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牛蛙图片,野生牛蛙图片及名称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98 0
养殖甲鱼、牛蛙可以吃:禁食野生动物不宜矫枉过正

作者:杨三喜

牛蛙、甲鱼还能不能吃,牵动着很多吃货以及数百万养殖业者的心。日前,农业农村部给出了官方答案。农业农村部紧急印发通知,明确中华鳖(甲鱼种类)等大部分养殖龟鳖,以及牛蛙、美国青蛙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和国家农村农业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等名录,按照水生物种管理,可养殖食用。

这次疫情发生之后,公众的目光再次集中在病毒的源头——野生动物身上。很多野生动物携带大量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有可能危及人类健康,滥食野生动物是一种陋习,不仅可能造成传染病爆发,还极大破坏生态环境平衡。全面禁食野生动物业已成为社会共识,全国人大常委会也通过了决定,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

但野生动物“禁食令”出台后,具体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还存在一些争议,尤其是龟、鳖、蛙这类餐桌上常见的两栖动物是否还能继续人工养殖、食用。早前,广东省深圳市曾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将经人工繁育、饲养的龟、甲鱼、蛇、鸟、昆虫等野生动物均列入禁食名单。这引发了相关养殖业者的担忧,多地龟鳖产业协会、养殖企业给全国人大相关部门、地方 *** 和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递交意见书,呼吁慎重对待上千亿产值、数百万从业人员的龟鳖产业。此次,农村农业部发布名录,明确将牛蛙、甲鱼等水产养殖动物列入可食用的名单,既让吃货们放了心,也让广大养殖业主安了心。

管住口舌之欲,全面禁食野生动物,是非典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带给人类的启示,只有吸取教训,才能避免重蹈覆辙。但是,究竟哪一类动物应该被划到禁食的范围之类,要在厘清野生动物边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安全、合理消费需求等因素,科学划定范围。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而市场上所销售甲鱼、牛蛙大多是人工繁殖,本就属于水产而非野生动物。当下,甲鱼、牛蛙等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是很多地方的家常菜、特色菜,从消费情况来看,也很难与“野味”挂钩。最关键的是,这类水产的人工繁育技术成熟,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卫生检验检疫体系,安全相对有保障。

禁食不仅关系到公众的“菜篮子”,也会对相关产业造成冲击,关系广大从业者的“饭碗”。目前甲鱼和牛蛙养殖、销售、食用等产业的从业人数众多,一刀切地把牛蛙、甲鱼等没有安全风险的水产纳入禁食范围,会误伤合理合法的饮食需求,也将直接影响数以百万计从业者的生计。

该禁的必须禁,可以安全食用的也不“一刀切”。下一步,希望各地以及有关部门在厘清野生动物范畴上进一步明确相关标准,科学制定禁食范围,既严守安全底线,又避免矫枉过正。当然,也需要对牛蛙、甲鱼等继续加强检验检疫,做好安全卫生监管。(杨三喜)

男子野外捉蛙卖,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买家卖家均获刑

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14日讯(记者万勤 通讯员夏明高)六旬老汉柯某野外捉了11只牛蛙贩卖,谁知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虎纹蛙,买家因此被判刑6个月,他为此逃亡了3年。

7月12日长江日报记者获悉,近日,警方将其抓获后,以涉嫌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移送检察机关报请逮捕。

10元钱,11只牛蛙,换来半年徒刑

2016年5月1日7时许,武汉市森林公安局江夏区分局接群众举报称:江夏区山坡机场路口一水产品收购摊点非法收购野生青蛙。民警赶到现场将非法收购野生青蛙的嫌疑人董某某抓获,从其货车上的一个蛇皮袋内查获11只野生牛蛙,经鉴定为虎纹蛙,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经查,董某既未经野生动物主管部门许可,也未办理野生动物经营手续。当天,警方将董某刑拘。

经查,这些虎纹蛙是董某从山坡机场附近的柯某手中购买的。当天早上,柯某在卖龙虾和鳝鱼时,顺带卖这些从野外捉来看牛蛙,因重量不多,两人以10元钱成交。次日,民警找这名柯某调查时,柯某其得知收货老板被民警刑拘后,吓得连夜离家出逃。

2016年10月27日,江夏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收购方董某因犯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元。

