G 的核心频率是 2230-2520MHz,而在启用一键超频后,频率还会进一步提高,相比上代提升了一半还多。显存方面依旧是 384-bit 24GB GDDR6X,但带宽达到了 1TB / s。TDP 默认为 450W,和非公版 RTX 3090 Ti 差不多。

技嘉 RTX 4090 GAMING OC 魔鹰 24G 的架构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它升级到了最新的 NVIDIA Ada Lovelace 架构。基于 T *** C NVIDIA 定制 4N 工艺打造,因此实现了高达 2 倍的性能功耗比飞跃。

反映到具体的功能上,新架构带来了不少的新功能。由于双 NVENC 编码器的引入,让它新增了对 AV1 编码的支持,可以将视频导出时间至多缩短一半。正是由于 Ada 光流加速器的引入,使得 DLSS 3 能够预测场景中帧和帧之间的运动变化,实现 AI 插帧,在保持图像质量的同时提高帧率。总之就是游戏生产两相宜。

DLSS 3 详解

发布会上最重磅的一个技术升级,便是 DLSS 3 技术了。DLSS 3 是一款由 AI 驱动的性能倍增器,由全新第四代 Tensor Core 和 GeForce RTX 40 系列 GPU 的全新光流加速器驱动,是 NVIDIA 广受好评的深度学习超级采样技术的最新版本,并拥有开创性的光学多帧生成功能,将开启 NVIDIA RTX 神经 *** 渲染游戏和应用的新时代。

基于 NVIDIA Ada Lovelace 架构的新光流加速器可分析两帧连续的游戏图像,并计算帧到帧中物体和元素的运动矢量数据,而不使用传统游戏引擎的运动矢量进行建模。这极大地减少了 AI 在渲染诸如粒子、反射、阴影和光照等元素时的视觉异常。

简单地说,过去的 DLSS 2 是通过渲染出一个低分辨率图像,然后 AI 放大至高分辨率,实现画质与帧数的兼顾。而全新的 DLSS 3 在兼容 DLSS 2 的基础上,还新增了插帧功能,可以在两个真实帧之间插入 AI 推算出来的虚拟帧,实现帧数的倍增。再结合 DLSS 2 的超分辨率功能,AI 能重建至多八分之七的显示像素,与没有 DLSS 相比,游戏性能更高提升了 4 倍!

口说无凭,我们直接进入测试环节。最新版的 3DMark 已经适配了 DLSS 3 的 BenchMark,我们把技嘉 RTX 4090 GAMING OC 魔鹰 24G 的测试结果和 DLSS 2 进行控制变量的对比,可以直观地看出差异。实测在 DLSS 2 模式下,平均帧数为 136 帧,相比于不开 DLSS 2 的 58.62 帧已经提升了两倍多。

但如果我们开启最新的 DLSS 3 技术,技嘉 RTX 4090 GAMING OC 魔鹰 24G 显卡帧数直接来到了平均 168 帧,比不开 DLSS 提升了 3 倍多。至于具体的游戏帧数提升,我们稍后统一进行测试。

压力测试 & 理论跑分

这样一款非公旗舰,会在公版显卡的基础上有多大的进步呢?接下来我们进行理论测试,首先是单烤甜甜圈,烤机 10 分钟后,核心温度稳定在 63.9℃左右,功耗稳定在 446W 左右,与公版的表现基本一致。如果配 i7 / i9 这样等级的处理器的话,还是老老实实上 1000W 以上的电源吧,最少也要 850W 不虚标的电源。

接下来进行 3DMark 压力测试,这个测试可以检测连续跑分下显卡性能有没有发生下降,一般 97% 以上才算合格的显卡。实测技嘉 RTX 4090 GAMING OC 魔鹰 24G 的得分为 99.5%,几乎没有降频,完美通过测试。

在 3DMark TimeSpy DX12 测试中,技嘉 RTX 4090 GAMING OC 魔鹰 24G 显卡分数达到了 35111 分,作为对比,GeForce RTX 4090 公版的分数为 34725 分,RTX 3090 为 18981 分。

