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哺乳假期多长时间2019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哺乳期解除合同怎么赔偿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国内产假多长时间 现在产假多长时间
国内产假多长时间以及现在产假多长时间?本站为大家带来,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3、生育多胞胎,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4、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
5、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1、基本产假98天,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2、生育时遇有难产的(如剖腹产、Ⅲ度会阴破裂者),可增加产假30天;
3、怀孕不满四个月流产的,根据医务部门的意见,给予15天至30天的产假;
4、怀孕四个月以上(含四个月)流产的,给予42天产假;
5、自愿生育独生子女的,增加35天;
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下称规定),国家法定的产假天数为98天,“全面二孩”政策落地至今,全国有25省份陆续将产假延长至128天至158天,广东、甘肃、黑龙江、海南及河南产假接近半年, *** 甚至可休1年。按该规定,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员工,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生育保险的员工,则按产假前的工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保胎假是由医生开证明,所以按病假待遇发放工资。
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部分属于地 *** 规规定必须给假的情况,单位应批准其休假,工资按照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
产假包括:98天 30天(晚育) 15天(难产) 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领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是国家补贴给企业,用来发放产假期间工资的,但它的计算 *** 与公司在社保处的申报工资基数有关,所以实际中的生育津贴与产假工资并不相等,所以有规定: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就高领取,简单说来就是:
1、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即员工以往每月的实发工资标准,下同)高于生育津贴,那就按产假工资发员工就OK,生育津贴下来,归企业。
2、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低于生育津贴,那可以先按产假工资发员工,然后生育津贴下来,将与产假工资的差额补给员工,剩下的还是归企业。
(四)、哺乳假,六个半月按照工资八成发,再延长期间按七成发。
女职工生育后,若有困难且工作许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单位批准,可请哺乳假六个半月,工资按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再延长期间按七成发。
以上就是国内产假多长时间以及现在产假多长时间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彩礼方面的知识就在誉祥婚礼,欢迎大家来阅读!
二、生完孩子后,过完哺乳期再去上班合适吗
1、如果你生之前一直在工作,那么产后要休四五个月的产假,产假过了就要去原单位上班,如果经济压力大,还是建议去上班,因为你可以享受正常的哺乳假,然后做备奶妈妈,也不会影响孩子的,现在的职场女性大多数都这样过来的!如果你怀孕就不工作了,产后身体恢复好了之后想去找工作,那么可能会因为在哺乳期,单位不愿意接受你,你可能为了妥协不要哺乳假,那样的话孩子有点受罪!如果经济允许,可以等哺乳期结束再去工作。不过不要一直在家围着孩子赚,不然你会与社会脱节!
2、从医学角度上讲,肯定是更好这样,但是现实情况有些家庭不具备这种条件
3、国家政策:纯母乳喂养,找社区开具证明,可以再休30天假。可惜我没休到这个假,是因为我自己没有去多了解,上了班后,才知道还有这个假,已经上班报到了,又不好请这个假了。
4、所以各位准妈妈们,一定要多了解国家的政策。2019年更新四川生育假增加到了158天,男方也可享20天护理假。如果是剖腹产或难产(我是顺产,但有侧切,出院证明上写了,可休难产假,所以我找单位多休了15天这个假),多15天。多胞胎也多休15天,然后就是这个纯母乳喂养假30天。
5、所以我产假总共休了:158+15+92天(自己请了3个月事假)+14天(20年初,疫情爆发,单位生意不好,又让我多休了14天,其实当时是不想我回来)
6、我女儿一岁半,目前还没有彻底断奶,但是我已经上班一个月了。
7、也没有回原单位上班,婆婆帮我带孩子,同时家里她又种着10多亩地。这样一来我找工作就有了局限性,既要离老家近,又要有时间带孩子让婆婆农忙的时候能够伺候庄稼。
8、像我这样脱节社会两年半的已婚已育女性,其实并没有网传的那么吃香。面试时屡屡被回应等通知。
9、后来看到人家 *** 一个文员要求都是35岁左右我就豁然开朗了!
10、很多企业认为:我们这种刚刚生育过孩子的已婚女性,不确定因素太大,无法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可能随时随地会因为家庭原因请假辞工。
11、并且现在开放二胎,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怀上二胎了!我应聘的时候很多面试官还会问我老公在哪里工作。
12、所以之前人家要求35岁左右我也就明白了: 35岁左右的已婚女士,二胎是不会要了,孩子大了,一切都步入正轨稳定性很高了!
