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延胡索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45 0
每日一味抗癌中药——延胡索,止痛效果极佳!多用于癌症疼痛

延胡索

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主要产于浙江,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内外变黄时取出,晒干贮存。用时捣碎,生用或醋制用。

别名】延胡、元胡索、玄胡索。

性味】辛、苦,温。

归经】心经、肝经、脾经。

功效】活血散瘀,行气止痛。

应用

  • 肿瘤治疗

本品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可治疗多种癌症疼痛

如治疗肺癌胸痛,常配伍壁虎、金荞麦、瓜蒌皮、降香;

治疗食管癌吞咽不适疼痛,常配伍急性子、制南星、威灵仙;

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常配伍骨碎补、威灵仙、徐长卿、刘寄奴等。

  • 其他应用

用于气血瘀滞之各种痛证。本品辛散温通,为活血行气止痛之良药,前人谓其能“行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故能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为常用的止痛药,无论何种痛证,均可配伍应用。

心血瘀阻之胸痹心痛,常与丹参、桂枝、薤白、瓜蒌等药同用;

热证胃痛,可配川楝子;治寒证胃痛,可配桂枝、高良姜;治气滞胃痛,可配香附、木香、砂仁;治瘀血胃痛,可配丹参、五灵脂等药用;治中虚胃痛,配党参、白术、白芍等;

肝郁气滞之胸胁痛,可伍柴胡、郁金;治肝郁化火之胸胁痛,配伍川楝子、栀子;

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与乳香、没药同用;

风湿痹痛,可配秦艽、桂枝等药用。

使用注意醋制可加强止痛之功。

文献论述

本草纲目》: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

本草经疏》:延胡索,温则能和畅,和畅则气行;辛则能润而走散,走散则血活。

最全|月经不调的12种常用非处方中成药总结大全!

最近好多小姑娘来例假的时候来买益母草颗粒,细问下来月经不调的情况很多。

月经,是卵巢分泌激素作用于子宫内膜形成的,卵巢分泌激素受垂体和下丘脑影响,所以月经不调和卵巢、垂体、下丘脑异常有关。

月经不调,指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它会伴随经期各阶段的腹痛及头晕、胸闷等全身症状。

从中医上讲,月经不调分为月经先期、月经后错、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

一、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指月经提前一到两周,连续两个周期以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月经提前。它多与肾气虚(需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和肝经郁热(需疏肝解郁,清热调经)有关。

二、月经后错

月经后错指月经周期每月推迟七天以上,甚至四五十天来潮一次,连续两个周期以上,也是我们常说的月经完后。一般和肾虚血少(需补肾益气,养血调经)和气滞血瘀有关。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指月经周期或前或后一到两周者,即我们常说的月经紊乱。多与肾虚(需补肾益气)和肝郁(需疏肝解郁,和血调经)有关。

四、月经过多

月经过多即血量多颜色暗紫有血块。多与脾虚(需补气摄血,养血调经)和血淤(需活血化瘀,调经止血)有关。

月经量过多易造成贫血,很多时候与子宫有关,尤其是不规则的出血,多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甚至是常有痛经。痛经多与气滞血瘀和阳虚体寒有关系,我们要做的是理气化瘀止痛和温经暖宫止痛。

月经不调常用非处方中成药:

1、乌鸡白凤丸

主要成分:乌鸡(去毛爪肠)、人参、白芍、丹参、香附(醋炙)、当归、牡蛎(煅)、鹿角、桑螵蛸、甘草、青蒿、天冬、熟地黄、地黄、川芎、黄芪、银柴胡、芡实(炒)、山药。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亏引起: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少腹冷痛,体弱乏力,腰酸腿软。

2、妇科调经片

主要成分:当归、川芎、醋香附、麸炒白术、白芍、赤芍、醋延胡索、熟地黄、大枣、甘草。

功能主治:养血柔肝,理气调经。用于肝郁血虚所致的月经不调、经期前后不定、行经腹痛。

3、 调经止痛片

主要成分:当归、党参、川芎、香附(炒)、益母草、泽兰、大红袍。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调经止痛。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症见经行后错、经水量少、有血块、行经小腹疼痛。

4、八珍益母丸

主要成分:益母草、党参、炒白术、茯苓、甘草、当归、酒白芍、川芎、熟地黄。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活血调经。用于气血两虚兼有血虚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月经周期错后、行经量少、精神不振、肢体乏力。

5、加味逍遥丸

主要成分:柴胡、当归、白芍、白术(麸炒)、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姜炙)、薄荷。

功能主治:疏肝清热,健脾养血。用于肝郁血虚,肝脾不和,两肋胀痛,头晕目眩,倦怠食少,月经不调,脐腹胀痛。

6、逍遥丸

主要成分: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薄荷、生姜、炙甘草。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所致的月经不调,胸肋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

7、丹栀逍遥丸

主要成分:牡丹皮、焦栀子、柴胡(酒炙)、酒白芍、当归、茯苓、白术(土炒)、薄荷、炙甘草。

功能主治:疏肝解郁,清热调经。用于肝郁化火,胸肋胀痛,烦闷急躁,颊赤口干,食欲不振或有潮热,以及妇女月经先期,经行不畅, *** 与少腹胀痛。

8、坤宝丸

主要成分:酒女贞子、覆盆子、菟丝子、枸杞子、制何首乌、龟甲、地骨皮、南沙参、麦冬、炒酸枣仁、地黄、白芍、赤芍、当归、鸡血藤、珍珠母、石斛、菊花、墨旱莲、桑叶、白薇、知母、黄芩。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镇静安神,养血活络。用于妇女绝经前后,肝肾阴虚引起的月经紊乱,潮热多汗,失眠健忘,心烦易怒,头晕耳鸣,咽干口渴,四肢酸楚,关节疼痛。

