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合年龄:7-9岁
2.材料准备: 卡纸、剪刀、记号笔、水彩笔(马克笔)、丙烯笔
3.课程时间:90分钟
水果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水果中富含大量的维生素,每天都摄入一定量的水果,对健康大有好处。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呢?菠萝是一种热带水果,酸甜可口,深受大家的喜爱。看!菠萝金黄金黄的,像身披战袍的勇士。它的样子像大号的手雷,又像海绵宝宝里的屋子。它全身有许多棱形小块,一块块叠在一起,像鱼的鳞。仔细看,棱形小块上有一根尖刺,它戴着一顶小帽子,这顶帽子是长条绿叶组成,每一片绿叶的边上有一个锯齿状的尖刺。这样好吃又有趣的菠萝你喜欢吗?一起来画一画它吧!
1.通过观察菠萝的图片,了解它的外形特点。用记号笔以写生的方式画出菠萝的造型,当然我们可以描绘出菠萝切开的模样,注意菠萝叶子与菠萝的关系;表现出菠萝丰富的色彩,让画面更加生动,层次更加丰富。
2.丰富画面背景,添加菠萝等简单的元素,衬托菠萝主体,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
1.用黑色的记号笔画出菠萝的外形,小朋友们可以展开创作,描绘出菠萝完整或者切开的造型。
2.用小号的记号笔丰富菠萝身上的棱形格和细节部分,让画面更加生动。
3.准备黄色的水彩笔或者马克笔,以平涂的方式描绘出菠萝的颜色。
4.描绘出菠萝叶子和菠萝的颜色,注意色彩的深浅变化,突出菠萝的体积感。
5.将画好的菠萝剪下来,然后用胶水粘贴在绿色的卡纸上。
6.调整画面细节,在背景上画出不同的元素,丰富画面,增强画面效果。
1. 在课堂中,小朋友们大胆的用线条描绘出菠萝的外形特点,体验创造的快乐,锻炼了小朋友们的造型能力和创新思维。
2.在创作中,小朋友们运用不同的色彩进行表现,突出菠萝的体积感,画面色彩鲜明,同时在细节上以流畅的线条进行表现,使画面的装饰感更加强烈。
随着反应进行,氢氧化钙饱和后析出结晶。同时由勒夏特列原理,不断生成硅酸钙水合物,硅酸钙水合物晶体不断变厚,会渐渐将水与硅酸三钙隔开,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合物层变厚,导致硅酸钙水合物的生成变得越来越慢。硅酸二钙也会生成同样产物,但是由于活性较硅酸三钙更低,反应速度更慢。
第四阶段:这一阶段和上一阶段末混凝土逐渐变硬。氧化铝和氧化铁的反应的贡献略小;
第五阶段:约30小时后,反应逐渐变慢,但是只要有水和未水合的硅酸盐,反应会继续发生。
可以看出水的配比是至关重要的,水过多会影响其硬度,水过少则会提前干燥导致不能充分反应。并且混凝土的强度变化是个缓慢的过程,一般需要较长时间(28天)监测硬度。
参考资料:
by yrlewis
Q.E.R.Q4
请问人冬天时为什么要穿很多衣服来保暖?人也是动物进化来的,可动物一年四季都只靠皮毛而已,这算退化吗?这种变化有什么好处?by 匿名答:这当然是一种进化,我们也因此被称为裸猿(the Naked Ape)。
人类是非洲发源的,智人的祖先是毛茸茸的,参考我们的表亲大猩猩们,在进化的过程中我们才逐渐失去了大部分又粗又长的体毛,取而代之的是遍布身体细小毛发(看你手背上细小的毛发),并且毛发的密度也发生了显著的下降:头顶大概每平方厘米有350个毛囊(不考虑秃顶人士),背部每平方厘米65个毛囊,胸口每平方厘米75个毛囊。
之前有很多假说来猜测智人为何失去了体毛:性选择压力、进化过程中的水生经历、寄生虫、衣服的使用……在这么多假说中,被广泛接受的便是毛发的减少,会提高体温调剂能力。伴随着身体毛发的减少,和外泌汗腺分布的扩大,人类拥有了无与伦比的体温调控能力,可以非常好的适应长时间的高温和长时间的运动(人类的耐力是极为优秀的,在高温环境中吊打大部分哺乳动物)。百万年前,人类祖先从树林前往炎热的稀树草原的过程中,这一无毛少毛的性状,是非常优秀和必要的。而随后在人类向非洲以外的地区扩散过程中,由于人类已经学会了利用动物皮毛裹体取暖,并且缺乏体毛可以很好的避免外寄生虫,无毛表型被选择了下来,人类一直“裸”到了现在。
当然在部分部位有例外,智人茂密的头发(沉默……)和雄性智人的胡须,依然是又长又硬又粗还很浓密。至于雄性人类为何保留了胡须,流行的观点认为这是性选择的结果。毛发的生长受雄性激素调控,面部胡须的旺盛意味着雄激素水平更高,所以保留的胡须可以作为吸引雌性的装饰品以及雄性自身身份地位的象征,这和雄鸟拥有鲜艳的羽毛是同一个道理。
参考资料:
<1>Sandel. Brief communication: Hair density and body mass in mammals and the evolution of human hairlessness.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2013.
