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盛夏“六月黄”上市高峰,一个关于死蟹能不能吃的话题再度网上热议。网友朱丽叶吃了只死的“六月黄”,结果拉肚子,为此她疾呼“莫吃死蟹”。但Lili却不以为然,她说她曾经吃过多只刚死不久的大闸蟹和青蟹,结果一点没事。
死去的大闸蟹(包括“六月黄”)、青蟹等到底能不能再吃?养蟹专家、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廖永岩最新研究表明,无论大闸蟹、青蟹还是梭子蟹,20℃以下死亡2小时内照样可以吃,但口感会逐渐变差。超过2小时,即便在20℃以下(非冷冻状态)食用同样容易中毒。
廖永岩解释:
大闸蟹、青蟹一般吃活蟹,不吃死蟹。通常人们认为死去的大闸蟹、青蟹等不能再吃。因为大闸蟹、青蟹离开水之后,可以存活5至7天,活蟹比死蟹味道更鲜美。”
据悉,浙江、江苏等地不少养殖户将大闸蟹、青蟹捕捞后进行活蟹速冻,速冻大闸蟹、青蟹出口多个国家,速冻大闸蟹、青蟹解冻后尽快吃掉,一般不会有问题。所以坊间流传的死的大闸蟹、青蟹不能再吃之说不确切。
野生梭子蟹(三疣梭子蟹)多半吃的是死蟹,因为野生梭子蟹在捕捞离水之后会很快死亡,渔民在捕捞梭子蟹之后会立即进行速冻,菜市场、生鲜超市等或供应活的养殖梭子蟹或供应野生冷冻梭子蟹。与大闸蟹、青蟹一样,冷冻梭子蟹解冻后尽快吃完没有问题。但解冻后,即便在20℃以下(非冷冻状态),2小时后食用同样容易中毒。
廖永岩分析,大闸蟹、青蟹、梭子蟹、花蟹等蟹类属于甲壳类动物,蟹体内有比鱼或虾更丰富的氧化分解酶类,蟹死亡后,体内的酶起作用,把蟹的肌肉等组织氧化分解,再加上随后的细菌繁殖及腐化,肌肉里的蛋白质最终氧化分解释放出胺类等有毒物质。
研究表明,在20℃以下死亡2小时内,蟹体内有毒胺类成分相对较少,吃了不至于拉肚子或严重中毒,但肌肉内蛋白质成分遭破坏,吃口变差。超过2小时(非冷冻状态),蛋白质氧化分解速度加快,同时细菌繁殖和腐化速度加快,胺类等有毒物质成分大大增加,吃了很容易中毒。”
「问答」死螃蟹到底还能不能吃?问:我前几天买的大闸蟹一时没吃完都死了,它们还能再吃吗?
答:随着大闸蟹销售季的开始,#死蟹到底能不能吃#也登上了微博热搜。
很多人遇到过这种情况,买回家的螃蟹,有时候发现死了几只。有人觉得这些螃蟹刚死,如果不吃就浪费了。其实,不建议食用死螃蟹。
郑州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张晴在健康时报发文指出,螃蟹死了不建议吃。因为螃蟹死后,体内的寄生细菌会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使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螃蟹死的时间越长,体内积累的组织胺越多,毒性越大。这时即使把死蟹煮熟煮透,毒素仍然不易被破坏,食用后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面颊潮红、心跳加速等不适。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生物技术博士刘晶晶近日也在文章中指出,尤其死了的河蟹不能吃,即使刚死也不行。因为河蟹学名为中华绒鳌蟹,是中国特有的淡水产品,其体内游离氨基酸和含氮化合物含量较高,肉质比较松,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且河蟹都在淤泥中生长,生存环境适合微生物生长,这就导致鲜活河蟹体内外菌落总数基数较高。河蟹死后,微生物含量迅速升高,故不能吃。
生蟹不能吃,也不推荐自制腌蟹、醉蟹。因为螃蟹体内有很多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 腌蟹、醉蟹时,无法保证将螃蟹体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杀死,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大闸蟹蒸熟后最宜当天吃完,不要隔夜。因为蟹熟后十分容易发生变质;同时,蟹的风味也会损失很多。大闸蟹性寒,过量食用容易引起腹泻等不良反应。因此,不仅老人、小孩、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普通人也不宜贪多。
超市里为何还卖冰冻螃蟹?
