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地球上活了几亿年,躲了天灾但躲不过潮汕人,如今数量稀少。都说“知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经过反复而且多年的学习,我们也是知道很多对自身有益的文化知识。不过因为每个人喜好的不同,所以在所涉及的知识面上,也是有一定的不同的。像一些喜欢地理的人就知道,世界上存在的大多数物种,都是经过几亿年的演变而来的。
图片来源 ***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要说物种多样性的话,那就应该是在海洋中了。有这么一种生活在深海中的生物,它的学名叫做“马蹄蟹”,就像图中展示的这样了。它在地球上生存了将近4亿年的时间,本来是一种生命力很顽强的生物,可是如今却成了濒危的物种,这是这么回事呢?
图片来源 ***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原来,这种马蹄蟹生活的海域并不是很深,集中的生活在热带地区的海洋中,其中以太平洋的西部海域最为常见。在4亿年的物种演变中,这种马蹄蟹可以说是最古老的“见证者”了。各种天灾都是经历过的,但是繁殖能力就非常差了,但是却具有极长的寿命。
图片来源 ***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据小白的了解,这种马蹄蟹躲过了各种天灾,可是最后却没有躲过吃货们的嘴巴。像广东的潮汕地区,曾经就是食用马蹄蟹最多的地区之一。马蹄蟹虽然没有什么肉,可是肉质却极为鲜甜,据说吃起来比龙虾还好吃。所以潮汕人就发挥了吃货的精神,将马蹄蟹做成了各种美味。
图片来源 ***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以前在潮汕地区,有一道叫做“鲎粿”的美食,用的就是马蹄蟹来 *** 的。就像图中展示的这样了,将马蹄蟹的肉捣成肉泥后,搭配上各种食材来提味。蒸熟后就可以食用了,所以味道非常的鲜甜,所以那时候的潮汕鲎粿是很有名气的,需求量也很大。
图片来源 ***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但是现在,人们就开始知道马蹄蟹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据说蓝色的血液中有很多微量元素,对现代很多棘手的病症都有治疗的作用。所以现在的马蹄蟹也就成了一种珍稀的保护动物了。躲过了天灾却没躲过潮汕人的嘴,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呢?来吐槽一下吧。
上一期讲了4种潮汕风俗的粿,今天来讲另外几种年轻人比较爱吃的粿类小吃。
无米粿
潮汕人很喜欢说无米粿,是没有米的粿。它的皮不是用米浆而是用薯粉制成的。馅以韭菜为主,所以无米粿也叫韭菜粿。
无米粿的吃法就是煎着吃,外酥里嫩,一口咬下去,皮的酥脆。加上韭菜的搭配。而且要配上潮汕特色的辣椒酱。那口感~~ 相信不少汕头人小时候吃到大。
水粿
此“水粿”不是平常我们听得的“水果”。这种粿是由米浆 *** 。吃法就是蒸着吃,配上熬制的糖浆,加上菜脯(萝卜干)。一口一个,甜与咸在嘴里那种口感,让人一个接一个。
