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甘熙故居开放时间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甘熙故居开放时间的知识,包括甘熙故居门票在哪里预约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南京瞻园和甘熙故居哪个好玩一点包括开放时间和门票。
1、瞻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明代古典园林,是江南四大名园,开放时间是08:00~23:00。
2、甘熙故居位于南京城南一条小巷里,是全国大中城市中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的一座清代古民居,开放时间是9:00-18:00。
3、我觉得瞻园好玩一些,里面有很多挺好看的建筑。甘熙故居的门票是20元,瞻园白天30元,导游服务另加10元,晚上70元。
二、甘熙宅第详细资料大全
甘熙宅第,又称甘熙故居或甘家大院,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是中国更大的私人民宅,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更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
甘熙故居并非徽派建筑,也不是完全的苏式建筑,而是和南京高淳、六合等地一样,有着南京自己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建筑的布局严格按照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讲究子孙满堂、数代同堂,致使宅第的规模庞大、等级森严,各类用房的位置、装修、面积、造型都具有统一的等级规定。
甘熙宅第现已开辟为南京民俗博物馆,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④感恩同学帮助,珍惜幸福生活。成童礼《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礼者,履也。成童之礼,即幼儿履入少年之礼,学习骑御之术,以示保家卫国的本领。适合12岁至15岁的少年在国小毕业典礼、国中入学典礼、生日、纪念日等活动中行礼。告别童年,感恩立志,明心性,笃道德,以告四方,以孝父母,以行正道,以报家国。成人礼《礼记·冠义》:“已冠而志之,成人之道也。”《礼记·乐记》:“昏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成人礼,分为男子冠礼和女子笄礼。《礼记》:“冠者礼之始也。”冠礼是华夏礼仪制度之首,是 *** 礼教的开始。笄礼作为女性的成人礼,在举礼程式大体和冠礼相同。适合18岁至20岁的青年在高中毕业典礼、大学入学典礼、生日、纪念日等活动中行礼。行冠(笄)礼者可以正视自己肩上的责任,完成角色的转变,宣告长大成人。告别了少年时代,任何言语行为都必须自己负责,面对生活时,已无所依赖或逃避,唯有挺起胸膛,堂堂正正地迈向未来的人生。传统的地方材料及气候条件使民居具有较统一的色调,故居的主要组成部分门厅:在多进大院中之一进,并列的房间还包括过厅、门房、账房。在大门两侧我们可以看到墙面光滑平整,据称,工匠们用刨子刨平砖块的 *** ,使墙面异常平整,砖与砖之间几乎没有空隙,这些砖又称刨砖,这种工艺我们称之为磨砖对缝。轿厅:在第二进,也有与门厅布置在一起的(如南捕厅15号一进),是供客人和主人上下轿的地方。大厅:供接待宾客、婚丧大典之用,是住宅民居建筑群体中的主体,为了加大进深,突出建筑物的高度,大厅一般都采用抬梁结构,以显示主人的财富和地位,内部建筑构造精巧,装饰华贵。三开间,开间的宽度由中央向两侧递减,即中间较宽,大厅入口各间为通长落地扇门,可全部开启。大厅内壁设板壁(也称屏门),以避免视线直通内院,板壁上悬挂字画、对联、匾额,与室内的家具共同组成了大厅内丰富多彩的空间。大厅前后左右都是走廊,走廊还可以与侧面的备弄相连,这种布局使服务人员的往来行走不致干扰大厅中的活动。南捕厅19号大厅(也称响厅):大厅建筑物下端设台阶,室内原来在灰色的水磨地砖四角下都倒扣著一只只兰盆子或坛子,大厅地坪下排放著的上百个兰盆子,能使室内产生较好的防潮、隔音效果,只有建房比较讲究的大户人家才用这种方式。同时建筑整体上的垫高,也增加了大厅的雄伟和庄严感。内厅:设在第四、五进中,供主人及内眷生活、起居之用,内厅下层是家眷日常生活和进行家务劳动的场所,上层为卧室。第五进住着家族中最小的女性,故又称绣楼。厨房及其他服务性用房:布置在住宅的末端或边落中,可通过后门或经过备弄通向街市。长廊备弄:各落建筑间有一条宽约1米到1.5米的通道,又称甬道。