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呼吸机压力上升时间和呼吸机升压时间1与2的区别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呼吸机压力上升时间以及呼吸机升压时间1与2的区别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呼吸机参数的设置与调节
呼吸机参数的设置与调节是重症患者救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呼吸机参数及其设置范围:
1、潮气量(VT):潮气量是指每次呼吸时向患者肺部输送的气体量。通常设置在6-8ml/kg,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进行调整。
2、吸气时间(TI):吸气时间是指呼吸机在吸气相停留的时间。一般设置在0.8-1.2秒。
3、呼吸频率(RR):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成人一般设置在12-20次/分钟。
4、1吸气流量(IF):吸气流量是指呼吸机在吸气相输送的气体流量。一般设置在30-60L/min。
5、呼气末正压(PEEP):呼气末正压是为了保持患者肺泡开放,防止肺泡萎陷。一般设置在5-15cmH2O。
6、氧浓度(FiO2):氧浓度是指呼吸机输送的氧气占总气体的比例。一般设置在30%-60%。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使用呼吸机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刚上呼吸机时,要注意患者是否适应呼吸机辅助呼吸。
2、氧流量调节:根据患者的血气情况和监护仪上的血氧饱和度,合理调节氧流量,避免过高或过低。
3、呼吸机参数调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测指标,适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如压力、呼吸频率、潮气量等。若病情变化,要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4、健康教育:向患者和家属传授呼吸机使用知识,让他们了解呼吸机的正确使用 *** 、注意事项及撤离指征。
二、呼吸机曲线之一:压力-时间曲线(1)
机械通气时,在呼吸机界面上(见下图),我们一般可以看到3个不同的波形,这些波形代表什么呢?
它们分别表示压力-时间曲线、流速-时间曲线、容量-时间曲线。
这些曲线在临床运用中有些什么作用呢?它的地位如何?我需要学好它吗?
我用“眼睛”来形容它。曲线就像人类的眼睛,在机械通气中,让我们看到呼吸机、患者及通气管路之间的关系和我们临床决策的方向。关键是,我们是否能够捕捉到看到的信息,让我们更好的为患者提供呼吸支持呢?
以下我分几个章节,和大家一起学习、复习,温故知新。
首先和大家一起看第1根曲线:压力-时间曲线。
压力-时间曲线是反应气道压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它的纵轴表示气道压力(paw),单位为:厘米水柱(cmH2O)。
通气分为定容型和定压型,故时间-压力曲线根据机械通气的类型又分为容量控制通气模式的压力-时间曲线和压力控制模式的压力-时间曲线。
2、容量控制通气模式的压力-时间曲线
1)既然压力-时间曲线是反应压力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在容量控制恒定流速的情况下,上图的线段高低起伏,代表的是哪些压力的变化呢?它们之间有何关联呢?
从上图我们可以知道,从A点上升到B点,需要克服的阻力有:呼吸机管路、气道内导管、患者气道的黏性阻力、胸肺黏性阻力。
从B点上升到C点,需要克服的阻力有:胸肺弹性阻力。
CD之间的压力差由气道黏性阻力决定,DE之间的起主要作用的是胸肺黏性阻力。
从E点后开始呼气,EF之间起决定性的是胸肺弹性回缩力。
2)通过上图,我们知道了在不同时间段的力学较量,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如何随时间变化的呢?