在潮汕,每个地方吃法还不一样,像在潮州,是以咸为主,所以没有下糖浆。而在汕头是甜与咸。吃货们有机会两种口味都可尝试。
鲎粿
经典汕头小吃之一。在潮汕地区,很多大街小巷都有外卖。记得小时候一个2块钱左右。后面慢慢也涨价了。里面会包裹着虾、猪肉、香菇、鹌鹑蛋。后面慢慢地包的馅料越来越多。这种粿的吃法,有些是煎着吃,有些是炸着吃。看个人喜欢,喜欢脆一点的就会炸着吃。不过不影响馅里面的嫩。配上调制过的沙茶酱,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草粿
不是市面上看到的凉粉或者龟苓膏。草粿是用仙人草(凉粉草)煎取药液,滤汁去渣加入薯粉,充分搅拌均匀,加热煮滚后,盛于容器(一般为木桶或大铝锅)冷凝成膏,称为草粿。以前每年只有在夏天的时候,很多人会踩着小三轮在路上喊着:草粿~。现在很多人到潮汕旅游,草粿也成了四季都有的小吃。
麦粿
麦粿不似前几种那么多人知道,它是将小麦磨成粉,经过发酵做成半圆或者圆形粿块,将其煎烙熟。吃起来口感也非常好,麦的香味,经过煎烙,每一口都很紧实。
(PS:个人推荐在汕头中旅附近立交桥下,豆花伯的麦粿。每次经过都被香味吸引~)
本期推荐几款小吃类的粿,下期再继续推荐其他粿类哦。
潮汕美食——鲎粿鲎粿虽然颜值不高,但是却很美味,是汕头市潮阳区棉城、海门特有的传统小食。
图片来自 ***
图片来自 ***
鲎粿(hou guo)的记载:
《潮阳县志》载:“潮邑鲎粿乃粉粿中之精品,清康熙年间也以奉客。而粉粿则唐乃有之。”棉城先民用粥浆或薯粉以及鲎肉、鲎汁为料,蒸制成形似蟠桃的粿品,用油文火煎熬,再蘸以辣椒酱或酱油,而成美味食品鲎粿。今日的潮阳鲎粿,馅料用鲜虾或碎肉,有的加香菇、鲽脯、花生仁一起调制,气味更加芳香可口,为群众所喜爱。侨胞归里,常专点品尝。
图片来自 ***
图片来自 ***
鲎粿这么奇怪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
关于鲎粿由来的传说有很多,大多是说潮汕地区以前盛产鲎这种水生动物,于是以鲎为食材做成潮汕特色的粿品,就是所谓的鲎粿。而民间最广为流传的一个版本是说鲎粿是潮阳一位媳妇为孝敬无牙的婆婆而创制出来的。但在这个传说中,主角姓名和发生的年代与地点均语焉不详,这说明要么是年代久远要么是牵强附会。另外有些老人家认为鲎粿的最原始形态应该是淋上鲎酱的粿品,据说传统鲎粿的做法是将磨成浆的冷糜(稀饭)、薯粉、新鲜鲎卵和鲎肉制成的鲎汁搅匀后注入桃形粿模,蒸熟后脱模即成。因为是为无牙老人创制的,吃时最忌猛火炸酥,只需浸于文火温油中热透即可,捞起后再淋上自制的鲎酱。在现代,鲎酱已经无法 *** 了,因此多改用酱油或沙茶酱。
而有30年做粿经验的店老板则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版本,据他说,以前的鲎粿是因为以前物资匮乏,杀了鲎后,觉得蓝色的鲎血不可浪费,于是便将之加入了冷糜、薯粉等浆水原料中一起制成了粿品,尝试之后发现粿品有了一种特殊的鲜味,于是就成为了鲎粿,“以前的鲎粿里面是没有馅料的,是后来食材丰富了,大家才根据自己的口味往里面加虾、肉、蛋等各种馅料。再后来,鲎稀少了,人们不再用鲎血添入 *** 粿皮,也就演变成现在的鲎粿。
鲎粿为什么深得大众喜爱呢?