在 3DMark Fire Strike DX11 测试中,技嘉 RTX 4090 GAMING OC 魔鹰 24G 显卡分数达到了 76434 分,作为对比,GeForce RTX 4090 公版的分数为 75013 分,GeForce RTX 3090 为 46045 分。这个分数意味着可以 4K 分辨率流畅运行所有的游戏了,哪怕是光追游戏和 VR 游戏也能满足高刷新率的需求。

在 3DMark Portal Royal 光追测试中,技嘉 RTX 4090 GAMING OC 魔鹰 24G 获得了 25518 分,比公版 RTX 4090 的 25080 分更高。过去 GeForce RTX 3090 可以在 2K 分辨率下流畅体验的光追游戏,RTX 4090 已经可以再在 4K 分辨率下畅玩了。

游戏实测

反映到实际游戏中,DLSS 3 能带来多大的提升呢?目前,DLSS 3 已经得到了许多全球领先游戏开发者的支持,有超过 35 款游戏和应用宣布即将支持该技术,由于只要适配 DLSS 3 就可以向下兼容 DLSS 2,开发难度非常低,所有后续肯定会有越来越多开发商加入 DLSS 阵营。例如:

● 《超级人类》(SUPER PEOPLE):抢先体验版将于 10 月 12 日 13:00 发布,支持 DLSS 3

● 《生死轮回》(Loopmancer)将于 10 月 12 日发布更新版,支持 DLSS 3

● 《逆水寒》拂云庭(Justice ‘Fuyun Court’): 全新图形展示将于 10 月 13 日发布,支持 DLSS 3

● 《微软模拟飞行》(Microsoft Flight Simulator):将于 10 月 17 日为 Xbox Insider 计划成员推出测试版,支持 DLSS 3

● 《瘟疫传说:安魂曲》(A Plague Tale: Requiem):将于 10 月 18 日发布,支持 DLSS 3

我们选取了《赛博朋克 2077》、《逆水寒》和《虚幻引擎 5:天琴座》这几款已经适配了 DLSS 3 的游戏和 Demo 来对技嘉 RTX 4090 GAMING OC 魔鹰 24G 进行测试。此外我们还会测试一款 Unity 引擎的 Demo《Enemies》。

首先我们测试一下国产武侠网游《逆水寒》中,同样提供了 RTX 光线追踪和 DLSS 3 的选项。我们开启 4K 更高画质来试试它的帧数表现吧。从下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不开启 DLSS 几乎是不可玩的状态,而在开启 DLSS 3 后,帧率提高了近 5 倍。相比于同档位的 DLSS 2 也提升了近 65%。而且大部分项目中都比公版 RTX 4090 略高 2 帧左右。

在画质方面,我们选择了一处 BenchMark 中的细节,可以看出 DLSS 关闭和 DLSS 平衡的画面差距微乎其微,由于抗锯齿的存在,开启 DLSS 后甚至更养眼了一些,这就是 AI 技术的魅力所在。

↑ 左 DLSS 关闭 ,右 DLSS 3 平衡

在《赛博朋克 2077》这款显卡杀手中,我们可以在 4K 更高画质超级光追的模式下运行它自带的 BenchMark,得到了以下数据。技嘉 RTX 4090 GAMING OC 魔鹰 24G 可以在原生 4K 分辨率下运行超级光追的《赛博朋克 2077》。而在开到 DLSS 超级性能档位的前提下,能实现 4K144Hz 畅玩,对于超级发烧友,甚至能满足 8K60 帧的畅玩。

接下来是一款使用虚幻 5 引擎 *** 的游戏 Demo《Lyra》。虚幻 5 引擎提供了对 RTX 光线追踪、DLSS 3 和 NVIDIA Reflex 完整的支持,因此后续会有大量基于虚幻 5 引擎打造的 3A 大作上线(比如《黑神话:悟空》)。

DLSS 3 在《天琴座》中的表现同样符合预期。在开启 DLSS 3 后,帧率提高了近 1.7 倍。相比于同档位的 DLSS 2 也提升了近 20%。

除了虚幻引擎外,Unity 引擎也提供了对 RTX 光线追踪、DLSS 3 和 NVIDIA Reflex 的完整支持。最后我们测试一款画质爆炸的 Demo《Unity:Enemies》。这款 Demo 就没有那么多档位可以选了,只能调整开关。在开启 DLSS 3 后,帧数暴涨了近 3 倍,4K 渲染丝般顺滑。

