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的一个财经网站上,我们看到有网友为阿迪达斯高唱赞歌。
该公司的股价在去年的10月末,曾经跌至45元,但如今已经上涨到76元,半年的时间涨幅达到70%。
这一个全球知名的运动品牌的年报也显示去年的营收上涨了1%。
难道说,在中国市场遭受重大挫折之后,这家公司的反思起到了效果吗?
01,股价大跌
其实在去年全球通货膨胀不断提升的大环境之下,各种各样的商品物价都有较大的涨幅,阿迪达斯的总营业收入只增加1%,在扣除了物价上涨因素之后,其实营业收入是下跌的。
有相关人士表示,阿迪达斯的利润实际上是大幅度下跌,下降了近70%,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营收方面更是惨不忍睹。
上图是在美股的股价表现,虽然这一段时间确实有所反弹,但是对比曾经更高接近200元的股价,即使反弹了,依然还不足下跌幅度的一半。
该公司的利润正在不断的减少。2022年的利润比2021年的利润减少了将近14亿欧元,相当于阿迪达斯亏损在中国大陆近3成的营收额度。
02,关店2000家
如今在欧美不断加息的情况下,在难以控制的通货膨胀之下,西方国家的经济低迷,消费不振。
本来这种情况下,大型的国际品牌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中国市场,希望利用中国的巨大市场,挽回一定的损失。
但是阿迪达斯显然做不到。
阿迪达斯内部人员表示,2022年在中国大陆的销售惨淡的原因是因为库存压力过大,并不是因为疫情封锁或者是国际形势影响。
根据往年阿迪达斯数据报表不能看出,阿迪达斯库存问题早已初见端倪,在2019年末,阿迪达斯库存有近41亿欧元,但是同年本公司的现金流水额度只有近9亿欧元,这就相差了近5倍之多。
原本阿迪达斯想着在疫情过后情况会有所好转,但2022年库存却升至近60亿欧元,不降反增了近20亿欧元的库存。
阿迪达斯公司为解决库存,决定让内部员工进行库存买卖,想要以此方式去减少库存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是这种办法也无法解决这个难题,所以阿迪达斯总公司决定关闭库存压力更大的子品牌在中国的2000多家分店,裁减了相关的所有员工。
03,诚意不足
但是如果这家公司的反思只是局限于关闭门店,裁剪员工,那显得远远不够,同时也未能达到中国消费者的期待。
在2021年,阿迪达斯的高层表示要将中国大陆区域标为重点市场营销区域,并公开声明非常看好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与购买力。
结果从报表来看,中国大陆地区如此惨淡的销售额,与此前的高谈阔论相比可谓是大相径庭。
数据很好的反映了市场。一家如此之大的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上不断的节节败退,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不管怎么样,当初在新疆棉事件上的表态,损害了中国消费者的感情,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时至今日,消费者依然未能等来有诚意的道歉,当然深表失望。
PS:写一篇文章需要2-3小时,阅读只需2-3分钟。
既然看到了这里,请您花2-3秒,给本文“点赞”!
阿迪达斯拉响经营警报:关店、欠租、大中华区一季度少卖8亿文 | AI财经社 实习生 周享玥
编 | 华记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继钻空子拖欠租金被怼后,阿迪达斯再传出负面。
4月3日,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阿迪达斯正在向德国 *** 寻求超过10亿欧元(11亿美元)的贷款援助,以应对新冠病毒疫情带来的冲击。
据悉,该贷款援助是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为给疫情期间陷入困境的企业提供金融流动性,而在3月23日启动的一项贷款援助计划,目前已有2500家企业申请了总计106亿欧元的 *** 援助。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阿迪达斯正在与KfW进行磋商,洽商的规模大约在10亿-20亿欧元之间,但最终数额和时间尚未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阿迪达斯CEO卡斯帕·罗思德(Kasper Rorsted)此前曾表示,公司不需要 *** 的直接支持,但可能需要信贷援助。不过,对于寻求超10亿欧元贷款的消息,目前,阿迪达斯方面并没有任何回应。
(图源:视觉中国)
拖欠租金被怼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的发酵,各行各业都难逃疫情的重创。为应对疫情造成的经济压力,德国 *** 于3月23日推出了一项房租援助计划。
援助计划显示,自4月1日起到9月30日,如果租客因新冠危机而不能按时缴纳租金,房东不能因此解约,补交租金的时间可以宽限至2022年6月底。