9、艾附暖宫丸

主要成分:艾叶(碳)、香附(醋炙)、吴茱萸(制)、肉桂、当归、川芎、白芍(酒炒)、地黄、黄芪(蜜炙)、续断。

功能主治:理气养血,暖宫调经。用于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症见行经后错、经量少、有血块、小腹疼痛、经行小腹冷痛喜热、腰膝痠痛。

10、益母草颗粒

主要成分:益母草。

功能主治:用于血於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经水量少。

11、气血和胶囊

主要成分: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桔梗、牛膝、枳壳、柴胡、香附、乌药、丹参、延胡索、升麻、甘草。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用于妇女月经过少、经期后错,行经不畅,经色暗红有血块、小腹或少腹疼痛,经前 *** 胀痛,或伴有黄褐斑等面部色素沉着。

12、女金丸

主要成分: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党参、炒白术、茯苓、甘草、肉桂、益母草、牡丹皮、没药(制)、醋延胡索、藁本、白芷、黄芩、白薇、醋香附、砂仁、陈皮、煅赤石脂、鹿角霜、阿胶。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理气活血,止痛。用于气血两虚、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月经提前、月经错后、月经量多、神疲乏力、行经腹痛。

月经不调原因很多,常见原因有熬夜,过度减肥,精神因素,吸烟饮酒及子宫肌瘤,使用节育环,代谢紊乱等原因。

我们要做的是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不要过度熬夜,减肥,不吸烟少饮酒,经期少食辛辣 *** 生冷食物,注意保暖,尤其年轻女孩子,80后往上的还会穿袜子,90后、00后露脚踝、光脚丫的比比皆是,特别想说的是:小姑娘们,经期注意保暖,爱惜身体,穿好袜子,赶跑痛经。

来源:药店经理人

你可能还想看:

盘点:常用降压药的优缺点!

史上最全降糖药物大盘点,基层医师必备!

130/80!新版高血压指南发布:提出多项“颠覆性”意见!

活血祛瘀中药,你了解哪几种?如何应用,一文了解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活血祛瘀的中药。活血祛瘀或者活血化瘀药,简称活血药,是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其中活血作用较强的也称为破血药。本类药物大多性味辛、苦;归心、肝经,常应用于调经、止痛、消癥、消肿、祛瘀生新;血行不畅瘀血阻滞所引的多种疾病。但因大多会耗血动血,甚至会有堕胎的作用,孕妇需要慎用或禁用;而妇女经量多者、血虚闭经无瘀及出血无瘀者忌用,换言之,请辩证合理用药。

  • 川芎

川芎性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本品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因活血力强,治血瘀气滞诸痛,兼寒者最宜,有“血中之气药”之称;可治多种头痛,所以也有“头痛不离川芎”的说法。

但又因川芎辛温升散,肝阳上亢所引起的头痛慎用;再者川芎性温燥,有耗血伤阴之弊,故阴虚火旺,气虚多汗,气逆呕吐,舌红口干者不宜应用;妇女月经过多及无瘀之出血疾病,孕妇,不宜使用。

再说说川芎的临床应用

治肝郁气滞之胸闷胁痛,痛经及月经不调,常配柴胡、白芍、香附,如柴胡疏肝散;

治血瘀经闭、痛经,肝血瘀阻,积聚痞块、胸胁刺痛,常与赤芍、桃仁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汤;

治心脉瘀阻之胸痹心痛,常与丹参、桂枝、檀香等同用;治风热头痛,可配菊花、石膏、僵蚕,如川芎散;

治风寒头痛,配羌活、细辛、白芷,如川芎茶调散;

治血虚头痛,可配当归、白芍,如加味四物汤;

治风湿头痛,可配羌活、独活、防风,如羌活胜湿汤;

治血瘀头痛,可配赤芍、麝香,如通窍活血汤。

  • 延胡索

延胡索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本品可活血,行气,止痛。醋制可加强止痛作用。疼痛属于血瘀气滞者可投用,以兼寒者为佳,如胸痹心痛、肝胃气痛、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寒疝腹痛、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风湿痹痛等,以及被西医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慢性胃炎、痛经、疝气、急慢性扭挫伤属气血瘀滞证者。

本品辛散温通,善治气滞血瘀,但伤气血,所以气虚、血虚及气血两虚者不宜单味药服用;可抑制心脏活动,降低血压,减少胃酸分泌,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抑制等作用,故心功能不全等心脏病患者、低血压患者、萎缩性胃炎患者以及婴幼儿老年人不宜长期服用;易伤胎元,孕妇禁用。

再说说延胡索的临床应用

胃痛方面有广泛应用,如配川楝子治热证胃痛,如配桂枝(或肉桂)、高良姜,治寒证胃痛,配香附、木香、砂仁,治气滞胃痛,配丹参、五灵脂等,治瘀血胃痛,配党参、白术、白芍等,治中虚胃痛。常用中成药例举一二:

复方胃宁胶囊:由猴头菌粉、延胡索、海螵蛸组成。具有理气止痛,制酸的功效。用于肝胃不和、胃脘疼痛、吞酸嗳气。

元胡止痛片:由醋延胡索、白芷组成。具有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胁痛,头痛及痛经。

安胃片:由延胡索(醋制)、白矾(煅)、海螵蛸(去壳)组成。具有行气活血,制酸止痛的功效。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刺痛、吞酸嗳气、脘闷不舒;慢性胃炎见上述证侯者。

再者,延胡索治气滞血瘀之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常配当归、红花、香附等药用;

治风湿痹痛,可配秦艽、桂枝等药用;

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与乳香、没药同用;

治肝郁气滞之胸胁痛,常配柴胡、郁金;

治心血瘀阻之胸痹心痛,常与丹参、桂枝、薤白、瓜蒌等药同用;

延胡索配小茴香适用于寒湿客于厥阴,气血凝滞所致的阴囊肿痛。

  • 郁金

郁金味辛、苦,性寒,归肝、胆、心经。本品走血走气,既活血止痛又疏肝行气解郁,清心凉血而止血、醒神、利胆退黄,是活血行气凉之要药。但和丁香存在药理拮抗作用,不宜同用;阴虚失血及无气滞血瘀者忌服,孕妇慎服。

