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文明城市创建时间(江阴文明城市标语)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36 0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江阴文明城市创建时间,以及江阴文明城市标语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江阴文化
  2. 江阴的旧称是暨阳吗
  3. 南京是全国文明城市吗

一、江阴文化

1、●文化魅力:提升城市品味与内涵

2、未来的城市发展已走向以文化论输赢。江阴在经济优化转型发展的进程中,推动兴起了文化建设的新 *** ,一个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全民文化素养良好、文化事业蓬勃繁荣、文化产业激活创新、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江阴正在渐行渐近。

3、今年4月以来,每周五晚上,城区18个点都会准时推出文艺演出、展览、讲故事、书市、电影、棋类培训、体育比赛、文化沙龙等8大板块20项活动,传统戏曲与现代歌舞融汇一体,专业演出与自我才艺表演交相登台,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欢乐夜晚·品味幸福"夜晚文化活动正成为江阴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江阴按照" *** 引导、市场化运作、非禁即入"的原则,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等多种途径,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进一步调动了各方面参与夜晚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广电集团、法尔胜集团等主办的陈刚小提琴作品演奏会、奥斯卡电影经典音乐演奏会等高雅艺术活动,提升了夜晚文化活动的品位,而"大家唱唱唱"、"小戏周周演"等活动,满足了市民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激发了群众的文化创造力,增强了文化活动的持久力。同时,"欢乐夜晚·品味幸福"夜晚文化活动的品牌影响力开始逐渐向农村延伸,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因地制宜,纷纷推出了各具风味的夜晚文化"农家菜",点亮了乡村的夜晚,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

4、上半年,"幸福进万家·文化欢乐行"工程共送戏下乡55场,送影1442场,送书62511册,送展55次,"送文化下乡"与"农村小戏进城"实现了双向互动。我市还成功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五月歌会、第十二届读书节等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品位。由我市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歌曲《竹乡谣》获全国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围奖,并与《莲乡小曲》同获省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市委宣传部也荣获无锡市第四届"五个一工程"组织工作奖。

5、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今年6月,江阴与国内知名影视企业合作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江阴要塞》举行了开机仪式,这标志着江阴开始积极拓展影视文化新领域,《江阴要塞》预计在明年"十一"前在央视黄金时间播出,向建国60周年献礼。同时,《幸福生活》和《上官云珠》两部电视连续剧也在筹拍之中。江阴正在调动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和力量,大力发展和壮大文化产业,充分释放文化生产力。以江苏江阴软件园、江苏江阴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依托,数字动漫、广告设计、数字传输等创意产业蓬勃兴起。目前,由深圳市灵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中国(江阴)国际创意港项目、由北京金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的"金一文化设计之都"项目相继在临港新城落户,金湾国际文化广场已于今年3月15日正式开工,江阴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在努力向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迈进。

6、今年6月初,江阴全面启动了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确保要在2010年建成高质量、不含水份、人民群众认可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特别加强了对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古镇、古村落的普查,同时加快规划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春节前,集中展示了243位江阴名人的名人馆建成开放,加大了对江阴名人的整理、研究、宣传力度,以名人的知名度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作为农耕时代蚕桑文化的一个缩影,于去年年底动工修缮的长泾蚕种场将于今年年底全面竣工,修缮后其不但将展示出乡土建筑的原有风貌,还将成为全市首个蚕桑文化博物馆。今年以来,江阴还陆续完成吴文藻、冰心故居修建,建立冰心图书馆,同时,启动了"澄江福地"建设、巨赞纪念馆修缮工程,打造了一批彰显城市文化特征的新亮点,努力使经济建设与遗产保护实现两全其美、相得益彰。

二、江阴的旧称是暨阳吗

江阴古称暨阳,有7000年的历史、5 000年文明史、2 500年文字记载史、1725年建县史。南梁绍泰元年(555年)废县置郡,建治君山之麓,因地处长江之南,遂称江阴郡,为“江阴”名称之开始,下辖江阴、利城、梁丰3县。此后江阴分别为郡、为国、为军、为路、为州,建置几经变化。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恢复江阴县建置。1949年4月22日江阴解放,后属苏南行署常州专区。1953年改属苏州地区。 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改属无锡市。198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江阴市辖1个街道、15个镇:澄江街道、璜土镇、利港镇、申港镇、夏港镇、月城镇、青阳镇、霞客镇、南闸镇、云亭镇、华士镇、周庄镇、新桥镇、长泾镇、顾山镇、祝塘镇。江阴经济开发区:新城东办事处、港口办事处、石庄办事处、靖江园区。

