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的拼音 措不及防和猝不及防的拼音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12 0

大家好,关于猝不及防的拼音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措不及防和猝不及防的拼音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猝不及防的反义词
  2. 促不及妨的意思是
  3. 猝不及防的读音
  4. 猝不及防和措不及防有什么区别
  5. 猝不及防的意思
  6. 猝不及防的拼音是什么
  7. 措手不及和猝不及防 有什么区别吗

一、猝不及防的反义词

1、猝不及防的近义词:惊惶失措防不胜防手足无措措手不及骤不及防

2、【解释】:猝:突然,出其不意。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3、【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既不炳烛,又不扬声,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4、【译文】:既没有点腊烛,也没有发出声音,出其不意,突然遇见,是先生冒犯了鬼怪,而不是鬼怪冒犯了先生。

5、【解释】: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6、【出自】:明·马文升《添风宪以抚流民疏》:臣闻防患未然者易,除患于已然者难。

7、【译文】:我听说当灾祸没有形成的时候我们就做好消除的工作比较容易,当灾祸来的时候我们再想如何除掉它就比前者难很多了。

8、【解释】:防:防备;胜:尽。形容防备不过来。

9、【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七回:“这种小人,真是防不胜防。”

二、促不及妨的意思是

1、解释:猝:突然,出其不意。防:防备。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2、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既不炳烛,又不扬声,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3、示例: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七回:“人踉跄趋入,竟至程都督前,跪将下去,程都督猝不及防。”

4、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事情发生得很突然

5、英语:becaughtoffguard;beputoffone'sguard;becaughtunprepared;betakenbysurprise;

6、只要我们时时刻刻都监护着他就不怕他做一些让我们猝不及防的事情了。

7、没有什么事请能够让我们猝不及防,正因我们时刻打定着。

8、不列颠的外交官们同样也猝不及防,他们说,金诺克的发言还只是推测。

9、星期三,斯蒂芬斯莱特被控告了两条重罪,一个是由于他鲁莽导致的危害,另一个是刑事的恶作剧。

10、有些时候消息来的猝不及防,就像从地下深处猛然爆出的温泉;

11、卓越的表现首先来自于吉奥瓦尼范布隆霍斯特,码外左脚惊人的远射让对方门将猝不及防,直接得分。

12、他做事总是使用绝技,往往结果打出王牌,使他人猝不及防。

13、我想你就应明白是什么事请让我们如此猝不及防的。

14、年亚洲金融危机突然爆发,使众多企业猝不及防,从而遭遇到沉重打击。

15、但是他还是在我猝不及防的时候展现了。他在那个时段进入我的生活,让我重新踏上1条新的道路。

16、这种梦也表示猝不及防,示意着你遇到了一些始料未及的事。

三、猝不及防的读音

1、当我们提到"猝不及防"这个词语,它的拼音是[cù bù jí fáng],其含义是指事情发生的非常突然,让人毫无防备。这个词源于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句描述:“行动诡秘,既不提前照明,也不出声警示,让人在毫无预料的情况下相遇,这可能是鬼魅的诡计,而非先生的过错。”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用它来形容一个人或情况出人意料地到来,例如:“突然间,有人从背后袭击,他猝不及防,直接摔倒在地。”这个词强调了事件的突发性和冲击力,让人在措手不及中体验到意外的冲击。无论是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故,还是工作中的突发事件,"猝不及防"都能准确地描绘出那种毫无准备的状态。

四、猝不及防和措不及防有什么区别

1、都是来不及应对的意思,但二者又有程度上的区别。

2、猝不及防是指发生得太突然,根本没有设定如何防范的措施。

3、措不及防是指发生的较突然,超出了预先设定的防范措施范围。

4、猝不及防的意思是: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5、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既不炳烛,又不扬声,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6、译文:既不点焟烛,又不出声,来不及防备,突然相遇,是先生冒犯了鬼,不是鬼冒犯了先生。

7、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五、猝不及防的意思

猝不及防的意思是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成语拼音:猝不及防,汉语成语,拼音是cù bù jí fáng。

基本释义:猝:突然。形容事情发生的太突然,来不及防备。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既不炳烛,又不扬声,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成语示例:魏巍《东方》第二部第二章:“侦察参谋见团长不理,只好快步赶到前面,以便防止猝不及防的意外情况。”

【近义词】:措手不及、惊惶失措、手足无措等。

【反义词】: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等。

1、有些时候消息来的猝不及防,就像从地下深处忽然爆出的温泉。

2、雨天汽车疾驰而过,行人猝不及防,常常被溅得满身是泥。

3、为了让父母对他刮目相看,他心血来潮地用电炉烧水,以表现自己的懂事,结果在烧水途中电炉猝不及防地起了火星,父母知道后对他大动肝火。

4、由于地震来的突然,猝不及防,我们的村庄损失严重。

5、生命是多么脆弱和猝不及防,活着人看得多了,就要明白。

6、生命中有太多的猝不及防,一个人有太多的脆弱和无助,人不可能事事做到有备无患的。

六、猝不及防的拼音是什么

1、猝不及防,这个词语的拼音写作"cù bù jí fáng"。它源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事情发生得突然,毫无预警,让人来不及防备。”它的意思是形容事情来得非常突然,使人措手不及。这个短语的近义词有“无措”和“惊惶失措”,表示面对突 *** 况时的慌乱和无力应对;而其反义词则是“防患未然”,强调的是预防和提前准备的重要性,以防止问题的发生。

2、当你需要表达在没有预料的情况下遭遇某种情况时,可以用“猝不及防”来形容,它形象地描绘了那种突如其来的冲击感。在生活中,这个词常用来形容突发事件或者人们在面对意外情况时的反应。

猝不及防的拼音 措不及防和猝不及防的拼音-第1张图片-

七、措手不及和猝不及防 有什么区别吗

措手不及和猝不及防主要有4处区别:读音不同、释义不同、出处不同、用法不同。

措手不及拼音是cuò shǒu bù jí。

猝不及防读音是cù bù jí fáng。

1、措手不及:意思是指事情突然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

2、猝不及防: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出自】: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咱今晚间,领着百十骑人马,偷营动寨,走一遭去,杀他个措手不及。”

【译文】:咱们今天晚上,领着数十人马,偷营动寨,走一趟,杀他个来不及应付。

【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既不炳烛,又不扬声,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译文】:既不点灯,又不出声,让人来不及防备,突然遇见,是先生冒犯了鬼怪,不是鬼怪冒犯先生。

1、措手不及:偏正式;作谓语、宾语、补语;指事情突然发生。

2、猝不及防: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关于猝不及防的拼音,措不及防和猝不及防的拼音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猝不及防 拼音 不及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