13、我找工作的时候,之一想法就是钱多事少离家近,当然,谁都是这么想的,但是往往事与愿违。
14、钱多的我Hold不住,并且时间又长,可能随时待命。后来,没办法只能选两个事少离家近同事工资也低,又没什么前途的工作(谁叫我穷必须要上班呢!):楼盘营销中心 *** 和拼多多 *** 。
15、一个需要面对面与人打交道,一个只需要网上与人沟通。我纠结了很久,朋友都说营销中心 *** 轻松一点,但是我又嫌面对面与人打交道太麻烦,一直偏向与拼多多 *** 。虽然电商 *** 要上晚班,会与孩子短暂的分开,但是白天就有时间带孩子,让我婆婆忙农活。她们都说我有社交恐惧症了。
16、后来我还是选择了拼多多 *** 。不过现在又在网上看到很多居家 *** 或者是阿里巴巴 *** *** ,京东 *** *** ,我觉得都不错。,挺适合缺钱又要照顾孩子的宝妈的。
17、总之吧,其实女性在职场上真的有很明显的劣势。不管你是背奶族还是过完哺乳期上班,感觉都差不多。毕竟女性的重心大多都在家庭,男人才普遍以事业为主。
18、只是现代社会压力太大,很多女性怀孕都在上班,短暂的产假过去,回去上班还要面临被替代的风险!男人难,女人更难!
19、但是最后,我记得有人曾经说过,女人不管怎么样,哪怕工资不高,更好也要有一份工资,能够养活自己就够了,其中缘由,懂的人都懂!
20、合不合适,得由你自身的工作和家庭情况来决定。
21、如果你有工作,休的是产假,收假了,就去上班。单住允许你再休假(请假)或者你不打算要这分工作另说。
22、如果你生产前就没有工作,想要什么时候去找工作可以自己决定。
23、如果你家里特有钱或者说有人愿意养,而你刚好不想去工作或者放不下家庭,不工作也没什么大不了。
24、对于孩子来说,母亲如果一直陪伴她成长到自然离乳,那是更好的选择。可是,现实中,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尚可,老公和家人支持,去不去上班都无所谓,这样也不用去上班的。但是如果经济不允许,很多宝妈在哺乳期就选择了开始上班。
25、当然很合适了,比如说我,怀孕有6个月的时候因为种种不适应就开始了休长假了。3月5日就是预产期了,我打算在满月以后继续回单位去工作,一方面给自己一个稳定的收入。另一方面也是我个人能力和理想的延伸!所以说不到万不得已的话,我还是建议各位妈妈们能够两手兼顾!孩子工作两不误。
26、过完哺乳期再去上班是否可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产假的法律依据,二是各地相关政策,下面我们分别来说说。
27、一、法律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28、北京:女方延长产假60天,共计158天。男方享受陪产假15日。女方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再增加假期1至3个月。
29、河北: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第三个子女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延长产假90天,共计188天。
30、山西:女方在享受国家和山西省规定产假的基础上,奖励延长产假60天,共计158天。男方享受护理假15天。
31、黑龙江:女职工生育保险产假津贴的补助天数,由原执行的98天增加到158天。
32、上海:女方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还可以再享受生育假60天,总计158天。
33、江苏: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延长产假不少于30天。男方享受护理假不少于15天。
34、浙江: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生育一孩延长产假60天,总计158天;生育二孩、三孩延长产假90天,总计188天。男方可以休15天护理假。
35、安徽: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基础上,延长产假60天,共计158天;男方享受30天护理假。
36、江西:增加产假90天,共计188天;并给予男方护理假30天。
37、湖北: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妇女,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60天,共计158天;其配偶享受15天护理假。
38、重庆:经单位批准,夫妻一方可以休育儿假至子女一周岁止。
39、青海: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除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假期外,奖励女方生育假90天,总计188天。
40、北京:子女满三周岁前,夫妻每人每年可享受5个工作日育儿假。
41、河北:三周岁以下婴幼儿父母双方每年各10天育儿假。
42、山西:子女不满三周岁的,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分别给予每年15日的育儿假。
43、黑龙江:每年给予三周岁以下婴幼儿的父母各10天育儿假。
44、上海:在其子女年满三周岁之前,双方每年可以享受育儿假各5天。
45、浙江:在子女三周岁内,夫妻双方每年还可以各享受10天育儿假。
46、安徽:在子女六周岁以前,每年给予父母双方各10天育儿假。
47、江西:在子女三周岁以下期间,给予夫妻双方每年各10天育儿假。
48、湖北:三岁以下婴幼儿父母每人每年享受累计10天育儿假。
49、重庆:夫妻双方可以在子女六周岁前每年各累计休5至10天的育儿假。
50、四川:子女三周岁以下的夫妻,每年分别享受累计10天的育儿假。
51、青海:在子女不满三周岁期间每年给予夫妻双方各15天育儿假。
52、辽宁:子女不满三周岁的夫妻每年分别享受累计10日育儿假。
53、河南:子女年满3周岁前,每年分别给予夫妻双方10日育儿假。
54、天津:子女三周岁以下期间,用人单位每年给予夫妻双方各十日的育儿假。
55、由此看来,你能否休多长时间的产假,要结合法律依据和各地政策来看。当然,各个单位执行也不一定相同。 *** 机关和事业单位,一般按照全省要求执行,私企和个体就不一定了。
三、产假应该休多久“三孩”时代的产假政策再思考
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余家庆葛梦君
早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宋治平提议延长女性产假至3-6年就引起了广泛热议。虽然女性应当休产假已经成为共识,但产假的长短却存在争议。争论认为,过短的产假不利于女性的身心恢复与子女照顾,而过长的产假所造成的劳动力损失又会使女性在就业市场上面临更大的歧视。随着“三孩政策”的出台,产假、生育津贴与公共托育等生育配套支持政策即将成为今后改革的焦点。那么,在制定政策时,多长时间的产假才是最合适的?