那为什么还会在超市里看到一些冷冻、解冻、甚至分解开的螃蟹,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下的“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公众号介绍,中文说的“螃蟹”泛指所有的蟹类,即十足目短尾下目的各种动物,有时候甚至还包括不是螃蟹的“蟹”,例如属于异尾下目的寄居蟹的亲戚帝王蟹、椰子蟹等。另一方面,很多时候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螃蟹”则特指中华绒螯蟹,也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大闸蟹”。“螃蟹死了不能吃”这个问题就是出在它身上。
大闸蟹
市场和超市可以买到的和饭店里能吃到的海蟹,几乎没有生活在滩涂等含有大量细菌的环境的种类。在较深的海水中用网具或蟹笼捕捞的海蟹,例如三疣梭子蟹、远海梭子蟹、日本蟳、锈斑蟳等,一方面会被活着运送到市场和餐桌;另一方面在条件不适宜活体运输的时候,会采取船上急冻或到港急冻的 *** ,在蟹死亡之前迅速进行低温冷冻,以确保死亡后不会有细菌孳生,避免了腐败变质。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有冰鲜的海蟹在超市里出售的原因了。
在这种情况下冰冻的死海蟹一旦解冻,就必须尽快食用,不然仍有腐败变质的风险。在超市和市场上的死海蟹,一般来说要么是活运到市场后死亡,被采用冷冻或冰鲜的 *** 应急处理,要么是冷冻的蟹解冻后出售。然而冷冻的海蟹尽管可以吃,随着冷冻时间越来越长,口感和风味都会越来越差,所以相对而言,鲜活的海蟹还是要比冷冻的更适合食用。
(来源:综合健康时报、苏州疾控、北京科学中心等公众号)
大闸蟹死后的24小时会发生什么?难怪不能吃相关媒体报道,河南省一男子因为食用了隔夜的死蟹而患上脑膜炎。到底隔夜的死蟹能不能吃?中央电视台特意委托了中国水产科研院进行试验。
判断死蟹食用起来是否安全,主要是看这两方面。
1、 菌落是否有害
2、 会不会产生组胺、尸胺等有害物质
实验结果表明,大闸蟹死亡两小时后,菌落数量就增长了22%,24小时就增加了55%,五小时后就产生了胺类物质。大闸蟹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这些营养反而会成为细菌的养分。
而大闸蟹不能吃的原因主要是体内的菌落会快速繁殖,严重超标。而普通的烹饪方式并不能完全杀死里面的菌落微生物,尤其是一些耐热菌,需要用高压锅在121摄氏度下灭杀超过半小时才能完全杀掉。
但是我们也很难判断大闸蟹到底死了多久,所以只要死了就不要吃了,腹泻是小,中毒是大。此外,也不建议吃生蟹,大闸蟹本身就喜欢吃水中的鱼虾尸体,沾上大量病菌。活蟹体内的肺吸虫感染率高达71%,而肺吸虫也可以寄生在人类的肺中,引起发烧咳嗽。
现在正是吃蟹的季节,尤其要注意食用安全。开江大闸蟹也已经黄满膏肥,欢迎评论区咨询交流哦
刚死的螃蟹能吃吗?哪些部位不能吃?误食后果很严重……来源:新华网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
又到每年螃蟹最肥美的时候了。
然而毕竟螃蟹有点贵,有些人就会买更便宜的死螃蟹吃,甚至有些不良商家直接死螃蟹当活螃蟹卖。
但其实,有一些死螃蟹是不能吃的,误食可能会导致中毒!
希望在你买螃蟹前,仔细看完这篇。
1 死螃蟹能吃吗?
首先,死河蟹不能吃!
