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人到40岁以后都该做的一项检查?
肠疾病越来越多,诊断肠疾病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做肠镜,并且随着人寿命的延长,肠癌的发病率在不断的增加,所以人在40岁以后,一定要做一次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是经 *** 将肠镜循腔插至回盲部,从黏膜侧观察结肠病变的检查 *** 。
是诊断大肠粘膜病变的更佳选择,它是通过安装于肠镜前端的电子摄像探头将结肠粘膜的图像传输于电子计算机处理中心,后显示于监视器屏幕上,可观察到大肠粘膜的微小变化。
电子结肠镜是目前诊断大肠疾病,特别是大肠癌及有关癌前疾病的首选仪器及黄金标准。
哪些人要做肠镜检查?
1、原因不明的腹部不适、腹泻、腹痛、便血、黑便、大便检查潜血阳性、大便习惯改变、腹部包块、消瘦、贫血,怀疑有结肠、直肠、末段回肠病变者;
2、钡灌肠发现有肠腔有狭窄、溃疡、息肉、癌肿、憩室等病变,须取活检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者;
3、转移性腺癌,寻找原发病灶者;
4、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等病的诊断与随访;
5、做止血、息肉摘除等治疗;
6、大肠癌高危人群普查;
7、大肠癌及大肠息肉术后复查等;
8、长期便秘、长服口服泻剂治疗、排便困难者。
9、从来没作过肠镜检查的40岁以上者的健康体检。
肠镜检查前要做什么准备?
1、检查前一日携带
2、检查前一日中午进食半流质饮食,晚餐进食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藕粉等。
3、检查前一日晚22:00开始服用肠道清洁药物,期间要足量饮水,若排出清水样大便表明肠道准备良好。
4、检查当日禁食,可适量饮无色糖水(避免低血糖),中午11-12时停止饮水。
5、检查时门诊患者需要携带医保卡或身份证,住院患者需要确认病历。
6、 特殊疾病患者需注意:
1) 高血压患者当日可服用高血压药物,但需要监测血压变化,尤其老年人。
2) 糖尿病患者建议不用降糖药物,需要备无色糖块以防低血糖发生,需要指血糖监测。
3) 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华法林或阿司匹林)患者若需要活检或镜下手术建议停药1周。
4) 月经期禁止肠镜检查,患者请另行预约安排。
肠镜检查有危害吗?
1、普通肠镜检查的镜身比较粗糙,在进入患者 *** 的时候会引起 *** 疼痛,粗糙的镜身也会引起肠粘膜的损伤,使患者感觉疼痛。而且一般的肠镜检查部位比较浅,不能深入检查大肠内部病灶部位,这样就不能使检查医生更加全面得了解病情,很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等情况。
2、检查过程中,可能由于操作不当造成出血、肠穿孔。
3、肛管直肠急性期感染或有疼痛性病灶,如肛裂、肛周脓肿等,肠镜检查会是这个病症进一步加剧。
4、肠镜检查后,由于设备的消毒状况,导致交叉感染。
那些人暂时不适合肠镜检查?
1、 *** 、直肠在严重的化脓性炎病如肛周脓肿,或存在肛裂等疼痛性病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检查可能导致感染扩散、引起患者无法忍受的疼痛等情况;
2、各种急性肠炎、严重的缺血性疾病及放射性结肠炎,如细菌性痢疾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尤其暴发型者。因为在肠道炎症水肿、充血的情况下,肠壁组织薄、顺应性下降,容易发生肠穿孔;
3、妇女妊娠期,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慎重进行,妇女月经期一般不宜做检查以免发生上行性感染;
4、腹膜炎、肠穿孔等情况下不宜进行检查以免加剧病情;
5、腹腔内广泛粘连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肠腔狭窄导致进镜困难时不要强行继续检查以免发生粘连带、系膜或肠壁的撕裂;
6、身体极度衰弱、高龄以及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史患者,导致对检查不能耐受者,必须慎重;
7、小儿及精神病患者不宜施行检查,若非做不可,可考虑在麻醉下施行检查。
8、癌症晚期伴有腹腔内广泛转移者;
肠镜检查后的注意什么?