①原材料新鲜、无添加剂 ,健康食品、安心食用;
②价格低、原材料丰富,人均不超过10元、性价比高;
③传统小吃、外焦里嫩,老少皆宜、受众基础广。
看完这篇文章,来潮阳记得吃一次鲎粿吧~
立秋,天气仍高温酷暑,每到中午时分就不想做饭,想吃现成的,思索着附近有什么好吃的,这天中午时突然想起,跃进路附近有一家小吃店,人气很旺。于是虽然有下雨,跟张先生一人打着一把雨伞出去寻吃的。
2人点了5种小吃,鲎粿、无米粿、虾米笋粿、荷兰薯粿、白粿,鲎粿是油浸的直接能上桌,其他的要现场煎。鲎粿外皮微酥里嫩,有老式鲎粿的口感,料不多,有香肠、香菇、鹌鹑蛋……淋的酱有点咸。两人份一个吃已经把胃占一半了。
虾米笋粿、无米粿即韭菜粿,一起煎,看看这口锅,就知道这家店有年代感。
不时不吃,夏季真的不是韭菜季节,味道不香,有不脆。点它是错误。
虾米笋粿不愧是店招牌和获奖产品,闻闻都香,煎过的虾米笋粿,打开金黄的外皮,好多虾米和助手呈现在眼前,好实在,不止料多,味道条的恰到好处。
他家只有小吃,苦瓜汤是到隔壁快餐店买的,一碗五元,汕头快餐店里的招牌汤,这汤的味道酸不错,骨头很鲜,还有几颗黄豆提味。
荷兰薯粿,小贵,这个算两片,一片2元还是3元,我记糊涂了,不是我先要的味道
不过是店家自己蒸的,店里有许多刚出锅,在晾凉的,荷兰薯有名土豆,汕头人喜欢把它蒸熟了,在加淀粉和花生仁、海米、肥肉丁、香菇等料混在一起捏成团,再蒸熟,后煎,蘸辣椒酱吃。
?虾米笋粿也是店家自个蒸的。
?很多人知道汕头有红粬粿,白饭粿只有本地人知道,这家是招牌小吃,也是要油煎。淋上甜酱。
馅料有糯米、香菇、虾米,汕头的很多经典小吃和菜都离不开香菇和虾米来调味的。
招牌小吃算对得起墙上这两招牌吧!
虾米笋粿、无米粿一个2.5元、鲎粿一个8元。
?
秋意渐浓,中秋将至,在外奔波的人们一心想要归家团圆,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一到,思念感倍增,此刻想分享我的家乡汕头潮阳美食给大家,本期的主角是--鲎粿。
鲎粿是汕头潮阳的一种小吃,拥有悠久的历史,我翻阅了很多资料,想要找出描述鲎粿的来由,结果发现都没有详细介绍鲎粿的来源。不过坊间最广为流传的就是以前有一位潮阳棉城的媳妇为了孝敬年迈的无牙婆婆,使用用鲎汁、米浆薯粉混一起, *** 成一种粿品,因为加入了鲎汁,所以顾名思义叫做"鲎粿",历史记载以前沿海地区,鲎还是非常多,人们也经常将它拿来食用,鲎是一种甲壳海产品,它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功效,直到后来鲎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后,人们就不再用鲎汁来做鲎粿。改良了 *** ,同时又增加了很多其他的陷料,比如虾,香菇,鹌鹑蛋,瘦肉,鱿鱼等等,以前的鲎粿是没有这些配料的,现在人们对鲎粿的要求更加多样化了,改良后的鲎粿也别具特色。像我们90后这一代,以前一放学,肚子饿了,妈妈都给我们5毛钱或者1块钱,以前五毛钱就可以买到一个香喷喷的鲎粿了,那个时候觉得特别幸福,00后估计没经历过5毛钱一个鲎粿的时代。现在的鲎粿比以前更加多样化了,甚至有加入鸡翅,加入鲍鱼,只要想吃都可以往里面加入当作配料,价格也更加贵,现在一个5块-20块不等。
分享完它的历史,那就分享一下它的做法
两碗粥跟一碗红薯粉。碗的大小就跟平时吃饭大小一样就行,用破壁机打成浆,然后模具涮油,把浆倒模具一半,然后加入南乳肉,鲜虾,鲜鱿鱼,鹌鹑蛋,在倒入浆至模具满即可。然后蒸30分钟,纳凉,从模具取出,接下来就是煎,如果有条件选择猪油,鸭油,先把油热开,然后把鲎粿放入煎,中火煎至两面金黄即可美味的鲎粿就煎好了,吃的时候在鲎粿纵横切几刀,淋上酱油跟辣椒,品尝起来将会让你流连忘返