此消息一出,德国运动巨头阿迪达斯立即表示,由于德国的专卖店纷纷关闭,公司将缓交四月份的房租。随后,时装公司H&M、阿迪达斯老对手Puma(彪马)、德国大型连锁鞋店Deichmann以及电器连锁零售巨头Saturn等品牌也纷纷效仿,表示从4月份起将暂停缴纳旗下店铺的租金。
让阿迪达斯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决定很快就遭到网友们的集体炮轰和 *** ,商界、政界、劳工界人士纷纷发文指责其“钻空子”推迟支付租金和“滥用法案”。
德国司法部长Christine Lambrecht表示,这种行为是对租客保护法的滥用。前任司法部长Katarina Barley则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张阿迪达斯鞋子的照片,并配文“这是我最后一双阿迪”。联邦劳工部长Hubertus Heil也批评称:“阿迪达斯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并指出该企业近年来赚取了巨额利润。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阿迪达斯分别实现营收212.8亿欧元、219.15亿欧元、236.4亿欧元,净利润分别为13.4亿欧元、17.02亿欧元、19.18亿欧元。
另据阿迪达斯2019年财报显示,其净现金约有8.73亿欧元,而阿迪达斯在德国的专卖店仅有26家,两相对比之下,不少人认为这些租金上的损失对于阿迪达斯这样实力雄厚的企业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重重压力之下,阿迪达斯CEO罗思德解释称,阿迪达斯并非打算赖掉4月份的租金,只是希望申请缓缴,并声明“私人小房东仍会如期收到租金,只冻缴给大型房地产财团的房租”。
舆论却并没有翻转,4月2日,阿迪达斯再发声明,正式对拖欠租金一事道歉,并表示将按期缴纳4月份的租金。在致歉信中,阿迪达斯极力诉说了目前集团遭遇的困境,表示“几乎全世界的业务都受到影响,商店都关门了,即使像阿迪达斯这样健康的公司也无法支撑太久。”
实际上,阿迪达斯最近确实有些祸不单行的味道。
继欠租事件后,4月2日,阿迪达斯又被曝拒付广告费。据麦迪逊邦报道,3月29日,有推特博主公开了一封匿名邮件,邮件内容显示,阿迪达斯宣称因疫情缘故,自即日起拒绝支出一切广告费用,甚至有广告方指出,阿迪达斯目前仍有部分广告费尚为拖欠状态。
4月3日,阿迪达斯又因宣创物料问题而被韩国女团Blackpink的粉丝群怼。据悉,阿迪达斯与Blackpink合作,却被粉丝发现其官方宣传物料放了另外三位成员的物料,唯独没有金智秀的单人物料。为此,粉丝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指责其做法,并要求阿迪达斯道歉。
AI财经社查询阿迪达斯官网发现,目前,其官网上的宣传海报已经替换为了包含四位成员的完整版本。
(图源:阿迪达斯官网)
关店潮移至海外
实际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运动服饰零售商们最近的日子并不好过。
一方面,受奥运会、NBA、欧洲杯、各地马拉松等各项大型体育赛事相继被取消或推迟,阿迪达斯等品牌的运动品销售主战场元气大伤。与此同时,连续几次美股接连熔断也让阿迪达斯的股价遭到重创。
更低谷时,阿迪达斯股价一度下跌至87.65美金,对比年初176.36美金的高位,股价下跌了50.3%,市值缩水近一半,达338亿美金,约等于一个百度(最新市值344.43亿美金)。
而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美东时间4月2日收盘,阿迪达斯股价为105.8亿美金,总市值210.72亿美金,股价虽有所回升,但仍处于地位。
(图源:视觉中国)
另一方面,疫情引发的关店潮也让阿迪达斯苦不堪言。
作为阿迪达斯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大中华区阿迪达斯的销售增长迅速。据阿迪达斯2019年财报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阿迪达斯大中华区同比取得18%的销售增速。至此,阿迪达斯在大中华区已经连续23个季度获得双位数增长,2019全年增速达15%,带动亚太地区增长10%。
不过,正是这一优质战场首先给了这个知名运动服饰品牌沉重一击。
首先在销售端,阿迪达斯在中国拥有约1.2万家门店,其中多数为特许经营店,还有近500家为直营店,约占全球直营店总数的40%。
在关店潮影响下,据该公司2019年财报显示,大中华区1月25日至2月底的销售额同比减少了约80%,预计2020年之一季度阿迪达斯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将减少8亿至10亿欧元,经营利润减少4亿至5亿欧元。
其次在供应端,阿迪达斯有近五分之一的产品在中国生产,这势必将对该品牌的供应链产生较大影响。
而随着中国疫情逐渐得到控制,阿迪达斯中国门店和物流仓库逐渐恢复营业,关店潮也开始转移至海外。
3月17日,阿迪达斯宣布暂时关闭欧洲和北美的阿迪达斯及锐步门店,欧洲门店于3月18日至29日关闭,美国和加拿大门店则于3月17日至29日关闭。最新消息显示,门店至少要关闭到4月20日。