那么 DLSS 3 技术就是十全十美的吗?当然不是。DLSS 3 的本质是插帧,插帧必定有一个副作用就是延迟的提高。毕竟我们鼠标是对我们看到的那一帧做出的反馈,而 AI 却会加上额外的帧,这个延迟的提高对于竞技游戏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在打开 DLSS 3 的插帧功能时,NVIDIA Reflex 会强制打开,尽量弥补插帧带来的渲染延迟。从测试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开启 DLSS 3 后的延迟甚至比啥都不开还要略低,如果想要追求绝对的低延迟的话,可以关闭 DLSS,单独打开 NVIDIA Reflex,享受极限的电竞体验。

此外我们还测试了一些传统的光栅游戏和 DLSS2 游戏。在《古墓丽影:暗影》中,实测在 4K 分辨率更高画质更高光追下运行 BenchMark 能跑到 133 帧,没开 DLSS 就已经很流畅了。

在开启质量档 DLSS 后,帧数更是暴涨到了 174 帧,几乎可以满足几乎所有场景的 4K144Hz 需求了。

最后我们测试一款光追 3A 大作《控制》,4K 更高画质更高光追下不开 DLSS 只能勉强 76 帧流畅游玩,而技嘉 RTX 4090 GAMING OC 魔鹰 24G 开启 DLSS 后帧数几乎翻倍,这个 4K 游戏体验相当出色了。

而在优化出色的《极限竞速:地平线 5》中,我们开启 4K 极端画质,依旧能达到平均 131 帧。看来在 RTX 4090 的狂暴性能下,这款赛车游戏即便是 8K60 帧也能搞定了。

创意生产

到了 RTX 4090 这个级别的,肯定不仅仅是打游戏,创意生产和深度学习才是主要受众。技嘉 RTX 4090 GAMING OC 魔鹰 24G 也是一款通过 NVIDIA Studio 支持的 GPU。目前有超过 75 款创意应用可以调用 AI 算力,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在建模渲染类软件中,技嘉 RTX 4090 GAMING OC 魔鹰 24G 都可以利用 CUDA 为工作提供硬件加速,目前几乎所有的建模软件都会对 NVIDIA 的 GPU 有优化,所以能做到效率、稳定和兼容性的共存。比如在常用的渲染工具 V-Ray 中,可以借助 RTX 加速的光线追踪,实现高性能最终帧渲染。借助搭载 AI 的降噪功能,GPU 可进一步加速交互式渲染。

V-Ray Benchmark 开启 CUDA 加速的话,分数达到了 4445 分,比公版的 4200 多分更高,是笔者测下来这么多非公版显卡中更高的。

得益于光追性能的提升,技嘉 RTX 4090 GAMING OC 魔鹰 24G 在 V-Ray GPU RTX 中的分数也提高到了 6062 分,也比公版卡略高,创下了我们数据库的历史记录。

在视频后期这一块,RTX 40 系 GPU 新增了对 AV1 编码的支持。AV1 是下一代的视频编码技术,能够在占用相同空间情况下,提供更加快速的视频编码和更高质量的流媒体传输性能。NVIDIA 与多家行业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当今主流多媒体应用均可以支持 AV1。目前国内的剪映专业版已经支持 AV1 的视频加速。OBS 直播软件也支持了 AV1 编码的录制,希望能尽快适配 AV1 编码的直播,大大节约直播带宽。

常用的视频调色剪辑软件 Davinci 也提供了 AV1 编码的支持,作为一个免费开源的编码,后面会有越来越多的主流软件加入进来。

最后我们为大家测试了 PugetBench For Davinci。基于 NVIDIA CUDA 技术的 GPU 加速特效可实现更快速度的实时视频编辑和帧渲染,使用 NVIDIA 编码的输出速度提升更高可达 5 倍。技嘉 RTX 4090 GAMING OC 魔鹰 24G 最终分数可以达到 2513 分,可以流畅剪辑 8K 视频不卡顿。

总结

技嘉 RTX 4090 GAMING OC 魔鹰 24G 作为一款高端非公显卡,的确超额完成了任务。不仅在性能释放稳定性上再创新高,而且独特的 RGB 光轮和一键 OC 切换按钮也颇有新意。如果你是想体验 4K144Hz 的游戏发烧友,那么这款性能优于公版 RTX 4090 的显卡会是入手非公卡的好选择。