?1、检查结束后需要观察30-60分钟,确认无异常方可离开。
2、肠镜检查中有气体注入,检查后可能会有轻度腹胀、腹痛,不必紧张,可轻揉腹部, *** 排气或排便后可以缓解。若出现剧烈腹痛,则需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3、未进行活检和内镜治疗的患者,检查结束后即可进清淡饮食。
4、取活检和息肉摘除患者,术后可能有少量大便带血,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如果出血较多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此类患者一般先进食少渣饮食,若大便无出血表现则可正常饮食。
5、无痛肠镜检查后24小时不能开车及高空作业。
说起来简单,却容易漏诊的肠套叠*本文所涉及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肠镜是一支细长可弯曲的纤维软管,头端装有活检孔道和光源带微型电子摄像机的医学仪器。肠镜检查几乎可以满足全部结肠区域的检查需要,还可在其帮助下作取组织检验、镜下止血、安放肠腔狭窄式支架、进行肠息肉切除术等。它是目前发现肠道病变及癌前病变最简便、最安全、最有效的 *** 。
但是, 肠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方式,有一定的不适和并发症,有不少人为此心生畏惧,致使一些大肠病变甚至肿瘤不能早期确诊,而延误更佳治疗时机。
这里有个活生生的实例:
李女士 ,48岁 ,一年前出现大便习惯改变并伴有便血。因惧怕肠镜检查,只进行了钡剂灌肠X线造影 。当时未发现异常,也就没当一回事。2022年8月初,李女士突发腹痛、腹胀,出现肠梗阻,在医生的再三劝说下终于做了肠镜检查,发现是直肠上段癌性肠梗阻,同时伴有肝转移。李女士很后悔——如果一年前做了肠镜检查,病情也就不至于延误至此。
“火眼金睛”的电子肠镜
为了知道肠道内可能发生什么疾患,人们想了很多办法。目前常用的有3种,之一种是直肠指检:用戴手套的的手指插入 *** ,用手指感觉黏膜是否光滑,直肠有无肿物、狭窄或直肠外肿块等;第二种是钡剂灌肠:通过钡剂的衬托、空气的对比,利用各种角度的X光摄片,能够清楚完整地看到肠腔内的构造和黏膜变化;第三种是直接放入内窥镜,直观地观察肠道内部情况,如肠镜检查。
以上三种 *** 各有优劣。之一种因受手指长短的限制,能感知的病变部位有限。那么,第二种和第三种有何区别呢?第二种能否代替第三种 *** ?
钡灌肠检查仅能看到消化道的轮廓,而且充满钡剂的消化道造影常掩盖微小的病灶,因此常需口服发泡剂或向肠道注气,使胃肠道内既有高密度的钡剂,又有低密度的气影,形成气钡对比造影,提高检查的精确性。但即便这样,仍有某些部位易漏诊。
肠镜则被称为肠道检查的“火眼金睛“,它可以放大6倍,从而可清晰地观察到大肠黏膜的微小变化(包括大肠内溃疡病灶、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大肠炎症、大肠息肉和肿瘤等) ,并可在直视下钳取可疑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早期结肠癌的发现,是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前例李女士一年前做钡灌肠检查时并未发现病变,但如果当时做肠镜检查,病灶一定会被找到。而癌性肠梗阻的发病过程一般需2年,经及时治疗,疗效肯定比现在好,而且可少受很多“冤枉罪”。
肠镜不再痛苦
至今为止,肠镜检查已经是一项成熟的检查手段,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根据资料显示,肠穿孔的的发生率仅为万分之一,这说明这项检查是安全的。即便出现不良反应,也可以通过腹腔镜立即进行补救。
现在常做的无痛肠镜,是在麻醉状态下完成肠镜检查,其实质就是在检查前经静脉注射一种起效快、有效时间短、作用确切的 *** 物——异丙酚。使用了 *** 物,让病人在睡眠中完成整个检查和治疗,无痛苦且舒适轻松,完成全部诊疗后即能苏醒,整个过程一般仅需 10~20分钟。
无痛肠镜极大减轻了患者的恐惧心理,从而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耐受性,广受患者欢迎。所以,现在预约无痛肠镜检查的人越来越多。
肠镜的两大“神功”
肠镜检查功能有两方面,既可检查又可治疗。
哪些症状需做肠镜检查:腹痛、腹泻,大便习惯、性状改变,甚至便血。
肠镜能做哪些治疗:大肠息肉的圈套电凝切除术;早期大肠癌的黏膜下切除和良性片状肿瘤的分片切除;大肠黏膜下肿块挖除术;肠梗阻;肠镜下止血;结肠狭窄气囊扩张术等。
近年来,肠癌的发病人群越发年轻化。年轻人三餐饮食不规律、生活压力大,夜生活丰富,都会直接或间接的诱发肠癌的发生。肠镜检查是预防肠癌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因为肠镜检查可以很直观的观察整个大肠,发现息肉就可以及时切除,以绝后患,即便发现了早癌,也可以内镜下除去,与切掉个息肉没有太大区别。
由于肠癌高发年龄段是55岁以后,而肠息肉变坏需要5-15年时间,所以,我们必须赶在息肉变坏之前尽早发现它、切掉它,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消化内科
科室设置:
消化科门诊、住院病房及消化内镜室。现有医师6名,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2名,硕士生5名。