另外,全球经营业务被按下暂停键的同时,为防止市场上产品积压,阿迪达斯已于2月份暂停向所有批发商发货,并将从批发商手中回收库存,待今年晚些时候在直营店重新出售,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阿迪达斯的现金流。
为节省资金,阿迪达斯表示,目前已全方位采取应对措施止损,包括减少员工工作时间、高管放弃部分薪酬、寻求信贷支持等,另外,其还将暂停今年的10亿欧元股票回购计划。
阿迪达斯为何卖不动了?业绩下滑,库存高企
不出意外,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又“碰壁”了。
当地时间3月8日,德国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发布2022年全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其在大中华区的营收继续下跌,从2021年的45.97亿欧元跌至2022年的31.79亿欧元,跌幅达31%。
对于阿迪达斯来说,中国市场失速,已经算不上新鲜事了。从2021年Q2开始,“大中华区业务大幅下跌”几个字,便时常出现在该公司的季度报、年度报上。
颇具戏剧性的是,2021年年初,阿迪达斯刚把大中华区业务从原本的亚太地区剥离出来,并冠之以“三大战略重点市场之一”的名号。没曾想,被寄予厚望的中国市场,不仅没能给公司业绩“添砖加瓦”,反倒成了“跌跌不休”的主力。
受大中华区业绩不佳影响,过去一年,阿迪达斯总营收微增1%至225亿欧元,低于市场预期,营业利润同比大跌66%至6.69亿欧元,毛利率同比下滑3.4个百分点至47.3%。
不同于以往用疫情、国际局势、经济形势等外部环境解释,这一次,阿迪达斯直接点名了业绩不佳的主因之一:库存高企,以及由此引发的存货注销、折扣过大等问题。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阿迪达斯存货为40.09亿欧元,而截至2022年底,该数据攀升至59.73亿欧元,同比增加49%。根据美国商业媒体Footwear News报道,阿迪达斯与椰子鞋系列主理人、美国说唱歌手Kanye West终止合作时,椰子系列产品的积压库存市值为5.3亿美元。
也就是说,阿迪达斯当前面临的库存高企问题,并非完全由椰子鞋导致,后者最多只“贡献”了10%。
事实上,早在财报披露之前,不少阿迪达斯内部员工就已经切实感受到了“库存危机”。
▲(图源/阿迪达斯微信公众号)
曾供职于阿迪达斯供应链部门的陈霆告诉「市界」,2020年时公司只组织了两次内购福袋活动,从2021年开始,内购的次数增加到了4次至5次。
内购活动的意义因企业而异,有企业将其视为员工福利平台,也有企业通过内购卖样品、去库存。在陈霆看来,阿迪达斯近些年的内购更像后者。
“不少都是些过季商品,或者陈列样品,价格也不便宜,17件到20件产品,卖400块钱。”比起自家的内购活动,陈霆和同事们更愿意买竞争对手的,“大家都托人买耐克的福袋,299块钱买10件到15件商品,保底3双鞋,要有一双AJ就赚翻了”。
阿迪达斯的库存危机,曾在旗下子品牌NEO担任中层的肖林的感受更直接。肖林告诉「市界」,不仅阿迪达斯自身有大量存货,线下经销商手里也压了不少货,消化需要时间。“目前看,2023年和2024年,经销商的卖货量肯定不够,撑不起整个公司的生意。”
一番权衡之后,阿迪达斯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关闭中国区所有NEO线下门店,裁掉NEO业务线所有员工。肖林告诉「市界」,NEO系列这几年只在中国地区有,其他市场早就不做了,这意味着,单打独斗的NEO中国不仅很难拿到总部的预算,也因为销售不佳率先被放弃。
“2021年前后,NEO在中国有2000多家线下店,想要这些店撑过2023年是不可能的,库存堆积在那里,经销商也不拿新货。”肖林很清楚,对于公司而言,先裁员关店,等缓过劲来再开新店,肯定是更节约成本的选择。
对于鞋服行业来说,库存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2年,一场库存危机曾席卷本土鞋服行业。彼时,安踏、李宁等本土企业的营收普遍不过百亿元。面对危机,有企业不计成本甩卖,后资金链断裂破产,也有企业凭着“船小好掉头”的体量优势,致力于零售端改革,用十余年时间走出危机。
而今,面临库存高企问题,阿迪达斯显然不敢掉以轻心。新任CEO比约恩·古尔登在财报里表示,今后,阿迪达斯不仅要妥善解决库存造成的负面影响,还要“取悦”零售商,以及终端的消费者。
价格体系混乱
阿迪达斯的库存问题,是如何日益严重的?对此,经销商和公司员工可能更有发言权。
事实上,阿迪达斯的库存问题由来已久。疫情前,公司就已经存在低现金流、高库存的情况。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阿迪达斯的库存为48.5亿欧元。作为对比,公司同一时间段的现金流仅为8.73亿欧元。
紧接着,疫情放大了阿迪达斯的一些问题,比如产品力不足,又比如盲目要现金流,不惜牺牲价格体系,让经销商利益受损等。
多位经销商告诉「市界」,2021年算是一个转折点。
“相比于其他品牌,阿迪达斯的打折过于频繁。”陈立供职于阿迪达斯在华三大经销商之一的公司,负责西南某区业务,他分析称,疫情给各家企业造成的影响刚开始是一样的,但阿迪达斯的后续走向,更多是企业自身的问题。