它起到了消防通道的用途,如遇火势,人们可以从这条备弄穿行救火;另外,由于封建社会男尊女卑,长幼有序,主仆分明,不得越雷池半步。主人、贵宾走正厅大道,而备弄就是供女人、仆人行走的通道。从这儿可以看出封建社会对女姓、劳动人民的歧视。庭院:民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上的需要,使空间环境产生极为丰富的变化,多进穿堂式从空间的虚实变化来看,实的是民居中的建筑物,虚的是向上开敞的庭院空间。庭院从功能上可以起到采光、通风、排水的作用。大多数庭院进深较浅,与建筑物的高度相比约为1:1左右,结合建筑物的围廊、挑檐,使整个住宅内部的交通面积减小,节省了用地,也避免了夏季的直射阳光,冬季由于檐部的起挑又能保证室内充足的日照。庭院内绿化较园林简洁典雅,不致形成空间的堵塞。南捕厅15号花厅前的院子,内部设假山、花石,用花墙隔断起调节气温,通风的作用。庭院的绿化和明亮的天光所组成的欢快的色调与建筑物内部的调和与安宁的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使整个民居内部空间变化无穷。封火墙:高大的封火墙使建筑外形美观、雄伟,有效地防火防风,把建筑空间隔开,使它的各部分的使用功能得以划分。传统的石、木、砖雕细腻的装修技巧,使民居的建筑细部变化无穷,它们在建筑装饰艺术中独具一格,充分发挥了其在建筑上的实用价值和独特的审美作用。它们是古代劳动人民辉煌的劳动创造和勤劳的累积,为后人留下一份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雕刻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竹节高升、葡萄结子、五福捧寿、延年益寿等图案,其中“福鹿十景”象征“荣禄”之意,“郭子仪拜寿”表示“福寿”之意。在梁坊等处还雕有钱蝠(全福)、柏鹿(百禄),柏树绶带鸟(百寿),蝠磬(福庆)、蟠桃与鹤(鹤寿)以及玉堂富贵、吉庆有余、万事如意、平升三级,平安富贵等各种吉祥图案,这些木雕刻工精细,疏密有致,层次丰富,显得典雅古朴,称得上是木结构装饰中不可多见的艺术品。室内还装饰有落地罩、挂落等,代表琴棋书画,梅兰竹菊。在大厅前的门楼上及其它一些部位上有砖雕装饰,如八仙过海、福禄寿喜,其形式和内容相当丰富,是建筑、雕刻、绘画、书法、戏曲各方面的综合艺术。建筑风格甘熙故居并非徽派建筑,也不是完全的苏式建筑,而是和南京本土的高淳、六合等地一样,有着南京自己的建筑风格,如门楼装饰较素,显得简朴大方,封火墙特别高大注重实用等,整个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甘熙故居建筑一九八二年南京市文物部门在文物普查中发现拥有“九十九间半”房屋的甘熙故居,为有效利用并再现明清时期江南民居风貌,文物部门修复部分建筑,建成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于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对外开放。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位于秦淮区南捕厅的甘熙故居内,故居共有三百多间房屋,因皇家规定民间住宅不得超出百间,甘熙曾在朝为官,深知法规,故对外宣称“九十九间半”。博物馆一九九五年被订为江苏省及文物保护单位,二○○一年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于甘熙故居不少房舍遭人侵占,整修恢复原貌的有南捕厅十五、十七、十九号,并以此分三大陈列主题。十五号是南京传统民居厅堂展示,游客可参观门厅、大厅、内厅、主人房、佛堂、洞房、闺房、书斋等,体会清末民居的居宅理念。十七号展示南京地区民俗技艺,展示现场有老艺师表演皮影戏、泥人、魔术、九连环、剪纸等,游客可当场学艺。十九号的南京传统民居图片展,有秦淮河的河房河厅建筑、多进穿堂建筑及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等建筑构件,是研究南京地区明清民居的宝库。甘熙生于1797年,1838年中进士,与历史上有名的曾国藩,还有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是同榜进士。在北京雍和宫旁成贤街的孔庙内(国子监东侧的大院),有元、明、清三朝陆续立下的进士碑林,计100余块,道光38年的那块进士碑刻有“甘熙,江宁县”,可以作证。详细介绍甘熙故居里在2012年设立了很多电脑萤幕,供参观者看,还有南京很多民间文化传承人,都有小包间,供游客参观,期间艺术家们和他(她)们的艺术作品,给游客以美的享受,也传递了精美、浓厚的南京文化。