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拼音(什么叫肝脏)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16 0

大家好,关于肝脏拼音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什么叫肝脏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肝脏简介
  2. 肝脏的读音肝脏的读音是什么
  3. 肝的拼音
  4. 肝脏两个字的拼音
  5. 肝脏的拼音

一、肝脏简介

目录 1拼音 2英文参考 3概述 4肝脏解剖 4.1肝脏的毗邻 4.2肝脏的分叶与分段 4.3肝脏的血管和胆管分布 4.4肝蒂的组成 4.5肝门的结构 4.6门静脉 4.7肝动脉 4.8胆管系统 4.9肝静脉系统 4.10肝脏周围间隙 5肝脏的功能 6肝脏功能检查 1拼音

gān zāng

肝脏是人体内更大的实质性脏器和消化腺,其大小因人而异。一般左右径(长)约25cm,前后径(宽)15cm,上下径(厚)6cm,重约1200~1500g。新鲜肝脏呈红褐色,组织厚而脆,血管丰富,结构复杂,受外界暴力易损伤而破裂出血。上面隆凸,贴于膈,下面略凹,邻接附近脏器。前缘较锐,后缘圆钝。肝上面被镰状韧带分成右左两叶,右叶大而厚,左叶小而薄。下面有“H”形沟,其横沟即肝门,是门静脉、肝动脉、肝管、神经及淋巴管出入之处。肝组织由无数肝小叶所组成,除接受肝动脉的血液外,还同时接受经门静脉输入的来自消化道的血液。从胃肠吸收的养料和少量有害物质都经肝脏处理,合成糖原,解毒后由肝静脉引出肝脏而进入全身血循环。肝脏下部右纵沟前是胆囊。肝细胞分泌胆汁,经一系列由小而大的胆管,导出肝脏进入胆囊,胆汁是脂肪类食物消化必不可少的。肝脏由肝实质和一系列管道结构组成。肝内有两个不同的管道系统,一个是Glisson系统,另一个是肝静脉系统。前者含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三者被包裹在结缔组织鞘(Glisson鞘)内,经肝脏面的肝门(第1肝门)处出入肝实质内,它们不论在肝门附近或是肝内,都走行在一起。肝静脉系统即肝内血液的流出道,它的主干及其属支位于Glisson系统的叶间裂或段间裂内,收集肝脏的回心血液,经肝脏后上方的腔静脉窝(第2肝门)注入下腔静脉。尚有一些短小肝静脉注入肝后侧的下腔静脉(第3肝门)。

肝脏功能相当复杂,还与三大有机物代谢、转化及解毒等机能有关。肝门是血管、肝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脏之处。其功能十分复杂、多样,在机体的物质代谢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肝脏呈一不规则楔形,右侧钝厚而左侧扁窄,借助韧带和腹腔内压力固定于上腹部,其大部分位于右侧季肋部,仅小部分超越前正中线达左季肋部。外观可分膈、脏两面,膈面光滑隆凸,大部分与横膈相贴附,其前上面有镰状韧带,前下缘于脐切迹处有肝圆韧带;镰状韧带向后上方延伸并向左、右伸展称冠状韧带,冠状韧带又向左、右伸展形成左、右三角韧带,在右冠状韧带前后叶之间,有一部分肝面没有腹膜覆盖,称肝裸区(图1.10.901,1.10.902)。脏面有两个纵沟和一个横沟,构成H形。右纵沟由胆囊窝和腔静脉窝组成,其后上端为肝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处,即第2肝门所在,其后下端为肝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此为第3肝门所在;左纵沟则由脐静脉窝和静脉韧带组成;横沟连接两纵沟,为第1肝门所在,在横沟右端伸向肝右方,常见一侧沟,称右切迹(图1.10.903~1.10.906)。从这些沟内容易分离出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分支,同时这些沟又是肝脏分叶的脏面标志,故对肝脏手术有重要意义。在肝的脏面有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前者亦称小网膜;后者向上直达肝门横沟,内含门静脉、胆管和肝动脉等,其三者关系类似倒“品”形,门静脉居后,胆管在右前方,肝动脉居左。近肝门处三者主干分支点以肝管更高,紧贴肝门横沟,门静脉稍低,肝动脉则更低,较易解剖分离。另外在右侧肝的脏面还有肝结肠韧带和肝肾韧带。