河蟹,学名为中华绒鳌蟹,是中国特有的淡水产品,其体内游离氨基酸和含氮化合物含量较高,肉质比较松,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且河蟹都在淤泥中生长,生存环境适合微生物生长,这就导致鲜活河蟹体内外菌落总数基数较高。
因此河蟹死后,微生物含量迅速升高,这是死蟹不能吃的主要原因。而且即使是刚刚死的,也不要吃了。
而海蟹生长环境特殊,被打捞出来极易死亡,但海水中盐含量高,螃蟹体内外细菌较少,因此及时冷冻且保存完好的死海蟹是可以食用的,但也不能存放过久。
误食死河蟹后可能会引发蜡样芽胞杆菌、副溶血弧菌性食物中毒。
此外,由于螃蟹体内含有较多的组胺酸,细菌会将组氨酸分解成组胺和类组胺物质,误食患者会可能会出现组胺中毒的情况,部分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早搏等症状。
2 吃螃蟹还要注意什么?
1. 不吃生蟹,酒浸泡也不能吃
酒不能完全杀死生螃蟹体内的寄生虫,生食的话被寄生虫感染的风险很高,轻则引起咯血,如果寄生虫进入脑部,重则还会引起瘫痪等症状。
2. 这四个部位不能吃
吃螃蟹时必须祛除蟹腮、蟹肠、蟹心、蟹胃,这些部位是螃蟹过滤和代谢废物的器官,含有大量细菌和寄生虫。
3. 高温蒸熟,现吃现做
螃蟹需在100℃以上的高温下持续蒸煮20~30分钟后方可彻底杀灭体内微生物。
4. 不宜过量食用
螃蟹的胆固醇含量较高,尤其是蟹黄部分,建议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吃螃蟹时适量食用蟹肉,少吃蟹黄。
3 怎样区分公蟹和母蟹?
蟹屎和蟹黄所处位置及颜色都是有区别的,蟹屎通常蓄积在蟹肠和蟹胃里,蟹胃位于蟹嘴下部,蒸熟后为白色,不可食用;而蟹黄通常在螃蟹的腹部,撬开螃蟹背壳,即为金黄色的蟹黄。
蟹脐是螃蟹性成熟后区别雌雄个体的典型特征,雄蟹呈三角形,俗称“尖脐”,雌蟹呈圆形,俗称“团脐”。
公蟹
母蟹
4 如何挑选螃蟹?
1. 鲜活的河蟹蟹鳌夹力大,蟹腿完整,爬行快速有力,背壳呈青绿色且有光泽,腹部洁白且饱满,还能连续不间断吐泡。
2. 吃不完的活河蟹,可以用严实的竹筐保存。先铺一层泥沙,再放置一层吸水的毛巾或者海绵,最后将竹筐存放至阴凉处,一般可使螃蟹存活4-5天。
3. 海蟹应选择蟹鳌和蟹腿完整无缺失,腿关节有弹性不僵硬,蟹壳呈青灰色且两端的壳尖针状物无损伤的。
比较新鲜的海蟹蒸煮后,蟹肉呈丝状的纤维,不塌陷。海蟹冷冻可保存一个月左右。
来源:科普中国
本文专家:刘晶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生物技术博士
大闸蟹死了三个小时左右还能煮吗大闸蟹是比较美味的一种食物,通常是在每年秋季上市,它的营养价值高,有些人都会吃大闸蟹。大闸蟹一般要吃新鲜活的,如果死了一两个小时还是可以吃的,但是死了太久了就不能吃了,会容易产生有毒物质。
大闸蟹死了三个小时左右还能煮吗
视情况而定。
如果将大闸蟹储存在冰箱中并死亡,低温环境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它通常可以在死亡后1-2小时内继续进食。
然而,如果大闸蟹在室温下储存并死亡,微生物将在大闸蟹体内快速生长和繁殖,并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有毒物质。因此,为了健康,不建议在大闸蟹死亡后继续食用。
大闸蟹死了一个小时还能吃吗
大闸蟹死了一个小时,基本上可以食用。一般认为,大闸蟹在死亡3小时后会产生更多的生物胺,进食后可能会中毒。生物胺是有毒的,即使加热也不容易被破坏。食用后,可能会出现胸部、面部和身体皮肤潮红等症状,并伴有头晕、头痛、胸闷、心跳和呼吸加快以及血压下降。一些患者可能出现荨麻疹和眼部灼烧感。大闸蟹死亡后3小时内会有大量的病原菌。进食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在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惊厥,甚至休克和昏迷。
