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是夏日盛开的标志。仲夏之约,一池荷风,满院莲香,夏意满塘。
盛夏已至,荷花乘着浓郁的热浪款款而来,一池绿水,片片荷塘,伴着蝉鸣和鸟语,丝丝微风吹过,处处都是荷叶的清香和点点的荷花淡香,清香阵阵,沁人心脾。
自古以来,歌咏荷花的诗词多不胜数,盛开在夏天的荷花,不仅靓丽了夏季的风景,也为无数文人墨客带来了灵感,创作出不少流传千古的名句。
夏天,暑热躁心,不如来读一读荷花的诗词,了解一下古诗词中荷花的那些雅称吧。
荷花,自古到今别名共有40余种。以形态描写并流传更多的有:芙蓉、芙蕖、红蕖、菡萏、莲花、藕花、红藕、碧藕、荷芰、浮友、鞭蓉、翠钱、红衣、佛座须等等
1 荷花
最通俗的叫法,老幼皆知。“荷”与“和”“合”谐音,我们经常以荷花即莲花作为和平、和谐、合作的象征。
《诗经.国风.郑风》中首次出现“荷花”之称。“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每到六月盛夏时节,西湖的风光更和别的季节不同。荷莲正盛,不可忽略。
只见一望无际的荷叶蔓延到了天边,层层叠叠的翠色透出无限的生机。在阳光的映照下,红色的荷花挺立于水面,显得分外娇美动人。
2 莲、莲花
荷花, 别名为莲、莲花,最早称作莲花,是睡莲科、莲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在诗词中,莲也基本都指代荷。
从上古时代起,莲就频繁出现在先民的生活中了。莲花历来就被佛教尊为神圣、净洁之花,寓意圣洁、高洁。它的莲子跟花生、桂圆一起摆放在婚房中,有“莲(连)生桂(贵)子”的寓意。在农历的七月十五,也就是中元节,民间还有在河流中放置莲花灯的习俗,寄托对亲人的思念。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莲花最著名的文章当属周敦颐的《爱莲说》,托物言志,以莲喻人,赞美“莲”出淤泥而不染”的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
3 菡萏(hàn dàn)
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说文解字》云:“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
《赠荷花》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诗人赞荷,亦是赞人,荷花荷叶便若夫妻,花叶相得,喻的是夫妻之相知相许、琴瑟和谐。
4 芙蕖、红蕖
盛开的荷花。
曹植《洛神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远观已惊艳,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看更是迷人,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新荷。形容女子出众的美貌。这句夸赞得学起来。
红蕖是指已经开放的红色荷花。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
【宋.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处,人不见,数峰青。
正值西湖雨后初晴。雨是在傍晚时停的,空气里含着浓浓的水汽,格外清新,天空也很干净,晚霞也比平时红艳。
一朵盛开的荷花,缀着水珠,还保持着在雨中晶莹剔透、楚楚动人的样子。
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双白鹭,翘然立在荷花之下。它们一定是爱慕这荷的娉婷,对它诉说自己的爱意来了。
5 芙蓉,水芙蓉、金芙蓉
指出浴的荷花。“水芙蓉”,是为了与木芙蓉区分开,水里芙蓉,更是水秀灵气。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宛如出清水的芙蓉,如大自然中本就存在一般,毫无雕刻打磨的痕迹。出自唐代李白的《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外湖水绕玉碟蝀,里湖水浸金芙蓉”。出自元代杨维桢的《八月五日,偕钱唐王现、海昌李勋、大梁滑人》
《忆西湖》
【宋.白玉蟾】
银月窥人夜漏沉,断蒲疎柳忽关心。
西风为报西湖道,留取芙蓉供醉吟。
西湖的荷花久负盛名,泛舟西湖,夜晚在船上,看着月亮,吹着习习凉风,在船上喝酒,醉看秋水夜荷花。
6 藕花、碧藕
藕花,为荷花的口头俗称,因农民种植莲藕而得名,在古代社会及现代的农村被广泛使用。而在文学作品中,用得其实并不多。
碧藕就是绿荷,王安石的“碧藕花风入袖香,涓涓清露浥,玉肌凉。”用的就是这个别称。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常常想起那个傍晚在溪亭游玩,因为醉得厉害,不记得回家的路了。玩够之后欲乘船回去,却迷路进入藕花盛开的深湖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呢,急急忙忙往外划着,情韵无穷。
7 红藕
凋零的荷花。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小词,广为流传,李清照和赵明诚,琴瑟和谐,鹣鲽情深,某日,丈夫不在身旁,李清照思念不已,写下这首相思小词。
荷已谢,香已消,竹席上已有了凉意。轻提丝裙,独自登上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
仰望长空,谁会将书信寄来?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飞回来时,清亮的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我们两个人呀,患着一样的相思,却两地分离,牵动着各自的忧愁。
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
买藕,红花藕和白花藕哪个好?挖藕大爷:差别可大了,买错很难吃莲藕 ,属于莲(或称荷)的根茎部分,别名莲菜、荷藕等;莲藕在我国种植历史已有3000多年;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根茎蔬菜;市场一年四季都可以看见莲藕的踪影;但如果说要对比什么时候莲藕更好,建议还是以夏、秋的为好,夏天的称为"花香藕",秋天的称为"桂花藕"。
而烹饪莲藕时,最常食用的方式一般除了凉拌之外,就是炖汤食用;尤其是秋冬之后,多数人都喜欢用粉糯的莲藕来炖莲藕排骨汤,既美味又滋补;但有时会发现买回去的莲藕怎么炖都不软糯,还是硬邦邦的脆感;
而这就和莲藕的种类有区别了。市面上最常见的两种莲藕,红花藕和白花藕;两者不仅名字有区别,烹饪方式和口感也大有不同;所以买莲藕,一定要区别红花藕和白花藕的不同,否则做出来的饭菜就非常难吃了。
红花藕和白花藕的具体区别
所谓红花藕和白花藕,顾名思义,指的就是莲花的颜色不同;荷花池的荷花一般有红荷花和白荷花之分,而颜色不同长出的莲藕也大不相同;
1、产地,外形不同
红花藕,又称七孔藕;一般主要生长在湖泊,池塘等等;甚至有一部分还是野生自然生长;红花藕一般其外皮通常为黄褐色,带有较多的深色斑点,体型通常比较短粗;
而白花藕,又称九孔藕;主要生长在田间地头,所以有的地方方言还叫“田藕,家藕”;白花藕其外皮通常为银白色,体型通常比较光滑细长。
2、淀粉含量不同
红花藕还有一个别称叫“粉藕”,因为其淀粉含量要远高于白花藕,并且红花藕生藕吃起来味道有些苦涩,水分含量少,所以口感一般都比较粉糯不脆,尤其煮熟之后吃起来口感软糯。
而对比下白花藕淀粉含量就要低很多,水分含量高;生藕吃起来脆嫩香甜。即使再炖煮也没有红花藕那般软糯。
3、做法不同
红花藕:由于其本身淀粉含量高,口感粉糯;所以最不适合的就是凉拌藕片了;但藕粉适宜煲汤或炖煮,这样的藕在炖煮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吸收汤中的脂肪,不仅能够使藕本身的质地变得油润香醇,而且也能减少汤中的油腻感,使汤喝起来有一股清香味。
白花藕:白花藕是脆藕,淀粉含量少,水分含量高,这就使得白花藕吃起来脆爽多汁;所以尤其适合凉拌,或者更适合清炒搭配米饭一起吃,非常下饭;但记住不同烹饪方式一定不要选错藕,否则做出来的菜就会非常难吃;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买藕用来煲汤或炖煮,怎么炖都是硬邦邦脆硬不粉,就是这个原因;荷花颜色不同,生长的藕的口感也大不相同;而像外面饭店做饭,在不同烹饪方式上,对藕的选择也会非常讲究,否则难吃不说,搞错了客人都难留得住。所以在买藕的时候,建议大家一定要分清红花藕和白花藕,虽然都是吃,但口感不同,滋味也就差远了。
如何保存莲藕?莲藕能白白净净不变色?