好了,本期分享完毕,希望你也会喜欢,希望中秋来临之际,家家团团圆圆,幸幸福福,想念家里人就家里人打个 *** 唠嗑一下吧
鲎粿的"鲎"字怎么读?吃了这么多年也应该知道它的来源了!鲎粿,潮汕经典小吃之一,起源于潮阳。
但很多老潮阳人吃了一辈子鲎粿,可能还不知道它的来龙去脉。
鲎粿(潮音hao7 guê8)(普通音hòu guǒ),是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棉城、海门特有的传统小食,最传统的做法是取鲎肉与米浆混合,加入猪肉末香菇鹧鸪蛋等食材一同炊制,最后再经油浸高温烹制而成,极具潮阳乡土味。有些回乡探亲的华侨、港澳同胞和在外工作的人一到潮阳,总想尝尝鲎粿的滋味。
潮阳何时开始有鲎粿,未有查考,据现今八、九十岁的老人说,幼年时就有鲎粿了。可见鲎粿是潮阳“历史悠久”的小食品之一。
《潮阳县志》载:“潮邑鲎粿乃粉粿中之精品,清康熙年间也以奉客。而粉粿则唐乃有之。”棉城先民用粥浆或薯粉以及鲎肉、鲎汁为料,蒸制成形似蟠桃的粿品,用油文火煎熬,再蘸以辣椒酱或酱油,而成美味食品鲎粿。今日的潮阳鲎粿,馅料用鲜虾或碎肉,有的加香菇、鲽脯、花生仁一起调制,气味更加芳香可口,为群众所喜爱。侨胞归里,常专点品尝。
关于鲎粿由来的传说有很多,大多是说潮汕地区以前盛产鲎这种水生动物,于是以鲎为食材做成潮汕特色的粿品,就是所谓的鲎粿。
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而民间最广为流传的一个版本是说鲎粿是潮阳一位媳妇为孝敬无牙的婆婆而创制出来的。但在这个传说中,主角姓名和发生的年代与地点均语焉不详,这说明要么是年代久远要么是牵强附会。
另外有些老人家认为鲎粿的最原始形态应该是淋上鲎酱的粿品,据说传统鲎粿的做法是将磨成浆的冷糜(稀饭)、薯粉、新鲜鲎卵和鲎肉制成的鲎汁搅匀后注入桃形粿模,蒸熟后脱模即成。因为是为无牙老人创制的,吃时最忌猛火炸酥,只需浸于文火温油中热透即可,捞起后再淋上自制的鲎酱。在现代,鲎酱已经无法 *** 了,因此多改用酱油或沙茶酱。
而有30年做粿经验的老店家则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版本,据他说,以前的鲎粿是因为以前物资匮乏,杀了鲎后,觉得蓝色的鲎血不可浪费,于是便将之加入了冷糜、薯粉等浆水原料中一起制成了粿品,尝试之后发现粿品有了一种特殊的鲜味,于是就成为了鲎粿,“以前的鲎粿里面是没有馅料的,是后来食材丰富了,大家才根据自己的口味往里面加虾、肉、蛋等各种馅料。再后来,鲎稀少了,人们不再用鲎血添入 *** 粿皮,也就演变成现在的鲎粿。”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 *** ,仅做分享交流之用,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于后台联系责编,我们将及时处理。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
在外的游子,你们想念家里的鲎粿了吗?
在家的时候,每每下午路过卖鲎粿的小摊,却没有特别想吃的念头,而如今,在这个异乡的城市,虽然这里有天南地北的美味,但是异常想念:那个蹲坐在小四方桌吃着热腾腾刚出炉的鲎粿的下午,也许只有家乡的鲎粿才能治愈我想家的心情。
鲎粿怎么读?
原谅我,跟99%的潮汕人一样,都不知道鲎粿这个词的普通话怎么说,每次跟同学、朋友、同事介绍家乡美食的时候,只能说成豪粿,其实应该读成鲎(hou四声)粿。
鲎粿的由来
听老人家说,是一位媳妇发明的,她的婆婆年龄大了,牙齿都掉光了,媳妇为了让婆婆吃上东西,就创造出了鲎粿。
又有别的版本是鲎粿是淋上鲎酱的粿品,所以才叫做鲎粿的。
鲎粿怎么做?