卖蛙老汉逃了3年终落网

柯某出逃后,追逃民警曾多次找柯某的家人,及所在的村干部、邻居向他宣传法律法规,劝其投案自首,但柯某一直拒不到案。

今年7月4日,追逃民警将偷偷溜回家的老汉柯某抓获。

柯某交待,他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出逃后一直躲在建筑工地上打工,平时节假日都不敢回家,去年春节前儿子结婚,他都没有敢回家参加婚礼,这次是因为老伴生病了,他也不想再躲了,才回来的。他愿意接受法律的处罚。

柯某说,他对青蛙的习性十分了解,他说,普通青蛙是呱呱地叫声,牛蛙是咕咕地叫声。牛蛙个体较大,身上有斑点,四肢有劲,不容易捕捉。只有用强光手电筒照射牛蛙的眼睛,让其瞬间失明,才能抓住。当晚,他仅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在附近农田抓住11只野生牛蛙。

目前 ,因涉嫌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他已被武汉市森林公安局江夏区分局刑事拘留。

更高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办案民警介绍,一般常见的青蛙是金线蛙和黑斑蛙。虎纹蛙并不多见,它又名田鸡、水鸡,中国牛蛙,在长江流域的湖北多数县市有分布,经济价值极大。由于捕杀过度,资源濒于灭绝,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猎捕国家级野生动物(一级或二级)只要达到1只,就够刑事立案。

好吃佬们喜欢吃田鸡,如果明知是虎纹蛙还要去尝鲜,很容易就会掉进犯罪泥淖,情节严重的还会被判重刑。

7月12日,三年前审理该案的江夏区法院法官李华杰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法律规定非法猎捕、收购、出售虎纹蛙数量均在100只以上,属于情节严重,200只以上,属于情节特别严重。

【编辑:刘思】

牛蛙上市,价格狂跌,塘口还有2万斤积压,消费者:不敢吃了

现在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从事养殖业的农民也越来越多,找到合适的项目,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为了满足市场不同的需求,得到更高的价格,普通的鸡、鸭、猪、羊等家禽养殖不再新鲜,有的人另辟捷径,选择一些特种动物养殖,比如说鹌鹑、火鸡、孔雀、鸵鸟等项目,成了农民致富的新项目。

除了这些项目,在农村养殖牛蛙也是很火热的项目,前几年的时候,有些农民尝试养殖,确实是赚到了不少钱,也使得更多人投入到这项养殖项目中。不过,因为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价格就已经跌入了谷底,养殖户也只能亏本,纷纷停养或是转养其它的项目。

以前的时候,牛蛙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比养殖的普通青蛙个头要大,肉质更加肥美,营养价值比较高。在一些牛蛙养殖基地,每年到了收获的季节,销往国内以外,还出口到其它的国家,根本就不愁销路。

养殖牛蛙这个项目,对于农民来说还是有一定的优势,不像其它的项目,养殖时间长,需要投资较高的成本。只要掌握一定的牛蛙养殖技术,科学合理饲养,它的生长周期比较短,让养殖户很快就能获得收益。牛蛙的肉可以食用,牛蛙皮也可以用来加工成皮革,可以创造多项收入。正是因为养殖牛蛙有这些优势,在湖北、江西、福建、广东等地,有很多农民从事牛蛙养殖项目。

从今年年初开始,牛蛙的价格就出现了狂跌,从之前的20元一斤,跌到了5元以下,很多的养殖户也预料到今年的行情不好,即使价格这么低,也会选择将养殖的牛蛙甩卖出去,后续就不再购买种苗。

据广东地区的一些养殖户介绍,今年年初的时候,即使牛蛙的价格跌入了谷底,养殖长大的牛蛙根本就没有收购商来收购,只能自己拉一下到市场去售卖。以当时的价格来算,卖一斤出去就要亏3元左右,如果不卖的话,真不知道这些牛蛙怎么处理。

到了6~7月份的时候,在广东地区的产地,当地的养殖户总共捕捞了10万斤的牛蛙上市,在市场上的价格就出现了狂跌,才能卖出去一些。塘口大约还有2万斤牛蛙积压,养殖户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今年牛蛙的市场行情不好,主要原因还是受到疫情影响,之前野生动物禁养,牛蛙虽然是人工养殖,但在消费者心里也有一些疙瘩,即使价格低,也没有消费者愿意购买,在一些餐饮行业,对于牛蛙的需求量也大幅下降,一些消费者坦言,根本就不敢吃。

牛蛙不再是新鲜物种,需求量下降了,价格也就跌得厉害,看着辛苦养殖一季的牛蛙卖不出去,养殖户很心痛,只有根据市场变化,灵活做出调整,才能将损失降到更低。对于10万斤牛蛙上市,价格狂跌,塘口还有2万斤积压,消费者不敢吃了,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牛蛙你还敢吃吗?背后惊人的内幕,很多人都不知道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有一种生物,它既是一种常见的食用动物,又是一种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小伙伴。

它就是——牛蛙!