<2>Dixson et al. Cross-cultural variation in women's preferences for men's body hair. Adaptive Human Behavior and Physiology. 2019.
<3>Dixson et al. The Role of Facial and Body Hair Distribution in Women's Judgments of Men's Sexual Attractiveness. 2016.
by 某大型裸猿
Q.E.R.
Q5
超导体中的电流上限是多少?(电流大小和电子大小、超导体的形状和半径、电压大小,电子运动轨迹是否有关?)by 匿名答:先说结论,超导体的形状和半径是会影响到其超导电流上限的。一般而言,材料的电阻来自电子运动过程中与晶格发生的散射(即与材料中的声子发生了散射)。对于传统超导体(BCS超导体),在临界温度以下,材料中的电子会在声子的诱导下形成库伯对,在超导态下组成库伯对的电子不断互相散射,但在这些散射中库伯对的总动量是守恒的,所以超导电流可以持续而不因散射而衰减。
因此对于传统超导体,其超导电流密度上限正好对应着破坏库伯对的临界电流密度。经过简单的计算,可以粗略的估计出:
其中是超导体的临界磁场,则是超导体的伦敦磁穿透深度。另一方面,超导体中流过的电流几乎全部分布在导体表面的薄层内(),所以对于半径为的圆柱形超导体,其超导电流上限大约为:
可以发现其超导电流上限竟然只正比于,而不是,这意味着在做超导导线时仅仅增加单根导线的半径是一件相当低效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超导导线一般做成下图的样子:
Nb-Ti超导导线 | 图片来源:Low-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Wire Research 1970-1986 当然对于材料本身厚度就小于伦敦穿透深度的超导薄膜以及第二类超导体或是高温超导体,情况会复杂许多,这里就不再介绍了。
参考资料:
<1>章立源,张金龙,崔广霁. 超导物理学
.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79-80. <2>张裕恒. 超导物理(第三版)
.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289-301. by John Watson
Q.E.R.
Q6
光是具有波粒二象性的,那根据惠更斯原理,为什么光通过小孔的时候还是一束,而不是像花洒一样?by 匿名答:惠更斯原理似乎告诉我们,通过小孔的光在小孔处会表现出子波源的性质,小孔处的光应当类似于一个新的光源,光通过小孔应该完全扩散开来。但是现实中大部分情况下光束好像直接穿过了小孔而且依然保持着原本的方向和粗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孔不够小,且波长太短了,也有可能是实验条件不够好。波动光学(菲涅尔衍射)告诉我们,光通过小孔的时候,要想显著地看到光的波动性质,需要让菲涅尔数不远大于1。
菲涅尔数的定义是:.其中是小孔半径,是小孔到观察屏的距离,是波长。
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可见光的波长是390nm-780nm,考虑一般的光学实验孔到观察屏的距离不会比1m远太多。代入数值就可以发现,小孔半径在零点几毫米的时候就可以在观察屏上看到次级光斑。这个时候,观察屏上就会出现类似这样的图样。
这个时候,光束的行为就由波动光学支配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光,可以显著地看出惠更斯原理的效应。如果小孔的半径变得很小,中心最亮的衍射光斑会变大(当然亮度会变暗),此时通过小孔的光就是“花洒”状的了。
by Luna
Q.E.R.
Q7
有不有可能在月球建立氦3聚变发电站,通过高能激光传输到地球来解决能源问题?by 匿名答:这个项目我王多鱼投了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也不敢说它完全不可能实现,但确实要面临很多问题,列举几个主要的吧。
之一:可控核聚变。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反应堆(ITER)2006年就开始实施了,原计划建设10年,现在嘛,可能大概也许是快建好了(果然人类的本质是鸽子),ITER现预计2025年建成,开始等离子体实验,去年已经开始最后约5年的组装。不过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2021年立项,预计2035年建成开始实验,也值得期待。但上述核试验都是氘-氘聚变,氘-氘聚变所需温度比氦3聚变温度更低。从容易程度来看,氘-氘反应更容易发生,其次是氘-氦3反应,氦3-氦3聚变反应最难发生。
第二:把聚变装置以及开采氦3的装置搞到月球上。在这个星球上出现过的(恐怕也包括即将出现的)火箭中运力更大的是苏联的能源号运载火箭,其地球静止轨道运力为20吨。但这显然不够,况且聚变还需要供电系统、供水系统、低温系统等的配合,以及氦3的提取工厂。而现在不要说能源号,即便是土星五号我们也无法制造。不过也有人提出可以去月球上3D打印。
第三:激光传输。激光器倒是有,而且功率很高。与ITER配套的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可以实现只有几纳秒的超过500太瓦(~1012瓦)的激光脉冲。即便不考虑激光在大气层的损耗,但怎么在地球上把光能转化成电能呢,光伏发电吗,什么神仙光伏发电板能承受这样的激光?
恐怕不是最后的一个问题:地月上的装置各建在哪?月球绕地球公转,如何才能保证下一次从月球发出的激光还是射到这次的位置呢?难道要靠“激光斗术”吗?
王多鱼:最后一个问题好解决,多建几个就完了,给全球都建满喽,多好的项目啊。
参考资料: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反应堆、国家点火装置、氦-3聚变是可实现的吗?、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重大工程安装正式启动、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启动工程设计
by 霜白
Q.E.R.