对此,早在1919年的《保护妇女生育公约》(Conventionon Maternity Protection for Women)中,国际劳工组织便呼吁保障女性产后六个月的休息权(ILO,C003:Article3)。最新一版(2000年)《保护妇女生育公约》中,提倡产假至少持续14个星期(约98天),并建议有条件的会员国可增加至18周(约128天),同时确保女性不会因为休产假失去相应的劳动权益与福利(ILO,C183:Article3)。
而伴随近代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女性作为潜在的劳动力后备军被整合进城市的生产体制(production regime)。职业女性兼具母亲和劳动者角色,这使得女性面临照顾与就业上的双重冲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制度鼓励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在“企业办社会”的指导下,城市的单位与街道普遍建立了哺乳室、托儿所和幼儿园等照顾机构。公办幼儿园体系作为劳动力市场的配套制度优先接纳城市职工家庭子女,并调整幼儿园开放时间、取消寒暑假以适应父母亲的工作需要。但随着1980年代市场化改革以来的“单位”制度瓦解,国家快速退出家庭私人生活,儿童照料等责任重新回归家庭。市场化改革后中国缺少儿童照顾方面的公共服务,尤其是我国0-3岁的儿童照料机构几乎为空白,只有少数中产以上家庭可以转向市场购买服务来弥补托育需求。同时,人口流动使城市新组建的家庭与原有亲属 *** 分开,随着家庭的核心化,传统大家庭的代际支持被削弱。
当前,大多数的女性在生育时获得的公共支持和家庭支持不足。受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以及“女性更适合照顾小孩”等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大多数女性在生育时难以获得的配偶的帮助,甚至出现“丧偶式育儿”的困境。根据第三期中国社会妇女地位调查显示,3岁以下的孩子基本由家庭承担照顾责任,其中母亲承担日间照顾责任的比例为63.2%。虽然我国女性就业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如2010年中国18-64岁女性的就业率为71.1%,但这些现实的障碍使得职业女性面临着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难题。
中国女性产假政策解读:1949-2021
中国的产假制度最早形成于1926年的民国时期,时长达到6-8周不等,但在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并未普遍推行(李扬,2016)。1935年一项针对广州市60位已婚职业女性的调查显示,回答有产假的女性只有36人,产假天数主要(46%)集中在30-45日(陈慧贞,1935)。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明确了当时城市女性职工的56天的产假权:“女工人与女职员生育,产前产后共给假五十六日,产假期间,工资照发。”56天的产假制度一直延续到1980年代末期。1988年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将女职工产假由原来56天增加至90天。直到2012年新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再次将中国女性的基础产假上调至98天。
目前,我国关于产假有关规定主要来自于国务院颁发的《女职工劳动特别规定》和各省的《女职工劳动特别法律规定》及《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首先,全国女性享有基础产假98天。2012年的国务院颁发《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其次,根据不同省份的规定,各省的法定产假还可以在基础产假之上增加若干天数。例如,广东省的女性职工还可获得计划生育奖励假。《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享受80日的奖励假……在规定假期内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这意味着符合条件的广东省女性职工,法定更低产假为98+80=178天。
然而有趣的是,我国各个省份关于女性法定产假天数的规定差异很大,有的省份产假长达1年,有的省份产假短则不足两个月。其中,台湾、澳门、香港、北京、江苏、上海、天津、浙江等城市化率较高、经济发达的地区,产假天数较短,多为3个月或4个月。相比之下,同属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广东省产假政策更长。