莲藕中含有一种化学成分,叫单宁,又称鞣质。莲藕被切开和去皮后,暴露在空气中就会变成褐色,变色的原因是由于氧化作用,单宁中的酚类产生醌的聚合物形成褐色素,也就是黑色素。
所以如果是清洗切好的莲藕,为了防止氧化变色,要及时放在水中浸泡;泡在水里的莲藕与空气隔绝,多酚氧化酶的氧化作用自然也就被中止,莲藕就不会变色;另外如果是凉拌藕片,在汆烫时,可以直接在水中加入1勺白醋和半勺盐,这样焯水之后的莲藕会清脆白亮;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俗话说“荷莲,秋藕最补人”;虽然都是吃藕,但藕选不对,那就非常难吃了;如果你是家里烹饪高手,那如果在这个细节上搞错了,那就真是太不应该了;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了解清楚之后,就别再买错了。
中国古代别称全集——(物篇)【百花类令称】
花的美称 —— 玉英、玉玲珑
百花的雅称 —— 大花全友
十二种名花的谑称 —— 十二客
白色花朵的美称 —— 瑶芳
花苞的美称 —— 琼苞
花木叶子的美称 —— 玉叶
春花的别名 —— 僭客
丁香的别名 —— 百结花、素客、情客
牡丹的别名 —— 木芍药、百两金、伊洛传芳、花后、贵客、洛阳花、鹿韭、雄红、赏客、鼠姑、醒酒花、
千叶牡丹的别名 —— 京花
蜡梅的别名 —— 九英梅、久客、小黄香、奇友、黄梅花、寒客
杨花的别称 —— 狂客
山茶花的别名 —— 一捻红
白山茶花的别名 —— 玉茗
山茶的别名 —— 月丹
瑞圣花的别名 —— 丰瑞花
瑞香花的别名 —— 闺客、蓬莱紫、锦熏笼、麝囊
麝囊花的别名 —— 紫风流
辛夷的别名 —— 望春花、木兰、紫玉兰、女郎花
木笔花的别名 —— 书客
木兰的别名—— 新夷
杜鹃花的别名 —— 山石榴(亦省称山榴)、山踯躅、映山红、谢豹花、踯躅、踯跼
红杜鹃花的别名 —— 踯躅
踯躅的雅称 —— 山客
夹竹桃的别名 —— 拘那夷(亦称拘拏儿)。、俱那卫(亦称俱那异、枸那花)
海棠的别名 —— 川红、名友、蜀客、蜀锦
垂丝海棠的别名 —— 醉美人
绣球花的别名 —— 雪毬
紫荆的别名 —— 内消、蚍蜉
山矾的别名 —— 七里香、幽客
玚花的别名 —— 米囊
佛桑花的别名 —— 照殿红
合欢的别名 —— 马塍、青囊、夜合
合欢树的别称 —— 马缨花
刺桐花的别名 —— 鹦哥花
栀子的别名 —— 木丹、越桃、禅客、鲜支
石榴的别名 —— 石醋醋、村客
紫薇的别名 —— 百日红、怕痒树、官样花、猴郎达树(亦称猴刺脱)、满堂红
木槿的别名 —— 王蒸、日及、时客、爱老、朝生、朝华(亦称朝客)
木槿花的别名 —— 疟子花、面花
木槿的别名 —— 朝开暮花落、朝蕣、裹梅花、藩篱草
桂花的别名 —— 七里香
木犀的别名 —— 木樨、岩桂、严客(亦称岩客)、九里香
桂花的别名 —— 广寒香、仙客、金粟
木芙蓉的别名 —— 木莲、木蕖、拒霜、断肠草、绮帐、醉客
木兰的别名 —— 女郎花
木棉花的别名 —— 攀枝花
梅花的别名 —— 一枝春、木母、花魁、状元花、国香、梅兄、梅妻、清客、寄春君、暗香疏影
梅花枝干的美称 —— 玉骨
杏花的别名 —— 及第花
梨花的别名 —— 瀛洲玉雨
棠梨花的别名 —— 鬼客
林檎花的别名 —— 月临花
橘花的别名 —— 隽客
凌霄花的别名 —— 势客、鬼目、陵苕、紫葳
茉莉花的别名 —— 小南强、狎客、萼绿君、柰花(亦作柰子花)、鬘华(亦作鬘花)
棣棠花的别名 —— 俗客
蔷薇花的别名 —— 玉鸡苗、买笑、锦被堆
玫瑰花的别名 —— 刺客、徘徊花(亦省称徘徊)
月季花的别名 —— 斗雪红、紫华
酴醿花的谑称 —— 才客、木香、独步春、雅客、韵友
玉蕊花的别名 —— 乌朕花、散水花
琼花的异名 —— 仙客
锦带花的别名 —— 文官花、海仙
牵牛花的别名 —— 长十八、狗耳草、喇叭花、勤娘子
鼓子花的别名 —— 田客
旋花的别名 —— 豚肠草、筋根
款冬花的别名 —— 橐吾
芍药的别名 —— 可离、白犬、当离(又名将离)、近客、娇客、馀容、离草、婪尾春
兰的别名 —— 王者香、国香、幽客
兰花的别名 —— 香祖、侍女、媚世
白芍药的别名 —— 玉盘盂
赤芍药的别名 —— 木芍药
赛兰香的别名 —— 伊兰
水仙花的别名 —— 栗玉花、凌波仙子、雅客、雅蒜
红豆蔻花的别名 —— 鸳鸯
罂粟花的别名 —— 米囊花、象谷、锦被花、
丽春的别名 —— 百般娇
石竹花的别名 —— 洛阳花
蜀葵的别名 —— 一丈红
郁金香的别名 —— 紫述香
夜合花的别名 —— 乌赖树
向日莲的别名 —— 夜合
凤仙花的别名 —— 夹竹桃、羽客、金凤、指甲草(亦称指甲)、染指甲草
凤仙花种子的别名 —— 急性子
金凤花的别名 —— 好女儿花
乌莲花的别名 —— 仙人花、连缬花
红蓝花的别名 —— 黄蓝
石蝉花的别名 —— 玉蝉花
荷花的别名 —— 水花 (亦称水芝、水芸、水旦)、芙蓉(亦作夫容)、芙蕖(亦作芙渠)、金芙蓉、菡萏、翠钱
莲花的别名 —— 玉环、君子花、泽芝、溪客、静客
荷花瓣的别名 —— 红衣
莲花瓣的别名 —— 宫莲
莲花蕊的别名 —— 佛座须
菱花的别称 —— 水客
葵的别称 —— 忠客
金钱花的别名 —— 子午花、润笔花、阇提花
旋覆花的别名 —— 滴滴金
秋海棠的别名 —— 八月春
秋海棠的别名 —— 断肠花(亦称断肠)
素馨花的别名 —— 花嬖倖
鸡冠花的别名 —— 洗手花
曼陀罗花的别名 —— 山茄子、凤茄、
曼陀罗的别名 —— 恶客
山姜花的别名 —— 含胎花
菊花的别名 —— 女华、日精、更生、延寿客、延龄客、笑靥金
菊的别名—— 节华、朱嬴、阴威、寿客、金蕊、周盈、傅延年、
甘菊的别名 —— 家菊、金精
白菊花的别名 —— 月朵
柑子菊的别名 —— 官样黄
翠菊的别名 —— 江西腊(亦作江西蜡)
【果实类别称】
果实的美称 —— 玉食
宋时对植物果实的美称 —— 韵梅
果品蜜饯的美称 —— 九天材料
山楂的别名 —— 赤爪子、猴查 (亦作猴楂)、
仙果的别名 —— 琼实
多子瓜果的别名 —— 百子瓮
李子的别名 —— 嘉庆子
杏的别名 —— 仙人杏、甜梅
梅子的别名 —— 曹公
白梅的别名 —— 盐梅
醋梅的谑称 —— 醋浸曹公
蟠桃的美称 —— 玉颗
桃仁的别名 —— 脱桃婴儿
桃枭的别名 —— 枭景、神桃、桃奴
栗的别名 —— 河东饭
生栗汁的美称 —— 白玉浆
枣子的别名 —— 木蜜、龙骨、圣花儿、百益红、羊角、良枣、鸡心、
干枣的别名 —— 红皱
仲思枣的别名 —— 仙枣
梨的别名 —— 文林郎、百损黄、快果、淡客、蜜父
木瓜的别名 —— 护圣瓜、铁脚梨
榠楂的别名 —— 瘙楂
山楂的别名 —— 鼻涕团
庵罗果的别名 —— 香盖
林檎的别名 —— 文林果、花红、黑檎
柿饼的别名 —— 柿花
君迁子的别名 —— 丁香柿
甜石榴的别名 —— 天浆
石榴的别名 —— 丹若、金樱、珠榴、涂林、措措
橘的别名 —— 三十子、金衣丹、珠颗、橘奴、漳橘
陈皮的别名 —— 贵老
柑的别名 —— 甘心氏、瑞圣奴(唐明皇给柑取的别名)
柚的别名 —— 生栾、蜜筩
黎檬的别名 —— 宜蒙子
金橘的别名 —— 山橘、卢橘、夏橘、给客橙
枇杷的别名 —— 粗客、腊儿、蜡兄
杨梅的别名 —— 骊珠、吴郡星郎(吴地杨梅的美称)、圣僧(白杨梅的别名)、五歛子(又称五陵子)
樱桃的别名 —— 妞桃、石蜜 、朱茱、麦英、李桃、含桃、荆桃、珠颗、珠樱
山樱桃的别名 —— 朱桃、麦樱
银杏的别名 —— 平仲、鸭脚(亦称鸭脚子)
胡桃的别名 —— 核桃、粉楦(杭人对胡桃的戏称)
胡桃仁的别名 —— 虾蟆