#投票
#本期答题团队
懒懒的下午三点半、Eric、yrlewis、某大型裸猿、John Watson、Luna、霜白
#点击这里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快速提问
#上期也精彩
编辑:他和猫
现在是菠萝上市的季节了。吃菠萝的时候,不知道你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
菠萝为什么没有籽?
和西瓜不同,菠萝没有籽靠的主要不是生物技术,而是太平洋和大西洋。
事情要从菠萝的起源地说起。
菠萝(Ananas comosus)的老家是南美洲,属于凤梨科(Bromeliaceae)。
它是世界上第三大热带水果,排名仅次于香蕉和柠檬,也是凤梨科里唯一能吃,而且对人类来说最值钱的物种。
菠萝籽。图片来源:WikiMedia
和三倍体的无籽西瓜不同,我们平时吃的菠萝确实能长种子。
菠萝如果有籽,那就长在皮下方,是棕褐色的,特别硬,不好吃。
不过,这倒不是人工种植的菠萝没有籽的主要原因。
菠萝不长树上。图片来源:WikiMedia
菠萝没有籽,主要是因为一旦菠萝长了籽,它就不好吃了。
这和菠萝的特殊技能点有关。
和大多数物种一样,菠萝有一颗天天甜甜向上的“心”,它叫做苗端(shoot apex)。
苗端总是往上蹭蹭地长,然后变成叶子。当叶子长够的时候,苗端就会长出花来。这菠萝花,其实就是我们吃的菠萝了。
菠萝的苗端(最上)。图片来源:《Biology of the Pineapple Plant》
是的,菠萝肉并不是它的果实,而是菠萝花下面的子房。菠萝外壳上那些又硬又尖的方形凸起物,实际上就是萎掉的花和苞片。
菠萝外壳有很多尖尖对吧,所以菠萝其实是数百朵花和它下方的子房聚集而成的聚花果(coalesced multiple fruit)。
警察叔叔,就是这个没有孕育后代的植物生殖器贼啦好吃。
菠萝的子房(图 E 中 ovaries 所指)。图片来源:《Handbook of Pineapple Technology》
没“结果”也能有“结果”?
这就是菠萝的特殊技能:在没有被授粉,或者说不结籽的情况下就可以长出“果实”。
可是,如果强行给菠萝授粉会发生什么事呢?
菠萝花没有被授粉的时候可以独自美丽,使劲让自己变得好吃。
可是当菠萝真的被授粉之后,菠萝就会把能量用在养种子而不是长果子上,菠萝就没那么好吃了。
此外,一旦菠萝被授粉,那么坚硬的种子就会让菠萝比人类的嘴还硬。
正是这两点让菠萝不能被授粉。
菠萝花,图片来源:WikiMedia
等下,世界上那么多蜜蜂,菠萝花不是很容易被授粉么?
刚才说过菠萝来自美洲,实际上菠萝的天然授粉动物很少,包括蜜蜂在内的昆虫都不能给它们授粉。
菠萝有专属授粉者,它们就是也来自美洲的蜂鸟。
凤梨科的植物大部分都来自美洲热带地区,它们几乎完全依赖“同乡”的蜂鸟授粉。因此凤梨科植物的演化也受到了蜂鸟的直接影响。
蜂鸟视觉极佳,喜爱长条状且颜色鲜艳的花朵。图片来源:WikiMedia
比如,凤梨科植物的花朵就长成了蜂鸟更爱的样子:鲜艳、细长、下面饱含蜜汁。实际上,这也是为什么凤梨科的花大都鲜红。
这种相互奔赴也具有排他性。长长的花朵和蜂鸟的鸟喙正好匹配就不说了,凤梨科的花朵通常也没有供昆虫降落的平台,因此对于昆虫来说非常不友好。
菠萝花就是这样,菠萝花不能被蜜蜂授粉,蜜蜂也不会理睬菠萝。只有能边飞边嗦的蜂鸟能享用菠萝花里面的蜜汁。
而为了避免吸引蝙蝠和甲虫,凤梨科的花朵大都也没有香味。这对蜂鸟来说无所谓,因为蜂鸟视力好,但是嗅觉不好。
而又因为蜂鸟是高耗能生物,除非目的地有大量高甜糖水,否则它们不愿意迁徙,更别说跨越大洋了,因此直到现在我们也只能在美洲看到蜂鸟。
在菠萝这边,它们被带到世界其他地方后,失去了专属授粉的蜂鸟,反而能按照人类的思路变成好吃的水果。
为了保证菠萝不被授粉,仍然作为人们喜欢的酸甜可口的水果,一些地方甚至禁止蜂鸟入境,比如夏威夷。
夏威夷菠萝。图片来源:WikiMedia
20 世纪 30 年代,夏威夷群岛是全世界更大的菠萝罐头生产地,菠萝罐头产业曾是夏威夷的支柱产业之一。
现在夏威夷则是鲜菠萝的重要产区,主要供应美国本土。
因此夏威夷特别怕蜂鸟入境后摧毁菠萝种植业,夏威夷农业局就明文规定禁止携带蜂鸟入境。
夏威夷农业局禁止蜂鸟入境。图片来源:夏威夷农业部官网
实际上,由于美国有《候鸟条约》(Migratory Bird Treaty),蜂鸟不能被带到美国的任何地方,在美国哪怕是拿着蜂鸟鸟巢也违法了。
美国1966年发行的纪念《候鸟条约》的邮票。图源:public domain
但是话说回来,菠萝和蜂鸟的组合也有不少坏处。比如,菠萝的专属授粉特质让我们很难吃到新品种的菠萝。
刚才说过,菠萝在没有蜂鸟授粉的情况下无法自然结籽。
这实际上还依赖一个必要条件:
菠萝花的花粉无法给自己受精,也就是“自交”,否则菠萝花粉不小心粘到同花的雌蕊上,还是会结出籽。
