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贰号游轮是长航游轮旗下的第二艘豪华游轮,虽然没有长江壹号的厚重和沉稳,也没有长江叁号的现代和活力,但却有其独特的亲切和舒适感。简约雅致的装修风格,以及亲民的价格都是其不可忽视的亮点。今天给大家详细介绍长江贰号游轮房型价格表情况,来看看这艘船怎么样吧?
长江贰号游轮
关于长江贰号游轮的介绍
长江贰号游轮吨位12516,在三峡游轮中体型属于中等偏上。游轮配备有恒温恒湿室内游泳池,还有儿童乐园、图书室、水疗馆、阳光酒吧、咖啡厅以及露天阳光甲板,娱乐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在这优美舒适的环境中,享受休闲度假时光,旅行生活不单调。
长江贰号游泳池
阳光甲板
长江贰号游轮房型价格表
长江贰号游轮房型一共有三种,分别是舒适的阳台标准间、精致型的行政房以及奢华型的总统套房,来看看这三种房型分别对应什么的价格。
房型一、阳台标准间2880,位于2/3/4/5楼
长江贰号游轮阳台标准间一共有156间,房间面积为23平方米,房间结构为一室一厅一阳台。配有两张宽1米,长2米的单人床。默认住两个人,可加床住下第三人。
长江贰号阳台标准间
阳台标准间
房间配有独立观景阳台,面积约2平方米,配有两张椅子,每天空闲时刻,在这里吹着微凉的江风,欣赏着山青水秀的美景,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
阳台标准间阳台
PS:暑期两大一小入住阳台标准间,小朋友不加床仅800!!
房型二、行政房4450,位于4/5楼
行政房属于长江贰号游轮的高等房型,房间面积35平方米,相比阳台标准间更宽敞明亮。有行政标准间和大床房两种房型可选。入住此房型可以享受接机/接站服务、全程VIP餐厅用餐,游泳池 *** ,每天每人三件免费洗衣服务,入住当天还有红酒赠送哦,真真性价比高!
长江贰号行政大床房
行政标准间
PS:暑期两大一小入住行政房,小朋友还免票!!
房型三、总统套房12000,位于3楼
长江贰号的总统套房位于游轮三楼的前部,房间面积65平方米,房间结构为一室一厅一卫一私人甲板,属于高配版房型,独享船头私密甲板。此外,入住总统套房可以享七大礼遇,如专属餐厅用餐、专属管家服务、MINI吧酒水无 *** 、免费全程游泳、电影院观影等等。
长江贰号总统套房
总统套房
PS:暑期两大一小入住总统套房,可免一小。
长江贰号游轮的路线
最后给大家说说长江贰号游轮的路线情况。长江贰号游轮执行的是经典三峡游轮航线-渝宜线,行程分为上水和下水两种。
长江贰号上水行程:宜昌-重庆5天4晚
之一天:宜昌登船
第二天:自选游览【三峡人家-龙进溪】→参观三峡大坝→自选参加【升船机】
第三天:【小三峡】+【大昌古镇】→自选游览白帝城
第四天:自选游览【石宝寨】→游览丰都鬼城
第五天:重庆离船
小三峡
瞿塘峡
长江贰号下水行程:重庆-宜昌4天3晚
之一天:重庆登船
第二天:上岸游览丰都鬼城→自选观看《烽烟三国》
第三天:上岸游览白帝城→游览【大昌古镇】+【小三峡】
第四天:自选体验升船机→乘车游览【三峡大坝】
大昌古镇
三峡大坝
长江贰号游轮房型价格表和行程路线情况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看完之后你觉得长江贰号怎么样?欢迎评论区里留下你的想法!坐游轮,游三峡,查航期,选游轮,就看小萱旅行!不定期为大家分享三峡游轮原创旅游资讯!
“长江口二号”沉没原因是什么?沪上高校硬核科技“解密”水下沉船近日,“长江口二号”沉船考古工作备受关注。专家披露,从古船中出水的陶瓷器就达600多件,其中,有一个高约半米的瓷瓶目前正躺在复旦大学生物考古实验室里。“将分子考古、古基因组的前沿技术运用于沉船考古,还是之一次。”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副教授文少卿如是介绍。
一段水下拍摄的沉船内部视频、一只装着稻谷和泥土的瓷瓶、一份钻孔地层记录……在一则则沉船考古“新闻”的幕后,活跃着一批沪上科研人员的身影。其实,早在七八年前,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多位学者就加入到了和沉船考古相关的研究工作之中。来自高校的硬核科技和前沿基础研究,更是深度参与此次沉船的“解密”。
一段来之不易的水下影像,展示古沉船的文物价值
这几天,刚从沉船打捞现场回到大学校园的程启兴,正在实验室里琢磨此次水下考古项目中获得的新技术灵感。
程启兴是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的一名90后青年教师,也是上海大学参与现场作业团队的领队。程启兴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披露了一则幕后花絮:早在几年前,古沉船刚被发现时,还无法确定其大小、年代及是否具备考古价值。后来,通过团队拍摄的水下沉船视频,发现其中一个船舱里满载着瓷器,从而证明了船上的文物存量大,并大大推动了此次考古项目。
程启兴感慨地说,沉船影像来之不易,因为古沉船多处于急流、暗礁复杂水域,水质较为浑浊,所以很难拍到清晰的水下情况。上大“精海”无人艇团队通过运用浑浊水域水下摄像装置、浑浊水域智能图像增强和声呐图像智能判读等技术,在古船早期探测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15年至今,上海大学“精海”无人艇团队已连续8年参与该项目。期间,有4个不同型号的“精海”无人艇搭载多项高精尖科技,承担沉船区域扫测、沉船精准定位、沉船水域海洋环境监测、流速流向监测等任务。程启兴介绍,未来,特别是在深水海域,潜水员无法直接开展水下考古作业,也可以使用无人艇和水下机器人帮助作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程启兴所在的团队共有6名成员冲在考古一线,平均年龄仅30岁,其中还有一名00后工程师。“我们团队的工作氛围特别好,大家都很珍惜参与这次重要任务的机会。经历过复杂的现场情况处理,大家的工作能力和工作 *** 都得到迅速提升,心态也更稳了。”
后续考古将如“开盲盒”般带来惊喜
负责此次古船生物考古工作的,正是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副教授文少卿领衔的团队。
文少卿介绍,在取样的过程中,团队发现瓷瓶内泥土上层基本由贝壳类组成,而下层泥土里有一些杯子,杯子里有一些稻壳。“古人很有智慧,用稻壳来防震,再把杯子放在里面,从而节省空间,在船上就可以带更多的货物。”
过去一个多月,团队已对泥土、贝壳、稻壳等样本展开深入研究。“一个瓶子里虽然只装着泥沙、稻壳、杯子,但如果从微观层面研究,它们给你的信息是无限的。”文少卿笑言,正可谓“一瓶观船史,一船看世界”。
今年8月以来,文少卿团队已对沉船生物考古综合研究进行前期规划,研究成果或将反映古船的使用历程、埋藏过程、沉船遗址的变迁以及航行历史等。“这种感觉就像‘开盲盒’,对古船打捞之后的深入考古研究,非常值得期待。”文少卿认为,此次打捞出来的不仅是一艘沉船,而且是一段历史。例如,通过研究、重塑古船的航线后,我们有可能了解彼时长江、东海的航运史,乃至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未来,还可以根据古基因组研究结合颅面扫描数据复原古人的容貌。届时,历史上的王侯将相、美人容貌,都可以一探究竟。
推测沉船事件可能与台风灾害天气有关
“长江口二号”古船究竟因何沉没?2017年,沉船被打捞之前,华东师大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张华教授团队就受委托进行沉船所在位置的沉积环境分析。
上海市文保中心在沉船所在位置实施钻孔,取得了13余米长的地层记录。王张华介绍,团队对钻孔地层进行了沉积构造、粒度、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碳十四、光释光测年等多项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在沉船事件之前和之后,北港沉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结合钻孔地层记录和历史海图,共同证明了“长江口二号”古船沉没于北港贯通之前的涨潮槽环境。