如果患者因食用死大闸蟹而出现中毒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苯海拉明和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治疗。呕吐和腹泻的患者需要补充水分以防止脱水。如果腹泻严重,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蒙脱石粉治疗。
大闸蟹不能吃的部位
1.蟹鳃:大闸蟹腹部两侧都有蟹鳃。它们是大闸蟹的主要呼吸器官。里面有很多脏东西,不能吃。
2.蟹肠:大闸蟹的蟹肠分布在腹部,在蟹黄和蟹肉之间,中间有一个黑色的东西,那就是蟹肠,不能吃。
3.蟹胃:大闸蟹的蟹胃分布在蟹盖中。打开后,有一个三角形的东西叫蟹胃,不能吃。
4.蟹心:打开大闸蟹的蟹壳,可以看到一层黑色的东西。蟹心在黑色的东西上面。这是一个六边形的白色包装,也是不能食用的。
来源:网站q2d
作者:丸子
注:小编发表此文主要用于传播信息和为广大读者拓宽信息来源,若小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利,请持证明与小编联系,小编会在之一时间维护您的合法权利
为什么死掉螃蟹不能吃?用科学的方式告诉你临近中秋,天气渐凉,不禁让人想起了一句俗语:“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每逢金秋时节都是吃蟹的人最开心的时候。
但作为一个科普作者,除了要祝大家中秋快乐之外,本期视频也肯定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干货,一些关于螃蟹的干货。
螃蟹为十足目,属软甲纲,是一种甲壳类动物。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每边各有四肢触角、一只大钳,它和虾、龙虾、寄居蟹是同类动物。
无论是在溪流间的石块下还是在海洋边的沙滩上,基本都能发现他们的身影。
目前,全球约有4700种蟹类,咱们中国只有800种,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可供食用的。但从营养价值、食用口味及烹饪 *** 上来看,餐桌上最常见的主要还是中华绒螯蟹、梭子蟹和青蟹。
蟹固有一死,或死于清蒸、或死于爆炒。常吃螃蟹的人都知道,不管哪种做法,都得用那些还能活蹦乱跳,肆意“横行”的蟹,半死不活或者已经死透了的蟹是一定不能吃的。
那你有没有想过,死掉的螃蟹为什么不能吃呢?这到底有什么科学依据?
我们都知道,刚从市场上买回来的螃蟹是最活跃的。它们会拼命挣脱束缚,激烈的反抗会导致螃蟹体内分泌出过量的乳酸,而就是这些乳酸,会使螃蟹在死后迅速繁殖出细菌,并且扩散到蟹肉里面,分解氨基酸,产生一种名为“组胺”的有毒物质。
而随着死亡时间的增加,蟹肉内的组胺含量会越来越多。如若食用,会引发过敏性的食物中毒,哪怕是经过了高温蒸煮,螃蟹体内的组胺成分依然无法完全清除。
不仅如此,因为绝大多数螃蟹为杂食性,它们除了吃藻类以外,还会食用一些死鱼、死虾的尸体,尤其是大闸蟹这种河蟹,体内体外都存在大量病菌和寄生虫。
在螃蟹自然死亡后会增加组胺分泌量不说,它携带的囊蚴引发的肺吸虫症更加恐怖,所以不但死蟹不能吃,活蟹都需要经过热水或盐水浸泡消毒一段时间后,反复煮熟才能安心食用。
既然食用死蟹和不卫生的螃蟹,都有很大的安全隐患,那我们该如何去挑选放心的螃蟹呢?
首先,螃蟹会伴随离水时间的延长逐步丧失活力,一只快要死翘翘的螃蟹八成是萎靡不振的状态,动都不想动的那种。
虽然这是判断螃蟹,甚至于判断大多数动物是否还活着的基本 *** ,但从不听天由命的螃蟹也是会“假死”骗人的。
它们在感受到威胁之时,是会主动减少活动量的。所以,我们在买螃蟹的时候,就要擦亮眼睛了,别被这小家伙给骗了
看到这很多人肯定还要问了,生的螃蟹好判断,那已经下锅煮熟的螃蟹该如何辨别好坏呢?