肝脏的膈面与横膈相连,右顶部与右肺相邻,左顶部与心包和心脏以及左肺底的小部分相毗邻,在左肝膈面常可见一心压迹。肝的左侧脏面与食管腹段、胃及胰相毗邻,在左外叶后面有食管压迹。右侧肝的脏面与十二指肠、胆囊、横结肠和右肾及肾上腺等器官相邻,使肝表面出现相应的压迹。尾状叶与第10~11胸椎相对应,在尾状叶左后方为腹主动脉,尾状叶和腹主动脉之间隔以右膈下动脉和右膈肌脚。在腔静脉窝处有下腔静脉经过,其右侧为肝裸区,在裸区下缘稍上方与右侧肾上腺紧邻,故当游离肝裸区时,应注意避免损伤右肾上腺及其血管(图1.10.907)。

现代肝脏外科手术的发展是建立在对肝脏外科解剖充分研究和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早在17世纪之前,人们认为肝脏仅沿着镰状韧带为界,分为左、右两叶,施行肝部分切除,而不管其肝内的叶、段平面。这种叶段划分法不仅与肝内血管分布不相符合,也不能适应外科手术的要求。自从采用肝内管道系统灌注法研究观察肝内血管、胆管的分布规律以来,对于肝脏的叶、段划分有了新的认识。肝内存在两个管道系统,一是包裹于结缔组织鞘内的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组成的Glisson系统;一是位于叶间、段间的肝静脉所组成的肝静脉系统。在灌注标本上可见到肝内有若干平面缺少管道的分布,这些平面是肝内分叶的自然界线,称为肝裂,肝脏有3个主裂(正中裂-Cantile线)、左叶间裂、右叶间裂)、两个段间裂(右段间裂、左段间裂)和一个背裂(图1.10.908~1.10.9010)。这些肝裂将肝脏分为五叶四段,即左外叶、左内叶、右前叶、右后叶和尾状叶,左外叶和右后叶又各分为上、下两段(图1.10.9011)。这种肝叶划分法,对于肝脏疾病的定位诊断和开展肝叶切除手术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按肝内结构划分,施行肝叶肝段切除术,称规则性肝切除术(表1.10.91)。然而肝内病灶的出现和生长并非规则性的局限在某叶某段,因此,临床施行标准肝叶、段切除的可能性受到一定限制,肝部分或局部切除手术的比例,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

此外,Couinaud以肝裂和门静脉在肝内的解剖分布为基础,将肝脏划分为8段。即尾状叶为Ⅰ段,左外叶为Ⅱ、Ⅲ段,左内叶为Ⅳ段,右前叶为Ⅴ、Ⅷ段,右后叶为Ⅵ、Ⅶ段。手术切除其中一段或数段称为肝段切除术(图1.10.9012)。这种分段 *** 对于某一段内的早期小肝癌施行肝段切除,既可切除病灶,又可保留更多正常肝组织,有利病人术后尽快恢复。

肝脏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接受两种来源的血供。一是门静脉,主要接受来自胃肠和脾脏的血液;另一是腹腔动脉的分支肝动脉。门静脉与肝动脉进入肝脏后,反复分支,在肝小叶周围形成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静脉进入肝血窦中,再经中央静脉注入肝静脉(图1.10.9013,1.10.9014)。

肝蒂由肝十二指肠韧带及所包含的全部结构组成,但其中以门静脉、胆总管和肝动脉最为重要。肝切除术中需束扎肝蒂,阻断肝门以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

在第1肝门处,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的关系,通常是左、右肝管在前,左、右肝动脉居中,左、右门静脉干在后(图1.10.9015)。这三种管道的分叉点或汇合点的关系是:左右肝管的汇合点更高,经常埋在肝脏的横沟内;门静脉的分叉点次之;肝动脉的分叉点更低。肝固有动脉的分叉点不仅低而且显著偏左,手术时在肝外分离左、右肝动脉比较容易。