科室特色:
1. 肝硬化及门脉高压出血的治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腹水的诊治,急性胰腺炎综合治疗,胰胆疾病的内镜治疗,消化道早癌的诊治,炎症性肠病的规范性诊治,消化性溃疡及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2. 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的规范化治疗,包括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硬化剂及组织胶注射术等,同时开展钛夹止血及三腔二囊管放置止血等。
3. 胰胆疾病的内镜治疗,包括ERCP取石术、胰胆管支架置入术等。
4. 经内镜消化道狭窄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
5. 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治疗。
6. 肠镜下套扎治疗痔疮。
作者:南昌市中心医院(青山湖院区)消化内科 李慧国
通讯员:高鸣晓 张小芳
编辑:黄萌楣
审校:陈师睿
核发:谢涛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小小胶囊,带你畅游消化道!--怀化市中医院开展胶囊式内镜检查小小一粒“胶囊”,轻轻松松畅游整个消化道,为你免除胃肠镜检查带来的痛苦! 怀化市中医院现可开展胶囊式内镜检查。
胶囊式内镜检查系统(俗称胶囊内镜)是一种新型、无创性的全消化道检查仪器,是当今世界更先进的消化道检查手段之一。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跟随一小口水吞咽下去,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全方位的拍摄,6-8小时便可完成消化道检查。检查结束后,便随着正常排泄排出体外。取下患者佩带的设备并拷贝数据至电脑后,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便可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
胶囊内镜检查过程无创伤、无痛苦、无需麻醉、可视性检查、方便、受检者可自由活动,无需禁止使用手机和WiFi等,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一次性使用无回收,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全小肠段彩色图像大于170度全方位的拍摄,突破小肠检查的盲区。具有扩展视野、操作简便、安全卫生、舒适简单的特点。
对于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无法解释的腹痛腹泻、消瘦,经胃镜和肠镜无阳性发现者,临床怀疑克罗恩病、肠结核、小肠肿瘤(良性、恶性及类癌)等以及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等均可行胶囊内镜检查。
检查注意事项:
1、检查3天前:忌浓茶、酒、辛辣 *** 食物,清淡饮食,避免难消化及多纤维类食物的摄入(豆类、多纤维蔬菜、脂肪类、水果、油炸食物、辛辣食物、坚果),勿做钡餐或钡灌肠检查,以免钡剂残留影响检查结果,正在服用铁剂的,请停药3天后再来检查;女士避免涂口红(避免污染胶囊镜头)。
2、检查前1日,禁烟,早餐白粥、面条,中、晚餐全流饮食如:米汤或稀饭,如饥饿可以喝脉动等无色透明能量补充剂,不能喝牛奶、蔬菜汁、可乐,豆制品等,晚上8点后禁食。
欢迎有需要的病友前来胃肠镜室咨询预约检查。
咨询 *** :
18944941666
15869928965
贵州一男子30年来挺着“超级肚”!术后结肠1.6米长,10多斤重30岁的小罗(化名)出生即被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30年来,他无时无刻不被先天性巨结肠引起的便秘和腹胀所困扰。小罗表示曾想过要就医治疗,但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放弃了。
面对长期的腹胀和便秘,小罗只能通过一次次灌肠来缓解。疾病的痛苦,时刻摧残着小罗的身体和精神,他的肚子就像孕妇一样大。近日,小罗挂号来到贵州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张忠民主任的诊室。
张主任表示,小罗罹患先天性巨结肠又称希尔施普龙病。是由于结肠缺乏神经节细胞导致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于近端结肠,近端结肠肥厚、扩张。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疾病之一。
擅长胃肠外科疑难重症及复杂手术的张忠民面对小罗的腹部CT时,却陷入了沉思。
他说,这位患者疾病拖延太久,绝大部分结肠都已严重病变、扩张,失去了正常的结构及功能,只能接受结肠的次全切除,但失去大部分结肠也意味着患者术后将可能面临严重的腹泻。结肠次全切除术后的腹泻问题是困扰胃肠外科的一大难题。
张忠民坦言:“手术是他最后的希望,但长期的病变使得患者肠系膜肥厚,肠管扩张明显,手术空间小,解剖层次不清晰,手术难度非常大!”