另外,关于古船沉没的原因,考古专家已基本确定,该沉船属于专门适应浅滩区航行的沙船,故可以排除搁浅。地层记录显示,沉船事件层与下伏涨潮槽沉积层之间有一个侵蚀面,侵蚀面上有一个砂质薄层。粒度分析结果显示,该薄层砂的粒径明显大于现代北港的砂质沉积,而与北港贯通之前的拦门沙及前缘斜坡的砂层更为接近,可见该砂质薄层为波浪成因、而非洪水成因。因此,王张华教授团队大胆推测,沉船事件很可能与台风灾害天气有关。
作者:储舒婷
编辑:吴金娇
图片来源:均为各高校供图
体量更大的古代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将重见天日!更大古船“长江口老二号船”将被重新发现”
上海将启动史上“难度更大”的沉船救援工程。
3月2日上午,我国更大的救援和综合保护工程——长江在上海救助局外高桥码头正式启动。2.打开旧船1号的门2长江。这艘古船自被发现以来大约八年时间里一直笼罩在神秘之中。
澎湃新闻现场获悉,根据已知考古发现,长江口第二号古船2号是清朝同治年间的木船。这是自35年前广东发现宋代船舶“南海一号”以来,我国首次进行水下考古调查。又一历史性发现。该沉船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发现的更大、最完整的古代木船之一,有望带回大量文物。它是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上海打捞局外高桥码头,“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启动仪式现场,澎湃新闻摄
上海打捞局外高桥码头,“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启动仪式现场,澎湃新闻摄
上海打捞局外高桥码头,“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启动仪式现场,澎湃新闻摄
八年前,上海市文物局组织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在长江崇明横沙水域进行基础水下考古调查时,发现了这艘古老的木船。自沉船发现以来,专业考古机构每年都进行水下考古发掘,并对沉船遗址进行多次发掘。
那么,为何今年才开始考古抢救呢?据近年来水下考古调查,古船1号。长江2号河段遭受径流破坏严重。尤其是当长江流向发生变化时,河床由淤积转为快速后退,使得老旧船舶加速暴露江底,面临着体型巨大的问题。安全威胁。为了避开长江口老船一号。2.因自然和人为损坏,有关部门决定对其进行普遍抢救和保护。其救援技术方案将采用全球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式文物整体迁移技术”,被誉为史上更先进的“硬核”技术。
长江口一号总体搬迁工程海试场地等距图。2
按照计划,老船1号船的抢救和搬迁工作将进行。2在长江。
当沉船获救后,今后如何保护和利用它也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据新闻报道,上海将选择杨浦江畔的上海造船厂旧址建设沉船考古遗址和老船舶博物馆。考古学家也将逐步揭开这艘古清代沉船的诸多未解之谜。
沉入海底150多年后,一艘清代木船“浮现”在崇明海域。上海自古以来就是海上航线的起点和重要港口之一。近代以来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城市和港口。上海长江地处长江“黄金水道”入海口,地处我国南北海岸之间。古往今来,这条繁忙的道路和艰险的水域埋藏着无数的水下宝藏和未解之谜。
复合图像BV5000古船
复合图像BV5000古船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总体部署,上海市国家文物部门于2011年进行了水下文物普查,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和文献查阅,共收集到水下文化遗产标志150余处。。在长江水域。然而,在这片几乎看不见的江海交汇的水域里,寻找水下文化遗产就像是“大海捞针”。长期以来,浑水环境一直是我国水下考古事业发展的障碍,尤其是上海长江水域。为此,上海市文物局组织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的考古人员和科技人员开展跨界合作,针对重大问题,并建立了独立的国家专利。“浑水水下摄影装备”,研制的“机器人水下考古装备基础技术及应用”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并采用无人船、束对束、侧扫。利用声纳、剖面仪、磁力仪等海洋地球物理测量仪器对长江水域进行勘察。
2018年多波束声纳俯视图
2018年侧扫声纳图
2015年,上海市文物局组织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在长江横沙、崇明海域开展重要水下考古调查时,声纳探测到了这艘保护完好的钢质船只。扫描等技术。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一号”。经过水下考古检验,确认该沉船是一艘民国时期的铁制战船。后来,考古人员扩大了调查研究领域,在沉船北面发现了一艘保存完好的大型古木船。考古编号为“长江二号”。从此,开始了对老船一号的描述。2、长江入海口。
老1号船位置示意图2长江口
水下探索:发现元清青花瓷等重要文物。
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口一号河的特征和时代。2、在国家文物局的专项指导下,2016年以来,上海市文物局一直在开展考古研究。国家文物局、上海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和武汉基地、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上海大学、福州文物考古队以及国内专业机构每年都对沉船遗址进行水下考古和多学科研究。经过六年多的考察和水下考古研究,古船一号的基本状况已基本掌握。2、长江入海口。
老1号船模拟现场2长江口
老船1号模拟图2长江口
老船1号模拟图2长江口
澎湃新闻获悉,老船一号。长江上的2号船是一艘船,经确认是清朝同治时期(公元1862-1875年)的。其水深8-10米。泥土埋深5.5米。27°。老船长约38.5米,剩余宽度7.8米,确认有31间船舱。——大型船,左右两侧和上层甲板都满了。据目前查明,该古船疑为明清时期上海广泛用于水上运输的平底沙船。
“长江口古二号船”瓷器
2016年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中发现的青瓷水烟壶
2018年沉船遗址发现的文物
2018年同治年制绿茶杯
同治时期青釉杯
还有2019年推出的青花瓷器
选了其中四个厕所前后稍加清理后,发现厕所内有组装完好的景德镇窑瓷器等文物。有各种各样的文物已经完全释放或可以修复。此外,还有紫砂壶、越南水烟杯、木桶碎片、船桅、大型硬木贝壳、铁锚、棕线、滑轮、铁钻头、钻杆、黑色矿物等文物。及其周围。2021年7月至9月,上海市文物局组织专业水下考古机构对长江口古船1号进行水下调查。2及其周围,并拆除了元代瓷器和高60厘米的瓷器。以前的研究中没有发现。青花绿豆釉瓶等大型器皿。特别是在古器皿中发现的一些陶器底部刻有“同治年”的铭文,为古器皿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元代瓷碗2021年上市
2021年青豆青花釉大瓶
长江口古沉船2号是继35年前发现的广东宋代“南海一号”沉船残骸之后,我国水下考古的又一新发现。它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更大、最完整的。它是预计运载许多文物的古老木船之一。它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重要性。