清蒸的熟蟹如果蒸之前是正常的活蟹的话,蒸熟后背部就是深红色的,腹腔则是明亮的乳白色,反之就是暗红色与灰黑色。而且蒸熟的活蟹壳依旧很坚硬,只有自带的腥味,而死蟹除了腥味外,还会有一股很明显的臭味,壳也没有那么坚硬。
但如果是炖的或者炒的话,气味会被掩盖,颜色也没有那么明显,只能通过口感是否软嫩来判断蟹加工之前是死是活了。这是一个技术活,需要经常吃蟹或者这方面经验丰富的资深吃货才能察觉得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咱们前面说的,螃蟹在自然死亡后体内会滋生大量细菌从而产生组胺,吃下去就会引发食物中毒。但这一切都是基于死螃蟹处在常温的环境下。如果能及时把螃蟹放进冰箱里,低温的环境会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速度,起到一个延长可食用时间的作用。
不过冰箱的作用也仅限降低细菌生长速度,不能让细菌完全停止繁殖,那这个死蟹就依然有食用风险。死蟹体内的组胺积累到一定数量后,还是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所以买回来的螃蟹要是死了,更好还是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该扔就给它扔掉,毕竟身体健康最重要。
“死蟹到底能不能吃”上热搜!网友吵翻爱吃蟹的人盼望已久的时节到了,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马上又是国庆长假,很多人都会买些螃蟹一饱口福,可你知道如何吃得既美味又健康吗?死蟹到底能不能吃呢?
前两天,“死蟹到底能不能吃”上了热搜。
网友说出了自己的案例
死蟹不能吃↓
也有网友说日常生活中
肯定避免不了吃死蟹↓
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实验发现,大闸蟹从刚刚死亡到死后2小时,菌落总数增长22%,24小时内增长55%。
而梭子蟹的菌落总数则在死后24小时才出现激增态势。
死后5小时的大闸蟹还检测出生物胺类物质,但不足以导致中毒。
而大闸蟹死后不能食用的原因就是菌落超标,而家庭烹饪的方式无法消灭死蟹所产生的微生物。
此外,海蟹死后超过一天也不要吃。
来源:央视网、生命时报
又到吃蟹季,刚死的螃蟹能吃吗?螃蟹什么部位不能吃?每逢金秋都是吃螃蟹的更佳季节,清蒸、爆炒……做法众多,味道鲜美。
不过毕竟螃蟹的价格并不便宜,而且吃不对还容易给身体健康带来不必要的危害。因此,吃蟹季,关于吃螃蟹,你最该了解:
买回家的螃蟹,有时候发现死了几只,有些人觉得这些螃蟹刚死,如果不吃就浪费了。
郑州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张晴2019年10月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如果螃蟹死了就不建议吃了。因为螃蟹死后,体内的寄生细菌会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使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螃蟹死的时间越长,体内积累的组织胺越多,毒性越大。这时即使把死蟹煮熟煮透,毒素仍然不易被破坏,食用后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面颊潮红、心跳加速等不适。
不仅如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生物技术博士刘晶晶2021年8月在科普中国发文指出,尤其是死了的河蟹是不能吃的,即使刚死也不行。河蟹学名为中华绒鳌蟹,是中国特有的淡水产品,其体内游离氨基酸和含氮化合物含量较高,肉质比较松,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且河蟹都在淤泥中生长,生存环境适合微生物生长,这就导致鲜活河蟹体内外菌落总数基数较高。因此河蟹死后,微生物含量迅速升高,故不能吃。