患者术前腹部CT
患者术前腹部平片
小罗想法坚定:做!一定要治好先天性巨结肠。
但想治好这拖了30年的疾患又谈何容易。张忠民详细拟定了小罗的治疗方案。结合病情,他发现小罗尚有小部分升结肠未病变。他很兴奋,“有这些结肠,我就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手术我们就选‘金陵术式’。”
术前患者钡灌肠
术后手术标本
“金陵术式”是由 *** 总医院首创,用于治疗成人先天性巨结肠。张忠民告诉记者,在金陵术式以前,治疗成人先天性巨结肠有多种手术方式,但手术效果都不如人意,术后患者严重腹泻。而“金陵术式”保留部分直肠作为储袋前壁,用升结肠作为储袋的后壁。该术式既保留了直肠的排便反射功能,又保留了结肠储便功能,患者术后腹泻次数较传统术式减少,生活质量提高。
10月27日,手术顺利展开,经过7个小时的艰苦奋战,张忠民团队顺利完成手术。他感慨说:“手术真的非常难做,但为小罗解除病痛,是我们每一个医者的责任和担当。”
记者了解到,采用“金陵术式”用于治疗成人先天性巨结肠在贵州是之一次。手术后,切除手术标本长1.6米,重量达到10余斤。张忠民表示,如果一直不治疗,最终导致小罗营养不良直至死亡。
记者在病床前见到小罗时,他精神状态良好,他说:“我现在感觉肚子空空的,病变的肠子已经出去了。因为昨天才做手术,还在恢复中,困扰自己30多年东西终于切除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冷赛楠
编辑 申凌
编审 赵宏斌 罗玮
贵阳猪肉价格为何难降下来?屠宰场和肉贩:主要因为这两个原因……
经常占用贵阳中环路BRT车道,10辆车被交警曝光!
认购协议签名不是本人,购房定金到底该不该退?
世界癌症日|这种跟吃有关的癌症已悄悄“盯”上年轻人提到吃出来的癌,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胃癌。其实,吃出来的癌症还有几种,其中包括结直肠癌。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我们就来聊聊它。
为什么单挑结直肠癌来说呢?因为这几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上升了不少。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高居全球恶性肿瘤第三位,更是位列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第二位。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接近60万。
又是一种和吃有关的病
结直肠癌也叫大肠癌,是指来自大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
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结直肠癌的发病与饮食因素关系最密切,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正相关。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从遗传学观点,可将结直肠癌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前者的典型例子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综合征和家族遗传性非息肉病结直肠癌。后者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
其他高危因素,如结直肠腺瘤 *** 肉患者。一般认为大部分结直肠癌起源于腺瘤,故将腺瘤 *** 肉看作癌前病变。还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这种情况多见于幼年起病、病变范围广而病程长者。此外,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的病人,患上结直肠癌的危险性也会增加。
高发人群看仔细
1
30岁~40岁有消化道症状者,尤其是有便血、大便频数增加、黏液便及腹痛者。
2
结直肠癌高发区,主要是大城市的中老年人。
3
有结直肠癌癌前病变者,如结直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患者。
4
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家族 *** 肉病史以及遗传性结肠病者。
5
有盆腔放疗史者。
6
有胆囊或阑尾切除史者。
值得关注的是,过去90%的患者都发生在40岁以上,而近年来发现,原本专属于中老年人的癌症,已悄悄“盯”上了30多岁的年轻人。
早期症状有哪些
大家看到这里一定忙不迭地开始对号入座了吧,不用过于紧张,我们再进一步了解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结直肠癌症状多不明显,大部分结直肠息肉和癌肿在变得相当大之前并没有症状。因此建议对没有症状的人群进行筛查,提早发现这些赘生物或息肉。
结直肠癌最常见的症状是不明原因的排便习惯改变,如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或者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大便性质的改变,比如排便时出血,大便时有少量条状黏液粘附。
