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魏然拼音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魏然拼音以及魏然个人资料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耸组词拼音部首组词
耸组词有:耸立、高耸、耸肩、耸峙、耸动。拼音:【sǒng】;部首是:耳。
危言耸听: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耸入云霄:形容山或建筑物很高,都进了云端。
巍然耸立:比喻像高山一样耸立,不可动摇。
高耸入云: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耸肩曲背:耸起两肩,弯曲背脊。形容衰老或寒酸貌。
耸肩缩背:两肩耸起,背脊弯曲。形容衰老的状态。也形容因怕冷而缩做一团的样子。
毛发耸然:毛发竖起。极言惊骇、恐惧。同“毛发悚然”。
危辞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害怕。
毛骨耸然:形容极度恐惧与惊慌。
耸耳听闻:译为竖起耳朵。形容注意地听。
耸膊成山:肩膀耸起成了一个“山”字。形容人耸肩缩颈的相貌。也形容人体瘦削的样子。
赫然耸现:显示出一种给人印象深刻的或夸大的形像。
1、广场北端耸立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
2、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建筑耸立在城市之中。
3、泥石流过后,那几棵古松仍神态安然,耸立在山腰间。
4、一眼望去,高高的大楼耸立,一副谁也不甘满后的趋势。
5、最近这几年以来,一、二十层的高楼如雨后春笋般地耸立在台北街头。
6、巨石耸立,摇摇欲坠,使人望而生畏。
8、珠穆朗玛峰高高地耸立在世界屋脊。
9、昔日的小渔村,如今耸立起一座座高楼大厦。
10、那高高的箭楼魏然耸立于蓝天白云之间。
二、魏的拼音组词
1、魏的拼音组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2、魏国、魏碑、魏晋、魏阙、魏然、魏紫
3、接下来,我会对“魏国”、“魏碑”和“魏晋”这三个词进行详细的解释。
4、首先,“魏国”一词,指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政权。在三国时期,曹操建立的政权即称为“魏国”,它的疆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北、河南以及山西、陕西的部分地区。这个词语通常用于指代这个历史时期和政权,如“三国时期的魏国”,或者“曹操的魏国”。
5、其次,“魏碑”是一种古代书法艺术的代表,特指北魏时期的石刻文字。魏碑书法风格独特,既有篆书的圆润,又有隶书的方正,被誉为“隶楷之间”的书法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研究古代书法艺术和历史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
6、最后,“魏晋”则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称呼,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之后、南北朝之前的那段时期,大约从公元220年到420年。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哲学等方面都有很多独特的特点和成就,如玄学的兴起、士人精神的转变等,因此“魏晋”一词也常被用于指代这个历史时期及其文化特征。
7、总的来说,“魏”这个拼音可以组成很多词语,每个词语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背景。通过对这些词语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三、魏这个字读什么
1、(1)阙宫门的台观 [the two lookout towers in front of the palace gate]
2、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周礼·太宰》
3、魏阙之高。——《淮南子·本经》
4、是以来仪集羽族于观魏。——汉·班固《典引》
5、(2)又如:象魏(古代宫门外的阙门);魏观(即魏阙、魏象)
6、(4)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在今山西芮城县北。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攻灭,把它封给毕万
7、(5)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魏文侯(名斯)是毕万后代,和赵韩一起瓜分晋国。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8、韩魏闻之。——《战国策·齐策》
9、不敢加兵谋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10、灭韩亡魏。——《战国策·魏策》
11、(6)三国之一 [the Kingdom of Wei(220-265)]。公元220—265,曹丕所建,拥有今黄河流域各省和湖北、安徽、江苏北部、辽宁中部
12、无论魏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13、魏晋氏以下。——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14、(8)南北朝时,北朝之一。公元386年为鲜卑族拓跋珪所建,据长江以北,史称北魏。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公元550年东魏被北齐所废。公元557年西魏为北周所废。如:魏碑
15、(9)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李密所建国号
16、(11)今县名 [Wei county]。在河北省南部有魏县
17、高大。也作“巍” [tall and big]。如:魏然(独立不动的样子);魏魏(高大的样子。同“巍巍”)
四、魏然挺立的意思
1、正确的写法为巍然挺立。巍然:高大的样子。比喻像高山一样耸立,不可动摇。
2、巍然挺立的汉语拼音读作:[wēi rán tǐng lì]。
3、1,松树在悬崖峭壁上巍然挺立,雄风不衰,是因为它具有勇于傲霜斗雪的内在气质。
4、2,战马骠悍、雄壮、镇定自如,巍然挺立。
5、3,空旷的街口,只留下一具手持枪械巍然挺立的人类身体。
6、4,铁木真侧手拉过马缰绳,又跳上马背,巍然挺立,满脸倨傲的环视着,一群骑手策马围住转着圈的山呼可汗…….
7、5,羿彬身上刺有数根枪头,仍巍然挺立。
8、6,桃夭夭推开红袖,眼瞧许青铉血淋淋的巍然挺立,用身体竭力遮护自己,霎时全明白了,胸中羞惭无以复加。
9、7,人们徜徉街头,随处可见到一座座古老的大教堂、各式各样的博物馆和巍然挺立的连云高楼。
10、8,整洁秀丽的渡船顺流逶迤而行,蜿蜒于环绕的明亮楼宇和绵延公园,它穿过那宏伟的大桥,越过巍然挺立的大石,驶向那神奇的港湾。
11、9,天浩界,真武国国境之内,山峦连绵无垠,一座山在群峰之中鹤立鸡群,巍然挺立。
12、10,宣颖没有看到我杀人的样子,所以没有感到害怕,她看着围在我四周巍然挺立的战士悄悄的问我王域,他们是什么人……
13、11,这是一座历经了数百年的古堡,坚实的花岗石让古堡经历了无数岁月的洗礼依旧巍然挺立着。
五、魏的拼音和组词
曾(zēng):曾孙、曾祖父、曾孙女、曾祖母。曾(céng):曾经、似曾相识、曾几何时、曾经沧海。曾(拼音:céng/zēng)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本意是指重复使用的、二手的。一般是指曾经,过往。也可以用作姓氏引申义是。该文字在《忆江南》和《列子·汤问》等文献均有记载。曾 céng:1、副词。用来加强语气。2、过去发生过,表示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况。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唐·白居易《忆江南》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已经例: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汤问》4、通“层”,重叠。例:有虞之王,烧曾薮,斩。曾 zēng:1、竟,竟然。多用于古代文言文中。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明,魏学洢《核舟记》)【此句中“曾”是“竟然”的意思,故读zēng】。2、从来,一直。多用于古代文言文中。如: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3、岂,难道。4、通“增”,增加。如: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六、魏的拼音!
1、古代宫门上的楼台:魏阙(古代宫门上所建的巍然高出的台阙,因下边两旁有悬布法令的地方,所以亦用来代指朝廷)。
2、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陕西省东部、山西省西南部和河北省南部等地。
4、中国历史上的北朝之一:北魏。魏碑(北朝碑刻的统称)。
高大。也作“巍” [tall and big]。如:魏然(独立不动的样子);魏魏(高大的样子。同“巍巍”)
关于魏然拼音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