技嘉的 RTX 4090 系列将于 10 月 12 日首发,建议零售价为:

GV-N4090AORUSX W-24GD:16998 元

GV-N4090AORUS M-24GD:15998 元

GV-N4090GAMING OC-24GD:13998 元

GV-N4090WF3-24GD:12999 元

此外,在技嘉的京东旗舰店里还在举行 RTX 40 系列显卡的上市活动,与电源显示器搭购可以享受额外折扣。还能参与晒单返 E 卡等活动,感兴趣的话可以前去参与。

iGame GeForce RTX 3070 Customization OC LHR 显卡评测

笔者曾经见过一些 PC 玩家因为显卡用久了有些腻味,于是自己用喷漆和画笔重新设计显卡背板。对于一些特别在意 PC 视觉效果的玩家们来说,单调重复的工业化显卡外观显然不能满足它们的需求。七彩虹洞悉了这一需求,于今年推出了可以 DIY 磁吸背板的 RTX 30 系显卡系列。由于被这种设计吸引,笔者今年也自费买了一张七彩虹 iGame & 哔哩哔哩电竞联名磁吸盖板的 RTX 3060,而我们今天的主角是配置更高、DIY 余地更大的 iGame GeForce RTX 3070 Customization OC LHR。

为了测试这张显卡在大部分消费者手中的表现,本次测试我们的选择了与显卡定位类似的其他配件:酷睿 i7-11700K + 七彩虹 B560M 主板 + 16G 双通道 3600MHz 内存,具体配置如下:

一、外观设计

这张显卡最值得说的当然是其外观了。iGame GeForce RTX 3070 Customization OC LHR 是一张标准大小的双槽卡,采用 12Pin 供电,包装内附赠了一个 8+8 Pin 转 12Pin 的转换线。之一眼看到显卡一定会令人感到奇怪,怎么就一个风扇呢?其实它是采用了正反各一个风扇的设计,另一侧则是大面积散热鳍片的,鳍片直接连接 5 根 6mm 直径镀镍铜管。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显卡形成风道,提高散热效率。

正面是显卡上少见的梦幻渐变色彩,这是首次在游戏硬件当中使用 iml(模内注塑)渐变处理,以往这种设计只在手机后盖上有见到,如今在显卡上出现,可见七彩虹 iGame 对显卡造型的不懈探索。

背部可就有的说了,自带的背板是金属拉丝风格的背板,包装内还附赠了一张纯白背板和两张“伏尔塔纳”IP 人物场景贴纸。只要用手指从风扇边的缝隙往上抠,就可以轻松拆下显卡背板,换上自己喜欢的造型。

七彩虹 iGame 后续会持续更新不同设计的背板贴纸,玩家也可以自己打印喜欢的图案贴在纯白背板上,由于隐藏式螺丝的设计,因此创作余地相当的大,不会被螺丝孔打扰,可以说是把“玩家?定制”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侧面接口为 RTX 30 系显卡常规的 3DP+1HDMI,比较特别的是旁边有一颗七彩虹 iGame 专属一键超频按键,按下即可切换至更激进的高性能 Bios,让小白轻松超频,也让硬核玩家更大空间进行显卡 *** 。如果想要对显卡进行超频的话,也可以使用七彩虹提供的 iGameCenter 软件,实现性能、散热、灯光一条龙控制。

二、压力测试 & 理论跑分

一张好的显卡光有好看的外观可不行,出色的散热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接下来先进行一下压力测试和理论跑分,以下为显卡核心参数,这是一张标准的 RTX 3070(锁算力)显卡,由于开启了一键超频,因此 Boost 频率会比公版略高一些。

首先是单烤甜甜圈,烤机 15 分钟后,核心温度稳定在 76℃,功耗 240W,核心频率 1665MHz,风扇并没有满载,仅 67%,看来还是有不少超频空间的。

接下来进行 3DMark 压力测试,这个测试可以检测连续跑分下显卡性能有没有发生下降,一般 97% 以上才算合格的显卡。实测 iGame GeForce RTX 3070 Customization OC LHR