郁金的临床应用

治肝郁气滞之胸胁刺痛,配柴胡、白芍、香附等药用;

治肝郁有热、气滞血瘀之痛经、 *** 作胀,常配柴胡、栀子、当归、川芎等药,如宣郁通经汤;

治癥瘕痞块,可配鳖甲、莪术、丹参、青皮等;

治心血瘀阻之胸痹心痛,可配瓜蒌、薤白、丹参等药用;

郁金配眀矾,可用于痰热郁结所致的癫狂惊痫诸证。

常用中成药有平消胶囊、苏南山肚痛丸、利肝隆颗粒、和胃片等。

  • 红花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本品善活血祛瘀而通经消肿、止痛,药力较强,治瘀血诸证可选用,兼寒者最宜。主要用于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癥瘕积聚,胸痹心痛,血瘀腹痛,胁痛,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瘀滞斑疹色暗,以及经诊为痛经、癌肿疼痛、冠心病心绞痛、急慢性扭挫伤、肝炎、外伤肿痛属瘀血阻滞证者,结节性红斑等属热瘀血滞证者。

本品少用可养血和血,多用可活血祛瘀;用不当会致中毒。不宜与降压药,阿司匹林、去甲肾上腺素同用,忌与有肾毒性的药物合用,如木通,防己,马兜铃等;孕妇及经量过多者禁服。

红花的临床应用

治痛经,单用奏效,亦可配伍赤芍、延胡索、香附等以理气活血止痛;

治经闭,可配伍当归、赤芍、桃仁等,如桃红四物汤;

治产后瘀滞腹痛,可与荷叶、蒲黄、牡丹皮等配伍;

治癥瘕积聚,常配伍三棱、莪术、香附等;

治胸痹心痛,常配桂枝、瓜蒌、丹参等;

治胁肋刺痛,可与桃仁、柴胡、大黄等同用,如复元活血汤;

配木香、苏木、乳香、没药等药,为治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或制为红花油、红花酊涂擦。配伍清热凉血透疹的紫草、大青叶等,可治瘀热郁滞之斑疹色暗。

  • 水蛭

水蛭味咸、苦,性平;归肝经。本品善破血逐瘀消癥,血瘀重症每用。主治血瘀经闭,癥瘕积聚,跌打损伤,心腹疼痛,以及被诊为肝癌、肝硬化、消化道肿瘤、乳腺癌、卵巢肿块、子宫肌瘤、闭经、软组织损伤、冠心病心绞痛等属瘀血阻滞证者。

本品含有水蛭素,还含有肝素、抗血栓素及组织胺样物质,体弱血虚、孕妇、妇女月经期及有出血倾向者禁服;不宜与降压药同用;不宜与瓜蒂同服,会增加毒性反应。

水蛭的临床应用

水蛭配苏木:适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伤,瘀肿疼痛;

水蛭配大黄,适用于瘀血内阻,心腹疼痛,大便不通者;

治血滞经闭,癥瘕积聚等证,常与虻虫相须为用,也常配三棱、莪术、桃仁、红花等药用,如抵当汤

若兼体虚者,可配人参、当归等补益气血药,如化癥回生丹;临床应用广泛的中成药有脑血康胶囊,通心络胶囊等。

限于篇幅,今天就介绍到这里,还有更多常用药物合理应用将会后续更新。相信我们在深入了解药物的同时,对合理用药有更深的体会,是药三分毒,谨慎用药,因需用药,在专业医生或药师指导下用药,将大大减少潜在用药风险。

如需了解更多健康与用药问题,可@玥亮说药 加关注,查看更多疾病用药有具体文章介绍,如阅读,学习对你有帮助,请转发,评论,让更多的朋友受益。

这几种用于痢疾的中成药,值得收藏

我们从古代就对痢疾有了一定的认识,从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就将痢疾与泄泻统称为“下利”,其治疗痢疾的有效方剂白头翁汤等一直为后世沿用。而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有“天行毒气,夹热腹痛下痢”之说,以“痢”称本病,逐步为后世医家所接受。

临床上中医所说的痢疾与西医学中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类似,都具有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等特征,而中医则认为痢疾是由于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而成痢,治疗以清热解毒、泻火通便、清热燥湿等为主,常用的中成药有以下几种:

三 ***

三 *** 由大黄、盐酸小檗碱、黄芩浸膏三味组成,为糖衣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色,味苦、微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的作用,主要用于三焦热盛所致的目赤肿痈、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心烦口渴、尿黄、便秘;亦用于急性胃肠炎,痢疾。每次口服小片4 片,或大片2片,一日2 次,小儿酌减,孕妇慎用。

千喜片

千喜片由穿心莲、千里光两味组成,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绿褐色至黑褐色,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止泻止痢的功效,主要用于热毒蕴结所致肠炎、结肠炎、细菌性痢疾和鼻窦炎。每次口服2?3片,一日3?4 次,重症患者首次可服4?6 片。

木香槟挪丸

木香槟挪丸由木香、槟榔、枳壳、陈皮、醋炒青皮、醋制香附、醋三棱、醋莪术、黄连、酒黄柏、大黄、炒牵牛子、芒硝十三味组成,为灰棕色的水丸,味苦、微咸,具有行气导滞,泻热通便的功效,主要用于湿热内停,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胃肠积滞,脘腹胀痛,大便不通。每次口服3?6g,一日2?3次,孕妇禁用。

六味香连胶囊

六味香连胶囊由木香、盐酸小檗碱、枳实、白芍、姜厚朴、槟榔六味组成,为硬胶囊,内容物为黄棕色的粉末,气清香,味极苦,具有祛暑散寒,化滞止痢的作用,主要用于肠胃食滞,红白痢疾,腹痛下坠,小便不利。每次口服2粒,一日2次,孕妇忌服