“从2021年开始,阿迪达斯在促销返利上变得没有章法,不仅打折周期长、折扣大,连打折覆盖的商品范围都很杂乱无章,像是随时在根据库存和售罄情况调整。”陈立回忆称,阿迪达斯的无序打折,影响到了正价商品销售,进而导致经销商整体销售折扣过低,出现大面积亏损。
曾任阿迪达斯某一线门店销售主管的方沛林告诉「市界」,2021年前后,他从系统后台看到,公司把不少溢价空间高的产品资源给了“特殊店铺号”,专门用来做团购和特卖,店里留下的不少是过时款,这很匪夷所思。
方沛林和同事们猜测,相比于门店销售,团购和特卖显然“回款更快”。但从某种程度上看,这种行为也损害了门店形象和正常销售。
▲(图源/阿迪达斯微信公众号)
事实上,对于阿迪达斯而言,牺牲价格体系、寻求短期回报的“传统”从来就有。2019年,时任阿迪达斯全球媒介总监的西蒙·皮尔就公开表示,公司过分关注业绩指标,对销售额有严格要求,“为了走量,公司经常以促销的方式进行销售,增收未必增利,还会影响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
即便已经意识到了问题,阿迪达斯却没有在经营层面进行纠偏。直到2022年Q2财报 *** 会上,阿迪达斯高层还在表示,下半年打折促销活动会明显增加,尤其是大中华地区,为的是清除过剩库存。
从数据上看,阿迪达斯过分强调清库存,并没有起到明显效果。2022年Q1,其库存为45.42亿欧元,到了2022年Q4,该数值反而增加到了59.73亿欧元。
阿迪达斯的库存为何不降反升?陈霆和同事们讨论过相关话题,再结合前端店长带回的消费者反馈,大家达成部分共识:阿迪达斯的产品设计不够吸引年轻人,“基本只有terrex系列和足球系列在内部评价比较高,其他都不太行,但足球系列受众毕竟少”。
更雪上加霜的是,棉花事件后,阿迪达斯依仗的流量明星带货路子也走不通了。相较而言,耐克的代言人主要是国外体育明星,受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产品力不够,对于过分依仗线下经销商的阿迪达斯而言,是致命的。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由于消费者不认可阿迪达斯的产品,导致品牌在经销商面前的话语权本身就不强。再加上品牌方价格体系混乱,损害经销商利益,经销商轻则减少合作,重则任意串货,进一步伤害品牌价格体系,形成了恶性循环。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下的阿迪达斯,仿佛陷入了某种怪圈,直至营收和毛利率水平进一步降低。
丢失了市场
目前,为了应对中国市场的库存危机,阿迪达斯祭出了三把斧。
首先便是裁员。肖林告诉「市界」,NEO中国的整条线“都被端了”,中国区的其他部门也在裁员。对于企业而言,裁员过冬,是性价比较高的做法。
其次是巩固与经销商的关系。2022年4月,中国香港人萧家乐成为新一任阿迪达斯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此前,萧家乐曾在阿迪达斯任职18年,后加入内衣品牌都市丽人。
“萧家乐是‘老阿迪’了,之前做销售出身,和经销商关系比较好,目前主抓销售。”肖林告诉「市界」,萧家乐上任,体现着阿迪达斯去库存的决心,“盘货的逻辑主要还是看经销商”。
与此同时,据肖林介绍,2022年4月以来,阿迪达斯中国区的高层陆续进行了调整,相当一部分华人或者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被任用,整个管理团队比过往“更接地气”。“现在市场营销的负责人也是‘老阿迪’,上海人,对中国市场的情况和变化更了解。”在肖林看来,集团此举,是希望把公司过去成功的打法再复刻一遍。
方沛林则听闻,公司明确了“开源节流+明确责任分工”的政策。具体而言,大方向是分区经营,停止大中华区所有除技术岗以外的 *** ;小方向则是精细化管理,关闭亏损店铺,把资源向旗舰店体量的门店进行倾斜。
最后则是尽力挽回库存损失。不久前,坊间开始流传出“阿迪达斯将恢复与Kanye West合作”的说法。据传,双方已经重新达成合作协议:阿迪达斯于2023年完成剩余椰子鞋款的发售,事后,公司向Kanye支付一笔不小的版权费。对此,「市界」向阿迪达斯中国区进行求证,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图源/阿迪达斯微信公众号)
阿迪达斯试图清理库存、重拾辉煌的决心异常坚定。但问题是,当下摆在其面前的,是一个怎样的中国市场?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根据欧睿咨询的数据,2021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份额前五名分别是耐克中国、安踏、阿迪达斯中国、李宁和斯凯奇中国,占比分别为25.2%、16.2%、14.8%、8.2%和6.6%。到了2022年上半年,座次发生了显著变化,阿迪达斯中国的排名掉到了第四位。
阿迪达斯丢失的市场,正在被更多专注各自赛道的品牌分割。
以加拿大运动服装品牌lululemon为例,这个从瑜伽细分赛道杀入的品牌,过去三年在中国稳步增长,三年复合增长率接近70%。2022年4月,lululemon发布五年发展计划,预计到2026财年,中国大陆将成为其全球第二大市场。
市占率之外,阿迪达斯在中国面临的下一个问题是,品牌本身还剩什么?是否能赢回市场?