粉彩诗集
粉彩诗集
“整体打捞”保护水下遗产完整完整
为什么今年要启动沉船救援?据近年来水下考古调查,古船1号。长江2号河段遭受径流破坏严重。尤其是当长江流向发生变化时,河床由淤积转为快速后退,这使得旧船加速暴露江底,面临着体型巨大的问题。安全威胁。为防止旧船号。2.长江口遭受自然和人为破坏,专家建议迅速将其从水中打捞出来并转移至固定地点,用于考古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性能。
目前,世界各地考古沉船的拯救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从船上打捞出文物,然后将沉船拆解打捞;二是从船上打捞出文物。另一种是利用围堰抽水进行考古研究,然后打捞沉船;三是利用特制沉箱将沉船、文物与周围海水隔离,沉积物将在之一时间以任何形式提升、漂浮和运输。
长江口一号总体搬迁工程海试场地等距图。2
由于长江水体浑浊,水下能见度几乎为零,潮汐工作时间很短,无法完成水下考古科学研究和摄影;水下考古和围堰建设所需的时间和费用是巨大的。围堰后面的考古也会长期堵塞水路。打捞一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更低的成本打捞沉船,并且一般可以保存历史信息。因此,经过多方讨论,上海市文物局决定抢救长江口古船二号。2总体上尽可能保护这一宝贵的水下文化遗产。
这也是继“南海一号”普救15年后,我国第二次对老沉船进行完整救助。去年10月,国务院宣布长江口古船一号2.
“硬核”救援方案首次公布。
,“水密”包裹从船上出来
如何根据长江口古船1号船的独特性,制定最科学、安全、有效的打捞方案。2他周围的世界呢?
据负责打捞旧船的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一名骨干人员介绍,由于长江泥沙量大,且水流湍急,广东“南海”号的一般救助方式。此次水下沉船救援无法使用“一号”,将采用全球首创的技术方案——“弧形梁非接触式文物整体迁移技术”。
此前,上海打捞局已于今年1月利用该技术成功完成了一次类似规模的海上救援尝试。届时,22根巨型“弧梁”将在顶升系统的引导下,在长江口古船一号船底部形成一个大型沉箱弧形。2、长51米,宽19米,高9米。。老船号长江口的2号河口及其附着的厚厚沉积物和海水被“紧紧包裹”。如果加上救援设备的重量,沉箱总重量近万吨。该技术专门结合了核弧加工技术、隧道盾构开采技术、水下隧道对接技术,并采用了液压同步举升技术、综合控制系统等世界更先进技术。同时,这些技术也首次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领域,能够“更大程度地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身份和完整性,保证了文化遗产的保护,非常有利于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敏感的。遗产保护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
长江口一号总体搬迁工程海试场地等距图。2
长江口一号总体搬迁工程海试场地等距图。2
沉箱出水后,将老船送长江口一号。2月2日,在黄浦江打捞场,上海打捞局设计了一艘沉箱“中央开口”的工程船。此后,工程船将“托住”老长江口2号船。2、将前往目的地。
按照计划,老船1号船的抢救和搬迁工作将进行。2在长江。
报道称,长江最古老的一号船救助及总体搬迁工程正在进行。2融合了世界更先进的技术、工程 *** 和装备制造,创造了史上最强的第五代救援技术,当今世界前所未有。。
保护和利用:将建立古代博物馆和水下考古研究中心
老船一号的发现与发现位于长江口的“2号”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水下重要性。它也是近代上海作为东亚乃至全球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实物见证,填补了这个时代看到大型木制沉船残骸的空白,是我国的历史性时刻。研究中国“海上之路”和长江“黄金水道”。
打捞沉船后,今后如何保护和利用也是人们主要关心的问题。
上海市文物局公布,古船一号2长江,里面有如此多的文物古迹,足以支撑建立一座世界著名的古代博物馆。目前,上海市委、市 *** 已正式决定选择上海杨浦滨江轮渡码头旧址,充分利用港口,保留两座古老历史建筑,准备建设二号码头。长江口古船博物馆。该项目将被列为上海市“十四五”期间重大文化体育建设项目。
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上海造船厂即将改造成沉船考古遗址和老博物馆。
未来,老港口这座历史建筑将被“光荣地改造成”沉船考古遗址和古船博物馆。考古学家将在这里逐步揭开这艘古清沉船的诸多未解之谜。同时,它将是一个活的博物馆,可以同时开展考古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和表演教育,以及考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直接体验、水下国际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等。
开展长江口古船一号船考古、保护和博物馆建设。2、这是世界上之一个同时进行考古研究、总体安置、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建设、古船展览的项目。长江口号2古船博物馆预计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古船博物馆、世界一流的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国际航运贸易中心的展示窗口、中国“生命秀带”的文化标志人民之城。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 *** ,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 *** 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长江口二号”古船寻宝,这艘船上究竟“藏”了多少宝贝?今天下午,长江口二号古船将由“奋力轮”带入杨浦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已经“航行”了150年的这艘古船,终于将归航靠岸。
古船入坞,也将开启长江口二号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新阶段。古船里究竟“藏”了多少文物宝贝?这个问题也成为人们的关注点。
从2016年之一件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完整瓷器开始,这几年,古船打捞保护过程中,已经陆续出水不少文物。它们中的一部分被精心保护起来,并带到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进行专业鉴定和保存。
11月24日,长江口二号古船入坞前夕,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来到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一睹古船上的宝贝。
肚里有乾坤,大瓶淤泥中发现惊喜
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长江口二号古船目前出水文物被集中保存在一个专用的房间。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一个特制的箱子,里面装着一件体型较大的瓷器。名为“清同治景德镇窑豆青地堆白青花松下高士图双耳瓶”的这件瓷器,是目前古船出水瓷器中体型更大的一件。
