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时间之一等这个问题,世界之一等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之一个发明钟表的人是怎么知道时间的
1、在有钟表之前,人类就想方设法,用各种办法来计时。
2、6000多年前,古巴比伦人开始使用日晷。3000年前,中国也开始使用这一工具。日晷又称“日规”,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原理非常简单,也很好 *** 。但是一遇到阴天,日晷就起不了什么作用了。
3、东汉张衡制造漏水转浑天仪,用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转一周。北宋元祜三年(1088)苏颂和韩公廉等创制水运仪象台,已运用了擒纵机构。
4、1283年在英格兰的修道院出现史上首座以砝码带动的机械钟。
5、13世纪意大利北部的僧侣开始建立钟塔(或称钟楼),其目的是提醒人祷告的时间。
6、16世纪中在德国开始有桌上的钟。那些钟只有一支针,钟面分成四部分,使时间准确至最近的15分钟。
7、17世纪,逐渐出现了钟摆和发条。它运转的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乔万尼·德·丹第被誉为欧洲的钟表之父。他用了16年的时间制造出一台功能齐全的钟,被称为宇宙浑天仪,它能够表示出天空中一些行星的运行轨迹,还可以对宗教节日和每天的时间有所反映,它于1364年开始被使用。丹第制造的钟并不是欧洲的之一台钟。据说,欧洲之一台能报时的钟是1335年于米兰制成的。
8、1657年,惠更斯发现摆的频率可以计算时间,造出了之一个摆钟。1670年英国人威廉·克莱门特(William Clement)发明锚形擒纵器。
9、1695年,英国汤姆平发明了工字轮擒纵机构。后来,同国的格雷厄姆发明了静止式擒纵机构。
10、1765年,自由锚式擒纵机构诞生。
11、1797年,美国人伊莱·特里(Eli Terry)获得一个钟的专利权。他被视为美国钟表业的始祖。
12、1840年,英国的钟表匠贝恩发明了电钟。
13、1946年,美国的物理学家利比博士弄清楚了原子钟的原理。于两年后,创造出了世界上之一座原子钟,原子钟至今也是更先进的钟。它的运转是借助铯、氨原子的天然振动而完成的,它可以在300年内都能准确运转,误差十分小。
14、18到19世纪,钟表制造业逐步实行了工业化生产。
15、21世纪,根据原子钟原理而研制的能自动对时的电波钟表技术逐渐成熟。
二、之一时间 歌词
1、吴:This song goes out to all those special people in my heart
2、But that one person that matters the most
3、Doesn't matter for now doesn't matter later
4、All I gotta do is make that call turn around
5、And so to you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
6、言:累了不要见外把我挖起来,吐个痛快看不惯朋友有难
7、谁还冷冷的围观,我的手心为你握起来
8、朱:烦了不要见外,把我找出来陪你负担
9、吴:续杯咖啡的温暖,一直暖到你想开
10、朱:昨天会被今天明天来取代,动心的感情不会淘汰
11、合:就算你我在热闹喧哗中走散,友情会之一时间赶来
12、让跳乱的心平躺下来,重新的呼吸简单深深的满满的
13、朋友只要你被孤单压的叫不出来,我之一时间送出关怀
14、热热的眼神陪你看开,找回那片大自然
15、周:累了不要见外把我挖起来,吐个痛快看不惯朋友有难
16、谁还冷冷的围观,我的手心为你握起来
17、朱:烦了不要见外把我找出来,陪你负担
18、续杯咖啡的温暖,一直暖到你想开
19、吴:昨天会被今天明天来取代,动心的感情不会淘汰
20、合:就算你我在热闹喧哗中走散,友情会之一时间赶来
21、让跳乱的心平躺下来,重新的呼吸简单深深的满满的
22、朋友只要你被孤单压的叫不出来,我之一时间送出关怀
23、热热的眼神陪你看开,找回那片大自然
24、《之一时间》,由邬裕康作词,王治平作曲,F4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于F4首张专辑《流星雨》,发行于2001年8月。
25、专辑曲目:《流星雨》、《我是真的真的很爱你》、《Here We Are》、《谁让你流泪》、《为你执着》、《之一时间》、《要定你》、《你不爱我爱谁》、《爱不会一直等你》、《最特别的存在》。
2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之一时间
2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流星雨
三、一天中的之一个时辰是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之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9时直杀到下午3时”。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 *** 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之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神扰乱,黄帝忧民之若,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於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
OK,关于时间之一等和世界之一等人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