而右侧结肠癌因为部位离 *** 较远,对 *** 的 *** 不大,故大便频率改变不多,主要表现为腹胀、贫血和时感隐痛,如疼痛明显并已发现肿块,则已非早期。这时就需要赶紧去找医生检查。腹痛和无法解释的贫血、体重下降可能是癌症进展的表现。
确诊要靠“一指三检查”
出现上述不适者可就诊于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结直肠 *** 外科专业。确诊需要做“一指三检查”。
一指,最重要的 *** 指诊,可以直接触及肿块及检查盆腔转移状况,对直肠癌是特别有效且简易的检查 *** 。
三检查指的是乙状结肠镜、电子结肠镜和钡灌肠检查。乙状结肠镜可做活体组织检查,适用于直肠及乙状结肠部位癌肿的检查;结肠镜可检查更远部位的结肠癌;钡灌肠摄片法,可查整个结肠的癌肿。
其他检查包括粪便常规检查、肿瘤标记物(如CEA和CA199测定)、直肠腔内超声检查、CT、MRI等。
治疗基础是手术
结直肠癌根治治疗的基础是手术切除。手术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现在大部分结直肠手术已普遍采用腹腔镜手术。与以往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对病人的组织创伤较小,全身反应较轻,对免疫系统影响小。而针对恶性肿瘤患者来说,减少对免疫系统的损伤和缩短术后恢复的时间,可以更早地开始实施术后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更有利于提升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
怎样预防结直肠癌
既然诱发因素与吃有关,那么饮食在预防结直肠癌中就有作用。高纤维低脂肪食物,如谷类、水果和蔬菜饮食会降低发生癌症的危险性。这种饮食还会降低心脏病、便秘和痔疮的发生率。
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癌前病变,而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对阻断结直肠癌很有效。绝大多数结直肠癌从良 *** 肉、腺瘤发展而来,良性肿物经过及时处理,如肠镜下切除等,可实现完全治愈,这样就不会给结直肠癌“可乘之机”了。
筛查时间和间隔记仔细
即使没有任何危险因素存在,也应该从40岁开始每年进行 *** 指诊和大便潜血的检查。50岁开始应进行结肠镜检查。如果正常,每5年复查一次。一般有危险因素的人应每3年~5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应进行全结肠和直肠检查。结肠镜检查是更好的 *** 。一般来说也需要每5年复查一次。之一次检查的时间要根据危险因素来定。如果家族中有一人以上在50岁之前有结直肠癌,那其他成员应该在40岁开始筛查(或比诊断年龄早5年开始)。如果父母任一方有家族性多发 *** 肉,则应该在12岁~14岁开始筛查。
有结直肠癌或息肉家族史或有结直肠癌或腺瘤样息肉个人史的应该做结肠镜检查。任何息肉都应该切除,并且每隔1年~3年复查。如果检查正常,可以3年~5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有 *** 、卵巢或子宫癌的女性,应该在40岁开始每3年~5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来源:健康中国
来源: 健康北京
为什么做肠镜可以“救命”?五个作用,被很多人轻看肠道作为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场所,肠部疾病对身体健康影响非常大,而且肠道疾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所以肠道健康也是我们日常需要注重的方面。
关于肠道健康的筛查,肠镜是常用手段。但很多人会觉得肠镜入口在 *** ,不论从身体的感受还是心理上的感受,都会产生抗拒,能不做都尽量避免不做,但是这样对你的肠道健康真的好吗?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肠镜都有些什么作用,为什么这个检查如此“非人类”,我们还是要做。
肠镜检查有什么作用?
肠道疾病普查。目前肠癌发病率不断升高,目前已经是世界排名第二的高发肿瘤,日常体检时进行肠镜检查,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争取良好的预后。
明确钡灌肠检查异常或乙状结肠检查后病变性质。经过灌肠X线检查发现肠道可能存在病变的情况下,通过肠镜能够确定病变性质。
检查肠道肿瘤。一般这种人都会有便血、大便变细、肠胃不适、腹泻或便秘等的情况出现,为了进一步确定肠道问题,需要做肠镜,经过肠镜检查,才能够评估肿物的性质、发展程度,才能够制定治疗 *** 和评估治疗效果。
大肠息肉。大肠息肉是比较常见的肠道问题,会引起出血、肠道不适的症状,只有通过肠镜检查才可鉴别确诊,大肠息肉对机体本身危害不大,但是息肉的存在,肠道内容物长期对息肉的摩擦容易形成溃疡、出血、甚至恶化发展。
结肠术后的定期复查。结肠癌术后一般需要定期进行肠镜复查,了解手术后结肠的恢复情况,并且在肿瘤的复发以及转移还可以及时发现。
我们知道了做肠镜是预防直肠癌的有效方式,在日常检查了解肠道健康上也有很好的作用,那么肠镜大概多久做一次更好呢?