江阴市是长江下游新兴的滨江港口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重镇和重要商港,素有“江海门户”、“锁航要塞”之称。全市下辖16个镇、1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988平方公里,人口115万。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等47项全国性荣誉称号。

江阴地处江尾海头,通江达海。1992年,江阴港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作为京沪、同三两大国道主干线“咽喉工程”的“世界第四、中国之一”大跨径钢悬索桥江阴大桥,与锡澄、沪宁高速公路以及正在建设的新长铁路、沿江高速公路一起,共同构成了江海湖联运、水公铁一体的交通枢纽。

江阴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发源地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培育形成了一大批规模企业集团,20多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雄踞全国同行之一。以规模企业、名优产品为支撑,特色冶金、高档纺织、精密机械、造纸及彩印包装、精细化工五大支柱产业呈规模化发展趋势,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茁壮成长。规模经济的迅猛发展,加快了资本裂变扩张,目前全市已有上市公司18家,形成了独特的“江阴板块”。

江阴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据祁头山马家浜文化遗址、高城墩良渚文化遗址、佘城马桥文化遗址的考证发现,江阴已有7000年的历史、5000年的文明史和2500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境内有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古城堡遗址和古建筑、古碑刻,有黄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山公园、红豆院和华西村田园风光等10多处自然景观和徐霞客故居、千年文庙和心经碑等20多处人文景观。同时,正在建设的大桥风景区已成为中外游客观光游览的新热点。

百万江阴人民将继续发扬“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江 *** 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沿江开发、外向带动、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加快建设长江下游新兴的现代化工业港口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区域性商贸中心和具有鲜明特色的滨江山水城市。

我们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们到江阴来观光旅游、发展事业。江阴这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在期待您的到来。

鲥鱼黑杜酒长江刀鱼马蹄酥粉盐豆华士酱油顾山烧饼

【地区生产总值居全国县级之一】 2004年,江阴市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一批重点大企业集团脱颖而出,规模经营、规模效益、规模经济己成为江阴经济的一大特色,重点骨干企业支撑江阴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8.26亿元,比2003年增长21.20%。首次超过此前一直居全国县(市)首位的广东顺德38.25亿元,名列全国县(市)之一。

【综合实力】 2004年江阴市完成的地区生产总值638.26亿元中,之一产业增加值15.64亿元,增长6.80%;第二产业增加值393.10亿元,增长23.20%;第三产业增加值229.52亿元,增长19.00%。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4万元,增长24.57%。之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为2.45:61.59:35.96。全年财政收入92.14亿元,增长34.3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7.54亿元,增长40.16%。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4.44%,比2003年提高0.93个百分点。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连续第二年名列之一。

【沿江开发】年内沿江开发成效显著。江阴经济开发区2004年实现业务总收入852.89亿元,比2003年增长54.95%,其中工业产品销售收入507.08亿元,增长33.42%;年内新批进区项目325个,其中外资项目106个,外资项目中超亿美元项目11个,超千万美元项目75个;新增合同外资13.26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6.02亿美元。建成安置房70万平方米,建设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竣工投用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高新技术创业园开工建设,口岸“大通关”建设全面推进。靖江园区建设步入实质性启动阶段,联动开发体制基本到位,已签约进区项目13个,总投资达10.1亿美元;建成安置房7万平方米,完成园区“七通一平” 3平方公里,开工建设220千伏变电所和污水处理厂。

【资本经营】年内,霞客环保股份在深圳交易所上市,建伟幕墙公司、联通实业公司、海达集团3个企业在新加坡上市,共募集资金7亿元。至年末全市上市公司达18个,累计募集资金82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年内主动适应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固定资产投资速度趋缓,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84.13亿元,增长12.06%,其中城镇投资78.92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32.65亿元,农村投资172.56亿元。总投资中工业投入208.19亿元,增长11.56%,占全社会投资额比重的73.27%。年末全市工业固定资产原值655.31亿元,比2003年增加130.35亿元,增长24.83%。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年内33个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77亿元,非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22亿元。