清同治景德镇窑豆青地堆白青花松下高士图双耳瓶
它的颈部两侧贴塑双狮耳,通体施豆青釉,腹部堆贴白泥,并于其上以青花绘画 松下高士图,器底施白釉。据介绍,此式双耳瓶流行于晚清民国时期,因其多用于陪嫁妆奁,故俗称“嫁妆瓶”。此类器物通常依据尺寸,分为300件、200件、150件与100件等,这里所谓的“件”是一种景德镇特有的瓷器高度参考标准。此器高60厘米,系标准的300件大瓶,属当时烧造同类产品中的体型较大者。
如今“腹内空空”的这件瓷器,在出水时却是“肚有乾坤”。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助理馆员葛彦告诉记者,2021年8月出水的这件瓷器,连同瓶内淤泥一起被带到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时隔一年,在各方面条件成熟后,科技考古专家开始集中采样瓶内淤泥,结果发现淤泥里还有完整的瓷器。
当时,葛彦就在一边目睹。“先是露出了一条瓷器白边,大家以为是一块碎瓷片。再继续采泥,发现里面足足藏了50只小瓷杯。除了之一只靠近瓶口的有破损,其余49只保存完好。大家都非常兴奋。”
清同治青花团龙纹杯
这50只“清同治青花团龙纹杯”,外壁以青花绘四组四爪团龙纹, 外底以青花绘花押款。据介绍,自元代起,民间就不得使用双角五爪龙纹。至明代, *** 不仅禁止民间使用龙纹,与龙纹近似的蟒龙、斗牛与飞鱼等纹饰也一并被禁用。不过,此类纹饰于民间从来便是屡禁不止。清乾隆年间,高宗就明确表示:“五爪龙者,外边常有”,可视作其默许了民间使用饰五爪龙纹的瓷器。自此之后,各类龙纹瓷器于民间的使用便愈发普遍。
长江口二号古船目前出水的此式青花团龙纹杯,均出土于“清同治景德镇窑豆青地堆白青花松下高士图双耳瓶”。其摆放方式颇值得注意,其中有5件杯竖直状成摞被置于瓶颈部,另有5件杯水平状成摞被置于瓶肩部,剩余40件分4摞,每摞10件竖直状被置于瓶底部。
值得一提的是,考古人员在瓶内提取瓷杯时发现,杯与杯之间均以一层稻谷相隔,而稻谷起到了有效的防震作用。
比出水瓷器更“年长”的稻谷
有趣的是,这些稻谷可能比这些杯子还要年代久远。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对这些稻谷进行了碳十四测验。结果显示,稻谷所处时期比清同治年间略早一点。专家推测这些稻壳可能是陈年晒干的,专门用于船上物品的固定和防震。
“古代船只运货空间有限,这种大瓶套小瓶的运输方式并不鲜见。但是大部分用来装小瓶的大瓶,本身比较粗糙,价值不高,更多地起到保护小瓶的作用。而长江口二号古船发现的这一瓶中瓶,无论是外面的豆青地堆白青花松下高士图双耳瓶,还是里面的青花团龙纹杯,价值都很高,这是比较罕见的。”葛彦说。
船上载有古董、精品,也有在当时粗制滥造的“仿品”
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的之一件完整瓷器是十九世纪越南地区窑口青釉水烟罐。这件水烟罐顶盖作半球形,盖面镂圆孔两枚,束颈,鼓腹,下部收束,圈足。通体施青釉,外底无釉。
据介绍,此式水烟罐系一类流行于中越边境及越南境内的器物。在中国广西地区,通常被称作“烟煲”。直至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当地民间仍有使用。在使用方式上,通常会先于器内注水,盖上的两孔,一孔放烟丝,一孔插入吸管用于吸烟。
十九世纪越南地区窑口青釉水烟罐
出水的这件水烟罐胎釉特征及造型风格等与越南地区出土的水烟罐相近,专家认为应属越南地区窑口的产品。又由于目前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的该式器物仅此一器,故而推测古船上或有越南籍船员。
此外,船体的木材,经鉴定也有出自东南亚一带的娑罗双、摘亚木和柚木等船材。无论是水烟罐还是这些船材,都反映了当时上海的贸易国际性。
清同治景德镇窑绿釉杯及底部刻印
出水的“清同治景德镇窑绿釉杯”通体施白釉,外壁则在白釉上复施一层绿釉,口沿处涂一圈金彩,外底以矾红彩书“同治年制”四字双方框篆书款。景德镇窑于明代宣德年间始烧绿釉瓷器,至清代早期又引入欧洲技术,创烧出一种“西洋绿色器皿”,釉质上与传统绿釉有所不同。这件瓷器的绿釉因长期受海水腐蚀,呈现褐色。 它的底部刻有“同治纪年款”,也对了解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时代颇有助益。
清同治景德镇窑粉彩二甲传胪图杯
出水文物中,一个杯身上绘有两只螃蟹张开蟹钳夹着芦苇的瓷器颇为有趣。名为“清同治景德镇窑粉彩二甲传胪图杯”的这件瓷器,玩的是“谐音梗”。二甲传胪图是一种中国传统吉祥纹饰,两只螃蟹寓意“二甲”,芦苇之“芦” 则与“胪”谐音。原来,清代科举称二甲之一名,即殿试第四名为“传胪”,故而“二甲传胪”在清代便是殿试第四名的代称,寄托着人们对金榜题名的美好祝愿。
出水文物也并非每一件都是精品。工作人员特意展示了一件略显粗糙的紫砂壶。出于清同治宜兴窑的这件紫砂刻诗文执壶,外壁刻草书铭文“山水之中”,落款作“少山”,外底钤有“友兰秘制”四字篆书阳文款。
“邵友兰是清中晚期的紫砂名家,他 *** 的紫砂壶一般钤有篆书圆章‘阳羡邵友兰制’或篆书方章‘友兰秘制’等款识。 而少山是明末清初紫砂名家时大彬之号。两个名家从年龄上就相差了一二百年,所以不可能同时 *** 了这件紫砂壶。”葛彦介绍,“另一方面,清中晚期的沉船出水有大量带名家款识的紫砂壶,质量大多粗率,应属仿名家之作,这说明当时社会追逐名家作品之风气颇盛。此器胎质粗松,多处器坯处理不甚细致,加之同时落有时大彬与邵友兰两位不同时期紫砂名家的款识,推测属于仿名家之作。”
清同治宜兴窑紫砂刻诗文执壶
除了大量同治年间的瓷器,古船也载有当时年代的“古董瓷器”——元朝瓷器。已经出水的元龙泉窑青釉高足杯就是其中一件。这一类型的龙泉窑青釉高足杯于龙泉地区窑址的元代地层中屡有发现,内蒙古敖汉旗五十家子元代宁昌路城址的一件出土器与此器最为相像。
元龙泉窑青釉高足杯
葛彦告诉记者:“沉船遗址中出现‘古董’的情况并非个例。它们或是作为船货而被有意带入,譬如元代‘新安’号沉船便出水了68件南宋建窑黑釉盏。此外也常见来自其他遗址,比如随潮水漂流而混入的情况。它究竟为什么会出现在这艘船上,还有待长江口二号古船文物全部出水后进一步研究。”
对于理解上海何以成为上海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此前,长江口二号古船在水下已探明有31个舱室,对其中4个舱室进行了小范围的清理。
“目前总共出水的文物大概700多件,主要包括瓷器,以及船体构件。”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翟杨告诉记者,“其中瓷器完整的和可复原的有600多件,瓷器种类包括青花、粉彩、单色釉、紫砂等。船体构件包括滑轮、绞车等。”
在上海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记者注意到,部分已经出水的船体木制构件被放置于水中,此举是为了保护已经在水里“沉睡”了150多年的它们,如果 *** 在空气中会因缺水而导致干裂。
翟杨透露,长江口二号古船入坞后,会先在古船上做一个保护舱,这个保护舱可以起到控温和保湿作用。“接下来,会建造一个临时考古大棚,把古船罩住。相当于给古船搭了一个新的家。这个临时大棚,将具备实验室考古控温和保湿等基本条件。未来,对古船的研究可以在这个大棚内进行。另外,还将建基础的考古挖掘平台、测绘平台等。”
在翟杨看来,长江二号古船填补了清代晚期尤其是同治时期水下考古的空白。“船上的瓷器可以作为同治时期瓷器断代的标尺。此外,长江口二号古船本身保存得也比较完整,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的造船工艺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范本。”