牛蛙,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忍不住想要一尝究竟。尤其是在我国,吃牛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饮食文化,甚至不少人还养成了吃牛蛙的习惯。

在我国南方的广东、广西等地,牛蛙更是餐桌上的常客。那里的人们善于利用牛蛙的独特口感,烹饪出各种佳肴。如广东的牛蛙煲、广西的牛蛙火锅等,都是当地人喜爱的美食。而在北方,虽然吃牛蛙的人相对较少,但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牛蛙逐渐成为了北方人的新宠。

但是你知道吗?

其实,牛蛙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美味,而且还有很多潜在的危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首先,牛蛙体内含有一种叫做“草酸”的物质。草酸是一种有毒物质,如果人体摄入过多的草酸,就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草酸会与钙、铁等矿物质结合形成难以溶解的盐类沉淀,从而影响人体对这些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长期食用含有大量草酸的食物,会导致人体缺钙、贫血等问题

其次,牛蛙身上还携带着一种叫做“弓形虫”的寄生虫。这种寄生虫可以通过食物或者水源传播给人类,引起各种疾病。比如说,女性怀孕期间感染弓形虫,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或者流产;儿童感染弓形虫,可能会引起脑炎、肝炎等症状。因此,为了避免感染弓形虫,我们在食用牛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卫生。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也很重要:牛蛙是一种野生动物。虽然现在市场上出售的牛蛙大多都是经过人工饲养的,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这些牛蛙没有经过严格的检疫和消毒处理,就有可能携带各种病菌和病毒,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综上所述,虽然牛蛙美味可口,但是我们在食用的时候也要注意安全和卫生。下面就分享一下如何在品尝牛蛙美食的同时,确保自己的健康安全。

首先,我们要选择正规的商家购买牛蛙。在选购时,要看清楚商家是否有合法经营许可证,以及牛蛙是否来自健康的养殖环境。此外,还要留意牛蛙的外观和气味,新鲜的牛蛙应该颜色鲜艳、无异味。

其次,我们要学会正确的烹饪 *** 。在烹饪牛蛙时,要确保彻底煮熟,避免生食。可以选择炖、煮、炒等多种方式,但要注意火候掌握得当,以确保牛蛙肉质熟透。同时,还可以加入一些调料和蔬菜,如生姜、大蒜、辣椒等,增加口感和营养价值。

最后,我们要适量食用。虽然牛蛙美味可口,但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因此,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到适量食用。

总之,在品尝牛蛙美食的同时,我们要关注安全和卫生问题,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尽量少吃或者不吃为好,让我们一起追求更健康、更美味的生活!

牛蛙还能吃吗?野生动物养殖行业备受争议

(健康时报记者 王真)日前,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下属的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一篇文章《野生动物养殖是人类祖先的伟大创举》,引发热议。该文称,“因一次疫情就全面‘禁野’将是武断的,不科学、不理性”“对于人类而言,对野生动物产品的需求从未停止,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刚性需求’”。

2月18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发布声明指出,在当前全国展开抗击疫情阻击战、公众普遍要求禁止滥食野生动物的情况下,该文章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对此,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深表歉意,并已决定撤销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


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被撤销

根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官网在2019年4月9日发布的一篇“协会动态”显示,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于2019年3月29日成立,旨在为中国蛙类繁育利用行业和广大养蛙人提供一个规范、专业的服务支持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黑龙江省四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凤春当选为之一届主任委员。

图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此次被撤销,是因为舆论影响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分析指出,撤销原因是该专业委员会违反了民政部关于社会团体的管理规定,国家级协会不能设立三级协会。民政部明确规定,社会团体不得设立地域性分支机构,不得在分支机构、代表机构下再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另外在当前时期,该文章也给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

牛蛙还能不能吃?

该话题也一度冲上热榜,网友都在讨论:“以后牛蛙不能吃了?”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吴诗宝教授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对牛蛙等养殖时间较长、产业较成熟的品种来说,这个委员会的撤销对市场不会有明显的影响。也就是说,市场上合法养殖的牛蛙还可以跟以前一样售卖。

但是,牛蛙还能不能吃了呢?