榛实的美称 —— 玉颗
橡实的别名 —— 柞子
槲实的别名 —— 栎橿子
荔枝的别名 —— 一枝香、丹荔、水浮子、白啖、红云、红罗、侧生、绛衣娘、皱玉星球、晚红、御仙花、皴皮
龙眼的别名 —— 比目、荔枝奴、益智、骊珠、绣水团、鲛泪
橄榄的别名 —— 来子、青子、青果、味谏(又称馀甘果)、忠果、南威、柯榄、馀甘(亦称馀甘子) 、谏果
庵摩勒的别名 —— 馀甘子
油柑的别名 —— 谏果
香蕉的别名 —— 龙牙蕉
芒果的别名 —— 番蒜
槟榔的别名 —— 仁频、宾门、橄榄子、螺果、蒳(山槟榔的别名)
榧实的别名 —— 玉山果
椰子树的别名 —— 胥馀(亦作胥邪)
椰子的别名 —— 越王头
无漏子的别名 —— 千年枣、番枣
海枣的别名 —— 波斯枣
唐代波斯枣的别名 —— 鹘莽
桄榔的别名 —— 铁木
无花果的别名 —— 映日果
倒捻子的别名 —— 粘子
马槟榔的别名 —— 马金南、马金囊
枳椇子的别名 —— 木石、木饧、木实、木珊瑚、白石、树蜜
枳椇的别名 —— 癞汉指头
椒的别名 —— 金丸使者
蜀椒的别名 —— 汉椒
茱萸的别名 —— 越椒、辟邪翁
食茱萸的别名 —— 艾子、欓子
盐麸子的别名 —— 木盐
皋芦的别名 —— 瓜芦
葡萄的别名 —— 月支藤、赐紫樱桃
猕猴桃的别称 —— 阳桃
藕的美称 —— 玉节、玉玲珑、白蒻、光旁、冰房玉节、雨草、省事三、斑杖
莲子的别名 —— 水芝、白玉蝉、湖目
菱的别名 —— 薢茩
芡实的俗称 —— 乌头(亦叫鸡头)、水硫黄、老鸡头、鸡头肉、鸡壅、鸿头、雁 喙
芡的别名 —— 雁头
鸡头的别名 —— 雁实
荸荠的俗称 —— 马蹄、乌芋、地栗、黑三棱
慈姑的别名 —— 白地栗、燕尾草、藉姑
【药草类令称】
草的美称 —— 丹草、琼草
药草的美称 —— 灵草、珍草、仙草
甘草的别称 —— 灵通、蜜甘、蜜草、甘国老、蕗
黄蓍的别名 —— 王孙、百药绵
人参的别名 —— 人衔、土精、玉精、地精、黄参、神草、鬼盖、海腴、百尺杵、皱面还丹
沙参的别名 —— 白参、苦心、羊婆奶
桔梗的别名 —— 白药、利如、房图、梗草、符扈、吉祥杵
黄精草的别名 —— 水芝、玉芝、龙衔
黄精的别名 —— 戊己芝、兔竹、鹿竹、重楼、笔管菜(黄精苗)
萎蕤的别名 —— 马熏、玉竹、娃草(葳蕤草)
青粘的别名 —— 黄芝
知母的别名 —— 水参、连母、蚳母
肉苁蓉的别名 —— 黑司命
天麻的别名 —— 鬼督邮、神草、赤箭
赤箭的别名 —— 独摇、独摇芝、合离草
术的别名 —— 山姜、山蓟、山精、马蓟、枹蓟、吃力伽
吴术的别名 —— 白天寿
狗脊的别名 —— 百枝、扶筋(亦称扶盖)
中药贯众的别名 —— 泺、黑狗脊
中药玉竹的别名 —— 地节
远志的别名 —— 小草、细草、醒心杖
仙灵脾别名 —— 仙灵毗
仙茅的别名 —— 独茅
淫羊藿的别名 —— 弃仗草、黄连祖
玄参的别名 —— 玄台、鬼藏
丹参的别名 —— 赤参、郝蝉、郝蝉草(郄蝉草)
紫参的别名 —— 马行、众戎、牡蒙、童肠、五鸟花
苦参的别名 —— 绿白
王孙的别名 —— 牡蒙、黄孙
地榆的别名 —— 玉豉、酸赭、无名印
紫草的异名 —— 鸦衔草
白头翁的别名 —— 野丈人
白及的别名 —— 连及草
黄连的别名 —— 王连
黄芩的别名 —— 妒妇、空肠、腐肠
子芩的别名 —— 条芩
秦艽的别名 —— 产家大器
防风的别名 —— 百枝、屏风、曲方氏
独活的别名 —— 独摇
升麻的别名 —— 周麻、
升麻的别名 —— 既济公
白鲜的别名 —— 白膻
延胡索的别名 —— 玄胡索
贝母的别名 —— 空草、瓦垅班、黄虻、勤母
金灯草的别名 ——九形、无义草
山慈姑的异名 —— 朱姑、金灯、鬼灯檠
鹿葱的别名 —— 护阶君子
细辛的别名 —— 绿须姜
杜蘅的异名 —— 土杏、马蹄香
徐长卿的别名 —— 鬼督邮
白薇的别名 —— 白幕
紫金牛的别名 —— 老弗大,亦称平地木。
当归的别名 —— 文无、白蕲
荼芜的别名 —— 蕲茝
蛇床的别名 —— 虺床、蛇米、蛇粟
藁本的别名 —— 鬼卿、藁茇
白芷的别名 —— 三闾小玉、白茝、苻蓠、泽芬
青木香的别名 —— 五木香
山柰的别名 —— 山辣
杜若的别名 —— 山姜、幽若
草豆蔻的别名 —— 百子堂
荜茇的别名 —— 阿梨诃咃、逼拨
肉豆蔻的别名 —— 肉果、迦拘勒
补骨脂的别称 —— 破故纸
莎草的别名 —— 地毛、薃侯
香附子的别名 —— 省头香、莎毯
水葱的别称 —— 翠菅
紫述香的别名 —— 麝香草
熏草的别名 —— 黄零草
零陵香的别名 ——燕草
兰草的别名 ——省头草
兰草的别名 —— 燕尾香、螺女
泽兰的别名 —— 九畹菜、风药、水香、龙枣、都梁(亦称都梁香)
香薷的别名 —— 香茸、香葇、葇
假苏的别名 —— 再生丹
薄荷的别名 —— 醉猫、蕃荷
积雪草的别名 —— 连钱草
紫苏的别名 —— 龙脑薄荷、水状元、赤苏
龙脑草的别名 —— 玉虚饭
野菊的别名 —— 苦薏
艾的别名 —— 吉祥草、福德绵、冰台、医草、灸草、
艾草的别名 —— 黄草
艾蒿的别名 —— 野艾、野蒿
青蒿的别名 —— 方溃
白蒿的别名 ——旁勃
马先蒿的别名 —— 烂石草
茺蔚的别名 ——贞蔚
薇衔的别名 —— 无风、无颠
麋衔草的别名 —— 无心草
曲节草的别名 —— 蛇蓝
节草的别名 —— 绿豆青
青葙的别名 —— 萋蒿
大蓟的别名 —— 马蓟
续断的别名 —— 龙豆
续断草的别名 —— 褱
漏卢的别名 —— 鬼油麻
飞廉的别名 —— 伏菟
荓之的别名 —— 马帚
蠡实的别名 —— 马楝子、马蔺
牛蒡子的别名 —— 恶实、蒡翁菜
恶实的别名 —— 鼠粘子
苍耳子的别名 —— 耳珰、羊负来、进贤菜
耳的别名 —— 野茄
枲耳的别名 —— 道人头
天名精的别名 —— 麦句姜、虾蟆蓝、豨首(即豕首)、鹤虱
豕首草的别名 —— 蟾蠩兰
豨莶的别名 —— 火杴
芦苇的别名 —— 乌蓲、假节侯
菼的别名 —— 马尾
芭蕉的别名 —— 绿玉
芭蕉叶的别名 —— 鬼罗襦、扇子仙(亦省作“扇仙”)。
蘘荷的别名 —— 嘉草
麻黄的别名 —— 中黄节士
麻黄的别名 ——龙沙
木贼草的别名 —— 砥草
石龙刍的别名 —— 方宾
龙须草的别名 —— 缙云草
龙常草的别名 —— 粽心草
地黄的别名 —— 地锦、芑、还元大品
牛膝的别名 —— 百倍、通天拄杖
紫菀的别名 —— 返魂草
枇杷叶的别名 —— 无忧扇
女菀草的别名 —— 白菀、茆
麦门冬的别名 —— 不死草、护阶君子、禹韭
门冬的别名 —— 禹葭
忘忧草的别名 —— 丹棘
萱草的别名 —— 水葱、令草、欢客、疗愁、鹿剑鹿葱、紫萱、忘忧草、宜男(亦称宜男花、宜男草)
鸭跖草的别名 —— 竹鸡草、竹菜
葵菜的别名 —— 滑菜
酸浆的别名 —— 皮弁草、红姑娘
苦葴的别称 —— 神珠
蜀羊泉的别名 —— 漆姑
鼠耳草的别名 —— 无心草
鼠曲草的别名 —— 佛耳草、茸母、鼠耳
地肤的别名 —— 千心 *** 、扫帚(亦称扫帚菜)、独帚、鸭舌草
瞿麦的别名 —— 石竹、地面
竹子的别名 —— 杜母
相思草的别名 —— 断肠草、寡妇莎、霜草
王不留行的别名 —— 禁宫花
金盏草的别名 —— 杏叶草
葶苈的别名 —— 丁历、大室、蕇
车前的别名 —— 车轮菜、牛溲、
车前子的别名 ——当道
车前草的别名 —— 地衣、蟆衣草
狼把草的别名 —— 郎耶草
狗尾草的别名 —— 光明草
旱莲的别名 —— 鲤肠
连翘的别名 —— 连苕
水英的别称 —— 鱼津草
马蓝的别名 —— 板蓝
甘蓝的别名 —— 蓝菜
红蓼的别名 —— 火蓼
荭草的别名 —— 游龙
虎杖的别名 —— 斑杖、酸杖
萹蓄的别名 —— 道生草