鲎粿用米浆,里面的原料有:香菇、鹌鹑蛋、虾、猪肉沫、香肠等等,然后把它们倒在模具里,放在蒸笼蒸熟。当然,小摊主卖给我们的时候,是放在在油锅里面煮熟的。有人买的时候,就从油锅里面捞上来,用叉子或者剪刀弄成块,再淋上酱油或者辣椒酱。
鲎粿的记忆
还记得,小的时候,拿着5毛钱的钱,去榕树下买鲎粿的情景。那时候5毛钱的鲎粿,跟现在十几块钱的一般,里面有猪肉末,有鹌鹑蛋,有腊肠。小孩子的我,喜欢吃着鲎粿,然后在上面倒上满满的辣椒酱,边吃边咧着嘴,喊着辣。
如今,榕树不在了,那个卖鲎粿的小摊也埋没在儿时的记忆中。
我是潮阳金浦的,棉城文光塔那里很少去。文光塔那里有个医生,小的时候生病了,奶奶总会带着我去那里看。而我也能够在文光塔旁吃很多很多好吃的,比如粽子,烤番薯,甘蔗汁、鲎粿等等。我忘记了鲎粿是什么味道了,但是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功夫茶搭配鲎粿,很好吃。现在很多的小摊,都只是卖鲎粿,再也难寻找到吃鲎粿的时候,喝一杯甘甜的功夫茶。
潮阳的鲎粿哪里好吃?
我没有吃遍潮阳的鲎粿,我只是把我吃过的觉得好吃的分享一下。金浦三堡大队的鲎粿摊、潮阳的赵记鲎粿、古帅那里的古帅鲎粿。每一个店都有各自的特色,都有独特的口味。我也说不了哪家更好吃,就是在外面工作了,就特别怀念家乡的鲎粿,想着回家了,之一顿美食,就是吃上一两个鲎粿。
汕头小吃,在北京开的风生水起,种类多口味好,一到餐期就排队说起汕头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牛肉火锅和肠粉,牛身上不同部位的牛肉在火锅中采用不同的烫煮时间,在蘸上沙茶酱,滋味浓郁,鲜嫩爽滑,真的太好吃了;肠粉也很有特色,皮薄料多,馅料丰富,吃起来香嫩可口不油腻,是当地人早餐更好的美味。
当然除了牛肉火锅和肠粉以外,还有蚝烙、牛肉丸、卤鹅、鲎粿、达濠鱼丸、双烹粽球等等,美味小吃也是种类多样。怎么听起来是不是很想尝一尝汕头特色小吃呢?在北京就有一家名为食味稻汕头小吃,它藏在二环边的十平米小店内,做的全是汕头特色味道,这下想吃的朋友们可有口福了。
这家汕头小吃开在方庄附近,据说已经有14年之久了,一到饭点准是座无虚席,是很多广东美食爱好者经常光顾的地方,很多人吃了一次之后就念念不忘。
一、品尝过的招牌美味
干粉套餐是招牌美味,很适合一人食,干拌粉和牛筋丸汤的搭配堪称完美百吃不厌,口味也是汕头所独有,在别处可不容易吃到。
干拌粉吃起软软糯糯,口感不错。它的酱料很特别,是用花生香与海鲜鲜味的沙茶酱调制而成,吃起来浓稠顺滑,甜味比咸味更重,和我们北方吃的调味料完全不同,但却越吃越上头,越吃越上瘾。
牛筋丸汤的牛筋丸是手打的,吃起来Q弹紧实,咬一口直接爆汁(千万不要很烫的时候吃爆汁会被烫到),汤里还加了生菜、蒜末和香菜来提香,口感很适口,和干拌面一干一湿的搭配相当适合。
肠粉也很受大家欢迎,同样是他家的招牌小吃,肠粉很大块,细腻滑谈,晶莹剔透,依稀可见里面裹着的食材,每个都很扎实,就像东北的菜包一样。
用筷子将肠粉拨开,就可以看到肠粉内里丰富的食材,虾仁、鸡蛋、瘦肉末、生菜,再点缀上一些菜脯,吃起来清爽滑糯咸香适口,和在汕头当地小吴肠粉排队吃到的口感很像。
牛筋丸河粉也是超级棒的,米粉做的像面条的粿条吃起来滑嫩软糯,牛筋丸吃起来很劲道有嚼劲,汤底清淡对味,咸甜适口。
汕头小吃里的双拼粽子,也是相当有实力,咸甜混搭的口味可谓是南北结合,完全没有违和感。
双拼粽子的馅料有糯米、咸蛋黄、虾米、香菇、栗子、香肠、腩肉、红豆沙等食材,甜口儿的豆沙馅里浸满了五花肉和咸蛋黄的油香,再加上香菇、腰果等食材,不自觉就干掉一整三下五除二就干掉一个。