“我一直都建议,不要吃野生动物,包括养殖的野生动物。”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顾问孙全辉博士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我们现在已经不需要通过食用野生动物获取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食用野生动物主要是为了满足口舌之欲。另外,动物保护法里有明确规定,只有检疫合格的养殖野生动物才可以进入市场,但实际上,大量交易的野生动物并没有检疫,执行效果并不理想。总体来讲,比起家禽家畜,食用野生动物存在较多风险,包括食品安全风险、生态安全风险及公共卫生风险等。”

吴诗宝教授对健康时报记者表示,为减少养殖成本或满足少数人的猎奇需求,很多不良商贩非法捕猎野生动物进行售卖,增加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风险。养殖野生动物和非法捕猎的野生动物混在市场中售卖,消费者根本无法区分。

野生动物养殖行业一直备受争议

自从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大众对野味的 *** 程度再次到达一个高峰,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滥食野味带来的灾难,像SARS、鼠疫、埃博拉病毒、以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都与野生动物脱不了干系。

“当今人类新发传染病78%与野生动物有关,是来源于野生动物。”2月9日湖北省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强调:“野生动物应该待在野外,要尽量少养野生动物,更不能吃野生动物。”

从疾病传播角度来说,已经有太多人呼吁禁止野生动物交易;但从一个行业来说,也有人持不同观点。

在新华社播发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一组数据,据统计,我国以供应食品、毛皮、药用原料、科研试材为目的人工繁育野生动物种类约100种,养殖企业及养殖户约50万家(户),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年产值约500亿元。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野生动物养殖行业在社会中占有相当比例,有一定的重要性,利于野外种群的保护,也解决了一批人的就业问题,在某些地区甚至成为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吴诗宝教授表示,目前野生动物养殖行业虽有规章可依,但是监管和检疫不够完善。吴诗宝教授建议,国家应尽快制定方案对家养野生动物进行评估,对野生动物进行分类管理。将养殖技术成熟、种源来源有充分保证、人工养殖时间已经很长、适合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归入家养野生动物,可视为家养动物,按家养动物进行管理,制订规范检疫标准,经检疫合格且来源合法,不是从野外捕猎的,允许进入市场,不合法的要坚决打击。生活在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应受到严格保护,严禁非法猎杀、买卖、滥食、商业化养殖和药用。

不过孙全辉博士则表示,“实际上,将野生动物养殖作为一种行业去推广,是从1989年野生动物保护法出台后才开始的,短短30年这些野生动物不可能被驯化,它们本质上还是野生动物,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也没有合法贸易和非法交易之分,只要有机会,就会跨界传播和扩散。”孙全辉博士表示,改变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是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也是对人类自身的保护。虽然短期内禁食野生动物会对野生动物养殖行业造成一定的冲击,有关部门应该帮助产业转产转型,但长痛不如短痛,从长远来看,禁食野生动物还是利大于弊的。

外表长得像牛蛙的三种动物,有一种含有剧毒,赶紧来认识它吧

导读:外表长得像牛蛙的三种动物,有一种含有剧毒,赶紧来认识它吧

牛蛙大家都不陌生,是养殖的,市场上都有卖,是人们餐桌上很常见的美食,现在很火的美蛙鱼头火锅里面就有牛蛙。

都属于蛙类,大自然里面还有三种跟牛蛙长得很像的动物,你们知道是哪三种吗?下面小编就来跟大家说说吧,相信很多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小伙伴对这些物种并不陌生。小时候还亲自去河里抓过,只是现在已经很少了。

?之一 青蛙

青蛙大家都很熟悉,小学课本上有一篇文章叫《小蝌蚪找妈妈》,里面就讲到了青蛙的整个成长过程,因为青蛙益虫,是吃害虫的,保护农民伯伯的庄稼,所以大家从小就知道要保护青蛙。

青蛙是生长在河里的,没毒,所以大家并不害怕它。青蛙的表面是绿色的,所以很好辨认。

?第二 田鸡

田鸡跟青蛙一样都是生长在河里的,但是田鸡背上颜色很深,长的很壮实,看起来很饱满,就是很有肉的样子,平时都在河沟深处,天气热的时候喜欢爬出来蹲在石头上,特别是炎热的夏天,一到天黑,它们就会跑出来坐在河边石头上,只要人一靠近就跳到河里去了。

田鸡学名叫虎纹蛙,我们这边叫木槐,有些地方也叫石蚌,据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要是抓来吃的话会被判刑的。