得分为 99.1%,几乎没有降频,完美通过测试。

在 3DMark TimeSpy 测试中,显卡分数达到了 13634 分。FireStrike 分数则为 16694 分,这个分数意味着可以在 2K / 4K 分辨率下流畅运行绝大多数游戏了。

在 3DMARK Portal 光追测试中,它获得了 8321 分,如果想在 2K 分辨率下流畅体验光追游戏的话,那么一张 RTX 3070 以上的显卡才比较合适。

从上述测试可以看出,虽然 iGame GeForce RTX 3070 Customization OC LHR 的外观很小清新,但散热能力并不比那些棱角分明的游戏显卡差。即便是烤机跑分时,风扇依旧留下了 1/3 的余量,不论是安静的使用环境还是额外的超频空间都不在话下。

三、游戏实测

既然已经到了 RTX 3070 这个档次了,那我们也不再局限于 1080P 测试了,IT之家本次会全程在 2K 分辨率更高画质下进行测试,有 DLSS 开到 DLSS 平衡档,有光追就把光追拉满。首先是电竞游戏,我们选取了《永劫无间》、《CS:GO》、《彩虹六号:围攻》三款电竞游戏进行测试。在《永劫无间》中,全程都稳定在 120-130 帧左右。

并且这款游戏还支持 Nvidia Reflex 低延迟,NVIDIA Reflex 是一项面向电竞玩家的功能,它使 CPU 能够在完成前一帧之前就开始向 GPU 提交渲染工作,从而大大减少甚至消除渲染队列,这使得响应时间更快,瞄准精度更高,振刀都感觉快人一步。

在《CS:GO》中,实测在 2K 分辨率更高画质下运行 BenchMark 能跑到 396 帧,除了“众生平等烟“以外,其它所有情况下都能稳定在 400 帧以上,射击手感非常棒。

《彩虹六号:围攻》有自带的 Benchmark,实测在 2K 分辨率更高画质下能跑到 297 帧,体验极其出色。

接下来我们测试一下配置要求更高的 3A 大作。在《古墓丽影:暗影》中。2K 更高特效下运行 BenchMark,帧数能达到 82 帧,可以全程流畅游玩。

在新推出的 3A 大作《使命召唤:先锋》中,2K 更高画质下,可以跑到 160-170 帧左右,体验非常出众,这款游戏也是支持 Nvidia Reflex 的,能显著降低射击延迟。

在《战地 2042》中,我们开到 2K + 更高画质,即便是 128 人的大战场依旧可以达到 80-90 帧。不过不少玩家反应战地 2042 更吃 CPU 一些,在 12 代酷睿带来多核普及后应该会有更好的表现。

在“董 *** 历险记”《控制》中,2K 更高画质更高光追下依旧能达到大约 95 帧,这个体验相当出色了。

在《孤岛惊魂:新曙光》中运行 BenchMark,平均帧数为 98 帧,同样可以流畅游玩。

最后测试一下《荒野大镖客 2:救赎》的 BenchMark,2K 分辨率注重质量档位下,平均帧数达到了 76 帧,西部的荒野也变得栩栩如生了起来。

总的来说,在 99% 的游戏中,这套配置都可以在 2K 分辨率更高画质下达到 80-100 帧,通吃 3A 不成问题。当然想上 4K 的话可能要降点画质,不然 RTX 3070 的 8G 显存还是不太够用的。

五、生产力测试

如今的显卡早已不局限于游戏这一用途,许多生产力用户也会选购一张 RTX 显卡来加速运算,比如我们在测试综合办公性能的 PCMark10 中运行 BenchMark,最终得分达到了 7035 分,可以满足几乎所有的办公需求。

在 PR 中得益于 RTX 显卡独有的 Cuda 加速,即便是实时回放 4K 原片也不需要 *** ,剪辑非常流畅,PugetBenchmark 分数达到了 767 分。

不仅仅是强大的性能,RTX 30 系显卡在软件上更是有一些独占的功能,能够助力创意生产。诸如 NVIDIA Broadcast。这是一款只有 N 卡能使用的神奇软件,它可以通过 AI 计算,帮用户进行音频输入降噪、音频输出降噪和视频抠像。笔者以前为了和朋友们开黑语音,需要额外配一个麦克风,因为笔记本自带的杂音太重。但开了 NVIDIA Broadcast 以后,风扇声和键盘声都消失了。音频输出降噪原理也是类似的,但是操作相反,如果你嫌朋友那边太吵,可以打开这个功能,过滤掉他的噪音。