真是口感丰富,滋味浓郁,太好吃了,从来不吃咸口粽子的我,也被这双拼粽子征服了。
二、值得推荐的小吃
萝卜糕
萝卜糕是白萝卜混合花生碎、虾皮等食材做成,然后再煎制一下,吃起来香甜软糯,一点萝卜的味道都没有很特别。
炸肉饼
炸肉饼是肉肠切成片炸制而成,外表焦酥,油香和肉香很浓,咀嚼感十足,蘸上蜂蜜糖水,很解腻,比炸灌肠好吃。
煎鱼扒
煎鱼扒口感很接近虾饼,鱼泥混合着玉米粒、胡萝卜和蔬菜,香甜软糯,滑嫩可口。
韭菜粿
韭菜粿就是糯米包着韭菜馅蒸熟,在用油煎一下,外酥里嫩,糯糯的很劲道。
除了以上品尝和推荐的汕头小吃,还有很多不错的小吃,对汕头小吃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来品尝下呦。
温馨提示
· 店面不大,用餐高峰期需要等位,建议错峰前往
■ 店面信息 ■
店名:食味稻汕头小吃(方庄店)
地址:丰台区芳古路芳群园二区28-6号楼1楼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10:00-22:00
店名:食味稻汕头小吃(西罗园店)
地址:丰台区西罗园北路京都口腔旁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08:00-18:30
广东这小吃叫鲎粿,名字不好念,样子也不讨喜,却流传了百年之久在说这个小吃的时候,我们先练习一下这个名字的叫法。鲎粿,念hòu guǒ,聪明如你们,早就知道了对吧,小编真是多此一举!在这名字里我们看到了鱼,没错,的确跟海里的有关系。相传是由一种叫鲎的海里生物做成的,看名字一时半会想不起来,朋友们等下往下拉,看到它真身图片你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是它呀!这小吃来自于广东汕头,名字不好念,样子也不讨喜,却流传了百年之久,最传统的特色小吃之一。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文/老虎头上的兔子
看到这图片以后你认识它吗,有没有突然开窍的感觉,没错,就是它,一身的盔甲,也抵挡不了人们对它的捕捉,现在成为国家保护的动物之一,濒临灭绝的稀有物种。不只是因为它的美味,而是它的医学价值非常强大,它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蓝色血液的海洋生物,它的特别注定了一生的不平凡。人们发现它的血液中富含铜,所以表现出来是蓝色的,是一种很好的一种凝血剂。从此就给频繁地运用在医学的研究上,人们大量地捕杀它们,造成了现在濒临灭绝的境地。
要知道,鲎是比恐龙还要活得长久的一种生物,在恐龙还没有成为陆地上的霸主之前,鲎的祖先就诞生了,发展到现在,恐龙都灭绝了,但它还是保持原样的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现在就是面临同一个处境,慢慢在这个地球上消退了。由于鲎的稀少,现在是无法用鲎来 *** 了,改用了酱油或沙茶酱代替,只是这名字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这小吃是什么才诞生的,无从考究,鲎很早就生活在地球上了,刚才也说了,跟恐怖生存在同一个时代。据汕头潮阳的八九十岁的老人说,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所以可以看出这小吃的历史悠久,说它有百年之久也不过分,有可能是更遥远的年代。