这种野生的东西还是别吃为好,听说寄生虫很多,小心吃坏了身体就不值当了。

?第三 蟾蜍

重点来了,小编今天要说的有剧毒的长得像牛蛙一样的蛙类动物就是蟾蜍了,蟾蜍的生长环境跟前面三种不一样,并不是生长在河里,而是生长在山上或者地里,气候潮湿的地方。

夏天最多,夏天雨水充足,经常能在山上,地里看到蟾蜍的身影,一靠近它就一跳一跳的,有点吓人。

特别是夏天下过雨后就会有蟾蜍跑到家门口来,它的表皮下面有一层粘液,只要碰到那个粘液人就会中毒,所以每次看到它父母就会拿火钳夹住它扔到很远的地方。

蟾蜍也是我最讨厌的动物,因为它看起来很恶心,别看它体型小,拉的便便却是很大一条,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狗屎。

正因为蟾蜍有剧毒,所以人们一般不吃它,看见都是放生。

蟾蜍的表面看起来没有前面三种光滑,上面有很多小颗粒,所以大家看见一定要远离它,万一中毒就不好了。

「3838110」菜场卖的野生“土墩子”,你敢吃吗?

7月28日,有市民通过本报新闻热线3838110反映,城北一处菜市场有摊贩声称所卖的是野生“土墩子”,一种类似于蛙类,外观黑褐色的动物。

当日,记者在该市场走访时发现,一家水产类摊位上摆着两个袋子,一个袋子里是市民比较熟悉的牛蛙,另一个袋子里装着像蛙类的动物,颜色比癞蛤蟆深,表皮没有癞蛤蟆那样的疙瘩。

一位市民走过来向摊贩打听。

摊贩表示,“这是野生土墩子,很补,夏天吃了对身体好,是从农场野地里捕捉而来,价格和牛蛙差不多,14元一斤”。

有老人从旁边走过也表示,看起来是“土墩子”。市民问摊贩这个“土墩子”是否受保护,能不能买卖食用。摊贩确定地说,“青蛙不能买卖,我这又不是青蛙,没关系”。

专家:不能确定是否野生

对此,记者与市林业局副局长夏霖取得联系。对于记者在菜市场所拍摄的图片,他及时联系了我市高校等单位的专家共同鉴定,但因图片不够清晰,无法最终确定,他告诉记者,“大家认为这有可能是一种类似于牛蛙的外来养殖品种,不一定是野生动物”。

食用野生动物有风险

夏霖也提醒市民,千万不要购买食用野生动物,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购买食用野生动物不但会损害生态环境,不利于环境保护,而且野生动物往往伴有寄生虫,人类在食用后健康极有可能受到影响。

比如野生蛙类、蛇类、刺猬、穿山甲等多带有寄生虫,其中野生蛙类、蛇类在人类食用后,其寄生的裂头蚴就会进入人体脑部,会造成癫痫等疾病,甚至致死。

有关人士也告诉记者,从价格上可以排除其是野生石蛙,尽管其外观形态上相似,“野生石蛙黑市上至少要数十元一斤,人工养殖比较难,即使有的话,价格目前不会比野生的低多少,十几元一斤的价格是买不到的”。

虽然鉴定结果不能指证相关摊贩贩卖野生动物,但如果其贩卖的是人工养殖品种,而利用市民想吃野生动物的心理来忽悠,既违反了诚信交易准则,也可能涉嫌违法。

此外,记者在该市场走访时,有市民表示入夏以来,不时有水产摊贩卖青蛙。这家菜市场一直管理比较严格,为什么会出现此类情况,记者将会进一步留意,并会及时与市场管理员了解,同时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

热线主持人:范文娟

联系方式 *** :3838110

微信:283372042

短信:18155330790

APP:今日芜湖

牛蛙还能吃!不列入禁食野生动物目录

作者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乔靖芳

编辑 | 健康时报

牛蛙到底还允许吃吗?针对牛蛙食用爱好者们关心的这个问题,官方终于给了回应:可以吃!

紧急通知:

牛蛙可以吃了!

乔靖芳摄

3月4日,农业农村部紧急印发通知,明确中华鳖(又名甲鱼)、乌龟、牛蛙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物种和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两栖爬行类动物,按照水生物种管理。这意味着,它们未被列入禁食野生动物名录,是可以吃的。

从今年2月18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宣布撤销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以来,“牛蛙是否还能吃”就开始牵动着广大吃货的心,毕竟水煮牛蛙、泡椒牛蛙、干锅牛蛙……不管哪种吃法,光想想就忍不住让人流口水。

鉴于2019新冠肺炎的爆发或与食用野生动物有关,今年对野生动物的管理越来越严格。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最严“禁野令”,其中规定:除野生动物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明确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外,其他陆生野生动物以及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也属于禁止食用的动物范围(鸽子、兔子可以食用)。之后,深圳和广州也都将牛蛙列入禁食“黑名单”。

还需提醒:

不是所有蛙类都能吃!