在肝门处,门静脉、肝动脉和胆管分成相应的分支通过肝门处的横沟、右切迹、脐静脉窝,分别进入左、右半肝内。因此,在肝门处的横沟到左纵沟处可以分离出通向左半肝的所有血管和胆管分支;从肝门处的横沟到右切迹可分离出通向右半肝的所有血管和胆管分支(图1.10.9015,1.10.9016)。

在第2肝门处,有肝左、肝中和肝右静脉,分别汇入下腔静脉。同时,尚有少数左后上缘支肝小静脉、右后上缘支肝小静脉以及副肝中静脉单独开口于下腔静脉。因此,在第2肝门处,肝静脉开口数可达5或6支,故暴露第2肝门时应充分细致分离(图11.10.9017)。肝左、肝中和肝右静脉在第2肝门3cm以内分别收纳肝的叶、段静脉支。

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其汇合点位于胰腺头部和颈部交界的后方,相当于第2腰椎水平。然后斜向右上方,经十二指肠之一部之后到达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在网膜孔前方上升到肝门,分成门静脉左、右干入肝(图1.10.9018)。

门静脉左干沿横沟走向左侧,分为横部、角部、矢状部和囊部四个部分。横部,位于横沟内,长约2~3cm,从横部近侧发出1~3小支,分布于尾状叶左半,称为尾状叶左支。角部,为横部到达左纵沟后,弯向前方转为矢状部之处,即矢状部与横部转折处,其相交的角度,一般为90°~120°,从角部的凸侧发出一大支分布于左外叶上段,称为左外叶上段支。矢状部,长约1~2cm,位于静脉韧带沟内,矢状部内侧发出较大的分支,分布于左内叶,称为左内叶支。囊部,为矢状部末端略膨大部分,从囊部的外侧发出分支分布于左外叶下段,称为左外叶下段支。门静脉左干横部全长可在左侧肝门横沟中分离出来,并于横部的起始附近,常可发现分布到尾状叶左半部的门静脉支。沿左纵沟分离结缔组织,即可显露门静脉左干的角部、矢状部和囊部。如将左内叶稍牵向右侧,从矢状部和囊部的内侧,可找到左内叶的门静脉支,并有左内叶动脉和肝管与之伴行。如将左外叶牵向左侧,从角部以至囊部外侧,可见到左外叶上、下段的门静脉支。门静脉右干较左干略粗而且稍短,在右干近侧发出1或2支,分布于尾状叶右半,称尾状叶右支。

在右干的前上缘发出右前叶支,分布在右前叶肝脏。在右前叶支起点的外侧又发出后叶上段支和下段支。但有时右前叶支起自门静脉左干横部,或起自门静脉主干,如右前叶支起自左干横部,在左半肝切除时,应在其起点的远侧处理门静脉左干横部。如起自门静脉主干,在右半肝切除时,须分别结扎切断其右前、后叶支。

此动脉由腹腔动脉发出后,贴网膜囊后壁,沿胰腺上缘向右行走,随即转向前上方,到达十二指肠球部上缘,先后分出胃右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以此为界,分支前的主干称肝总动脉,分支后的主干称肝固有动脉,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与门静脉、胆总管并行(图1.10.9019)。肝动脉在肝内的分支、分布和行径,基本上与门静脉一致,但要比后者不规则得多。在肝门区,肝动脉位居浅层,手术时较易暴露。

肝左动脉从肝固有动脉分出后,沿着左门静脉横部及左肝管的浅面行走,其叶、段分支大部分在肝外分出。一般先分出尾状叶左动脉,再分出左内叶动脉和左外叶动脉,而左外叶动脉又分成上、下段支,分布到相应的肝叶和肝段。肝右动脉从肝固有动脉发出后,很快分出一支胆囊动脉,然后沿肝总管后侧上行(80%),亦有少数沿肝总管前面上行者(20%),然后绕到右门静脉和右肝管的浅面,在肝门右切迹内分出右尾状叶动脉、右前叶动脉和右后叶动脉,后者又分成上、下段支,分布于相应的肝叶和肝段。以上肝动脉的分支和分布乃系一般较为常见的类型。必须指出,肝动脉及其分支的变异相当多见,因此,在肝脏以及上腹部其他脏器的手术中,对各种变异的肝动脉和分支应予注意。