白蒲 ***

白蒲 *** 由白头公翁、蒲公英、黄芩、黄柏四味组成,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黄褐色,味微苦,具有清热燥湿,解毒凉血的功效,主要用于大肠湿热、热毒壅盛所致的痢疾、泄泻,症见里急后重、便下脓血;肠炎、痢疾见上述证候者。每次口服3?6片,一日3次。

加味香连丸

加味香连丸由木香、姜黄连、黄芩、酒黄柏、白芍、当归、姜厚朴、麸炒枳壳、槟榔、醋延胡索、制吴茱萸、炙甘草十二味组成,为黄掠色至棕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具有清热祛湿,化滞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腹痛下坠、里急后重。每次口服6g,一日3次。

克痢痧胶囊

克痢痧胶囊由白芷、苍术、石菖蒲、细辛、荜芨、鹅不食草、猪牙皂、雄黄、丁香、硝石、枯矾、冰片十二味组成,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淡黄色至棕色的粉末,气香,味辛、涩,具有解毒辟秽,理气止泻的作用,主要用于泄泻,痢疾和痧气(中暑)。每次口服2粒,一日3?4次,儿童酌减,孕妇禁用。

连蒲双清片

连蒲双清片由盐酸小檗碱、蒲公英浸膏两味组成,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黄色至绿褐色;气微,味苦,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痢的功效,主要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肠炎、痢疾;亦用于乳腺炎、疖肿、外伤发炎、胆囊炎。每次口服4片,一日3次,儿童酌减。

肠炎宁糖浆

肠炎宁糖浆由地锦草、金毛耳草、樟树根、香薷、枫香树叶五味组成,为棕褐色的黏稠液体;味甜、微苦,具有清热利湿,行气的功效,主要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症见大便泄泻、或大便脓血、里急后重、腹痛腹胀,急慢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小儿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每次口服10ml,一日3~4次,小儿酌减。

延胡索,古人称用于「一身上下诸痛」,尤其是胃痛、偏头痛、痛经

延胡索也叫玄胡、玄胡索,曾是为了避讳宋朝一位皇帝的父亲。后为避讳康熙的名字玄烨,又改名元胡索。

古人认为,延胡索可用于“一身上下诸痛”,特别以心痛、胃痛、腹痛等内脏、躯干疼痛最为适宜。它的止痛作用,比一般的化学药品中的解热镇痛药疗效好,副作用少。

有研究者做过药效试验,质量比较好的延胡索所含总碱止痛强度大概是 *** 的十分之四, *** 在西药当中一直是镇痛的中药药物之一。而且延胡索也是罂粟科的植物,但是它没有成瘾性,副作用也小。

延胡索

一、传统功效与应用

1、胃痛

《本草纲目》曾记载以延胡索单用,用于胃痛,尤其是对于痉挛性疼痛,效果更好。《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金铃子散,以延胡索配伍川楝子,用于肝火内郁引起的胃痛和胸两侧胁肋痛。

如果兼有脾胃寒证,胃部有刺痛感,呕吐反酸,怕冷,则加桂枝或肉桂、高良姜等温中止痛,如《和剂局方》安中散。

胃痛

2、胁肋痛

肝郁气滞,常见胸两侧胁肋胀痛,常叹气,可配伍柴胡、郁金等疏肝解郁。如果肝郁化火,烦躁易怒,头晕胀痛,两肋灼热疼痛,口苦口干,加川楝子、栀子等泻火。有寒证,小腹冷痛,头顶疼痛,加川芎、青皮、吴茱萸等疏肝散寒。

3、胸部闷痛、心痛

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胸痹),喘息不得卧,常用延胡索。临床常配丹参、川芎同用,活血化瘀止痛,或配伍瓜蒌、薤白等。

心胸闷痛

4、疝气疼痛

可配伍小茴香、吴茱萸、川楝子等,用于寒凝肝脉,寒疝腹痛。

5、腹痛痢疾

《本草纲目》用于痢疾腹痛,以延胡索彦成细粉,米饮调服。或可配伍白芍、木香、黄连等。

6、跌打损伤所致血瘀疼痛

延胡索还可用于跌打损伤所致肢体瘀肿疼痛,如《圣惠方》用于坠落车马所致筋骨疼痛,可以单用研细粉,用酒送服以助活血之力。

现代临床用于骨折筋伤,多与土鳖虫、自然铜、酒大黄同用,祛瘀止痛,流畅气血,促进骨折的愈合。

7、肢体疼痛、风湿关节痛

《本草纲目》以延胡素配伍当归、肉桂,用于气血瘀滞、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疼痛,或者腰部冷痛。

8、偏正头痛

《永类钤方》以延胡素配伍青黛、牙皂研细末,水调灌鼻,用于偏正头痛不可忍。

9、痛经、月经不调、闭经

(1)痛经、月经不调

女性月经不调、痛经,属于血瘀气滞者,均可用。常配伍当归、香附等药。

如《济生方》用于妇女腹中刺痛、月经不调,以延胡索配伍当归、橘红等药。

#守护她健康#

(2)血瘀所致闭经、腹中包块

常配伍三棱、莪术、大黄、鳖甲破血逐瘀药。

腹痛、痛经

二、现代药理作用

1、具有明显镇静、催眠及镇痛作用,以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的镇痛作用最强。临床常用于镇痛,如用于头痛、月经痛以及胃肠疼痛。其镇痛作用较一般解热镇痛药强,服药后15分钟即出现镇痛作用,并维持2-5小时,对胃肠道系统的钝痛有良好止痛效果,对失眠、尤其是疼痛引起的失眠更为有效[黑龙江医药,2007,20(5):522]。

2、有轻度中枢性镇吐和轻度降低体温的作用。

3、有肌肉松弛的作用。

4、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供氧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作用。临床曾以延胡索配伍柴胡、川芎、炒白芍、绿萼梅等药,用于高血压[湖北中医杂志,2001,23 (7):32]。