【农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51亿元,比2003年增长18.33%。其中农业产值11.20亿元,增长24.69%;畜牧业产值11.06亿元,增长23.04%;渔业产值4.08亿元,增长3.29%。全年粮食总产量2.61亿公斤,生猪出栏48.88万头,家禽出栏1549万只,奶牛存栏7224头,牛奶产量3120万公斤,肉类总产量6170万公斤,水产品产量2180万公斤,其他农副产品如蔬菜、禽蛋、特种养殖等均有不同幅度增长。继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新增经济作物面积2120公顷。全市有蔬菜面积8473.33公顷,累计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5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达4733.33公顷。霞客、月城两镇建成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蔬菜检测点增加到90个,生猪屠宰检疫率100%。全年减免农业税1027万元。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9.33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2326台,联合收割机993台,综合机械化程度90.60%。年内加固圩堤22公里,新建防洪驳岸8公里,新(改)建防洪闸13座,疏浚镇村河道96条,清洁“家河”12632条,新(改)建灌排泵站103座,改造农村危桥80座,封闭深井27眼。

【工业】全市拥有工业企业14308个。2004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897亿元,增长36.78%;完成工业增加值372.42亿元,增长23.60%;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822.81亿元,增长36. 02%;实现工业利税159.82亿元,增长31.14%;实现工业利润107.19亿元,增长35.91%。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0.69%,比2003年提高4.39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 18%,降低0.23个百分点。全市工业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654.55亿元,增长45.30%,占全市工业比重的87.22%;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600.81亿元,增长42.24%,占全市工业比重的87.82%。华西村营业收入突破260亿元,阳光、三房巷、兴澄特钢集团营业收入均超过100亿元,5个企业超50亿元,2个企业超30亿元,4个企业超20亿元,11个企业超10亿元。22个工业企业利税总额超亿元,其中超10亿元的1个,6亿元~9亿元的4个,4亿元~6亿元5个,1亿元~4亿元12个。有9个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12个企业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全市88个重点骨干企业全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297.48亿元,利税总额118.11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71.18%和73.90%。

【外向型经济】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49.89亿美元,增长52.40%,其中自营出口额22.29亿美元,增长43.68%。年内新批外资项目191个;新增合同外资15.30亿美元,增长23.06%;实际到帐外资7.20亿美元,增长25.82%。新增境外企业3个,累计62个。完成工程劳务营业额8004万美元,增长13.94%。

【私营个体经济】全市有私营企业1.16万个,个体工商户2.22万户。私营个体经济年末注册资金251.05亿元,增长38.93%,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金239.73亿元,增长40.14%。全年私营个体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928.95亿元,增长27.27%,占全市工业总量比重的48.97%;实现增加值246.11亿元,增长31.20%;固定资产投资额111.40亿元,增长57.4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的39.2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5.27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的46.55%。

【乡镇工业集中区】全年各镇工业集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7.4亿元,完成项目投资165.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154亿元,实现利税76.5亿元。

【商贸物流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74亿元,增长21.05%。其中城区69.69亿元,增长25.01%;农村49.05亿元,增长15.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行业分,批零贸易业97.88亿元,增长20.60%;餐饮业18.45亿元,增长25.39%;其他行业2.41亿元,增长8.63%。百润发、苏宁电器、永乐家电等一批大型商业连锁店在江阴落户。现代物流业规模进一步扩展,全年完成物流交易额280亿元;实现物流业增加值87.37亿元,增长36.00%。江阴长江港口综合物流交易中心销售成交额超过100亿元。

【市场建设】全市拥有各类市场87个,其中生产要素市场2个,生产资料市场23个,消费品市场62个。全年贸易市场成交总额333.29亿元,增长109.68%,其中专业市场成交额308.82亿元,增长125.46%。有6个重点市场的成交额超过10亿元,其中江阴金属材料市场销售成交额超过100亿元。

【金融保险业】 2004年,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97.46亿元,贷款余额499.5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85.73亿元和104.40亿元。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保险业务收入13.98亿元,增长5.98%;保险业务支出5.04亿元,增长11.56%。

【交通运输业】全年完成客运总量616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0.26亿人公里,分别增长16.05%和4.92%;货运总量5606万吨,货运周转量23.2亿吨公里,分别增长0.25%和1.43%。新建万吨级码头泊位5个,建成开放3个。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2682万吨,增长15.80%;外贸运量520万吨,增长1.56%;集装箱运量5.1万标箱,增长55.19%。到港外贸船舶1126艘次,增长9.32%。社会运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年末拥有各类汽车5.45万辆,增长33.37%。其中私人自备车2.74万辆,增长47.87%,私人自备车占全市汽车总数比重的50.23%。