视频抠像也是非常实用的,不需要绿幕蓝幕,就可以实现抠图、换背景和镜头跟踪。对于主播和视频创作者来说非常友好。

总结:个性要张扬

iGame GeForce RTX 3070 Customization OC LHR 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显卡形态的新思路:将显卡本体设计得尽量简单平整,然后把美化显卡的权力交给用户。只要能持续更新新款的磁吸盖板,这一设计就永远不会过时,堪称神来之笔。

在创意之余,显卡的基本素养它也没有落下。独特的正反双风扇让风道从中贯穿,每一片鳍片都得到了良好的散热,在游戏和生产力表现中也体现出了一款中高端非公卡应有的实力。如果你正准备买一张游戏显卡的话,不妨看看 iGame 的 Customization(玩家定制)系列有没有你喜欢的设计。

惠普OMEN暗影精灵8 Pro锐龙版评测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眼看就要接近 *** ,对于想要入手高性能游戏本的玩家来说,错过悔一年,尤其是搭载AMD超威卓越平台(AMD Advantage)的游戏本,是很多玩家推荐并种草的产品。一方面是其性能体验完全可以畅玩当前主流3A游戏大作,另一方面就是在产品的轻薄设计、能效比、连接、噪音和温度控制等体验都有很大优化和提升。当然了,最直接的就是在双十一期间,包括AMD以及搭载了AMD锐龙处理器的很多产品都有很大优惠回馈给用户,所以,购机正当时。

  本文我们为大家推荐的这款产品,就是来自惠普游戏本家族的当家花旦——惠普OMEN暗影精灵8 Pro锐龙版,其采用16.1英寸大屏,144Hz刷新率,硬件上搭载了AMD锐龙7 6800H 处理器,以及AMD RDNA 2架构的Radeon RX 6650M显卡,配备16GB DDR5 4800双通道内存,512GB PCIe 4.0 SSD,到底这款高性能游戏本的表现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外观设计

  惠普OMEN暗影精灵8 Pro锐龙版在外观上依然采用了经典而简约的黑色机身,A面中间是镜面的菱形Logo,并配有OMEN字样,机身边缘的处理少了凌厉而变的圆滑,触感更加细腻。机身前部的中间还设计了一个凹槽,便于单手轻松开启上盖。转轴位于两侧,不仅坚固还能保持更大的开合角度,为用户提供更舒适的操作体验。

  C面的键盘采用全尺寸、26键无冲突设计,标配白色背光。按键的键程适中,回弹利落,在频繁快速的打字过程中,能够有更舒适的体验。此外,暗影精灵8 Pro的触控板面积相较上一代也略有增大,并且更加居中设计,按键灵敏,触控细腻,体验还是相当不错的。

  接口方面,机身的左侧提供了1个USB 3.0 Type-A接口,1个RJ45千兆网口,1个3.5mm音频接口,以及SD卡槽,现在能够提供SD卡的游戏本很少了,但这个保留对我也非常有用,包括很多经常拍摄视频的,用暗影精灵8 Pro转换素材、剪辑视频,都是完全没问题的。

  机身的右侧靠后,是2个USB 3.0 Type-A接口,此外就是散热出风口,左右对称设计,加上机身后部的出风口,一共有4个散热口。

  机身后部左右两侧的开孔是散热出风口,中间的接口分别是两个全功能Type-C接口,一个HDMI2.1视频接口,以及一个电源接口。不过对于比较常用的Type-C接口,设计在后部,在拔插设备的时候有些不便。

  暗影精灵8 Pro采用了16.1英寸,144Hz高刷新率屏,100%sRGB色域,支持DC调光不闪屏,此外还通过TUV低蓝光认证,可有效过滤有害蓝光,玩家在长时间游戏时,能够减缓眼部疲劳。此外,暗影精灵8 Pro锐龙版游戏本还搭载了全新TNR摄像头,采用硬件降噪技术,能够大幅度降低低光环境下摄像头图像的噪点,参加视频会议或者跟朋友视频聊天,可以带来锐度更高、更加清晰的画面。