浙大医学院附属杭州市之一人民医院营养科营养师蒋虹2018年10月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吃螃蟹时必须祛除蟹胃、蟹肠、蟹心、蟹腮,这些部位是螃蟹过滤和代谢废物的器官,且蟹肉无食用价值,还含有大量细菌和寄生虫,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蟹胃俗称“蟹尿包”,在其背壳前缘的中央,是似三角形的骨质小包,内有污泥;蟹肠是由蟹胃通到蟹脐的一条黑线;蟹心俗称“六角板”;蟹腮俗称“蟹眉毛”,即长在蟹腹部如眉毛状的两排软绵绵的东西。
用水煮螃蟹会使螃蟹中的美味和营养成分扩散到水中,从而破坏了螃蟹的鲜美风味和营养价值。蒸,不失为做螃蟹的一个好 *** ,因为蒸比煮的温度高,不但熟得快,而且可杀死螃蟹身上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等。蒸螃蟹还可以保持蟹体的完整,使其色泽红润明亮,同时,还减少了螃蟹胃肠内容物对蟹肉的污染。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蒸之前要将螃蟹洗净。用手捏住螃蟹两排腿根处的大盖两侧(拿这个地方螃蟹怎么动也夹不到你的手),然后用牙刷刷洗所有能刷到的地方。蒸螃蟹时要注意,在水开后至少还要再蒸20分钟,熟透才可能把病菌杀死。
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营养科续慧超2018年10月在健康时报刊文中指出,食用螃蟹需搭配暖胃之物,比如姜末、食醋、黄酒,这与历来中医认为螃蟹性寒有关。
在中国,自古以来便认为黄酒和螃蟹同吃是绝妙的搭配。蟹虽然鲜美,但是本性属寒,多食容易伤及肠胃,而黄酒有活血暖胃的功效,性温和,因此历来被认为是食蟹时去除寒气的更佳选择。
螃蟹的胆固醇含量较高,尤其是蟹黄,因此螃蟹要适量食用,不宜吃太多,否则容易导致胆固醇过高。此外,螃蟹属于凉性食物,因此脾胃虚寒的人也不适宜过量食用。
挑选螃蟹时要看以下五个方面:
一看颜色,新鲜的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背壳呈青绿色且有光泽,腹部洁白且饱满,而且可以连续不间断的吐泡。
二看个体,螃蟹的选择要选个大而老健的,这样的螃蟹肉质更紧实。
三看肚脐,肚脐要向外凸出,无论是公蟹还是母蟹,这样的螃蟹一般都膏肥脂满。
四看蟹毛,蟹脚上要蟹毛丛生,腿部坚硬,很难捏动的螃蟹最肥满。
五看动作,鲜活的螃蟹蟹鳌夹力大,蟹腿完整,爬行快速有力,动作敏捷活跃。
印度得了“中国妄想症”?陷入“军演”无法自拔!
粗粮有益健康,吃得越多越好吗?真相在这里!
晚餐与体重和寿命的关系,幸好今天知道了!
(来源:健康时报、科普中国)
主编:刘倩
本期责编:江梓依(实习)
本期校对:陈冰然
科普中国 阮光锋
每当秋风一起,大闸蟹就会勾起人们体内的馋虫,肉肥膏黄味美的大闸蟹当然不能错过。
但是,去买螃蟹的时候,很多人总担心买到死螃蟹,对于冰鲜螃蟹也耿耿于怀,担心不安全。死后的螃蟹到底有什么问题?可以吃吗?
01
螃蟹死后还能吃吗?
大家喜欢螃蟹,最喜欢的当然是它美味的口感。但为什么都说螃蟹死后“危险”呢?主要有这三个:
1)腐败变质
大闸蟹等河蟹死掉后更容易腐败变质。因为河蟹死后,消化腺破裂,本身携带的细菌和环境中的细菌就会很快活跃起来,使它腐败变质。
本身作为螃蟹“鲜味”来源之一的氧化三甲胺会分解产生三甲胺、二甲胺,直接结果就是产生腥臭味,量很大的话还能使人中毒。
蟹肉中的氨基酸也很容易被细菌分解,部分还可能产生硫化氢,产生著名的“臭鸡蛋”气味。
蟹黄蟹膏中的脂肪也很容易被氧化分解,产生各种令人并不愉悦的“哈喇味”,这也是很多人可能会感觉有异味的原因。
所以,螃蟹死后更先损失就是鲜味,变得不好吃了。
2)致病菌污染
水产鱼鲜中最常见也最让人头疼的要属副溶血性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是我国沿海地区最为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它是一种嗜盐的细菌,在海水中也能愉快的生长繁殖。所以,海鲜也会被这种细菌污染。
副溶血性弧菌主要的污染食品是海产品,包括鱼类、软体动物(如生蚝、墨鱼、八爪鱼)和贝壳类动物(如龙虾、虾、蟹)。