菉草的别称 —— 王刍
荩草的别名 —— 菉竹、黄草
蒺藜的别名 —— 屈人、豺羽
谷精草的别名 —— 戴星
紫花地丁的别名 —— 独行虎
鬼针草的别名 —— 鬼钗
大黄的别名 —— 无声虎
防葵的别名 —— 房苑、梨盖
毒草狼牙的别名 —— 支兰、牙子、狼子
泽漆的别名 —— 绿叶绿花草
鹤子草的别名 —— 绿花绿叶
媚草 ——鹤子草的别名
甘遂的别名 —— 甘泽、白泽、鬼丑
续随子的别名 —— 拒冬
天仙子的别名 —— 行唐、横唐
云实的别名 —— 马豆
藜芦的别名 —— 鹿葱、憨葱
堇草或附子的别名 —— 乌头、乌喙、僧鞋菊
乌头的别名 —— 千秋、奚毒、独白草、鸳鸯菊
川乌头的别名 —— 昌明童子
天雄的别名 —— 白幕
虎掌的别名 —— 鬼蒟蒻
蒟蒻的别名 —— 鬼头、鬼芋、蒻头
半夏的别名 —— 水玉、地文、守田、和姑、痰宫劈历
蚤休的别名 —— 七叶一枝花、重台
鬼臼的别名 —— 九臼、鬼药、独荷草、独脚莲、马目毒公
射干的别名 —— 乌扇、鬼扇、黄远
羊踯躅的别 —— 黄杜鹃、黄踯蠋
芫花的别称 —— 败华、鱼毒
醉鱼草的别名 —— 鱼尾草、闹鱼花
莽草的别名 —— 红桂、茵蓣
毛莨的别名 —— 猴蒜
海芋的俗称 —— 观音莲
钩吻的别名 ——烂肠草、断肠草、黄藤
菟丝子的别名 —— 火焰草、迎阳子、野狐丝、赤网、兔缕
女萝草的别名 —— 王女、蒙
五味子的别名 —— 玄及
悬钩子的别名 —— 木莓
山莓的别称 —— 悬钩
蛇莓的别名 —— 蚕莓
蛇莓的别名 —— 蛇藨
马钱子的别名 —— 番木鳖、乌兜铃
马兜铃的别名 —— 土青木香、独行根
预知子的别名 —— 盍合子
牵牛子的别名 —— 黑丑
白色牵牛子的别名 —— 白丑
葍的别名 —— 获、爵弁
紫葳的别名 —— 瞿陵
蔷薇子的别名 —— 营实
栝楼的别名 —— 白药、瓜蒌、黄瓜
王瓜的别名 —— 土瓜、马爮瓜、师姑草、萆挈
葛的别名 —— 鹿藿
黄环草的别名 —— 根韭
何首乌的别名 —— 马肝石、地精、交藤、赤葛、夜合、疮帚、桃柳藤
萆薢的别名 —— 白菝葜、百枝、竹木、赤节
白蘝的别名 —— 白根
山豆根的别名 —— 黄结
茜草的别名 —— 过山龙
通草的别名 —— 丁公藤、丁翁、离南
白兔藿的别名 —— 白葛
悬肠草的别名 —— 思子蔓
白英的别名 —— 白幕、排风
萝藦的别名 —— 羊婆奶
乌蔹莓的别名 —— 龙尾
仙人掌的别名 —— 千岁子
羊桃的别名 —— 细子、鬼桃
络石的别名 —— 耐冬、悬石
木莲的别名 —— 木馒头、鬼馒头
薜荔的别名 —— 凡木蔓
桑花的别名 —— 桑钱、桑藓
苔藓的别名 —— 玉藓、青肤、绿钱
忍冬的别名 —— 金银花、鸳鸯藤、通灵草
泽泻的别名 —— 水泻、芒芋、禹孙、鹄泻
羊蹄草的别名 —— 东方宿、连虫陆、败毒菜、鬼目
蒲的别称 —— 勃卢
石菖蒲的别名 —— 石上草
菖蒲的别名 —— 水剑、兰荪、昌阳、香节、鬼目、绿剑真人
青苔的美称 —— 绮钱、绿衣元宝
茭草的别名 —— 白蒋、
菰的别名 —— 茭草、绿节
萍的别名 —— 水花
浮萍的别名 —— 漂
莕菜的别名 —— 屏风(又名凫葵)
荇菜的别名 —— 莕公须
莼菜的别名 —— 水葵
葵莼的别名 —— 龟莼
苹花的别名 —— 宝相
水蕰的别名 —— 鳃草
倒枝藻的别名 —— 水网
石斛的别名 —— 少年润、百丈须、林兰、金钗、禁生
白辛的别名 —— 脱尾
朱草的别名 —— 福草
石韦的别名 —— 石兰
金星草的别名 —— 七星草、凤尾草
石长生的别称 —— 丹草
穿心莲的别名 —— 一见意
石胡荽的别名 —— 鸡肠草、鹅不食草
酢浆草的别名 —— 酸母、酸浆、酸箕、醋母草
地锦的别名 —— 酱瓣草
石蕊的别名 —— 石芥
垣衣的别名 —— 鼠韭
屋游的别名 —— 瓦苔(亦称瓦藓。即瓦衣)
瓦松的别名 —— 昨叶何
乌韭的别名 —— 石花
卷柏的别名 —— 还魂草、豹足
玉柏的别名 —— 少年柏
马勃的别名 —— 马疕、灰菰
雀医草的别名 —— 白气
【景类令称】
大地的令称 —— 后土、坤灵、坤舆、金地、柔祇、泰宁——地的别称
江山、国土的令称 —— 山河
山水的令称 —— 清晖
城池的令称 —— 瑶城
京城的令称 —— 皇城、玉城、凤城、京华、京都、京师
汉长安城令称 —— 斗城
治县的令称 —— 花县
旧时县令称 —— 邑
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 —— 邹鲁
贫民聚居处的代称 —— 糠市
野外的令称 —— 神坰
村落的令称 —— 金墟福地
村社的令称 —— 香社
乡里的代称 —— 栎社
田园的令称 —— 玉田
家乡的令称 ——灵丘
故乡的代称 —— 枌榆、梓
对别人家乡的令称 —— 仙乡、仙里、凤里
对他人故里的令称 —— 珂里
居庸关的别称 —— 蠮螉塞
函谷关的别称 —— 隆谷
玉门关的别称 —— 玉塞
山的令称 —— 玉岑、灵山
佛道等所居之山的令称 —— 宝山
佛寺所处之山丘的令称 —— 香岑
山峰的美称 —— 玉山、玉尖、玉岫
石峰的美称 —— 琼峰
山岭的美称 —— 玉岭
山峦的美称 —— 香岫
泰山的别称 —— 天齐、天孙、东岳、代宗(即岱宗)、岱山、岱岳
衡山的别称 —— 岣嵝(衡山的主峰)、南岳、
华山中峰的别称 —— 玉女峰
华山的别称 —— 西岳
恒山的别称 —— 北岳
嵩山的别称 —— 崧镇、嵩少
安徽黄山的别称 —— 黟山
安徽天柱山的别名 —— 霍山
江西庐山的别称 —— 匡岭、匡岳、匡阜、匡俗山、南障山(庐山的古名)、康庐(宋时庐山的别称)
江西九江大孤山的别称 —— 鞋山
小孤山的别称 —— 小姑
蜀冈的别称 —— 昆冈
江苏吴县邓尉山的令称 —— 香雪海
杭州灵隐山的令称 —— 仙居
浙江普陀山的令称 —— 梅岑
武当山的别称 —— 泰岳山、谢罗山、篸岭——武当山的别名
太行山别称 —— 女娲
崤山的别称 —— 嵚岑山(亦名嵚崟山)
巫山的别称 —— 孝堂(在今山东平阴县)
山东蒙山的别称 ——东蒙
山西五台的别称 —— 清凉山
终南山的别称 —— 橘山
岐山的代称 —— 凤野
祁连山的别称 —— 陇山(雪山)
古代昆仑山的别称 —— 昆冈
青城山的别称 —— 五岳丈人
岷山的古称 —— 渎山
五岭的别称 —— 岭峤
狄山的别称 —— 崇山
蓬莱的别称 —— 云来
瀛洲的别称 —— 环洲、魂州
火山的别称 —— 堆积山
岩洞的美称 —— 玉洞
石洞的美称 —— 玉窦
石笋、石林的美称 —— 瑶林
假山石的别称 ——
太湖石的戏称 —— 槃固侯(亦作盘固侯)
通道的美称 —— 宝衢
水的美称 —— 玉水、玉液、灵液
对水源的美称 —— 灵源
水流的美称 —— 金流
江海的别称 —— 谷王
大海的别称 —— 朝夕池(朝夕,即潮汐)
古代东海的别称 —— 沧海
南海的别称 —— 涨海
长江的别称 —— 汉阳江、黄沱(古代长江的别称)
松花江的别称 —— 速末水
吴淞江的别称 —— 吴江、松江、松陵
松江的别称 —— 鲈江、谷水
钱塘江的别称 —— 之江(亦省称罗刹。钱塘江自萧山县罗刹江)
黄浦江的旧称 —— 黄浦、歇浦(亦称黄歇浦)
娄江的别称 —— 下江
瓯江的别称 —— 芙蓉江
白龙江的别称 —— 白虾浦
福建九龙江下游的别称 —— 柳营江
湘江的别称 —— 潇湘
珠江的别称 —— 沈珠浦(亦作沉珠浦)、粤江
大黄江的别称 —— 江口
漓江的别称 —— 癸水
四川锦江的别称 —— 西江
河流的美称 —— 灵川、灵波
黄河的别称 —— 德水
黄河上游段别称 —— 玛楚河
青海省贵德县境内黄河的别名 —— 逢留
旧历十月黄河水的别称 —— 复槽水