也是因为无法自交,新菠萝品种的研发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直到现在,全世界最主要的菠萝品种是无刺卡因,或者说光滑卡宴(Smooth Cayenne),也就是夏威夷在 100 年前做罐头的那种,它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了 70%。
而菠萝的人工种植是靠“复制黏贴”,即营养繁殖(切一段扦插)。
其中咱们平时吃完菠萝,把上面的叶子部分种起来就可以得到一颗新的菠萝,从此实现菠萝自由。
无刺卡因(左)的叶序是8或13,和其他品种有区别。图源:itfnet.org
而直到1996年,夏威夷菠萝研究所(Pineapple Research Institute of Hawaii)才研发出了 MD-2 这个更甜、更黄、更贵的品种,它主要占据着欧美市场。
到这里,菠萝的炫饭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你可能听说过,“你在吃菠萝的时候,菠萝也在吃你”,因为菠萝肉和它的植株含有能够分解蛋白质的蛋白酶。
实际上,做菜用的嫩肉粉(食品添加剂编码为 E1101 )——凤梨蛋白酶(Bromelain)就是从菠萝的植株里提取的。
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质,让吃它的动物感到痛苦,对菠萝自我保护自然有好处。
可是,既然菠萝不愿意被吃,为何又会在不授粉的情况开启默认的长菠萝模式呢?
这美味的菠萝是为哪个不怕烂嘴巴的勇士准备的呢?这种动物还在美洲吗?
这大概又是一个甜蜜而又辣嘴巴的演化故事了。
来源:把科学带回家(steamforkids;撰文:七君)
人称“假菠萝”,一斤30元,还能当观赏作物,吃前必须泡一泡
如今的稀奇水果越来越多,有很多还是我们所不知道的,而一些水果跟我们日常见到的果实比较像。就拿菠萝来说,我们平常见到的比较多,长相十分美观,吃起来也是酸甜可口,对于身体有很多好处,这种水果的卖价相对比较平价,想吃还是很容易的,不过有些人会发现,有一种被称作假菠萝的奇异热带水果,市面上一斤大概卖30元左右,吃了吃之外,也能当观赏树种,果农们都比较纳闷,这种水果能种植吗?这种果实就是露兜果。
露兜果的生长特性
露兜果原是生长在露兜树上的,别名叫假菠萝、野菠萝、山菠萝等等,叶子比较修长,而且还带一点小刺,在叶子中心的位置会有露兜果长出来。一般的露兜果看上去有点像菠萝的表皮,不过是球状或者是椭圆的样子,这种果实一般比较大,里面有很多小果实,从青绿到橘红,这是露兜果生长成熟的过程。露兜果一般生长在台湾、海南、福建、广东、贵州等南方地区,基本适合在海边的沙地上生长,除了结出的果实跟菠萝有的一拼,露兜树长得也很好看,也能做观赏使用。
露兜果的市场价值
一般露兜果的市场行情还是不错的,不过见到的相对比较少,一斤大概能卖20-30元一斤,有的比较高的甚至能卖到40-50元一斤。在食用价值方面,露兜果不仅可以醒酒止渴、健脾祛湿,而且还有很多的营养价值,在吃的时候需要用盐水一泡,这一点可能跟菠萝有点像,不过目的并不单纯是为了口感,而是为了减少毒素。很多人会用这种果实来榨汁或煮汤,口感也很不错。露兜果的药用价值也很高,一般颜色偏软、颜色偏黄的比较好。除了果实,露兜果的叶子也能食用,不仅能包粽子吃,还可以用来作为大米增香剂使用。
露兜果的种植技术
对于露兜果来说,比较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而且喜欢高温多湿的环境,一般在海边就比较适合,因此在南方的一些地区是比较适合的,就比如海南。如果果农朋友所处的环境是北方较为干旱或比较寒冷的地区,就不宜种植。对于露兜果的种植,其花期基本在每年的八九月份,在栽培方面,可以用分株法来进行培育,这种办法也比较简单,只需要把茎干上的小苗切分下来种植即可。
而在管理的过程中,对于土质方面并不太拘束,一般比较湿润或砂质的土壤为更好,与此同时,还需要保持排水和日照的供给,在春天和秋天的时候多施肥,保持生长顺利。对于温度的选择,露兜果一般喜欢在23-28度的环境当中生长,温度也不必过高。
笔者认为,露兜果属于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植物,其种植条件要求比较多,果农朋友想要种植 就得多下功夫,更好提前尝试一下,再考虑是否种植。
树菠萝一些分枝不挂果为啥不砍掉?长叶有用,坏枝挡果采光枝要砍不知道小伙伴们在农村有没有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农户种植来自家吃的果树,很少管理,他们也不是没有时间,倒更像是不想理的样子,像我国南方比较常见的一种果树——树菠萝,就文文所见到、了解的,人们很少去管理,树菠萝每年结果实还不错,而枝叶看起来特别的茂盛,整棵果树看起来不是很成比例,显得果实比例过少,若是按照果树修剪要求的话,得砍掉一些分枝才是,那为什么农户却很少砍树菠萝分枝呢,有什么目的?什么情况下才需要砍分枝?下面分几点来说:
挂果的树菠萝
一、树菠萝生长、挂果的特点
树菠萝实生苗生长,越长越茂盛
树菠萝是热带果树,树龄长,其生长需要比较多的光照及温度,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冬天不是特别冷,树菠萝也枝繁叶茂长绿叶,只不过相对于春夏季节稍差些,像文文生活所在的广西这边是亚热带地区,农户家种植的树菠萝,冬季里整棵树看起来还是绿,也就是一年四季常绿,可以兼做绿化乘凉用,农户家院子不少见。
农村里人们种植的树菠萝不用特地买苗,吃树菠萝果实时自己挑些好的核埋到土里就会生长出来了,生长出来的苗是实生苗,固定地方种植后随着生长,树菠萝越长越茂盛,根系越来越发达,可以依靠根系自己吸取地下的水分养分生长,不用人为的浇水施肥。
树菠萝果实大而重,挂果在主要枝干上
随着生长树菠萝分枝也变多,跟主枝相连的分枝上又有分枝,其上又有新的分枝;而有意思的是,树菠萝挂果一般是在比较粗大的主要枝干上(分枝上挂果的一般是在中下段),而不是在细小的分枝上,区别于我们见到的石榴、黄皮果等常见果树挂果,这跟树菠萝的果实本身有一定的关系,树菠萝果实可以生长得好大个,几斤重算是小个了,10斤及以上才正常,而这么重的果实,那些小分枝也承受不住那么大的重力。
得到光照的树菠萝果实
树菠萝挂果果实膨大需要比较多的养分、光照
此外,果实的膨大、成熟是养分、水分不断积累的过程,树菠萝根系从地下吸取的水分养分从主干朝上输送到各分枝去,离主干越远、长在高处的小分枝分到的水分养分也少,不能满足果实生长膨大的需要,就算结果实了,也容易夭折掉落到地上;当然了,树菠萝挂果还跟其他的因素——光照,有一定的关系,像树菠萝的主干下端也可以挂果,不过若是光照很差的话,结的小果也自己夭折掉落。
二、为什么树菠萝不结果的一些分枝留着不砍掉?
能够开花结果的树菠萝一般至少要生长到3年这样,长到这个年限的树菠萝分枝已经很多了,但挂果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一些主要的枝干上,那为什么不结果的分枝也留着,砍掉了可以减少养分水分分流对果树开花结果不是更有利吗?这里从利于果树本身及叶子的其他作用三方面来说:
树菠萝叶子
1、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呼吸透气、水分蒸发输送
当我们在说一棵树生长得好的时候,枝繁叶茂是很重要的一个判断标准,树菠萝叶子茂盛是生长旺盛的表现,叶子得到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供植株生长需要,此外树菠萝是大株的植物,也需要呼吸透气,叶子就是重要的呼吸部位;此外每天在光照下叶子也会有一定的水分蒸发流失,需要植株朝上输送,这就会带动根系吸收的水分输送到高处各分枝,水分的输送同时也利于养分的输送利用,利于树菠萝植株生长。
我们看到的树菠萝侧上、上面一些分枝叶子很茂盛,但是跟其相连的比较粗大的分枝不结果,我们也不能砍掉这样的分枝而是留着,因为这样的分枝在高处,通风透气好,得到的光照足,利于植株生长。
树菠萝叶子做的糕点
2、叶子拿来做美食、煮水用
树菠萝不结果的一些分枝留着不砍掉,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叶子本身还可以被人们更好的利用着;接触过树菠萝叶子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其叶子不算很大,三四个手指般宽,长度比人的手掌还长一点,而且叶子正面光滑,清水洗容易洗干净,平时做些糕馍包点之类的拿树菠萝叶子来垫着、夹着很好用,吃的时候撕开也容易,不粘,而且糕馍包点还有股淡淡的清香味;树菠萝叶子除了拿来做糕馍包点之类的美食,还有拿来单独煮水或者跟其他的叶子煮水用,民间地方做法,这并不奇怪,像文文家乡每年的端午节农户会摘些枇杷叶黄皮果叶柚子叶等几种一起烧水冲凉用呢。
叶子拿来做美食、煮水用的一般是没那么高处的横向或者朝下分枝及其上面长的小分枝,方便平时摘叶来用;横向/朝下长的分枝不够直上及斜向上长的分枝势头猛,不挂果,但叶子生长得还算茂盛,供平时摘叶用不算浪费。
院子里的树菠萝,树下可以乘凉
3、绿叶遮阳、美化环境
在我国南方地区生长的树菠萝算是常绿树,一年四季虽然掉叶不少,但总长出新叶来,美化环境,而且遮阳防晒,人们可以在树下乘凉,若是把生长茂盛但不结果的一些分枝给砍了,像缺了个口,树冠不完整,美观度下降,缺口处遮阳防晒也变差,对于农户来说不值得,本身种植树菠萝又不是专门为了结果实而种,没必要砍掉,其他枝干挂果就可以了,又不是整树不长果实。
遮阳防晒、美化环境的是树菠萝整棵树,各分枝是树冠伸展的一部分,不随便砍掉分枝,但特殊情况下还是要砍的,因为砍了反而对树菠萝本身有好处,下面接着说:
三、树菠萝什么情况下需要砍分枝,怎么处理?