副溶血性弧菌是世界公认的海产品致病菌。一旦吃了被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海产品,就可能出现急性胃肠炎,其次为恶心、呕吐、畏寒和发热。腹痛多表现为剧烈上腹绞痛。
3)产生组胺
除了腐败变质,过期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这里最需要大家担心的是组胺。
水产鱼鲜一般含有组氨酸,尤以金枪鱼、沙丁鱼、秋刀鱼、鲣鱼中含量较高。一旦不新鲜或保存不当,组氨酸就会在细菌的作用下转化成组胺,导致一些人出现过敏。如果产生的组胺过高,还会引起组胺中毒。
如果发生组胺中毒,患者在吃鱼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会出现面部、胸部及全身皮肤潮红、热感,全身不适,眼结膜充血等,并伴有头痛、头晕、恶心、腹痛、腹泻、心跳过速、胸闷、血压下降等,有时还会引发荨麻疹、出现咽喉烧灼感,个别患者还可能出现哮喘。
不过,是否会使人中毒、能不能吃,关键还是要看到底有多大风险,我们也不能一杆子全部打死。建议大家从这几个方面做起:
吃螃蟹是为了味道鲜美,如果觉得闻起来味道都不新鲜了,哪怕奄奄一息活着、没死,都不要吃。
如果你能确定是“死后不久”,而且也没有明显异味,从安全角度,通常是可以吃的,并不会有多大危害。
如果在外面市场、餐厅或者超市里已经死了的螃蟹,不确定死了多久,就不要买了。
买回家的活螃蟹,尽快烹饪吃掉,趁着新鲜美味吃掉;在家里放着,即便没死,风味也会损失。
02
冷冻海鲜用甲醛保鲜,有毒?
那市场上的冷冻冰鲜海鲜呢,它们也都是死的,能不能吃?还有很多人担心冷冻海鲜会用甲醛来保鲜,不安全。
其实,这属于杞人忧天。
低温冷冻本身就可以很好地保鲜了,没有必要用甲醛。而且,甲醛有很强的 *** 性气味,挥发性也很强,真用的话会很容易闻出来。
为什么一些海鲜等水产品在检测中会检出甲醛呢?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它自身产生的。
海鲜含有的氧化三甲胺可以分解成甲醛,海水动物体内含有甲醛是正常现象。而且冷冻海鲜中整体的甲醛含量非常低,不会给健康带来危害。
所以,只要是正规品牌的冷冻海鲜,完全可以放心吃。
03
冷冻、冰鲜海鲜营养差,不能吃?
很多人觉得冷冻海鲜冻的时间太久,营养都损失了。其实这完全是误解。
现在的冷冻海鲜几乎都是采用速冻技术,能快速地把食物温度降低到远远低于水的凝固点(通常在零下 18℃ 下),更大程度地保留食物的营养和口感,营养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国际上的健康机构,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英国营养师协会(BNF),都认为:速冻食品和新鲜食品的营养价值并没有太大差异,都可以作为健康膳食的一部分。而且,温度低,细胞活动基本都停止了,微生物的活动也受到了极大限制,能够保存很长时间。
不过,冷冻海鲜长时间冷冻会逐渐失水,可能口感会稍微差一些。
04
如何健康吃螃蟹?
做熟吃,不要吃生螃蟹
很多人吃螃蟹拉肚子,甚至孕妇吃了螃蟹流产,很大原因是吃了不干净、没有做熟透的大闸蟹,由于致病菌或者寄生虫等发生了不良反应。但是只要做熟吃,完全可以放心吃。
不要吃野生大闸蟹
野生大闸蟹或者是一些来历不明大闸蟹,有致病菌、重金属等污染的风险更大,建议尽量不要吃。尽量去正规渠道买大闸蟹。
适量吃
蟹黄和蟹膏脂肪总量比较高,更好不要多吃。如果有妊娠高血压或者孕期体重增加过多,更好要少吃蟹黄蟹膏,一次吃一两只就可以了。
中国水产研究院实验:螃蟹死后2小时、5小时、24小时的食用风险多高?秋风凉,蟹脚痒;农历九月和十月,分别是雌蟹和雄蟹最肥美的时节。
每年当人们准备大快朵颐的时候,和吃蟹有关的新闻或传言总会占据大众视野:连吃3只螃蟹诱发胰腺炎进了ICU、冰鲜螃蟹的食用风险有多大……
死后的螃蟹里到底有什么?《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结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实验并采访专家,为你解读关于吃蟹的种种。