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发现,也是上海作为近代行业和贸易中心以及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实物见证。翟杨说:“无论是古船本身还是文物,它们都显示了上海与国内、国外有着技术、贸易和文化的紧密联系,印证了上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历史地位。对于理解上海何以成为上海,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整个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文物的数量目前不好估计。随着古船整体打捞、入坞以及文物保护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所有谜底都会在未来揭晓。”翟杨说。
古船模拟图 上海市文物局提供
题图来源:孟雨涵 摄 图片编辑:笪曦
来源:作者:李君娜
新华全媒+|长江二号古船因何沉没?地层记录分析或因极端天气2022年11月24日夜间,一艘中部开口的打捞工程船——“奋力”轮,怀抱着刚刚从长江口横沙水域海底打捞而出的清代晚期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在拖轮牵引之下缓缓驶向黄浦江,计划于25日中午抵达位于杨浦滨江的上海船厂船坞。
11月24日,空中俯瞰停靠在横沙码头的“奋力”轮(右)(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和迁徙项目是中国水下考古重大事件,也是世界首个古船考古发掘、整体迁徙、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建设同步实施的考古和文物保护项目。它标志我国水下考古取得重大突破,为世界水下考古贡献中国技术、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11月24日,工作人员在启航前清洗“奋力”轮甲板。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集全国水下考古精兵强将之力,历时8年寻觅打捞,长江口二号古船终于重见天日。如同一只封存近代上海丰富信息的“时光宝盒”,未来它将如何一一解密文物悬念,又将向世界诉说怎样的上海故事?
寻找:漫漫8年“大海捞针”
从2015年到2022年,漫漫8年间,每当水下考古工作者看不到希望之际又会柳暗花明,长江口二号古船这个“时光宝盒”重见天日的过程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11月20日,上海大学“精海”无人艇参与长江口二号古船现场打捞作业。(受访者供图)
“对于水下考古来说,沉船考古是永恒的主题。”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孙键说。
据介绍,我国水下考古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比国际上略晚,但是有自己的优势,已经形成了“国家主导、地方配合、各部门合作”的模式。中国水下考古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纯水下打捞发展到水下遗产保护、展示应用等全方位领域。
与此同时,凭海临风的上海,作为国际重要航运中心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在水下考古方面的记录却是空白。
上海对水下文化遗产展开了大规模的普查,将目光锁定在一艘晚清著名船只——“万年青”号炮舰。它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处女舰”,完全由中国研发制造,1868年开工建造,1869年下水,1887年在吴淞口外水域被英国船只碰撞沉没。
2015年,在水下普查启动四五年之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组成的水下考古队,在长江口水域反复搜寻,寻找“万年青”。
11月20日,上海大学无人艇团队在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项目现场调试探测仪器。(受访者供图)
同年9月,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加入其中。拥有30多年水下作业经验的打捞局大队长袁立新记得,“当时传达的任务是——长江口有一条古沉船,至于是铁制的还是木制的,还不能确定,我们潜水员要下水去摸清楚,在可能的情况下,更好是把沉船的尺寸给‘摸’出来。”
然而,潜水员随后探明那只是一艘铁质的现代沉船,并非“万年青”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得到的文物线索,就此中断。不仅如此,全国水下考古专家组成的这支队伍还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搁浅事故。
但福祸相依,转机也随之到来:潜水员摸到了一个覆盖着厚厚渔网的大木桩。上海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翟杨兴奋地拿起 *** 向时任上海文物局副局长的褚晓波报喜:“可能发现了个大家伙!水下摸到了大桅杆!”寻找一艘承载上海记忆的古代沉船,似乎有了眉目。
然而,接下来的2016年,水下考古团队在长江口苦苦搜寻了大半年,竟一无所获。眼看由于天气水文等原因,潜水作业的时间窗口即将关闭,搜寻工作再次陷入“黑暗”。
11月21日清晨拍摄的露出水面的古船船体局部。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天无绝人之路。最后一次下水作业时,潜水员摸到了一个外形奇特的瓷器。两三天后,他们又一鼓作气,在水下发现了长约23米的木船船舷。
就这样,人们遇见了沉睡水下的“长江口二号”。如今,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基本情况已经探明:这艘木质帆船确认年代为清代同治时期(公元1862—1875年),所在水域水深8至10米,船体埋藏于5.5米深淤泥中,残长约38.1米、宽约9.9米,已探明有31个舱室。从勘测情况看,推测为清代上海广为使用的沙船的可能性更大。
11月21日清晨拍摄的长江口二号古船船体局部。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考古工作者对长江口二号古船的4个舱室进行小范围清理,舱内均发现有码放整齐的景德镇窑瓷器等精美文物。另外,在船体及周围还出水了紫砂器、越南产水烟罐、木质水桶残件、桅杆、大型船材、铁锚、棕缆绳、滑轮以及建筑材料等大量文物。
11月21日清晨,工作人员对露出水面的长江口二号古船桅杆做好保护措施。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以往打捞沉船都有偶然性、被动性,或是船只失事,或是抢救性打捞,而‘长江口二号’却非常独特。它的发现和打捞都是‘主动为之’,是上海在文物普查的主动性调查过程中发现的,这对今后我国大范围的水下文物普查‘摸清家底’和水下遗产考古与保护特别有启示。”孙键说,发现长江口二号古船,源于上海这座城市对自身历史文化执着的叩问。
出水:清代古船重见天日
2022年3月2日,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 *** 联合宣布启动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消息震动中外。
11月21日清晨拍摄的“奋力”轮“怀抱”古船的画面(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在长江出海口水域,水浊流急、瞬息万变,寻找水下文化遗产犹如大海捞针,水下打捞亦是极大的挑战。浑水环境是中国乃至世界水下考古至今极难跨越的瓶颈。长江口水下能见度极低,基本“伸手不见五指”。
