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存储时间 固态硬盘可以长期保存数据吗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6 0

大家好,关于固态硬盘存储时间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固态硬盘可以长期保存数据吗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固态硬盘的使用寿命可以到多长时间
  2. 固态硬盘寿命是多长时间
  3. 固态硬盘内的数据能够保存多久
  4. 固态硬盘使用寿命一般为多长时间

一、固态硬盘的使用寿命可以到多长时间

固态硬盘寿命一般是10-20年左右。固态硬盘闪存具有擦写次数限制的问题,这也是许多人诟病其寿命短的所在。闪存完全擦写一次叫做1次P/E,因此闪存的寿命就以P/E作单位。34nm的闪存芯片寿命约是5000次P/E,而25nm的寿命约是3000次P/E。随着SSD固件算法的提升,新款SSD都能提供更少的不必要写入量。一款120G的固态硬盘,要写入120G的文件才算做一次P/E。普通用户正常使用,即使每天写入50G,平均2天完成一次P/E,3000个P/E能用20年(在实际使用中,用户更多的操作是随机写,而不是连续写,所以在使用寿命内,出现坏道的机率会更高)。另外,虽然固态硬盘的每个扇区可以重复擦写100000次(SLC),但某些应用,如操作系统的LOG记录等,可能会对某一扇区进行多次反复读写,而这种情况下,固态硬盘的实际寿命还未经考验。不过通过均衡算法对存储单元的管理,其预期寿命会延长。SLC有10万次的写入寿命,成本较低的MLC,写入寿命仅有1万次,而廉价的TLC闪存则更是只有可怜的500-1000次。扩展资料TLC颗粒的固态硬盘,它的擦写次数大约为1000 P/E,如果我们每天给影驰ONE 120G SSD写入10GB的数据,那么SSD的寿命=120GB*1000/10/365=33年通常来说,在固态硬盘彻底坏掉之前,依然有机会进入到保护模式,以写保护的状态保全存储在盘内的数据完整,从而让用户有机会进行最后的备份。下图所示为东芝TR200的 *** ART信息,ID 167为SSD Protect Mode,正常原始值为零,可以读取和写入,当闪存寿命临近耗尽时数值变为1,只允许读取禁止写入。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固态硬盘

二、固态硬盘寿命是多长时间

1、固态硬盘寿命一般是10-20年左右。

2、固态硬盘闪存具有擦写次数限制的问题,这也是许多人诟病其寿命短的所在。闪存完全擦写一次叫做1次P/E,因此闪存的寿命就以P/E作单位。34nm的闪存芯片寿命约是5000次P/E,而25nm的寿命约是3000次P/E。

3、随着SSD固件算法的提升,新款SSD都能提供更少的不必要写入量。一款120G的固态硬盘,要写入120G的文件才算做一次P/E。普通用户正常使用,即使每天写入50G,平均2天完成一次P/E,3000个P/E能用20年(在实际使用中,用户更多的操作是随机写,而不是连续写,所以在使用寿命内,出现坏道的机率会更高)。

4、另外,虽然固态硬盘的每个扇区可以重复擦写100000次(SLC),但某些应用,如操作系统的LOG记录等,可能会对某一扇区进行多次反复读写,而这种情况下,固态硬盘的实际寿命还未经考验。不过通过均衡算法对存储单元的管理,其预期寿命会延长。

5、SLC有10万次的写入寿命,成本较低的MLC,写入寿命仅有1万次,而廉价的TLC闪存则更是只有可怜的500-1000次。

6、TLC颗粒的固态硬盘,它的擦写次数大约为1000 P/E,如果我们每天给影驰ONE 120G SSD写入10GB的数据,那么SSD的寿命=120GB*1000/10/365=33年

7、通常来说,在固态硬盘彻底坏掉之前,依然有机会进入到保护模式,以写保护的状态保全存储在盘内的数据完整,从而让用户有机会进行最后的备份。下图所示为东芝TR200的 *** ART信息,ID 167为SSD Protect Mode,正常原始值为零,可以读取和写入,当闪存寿命临近耗尽时数值变为1,只允许读取禁止写入。

三、固态硬盘内的数据能够保存多久

在讲解固态硬盘(SSD)前,我们先讲几个术语(名词)。就像我们如果讲解机械硬盘,我们要明白磁盘和磁头,读写部分的机械结构等。

为了更好地展开说明,列举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并加以说明。

上面提到闪存在固态硬盘的广泛应用,所以在讲解固态硬盘的各种算法前需要重点介绍一下闪存的特性。

闪存使用三端器件作为存储单元,分别为源极、漏极和栅极,主要利用电场的效应来控制源极与漏极之间的通断;在栅极与硅衬底之间增加了一个浮置栅极,浮置栅极可以存储电荷,利用电荷存储来存储记忆。