让农户舍得去砍掉树菠萝分枝的,一般是分枝本身出现问题影响了生长,或者是分枝影响到了旁边重要枝干挂果:
树皮坏的树菠萝分枝被砍出来了
1、分枝长坏,主要表现在树皮、叶子上
“人怕伤心,树怕剥皮”,树木有树皮(包括最外层的树皮及与木质部分相接处的韧皮部分)包裹着,树皮不只是保护着里面的木质部分,平时根系吸收的水分养分朝上输送也靠树皮,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一棵树的树皮被完全毁掉了,树木也就逐渐枯萎,而若是树皮还好好的就树心被掏空树木也还能活着,树菠萝也一样,树皮对其生长很重要。
当树菠萝的分枝遭虫子啃坏树皮了,那个分枝生长变差,树皮缺口明显,而且其上长的新分枝少,新旧分枝叶子也稀少,这样坏掉的分枝就要砍掉,不要留着;如文中所拍的图片就是遭虫啃了不少树皮而被砍下来的树菠萝分枝,堆放在地上角落,还没有完全腐坏,腐坏的一些分枝上面长有黑木耳了。
夭折掉地上的树菠萝果实,腐烂变黑
2、分枝挡光严重,影响重要枝干挂果
长得好的分枝若是长错地方了,挡光严重,影响重要枝干挂果的,那就要砍掉,不然可以吃到的果子就很少了;如所拍的图片所示,这棵树菠萝旁边有其他的树木挡光,周边也有房子挡光,挂果是在果树的中上主要枝干上,其他树木的遮挡毕竟是别人的树,不能砍掉,于是农户就砍掉自家树菠萝上另外一面的不挂果的几个分枝,这样白天出太阳时,上午就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光照了,下午从其他方位也能照到一定的光照,利于树菠萝果实膨大自然长熟。
打红圈的地方是已经被砍掉的分枝断口
3、树菠萝砍分枝如何处理?
树菠萝砍分枝一般是用锯子锯掉或者拿斧头砍掉,相对小的分枝拿斧头砍,相对粗大如分枝直径达到10cm以上的用锯子锯;砍的分枝一般不完全整枝砍完,砍掉坏的地方及之后部分就可以了,而砍挡光严重的分枝也不用整枝砍完,留五六十厘米长这样不影响采光,剩下的部分以后有可能会开花结果呢;砍的分枝要弄折断往下扔时要往比较空畅的地方弄,容易掉落在地上,对其他好的分枝影响也小或者不影响。
树菠萝
总结:树菠萝是农村一些地区农户常种的一种果树,既是果树也是可以美化院子遮阳乘凉的庭院树,树菠萝树龄长,越长越大分枝多,而挂果一般集中在主要的枝干上,一些分枝不挂果,但也没有必要砍掉而是留着对植株生长好,平时也可以摘叶用,长坏或者是挡光太严重影响挂果的分枝就需要砍掉,树菠萝生长、挂果才好。
注:文文说农图文原创,首发头条
迷你小菠萝,香甜味浓又方便你们那儿有迷你小菠萝卖吗?
直接削好的,拳头大小一个,一份三五个,香甜不输大菠萝。在菜市场水果摊,能买到一大袋十来个装的,也才二十块钱左右。方便好吃,就是不知道卫不卫生。又一想,也不至于不卫生到哪儿去,毕竟是菠萝啊,削个皮的事儿。
不知道从何时起,这种香水小菠萝就在菠萝季里占下了一席之地。买大菠萝觉得一时吃不完的,多了这么一个选择,一人一个,还贴心的留了一个把手,揪着吃方便不怎么脏手,造型也甚是可爱,以后估计产量会更大。
很少见到这种小菠萝没被削之前的样子,基本都是一个个黄澄可爱的小拳头,一排排摞成小塔,鲜灵灵招人眼,或者串成一串,让人做吃烤串大块扯肉时候的想像。
泡也泡好了,不戳嘴,一般都是酸甜适中,当然也有不少还没成熟就被薅下来的,那就是一嘴酸一嘴涩,牙齿马上就受不了了,买的时候要挑一下。
如果只有大袋小菠萝卖,一时吃不完,可以做成糖水罐头,煮一锅冰糖水,不要太甜了,为健康着想。再把切好的菠萝放下去煮10分钟左右,喜欢软一点儿的多煮一会儿,连糖水带菠萝装进干净可密封容器里,放凉装冷藏一晚上,更好吃。
你还有其他吃法吗?