由此,拥有全球顶尖高端装备制造实力和工程施工技术的上海,组织了一支技术“天团”——他们由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联合上海隧道股份、上海电气等企业组成,集成当前世界更先进的打捞工艺、技术路线、设备制造,最终研究形成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来打捞长江口二号古船。
同时,科学家们也跨界“组团”,以最硬核的科技赋能中国水下考古和水下打捞,催生出不少技术创新,包括水下沉船自动识别辅助系统、全球首艘智能化立体采样无人艇、机器人水下考古装备等“黑科技”。
专家指出,与此前打捞出水的宋代南海I号古船相比,长江口二号古船虽然时代晚,但船体更大,加之工作水域无能见度,整体打捞难度更高。长江口二号古船水下考古调查阶段采用更为先进的水下探测和定位技术,相较于南海I号古船,在工程技术上进一步创新,充分展现了我国水下考古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能力的显著提升。
2022年9月6日,“长江口二号”整体打捞工程主作业船“大力”号到达长江口横沙水域,开始在海上施工作业。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11月24日,一位工作人员走在“奋力”轮甲板上。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2022年11月20日深夜,长江出海口横沙水域,两艘巨型工程轮——“大力”号和“奋力”轮灯火通明。它们的使命,是携手将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更大的木质沉船成功打捞出水。
在水下,22根量身定制的巨大弧形梁已经准备就绪,顶部是威力强劲的隧道盾构掘进装置,尾部搭载推力巨大的推进装置,构成水下整体打捞沉船的“神器”。它可以从沉船底部快速掘进,击穿长江口海底厚厚的泥沙甚至岩石杂物,将沉船连泥带水抱进怀中。
随后,整个长江口二号水下考古遗址,包括古船船身、海水和淤泥,被紧紧包裹在22根巨型钢铁弧形梁构成的“考古沉箱”中,总重量达8800余吨,以每小时约4米的速度被提升浮出水面。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很快到了20日与21日交替的凌晨时分。此时,万物沉寂,大海无波……“奋力”轮中央敞开的巨大“月池”中,逐渐出现许多快速旋转翻涌的水涡。海水变得如此躁动,像在宣告水下将有“活物”一跃而出。
11月21日清晨拍摄的“奋力”轮“怀抱”古船的画面(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快、快看!桅杆!桅杆出水了!”21日凌晨零时40分,这是中国水下考古新的里程碑时刻——长江口二号古船断裂的桅杆顶端探出了水面!
此起彼伏的惊叹和拍照声中,百年清代沉船沧桑的身躯缓缓浮现,显露真容——爬满了藤壶,厚裹着淤泥,唯有它身上分割各舱室的“横隔板”如人体肋骨般历历可见……
长江口二号古船被确认为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发现的体量更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丰富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此次被成功整体打捞出水、重见天日,不仅可为深化中华海洋文明研究和文明交流互鉴研究提供珍贵实证,亦将向世界讲述上海故事。
11月21日清晨拍摄的露出水面的古船船体局部。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聚焦:“时光宝盒”琳琅满目
考古工作者探明,长江口二号古船这只“时光宝盒”内涵丰富。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翟杨介绍,目前,长江口二号古船已清理出水600多件陶瓷器。这些瓷器大多产自景德镇窑,也有部分可能产自江苏宜兴窑口。
众多瓷器中,一只清同治景德镇窑绿釉杯最为特别,被命名为长江口二号古船上的“001”号文物。这件绿釉杯小巧玲珑,底部有矾红彩书“同治年制”篆书款识。正是这个底款,对于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年代判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复旦研究团队从瓷瓶中分层取样。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景德镇窑于明代宣德年间始烧绿釉瓷器,至清代早期又引入欧洲技术,创烧出一种‘西洋绿色器皿’,釉质上与传统绿釉有所不同,并且是通过吹釉的 *** 施釉。这件出水绿釉杯因长期受海水腐蚀,微呈褐色。但它自带的上海开埠之初中外文化交流印记,却依然鲜明。”翟杨说。
在位于岳阳路上的上海文保中心,记者曾亲眼目睹科研人员从一只“清同治景德镇窑豆青地堆白青花松下高士图双耳瓶”中,取出了藏在它肚子里的50只青花团龙纹杯。
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淤泥中蕴含丰富信息。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专家解读称,这种款式流行于晚清民国时期,多用于陪嫁妆奁,民间俗称“嫁妆瓶”。令人惊喜的是,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的文少卿副教授团队,在古船淤泥中取样了一些稻壳,然后以碳十四测年验证出稻壳的年龄也在清同治时期略早,从侧面佐证了长江口二号古船已沉睡水下150余年时光。
科研人员展示出水青花双耳瓶。(新华社发)
“二甲传胪图”杯、“吹绿”釉瓷、青花双耳“嫁妆瓶”乃至越南水烟罐……从目前收获的文物来看,“长江口二号”出水的瓷器多为贸易交流瓷, *** 精良,它们如散落海底的拼图碎片,为人们“拼贴”出一幅上海开埠初期生机勃勃、文化多元的社会生活图景。
历史学家介绍,19世纪最后的几十年中,上海作为国际贸易港的特质愈发鲜明,进口商品种类繁杂多元,既有香烟、火柴、杂货,也有煤油、煤炭、工业设备,等等。在国内贸易方面,上海也是长三角的物流中心和商品供应链顶端。经初步探明,长江口二号古船拥有31个载货舱室,船载文物数量巨大。除了已经发现的越南瓷器、景德镇瓷器甚至来源无法判定的元代瓷器之外,船上还装载哪些货物?惊喜,或许很多。
复旦研究团队检测出长江口二号古船上稻谷“年龄”。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孙丽萍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船体和船用属具保存较好,大量船上生活物品展现了清代晚期商船航行与船上生活的生动画面,是当时船舶社会的实物反映。古船船货丰富,可望为研究中国近代经济贸易史、长江黄金水道航运史和近代海上丝绸之路提供重要资料。”翟杨认为。
11月21日清晨,工作人员在进行固定古船船体工作。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回家:讲述近代上海传奇
2022年11月25日,按照预定方案,“奋力”轮将带着长江口二号古船驶入黄浦江畔的上海船厂旧址一号船坞。百年古船回到了百年船坞,可谓珠联璧合。这里的前身,是1900年外商创办的瑞镕船厂,当年投资就高达数十万两白银,在近代史上亦是赫赫有名。
11月21日清晨,工作人员进行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历时8年搜寻论证,经历79天海上施工奋战,未来还将在黄浦江畔的百年船厂船坞旧址上设计修建活态博物馆,集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展示教育、考古与非遗活态体验和国际水下文化遗产科学研究等诸多功能为一体——上海水下考古首战的大阵仗、大气魄令人瞩目。人们不免好奇:一艘清末沉船为何如此重要?