除了法定更低产假,部分省份还制定了产假延长政策。北京、吉林、重庆、福建省允许有条件的雇主额外增加产假1至12个月不等;海南、陕西、广西增设了哺乳假,允许有条件的雇主给予女职工3至12个月不等的哺乳假;陕西则针对参加孕前检查的女职工奖励额外10天的产假;广东则针对剖腹产的女职工额外提供30天的休假。
女性应该休产假已经成为共识,但该休多久的产假还未达成共识。生育对家庭和国家有益,却由企业来承担女性职工的养育成本,因此企业在 *** 时不仅会考虑到已生育的女性面临的家庭照料重担歧视已生育的女性,而且会考虑未生育的女性职工在未来生育时的成本。太长和太短的产假都会对女性的工资、再就业和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如果女性休产假时间太长,会导致就业市场上的性别歧视加剧。同时母亲脱离职场太久对女性人力资本积累造成负面影响,也这将降低母亲的职位或工资,使女性更容易面临“职场天花板”。中国学者於嘉和谢宇(2014)的一项研究表明,女性每生育一个子女会造成其工资下降约7%,而且这一负面影响将随着生育子女数量的增加而变大。反之,如果女性没有产假或产假时间太短,只能驱使女性退出劳动力市场,或转向时间更为弹性能满足她们照料孩子需求但收入不稳定、权益缺乏保障的灵活就业。在德国和英国,个体户(英国将连续就业不足26周的职工也列入其中)无法享有带薪生育假期,这也是两国生育女性 *** 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在意大利,15至34岁的女性中有25%处于临时就业状态,其中只有极少数女性能够享有带薪生育假期,同时这也是意大利女性生育率较低的原因。
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产假的时间应当适中,6个月的产假最为合适。一项针对欧洲地区生育假期对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表明,短期休假(少于6个月)对生育女性的职业生涯影响很小,而享受较长的产假(不少于6个月)对女性,特别是育龄女性的工资产生负面影响,9个月的有薪产假将会使女性收入降低3%。除了产假外,一些国家还规定了父母假,这是由父母共同可以享有的假期。学者们的研究表明,较长的父母假会降低母亲返回就业单位的工资或者更可能使母亲退出劳动力市场,这是因为在一些国家,特别是在一些父权制国家,父母假通常由母亲申请使用。芬兰和丹麦的父母假较短,这些地区的母亲的劳动力市场参与率很高,而且生育率也较高;意大利的生育女性产假和育儿假的时间都较长,但女性就业率和生育率都不高,说明生育假期长无助于提高女性就业率。
育儿津贴也会对生育女性的就业产生不同的影响。父母假期间提供津贴,更可能促使母亲在小孩1岁内选择在家陪伴孩子;没有提供育儿津贴,母亲为了有足够经济能力照顾幼儿的生活需要,更可能提早返回劳动力市场从事 *** 工作。在瑞典,生育女性的产假期工资相当于产前工资的90%,由于有优厚的假期津贴,生育女性在父母假期间参加 *** 工作的比例不到20%;英国和荷兰的生育女性育儿假是不带薪的,其在父母假期间参加 *** 工作的比例分别为40.4%和60.2%,远高于瑞典,这意味着生育女性出于家庭收入的考量不得不在假期从事 *** 工作,既不利于照顾孩子,还会造成母亲职位和收入降低。
此外,模棱两可的政策文本,导致了往往是企业组织具有对产假政策的最终解释权。例如,北京市的产假一般是128天,但如果女职工“经所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同意,可以再增加假期一至三个月。”这意味着女性职工的最长产假可休至218天,这就带来了企业、组织间的隐性福利差异。
李扬.歧路纷出,何处是归程?——民国时期知识女性在事业与家庭上的两难选择[J].北京社会科学,2016(06):112-118.
杨玉臣.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分析报告[J].妇女研究论丛,1996(02):24-29.
邱玉梅,田蒙蒙.“陪产假”制度研究[J].时代法学,2014,12(03):63-72.
陈慧贞.广州市已婚妇女与职业[C]//.程焕文、吴滔.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岭南大学与中山大学卷上,福州: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4.
左际平.20世纪50年代的妇女解放和男女义务平等:中国城市夫妻的经历与感受[J].社会,2005(01):182-209.
於嘉,谢宇.生育对我国女性工资率的影响[J].人口研究,2014,38(01):18-29.
刘闽峰,姜荣萍.提升女性就业和生育兼容性的路径选择——基于对国外家庭支持政策制度设计的分析[J].行政与法,2021(03):65-74.
杨雪燕,高琛卓,井文.典型福利类型下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人口与经济,2019(02):1-16.
庄渝霞.母职惩罚理论及其对女性职业地位的解释——理论进展、路径后果及制度安排.国外社会科学. 2020;(05):140–9.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