运动鞋服品牌有自身的发展逻辑。拿运动鞋举例,国元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其普遍的推广方式是研发革命性创新鞋款、通过顶尖选手在比赛中的穿着和运动表现的提升,最终带动普通大货的销售、建立专业的品牌形象,进而在渠道、体育及娱乐营销中占领头部资源,逐步构建壁垒。
很显然,从目前来看,阿迪达斯的技术不算先进。国元证券指出,阿迪达斯的产品技术“青黄不接”,不仅当下主打的科技仍然是2013年推出的Boost平台,就连公司最新的4D中底和Lightstrike中底,在消费者中的认可度也比较弱。
此外,受到上一届中国区高层的决策影响,阿迪达斯在品牌营销、DTC渠道搭建等诸多方面也不尽理想。
“我们在中国犯了错。”半年前,阿迪达斯前CEO罗思德用一句概括性话语,总结了阿迪达斯在中国的过去。而今,新任CEO古尔登接下的,是一个库存高企的市场,以及更多不确定性,他能扭转阿迪达斯的局面吗?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肖林、陈立、陈霆、方沛林为化名)
作者 | 李丹
编辑 | 陈芳
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错在哪?虽然现任CEO罗思德公开承认“在中国犯了错误”,但阿迪达斯在中国仍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也有着稳固的品牌和用户基础
图/视觉中国
文 | 《财经》记者 辛晓彤
编辑 | 余乐
8月23日,阿迪达斯监督董事会宣布,现任CEO罗思德(Kasper Rorsted)将于2023年离职。这比他原定的任期结束时间早了三年。
罗思德是丹麦人,2016年起接任阿迪达斯CEO职位,此前是德国日化巨头汉高集团的CEO。媒体普遍对罗思德的提前离任感到意外,纷纷猜测与全球疫情下阿迪达斯表现低迷相关。
宣布离职的十几天前,罗思德在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坦言:“我们在中国犯了错误。”这句话只是整篇采访中很小的一部分,却在中国激起不小的波澜。
在此之前,罗思德一直把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的低迷表现归咎于疫情和舆论环境等外部因素,这是他首次公开承认品牌自身也有失误。
数据不会说谎。8月初,二季度财报出炉,阿迪达斯在欧美市场呈复苏态势,其中北美市场增长36.5%,引领整体上涨,但大中华区的营收却下降了28.3%(中和汇率因素后的跌幅为34.6%)。大中华区的营收数据脱离亚太大区单独计算不过六个季度,但已经连续五个季度下跌。
注:图中大中华区收入增长率为中和汇率因素前的数字
大中华区是阿迪达斯全球第三大市场,2022年上半年在阿迪达斯总营收中占比15.8%。大中华区曾经引领阿迪达斯全球整体增长,现在却成为最拖后腿的那一个。
耐克同样在中国市场经历营收下滑,但体量小于对手的阿迪达斯仍是滑得更快的那一个。耐克大中华区在2021年12月到2022年2月、3月到5月的两个财季中分别下滑8%和20%。
面对股东和媒体的诘问,阿迪达斯CEO罗思德表示:“我们在(中国市场)了解消费者方面做得不够好,给了竞争对手发挥的空间。”
在2021年最新推出的“五年计划”中,中国市场被摆在重要位置,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到2025年销售额翻倍,但现状却是营收一降再降。阿迪达斯在中国仍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也有着稳固的品牌和用户基础,还远远谈不上“失败”。对于这家公司而言,现在更大的挑战就是纠正“错误”,尽快扭转下滑的趋势。
产品“过时”:逐渐偏离年轻人
需要明确的是,这并非阿迪达斯之一次公开承认决策失误。
2019年,阿迪达斯的全球媒介总监西蒙·皮尔(Simon Peel)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阿迪达斯由于过于关注投资回报率(ROI),紧盯短期效率和利益,从而牺牲了品牌建设。
皮尔表示,公司过分关注业绩指标。他举例表示,例如公司对销售额有严格要求,未达成高强度KPI(关键绩效指标),公司会对市场进行产品过量供给,为了“走量”,公司经常以促销的方式进行销售,增收却未必增利,同时影响了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
这也是为什么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越来越难以正价出售,消费者存在打折预期。同时,“不打折就卖不出去”,说明阿迪达斯的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在下降。