直肠癌是发现早、治疗早、预后也就非常好的癌症之一,一般建议超过45岁以上的人群都要定期接受肠镜的检查,一般我们说做一次常见健康能保五年,也就是说在检查没有存在问题后,健康人群可以每隔5年检查一次;
如果检查出现肠道息肉等癌前病变时就需要注意了,若不处理可能会有恶化发展成为肿瘤的风险,这个时候可以缩短检查间隔时间;一般做了肠道手术进行肠镜检查复查的话,需要2-3个月复查一次,直到完全康复为止。
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除了日常进行肠镜检查之外,从饮食上进行预防也是我们日常应该做到的。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活化肠道,减少废物在肠道内的堆积;减少油炸食物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等。
有些患者需要做钡灌肠检查,尤其是直肠有问题的患者。这个检查过程通常需要40分钟左右,在检查过程中,被检查者躺在检查床上。含有钡和水的灌肠剂通过 *** 送入直肠,空气也通过管道输送让肠道充气。然后床可以各个角度倾斜,让钡根据重力慢慢在往上流,在整个结肠蔓延,这样放射科医生用X光照射后就可以清楚显示结肠和直肠的影像。检查的时候,患者必须尝试让液体保留在直肠里;检查后大部分液体都会回流到管内而不会停留在体内
肠道疾病患者做钡灌肠造影检查前后的饮食原则如下:
(1)检查前2天要吃少渣饮食,少吃粗纤维食物,可以吃一些 *** 精细、软滑、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粥、肉汤、蔬菜汤、鸡蛋羹、烂面条等。
(2)检查前1天吃少渣半流质饮食,例如稀粥、米汤、牛奶等,下午到晚上饮水1000毫升左右。检查前一晚还需要服用泻药导泻,这个医生之前就会开具。
(3)检查当天不可以吃早餐,检查前2小时要做灌肠,知道灌出来的液体中没有粪便残渣为止。
(4)检查后要多喝水促进排便,当天可以正常饮食,但是尽量避免吃 *** 、油腻的食物。可能会出现绞痛或者腹泻,几天内都会排出白色大便,钡剂可能会结块,大便的时候可能会比较难排不要太过用力以免出血。
钡灌肠造影是一个临床上很有价值的放射检查。近年来随着肠镜技术的突飞猛进,钡灌肠造影在临床中使用的频率相对下降。肠镜可以直观地看到肠壁的问题,而且留取图像供患者转诊的时候给其他医生看,不需要再做一次;如果发现息肉等问题还可以留取组织做活检。但是肠镜对患者的耐受程度有要求,肠镜检查时间大约需要20-30分钟左右,还要不断地注水、注气,有可能造成持续的腹痛、腹胀;而且如果患者的肠道走形有异常,进镜比较困难,还会加重腹痛;如果患者不能耐受肠镜可以做钡剂灌肠。
文章:王振艳医生
审核:大方医生
本文授权来源微信:白衣大方(ID: ypf_fwh),转载请注明出处
提醒:肠镜能查出早期肠癌,有这8种情况的人,更好每年检查一次最近,小九在网上看到一名网友发的帖子,令人无奈。
这名网友刚过完26岁生日,却被确诊了结肠癌四期,做之一次化疗就已经受不了了,开始对后续治疗感到迷茫。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26岁的年纪,生命就似乎进入倒计时了。
“我也不怕死,也不怕受罪,只怕做尽所有努力,最后还是要让父母送走我。”
看完帖子,小九能从他的文字中体会到煎熬与迷茫。而在这篇帖子的下方,还有一些“同病相怜”的网友在讲述自己的经历,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21岁……
虽然医学技术不断朝前发展,但结肠癌的发生率仍不减,甚至越发年轻化。大多数结肠癌被发现时已到晚期,患者也因此错过更佳治疗时机。这结肠癌,到底多可怕?
一、肠癌不痛不痒,发现多已晚期
目前,结直肠癌是我国较为高发的癌种,每年新发病例约40万,死亡病例约20万,位居世界的前列。肠癌凶险,但若能早期发现,其治愈率可达90%以上。然而我国的肠癌现状却是:
早期肠癌的发现率不足15%,约85%的肠癌确诊在中晚期阶段,五年生存期在40%以下。
是什么导致肠癌难以早期被发现?