到底什么样的牛蛙可以吃呢?在3月5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表示:蛙类中的牛蛙、美国青蛙两个引进种可以养殖食用。

据了解,牛蛙原产自北美,于1962年从古巴引进我国,经过二三十年的繁殖与驯化,牛蛙已完全适应了我国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而美国青蛙原产自北美洲的加拿大、美国一带,是继牛蛙后,于1987年引进我国的又一食用蛙,蛙体略小子牛蛙,对蛙类易感染的疾病有一定的抵抗力,是一种比牛蛙更适合人工养殖的蛙种。而且,从味道上讲,美国青蛙略优于牛蛙,在市场上美国青蛙的价格比牛蛙要高一点。

除了这两种养殖的蛙类外,其他蛙类是不建议吃的,尤其野生蛙类,食用后容易得曼氏裂头蚴病。曼氏裂头蚴病是由曼氏裂头蚴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而蛙、蛇是其主要宿主,人获感染的途径主要有:民间用蛙或蛇的肉、皮局部贴敷伤口使得裂头蚴从伤口侵入,或者生食或半生食蛙、蛇及转续宿主如猪等,均易感染。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报道1000多例曼氏裂头蚴病,广泛分布于20多个省(市/自治区)。2015年,符瑞佳等发表在《海南医学院学报》的“定安县野生青蛙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的初步调查”研究显示,在当地采集的153只野生青蛙中,曼氏裂头蚴的自然感染率为21%。

因此,建议大家不要抓捕、出售和购买野生蛙类。

参考资料:

①裘明华,裘明德:人裂头蚴病和无头蚴病:II.病理学、临床、流行病学及控制的过去和现在.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9,27(3):251-260.

②符瑞佳,吕刚等:定安县野生青蛙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的初步调查.海南医学院学报,2O15,21(3):289-295.

③朱炳全:牛蛙和美国青蛙的区别.中国水产.2000,5:21-21.

④王越,干小仙:曼氏裂头蚴病诊断研究进展.中国 *** 共患病学报,2007,23(9):942-942.

牛蛙:“美国害虫”遭嫌弃,引入我国,肉多美味成为夜市顶流

夏天,不管是哪个城市,夜市都十分的火爆,点上一份麻辣小龙虾,再来一打啤酒,几个朋友坐在一起撸串嗨皮!但很多人或许不知道,你喜爱吃的一些夜市美食可能就是从国外引进的,并且还曾是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种,而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小龙虾和牛蛙

作为夜市里的两大“顶流”,小龙虾和牛蛙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它们的危害也不小,一不小心就会泛滥成灾。

牛蛙的起源

牛蛙原产于北美洲,也叫“美国牛蛙”,因繁殖季节鸣叫“哞哞”似牛而得名。在北美地区几乎没人会吃牛蛙,甚至会把它当成害虫。可对于我国的人们来说,这牛蛙可是一种美味,毕竟我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当中,就有吃蛙肉的。

因此在1959年的时候,从古巴将牛蛙引入了我国,那时候的引入目的和现在是一样的,也是作为食物的,但当时人们对入侵物种的危害知道的不多,以为它就是一种食物,哪里知道牛蛙的危害会那么大。

牛蛙的危害

蛙类一般都是益虫,因为它们会捕食蚊子等农业害虫,但牛蛙不一样,其体型巨大,食性广,成年体几乎可以吞食任何比它小的生物,包括无脊椎动物、鱼、小型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包括蝌蚪)、虾类、鸟类甚至蝙蝠,却偏偏极少捕食农业害虫。

而它的这个习性对本土的两栖动物及其他的小动物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为牛蛙不仅与本土两栖动物竞争,还会捕食本土两栖动物,从而造成许多本土两栖种群数量下降,或者局部灭绝,对于我国本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除此之外,野生的牛蛙身上还会携带蛙壶菌,这种病菌是目前全球最危险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对绝大部分两栖类有致死性,许多本土的两栖类动物因为对蛙壶菌缺乏有效的免疫,从而大量死亡,最终波及整个种群,甚至灭绝。