曾经的阿迪是“时髦”的代表,穿一双“阿迪鞋”被赋予诸多意义,是年轻人态度的表达和潮流的追求。根据Euromonitor,2012年之后,阿迪达斯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仅次于耐克而稳居第二位,且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巅峰期是2018年。
但随着阿迪达斯的产品逐渐失之个性化、落后于潮流前线,它的光环也逐渐暗淡。业内资深从业者林诚表示,阿迪达斯已经近五年没有给消费者带来眼前一亮的产品。
这个时间点似乎刚好应对了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份额的变化。2018年,阿迪的市占率由涨转跌,2021年仅为14.8%,落后于耐克和安踏集团(包括安踏、FILA等品牌)。
近年来,在对阿迪达斯产品的众多评价维度中,“缺乏创新”几乎成了普遍共识。德卡投资(Deka Investment)可持续发展专家齐默曼(Cornelia Zimmermann)在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创造力原本是阿迪达斯最可靠的动力机器,最近却遭遇故障,这从为数不多的产品创新数量中可以看出。”
股东认为这是罗思德“以成本和利润为导向”的结果。行业专家兼瑞士体育零售集团Intersport前总裁克劳斯·约斯特(Klaus Jost)表示:“在体育和时尚行业,你必须接近市场,并且愿意冒险创新,成为乔布斯而不是库克。”约斯特认为,阿迪达斯的市场地位仍然很强,但“发明者基因有点缺失”。
为了发展运动时尚产品线,阿迪达斯放松了专业运动领域的产品开发力度。如今的阿迪达斯在篮球和跑鞋领域都弱于耐克,这从专业比赛中运动员的装备占比就可以看出。耐克在跑鞋技术上不断精进,最鲜明的例子是Vaporfly多款顶级跑鞋一度被国际田联“封杀”,称其为“技术 *** ”。
阿迪达斯难以赶上耐克,身后还有安德玛、李宁等品牌的追赶。李宁的篮球鞋已经在国内消费者中收获颇为不错的口碑。
阿迪达斯在篮球领域之前也颇有建树,旗下代言人——NBA当家球星哈登、罗斯、特雷·杨均不乏拥趸。“近几年这几代球星签名鞋感觉缺乏诚意,像是在同一个模子上修修剪剪,加一块或者减一块。”周磊说。他曾经是职业篮球运动员,现在从事设计工作。
“专业篮球鞋也有细分领域,前锋鞋、后卫鞋,材质和设计都不一样。阿迪达斯的几个当家球星都是后卫,但它的后卫鞋性价比并不高,同等质量国产篮球鞋也能达到,还比它便宜不少。”
“不信你可以去虎扑看看网友说法,正面评价不是没有,但很少。”周磊说道,“有人说阿迪达斯的篮球鞋穿10年都不会坏,国产鞋顶多穿一两年。可现在谁还会付出高价买一双能穿10年的篮球鞋呢?”
更重要的是,国产运动鞋除了质量,设计也在快速追上,阿迪达斯在科技和潮流两个领域均受到冲击。
阿迪达斯着力推动的时尚运动系列,在国内的火花越来越小。这几年,数得出来的鞋类爆款只有传统经典三叶草“贝壳头”和音乐 *** 人、设计师侃耶·韦斯特的“椰子”(yeezy),服饰更是越来越偏“基本款”。
左图yeezy;右图“贝壳头”
刘珊曾在阿迪达斯旗下时尚运动品牌三叶草的亚太区选品部门工作(现已调任),她告诉《财经》,近几年三叶草的选品多以“黑白灰”这类保守款为主,因为经销商喜欢。如果款式太前卫,经销商在下沉市场就卖不出去。但是,阿迪达斯的品牌定位决定它并不应该迎合下沉市场,而是在一二线城市引领技术和时尚潮流。
一直以来,耐克和阿迪达斯都是全球选品的模式,并没有针对中国市场的专用供应链和产品线。但根据阿迪达斯在2021年四季度 *** 会上的发言内容,日后中国市场30%的产品要由中国设计师来设计,令产品更加本土化。
罗思德在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当被问及中国消费者想要什么样的产品,罗思德回答“他们想要“中国元素”(Chinese Touch)。”而在之前的采访中,罗思德将其形容为“立领T恤和汉字图案”。
刘珊听说耐克市场部的人会有任务,每一年要去跟行业里不同的“鞋头”(球鞋收藏家和爱好者)、艺术家和设计师聊天,要判断超前的趋势。“但阿迪达斯不会这样做。”
“当下已经不是阿迪做什么,消费者就买什么的时候了。”在国内一家运动品牌任职的李杰表示。
渠道老化:过度依赖经销商,渠道把控力差
选品过分迎合经销商,是阿迪达斯暴露出来的又一问题——长期依赖经销商,在零售领域有所欠缺。
从阿迪达斯2021年财报可以看出,阿迪达斯全球经销商渠道仍占62%,耐克这一数据为58%(大中华区为54%),而对比国内品牌,李宁已经降到50%以下,安踏则是30%多一点。
渠道本身没有错,经销商渠道是品牌快速扩张的有力手段。品牌无需自己面对市场,有更多人帮忙一起卖货,节省人力物力。一旦市场遭遇危机,也有经销商兜底,帮助企业共同承担。早年间没有电商渠道或电商渠道不发达时,鞋服品牌都是依靠经销商才能走向更远、更大的市场,乃至走向全球。