园林风格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曾经讲过:“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洋为中用,南京在某种程度上是这样一个典型。只是关于她的记忆太多也太繁杂,以至于我们需要去寻找一些线索来追忆,这线索,或者是隐没在市井街道中的才艺高人,或者是一段道听途说的模糊故事,或者是一串破碎支离的音乐符号,或者是掩映在梧桐树下的古旧建筑……南京升州路与中山南路交界的地段,闹市之中,不起眼的在一条巷子里,白墙灰瓦,挂一串红色灯笼,标记着南捕厅十九号——甘家大院。这就是著名的“九十九间半”——清代中国更大的平民住宅、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的甘熙宅第,在南京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上,亲历了中国近现代几乎所有战乱和硝烟,目睹了人世间无数次的悲欢和离合,如今依旧静静得卧在这里,安详地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缓缓地摇著蒲扇,娓娓道来过去的故事。结构特点故居的布局严谨对称、主次分明、中高边低、前低后高、循序渐进,步步推向***。每落位于主轴线上的明间较两侧的开间略大,而整个住宅的入口位于正落中间。正落沿纵深轴线布置的各种用房按顺序排列是:一进门厅,二进轿厅,三进正厅,四、五进为内厅等。正落是封建大家庭中长辈和统治整个家族的人物居住与生活用房,正落中轴线贯通,左右边落的处理有较大的差异。相对正落而言,边落没有直接对外的主要街道入口,要进入这个大家庭,任何人都必须通过正落的入口,这种布局体现了封建家庭中不能另立门户的观念,基于这种原因,在边落中不设正厅,保证了家庭中主要的礼仪接待活动都必须在正落中进行。布置在边落中的建筑无论在开间的面宽和总的间数等各方面都较正落为小,正落与边落间有通长的备弄。一般情况下,边落中各进的平面与正落不完全相同。边落中轴线是不完全贯通的,各进厅堂要经过备弄和天井才能进入。大宅布局上强调中央轴线的突出地位,是封建社会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反映。建筑一角传统的地方材料及气候条件使民居具有较统一的色调,即小青瓦屋面、白粉墙、棕红色广漆所形成的灰、白、棕三色的建筑主调,这种主调与江南的青山绿树共同组成淡雅、恬静、安宁、平和的色调,由于色彩的统一,结构的多变,使民居造型既有一致性又有灵活性。甘熙故居的布局,严格按照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讲究子孙满堂、数代同堂,这些意识反映在建筑上致使大宅的规模庞大、等级森严,各类用房的位置、装修、面积、造型都具有大致统一的等级规定。甘熙精研金石地学,擅长风水勘舆、星相之术。其故居朝向上坐南朝北,一是因甘氏家族从小丹阳来宁以经商发家,而《论衡·诘术》中的“图宅术”:商家门不宜南向,因商为金,南方为火,火克金为凶,而北方为水,金生水相生相吉,可见甘氏住宅朝向上的“悖异”原来是根据风水理论决定的。另外《百家姓》中甘姓后注“渤海”,甘氏源出于此。甘氏南迁后,家中悬“于湖世泽,渤海家声”对联,建筑上坐南朝北,以感念先祖,不忘祖宗。故居内大小天井多达35个,据说有水井、窨井32个,被发现的10多个水井,有的在天井中、有的在房间里、有的在檐口下、有的在门槛边,很好地解决了房屋的通风、采光以及上下水等问题,屋面檐口下的水槽让雨水从暗沟流向院内天井,起到“四水归明堂,肥水不外流”的作用。历史沿革太平天国——不幸中的大幸太平天国这个历史上规模更大的农民运动选择了南京作为首府,这意味着战火不可避免的洗礼了甘宅。沸沸扬扬的革命气氛中,甘宅却遭遇了其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摧残。津逮楼毁于太平军与清军的兵火之中,十六万的藏书损失大半以上。就在这过程当中,几个书贩子趁主人不在家之机,偷走了《金石录》,后因为分赃不均,找到了黄裳。黄裳即刻将这本书交至一位在上海的张姓编辑,这本宋版的《金石录》终得以保存下来。《金石录》是宋代李清照的夫君赵明诚所著,是北宋以前传世钟鼎碑版等金石文字比较全面的集录和研究专著,在中国金石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金石录》虽然在南宋时已有刻本行世,但传世宋刻本却极为罕见。众所周知只有北京图书馆藏龙舒郡斋本(30卷本)和上海图书馆藏赵不谫本(残存10卷)两种宋刊本。龙舒郡斋本正是被书贩子偷出来捐掉的藏品。一直到一百四十四年后,津逮楼才根据之前的记载被后人重新建造,再次矗立在甘熙宅第中。抗日战争——京剧挽留了甘宅的性命甘家自古是戏曲世家,上世纪三十年代,有“江南笛王”之称的甘贡三与清末皇帝的三兄弟把甘家大院作为“南京新生音乐戏曲研究社”的活动场所,戏曲大师梅兰芳经常光顾此地。