擦除:释放浮置栅极的电荷,从而使之变成‘1’,这个动作被称为“擦除”。

编程:向浮置栅极注入电荷,从而使之变成‘0’,这个动作被称为“编程”。

闪存颗粒内部一般由成千上万个大小相同的块(Block)所组成,块大小一般为数百 KB倒数 MB。每一个块的内部又分为若干个大小相同的页(Page),页的大小一般为 4KB或者 8KB。

在通电 40 C和断电 30 C温度下,SSD将将数据保留 52周,即一年。如表所示,数据保留与活动温度成正比,与断电温度成反比,这意味着较高的断电温度将导致保留率下降。该活动温度仅为 25-30 C且断电为 55 C的最坏情况下,数据保留时间可能短至一周,这是许多网站所炒作“数据在几天内丢失”的言论。是的,它在技术上可能发生,但不是在典型的用户环境中。

在现实中,55 C的断电温度对于客户端用户来说根本不现实,因为SSD很可能在室温下存储在室内某处(壁橱、地下室、车库等),温度往往低于 30 C。另一方面,活动的温度通常至少为 40 C,因为电脑中的硬盘和其他元件会产生热量,使之超过室温

与一般原理一样,数据保留的时长是有技术解释的。半导体的导电率随温度而变化,这对NAND来说是个坏消息,因为当它不通电时,电子不应该移动,因为这会改变单元(cell)的电荷。换句话说,随着温度的升高,电子更快地从浮动栅中逸出,最终改变单元的电压状态,使数据不可读(即SSD不再保留数据)。

对于正常通电使用时,温度具有相反的效果。由于较高的温度使硅导电性更高,因此在编程/擦除操作过程中电流较高,对隧道氧化层的压力较小,从而提高了单元(cell)的耐久性,因为隧道氧化层保持电子在浮动栅内的能力实际上决定了SSD的耐久性[寿命]。

总之,在典型的客户环境中,绝对没有理由担心 SSD数据保留时长。请记住,此处提供的数字适用于已通过其耐久性考核的SSD(写入量达到标称值) [潜台词就是隧道氧化层将电子控制在浮动栅的能力已经变得较差了]。因此对于新SSD,数据保留时长要久得多,通常对于基于全新的MLC NAND的SSD来说,数据保留时长通常会超过十年。如果你今天买了一个SSD,并存储数据,SSD本身将变得完全过时比它将失去它的数据更快。此外,考虑到 SSD的成本,将它们用于冷存储无论如何都不经济高效,因此,如果您希望存档的数据,我建议仅出于成本原因使用机械硬盘。

固态硬盘存储时间 固态硬盘可以长期保存数据吗-第1张图片-

四、固态硬盘使用寿命一般为多长时间

固态硬盘一般擦写次数普遍为3000次左右,按照使用情况,一般可以使用20以上的时间。

闪存完全擦写一次叫做1次P/E,因此闪存的寿命就以P/E作单位,SSD一般的寿命是擦写3000次,以120G内存的硬盘为例,需要储存120G的内存,才算一次P/E,如果每两天完成一次PE,也需要3000*2/365=16.44年,但是一般每天的写入量到不了50G,因此使用时间还要更长。

比较常见也是立竿见影的功能应该是完全抹除功能,通过这个功能,我们可以轻松完全固态盘的全盘格式化和碎片清理。众所周知,固态盘在长期使用后,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冗余文件,影响固态盘的性能和寿命,通过安全擦除功能,我们可以快速有效进行冗余文件的擦除,让固态盘重焕新生。

当然,还需要留意的是,太过频繁的完全抹除也会影响闪存颗粒的实际寿命,建议3个月或是半年进行一次安全擦除。

磁盘碎片整理原理是,针对磁盘整体空间,进行一次类似全盘的读写,以实现碎片文件的整合,这在机械盘时代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在固态盘时代,因闪存颗粒的寿命有限,全盘擦除一次便会减少固态盘的部分寿命,通过牺牲寿命进行没有多少提升的性能维护,实际上是十分不合算,也是没有意义的。

最后,还有就是固态硬盘在设计中,已经有能够自主整理碎片文件的Trim机制了。

固态硬盘的主要用处还是当做系统盘,以提高计算机的整体工作性能为主。也就是说,固态盘仅用作系统盘,机械盘作为存储盘,是提高固态盘寿命的明智之选。

一方面,大容量的固态盘在价格上,相较于成熟的机械盘没有任何优势,单位容量价格上机械盘几乎仅为固态盘的五到十分之一;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闪存颗粒的固定寿命,让数据的存储始终存在隐患,以及固态盘几乎无法实现数据恢复的特性。

避免固态盘进行大规模存储,而仅仅作为系统盘,还能够更大限度的避免大规模文件的读写和存储带来的,对闪存颗粒的寿命影响。保持固态盘纯净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能够提高固态盘的使用寿命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固态硬盘要长命绝招:千万别点磁盘碎片!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固态 硬盘 保存 存储 长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