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拼音前鼻音和后鼻音有哪些和5个前鼻音是哪5个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小学语文拼音,前鼻音,和后鼻音有哪些字母。
1、前鼻音
an:发音时,先发 a的音,然后舌尖逐渐抬起,顶住上牙床发n的音。
2、an:发音时,先发 a的音,然后舌尖逐渐抬起,顶住上牙床发n的音。
3、en:发音时,先发 e的音,然后舌面抬高,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泄出,发n的音。
4、in:发音时,先发 i的音,然后舌尖抵住下门齿背,舌面渐至硬腭,气流从鼻腔泄出,发n的音。
5、un:发音时,先发 u的音,然后舌尖抵住上牙床,接着发n的音,气流从鼻腔泄出。
6、yun:发音时,先发 yu的音,然后舌头上抬,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泄出,发n的音。
7、ang:发音时,先发 a的音,然后舌根抵住上软腭,气流从鼻腔泄出,发后鼻音尾ng的音。
8、eng:发音时,先发 e的音,然后舌尖抵住下牙床,舌根后缩抵住软腭发ng音,气流从鼻腔泄出。
9、ing:发音时,舌尖触下齿龈,舌面隆起至硬腭,鼻腔共鸣成声。
10、ong:发音时,先发 o的音,然后舌根后缩抵住软腭,舌面隆起,嘴唇拢圆,鼻腔共鸣成声。
二、怎么区分拼音的前鼻音和后鼻音
1.in是前鼻音韵母,in的发音由口出气,发in的时候舌头基本是平放先发 i ,再用舌尖抵住上牙床,软腭下垂,让气流从鼻腔透出。ing是后鼻音韵母,ing的发音有鼻腔出气,发ing的时候也是先发 i ,紧接着舌头往后缩,舌根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
2.前鼻韵母,即an en in unün。其中n发音时舌尖起主要作用,所以带n的韵母叫前鼻韵母。发前鼻辅音韵尾时,口型较闭、即开口度小;声音较沉闷、单薄、响度小。后鼻韵母,即ang eng ing ong。它们都以舌根浊鼻音-ng作为韵尾。发后鼻韵母音时,尽量把嘴巴张的大一些,鼻腔共鸣音更重一些,感觉声音在脑部靠后发出,而鼻音会更重一些。
3.前鼻韵母、后鼻韵母,其中n发音时舌尖起主要作用,所以带n的韵母叫前鼻韵母;ng发音时舌根起主要作用,所以带ng的韵母叫后鼻韵母。
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音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三、拼音怎么区分前鼻音和后鼻音
拼音怎么区分前鼻音和后鼻音,相关内容如下:
在学拼音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容易混淆前、后鼻音,做相关语文题目时“屡错不改”,给拼音学习带来很大困扰。分不清前后鼻音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发音的混杂;二是音节识辨混淆。要想正确区分前后鼻音,首先就需要克服发音混杂的问题。
发音混杂是指前鼻音和后鼻音的舌位区别不开。鼻韵母中以an|ang,en|eng,in|ing为代表,来看下列动图中前鼻音与后鼻音发音的区别,仔细看舌位的变化。
an:an由前“a”开始发音,舌尖活动是顶下齿背到抵上牙龈部分,舌面稍升,舌前伸。收音时an上下齿闭拢。
ang:由后“a”开始发音,舌尖离开下齿背,舌头后缩,舌根抬起与软腭接触,舌头后缩。读ang收音时,嘴形微开。
en:由e舌位开始发音,舌头平放,结尾时舌尖也抵到上牙龈结束发音,发完音上下齿都是闭拢的。
eng:由e开始发音后缩,舌根上升,软腭下降,收音时,嘴巴微开,上下齿不闭拢。
in:由i开始发音,上下齿始终不动,只是明显感觉到舌尖从下向上的动作,收音时,舌尖抵住上牙龈,不后缩。
ing:同为i开始发音,舌尖离开下齿背,舌头后移。发音时,要注意由i到n、ng时,舌位不要降低,不要发ien、ieng。
1、元音同后面的鼻辅音不是生硬地结合在一起,而是有机的统一体。发音时,逐渐由元音向鼻辅音过渡,逐渐增加鼻音色彩,最后形成鼻辅音。
2、鼻韵母的发音不是以鼻辅音为主,而是以元音为主,元音清晰响亮,鼻辅音重在做出发音状态,发音不太明显。
四、前鼻音和后鼻音有哪些
前鼻音韵母为an、in、en、un、ün,比如:烟、安、欢,奔、岑、分,云、军、婚。
后鼻音韵母ang、ing、eng、ong,比如:狂、黄、放,翁、扔、腾,影、晶、行,穷、送、东。
韵母是指中国汉语音韵学术语,汉语字音中声母、字调以外的部分,旧称为韵。
韵母可以分成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三部分。如“娘”niáng的韵母是iang,其中i是韵头,a是韵腹,ng是韵尾。
每个韵母一定有韵腹,韵头和韵尾则可有可无。如“大”dà的韵母是a,a是韵腹,没有韵头、韵尾;“瓜”guā的韵母是ua,其中u是韵头,a是韵腹,没有韵尾;“刀”dāo的韵母是ao,其中a是韵腹,o是韵尾,没有韵头。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拼音的要领是:“前音(声母)轻短后音(韵母)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拼音时要牢记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
1、声母n、l及零声母与开口呼、齐齿呼、撮口呼都有拼合关系。
2、声母f、g、k、h、zh、ch、r、z、c、s只同开口呼、合口呼相拼。
3、声母j、x、q只同齐齿呼、撮口呼相拼。
4、开口呼、合口呼韵母同除去j、q、x外的其他声母都有拼合关系。
5、撮口呼韵母只同j、q、x、n、l及零声母有拼合关系。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汉语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之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英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作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汉语普通话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五、拼音字母母前鼻音和后鼻音都有哪些
1、前鼻音:an、ian、uan、üan、en、in、uen、ün;后鼻音:ang、eng、ing、ong。
2、普通话鼻韵母共有十六个,即an、ian、uan、üan、en、in、uen、ün、ang、iang、uang、eng、ing、ong、ueng、iong。
3、普通话明确区分为-n和-ng为韵尾的两组韵母。以-n为韵尾构成的韵母叫前鼻韵母,以-ng为韵尾构成的韵母叫后鼻韵母。
4、发前鼻音的时候,-n前面的元音一般发音部位都比较靠前,如:an、en、in的发音中a、e的发音都比较靠前,发为前a,e发为中e,i本来就是舌尖前元音,发音就在前面;
5、在发元音的过程中舌尖逐步上抬与上齿龈形成阻碍,使气流从前鼻腔流出,形成前鼻音。前鼻音发音时口腔不能开得太大,以免气流往后进入后鼻腔。
6、后鼻音如ang、eng、ing的发音,前面的元音发音靠后,a发为后a。e本来就是一个发音靠后的元音,元音 a、e在后面发的同时先往后缩,再正抛物线的往上升,使舌根与软颚形成阻碍,使气流从后口腔进入鼻腔,发出后鼻音。
7、i是舌尖前元音,在前面发音,因此发ing时,在发i的同时舌跟往后拉,才能使舌跟与软颚形成阻碍,产生后鼻腔共鸣。
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鼻音
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前鼻音
关于拼音前鼻音和后鼻音有哪些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