原来,肠癌早期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等到有明显症状时,例如腹痛、血便、排便习惯改变等,通常病情已经发展到第二期或者第三期了。这个时候才决定去检查,往往错过了更佳的治疗时机。
除此之外,肠癌的便血症状十分容易被误诊为痔疮,相当一部分患者甚至因为羞于检查而自行处理,耽误了正规治疗。目前,肠镜检查是预防肠癌的最有效、直接的手段,特别是高危人群,应定期完成肠镜检查。
二、提前5年做肠镜,肠癌风险下降50%
通过肠镜检查,医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患者整个肠道的情况,还可以在内镜下完成一些小型切除术。
《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指出,目前50岁以上肠癌的发病率逐步下降,但受到不良生活、饮食方式以及肥胖等因素的影响,50岁以下的肠癌发病率仍处上升模式,因此,以前将肠癌的检查门槛定在50岁,可能会漏掉了不少患者。
那么这个肠镜检查的年龄门槛设为多少才合理呢?斯坦福大学团队的相关研究或许能给我们启发。
研究人员选择了佛洛里达州2005-2016年的相关数据,将其分为两组四个部分,之一组为45-49岁接受肠镜检查的19.5万人,第二组是50-54岁接受肠镜检查的66万人,两组人员分别和同期未做肠镜的257万人和243万人进行对比。
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等相关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在45-49岁首次接受肠镜的人群,其肠癌发病风险相对下降50%。
研究人员强调,相比起50-54岁年龄段,在45-49岁接受肠镜检查的人,出现疑似肠癌症状的比例更高,这意味着肠癌高危人群提前做肠镜检查具有积极意义。
在一次演讲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更是直接强调:如果你到45岁时还没做过肠镜,建议尽快做一次肠镜检查,管你五年、十年没问题。
三、有8种情况的人,更好查一下肠镜
上海瑞金医院赵任主任指出,目前我国很多居民没有肠癌早筛的习惯,甚至不知道何时做肠癌筛查,以及哪项检查可以查出早期肠癌,以至于延误病情。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肠镜检查呢?有以下8种情况的人,尽早安排一下。
- 近期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变细或不成形;便秘、腹泻交替进行或长期便秘久治不愈;排便变得不规律,大便中带有黏液或脓血;长期腹痛、腹胀,原因不明;长期大便潜血阳性;
- 怀疑存在结直肠肿瘤,并且钡灌肠X线检查阴性者,因尽快做肠镜筛查;
- 结直肠癌术后的患者,应定期接受肠镜检查,一般术后6个月到1年要复查一次;
- 曾确诊过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等疾病;
- 有下消化道出血症状时,可做肠镜,找到出血病灶与出血原因,必要时可在内镜下止血;
- 经腹部CT或其他检查发现肠壁异常增厚时,要经肠镜进一步排查肠癌;
- 慢性结肠炎患者长期用药仍不治愈的情况下,应接受肠镜检查;
- 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贫血、腹部包块、癌胚抗原升高时,应肠镜检查筛查肠癌;
肠癌总确诊在中晚期,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在此,呼吁各位重视肠癌早期筛查,尤其是高危人群,更应该将筛查门槛前移至45岁,防患于未然。
参考资料:
<1>Sehgal M, Ladabaum U, Mithal A, et al.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fter Colonoscopy at Ages 45–49 or 50–54 Years
. Gastroenterology, 2021. <2>45岁就该做肠镜!600万人大数据发现,45-49岁首次做肠镜与结直肠癌风险下降50%有关.消化界.2021-03-26
<3>《柳叶刀》:一次肠镜可保平安!这22类人尽快去做检查!.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2022-07-2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结直肠癌有“偏爱”年轻人趋势 专家提醒出现这些症状应就医来源:中国青年报
结直肠癌有“偏爱”年轻人趋势,专家提醒出现这些症状应就医
出现腹泻便秘反复交替、便血,伴随腹痛、体重下降等情况,一定要高度警惕,不要轻易当成肛肠疾病。
不久前,20多岁的北京姑娘杨雯(化名)被诊断为结直肠癌。她不敢相信,这种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疾病居然发生在自己身上。杨雯曾长期在国外学习,饮食方式趋同于西方,多食肉、少蔬果。回国后,她特别喜欢约上朋友或家人去烧烤店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
根据杨雯的描述,中日友好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花瞻找到了可能导致她患病的原因。花瞻分析,可能是由于杨雯摄入的瘦肉、脂肪过多,肉类烧烤产生的热解物中含有多种诱变剂,诱发基因改变,最终让她患上结直肠癌。