但在这个“零售为王”的时代,经销商渠道的劣势逐渐显现出来:灵活性差、周转时间长、坏账频出。
瑞士信贷称阿迪达斯的渠道为“过时的批发分销结构”。在国内订货会上,阿迪达斯部分交货周期接近一年,远高于国内运动品牌的六个月上下。
在“追求短期效益”的指导下,经销商手中的产品价格变得不可控,不排除为了完成业绩而压价。经销商之间也存在恶意竞争。
祸不单行的是,2020年疫情暴发,阿迪达斯正处在高库存低现金流状态,库存问题比其他品牌更大。《财经》从一位经销商处得知,为了鼓励订购,阿迪达斯的策略是回收经销商的库存,自己在线上打折卖。这是由于经销商手中的库存积压太多,他们忙于清库存,对新货的进货量就越来越少。如果跟线下门店出现同款竞争,阿迪达斯还要再补差价,缓解跟经销商之间的矛盾。
但品牌回收库存再转卖并非一个好的策略,回收的库存换个渠道销售,对经销商还是有影响。市场是固定的,消费者买了阿迪达斯库的库存货,新货对他们的吸引力就大打折扣了。
阿迪达斯的库存危机到今年仍未消化,唯一的欣慰现金流从2019的8亿多欧元,回升至38.28亿欧元,但这其中包括卖掉锐步的21亿欧元收入。
阿迪达斯对不同渠道的把控也相对弱势。对消费者来说,奥莱款、电商款、门店款,看不出太大区别。这一点耐克及国产运动品牌做得更到位一些。耐克在不同平台的定位都不同,而国产品牌经常会为电商平台提供定制款,只能通过电商渠道购买。
林诚表示,判断一个品牌的渠道力够不够强,可以从两个维度看,一个是不同渠道有没有差异化产品来匹配。“举个例子,抖音的客单价是200元,那品牌有没有能力开发一批产品专门针对抖音市场来售卖?”线上线下,不同城市不同区域,面对的消费者是不一样的,现在品牌恨不得把你需要的产品摆在你面前,而不是消费者主动去寻找。
林诚认为第二个维度是渠道内部的联动性,他以直营体系举例:一些国内鞋服品牌将不同区域、不同门店的销售数据实时上传,主打产品也有差别,如果出现有些店卖得好、有些卖得不好的情况,货品之间可以调换,这就让整个体系非常高效。
阿迪达斯已经意识到了相关问题,尤其是疫情来袭,线上营销飞速增长的时候。在阿迪达斯2021年最新五年规划中,阿迪达斯提出电商渠道销售额翻倍、自营门店实体化转型等等。
营销单一,在同一种方式上过度投放
在德国《商报》这一次的采访中,记者问起“会不会担心在中国的品牌实力受损”,罗思德表示不担心,他举了两个例子,一是阿迪达斯在中国还有1.2万多家门店,另一个就是“中国人在电视上看美国NBA和欧洲足球比赛,他们总会遇到阿迪达斯”。
不知道罗思德是不是随口一说并不走心,如果是认真的,那的确暴露了他对中国市场缺乏了解。
当下,耐克、lululemon以及中国国内运动品牌都在尝试全新的营销方式,通过各种社群的形式精准投放,增加用户黏性,而阿迪达斯仍将注意力主要放在签约代言人和拍广告上。
“阿迪达斯并非不在乎这些明星对品牌形象的影响,但他们更在乎背后的粉丝购买力。”前述阿迪达斯前高管表示。
但是,并不是所有代言人都是适合的。刘珊举例,有两个同为80后小花的代言人,一个人穿什么市面上都会火,另一个却“有没有她代言都一样”。她提到有些三叶草代言人的粉丝年龄偏小,以学生为主,超过800元的单品,粉丝很难买账。
2021年3月后,大中华区的代言人纷纷解约,让原本就过度倚重这些代言人的阿迪达斯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在投放的广告内容中,阿迪达斯也显现出对中国消费者不够了解的问题。
“如果你仔细去看阿迪近两年的一些物料,所谓的海报、视频,你会发现他一味的强调热闹、色彩,但是他们的标语,包括所谓的产品利益点,并没有击中中国的消费者。”李杰表示。
现在阿迪达斯也在尝试用年轻人的方式与消费者交流,例如近日在三里屯举办了“最强跑鞋的荣光”ULTRABOOST主题展览会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参与。“阿迪达斯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依然存在,退一万步说,中国市场存在的问题不会动摇其根基,”李杰表示,“或许阿迪还需要重拾一些态度,还需要拿出一点诚意。”
耐克阿迪“离场”,俄如何填补?俄专家:俄国内生产能完全满足需求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派记者 隋 鑫 柳 直】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裁压力下,耐克、阿迪达斯、彪马、锐步等西方知名运动品牌纷纷加入了中断在俄业务的大军。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早在3月份,阿迪达斯就宣布暂停其在俄罗斯的门店销售,线上购物也已中断。在俄拥有约100家品牌店的彪马也宣布退出俄市场。锐步同样加入撤离俄罗斯市场的行列,将俄罗斯业务卖给一位土耳其企业家。在多家西方运动时尚品牌专卖店在俄罗斯拉上卷帘门之际,俄罗斯运动服饰市场是否因此出现“真空”?西方企业的“退潮”会给哪些品牌带来机遇?