而牛蛙的适应性有极强,它成年之后,可在池塘、沼泽、湖泊、水库、微咸水、河流和沟渠,甚至城市下水道里很好的生存,并且还能大量繁殖后代,从而泛滥成灾。

我国禁止放生牛蛙

1959年牛蛙入侵我国之后,由于养殖场管理不善而逃逸,或者人们的有意放生,让牛蛙遍布我国全国各地,尤其是在四川、重庆、浙江、福建、台湾、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等几个省区危害较为严重,已经成功的建立了自然种群,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有数据显示,自牛蛙成功建立自然种群之后,它便成了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入侵物种之一,几乎每年会对我国造成近百亿的经济损失,其中损失更大的便是农业和林业,可以说,牛蛙就是我国农业和林业危害更大的害虫之一。

因此早在2003年的时候,牛蛙就被列入了我国之一批外来入侵物种的名单中,而到了近些年,因为被放生牛蛙的行为越来越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故而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规定:“在区县级湿地内放生,未造成环境破坏的处罚程度最轻,罚金在5000元至1.5万元之间;在国家级湿地内放生并造成危害的,处罚程度最重,罚款金额在30万元至50万元之间。”

简单点来说,放生牛蛙或会遭更高罚款50万元,所以大家养殖牛蛙,吃牛蛙都可以,就是别随意放生。

牛蛙的价值

目前我国也是全球牛蛙养殖更大的国家之一,之所以会养殖它,除了因为它肉多美味而大量养殖之外,还因为其经济价值很高。

牛蛙全身都是宝,集食用、药用和皮用于一体,其牛蛙肉不仅肉多,还十分的美味,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健康食品,且人工养殖牛蛙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价值高。而因才会在近些年那么火爆,被广大养殖户所追捧从被大量养殖。

而牛蛙肉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滋补解毒的作用。它牛蛙皮还是优质的乐器材料,上等的制革原料,还可以提炼高级豁胶等等。

总而言之,牛蛙的危害虽然巨大,但其经济价值也是极高的,所以虽被列入了外来入侵物种的黑名单当中,也被允许养殖,且如今还成为了我国水产养殖重要的名特水产品之一。

但不管你养殖牛蛙是作什么用途,都要切记,不能放生,不能弃养,不然被罚款是小事儿,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那可是大事儿了。

各位朋友,你吃过牛蛙吗?你们那里有养殖牛蛙的吗?欢迎评论探讨!

文章创作不易,点个赞多多鼓励一下作者吧~

福建村民93万尾蛙苗被鉴定为牛蛙,遭强制消杀,牛蛙为何被禁养?

福建龙岩村民陈美香自2004年起在当地承包了几千亩荒山,自己开垦种植一些经济作物,也养殖了一些家畜。

2022年,她看到自己所在的地区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项目,成功验收的话会有一定补贴,于是她在漳平市国土自然资源局的同意下,开始开田搞稻蛙综合养殖。

前期光蛙苗和饲料的投入就达到60来万元,其中包括48万尾虎纹蛙苗和其饲料总计32万元多,以及45万尾黑斑蛙和其饲料合计27万元多。

她心想着可以靠此发家致富了,但是很快就被泼一盆凉水。

即便蛙类在蝌蚪期是分不出品种的,但是相关 *** 部门依然认为这是牛蛙,不能进行养殖,要将其全部消杀。

最终相关部门在没有按照合规检查的情况下,得到这些就是牛蛙的结果,没等陈美香自己的检测结果出来就将93万尾蛙苗全部消杀。

为了保护蛙苗,陈美香将其中一部分转移到了猪圈中,工作人员就在猪圈中完成蛙苗消杀,这让本身“不违规”的猪也受到了影响,整个猪圈最后就一头公猪存活下来。

今年6月份,一些在消杀中幸存下来的蛙苗开始从蝌蚪变成了青蛙,这些在外观上明显不是牛蛙的蛙,经过陈美香寻找的第三方鉴定机构的鉴定,结果显示这些蛙确实就是黑斑蛙和虎纹蛙。

由于整个事情的矛盾点非常多,所以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7月19号,央视的《中国三农发布》节目播出陈美香的相关事件,让更多人关注了此事,包括我。

很多人都对陈美香的遭遇愤愤不平,但也有人发问,现在卖牛蛙的餐馆非常多,为什么福建当地禁止养殖牛蛙呢?

为什么牛蛙不能养殖?