花瞻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结直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积累的结果,目前,医学界认为至少有7个基因与结直肠癌的发病相关。近些年,结直肠癌的患者有年轻化趋势,绝大部分患者是结肠黏膜长了息肉、腺瘤,经过长时间、多步骤、序惯性基因突变而发生癌变。然而遗憾的是,在此过程中出现的症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往往病情一经发现就已经非常严重。比如杨雯,她出现便秘腹泻交替的情况已经两年多了,但一直没在意,也没去做筛查和治疗。直到肚子鼓起来,能摸到包块,并伴随疼痛,才来医院就诊。
花瞻介绍,结直肠癌常见的症状有三种:起病隐秘的慢性症状、肠梗阻的急性症状,还有比较严重的穿孔症状。“起病隐秘的慢性症状最值得大家关注,大多数患者的表现是粪便中或粪便上有血;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变细;有腹泻或便秘症状,有时二者会交替出现;腹部绞痛,伴有呕吐,大便排出后,疼痛会有缓解;体重无缘无故减轻;持续的疲劳感。出现这些情况超过两个星期,有可能已经患病了,建议找医生做筛查”。
筛查有几种 *** ,常用的是做大便检查,看是否有潜血。大便检查比较简单,可以在体检时完成,成本低,患者没什么痛苦,但在早期发现患病方面比较差,敏感性低,特异性低。如果肠内长的是腺瘤,由于腺瘤不容易出血,有可能发现不了早期病变,导致漏诊。还有一种传统的筛查 *** 是做钡灌肠,现在用得比较少,操作比较复杂,耗时长,也会出现假阳性,对小的腺瘤和息肉不敏感。
花瞻告诉记者,想早期发现疾病,结肠镜是“金标准”。尽管这是当下最可靠的办法,但是一些患者仍然不愿意做此项筛查,觉得仪器要通过 *** ,比较害羞、怕疼、或者不愿意为清洁肠道做前期准备,比如说要提前吃一些泻药和电解质散剂。“其实做结肠镜没有那么难受,大家不要过于恐惧。尽早筛查,得到结果,自己也心安。”花瞻说,即便筛查出患癌也并非无可救药,手术是解决结直肠癌最主要的 *** ,一般在早期经过手术治疗,患者可以痊愈。及时切掉发现的息肉、腺瘤,定期复查,一般不会对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花瞻表示,目前的虚拟结肠镜检查,仍有一定局限性,可能筛查不出早期的疾病,腹部CT可能也检查不出,更好的预防办法是大家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针对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花瞻提出了几项建议。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情况、家族史等,评价风险高低,定期筛查。“结肠镜检查作为常规筛查手段可以推荐给45岁以下的成年人。有近亲属患结直肠癌或息肉的人,应该在40岁时开始筛查,或在亲属被诊断的最小年龄前10年开始筛查。有直肠出血等相关症状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个人或有家族史的妇女,也需要在45岁之前开始筛查。不太常见的遗传性结肠癌需要从青春期开始每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腺瘤完全切除的人应该每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至结直肠状况明确后,可以每3到5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本人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的,至少每年做一次检查,查看疾病进展和是否癌变。一般人从45岁开始,5—10年做一次筛查就可以了,有不良生活习惯和有结直肠癌症状者,更不能忽视”。
在饮食方面,花瞻建议吃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避免吃高脂肪的食物。肉类以禽类和鱼肉较好,减少摄入脂肪、瘦肉,尤其少吃烧烤、火锅等。不要过量饮酒或吸烟。“如果你喝酒,每天饮酒不能超过30克”。
“糖尿病、肥胖也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身体质量指数(BMI)数值大于30,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将提高1.19倍。向心性肥胖患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1.45倍。锻炼可以降低结肠癌患病风险。研究显示,女性每周锻炼4个小时,比每周锻炼少于1个小时者,结直肠癌患病风险降低40%。所以我们每周锻炼至少应超过4个小时。”花瞻说。
另外,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熬夜与结直肠癌有关,但是花瞻表示,这种疾病似乎与不良生活方式所致衰老有关。熬夜带来一些生活习惯的改变,将使得体内代谢和免疫力出现问题而至衰老过程加速,这种变化可能引起结肠或直肠细胞发生随机的遗传变化而增加罹患结直肠癌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