今河北境内永定河的古称 —— 卢沟河
湖北天门河的别称 —— 西江
大渡河的别称 —— 铜河
御河的美称 —— 玉沟
古彭蠡湖的别称 —— 宫亭湖
杭州西湖的别称 —— 西子湖、高士湖
明·圣湖的简称 —— 明湖
太湖的别称 —— 巨区、洞庭
镜湖的别称 —— 贺家湖
洞庭湖的别称 —— 重湖
南京玄武湖的别称 —— 后湖
浙江鄞县广德湖旧称 —— 莺脰湖
青海的别名 —— 西海
新疆博斯腾湖的别称 ——西海
溪流的美称 —— 玉溪、灵溪
传说中产玉的溪 —— 瑶溪
若耶溪的别称 —— 五云溪
荆溪的别称 —— 蛟川
冉溪的别称 —— 染溪。柳宗元称为愚溪。
池水的美称 —— 凤凰池、灵池、金池、琼池
池沼的美称 —— 玉池、灵沼
池塘的美称 —— 瑶塘
宫池的美称 —— 凤液
帝王居处池沼的美称 —— 神池(神灵之池)
北京什刹海的别称 —— 后海
孟津的别称 —— 富平津
洛水的别称 —— 龟津
古黑水的别称 —— 鸿鹭
汝水的别称 —— 汝海
浐水的别称 —— 素浐
泉的美称 —— 玉泉、灵泉、金泉、珠泉
孔子泉的别称 —— 圣泉
瀑布的别称 —— 立泉
水涯的美称 —— 丹厓
水滨的美称 —— 玉溆
岛的美称 —— 琼岛
海南岛的美称 —— 琼瑶
渚的美称 ——兰渚
水中沙洲的美称 —— 灵洲
小水洲的美称 ——神渚
井的美称 —— 玉井
井壁的美称 —— 玉甃
水珠的美称 —— 珠颗
溶洞中水滴的美称 —— 琼乳
宋代对京师沟渠的谑称 —— 无忧洞
沙土的美称 —— 玉沙
宫庭内泥土的美称 —— 香土
土的别称 —— 敦阜
冰的别称 —— 石镜
【银河类令称】
星汉 —— 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天汉 —— 陆机《拟明月皎月光》:招摇西北指,天汉东南倾
清汉 —— 陆机《拟迢迢牵牛星》:昭昭清汉晖第
银河 —— 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云汉 —— 李白《月下独酌》:永结无情游,相期渺(邈)云汉
绛河 —— 杜审言《七夕》: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
星河 —— 杜甫《阁夜》: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天河 —— 王建《秋夜曲》天河悠悠漏山长,南楼北斗两相当
银湾 —— 李贺《溪晚凉》玉烟清湿白如幢,银湾小转流天来
银汉 —— 李白《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更高峰还壁题》: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完。
冬季食补莲藕,养生同时也需注意禁忌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最为醒目的一道食材便是莲藕。因为它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一种食材,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
在中国,莲藕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自商周时期就出现在古文献之中。早已从单纯的饮食层面,跨越精神层面,社会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等等。
小编最喜欢的女词人李清照就对莲藕情有独钟,她写“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用优美的笔触,记录了与友人外出赏荷游玩发生的趣事。
周敦颐作《爱莲说》对莲花更是不吝笔墨的进行赞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将莲花誉为洁身自爱高洁品格的象征。
江南靖士陈志岁《咏荷》诗云:“身处污泥未染泥,白茎埋地没人知。生机红绿清澄里,不待风来香满池。”
文人淡淡笔墨,将莲藕从一个自然物象提高到了一个文化意象。
那么,莲藕是如何从一种可食用水生蔬菜被拔高到如此高度的呢?难道仅仅因为文人墨客的喜爱?显然不是。
莲藕的食用价值
据文献记载,在中国古代饥荒年间,莲藕起到了重要的救饥作用,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佐证。
莲藕作为水生蔬菜的代表,在中国古代食材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无论是营养价值还是产量,都明显高于其他水生蔬菜。
莲藕营养价值比较高,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天门冬素、维生素C及多种矿物质元素。
鲜嫩的莲藕,口感清脆甘甜,切片凉拌、热炒都会让人胃口大开。而长到深秋后的老藕,则适合用来蒸炖或者慢火煲汤。
北魏《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关于蒸藕的做法。先是把藕擦洗干净,切去藕的芽节,然后用蜂蜜灌入藕的孔窍之中,再用麻油面团封住藕孔,放入锅中蒸熟。食用的时候去掉封口用的油酥面,再倒去孔窍中的蜂蜜,把藕去皮切片摆盘。此做法,甜而不腻,软糯可口,老少皆宜。
明《遵生八笺》中则记载了莲子粥做法:用去皮莲肉一两,煮烂,捣碎。再加入精米,煮粥食之。
还有一种吃法叫湖煎(或者是糊煎?):采用生莲藕,切成寸长块状,用热水焯,用盐腌泽去掉水分。然后加葱油少许,姜、桔丝、大小茴香、黄米饭研烂,细摔,再荷叶包扎起来,放一宿第二天吃。
(俗话说隔夜食不可食。此食用法感觉有些不太妥当。)
在清代《熟食说略》中还记载了一种藕圆做法:将藕煮熟切碎,与煮熟糯米同捣成泥,做成丸子,用油炸过,再以糖水煨,略搭罐起锅……
总之,生活在华夏这个爱吃又会吃的国度,人们对莲藕的吃法可谓是花样百出。
无论是蒸、炒、煎、煮……能用这一道食材做出天差地别的口感和引人垂涎的味道来。不得不说,不亏是“泱泱华夏”饮食大国。
莲藕的药用价值
莲藕做法百变,但不外乎生吃或者熟吃。
生吃有生吃的口感和味道,熟吃有熟吃的口感和味道。吃饭不一样,便有截然不同的养生作用。
唐《千金方》记载,“藕可止渴去热,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病,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一名水芝。”
也就是说,莲藕还有个别称——水芝,意即水中灵芝。当然除百病、不饥延年的说法有些夸张。
清《调疾饮食辩》中记载,莲藕熟食可补益脾胃、益血生肌。老年人常吃藕,可以调中开胃、益血补髓、安神健脑、延年益寿。另外也有人用鲜藕汁、鲜梨汁、鲜荸荠汁、甘蔗汁等混合饮用,用于治疗发烧、便秘等病症。
民间也俗语称“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认为常食藕对女性身体有益,对改善女性气血大有好处。
而西医研究者表示,藕含有大量的单宁酸,有收缩血管作用,可用来止血。又因为其含有鞣质,所以有一定止泻作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同时还是一种高钾低钠的食材,人们食用它以后能吸收丰富微量元素钾,可以加快人体内钠盐代谢,经常食用有利于降低高血压发病几率。