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击破。
从A点克服了呼吸机管路、气道内导管、患者的气道黏性阻力、胸肺黏性阻力所消耗的力后,压力在继续上升至B点。其中产生的压力差我们称为P。
呼吸机管道产生的阻力能够被机器本身克服,我们可以不计;胸肺的黏性阻力很小,我们可以忽略。
临床上患者气道黏性阻力与P息息相关。
于是P=患者气道黏性阻力(R)*流速(V)
P=R*V
可以推论:当气道黏性阻力越大,P越大。
当气体流速越大,P越大。
见图五,在B点克服胸肺弹性阻力至C点,压力达到更大值,称为气道峰压(PIP)。
气道峰压的影响因素很多,常见的见上图所述。气道峰压是临床机械通气设置报警线的依据,一般设置为40-45cmH2O。
呼吸机设置吸气末屏气,即C点气压达更高峰,呼吸机不送气也不切换,在吸气末屏气,肺内的气体重新分布,克服气道黏性阻力压力从C点降至D点。
继续屏气,肺内气体充分分布均匀,克服胸肺黏性阻力,肺内压力缓慢下降,DE段类似一个平台,E点的压力则为平台压,平台压约等于肺泡压,因此它与肺损伤的密切相关。
平台压影响的因素比较多,与肺胸顺应性、预设潮气量、PEEP、PEEPi相关。
E点为平台压,又代表呼气的开始,在胸肺弹性回缩力的作用下,肺内气体继续被呼出,直至回到基线水平(0或者PEEP)。
通过上述的图片和文字,对容量控制模式的压力-时间曲线应该会有一定的了解了。如果你有更好的学习 *** 和见解,欢迎留言,我们一起探讨。下一回咱们来聊聊压力控制模式的压力-时间曲线。
三、无创呼吸机设置
无创呼吸机设置:吸气时间一般是在T通气或A通气时控制病人的吸气时间,在S通气时不起作用(自主转换)。一般设置0.8-1.2 S。压力上升时间触发吸气后压力达到目标压力的速度,一般设置2-3档,上升太快病人会感觉气流大,太慢会增加病人吸气做功。
吸气相气道正压是指病人或呼吸机触发后输送的高压相压力,为了获得更好的人机协调性,初始设置4-10 cmH20,经过5-20分钟逐步增加至合适水平,常用范围10-25 cmH20,更大值不宜超过25 cmH20,以免超过食道下端贲门括约肌张力而引起胃肠胀气。
呼气相气道正压是指呼吸机在呼气相维持的低相压力,以增加功能残气量、扩张陷闭肺泡、改善氧和,对抗PEEPi、降低呼吸功。可以降低二氧化碳重复吸入的潜在危险,更高的压力将使呼气口产生更多的流量,有助于排出回路中的二氧化碳,进而防止重复吸入。一般EPAP达4 cmH20即可有效清除面罩和管路里的二氧化碳,一般设置4-8 cmH20,I型呼衰时可适当上调。
压力延迟上升时间与压力上升时间不同,“压力延迟上升时间”是通过逐渐增加用户设置间隔期间从辅助治疗到用户设置压力的吸气和呼气压力有助于患者适应通气。一般设置5-30分钟,呼吸机逐渐增加至目标压力,有助于降低患者初始带机时的恐惧及不耐受状况。但不适合在严重呼吸困难或抢救患者时应用。
四、最新呼吸机的参数设置
1、潮气量的设定是机械通气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容量控制通气时,潮气量设置的目标是保证足够的通气,并使患者较为舒适,成人潮气量一般为5~15ml/kg,8~12mg/kg是最常用的范围。
2、潮气量大小的设定应考虑以下因素:胸肺顺应性、气道阻力、呼吸机管道的可压缩容积、氧合状态、通气功能和发生气压伤的危险性,常用模式选择主要参数设置机械通气概述机械,改善或维持动脉氧合支持肺泡通气维持或增加肺容积减少呼吸功适应。
3、呼吸机是由专业的验配师进行设置参数的,不需要使用者进行设置,如果在医院有使用过呼吸机,一般会根据患者在医院的使用情况来设置,总之病人只需要会戴面罩,开关机即可。
4、间隙性正压通气(IPPV):在吸气相是正压,呼气相压力为零。
5、工作原理:呼吸机在吸气相产生正压,将气体压入肺内,压力上升到一定的水平或吸入的容量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呼吸机停止供气,呼气阀打开,病人的胸廓和肺被动性萎陷,产生呼气。
6、临床应用:各种以通气功能为主的呼吸衰病人,如COPD等。
7、间隙性正、负压通气(IPNPV):吸气相为正压,呼气相为负压。
8、工作原理:呼吸机在吸气相和呼气相均可以起作用。
9、临床应用:呼气相负压可以造成肺泡萎陷,造成医源性肺不张。
10、持续正压气道通气(CPAP):指病人在有自主呼吸的条件下,整个呼吸周期内,均为人为的加以一定的气道内正压。
11、工作原理:吸气相给予持续正压气流,呼气相也给予一定的阻力,使吸、呼气相的气道压均高于大气压。
12、优点:吸气时持续的正压气流大于吸气气流,使病人的吸气省力,增加 FRC,防止气道及肺泡萎陷。可以用于脱机前的锻炼。
13、缺点:对循环干扰大,肺组织的气压伤大。
14、间隙性指令通气和同步间隙性指令通气(IMV/SIMV)。
15、IMV:没有同步装置,呼吸机供气不需要病人的自主呼吸触发,每次供气在呼吸周期中出现的时间不恒定。
16、SIMV:有同步装置,呼吸机在每分钟内按照事先设计的呼吸参数给病人指令性呼吸,病人可以有自主呼吸,不受呼吸机的影响。
17、优点:在脱机中发挥自身调节呼吸的能力。
18、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震静药的使用。
19、应用:一般于脱机时才考虑使用,当R<5次/分时,仍旧保持较好的氧合状态,可以考虑脱机,一般加用PSV,避免呼吸肌疲劳。
文章分享结束,呼吸机压力上升时间和呼吸机升压时间1与2的区别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