抗战爆发后,甘家在家长甘贡三的带领下离开南京,前往重庆避难。只留甘家三子甘律之独自留守南京看护家宅。甘律之的妻子是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夫妻俩都对戏曲情有独钟。据说,正是甘律之对戏曲的热爱改变了这个宅子被摧毁的命运。抗战时,有一天,独自留守的甘律之突然接到通知,让他去一个日本官员的办公处,惴惴不安的他以为日本人要霸占房子,正为自己守不住家宅而懊恼。没想到房子不但没有霸占或者损毁,反而得到一个保护的条例。只因为这个日本人非常喜欢中国京剧,为了欣赏甘律之表演京剧,兴致勃勃去他住地拜访,结果,发现了这所风格独特,建筑典雅的宅子,便下发了禁止破坏的命令。如此,甘熙宅第得以在抗日战争的熊熊战火侥幸的保留下来,幸运的等到了一九四六年甘家重返南京。十年文革——军队成了护身符,好人得好报解放后,甘家的房产被卖出,接着,在甘熙宅第的历史上又一件具有转折意义的事情发生了,就是土地被部队征用了,这就意味着此处成为军事重地,轻易不会被破坏,这无形中给了宅之一枚护身符。文革期间,曾经拥有过这么多房产的甘家,命运令人关注。好在甘贡三老先生德高望重,又为人善良,解放前不少贫民住在他家房子里的都是无偿的。每至夏天,甘老先生又经常吩咐家人做十滴水救助百姓,因此在民众中良好的口碑使得甘家被定名为开明地主,因此没有在文革中遭遇不测。后来,部队官兵离开宅地,其家属继续留住,这个部队大院始终淹没在普通民房中,以低调的姿态存在着。直到一九九二年,在此地成立了南京民俗博物馆,院中的一百多家住户陆续搬走。这一段军管的历史又给与了甘熙宅之一段平安的岁月。今日留影——模糊的昔日记忆甘熙宅第已为***所管辖,又名南京民俗博物馆,二〇〇六年,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甘家几代人修缮完毕的宅第,又经历了重新修整和扩充,2010年六月十九日才又一次对游人开放。开放后的宅第面积从六千平方米扩大到九千五百平方米,重现了当年的结构和体量,整个甘熙宅第划分为梨园雅韵、津逮书香、往日庭院、梦回童年、城南旧影和金陵工巧六个主题片区。这次重新放后,这里把重现老南京的民俗民情做为了重点,突出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巨大魅力。剪纸、拉洋片、抖嗡、魔术、竹刻、绳结、绒花、微雕……二十五个老艺人都搬进了甘熙宅第。而南京的四时节令、风俗习惯、老地名老行当等也都会在展览中得到体现。准备从宅第出来的时候,发现大厅左侧有个名叫“梨园雅韵”的小舞台,这里每天上演京剧、昆曲及南京地方戏。此时已过了演出时间,舞台上空空如也,只有幕布上“出将”、“入相”的字迹,抬头透过装饰着花伞的玻璃天花板,看到外面夕阳渐落。日出日落,将出相入,偌大的城市里,有几处地方能有如这掩映在梧桐树下的百年古宅般幸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留存住关于这个城市随时光的流逝逐渐模糊的记忆。交通信息游2线、游4线、2、4、7、16、26、33、37、40、47、49、62、101、102路,捷运1号线三山街站文艺作品独具的自然和人文景致吸引无数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赋文泼墨,反映甘熙故居的文艺作品众多,以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画中华名人故居之一人”、“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之一人”、著名画家拇指先生的《中华名人故居系列:甘熙、严凤英故居》最为有名。拇指先生的《甘熙、严凤英故居》实用信息地址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南捕厅票价成人:20元/人,中小学生、离休干部免费甘熙宅第
三、南京甘熙故居的游玩指南是什么
1、南京甘熙故居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建筑风格的古宅,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景区内。作为南京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甘熙故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以下是一份关于南京甘熙故居的游玩指南,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游览这座古宅。
2、开放时间:甘熙故居每天对游客开放,开放时间为上午9点至下午5点。建议游客提前规划好行程,合理安排时间。