5、对胃溃疡有保护作用,能减少胃液、胃酸分泌量,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临床曾以延胡索配伍白及、海螵蛸等药,用于胃溃疡的治疗[中医中药,2006,2(6):113]。

6、能促进脑下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哆咖医生超能团#

三、使用注意

1、延胡索常常醋制后用,醋制后可使有效成分的溶解度提高,并且加强止痛的药效,所以用于各类痛证宜用醋延胡索。

2、延胡索辛温走散,活血行气,所以血少血虚、月经量大、月经提前、产后血虚崩漏,以及孕妇慎用。

3、现代延胡索有的止痛作用不那么强,主要和药材质量有关系,过去延胡素野生的多,生长很多年才挖,有效成分高,而现代的栽培品种不到两年就挖了,有效成分含量就低了,不如古代那些野生的止痛作用强了。


参考资料:

《雷公炮炙论》《本草纲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华临床中药学》《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

治疗胃病的中成药

胃病常表现为胃痛、胃胀、呕心、反酸、嗳气、恶心等,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中医药自古以来重视调理脾胃,并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医生们研制了传统古方的中成药,也研制了新型的中成药。

1.胃苏颗粒:

源于我国著名中医专家 *** 院士(1918.12.17-2001.01.26。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经验方,经扬子江药业集团开发为中成药,于1993年上市后,一直畅销至今。

组成:陈皮、佛手、香附、香橼、枳壳、紫苏梗、槟榔、鸡内金。功效:理气消胀,和胃止痛。

适应症:胃痛 气滞证。主要表现:胃脘胀痛,可伴有胁肋部疼痛,嗳气或矢气(放屁)则舒,情绪郁怒则发作加重,胸闷食少,大便不畅等。

用法:每次15g,每天3次,冲服。注意事项:孕妇忌服。服药3天症状未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2.荜铃胃痛颗粒:

这我国著名中医专家 *** 院士继“胃苏颗粒”后的另一贡献,董院士在古方“金铃子散”(宋·《太平圣惠方》)和“左金丸”(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基础上,结合当代胃脘痛患者病因病机和个人用药经验而制定。于1997年收录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全国中医医院急诊必备中成药目录。

组成:荜澄茄、川楝子、醋延胡索、酒大黄、黄连、吴茱萸、醋香附、香橼、佛手、海螵蛸、煅瓦楞子。功效:行气活血,和胃止痛。

适应症:胃痛 气滞血瘀证。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出现的疼痛、烧心、反酸等。

用法:每次5g,每天3次。冲服。注意事项:孕妇禁用。服药3天症状未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3.气滞胃痛颗粒:

中医专家王永炎教授(1938.9.29~,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代表的脾胃病专家根据胃痛特点等,制定了肝郁气滞、脾胃虚寒、脾胃阴虚三个证型,并创制了气滞胃痛方、虚寒胃痛方、阴虚胃痛方等,后委托辽宁华润本溪三药有限公司生产,1996年进入临床以来,治疗胃痛方面取得一定效果。其中以气滞胃痛颗粒最为成功,已成为治疗胃脘痛临床一线用药。

组成:柴胡、延胡索、枳壳、香附、白芍、炙甘草。功效:舒肝理气,和胃止痛。

适应症: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等肝气犯胃证或肝气郁结证

用法:每次5g,每天3次。冲服。注意事项:孕妇慎用。胃痛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虚寒胃痛颗粒、阴虚胃痛颗粒等也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使用。

4.枳术宽中胶囊:

该药为国内首创的纯中医促进胃肠动力药(吗丁啉、莫 *** 利等),由山西医科大学之一附属医院的徐大毅教授(1930.5-2018.7.15)经过数十年科研和临床试验而研制,2002年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为国家中药三类新药,至今仍用于治疗功能性胃肠病。

组成:白术、枳实、柴胡、山楂。功效:健脾和胃,理气消痞。

适应症:脾虚气滞证用于胃痞(脾虚气滞),症见呕吐、反胃、纳呆、返酸等,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见以上症状者。

用法:每次3粒,每天3次。饭前服用。注意事项:服药后偶见胃痛或大便次数增多。

5.温胃舒颗粒

“温胃舒”和“养胃舒”是源于古代的“温胃汤”(金·李东垣《脾胃论》),由江苏省中医院和合肥神鹿集团联合研制,主要用于治疗萎缩性胃炎。根据八纲辨证,将萎缩性胃炎分为胃(脾)阳虚及胃(脾)阴虚,以“温胃汤”为基础加减,形成了阳虚方(温胃舒)和阴虚方(养胃舒)。1984年通过鉴定后广泛用于临床。目前三九医药公司也有生产。

组成:党参、附子(制)、黄芪(炙)、肉桂、山药、肉苁蓉(制)、白术(炒)、山楂(炒)、乌梅、砂仁、陈皮、补骨脂。功效:温中养胃,行气止痛。

适应症: 脾胃虚寒证用于慢性胃炎,胃脘凉痛,饮食生冷,受寒痛甚。

醋延胡索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第1张图片-

用法:每次1.2g,每天2次。口服。注意事项:胃大出血时忌用。孕妇忌用。服本药3天症状未改善,应停止服用,并去医院就诊。

养胃舒颗粒

组成:白术﹑北沙参﹑陈皮﹑党参﹑干姜﹑黄精﹑山药﹑山楂﹑菟丝子﹑乌梅﹑玄参。功效:益气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

适应症: 气阴两虚证,用于慢性胃炎,胃脘灼热,隐隐作痛。

用法: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2次。口服。注意事项:胃大出血时忌用。孕妇忌用。服本药3天症状未改善,应停止服用,并去医院就诊。

6.三九胃泰颗粒:

之一军医大学(现在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张万岱教授(1930.3~)带领团队,根据多位专家临床经验而研发,于1973 年至1984年完成了相关基础和临床试验,1985年由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成中药新药。该药于1995年至1997年和2000年4月至2000年12月分别再次进行临床研究验证。因临床疗效确切, 毒副作用小, 深受广大患者及医生的欢迎。