(图片整理自 *** )
如何挑选新鲜的菠萝?水果摊主:教您一招,别再买错了欢迎大家观看二姐这篇教您如何挑选新鲜的菠萝的文章。本图文为二姐美食原创作品,严禁转载与抄袭。如果有美食方面的想法,欢迎大家和我交流!二姐美食,教你做家常美味。
二姐心得之如何挑选新鲜的菠萝
春天正是吃菠萝的时候,这时候的菠萝不仅味道好而且吃着酸甜可口,那么我们在挑选菠萝的时候也需要尽量挑选新鲜的菠萝才可以。但往往我们买菠萝的时候都是买完菠萝就直接走了,没有看菠萝到底是不是比较新鲜或者比较优质一些。这样有时候我们买回来的菠萝不会鲜嫩可口,或者吃着会比较生一些,这些都是我们没有挑选好菠萝的原因。那么也问了下水果摊主,告诉我之后教大家一招,教您轻松的就能挑选出好的菠萝,这样我们就能吃到菠萝汁浓郁而且很甜的菠萝了。
挑选菠萝的小技巧
1、看叶子
我们首先要看一下菠萝的叶子,菠萝的叶子要稍微绿一些并且比较坚硬,这样就是生长的比较好的菠萝。而且我们在看菠萝的叶子的时候,要看到菠萝的叶子要稍微茂盛一些的会更好,如果将两个菠萝拿起来,那么菠萝的叶子长的多而且稍微长一些的菠萝会更好一些。
此外我们要看一下菠萝的叶子是不是已经发干或者快掉了,如果菠萝的叶子牢固的长在菠萝上面,这样的菠萝就是比较新鲜的菠萝。但是有的菠萝叶子已经快掉了,那样就是存放时间比较久的菠萝了,因此这样的菠萝也不是我们能选择的。因为菠萝叶子也是我们首先看到的比较直观的样子,因此这样选择菠萝的话也会更快一些,随后我们就可以看下面的步骤来挑选菠萝。
2、看菠萝的侧面外观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有的菠萝外皮的眼比较大一些,有的会稍微小一些而且凹陷还不是特别明显,所以我们在看菠萝的侧面的时候,需要观察一些菠萝外皮的眼会更好一些的。如果菠萝外皮的眼稍微大一些,那么这样的菠萝也会更成熟,所以吃着这样的菠萝也会更甜更好吃的。
3、看菠萝的颜色
如果前面两点我们都感觉没有很大的区别,那么我们就可以先看下菠萝的颜色,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菠萝的颜色呈现正黄色的,那样我们吃菠萝的时候就会更成熟一些。但如果我们看到的菠萝的颜色虽然是比较黄的,但是稍微发绿一些的话,这样菠萝也不是比较成熟的菠萝,因此我们看到这样的颜色的菠萝就需要仔细挑选一下才可以了。
总结
通过看菠萝的叶子是否容易掉、叶子的颜色、以及菠萝的侧面外观和颜色,我们就可以很好的分辨出来什么样的菠萝比较适合我们了。并且我们在挑选菠萝的时候要稍微翻看一下菠萝的底部,看一下颜色是否新鲜完整,这样就能更好的选择菠萝了。
以上就是二姐写的关于如何挑选新鲜的菠萝的文章,欢迎大家关注二姐和我交流!
现在市面上的菠萝开始多了起来,这对很多吃货来说,又多了一个特别好吃的美食可以尝尝鲜了。但是菠萝吃多了还是有一点涩感,所以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菠萝的新吃法,不但口感更棒,而且颜值也更高哟!它就是特色菠萝派。
我们这款菠萝派,首先在口感上来说更加甜蜜无比,而且多吃不腻哟!不但能当水果还能当早餐呢,尤其在颜值上来说非常出色,它完美地保留了菠萝的形状,甚至比水果菠萝更加好看呢!那层层叠叠的感觉,看着特别诱人,吃起来更加过瘾哟!菠萝超好吃的做法,味道超棒,颜值更是高到离谱,越吃越过瘾!
今天就跟大家来感受一下,这款特色菠萝派的做法,每个人都很喜欢吃呢!虽然做法有点特别,但难度也不是很大,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学会的。菠萝别再生吃了,做成甜点,好吃到爆,吃一次再也忘不了!太香了!你也赶紧试一试吧,肯定会让你叹为观止的,千万不要错过哟!
【菠萝派】
*** 配料:黄油120克 低粉240克 蛋黄1个 牛奶55克 泡打粉1克 白糖30克 盐1克 菠萝1个 面粉1小勺 淀粉2勺 清水2大勺 白糖1勺
*** *** :
1、低粉和泡打粉混合提前过筛到碗中,加入盐、白糖搅拌均匀。黄油提前软化,用手能按压动就可以,放在面粉碗中,用手揉搓;
2、搓成小颗粒的状态就可以;
3、再加入蛋黄和牛奶拌成颜色一致的面团,冰箱密封冷藏1个小时;
4、菠萝去皮后去眼,切成大块。再切成小块,比图片中的还要小一些;
5、不粘锅里放入15克黄油,菠萝下锅熬煮。菠萝炒至水分收干的时候,加入一勺白糖;
6、醒好的面团取2/3出来,擀成大约2-3毫米的厚度;
7、放在8寸的派盘里面,去掉边缘的部分,再中间用叉子戳上小洞;
8、垫上一层油纸,再放上红豆之类的豆都可以,有派石就放派石!放入烤箱180度烤15分钟左右,烤箱提前预热;
9、剩下的面团擀成大约1-2毫米的薄饼,切成细长条;
10、烤好的派皮,边缘变色即可,再把做好的菠萝馅料放进去,按压平整;
11、再把切好的面条编成如图的样子即可;
12、最后刷一层蛋黄液,烤箱提前预热;
13、180度上下火烤大约25分钟左右,烤箱温度仅供参考;
14、我们的菠萝派就做好了,出炉的时候真的太香了,这个时候正是吃菠萝的季节,不做一个菠萝派太亏了,真的好吃到爆呢!