同时白莲藕还是一种低脂肪低热量食材,含有大量黏液蛋白和膳食纤维,食用后,可以加快身体内胆酸盐代谢,经常食用能预防肥胖和高血脂。
另外,白莲藕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这两种物质可促进胃壁细胞再生,减少 *** 性食物和药物对胃黏膜的伤害,对胃炎和胃溃疡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因为白莲藕中含有一些消炎和收敛成分,能减少细菌对胃肠黏膜的伤害,缓解胃肠的疲劳,经常食用能调理肠胃减轻肠胃负担。
不过,莲藕虽然益处多多,但也有它的饮食禁忌。
莲藕的食用禁忌
1、脾胃虚寒、容易腹泻的人不宜食用生藕
因为生藕性偏凉寒,对于身体比较燥热的人,吃点生拌藕片很好。但对于脾胃不好的人来说,莲藕生吃凉拌会加重胃肠负担。
2、烹饪莲藕忌用铁锅
因为莲藕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炖煮莲藕更好避免用铁锅或者铝锅,否则会变成黑色,影响食欲。
3、切过的藕不宜存放在室温下
莲藕富含维生素c,切完后,应马上 *** 成食物。不然切口容易迅速氧化,变黑腐坏。没用完的莲藕,切制之后不要直接放在室温,可用保鲜膜贴上切口,放入冰箱中冷藏保存,但注意不要冰冻。
另外,大豆与莲藕不宜同吃。因为大豆中含有丰富的铁质,不能与含纤维素多的莲藕同食,纤维素会影响人体对铁的吸收。藕和白萝卜、猪肝也不宜同吃
有人做菜时喜欢混搭,比如炖排骨,一看家里又有萝卜又有藕或者黄豆什么的,就一股脑一起加进去。
不过这么做可就大错特错了。不但起不到食补作用,还会引发不良的后果。例如藕和白萝卜都是寒性,在冬天一起吃,会吃出脾胃虚寒。
《沉香如屑》捧红了荷花,是真的吗?不如聊聊古诗词里的“菡萏”今夏仙侠剧的女主是上古遗族“四叶菡萏”,你知道菡萏是荷花的别称吗?
今年七夕,什么花更受欢迎?
有花艺工作室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玫瑰过气了,荷花才是“爆款”。
■图片:束荷花艺工作室
评论非常热闹。《沉香如屑》是播放市占率更高的暑期档剧集之一,不少网友看剧上头,在评论区刷起了“颜淡”和“菡(hàn)萏(dàn)”,让没看过的看客一脸懵。
有人出来解释,颜淡是女主的名字,她的身份是上古遗族“四叶菡萏”,也就是荷花。四叶菡萏沁人心脾,有治愈万物的功效。
还有人提到一个售卖莲子的摊头,上书“沉香如屑同款菡萏心”,还补充道“多吃下火,再剜也有”。
这里暂且不谈荷花需不需要一部剧来捧,至少我们被科普了一个荷花的别称“菡萏”。不妨借此机会,追寻“菡萏”在古诗词中的身影,一种只有懂中文的人才能体会的美。
■《沉香如屑》截图
菡萏是荷花的别称,这说得上是一条冷知识了。按照《说文解字》的说法:
扶渠华,未发为菡萏,已发为夫容。
成书于清朝的《花镜》则说:“荷花,总名芙蕖,一名水芝。其蕊曰菡萏,结实曰莲房,子曰莲子,叶曰蕸,其根曰藕。”
因此,从严苛的角度来说,菡萏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未发之花,二是花蕊。荷花的每一个状态,每一个部分都有专属的名字,可见古人对其的偏爱。
■图片:古漪园
不过,如果说菡萏只有这两个意思,那其实也不对。在古诗词里,菡萏指的就是荷花,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据研究者分析,这是一首女性思慕男性的爱情诗,意为洼地的水池里生长着蒲和菡萏,有一位美丽的人,高大且威严。
■图片:古漪园
中间有一段时间,“菡萏”这个词语犹如在汉语中消失了,幸好它没有错过唐朝。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最有盛唐气象的自然是李白。在他的笔下,含苞欲放的荷花准备吐发,组成了壮阔的花海,但它们只是美人西施的背景。
风花菡萏落辕门,云雨裴回入行殿。
而在差不多岁数的李昂笔下,“风花菡萏”指的是受汉高祖宠爱的戚夫人,在遭到吕后迫害后犹如被风吹落的荷花。“菡萏”的衰荷之景,由此展开。
池荒红菡萏,砌老绿莓苔。
白居易这首诗的标题是《题故曹王宅》。既然提到了“故”,一座没有人的宅子会变成什么模样,越是绚烂的花朵越能衬托出荒芜。恰似后世的姜夔的名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关于“菡萏”的诗词,很多人最喜欢李商隐这句诗。诗人用其妙笔描绘出了花和叶的动态,有卷有舒,有开有合,率性天真。新婚时节的快乐是不同的,和“留得残荷听雨声”相参照,更是两种殊途。
■图片:古漪园
唐代灭亡之后的五代十国,盛产热爱诗歌的君主。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李璟的名篇《摊破浣溪沙》把对秋荷的审美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李煜是南唐后主,李璟是南唐中主,也就是李煜的父亲。王国维评“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叶嘉莹分析“菡萏”一词的温度,“‘荷花’一词予人之感受较为通俗,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写实;而‘菡萏’一词则则因其较为古雅,因此乃别有一种高贵而疏远的感觉。”
荷花的诗语,主要有“芙蓉”“莲花”“荷花”“菡萏”“藕花”五种。要细说每一个词汇背后的诗意,势必要游入一片浩瀚的文海。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传统的摊头,还是叮咚、盒马等生鲜App,卖的荷花都是“菡萏”形态的。要让荷花在家中开花可不容易,但搭配合适的瓶器,将开未开也有一种禅意。
■图片:叮咚
叮咚在购买链接上仔细撰写了养护说明,重点有“折叠花瓣”“灌水”“高水位”。荷花 *** 后,要先用细细的水流向花茎灌水,直至不冒泡泡为止;再在花瓶中倒入90%的水,使得花杆子基本都泡在水里;每天剪枝换水并清洗根部。即使如此,荷花难养护至开放,可折叠花瓣观赏。
■图片:叮咚
荷花花期较短,只有4-5天。荷花喜热,但是鲜切花在高温环境会加速凋谢。
这个世界最美丽的“花语”,都藏在古诗词里。
参考资料:
1.蒋春林,夏木青葱:人间芳菲——《红楼梦》中的植物世界
2.市川桃子:莲与荷的文化史——古典诗歌中的植物名研究
百草图之九十一---鸡头莲别称:假莲藕、湖南根、肇实、刺莲藕、鸡头米、鸡头莲、鸡头荷、鬼莲。
睡莲科芡属,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植物。叶花漂浮水面;叶有沉水和浮水两种,浮水叶大型,径可达1.3米,叶面具刺;红花紫色,花后结浆果,具黑色种子。种子含淀粉,可食用或酿酒。药用为滋补强壮剂。 一年生水生植物,茎叶都有刺。果实叫芡实,亦称“鸡头”:芡实亦称“鸡头果”,外皮有刺。种子的仁可以吃。
芡实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补脾止泻,益精固精,除湿止带。宜于脾虚久泻。
月亮十大最美雅称图|喵呜不停 ?