组成:三叉苦、黄芩、九里香、两面针、木香、茯苓、白芍、地黄。功效:清热燥湿,行气活血,柔肝止痛,消炎止痛,理气健胃。

适应症:除脾胃虚寒证以外的其他证型。用于上腹隐痛、饱胀、反酸、恶心、呕吐、纳减、心口嘈杂感等及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慢性胃炎有上述证候者。

用法:每次10g,每天2次。冲服。注意事项:胃寒患者慎用。忌油腻、生冷、难消化食物。忌情绪激动或生闷气。糜烂性、萎缩性等慢性胃炎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慢性胃炎患者服药2周症状无改善,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7.荆花胃康胶丸:

由天津天士力集团研发生产,主要成分由驱蛔素、对伞花烃、a-萜品烯三成分(共95%以上)组成,驱蛔素是主要药效和毒性成分,能抑制幽门螺旋杆菌(Hp),可改善急性胃炎溃疡发生程度和乙酸胃烧灼性的溃疡愈合,抑制大鼠幽门结扎的溃疡形成,对胃肠道平滑肌具有一定解痉作用。2001年已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抗Hp效果明显,联合标准抗Hp方案可取得更好效果。

组成:土荆芥、水团花。功效:理气散寒,清热化瘀。

适应症:肝胃不和兼血瘀证。寒热错杂证。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胀闷,疼痛、嗳气、返酸、嘈杂、口苦等。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每次2粒,每天3次。饭前口服。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脘不适等;一般可自行缓解,严重者可停药对症处理。

8.达立通颗粒:

由南昌弘益药业有限公司研发生产,2005年上市,目前也广泛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

组成:柴胡、枳实、木香、陈皮、清半夏、蒲公英、山楂(炒焦)、焦槟榔。功效:清热解郁,和胃降逆,通利消滞。

适应症:肝胃郁热证。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浅表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便秘。用法:每次6g,每天3次。饭前冲服。

注意事项:个案报道服药后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皮疹。

9.香砂六君子丸(浓缩丸):

出自清·罗美《古今名医方论》,为治疗脾胃疾病的常用方,经改造成为中成药。

组成:木香、砂仁、陈皮、制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功效:益气健脾、和胃降逆。

适应症:脾虚气滞证用于脘腹胀痛,消化不良嗳气呃逆,呕恶食少,大便溏泻等。

用法:每次6~9g,每天2次。口服。注意事项:孕妇忌服。不适用于口干、舌少津、大便干者。不适用于急性胃肠炎、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大便水泻频频,脘腹作痛。服药三天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其他症状时,应立即停用并到医院诊治。

10.越鞠丸:

出自元·朱丹溪《丹溪心法》。

组成:香附(醋制),川芎,栀子(炒),苍术(炒),六神曲(炒)。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宽中消痞。

适应症:气郁痰阻证。胸脘痞闷,腹中胀满,饮食停滞,嗳气吞酸。用法:每次6~9g,每天2次。口服。

注意事项:忌生冷及油腻难消化的食物。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 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11.参苓白术颗粒:

源于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茯苓、白术(麸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功效:具有健脾、益气之功。

适应证:脾胃气虚证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用法:3g/次,3次/d,冲服。

注意事项: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 *** 有下坠感者忌服。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服药2周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以为常见的几类治疗胃痛、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常用中成药,均经过了临床实践的检验,序号为随机写的,不代表药物本身优劣的排名。以上药物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具体用药需详见说明书。部分药物通过不同的制剂技术,已形成了胶囊、颗粒等不同类型,可供选用。

参考资料:

李军祥.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v.25(12):889-894.

李军祥.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v.26(01):1-8.

月经不调的12种常用药总结!

来源:药店经理人 作者:刘燕

最近好多小姑娘来例假的时候来买益母草颗粒,细问下来月经不调的情况很多。

月经,是卵巢分泌激素作用于子宫内膜形成的,卵巢分泌激素受垂体和下丘脑影响,所以月经不调和卵巢、垂体、下丘脑异常有关。

月经不调,指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它会伴随经期各阶段的腹痛及头晕、胸闷等全身症状。

从中医上讲,月经不调分为月经先期、月经后错、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

一、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指月经提前一到两周,连续两个周期以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月经提前。它多与肾气虚(需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和肝经郁热(需疏肝解郁,清热调经)有关。

二、月经后错

月经后错指月经周期每月推迟七天以上,甚至四五十天来潮一次,连续两个周期以上,也是我们常说的月经完后。一般和肾虚血少(需补肾益气,养血调经)和气滞血瘀有关。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指月经周期或前或后一到两周者,即我们常说的月经紊乱。多与肾虚(需补肾益气)和肝郁(需疏肝解郁,和血调经)有关。

四、月经过多

月经过多即血量多颜色暗紫有血块。多与脾虚(需补气摄血,养血调经)和血淤(需活血化瘀,调经止血)有关。

月经量过多易造成贫血,很多时候与子宫有关,尤其是不规则的出血,多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甚至是常有痛经。痛经多与气滞血瘀和阳虚体寒有关系,我们要做的是理气化瘀止痛和温经暖宫止痛。

月经不调常用非处方中成药:

1、乌鸡白凤丸

主要成分:乌鸡(去毛爪肠)、人参、白芍、丹参、香附(醋炙)、当归、牡蛎(煅)、鹿角、桑螵蛸、甘草、青蒿、天冬、熟地黄、地黄、川芎、黄芪、银柴胡、芡实(炒)、山药。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亏引起: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少腹冷痛,体弱乏力,腰酸腿软。