  暗影精灵系列经过数次迭代,在外观模具上进行了很多优化,降低了游戏玩家专属,简约的设计可以适应更多场合,覆盖的人群也就更多。作为一款硬核配置的游戏本,暗影精灵8 Pro游戏本是不是内外兼具、表里如一呢?尤其是其搭载的AMD 超威卓越平台,是否能够带给我们惊喜,不妨继续来看看硬件评测吧。

  硬件性能评测

  我们评测的这款OMEN暗影精灵8 Pro锐龙版搭载了锐龙7 6800H + RX 6650M 显卡,支持多项AMD智能技术,符合严苛的AMD超威卓越平台认证标准。它还配备16GB DDR5 4800MHz内存,512GB PCIe 4.0 SSD,支持WiFi 6E无线 *** ,内置83Wh电池,配备280W电源适配器。预装Windows 11中文家庭版操作系统,Office家庭和学生版办公软件,以及惠普游戏控制中心。

  注:以下项目的测试,均已将系统、硬件升级至最 新驱动,操作系统为Windows 11家庭中文版,版本号为22strong;主板BIOS版本为F.12;RX 6650M显卡驱动31.0.12024.3001(Adrenalin 22.20.24.03)。100%满电连接电源,并在惠普游戏控制中心“性能控制”设置为狂暴模式,风扇最 高转速,测试时的环境温度在20-22°C之间。

  CPU

  毫无疑问,AMD锐龙7 6800H处理器一定是今年的明星CPU,几乎各大品牌的PC都有相应的机型推出,这也侧面说明了消费者对锐龙处理器的认可。其采用Zen 3+架构,全大核设计,拥有8大核16线程,至高加速频率4.7GHz,三级缓存16MB,默认TDP 45W。同时还搭载了RDNA 2架构的AMD Radeon 680M集显,12个CU,2.2GHz显示频率,带来大核配大显的独特优势,即便是对比英特尔今年推出的12代酷睿H系列,也是全面超越。

  ·CINEBENCH

  CINEBENCH是一款评价CPU性能的基准测试软件,通过其内置的Cinema 4D特效软件引擎可检测CPU和GPU的性能。结果可见,锐龙7 6800H处理器在OMEN暗影精灵8 Pro锐龙版上的基准测试成绩为:R15单核248cb,多核2252cb;R20单核成绩为605cb,多核成绩为5267cb;R23单核成绩1534pts,多核成绩为13390pts。

  ·7-Zip 基准测试

  7-Zip是一款知名的压缩、解压缩工具,其内置的基准测试同样能够用于评估CPU性能,并以GIPS(每秒百万条指令)为单位显示评级。结果可见,这款处理器总体评分达到87 GIPS。

  ·X264 FHD BenchMark

  X264是一个视频编码标准,X264 FHD BenchMark主要是调用CPU的视频编码测试性能,能更加直观地比对出CPU在视频工作中的性能。最终的成绩为62.48 FPS,意味着可以流畅进行视频编码的转换等处理。

  ·wPrime

  wPrime主要用于x86处理器的多线程基准测试,它通过函数的 *** 计算平方根来测试处理器性能。其中32M代表着计算所有可用处理器中前3200万个整数的平方根,1024M代表有102400万个整数的平方根。我们分别设置了4线程和16线程两种方式进行计算,结果可见,在16线程模式下,计算32M用时4s,计算1024M用时125.9s。

  显卡

  至于锐龙7 6800H内置RDNA 2架构的AMD Radeon 680M集显,作为今年市场上的最强集显,已经有太多的测试可参考,这里我们就不再多赘述,主要来看看这颗AMD Radeon RX 6650M显卡。此次作为硬核游戏本的OMEN暗影精灵8 Pro锐龙版也是玩家很钟爱的一款产品,RX 6650M的表现如何,继续来看看吧。

  RX 6650M显卡配备了8GB GDDR6显存,256GB/s显存带宽,核心频率2222MHz,GPU默认功耗50W,此外还支持strong65/HEVC 解码,并搭载AMD SmartShift 技术,开启AMD SmartShift 后,能够使CPU和GPU针对不同的工作负载快速做出反应。另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专为发烧友而设计,其采用突破性的 AMD RDNA 2 架构,为玩家带来高帧率游戏性能、逼真的画面和出色的能效。此外,凭借全新 DirectX? 12 Ultimate 和 AMD FidelityFX 技术,能够为玩家带来栩栩如生的游戏画面和真实自然的光照,游戏体验大大提升。