物道君语:
十五月儿圆,游子亦思归。
愿月光长长照里,愿分你一半月光共圆满。
因为没有哪个节日会比中秋的月亮更美,没有什么能比月亮能更表达中国人的思念。
当下,且与物道君共赏月亮十大雅称。
今年十五的月亮十五圆,在家的孩童纷纷笑开颜。
昨日是中秋佳节,屏幕面前的你会回家与家人一起赏月了么?
想到小时候,每到这天,长辈就会和我们讲很多关于月亮的故事。耳边听着吴刚伐桂、嫦娥窃药、天狗食月,望着皓月当空,银辉漫洒,心中忍不住对月亮无限神往,手中的月饼都不香了。
精彩的不仅有引人入胜的故事,还有诗人笔下为月亮幻化出数以百计的雅称。
且趁今朝,月儿将圆,一起来听听看月亮那些悦美又富有深意的名字。
古人爱把美丽的东西称作“华”。美丽的年月叫“芳华”,美丽的国家叫“中华”,美丽的月亮,就为它取名叫“碧华”,如碧玉一般华美灿烂。
公元810年,李贺望见落日西沉,素月东升,于是提笔写下 《古悠悠行》:
“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
于是想跟着诗人的脚步,挑个天朗气清,无风无云的夜晚,找个开阔的天台或是去到野外,就这么静 *** 着,远远望见月亮西行。
这小小一弯月,定然不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玻璃种,而是一块豆底花青的碧玉。里面飘了丝丝被扯碎的柳絮,有一点雾蒙蒙,时淡时浓,随着冷白色的流光千回百转,熠熠生辉。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所以玉盘,算是月亮最广为人知的喻称了。
苏轼曾写过一首《阳关曲·中秋作》: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儿时总是坚定不移地认为:月亮就是一只装过点心的白玉盘。上面的斑斑点点一定是神仙吃完糕点之后留下的细碎点心渣。
不知道被漫天星辰轮番儿推动着,能不能“嗷呜”一下刚好落到我的嘴里来。
《文选·谢庄<月赋>》曾云:“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 *** 。”素娥,便是嫦娥。
传闻嫦娥爱着素衣白裳,如月光一般素白皎洁。嫦娥奔月,则是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
在古人心目中,嫦娥是不容玷污、超凡脱俗的美人儿。在《西游记》里,猪八戒醉酒戏嫦娥的后果,是要被打上二千锤,再贬下凡间去做苦力的。
故而将月比作嫦娥,不染纤尘,绝世独立,倾城亦倾国。
这大约是月亮最为生动的名字。
相传月亮上有只玉兔,经年累月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每逢月缺时,就会映衬出它捣药时的影子。
曾在书上读到唐代诗人卢照邻写过一首极美的 《江中望月》:“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于是对着月亮看了两个小时,还是没瞧出哪里有玉兔的影子。
有一日遇见大雨将至,水汽蒸腾,抬头发现月亮竟然起了一圈毛边,半隐在云层中。
还真像小玉兔偷跑出来吭哧吭哧捣药,一身雪白毛发被照耀得纤毫毕现,连在人间都瞧得清楚哩。
《淮南子》中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玉蟾,是月中精灵,代指月亮。
记得之一次近距离看到月亮的图片,上面全是小小圆形的凹坑,粗看觉得丑极了,一点儿也配不上月之美名。
直到听闻有人将月亮比作玉蟾,仔细一想,嘿,那坑坑洼洼的小坑,时明时暗,不正是蟾蜍身上那一堆凹凸不平的小疙瘩么!
《酉阳杂俎》中曾记载:“月中有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月中有桂花树,而“魄”又有月牙儿的意思,故而合称为桂魄。
苏轼说:“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难怪总觉得夜晚的桂花香,比白天闻见的要更为馥郁深远。
原来是桂香里还夹杂了月香,从云端天外顺着月光缓缓而降,与桂子亲密地缠绕在一块儿,薄而通透,静谧悠远,悄悄换了人间。
望舒、明舒、素舒
大诗人屈原曾在《楚辞 ·离骚》中提到为月亮驾车的神女望舒,望之而舒心,听起来充满了诗意与浪漫。但其实望舒、纤阿、明舒,都是同一个人。
纤阿本为山名,据说古时人们常见到一位美人在山中行走,每逢月圆之时,便会跃入月中。
后来她大约是被月亮的美丽所深深吸引,于是决定留下来,心甘情愿为月亮驾驶神车,这样就能日日夜夜,生生世世,与月相守相伴。
月亮中有座宫殿名叫"广寒宫",也被诗人们称作水晶宫。
元代诗人张可久曾写过一首小调:“水晶宫,四围添上玉屏风。姮娥碎翦银河冻,搀尽春红。”
那宫殿必是以水晶为墙,琉璃作瓦,才配得神仙妃子来居住。
每逢十五月圆,就会有仙娥在宫殿中随风起舞,衣袂飘飘,时而传出阵阵银铃般的笑声,断断续续,忽远忽近.....