关于鲎粿的由来,有两个版本的说法,但相同的是,都是用鲎类来 *** 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相传是在很久的潮阳,有一位媳妇特别的孝顺,为了让无牙的婆婆能吃上美味而创造出来的食品。但因为年代和姓名不详,这样的传说就不成立了。但这个很适合无牙的老人吃,所以这样的说法一直有流传。老人家认为,最原始的鲎粿应该上淋上鲎酱的粿品。所谓的鲎酱,就是将冷饭磨成浆,加入鲎卵、薯粉和鲎肉制成的鲎汁,搅拌以后装入桃形模内,蒸熟以后脱模就可以了。这里用的蒸,就是为了让迁就无牙老人,最忌猛火炸酥。
还有一个老师傅说出了另外一个版本。在很久以前,潮汕地区盛产着这个鲎类的海洋生物,但其它物资是非常匮乏的,为了不造成这个流费,把鲎杀了以后,把它的血也利用起来吃了,做成了一种粿品,就是现在的鲎粿了。人们发现它的口味特别的鲜和美味,所以就流传至今了。其实小编想问,当时看到蓝色的血液也敢吃吗,真是物资匮乏到饥不择食了,好在错有错着,原来那才是宝贝,那才是精华!现在是无法吃上用鲎来 *** 的鲎粿了,一般用酱油或沙茶酱代替,现在物资也丰富了,在 *** 的这个过程加入了肉和虾等食材,也是另一番的美味呀!
鲎粿是风味独特土生土长的潮阳特色小吃,其中以棉城的鲎粿最为出名。笔者虽早已不居住在家乡,但每每回棉城,总会迫不及待地先去尝尝鲎粿,毕竟其他地方所称的“潮阳鲎粿”,都难以品尝出家乡鲎粿的美味。
鲎粿不仅有其独特的美味,而且历史悠久。据《潮阳县志》记载:“潮邑鲎粿乃粉粿中之精品,清康熙年间也以奉客。而粉粿则唐乃有之。”由此可见,早在清康熙年间,鲎粿就常被当作待客的佳品,这足见鲎粿在棉城人心中的地位。不仅如此,笔者认为,鲎粿之所以至今仍受追捧,闻名海内外,民间传说也功不可没。
据民间传说,鲎粿是潮阳一位孝顺的媳妇创制出来的,因为其婆婆年迈无牙,难以咀嚼,因此肠胃也消化不良。媳妇既心疼又着急,听说鲎肉腌制的鲎酱不仅美味而且有助消化,她突发奇想,将粥浆加入番薯粉制成软柔细滑的鲎粿,再加上美味的鲎酱,给婆婆食用。婆婆尝后觉得既柔软又不粘牙,更不必用力咀嚼,十分喜欢,以后每日都食用这一美食,身体也很快康复。婆婆问媳妇:“你做的是什么粿?”媳妇不知何名,急中生智答曰“鲎粿”。如今,这传说的主角名字和发生的年代与地点均难以考证。鲎粿也经过厨师们的不断改进,在原先的基础上,添加了鲜虾、碎肉,咸蛋、香菇、鱿鱼等配料,先将制成的鲎粿蒸熟再用文火煎熬。由于鲎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鲎酱无法 *** ,现在厨师只能在酱料上大做文章,最为常见的是将酱油和沙茶酱同时作为酱料。
百善孝为先,当我们从儒家孝文化的视角审视这道美食时,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潮汕孝文化源远流长,深入人心,盛唐以来,潮汕地区就受到儒家孝文化的影响,经过宋、明官师的熏陶教化和乡绅的发扬光大,使得孝文化成为潮汕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核心内容,人们普遍认为遵守孝道不仅会带来家庭、家族的和睦与稳定,也会使人际关系趋于和谐。现在的潮汕人秉承着孝顺长辈的高尚品德,将儒家孝文化当作生活、工作的准则。笔者看来,奉行孝道是追求各种美德的起点,孝不单单是物质的满足,更是建立在敬的基础上,或许这就是潮阳人赋予鲎粿美食孝道传说的原因。传说中这位媳妇为家婆创制鲎粿的行为正体现了其对婆婆的孝敬,也是对潮汕孝文化最直接生动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