胆管系统起于肝内毛细胆管,止于乏特(Vater)壶腹。临床上常使用肝内胆管的名称以表示左、右肝管汇合以上的肝胆管系统,而肝管汇合部以下则统称为肝外胆管。肝内部分包括左、右肝管,肝叶、段及区域肝胆管分支,目前临床已引入肝胆管分级的概念,如第1级肝胆管、第2级或第3级胆管分支等。肝外部分包括肝总管、胆囊、胆囊管、胆总管、壶腹部。胆总管又可分为十二指肠上、十二指肠后、胰腺段和十二指肠壁内四个部分(图1.10.9020)。胆管系统变异较大,具体描述可参见胆道手术部分。

肝左静脉位于左段间裂内,主要收纳左外叶的静脉血液。肝左静脉有时与肝中静脉合为一干,然后注入下腔静脉。行左半肝切除术,处理肝左静脉时,勿将肝中静脉一并结扎。肝中静脉走行于正中裂内,主要收纳左内叶和右前叶的静脉血液。在行左或右半肝切除时,为保存肝中静脉。应在正中裂左或右侧1~1.5cm处切开肝脏。肝右静脉在右叶间裂内,主要收纳肝右后叶的静脉回流血液。肝右静脉的大小常有变异,一般可见3种类型,即右大、右小和等大3型。由于肝右静脉的大小不同,其引流区及其肝外投影也随之变化,在手术中应注意这种变化(图1.10.9021A、B)。肝短静脉通常有4~8支,主要收集尾状叶和右后叶部分的静脉血液。这些静脉短小,直接开口于下腔静脉的左、右前壁。但其中有的口径较大,称肝右后侧静脉(图1.10.9021C),在右半肝切除时,须将其仔细分离、切断、结扎,以免撕裂出血。总之,肝静脉壁薄,手术时若不注意,易被撕裂出血,并可能发生空气栓塞,因此,肝切面以稍偏向病侧较为安全。

膈下区是指横膈之下,横结肠及其系膜以上的一个大间隙(图1.10.9022),肝脏居其中。肝脏及其韧带将膈下区分为若干间隙,有肝上和肝下间隙。肝上间隙被镰状韧带分为右肝上和左肝上间隙,前者又被右冠状韧带和右三角韧带分为右前肝上和右后肝上间隙。肝下间隙被肝圆韧带和静脉韧带分为右肝下和左肝下间隙,后者又被肝胃韧带分为左前肝下和左后肝下间隙。这些间隙加上肝后上部冠状韧带前后叶之间的肝裸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中右肝上和右肝下间隙为肝脏手术后膈下脓肿的好发部位。

①分泌胆汁。胆汁能乳化脂肪,增加酶对脂肪分解作用的面积,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

②参与物质代谢。肝脏对糖代谢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由消化道吸收的氨基酸通过肝脏时,其中80%的氨基酸在肝内进行蛋白质合成、脱氨和转氨基等作用;肝脏是脂肪运输的枢纽,还能利用糖和某些氨基酸合成脂肪、胆固醇和磷脂;

肝脏拼音(什么叫肝脏)-第1张图片-

③与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有关。肝内可合成为红细胞发育成熟所必需的维生素B12,肝参与 *** 的合成。在胎儿时期,肝是红细胞发育的生成场所之一,婴儿出生后,肝成为破坏红细胞的重要场所,肝内的巨噬细胞能吞噬衰老、受损或形态异常的红细胞;

④与血浆蛋白及多种凝血因子的合成有关。血浆蛋白中的全部白蛋白和80%的球蛋白在肝内合成;多种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也在肝内合成。与凝血有关的维生素K及抗凝血的肝素也全部或部分地在肝内合成;