螃蟹死后还能吃吗?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对大闸蟹和梭子蟹两种样本进行了实验。该院副研究员宋金龙表示,判断螃蟹死后有没有食用风险,主要看两点。
1. 看菌落总数是否迅速升高,以及是否含有致病菌;
2. 看螃蟹死后,体内是否会产生组胺、尸胺、腐胺等有害的生物胺类物质。
工作人员在两类螃蟹样本鲜活时,以及死后24小时内的不同时间段分别取样,对其中所含菌落总数及有害生物胺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
大闸蟹从刚刚死亡到死后2小时:菌落总数呈现出了激增态势
死后2小时:菌落总数就增长了22%
死后5小时:检测出有害生物胺
死后24小时内:菌落总数共增长55%
死后一天:大闸蟹已明显出现腐臭味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宋超表示,大闸蟹的蟹黄,性腺肝胰腺的部分,原来是一种半固体的性状,死亡之后会呈现一种明显的流动状态;
到了死亡5小时之后,螃蟹体内的蛋白质或脂肪会产生明显分解,蛋白质类分别成含硫化合物还有生物胺,这些物质是有一定风险的。
其次微生物滋生,会产生明显过量激增,蒸煮就不能够把这些微生物完完全全杀死,容易造成拉肚子或者其它过敏性反应。
关于梭子蟹的实验数据显示,梭子蟹在死后24小时,体内菌落总数开始出现激增态势。
市场上卖的冰鲜螃蟹有风险吗?
同样是死蟹,市场上在售的冰鲜螃蟹是否有食用风险?宋金龙表示,冰鲜螃蟹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打捞上来后在船上进行了急冻处理,然后再到市场上进行销售;还有一种是由于鲜活的海蟹活力不好了,临时采用了冰鲜保温的 *** ,来延长货架期的海蟹。
对于这两种螃蟹,可以说都是在细菌还没来得及大量繁殖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冰鲜处理,所以是可以放心吃的。
但也要注意更好现买现吃,不要大量储存,更不要反复解冻,否则也会增加螃蟹被污染的可能性。
对此,水产科学研究院也进行了实验发现,鲜活海蟹在冰鲜保存的第5天,也能检测出大量微生物和有害生物胺,并在之后不断增加。
另外,活螃蟹采用蒸煮的方式食用是安全的,对于冰鲜螃蟹,专家建议采用温度更高的炒制或油炸代替蒸煮。
宋超表示,冰鲜或冷冻的螃蟹以三疣梭子蟹、青蟹、面包蟹为主,由于环境的控制,它的微生物会缓慢地滋生。
购买后用来做椒盐或炒制,以油炸、烹炒类的为主,能够把里面的微生物或组胺大量通过烹饪的方式除掉。
吃蟹记住两宜两忌
深秋时节,吃着“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的蟹膏搭配暖胃的黄酒惬意极了。螃蟹虽然美味,但除了上述实验中提到的食用注意,还有以下原则。
宜搭配生姜黄酒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如果本身身体不错,消化很好,那么螃蟹配茶或酒,都不会造成麻烦,但记住不要过多。
黄酒去腥味,更适合配合螃蟹这种河鲜类的食物,但也不能过多。比如50克左右黄酒(酒精15克以内)已经足以佐餐,又没有超过膳食指南中的酒精 *** 。
姜和醋既可以去腥,又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也有一定抑制微生物的作用,所以自古以来是用它们来配螃蟹。
宜现蒸现吃
螃蟹更好是趁热吃掉,不建议烹调之后放几小时再吃。如果一餐没有吃完,也不必扔掉,但必须及时冷藏,并保证下次彻底加热杀菌后再吃。
或者做成其他美食,比如蟹肉炒饭、蟹肉馅包子等充分加热的风味食物。
不要吃生蟹醉蟹
水产品体内有大量微生物存在,而且污染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等细菌的比例很高,甚至带有多种寄生虫,必须经过有效的加热杀菌处理才能保证食用安全。
痛风和高尿酸人群慎吃
水产品尿酸含量较高,蟹黄之类的更要小心。痛风的人不至于一口都不能吃,但肯定不能贪吃。
吃完螃蟹后,可以将少许白酒滴在手中,两手相互摩擦数下,再用清水冲洗,就可以去掉手上沾染的腥味。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