  ·3DMark

  先来看看RX 6650M显卡的3DMark测试,Time Spy 显卡得分8845,综合得分8980。

  Fire Strike的显卡得分25551,综合得分22483。

  所有3DMark的基准测试成绩如下图,我们还横向对比了RTX 3050、RTX 3060笔记本电脑GPU,在DX12的测试中,RX 6650M与RTX 3060基本相同,而在DX11的基准测试中,就全面领先了。可见,RX 6650M的性能完全在主流标准,综合性能是能够领先RTX 3060一个身段的。

  游戏

  《古墓丽影:暗影》内置的性能测试中,影像预设为高,最终获得126帧率,完全可以畅玩。

  《奇点:灰烬》内置的Benchmark测试中,1080分辨率,点光源质量为高,平均帧率61FPS,正常模式下93FPS,如果关闭点光源,这一成绩还可提升约20%。

  《地铁:离去》自带的基准测试,Ultra模式,1080P,平均帧率47FPS,更大112FPS,正常发挥。

  《永劫无间》游戏,1080P分辨率,画面质量高,90+FPS。

  《CSGO》这种经典老牌游戏,现在的集显就能轻松运行,在独显的加持下毫无疑问的流畅,260+FPS的帧率,就看你的手速了。

  《绝地求生:大逃杀》同样毫无压力,在高画质下,120+的帧率游刃有余。

  内存

  OMEN暗影精灵8 Pro锐龙版搭载了2×8GB DDR5 4800MHz双通道内存。使用AIDA64的内存测试,读取速度为50393MB/s,写入速度55084MB/s,目前的应用和游戏,完全能够满足。

  硬盘

  硬盘存储方面,搭配了SK 海力士512GB SSD,PCIe 4.0支持,使用CrystalDiskMark测试,这款SSD的顺序读取速度为7167.7MB/s,写入速度为5006.43MB/s,性能表现不错。

  PCMark 10

  PCMark 10可以模拟真实而复杂的办公和内容创作环境,多个项目的交叉运行,最后给出各个项目的详细得分,测试的结果可见,常用基本功能得分为9562,生产力得分9819,数位内容创作得分10822,游戏得分18363,综合得分为9115,也意味着这款暗影精灵8 Pro锐龙版游戏本,可以胜任更多应用或游戏。

  散热与烤机

  暗影精灵8 Pro锐龙版采用了酷凉风暴散热技术,两进四出六风道,搭配五热管散热,导热效率大幅提升。同时,采用了三相马达、液态轴承的散热风扇,叶片的密度也更大,带来更大通风量和更高散热效率,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噪音,即便是在狂暴模式下,也不会出现扰人的噪音污染。

  ·CPU单烤

  环境温度21°C,惠普游戏控制中心设为狂暴模式、风扇更大转速,使用AIDA64 的FPU模式对CPU进行单烤,CPU核心温度68°C,功耗65W,保持比较稳定的输出。实际上在我们测试过的多台游戏本上,锐龙7 6800H在功耗上的表现都是相当不错的。

  ·GPU 单烤

  GPU单烤测试,我们使用了FurMark甜甜圈,烤机16分钟,GPU温度72°C,功耗120W,要知道RTX 3060满功耗140W了,可见高能效的RDNA 2 架构优势突出,让RX 6650M以更低的功耗,能够实现相对更高的性能,有这样的表现非常不错。

  ·CPU+GPU烤机

  继续看看CPU+GPU的双烤压力测试,运行32分钟,CPU核心温度82°C,功耗45W,GPU温度68°C,功耗81W,整机功耗达到126W+,表现稳定。

  评测总结:

  更好的用户体验,就是省心。搭载了AMD 超威卓越平台的产品,毫无疑问会带来更好的兼容性和稳定性、以及高性价比,能够很轻松做到让用户省心、放心,所以,在今年入手AMD 超威卓越平台的高性能游戏本,无疑是明智的选择,想要提升战斗力,就选这款OMEN暗影精灵8 Pro锐龙版游戏本吧。


标签: 甜甜 下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