学者指出,眼下,考古工作者已经初步判定——长江口二号古船是一艘清同治年间的贸易商船,属于沙船船型的可能性极大。而上海素称“沙船之乡”。它的重见天日,对于上海近代史研究无疑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11月21日清晨,工作人员进行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当“长江口二号”风正帆悬航行于黄浦江上之际,正是百余年前上海开埠初期,彼时上海从封闭走向开放,更迅速崛起为国际贸易重要港口和现代化国际都市。上海“何以上海”的传奇由此发轫。
据《上海洋商史》一书,上海自设县建城以来,就处于长江三角洲这一“世界上人工水道的更大 *** 地区”。开埠前夕,上海航运的中心正是沙船业,年载航能力约120万吨,向北有“北洋航线”,向南可达东南沿海甚至南洋。开埠之后,中外航运竞争激烈,上海港迅速跃升为中国航运中心和世界重要贸易港口。
当时,沙船兴盛带动百业兴旺——沙船有力推动了上海航运业腾飞,成为支柱行业,更辐射众多其他行业。1858年两江总督何桂清曾在奏折中写道:“江苏一省,精华全在上海,而上海之素称富庶者,因有沙船南北贩运。”
沙船是见证上海“以港兴市”成为现代大都会的重要航运载体。它的形象亦因此醒目地出现在上海市市徽上。穿过百余年时光回望,当时的上海沙船行业可谓“顶流”,直接推动了钱庄业、布业、北货业等在城市中兴起并繁荣。
然而,短短二三十年中,沙船经历了“领袖百业、富庶江南”的高光时刻,也经历了在外商钢铁货轮竞争之下的逐渐衰败。
黄浦江上浩浩荡荡数千艘满风满舵而行的沙船无法预料:正是在19世纪下半叶,全球帆船时代宣告终结。像“长江口二号”这样身手敏捷的快速木质帆船,依然全力以赴,与西洋蒸汽轮船竞争角力了一段时间。
“在帆船消失的同时,仍有一些大型的中国沙船远航至日本、马尼拉和新加坡。与此同时,上海成了由外国轮船公司控制的巨大海运枢纽中心,航线四射,辐射日韩和欧美。”
据记载,1865年起,外国船舶兴起于上海。短短几年时间内,两三千艘沙船多数被废弃搁置,上海沙船总数锐减至“不及四五百号”。在同治年之后的光绪年间,仅存200余艘。而到了1896年,宁波海关的报告显示:这一年沪甬航线上已经“没有中国民船了”。
如今,由于历史原因,曾盛极一时的沙船已没有完整实船存世。正因如此,被初步确认为沙船船型的“长江口二号”,不仅填补了我国水下考古清代晚期古船的空白,更为研究近代上海历史找到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见证。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在《实证上海史》中记述, *** 战争后,上海开埠,西方列强进入上海,选择了如今举世闻名的外滩一带加以开发营造,最早落成的建筑就是英国领事馆——位于中山东西路33号。英国领事馆于1849年建成,1870年遭遇火灾,1873年又重新修建而成。以这座建筑为起点,外滩逐渐成形,上海作为一座国际都市的宏大叙事也日渐丰满。
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正在灌水(无人机照片,1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外滩的日渐繁华与“长江口二号”沉没,都成为上海在近代秉持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精神并跃升为国际航运和贸易中心与全球重要城市的历史注脚。
光荣与落寞,交织于“长江口二号”一身。所幸,今天的水下考古工作者以不轻言放弃的精神,从浪奔浪流的长江口海域找到了这枚时空胶囊,并以世界一流的高科技装备与技术将它小心翼翼从海底托起,送回黄浦江畔。
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已打开闸门,完成灌水,静候古船归来(无人机照片,1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据介绍,未来,作为历史建筑的上海船厂船坞将“变身”为沉船考古基地和古船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将在那里打开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时光宝盒”,逐步揭开这艘清代沉船的诸多未解之谜。
“以物论史,以史增信,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方世忠说,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是一次文物考古和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接下来我们将用水下文化遗产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全面展现中国水下考古的魅力和科技创新实力”。
“‘长江口二号’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说,当上海以勇立潮头的雄姿拥抱世界之际。这艘无言的古船破浪而出,将向人们展示百余年前上海的“基因密码”。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金鑫】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长江2号洪水到来,专家点出这些防汛重点新京报快讯(记者 李玉坤)7月17日10时三峡入库流量达到50000m3 /s,水利部发布长江2号洪水。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应急指挥专员张家团接受记者采访,解读防汛重点。
三峡防洪库容仍有125亿立方米
张家团解释,从上游来说,截至18日12时,三峡入库流量维持在61000 m3 /s ,库水位160. 78米,已经基本上达到洪峰流量,出库流量34700 m3 /s。当前三峡水库自身防洪库容还有125亿立方米,如果之后川江继续来大的洪水,通过三峡和上游40多座大型水库群的联合调度,科学拦洪错峰,上游洪水是基本可控的。
“从中下游来看,受近日上游和区间来水影响,今天上午长江汉口以上干流和洞庭湖水位在缓涨;中间九江江段以下,以及鄱阳湖水位在缓慢下降;下游安徽段水位在缓涨。但近期以来,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均在保证水位之下。目前,长江中下游五省累计发生的各类险情有2500多处,其中长江干堤险情108处,均得到有效处置,无重大险情发生。”张家团说,可以说,这段时间以来,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地区的汛情和险情总体上一直处于可控状态。