⑤与血液循环有关。肝脏血管经常贮存相当分量的血液,是体内贮血库之一,当肝静脉出口受阻时,肝内会淤积大量血液,严重时会影响回心血量,造成血液循环功能困难;

⑥与激素代谢有关。肝是多种内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失活的主要器官,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腺激素等都在肝内失活;

⑦解毒作用。肝脏是人体主要的解毒器官。外来的或体内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都要经肝脏处理,变成毒性较小或溶解度大的物质,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肝细胞内有许多与氨基酸代谢有关的酶,如谷丙转氨酶(简称GPT)等,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胞内的酶很少进入血液,但当肝脏病变时,细胞的通透性增加或细胞遭破坏,这些酶就大量进入血液,使血液中GPT等的活性增高,临床上医生常利用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高低来帮助诊断肝炎。

肝脏功能检查是一系列检查肝脏功能的试验,是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之一。迄今已提出的肝功能试验达数百种,灵敏度与特异性各异。每个试验大多数情况下,仅反映肝功能一个方面,故常需数个试验联合应用,以尽量全面了解肝功能情况。

(1)酶学检查:许多种酶活性测定均可用于肝病检查,但以血清转氨酶测定应用最广。转氨酶是一类催化氨基酸上的氨基向酮酸转移的酶,有专一性。体内有数十种之多,其中与肝关系密切、应用最广的是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谷丙转氨酶GPT,现又称丙氨酸氨基移换酶ALT)及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GOT,现又称门冬氨酸氨基移换酶AST)。这两种酶存于体内许多组织。GPT以肝含量最多,GOT则肝含量次于心。当肝组织损伤时,细胞内酶释放入血流,使血清酶活性升高,升高程度与肝细胞损伤程度相关。在肝病检查中,使用GPT更多。参考值根据所用试验 *** 各不相同,金氏法 20~118单位/dl、赖氏法 2~40单位/dl、酶法<30IU/L。GPT过高,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炎、肝硬变、肝癌、脂肪肝、胆道疾患等。此外,心肌损害、肌肉损害等许多情况也可升高。还有一些酶可以反映肝排泄功能(堿性磷酸酶、r谷氨酰转肽酶等)及肝纤维化程度(单胺氧化酶)。

(2)蛋白代谢检查:肝是合成血浆蛋白的重要器官,血浆蛋白虽超过百种,但以白、球蛋白定量及电泳分析应用最多。肝功能障碍时,白蛋白含量下降而球蛋白(IgG)含量升高,尤以慢性肝病为著。如白蛋白浓度低于球蛋白,常为肝功严重障碍表现。蛋白检查还可利用白、球蛋白与某些试剂产生不同浊度的原理进行。如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及 *** 锌浊度试验(ZnTT)等。肝功不良时浊度增加。

(3)胆红素代谢检查:胆红素在肝内进行代谢并经胆道排出。血清总胆红素参考值为0.2~1.0mg/dl,结合胆红素0~0.2mg/dl,尿胆红素试验阴性,肝、胆患病时可引起血、尿、粪内胆红素及其代谢产物异常。

(4)染料排泄试验:肝细胞有排泄异物的功能。给受试者静脉注射一定量的染料(磺溴肽钠BSP)后,肝功能障碍者不能将BSP排出而滞留在血中,血中浓度高于正常水平。除上述试验外,尚有胆汁酸测定,有关糖与脂肪代谢检查的许多试验,可结合临床情况选用。必须强调的是虽然检验肝功能的试验很多,但由于肝脏具有极大的储备代偿与再生能力,当肝仅有轻度或局限损伤时,往往试验结果仍在正常范围内。所以肝功能试验正常,不能完全排除肝脏疾病。而由于试验并非完全特异的,使某些非肝疾病的肝功试验结果异常,故应结合临床情况综合考虑。

二、肝脏的读音肝脏的读音是什么

肝脏的拼音是:gānzàng。注音是:ㄍㄢㄗㄤ_。词性是:名词。结构是:肝(左右结构)脏(左右结构)。

肝脏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肝脏gānzàng。(1)动物及人体的更大的腺体,除分泌胆汁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外,还与蛋白质、糖、脂类、激素、维生素等多种物质的合成、分解、转化、贮存有密切关系。