3、门票价格:甘熙故居的门票价格为40元/人,学生凭有效证件可享受半价优惠。老年人、残疾人和军人等特殊群体也可凭相关证件享受优惠。
4、交通方式:甘熙故居位于南京市中心,交通便利。游客可以选择乘坐地铁3号线到夫子庙站下车,从A出口出站即可到达甘熙故居。此外,还可以选择乘坐公交车或出租车前往。
5、游览路线:甘熙故居占地面积较大,游客可以按照导览图上的路线进行游览。首先,游客可以参观甘熙故居的主楼,欣赏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装饰。接着,可以参观甘熙故居的后花园,欣赏花草树木和水池景观。最后,可以参观甘熙故居的陈列馆,了解甘熙家族的历史和文化。
6、注意事项:在游览甘熙故居时,游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保持安静,尊重古宅的历史和文化。其次,不要触摸或损坏古宅内的文物和建筑。再次,注意个人安全,遵守导游和工作人员的指示。最后,不要随意乱扔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7、周边景点:甘熙故居位于夫子庙景区内,游客可以在游览甘熙故居之后,顺便参观夫子庙、秦淮河等周边景点,丰富旅行体验。
8、总之,南京甘熙故居是一座值得一游的古宅,游客可以通过参观甘熙故居,了解南京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风格。希望以上的游玩指南能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在南京甘熙故居的游览中度过愉快的时光!
四、南京甘家大院开放时间-门票和交通指南
1、南京有一座古建筑值得一去。就是甘家大院。甘家大院是清代建筑,规模非常大。也是来南京不能错过的旅游景点。关于这个甘家大院的具体细节如下,大家可以好好了解一下。
2、甘熙故居(又称甘府、甘熙故居)建于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俗称“九十九间半”。它是中国更大、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甘府是由四组相邻的多进厅式古建筑群组成,坐北朝南。
3、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30(17:00关闭入口),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4、地址: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南部会馆甘西安大厦
5、交通:地铁1号线三山街地铁站3号出口,中华路三山街站46路公交车,中山南路4路、7路、16路、33路、35路、100路公交车(嵊州路站)。
6、甘故居,又称甘家大院、甘府(南京 *** 将其命名为“甘家大院”),清道光初年由甘复在江宁修建。甘,甘父次子,晚清著名学者。他曾是一名学者,一生著作颇丰。1982年,南京市文物部门文物普查中发现,为了有效利用和再现明清江南民居,文物部门修复了部分建筑,建成了南京民俗博物馆,并于1992年11月对外开放。1995年被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 *** 管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外侧和李新安的历史老街形成了一条独特的民俗文化老街。
7、甘故居:清代著名学者甘故居,是一座典型的中国木结构古建筑。它建于道光初年,继承了徽州古建筑的风格,并具有太湖流域的建筑特色,它注重大厅梁和框架的细节。
8、金楼:金楼是甘家的图书馆,也是清代金陵著名的图书馆。金楼除收藏古籍秘籍外,还收藏了大量甘的著作。金楼被火烧,后“复原”重建。如今保存下来的书籍,散落在当时的各个房间,供家人平时浏览。
9、望月楼:原是甘姑娘家的绣楼。后来由于金角楼的破坏,把保存下来的两三万册书搬到望月楼(南捕馆19号)。
10、游公堂:“游公堂”是南部堂甘的堂名,也是整个府邸和家族的共同称谓。
11、严凤英故居: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生活在解放初期,他在甘家大院学习京剧昆曲。
12、《金陵十八坊》展厅:南京的一些老街坊、老商业已经恢复,建议怀旧的观众去参观。在这里,观众还可以看到那些已经消失的老行当,比如粉丝店、典当行等。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甘熙故居开放时间和甘熙故居门票在哪里预约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