【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12.23亿元,增长17.37%。年末全市 *** 交换设备总容量82.93万门,增长42.27%;拥有固定 *** (包括移动式固定 *** )用户63.16万户,增长32.47%。年末在网移动 *** 用户73万户,比2003年增加7.17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8.90万户,增加1.56万户,其中宽带网用户4.16万户,增加2.66万户。

【建筑业】全年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28万平方米,比2003年减少14.5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23万平方米,减少77.22万平方米。年内创省级优质工程3项,创无锡市级优质工程10项。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2.65亿元,增长23.18%。完成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297.92万平方米,比2003年减少5.6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50.30万平方米,减少4.84万平方米;销售面积92.74万平方米,减少0.45万平方米;预售面积13.80万平方米,减少20.79万平方米。

【旅游业】黄山湖公园、要塞司令部旧址相继建设、修缮完成,对外开放。全年完成旅游总收入39亿元,增长44.44%;接待国内外旅游总人数350.3万人次,其中接待外国人1.59万人次,接待港、澳、台同胞4778人次。

序号奖牌(荣誉称号)颁发单位颁发时间

1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先进单位国务院 1958.12

2全国消灭血吸虫病先进县 *** 中央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 1985.12

3全国体育先进市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 1988

4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市国家教育委员会 1989.8

(第二名)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1990

6全国培养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先进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国人民 *** 总政治部 1991.1

7 1990年度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国务院 1991.3

8 1990年度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成绩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1991.5

9 1991年度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1992

(之一名)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1992

11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国人民 *** 总政治部 1992.1

12全国防盲治盲先进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992.5

全国百县农村图书发行表彰红旗单位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 1992.11

14全国科学技术工作先进市国家科委 1993.3

15全国文化先进县国家文化部 1993.5

16乡镇企业发展好,对社会贡献大县(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1993.9

17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市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1993.10

18 1993年度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国家林业部 1993.12

19 1993年度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1993.12

20 1993年度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建设部 1994.1

21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1994

22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人事部 1994

23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市国家教委 1994

24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国务院 1994.8

25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8

26第三届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1995

27全国文化模范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1995

28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五强县(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1995

29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建设部 1995

30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全国绿化委员会 1995.3

31发展水利经济先进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1995.5

32乡镇企业先进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1996.1

33农民收入先进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1996.1

34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人事部 1996.3

35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1996.3

36全国水利经济十强县国家水利部 1996.5

37全国“三优工程”试点工作奖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1996.9

38全国无烟草广告城市国家卫生部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 1997.4

39全国“万村书库”工程先进集体“万村书库”工程组委会文化扶贫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署团中央四川省委等 1997.6

40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五强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1998.6

41全国牙防先进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 1999.1

42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1999.9

43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国家文化部 2000.5

44文物保护突出贡献奖国家文物局 2000.5

45全国儿童工作先进市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2000.6

46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总局 2000.6

47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旅游局 2001.1

三、南京是全国文明城市吗

1、江苏入选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江阴文明城市创建时间(江阴文明城市标语)-第1张图片-

2、县级市、县:丹阳市、宜兴市、江阴市、常熟市、溧阳市、如皋市

3、二、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4、南京市、南通市、苏州市、扬州市、常州市、镇江市、无锡市、泰州市、张家港市

5、全国文明城市主要依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进行测评优选,并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评价作为申报全国文明城市的前置条件,测评结果单独排序,按百分计算,得分低于85分的,不能参与全国文明城市申报,同时,该项得分按20%的比例计入全国文明城市总得分。

6、测评方式:主要采用听取汇报、材料审核、问卷调查、 *** 调查、实地考察、整体观察六种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难点是实地考察。全国文明城市实地考察 *** 具体有三种:

7、一是实景(情)模拟验证,如拨打法律服务热线,拨打 *** 举报 *** 等;

8、二是实地调查,即进入现场查证被考察对象是否符合测评标准,如到社区查看相关工作记录等;

9、三是实地观察,即根据实地观察要求,在实地考察点、在一定时间内,对被考察对象进行实地观察。

10、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出炉江苏共8市入选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江阴 文明 城市 标语 创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