咱们国家是世界最早养殖牛蛙的国家之一,最早是在台湾省,然后在30年代前后引入了沿海地区,可能正是因为引入的时间很长了,所以很多人可能都和我一样,错误地以为牛蛙就是本土物种。

其实并不是,我们现在养殖的牛蛙准确的叫法是美国牛蛙,它们来自北美,这种蛙在繁殖季节,其叫声很像是牛叫声,因此得名。

牛蛙是世界上体型第二大的蛙类,养殖的通常能超过1公斤,大的能达到2公斤,所以作为食物是非常不错,特别是它们那两个后腿就像鸡腿一样,非常好吃。

牛蛙?Derek Ramsey

除了好吃外,牛蛙其实是非常古老的动物,它们已经在地球上生存很长时间了,最早的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3亿年前。

这些能够在地球上生活时间很长的动物其生命力往往都非顽强,据信,牛蛙养殖基本没啥病害,非常好养,唯一的难点就是它们野性十足,不太喜欢吃饲料,更喜欢食用自己捕食的猎物。

这些动物一旦被引入其它栖息地的话,往往会压制同生态位的物种,引发生态灾难。

实际上,牛蛙是中国之一批被环保局列为入侵物种的16个物种中唯一一种脊椎动物,可想它们的生态破坏力不是盖的。

而且由于牛蛙的体型大,跳跃能力强,所以经常会有养殖牛蛙逃跑进入野生环境;

即便养殖区域控制的很好,牛蛙养殖还存在严重的排污问题,死去的牛蛙和牛蛙粪便经常对下游环境造成影响。

图:壶菌经常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严重青蛙疾病,许多物种因此直接消失

最重要的是牛蛙还是蛙壶菌的主要传播者,如果你听过这种真菌的名字的话,你应该知道它的危害有多大——澳大利亚的许多青蛙都快被蛙壶菌搞绝种了。

关于生态危害,其中最受影响的自然就是本土蛙类,但是对于牛蛙这种强势的入侵物种来说,它们影响的基本是整个两栖动物群体,另外蛙壶菌也不是只寄生蛙类,许多其它两栖动物也会受到影响。

总得来说,牛蛙养殖对生态的潜在风险还是很大的,所以在一些养殖业、种植业发达,或者可养殖的动物资源多、可替代性强的地区,牛蛙就被禁止养殖了,其中福建和广东应该是全省都禁养的。

其它省份的话会有个别的地区禁养,但是也有一些地区是没有禁养的,我们现在餐馆里吃的牛蛙确实基本都是养殖的,正是来自那些没有禁养的地区。

福建的这次消杀93万蛙苗的事,我整个报道都看了,之后还会继续关注,这个事情肯定还会有后续的,都到央视了,不会没有说法的,我这里就不多做评论了。

其实,牛蛙禁止养殖是没两年的事,管理上肯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也有矫枉过正的地方,所以出现福建村民93万苗疑是牛蛙的蛙全部被消杀的这种荒唐事并不意外,但我不想过多评论这些,等官方结果吧。

最后:为什么入侵物种无法自行扩张?

还有一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好奇过,既然牛蛙这么强势,为啥只在北美的部分地区生存,它们的栖息地为什么没有自然扩张开来?

野生牛蛙图片,野生牛蛙图片及名称-第1张图片-

面对入侵物种的时候,很多人可能都好奇过这一点,特别是鳄雀鳝,同样来自北美,同样是非常古老的动物,同样生存能力爆表,但它们的生存区域其实只剩下非常有限一个流域了。

短吻鳄是牛蛙的自然天敌?Andrea Westmoreland

其实,这个就是一个物种机遇问题,它们的栖息地之所以没有扩张甚至是萎缩,可能真的只是一些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或者一些难以逾越的地理障碍,又或者被生态系统中其它的一些物种死死抑制了而已。

但是,这些物种只要稍微推波助澜一下,很可能就会变成生态灾难。

牛蛙幼苗?Pierre Fidenci

我们现在许多地区其实已经被牛蛙祸害得很严重了,以至于要引入它们原栖息地上的一些自然天敌来控制它们的扩张,比如引入一些真菌和水蛭来控制它们的卵传播。

所以,最后我想说的是,牛蛙养殖的从业者还是要谨慎一点的,还有就是牛蛙的养殖只会越来越严,越来越规范,甚至可能被完全禁养。

不过吃货们也不用太担心,肯定会有新蛙代替它的,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吃什么蛙应该很少有人能分得出来。

#所见所得,都很科学#

标签: 牛蛙 野生 图片 名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