2、妇科调经片

主要成分:当归、川芎、醋香附、麸炒白术、白芍、赤芍、醋延胡索、熟地黄、大枣、甘草。

功能主治:养血柔肝,理气调经。用于肝郁血虚所致的月经不调、经期前后不定、行经腹痛。

3、 调经止痛片

主要成分:当归、党参、川芎、香附(炒)、益母草、泽兰、大红袍。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调经止痛。用于气虚血淤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症见经行后错、经水量少、有血块、行经小腹疼痛。

4、八珍益母丸

主要成分:益母草、党参、炒白术、茯苓、甘草、当归、酒白芍、川芎、熟地黄。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活血调经。用于气血两虚兼有血虚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月经周期错后、行经量少、精神不振、肢体乏力。

5、加味逍遥丸

主要成分:柴胡、当归、白芍、白术(麸炒)、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姜炙)、薄荷。

功能主治:疏肝清热,健脾养血。用于肝郁血虚,肝脾不和,两肋胀痛,头晕目眩,倦怠食少,月经不调,脐腹胀痛。

6、逍遥丸

主要成分: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薄荷、生姜、炙甘草。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所致的月经不调,胸肋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

7、丹栀逍遥丸

主要成分:牡丹皮、焦栀子、柴胡(酒炙)、酒白芍、当归、茯苓、白术(土炒)、薄荷、炙甘草。

功能主治:疏肝解郁,清热调经。用于肝郁化火,胸肋胀痛,烦闷急躁,颊赤口干,食欲不振或有潮热,以及妇女月经先期,经行不畅, *** 与少腹胀痛。

8、坤宝丸

主要成分:酒女贞子、覆盆子、菟丝子、枸杞子、制何首乌、龟甲、地骨皮、南沙参、麦冬、炒酸枣仁、地黄、白芍、赤芍、当归、鸡血藤、珍珠母、石斛、菊花、墨旱莲、桑叶、白薇、知母、黄芩。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镇静安神,养血活络。用于妇女绝经前后,肝肾阴虚引起的月经紊乱,潮热多汗,失眠健忘,心烦易怒,头晕耳鸣,咽干口渴,四肢酸楚,关节疼痛。

9、艾附暖宫丸

主要成分:艾叶(碳)、香附(醋炙)、吴茱萸(制)、肉桂、当归、川芎、白芍(酒炒)、地黄、黄芪(蜜炙)、续断。

10、益母草颗粒

主要成分:益母草。

功能主治:用于血於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经水量少。

11、气血和胶囊

主要成分: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桔梗、牛膝、枳壳、柴胡、香附、乌药、丹参、延胡索、升麻、甘草。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用于妇女月经过少、经期后错,行经不畅,经色暗红有血块、小腹或少腹疼痛,经前 *** 胀痛,或伴有黄褐斑等面部色素沉着。

12、女金丸

主要成分: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党参、炒白术、茯苓、甘草、肉桂、益母草、牡丹皮、没药(制)、醋延胡索、藁本、白芷、黄芩、白薇、醋香附、砂仁、陈皮、煅赤石脂、鹿角霜、阿胶。

月经不调原因很多,常见原因有熬夜,过度减肥,精神因素,吸烟饮酒及子宫肌瘤,使用节育环,代谢紊乱等原因。

我们要做的是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不要过度熬夜,减肥,不吸烟少饮酒,经期少食辛辣 *** 生冷食物,注意保暖,尤其年轻女孩子,80后往上的还会穿袜子,90后,00后,露脚踝,光脚丫的比比皆是,特别想说的是,小姑娘们,经期注意保暖,爱惜身体,穿好袜子,赶跑痛经。

订阅我们掌握更多行业动态!“赛柏蓝”是医药行业更大的新媒体平台,拥有百万微信关注人群。如果您对行业相关题材也有心得/见解,欢迎撰稿,稿费=200元+阅读量*0.01元。商务合作、投稿workscall@163.com

糖尿病患者四肢麻木、疼痛、冷凉,可以试试这四种中成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病程5、10、20年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分别达到30%、60%、90%,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尤其下肢)对称性感觉、运动障碍,可出现肢体冷凉、麻木、疼痛、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采用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立足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具有一定优势。今天就和大家谈一谈有哪几种中成药可以助力阻击DPN。


1.芪丹通络颗粒

主要成分:黄芪、丹参、当归、附子(制)、桂枝、赤芍、川芎、川牛膝、细辛、土茯苓、知母。

功能主治:活血温阳,通络止痛。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寒凝脉阻证所致的DPN,临床表现为四肢自发性疼痛、肢端麻木、四肢发凉、肢软无力、感觉异常或减退;或见舌质紫暗或暗淡、脉细或细涩。

现代药理:黄芪、丹参、当归、川芎、赤芍等益气活血药,可以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有不同程度地降糖作用;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知母具有较强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作用和显著降糖作用;桂枝、麻黄、细辛有一定的止痛作用。芪丹通络颗粒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临床疗效:能较快改善DPN患者的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用法用量:一次1袋(8克),一日3次,饭前半小时温开水冲服。疗程8周。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2.木丹颗粒

主要成分:黄芪、延胡索(醋制)、三七、赤芍、丹参、川芎、红花、苏木、鸡血藤。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用于气虚络阻证所致的DPN,临床表现为四肢末梢及躯干部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或见肌肤甲错、面色晦暗、倦怠乏力、神疲懒言、自汗等。

现代药理:可改善血液微循环,恢复血管弹性,从而达到有效修复受损神经、缓解疼痛的作用,对改善患者神经传导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促进作用。

临床疗效:在治疗DPN气虚血瘀证中应用木丹颗粒,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四肢麻木、疼痛、烧灼感、感觉异常。

用法用量:一次1袋(7克),一日3次,饭后半小时服用,用温开水冲服。4周为一疗程,可连续服用两个疗程。

不良反应:偶见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一般不影响继续治疗,如较严重应停用。偶见皮疹或转氨酶升高,如有发生应停用。