冰轮、冰蟾、冰鑑、冰盘、冰兔
古人认为“高处不胜寒”,月亮独自悬挂于漆黑的苍穹,定有冰之清冷与幽凉。
所以叫它冰魄。
霁天碧净暝云收。渐看一轮冰魄、冷悬秋。——曾觌 《虞美人(中秋前两夜作)》
月亮是什么做成的?定是玉为骨来冰为魄,这样才能日日悬挂,还不染半点尘埃。
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称它为冰轮:“沟壑皆平,乾坤如画,更吐冰轮洁。梁园燕客,夜明不怕灯灭。”
以前不明白为什么夜晚总是比白日的气温要低上许多?后来一想,一轮冰做的月亮挂在那儿不停旋转,称得上是大自然里最强威力的空调了。
天上月光淡淡,人间秋至,凉意漫漫。
玉镜、天镜、明镜、飞镜、金镜、圆鉴
在古人心中,镜子是高洁之物,可以“正衣冠,明得失,知兴替”。圆月如镜,高悬天际,便用镜子作为月亮代称。
特别喜欢“明镜”这个称呼。
李白曾写过一首著名的《长门怨二首》: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天上的镜子那么遥远,当然照不清每个人的音容相貌,但当我们与心上人沐浴在同一片月光下,它却能够把心中的每一寸想念都传递得清晰分明。
纵使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古时镜子以铜或铁铸就,故又可称作鉴。宋代徐仲渊曾做过一首《冲虚斋池荷》:
“冰壶夜浸绿荷露,玉鉴晚吹红藕香。”
原来夏日的粉荷是被玉鉴在夜间悄悄吹红的。
还有“飞镜”,听来颇为生动。
元代张养浩的《折桂令·中秋》: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一轮亘古明镜,从远古神祇手中缓缓升起,翩飞于苍穹之上,照见千百年来,人世间所有悲欢离合。
季羡林老先生曾说:“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
想想真的是这样,在外漂泊时,曾在匆匆赶夜路的间隙无数次抬头望见过月亮,见证过数次圆缺,可是没有哪一次的月亮令我觉得记忆深刻。
唯有每年中秋,风尘仆仆跨越千里,重新站在家乡的土地上,家人在身侧,月饼在桌前,那时看到的月,上穷碧落下黄泉,永远都是心中独一份美丽的月亮。
天上圆月,人间团圆。
值此中秋佳节,愿屏幕对面的你,能回到家乡,与家人在一起,望见最美中秋月。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荷花, 最早称作莲花,《诗经》中首次出现“荷花”之称。因为对荷花的喜爱,自古到今别名共有40余种。
以水为名取作:“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泽芝”等等
以其静雅取名: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净友、玉环、天仙花、净客、静客等等
以各类形态描写并流传更多的有:芙蓉、芙蕖、菡萏、莲花、藕花、浮友、鞭蓉、翠钱、红衣、佛座须、敷蒲等等
荷花的各种雅称;
菡萏;指未盛开的荷花——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芙蕖;指盛开的荷花——半展迫而察之,灼灼芙蕖出绿波。
水宫仙;指莲生水中——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凌波踏明镜。
水芙蓉;指出浴的荷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水芝;指枝高头的荷花——水芝香远摇红影,遥遥水中央。
朱华;指一池荷花——秋兰披长坂,朱华冒绿池。
藕花;指荷花——夜月红柑树,秋风白藕花。
君子花;指莲中君子——是时夏六月,莲沼吐芳芬,我爱君子花,遗花如甘棠。
风荷;指荷花——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风荷举。
红衣;指荷花的花瓣——红衣不耐秋,落尽生成愁。
红藕;指凋零的荷花——红藕香残玉簟秋。
佛做须;指荷花的花蕊——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以前一夏看好几次荷花,现在的夏一次也难得见。你有多久没看荷花了,我今年只看了一次,而且满池只有朵剩莲。
希望今年是最后一年,重回没有疫情、没有烦恼!没有成天提心吊胆的日子,一切平安!
很怀念2019之前,那时候真的很自由,如今核酸产业还能回去吗?健康码行程卡,尽快让它成为过去、成为历史吧。
回到那某一个午后,我们于阴凉处,品一杯清茶,读一卷荷花诗词,观赏满池莲花娇艳而繁盛的日子。
——晓雨
26个古典诗词中美女的雅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倾国: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倾城:纳兰性德《梦江南》:“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红颜:清代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恕为红颜。”
红袖:清代谭献《蝶恋花》:“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
红粉: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
红香:李隆基《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
茜袖:纳兰性德《秋千索》:“茜袖谁招曲栏边,弄一缕,秋千索。”
碧玉:唐代万楚《五日观妓》:“西施漫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惊鸿:陆游《沈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蛾眉:纳兰性德《金缕曲》:“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
姝丽:柳永《玉女摇仙佩》:“取次梳妆,寻常言语,有得几多姝丽。拟把名花比。”
佳人:苏轼《蝶恋花》:“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丽人: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玉人:纳兰性德《虞美人》:“一声弹指泪如丝,央及东风休遣玉人知。”(亦可喻指美貌男子,唐卢纶《酬金部王郞中省中春日见寄》:“鹤侣正疑芳景引,玉人那为簿书沉。”)
仙子:白居易《长恨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娇娘:李贺《唐儿歌》:“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
妖娆:李商隐《碧瓦》:“他时未知意,重迭赠妖娆。”
似花人:李珣《浣溪沙》:“红藕花香到槛频,可堪闲忆似花人,旧欢如梦绝音尘。”
飞琼:许飞琼本是传说中仙女名,西王母的侍女,后泛指仙女或美丽的女子。纳兰性德《南楼令》:“将息报飞琼,蛮笺署小名。”
桃花人面:用唐代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诗意,指年轻貌美的女子。宋代蔡伸《苏武慢》词:“忆旧游,邃馆朱扉,小园香径,尚想桃花人面。”
海棠:唐玄宗戏称杨贵妃醉态为“睡海棠”,因此,后人多用“海棠”喻美女。宋代陈允平《清平乐》:“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
弄玉:喻指美女或仙女。苏轼《留题延生观后山上小堂》:“不惭弄玉骑丹凤,应逐嫦娥驾老蟾。”
弄珠人:称美女子。清尤侗《赠木渎仙姬十绝句》之三:“试取冰弦弹一曲,江头愁杀弄珠人。”
萧娘:唐以后对美貌女子的泛称,宋代周邦彦《夜游宫》:“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谢娘:晋王凝之妻谢道韫美貌且很有才,于是后世称有才有貌的女子为谢娘或谢女。纳兰性德《采桑子》:“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唐刘禹锡《柳絮》:“萦回谢女题诗笔,点缀陶公漉酒巾。”
徐娘:喻年纪虽大但风韵犹存的妇女。唐刘禹锡《梦扬州乐妓和诗》:“花作婵娟玉作妆,风流争似旧徐娘。”
谢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
图文来源 *** ,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
1.关于月份
一月:首阳,二月:绀香,三月:莺时
四月:槐序,五月:鸣蜩,六月:季夏
七月:兰秋,八月:南宫,九月:菊月
十月:子春,十一月:葭月,十二月:冰月
2.关于美人
惊鸿:取自陆游《沈园》当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来”一句
飞琼:取自纳兰性德《南楼令》当中“将息报飞琼,蛮笺署小名”一句
似花人:取自《浣溪沙.红藕花香到槛频》当中“红藕花香到槛频,可堪闲忆似花人,旧欢如梦绝音尘”一句
佳人:取自苏轼《蝶恋花》当中“墙里千秋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一句
碧玉:取自《五日观妓》当中“西施漫道浣纱,碧玉今时斗丽华”一句
倾国:取自白居易《长恨歌》当中“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一句
倾城:取自纳兰性德《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当中“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一句
还有:娇娘,娇娆,仙子,海棠,弄玉,萧娘,红香,等等
3.关于女子对于丈夫的称呼
郎君,良人,先生,官人,外子,相公
4.关于美酒
壶觞:“东都添个狂宾客,先报壶觞风月知”白居易《将至东都寄令孤留守》
欢伯:“酒为欢伯,除忧来乐”焦延寿《易林.坎之兑》
红友:古人自己酿酒,招待朋友,故称酒为红友
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般若汤:佛家禁止僧人饮酒,但有的僧人却偷饮,因避讳,就把酒称作“般若汤”
白堕:相传晋人刘白堕善酿美酒,美酒成全了刘白堕,后世便把“白堕”用以为酒的别名
冻醪:“抱瓮冬醪,言冬月酿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酒经》
5.关于花卉
牡丹:贵客,百两金
荷花:净客,泽芝
兰花:空谷仙子
月季:瘦客,斗雪红,人间不老春
菊花:寿客
梅花:清客
山茶:山椿,耐冬
牵牛花:朝颜
芍药:离草
松竹梅:岁寒三友
6.关于文房
笔:管城子,管城君,中书君
墨:松使者,青松子,陈玄
纸:楮知白,楮先生
砚:石虚中,即墨侯
7.关于其他
雪:寒酥,凝雨
蟋蟀:促织
猫:衔蝉
苦瓜:半生瓜
月亮:望舒,海镜,寒璧,蟾宫
唐朝管小女孩叫小茶,嫩绿的茶叶尖儿以及盎然的朝气
睫毛长的女孩子睡着了叫躺春
耳环在古代某些地区被称为“丁香”
再附上一张各种猫咪花色的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