长江中下游和两湖地区水位超警半月
张家团表示,当前,长江流域防洪也存在一些风险。
其中,从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地区来看,有两个方面。“长江中下游和两湖地区水位超警已经半个月左右了,堤防长时间高水位浸泡,容易出现滑坡、塌陷、管涌等险情。估计中下游高水位还要维持一段时间。另外,长时间巡堤防守和应急处置,再加上在高温或暴雨的恶劣环境下工作,巡查抢险人员人困马乏,非常辛苦,容易出现麻痹和厌战心理。”张家团说。
对于上游地区,张家团认为,目前重点在于做好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中小型水库的防洪安全,以及城市内涝的防御。
太湖及河网地区将较长时间超警
6月中旬以来,受持续降雨影响,太湖水位持续上涨,6月28日达到警戒水位(3.8米),昨天达到保证水位(4.65米),目前超保0.05米左右。张家团预测,近期太湖流域降水会趋缓。
他认为,太湖及周边的防洪首先是要克服长时间高水位防守的压力。目前,太湖及周边水位超警已经20余天,虽然到现在太湖大堤及周边还没有大的险情和灾情发生,但由于堤防长时间浸泡容易出险。
另外,由于这一带河网地势比较平缓,内外河水位差小,再加受长江洪水顶托,排水很慢,未来太湖及河网地区较长时间内还会处于超警状态。
淮河上中下游水库还有较大防洪库容
受连续降雨影响,这两天淮河出现明显涨水过程。上游干流王家坝水文站昨晚达到警戒水位,淮河发生今年1号洪水。7月18日上午,王家坝超警0.31米。
预报未来3天,淮河流域部分地区仍将有大到暴雨。受其影响,淮河上中游干流维持超警状态,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较大洪水。
张家团表示,对淮河来说,这是今年的之一号洪水。虽然目前淮河干流大部分河段水位还不高,上中下游水库还有较大的防洪库容,但随着后续降水的增多,“七下八上”期间,对淮河的防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要高度重视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和中小型水库的安全,要加强城市内涝的防御。
■
名词解释
目前,群众对于防汛领域相关名词,比如警戒水位、保证水位等还不太了解,张家团做了相关解释。
警戒水位
,是指洪水达到要注意警戒、做好防汛准备工作的水位。警戒水位一般是洪水位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
保证水位,是指洪水达到防洪工程设计防御能力的水位。也就是说过了这个水位,就超过工程设计标准了,必须全力做好抢险防护的工作。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防洪工作一般就很紧张了。
水库汛限水位,是指汛期到来前,允许水库蓄水的上限水位,也就是汛期水库防洪调度时的起调水位。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项玲
三峡游轮长江2号怎么样?长江2号游轮是长江海外系列的一艘豪华游轮,也是三峡游轮中口碑极好的一艘游轮。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艘船怎么样?
长江2号游轮
长江2号游轮是长江三峡游轮中一艘万吨级大型豪华游轮,游轮是参照海上五星级邮轮标准,精心打造的内河顶级游轮。首航时间是2011年,更大载客452人。游轮设施完善,拥有室内恒温、恒湿游泳池和世界一流音响配置的影剧院和同声翻译国际会议厅。
三峡
长江2号游轮的航线
目前长江2号游轮执行的航线为从重庆至宜昌或从宜昌至重庆。长江2号游轮从重庆到宜昌4天3晚旅 *** 程如下:
从重庆朝天门码头登船,顺水而下抵达宜昌茅坪港码头,沿途景点有丰都双桂山、三峡大坝、烽烟三国、白帝城、瞿塘峡、神女溪、三峡垂直升船机,其中船票包含的景点有:丰都双桂山、神女溪、三峡大坝三个景点,其它均为自费景点。
三峡
丰都鬼城
长江2号游轮具体行程如下:
之一天:餐食自理
18:00-20:00 重庆朝天门码头登船(具体码头以通知为准)
21:00-21:30 游轮安全说明会,鸣笛启航 特别赠送(赠送项目,不用不退费): 当日07:30前抵达重庆主城的游客,可获赠游览重庆市内一日游,逛千年磁器口古镇,赏8D网红城市,游览完成后送至朝天门码头登船!
第二天:早中晚餐
06:30-07:00 免费早茶、早咖啡、太极晨练
07:00-08:00 自助早餐 08:00-12:30 抵达丰都,上岸游览【双桂山】,可自选游览【丰都鬼城】(自费 290 元/人)
丰都鬼城
12:30-13:00 自助午餐 16:00-16:30 船长欢迎酒会
17:30-18:30 自助晚餐 16:30-21:00 在船上自由活动,可自费游览【石宝寨】(自费 220 元/人)或【烽烟三国】(演出时间约 70 分钟, 自费 290 元/人)
石宝寨
第三天:早中晚餐
06:30-07:00 免费早茶、早咖啡、太极晨练
07:00-08:00 自助早餐
07:30-10:30 抵达奉节,船上自由活动或自选游览【白帝城】(自费 290 元/人)
白帝城
10:30 游船过长江三峡-【瞿塘峡】
11:20 游船驶过长江三峡-【巫峡】
11:30-12:30 自助午餐
13:30-16:30 停靠神女溪码头,换乘观光船游览【神女溪】
神女溪
18:30-20:00 在二楼餐厅船长欢送晚宴
20:00-21:00 娱乐晚会
第四天:早餐
06:45 自助早餐
08:00-12:30 宜昌茅坪码头离船,上岸乘车游览【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
13:00-13:30 三峡大坝游览后乘车抵达宜昌三峡游客中心散团,结束行程
自选游览升级付费项目: 08:00-13:00 【三峡大坝】+【屈原故里】(自费 180元/人) 08:00-13:30 【三峡大坝】+【升船机】(自费 290 元/人) 08:00-17:00 【三峡大坝】+【三峡人家】(自费 290 元/人)
三峡人家
三峡人家
长江2号游轮是三峡豪华游轮中性价比比较高的一艘,经济实惠,还是国宾接待用船,值得大家选择。
标签: 长江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