看过花博才知道,原来我对凤梨一无所知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评论吐槽,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关注!您的支持是对我们更大的鼓励!
凤梨大家都吃过
虽然许多人搞不清它和菠萝的区别
但很多人都觉得
没有刺的才是凤梨
有刺的就是菠萝
在这届中国花博会上
辰山植物园在上海馆展出了100多种凤梨
原本以为画风是这样的
▽
*** 图
可是去了才发现
它们原来是这样的
▼
李一能 摄
这一眼望去,
五彩缤纷犹如热带雨林的植物,
包括远景处那个大高个,
全部都是凤梨。
难道是我的打开方式不对?
怎么一个都不认识?
来自辰山植物园的首席园艺师李萍告诉我:
“你的凤梨观需要更新了。”
作为一名专门研究这一植物的“凤梨达人”,
李萍向我讲述了凤梨家族辉煌的往事。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凤梨科,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植物,它的祖先,肯定不是我们在水果店里看到的样子。
这种好养活,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在千万年的进化中,在美洲开枝散叶。它更大的本事,就是适应力极强,能根据环境来改变自己的模样。
比如展馆内3米4高的优雅卷瓣凤梨,凤梨界的身高担当,这么一个大高个,居然生长在悬崖峭壁上。崖壁缺水,它的秘诀就是自带水壶,可以用叶片储存雨水。开花成熟后,种子就像蒲公英一样从悬崖峭壁飘落,落地生根。
又比如,这些如同藤蔓一般的长须植物,它的名字叫松萝凤梨,又叫老人须,是典型的空气凤梨。松萝凤梨的根已经退化,它的枝和叶长成弯弯曲曲的线形,直接挂在树枝上;而其它有根的空气凤梨它的根系只作攀附之用,完全无需扎根土壤,靠光合作用与吸收空气中的水汽就能生存。人们曾经对它的分类非常迷惑,经过反复研究以才发现,这货居然也是凤梨。
松萝凤梨
除此之外,馆内还有很多闻所未闻的凤梨,有的像海星,有的像水盆,有的美艳绝伦,有的朴实无华,有的顽强生长,有的佛系度日。总而言之,没有一个长得像菠萝。
那么问题来了,
这些凤梨能不能吃?
味道如何?
↓
李老师嘿嘿一笑:“吃是没问题,只要果实是浆果类型、果肉多汁的都可以吃,凤梨科都是没毒的,有的味道还不错,但果实大多比较小,有的嘛,就一言难尽了。”而这就是菠萝,为何能成为凤梨科家族最出息成员的原因了。
其实菠萝和凤梨,只是产地不同叫法不同,有的有刺有的没刺,但基本上就是同一个东西,类似吉娃娃和哈士奇,样子大不一样,但祖先都是灰狼。
图片来源:东方IC
鉴于凤梨科家族过于庞大,为了避免混淆,李老师建议把能吃的凤梨叫做菠萝,而把“凤梨”的这个词让给对整个家族的称谓。
关于菠萝的起源,大概是在南美洲的一位凤梨家族成员,在不知何时灵光一现,把自己进化成果实特别香的物种,欢迎各路飞禽走兽前来品尝,顺便把种子也吞下去,好帮它开枝散叶。
当印第安人之一次见到菠萝时,凑近一闻,顿时心旷神怡,大叫一声“好香啊!”于是拉丁文中菠萝的属名Ananas,就是好香的意思。
于是人类开始了对菠萝的不断驯化,通过培育杂交,菠萝的味道越来越好,成为了凤梨家族最昌盛的一支,在全世界落地生根,在为人类提供美食的同时,也让自身种群数量繁盛无比,远超那些在悬崖峭壁、热带雨林中苟且度日的“穷亲戚”们,以至于成为了凤梨科的“形象大使”,让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以为,它就是凤梨唯一的样子。
正是因为本届花博会,凤梨家族才有机会借着复兴馆的宝地,向大家庄严宣告:“你们以为自己很懂凤梨,其实你们一无所知!”
目前,已经被发现的凤梨科植物已经有3600多种,还有新物种在不断被发现。李老师告诉我,花博会不仅可以赏花看草,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能让大家认识许多不为人知的神奇植物。
帝王卷瓣凤梨
它们度过漫长的光阴,历经劫难顽强生存至今,演化出各种神奇的形态,但同时也非常脆弱,有的已经濒临灭绝,它们的存在不仅是让这个世界更为精彩,也是生态链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护它们,首先要从了解开始。
彩叶凤梨
如果您前去参观花博园,只是走马观花看看漂亮花草,那么撇开排队,半天功夫就能看得八九不离十。但如果您愿意停下脚步,听听驻馆专家们讲讲这些植物背后的故事,那么一个馆看一天,时间也未必足够。
比如在上海馆,如果有幸偶遇李萍老师,她很可能会捧着一盒菠萝对您说:“尝一块菠萝呗?顺便来听我讲讲它在这里一百多个亲戚的故事?”
新民眼工作室 李一能
图片 | 除署名外均由周馨摄
视频摄制 | 陈炅玮
编辑 | 顾莹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