人体内部分泌胆汁及其他物质的消化器官。分左右两主叶,贴于横膈膜下,呈赤褐色。肝脏中除了有胆汁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与吸收,其肝细胞亦可帮助维持血糖的恒定和正常血压。

肝脏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在身体里面起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作用。肝脏也制造消化系统中之胆汁。在医学用字上,常以拉丁语字首Hepato-或Hepatic来描述肝脏或肝脏的[希腊hēpar(_παρ)]。肝脏是人体内脏里更大的器官,位于人体中的腹部位置,在右侧横隔膜之下,位于胆囊之前端且于右边肾脏的前方,胃的上方。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更大的消化腺,成人肝脏平均重达1.5公斤(约在1-2.5公斤之间;另一说1-1.6公斤),为一红棕色的V字形器官。肝脏是尿素合成的主要器官,又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

肮肮脏脏披肝露胆脏心烂肺雀小脏全捉贼捉脏肝胆相照风尘肮脏龙肝凤髓真脏实犯脏污狼藉

脏污狼藉披肝露胆龙肝凤髓真脏实犯肝胆相照贪脏枉法露胆披肝风尘肮脏雀小脏全

1、在病休期间,乔布斯秘密飞到田纳西州做了肝脏移植手术。

2、淋巴细胞的干细胞,在胎生期来自肝脏,出生后则由骨髓产生。

3、如维生素,它的来源包括鱼肝油、肝脏、蛋黄、奶油、绿叶菜、黄色蔬菜等。

4、其它研究发现,能造成绿头鸭蛋壳轻微变薄,并能损害水獭的肝脏。

5、结论:在感染的肝脏中,增强的髓样树状突细胞功能和降低的浆细胞样树状突细胞的数量的联合可能促成在持久炎症的面前的病毒持续感染。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肝脏的详细信息

三、肝的拼音

1、肝的拼音:(gān),部首:月,笔画:7

2、①,人和高等动物的消化器官之一。人的肝在腹腔内右上部,分为两叶。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储藏糖原,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新陈代谢等,还有解毒和凝血作用。也叫肝脏。

3、②,比喻人的内心,如:肝怀(内心);肝心(比喻人的内心);肝血(比喻赤诚之心);肝脾(比喻内心)。

4、2,相关组词:肝脾肝脏肝火肝炎肝胆相照

5、3,脑筋急转弯:肝”为谜底的谜语:十一个月亮(打一汉字)

四、肝脏两个字的拼音

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在身体里面起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作用。肝脏也制造消化系统中之胆汁。在医学用字上,常以拉丁语字首Hepato-或Hepatic来描述肝脏或肝脏的(希腊 hēpar(ήπαρ))。肝脏是人体内脏里更大的器官,位于人体中的腹部位置,在右侧横隔膜之下,位于胆囊之前端且于右边肾脏的前方,胃的上方。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更大的消化腺,成人肝脏平均重达1.5公斤(约在1-2.5公斤之间;另一说1-1.6公斤),为一红棕色的V字形器官。肝脏是尿素合成的主要器官,又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

五、肝脏的拼音

1、肝(liver),人体脏器名,五脏之一。是脊椎动物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在身体里面充分扮演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等。肝脏也制造消化系统中之胆汁。在医学用字上,常以拉丁语字首hepato-或hepatic来描述肝脏。大部分的肝脏疾病都会有黄疸的症状,这是由于肝脏无法继续将胆红素排出所以就在体内累积。

2、人的肝脏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及上腹部,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胎儿和新生儿的肝脏相对较大,可达体重的1/20。正常肝脏外观呈红褐色,质软而脆。肝脏形态呈一不规则楔形,右侧钝厚而左侧偏窄,上面突起 *** ,与膈肌接触,下面较扁平,与胃、十二指肠、胆囊和结肠相邻。肝上界与膈肌的位置一致,约在右侧第五肋间,肝脏有一定的活动度,可随 *** 的改变和呼吸而上下移动。

关于肝脏拼音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标签: 肝脏 拼音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