注意事项:过敏体质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3.芪蛭降糖片

主要成分:黄芪、地黄、黄精、水蛭。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用于2型糖尿病症属于气阴两虚兼瘀者,症见:口渴多饮,多尿易饥,体瘦乏力,自汗盗汗,面色晦暗,肢体麻木,舌暗有瘀斑等。

现代药理:具有良好的改善血液流变性,纠正糖脂代谢,对防治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微循环障碍等所致的血管病变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临床疗效:能改善DPN患者肢体麻木或伴有疼痛的临床症状。 用法用量:一次5片(2.6克),一日3次,口服。疗程3个月。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有凝血机制障碍、出血倾向者慎用。


4.通脉降糖胶囊

主要成分:太子参、丹参、黄连、黄芪、绞股蓝、山药、苍术、玄参、水蛭、冬葵果、葛根。

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清热活血。用于气阴两虚,脉络瘀阻所致的消渴病(糖尿病),症见神疲乏力,肢麻疼痛,头晕耳鸣,自汗等。

现代药理: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神经缺血缺氧,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临床疗效:改善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减退疗效显著。

用法用量:一次3粒(1.2克),一日3次,口服。疗程3个月。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血糖、血压、血脂达标和戒烟可预防和延缓DPN的发生,并防止其进一步恶化。中西医结合治疗DPN疗效更为理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作为DPN的优选治疗方案。应用中成药治疗DPN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选择具有功效适应证的中成药更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J].中医杂志,2017,58(7):625-630.

2.赵海彬,贾玉玲,李继峰,等.芪丹通络颗粒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9,12(5):62-63.

3.杨军华.芪丹通络颗粒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候及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3):71-72.

4.冯翠娥,石振东.木丹颗粒联合贝前列素钠、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1):44-46.

5.邢清,母义明,陈康,等.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8):

715-717.

6.朴春丽,刘建伟,李婷,等.芪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处方药,2015,13(9):44-45.

7.季宗彬.中药有效成分药理与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3-56,138-141,254-255,601-612.


作者:河南中医药大学 葛金华

林平教授经验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用药组成

炒白术,柴胡,茯苓,白芍,醋延胡索,槟榔,陈皮,青皮,紫苏子,炒麦芽,浮小麦,甘草

功能主治:健脾理气

方剂名称:调脏运气汤

适宜人群: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

随证加减

根据病情特征,酌加蒲公英、连翘、白花蛇舌草、白头翁等清热解毒之药,阻断或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展;

血瘀明显,酌加地龙、红花等活血化瘀、散结通络;痰湿内生,酌加瓜蒌清热化痰;加强扶正,酌加生黄芪、莲子健脾益气,增强扶正之效;

用药分析

炒白术补气健脾,柴胡疏肝行气,共为君药;

茯苓健脾运湿,白芍养血柔肝,醋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槟榔行气消胀,陈皮行气调中、燥湿化痰,共为臣药;

青皮行气疏肝、破气消积,紫苏子宽中理气、和胃除胀,炒麦芽健胃消食理气,浮小麦益心气、敛心液,共为佐药;

甘草补心脾之气、调和诸药,为佐使药。

全方治以健脾理气为主,辅以疏肝、调肺、宁心、补肾之药,以达五脏并调、六腑得通、标本兼治、气机得调之效;并常配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法,可明显改善甚至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甚至扭转病机、改善胃镜和病理表现。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本质为“脾虚气滞”,病位以脾为本,亦涉及胃、肝等脏腑;病性虚实夹杂,还常兼夹阳虚、血瘀、痰浊、湿热等病性。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针对其基本病机,以健脾理气为主,并注重标本兼顾,随病、证、症加减。

不该被忽视的柴胡疏肝散,让人情绪舒畅、经络畅通,活血还止痛

我在门诊用柴胡疏肝散医案

柴胡疏肝散:

出处:《医学统旨》

组成: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

作用: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我的门诊医案

10余天前,患者Z某,女性,30余岁,反复胸痛数月,胸骨后及左胁部疼痛,胀痛为主,呈阵发性,曾反复就诊于某医院胸痛中心,经多次检查胸部CT、心电图、心梗三项、肌钙蛋白、心肌酶谱、凝血功能+D-D等,均未见明显异常,口服止痛药、外用膏药,均不能缓解,同事推荐我处中药治疗。


刻诊:中年女性,胸胁胀痛,口干口苦,情绪不稳,烦躁时则疼痛加重并伴胃脘不适,舌淡苔薄,脉象弦劲有力。

窃思:肝经布于两胁,此处疼痛,当与肝经有关,且口干口苦,情绪烦躁时则症状加重,肝胆郁滞化火,郁热循经上扰,则口干且苦;气滞不舒,阻于经络,不通则痛,故见胸胁胀痛,肝火犯胃,则情绪烦躁时,则胃脘不适,舌脉亦为肝气郁滞之象。治当疏肝行气,通络止痛,予柴胡疏肝散加味:

炒北柴胡 炒枳壳 生白芍 炙甘草

广陈皮 醋香附 川芎 延胡索

薤白 丹参。7贴,代煎,1帖/日,早晚分次口服。

近日微信反馈:“上次中药很管用”!

思考:胸痛一症,可大可小,西医首先需要排除危急重症,如心绞痛、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故之前胸痛中心反复检查上述心肺指标以排除上述危急重症。方中前四味药为经方“四逆散”,长于疏肝行气解郁;另加陈皮、香附以增行气之力。川芎,世称“血中之气药”,不仅擅长活血化瘀止痛,还有行气之力,为增强疗效,另加丹参(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活血化瘀;薤白,通胸中之阳,为治胸痹胸痛之要药,延胡索,行气止痛以求迅速改善症状,减轻痛苦!

附方论:《谦斋医学讲稿》:“本方即四逆散加川芎、香附和血理气,治疗胁痛,,,专以疏肝为目的。用柴、枳、香附理气,芍、芎和血,甘草以缓之。系疏肝的正法,可谓善于运用古方。”

标签: 延胡索 主治 功效 作用 功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