多种方式保证供应
《环球时报》记者在莫斯科等地观察到,目前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官方销售渠道的关闭并没有导致其在俄罗斯商品销售链中断。截至6月底,还有多家拥有特许经营权的耐克专卖店正常销售,而在第三方运营的运动品牌 *** 店和电商平台里,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常见的服饰、鞋帽和运动装备也是应有尽有。
俄Franshiza门户网站的专家安娜认为,受地缘政治局势影响,许多外国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无法解决物流问题。但耐克的产品根本不会从俄罗斯市场消失,一些品牌的零售商暂时移除了单一品牌商店的标志,同时尽量在多品牌渠道和合作伙伴项目中保持存在。安娜还透露称,如果合同没有明确禁止俄零售商从非官方进口商处采购,零售商甚至可以采用非常手段进货,大幅增加销售额。
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俄知名电商平台“Ozon”的高级市场公关经理加夫里洛娃表示,由于在3月相关品牌停止业务之前便已提前完成了今年春夏系列产品的采购,因此未来几个月内应该不会出现商品短缺的情况。加夫里洛娃称,今年春季,“Ozon”平台上的运动鞋服销售额几乎同比翻了一番,在热门品牌中,阿迪达斯在销量上遥遥领先,耐克则是运动服装和装备上同比增长最快的品牌。
对于耐克等西方运动品牌在俄罗斯的未来,有俄媒分析认为,虽然近期耐克产品在俄罗斯市场大幅减少,但不会完全消失,商品未来可能通过“平行进口”的方式继续出现在个体经销商和电商平台中。
根据俄罗斯总统普京6月29日签署的有关商品平行进口合法化的法案,未经权利持有人许可而进口商品的俄罗斯公司可以不承担可能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允许平行进口商品清单包括数十种产品,包括汽车及其零部件、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服装鞋帽和化妆品等。在服装鞋类方面,俄工贸部允许所有相关商品平行进口,而不仅仅是个别品牌。
“国货”增产,寻找替代
尽管失去主要的外国运动品牌供应渠道,但俄罗斯人不会没有运动服穿。俄纺织和轻工业企业家联盟主席拉兹布罗金保证:运动商品领域非常广泛,从针织品到特殊服装、夹克,它们都是由不同的公司生产的。俄罗斯市场许多订单来自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生产商,包括许多知名品牌。阿迪达斯和迪卡侬等品牌的服装订单主要来自中国和孟加拉国。由于俄罗斯允许平行进口,这更多只是一个后勤问题。
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称,在外国服装品牌公司离开的背景下,俄罗斯鞋类生产正在增长。根据俄先进技术发展中心的数据,自2月以来,这一数字增加1/3。2022年年初冬季结束时,俄罗斯公司共生产约1100万双鞋,而到5月份产量已经达到1500万双。
俄中央区域发展中心副主任尤苏波夫表示,俄国内生产能够完全满足俄罗斯人的需求。外国公司大规模撤离俄罗斯并没有对俄制鞋业造成大的影响。自2月以来包括耐克、阿迪达斯、彪马和匡威等外国品牌的交货已经停止,但他们的位置很可能会被现有参与者取代。
俄专家认为,未来替代离去的外国品牌的,最有可能是俄罗斯自己的品牌或中国的安踏、李宁及土耳其 Kinetix 等国际运动品牌。2021年,中国成为俄罗斯鞋类进口的领头羊。俄罗斯一半以上的外国鞋类商品是从中国进口的,总价值超过15亿美元,进口量几乎是俄罗斯国内产量的两倍。
本土赞助崛起
相较于普通民众在日常体育用品消费上的灵活性,西方运动品牌撤离对俄罗斯专业运动团体的影响则较为复杂。其中,作为耐克公司在俄罗斯足球超级联赛中赞助的两支劲旅,莫斯科斯巴达克队和圣彼得堡泽尼特队在下赛季的比赛“战袍”成为俄媒近期热议的话题。俄罗斯体育网站“kick”近日刊文分析称,一是继续使用耐克球衣,并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二是阿迪达斯正在努力回归俄罗斯市场,如果回归成功,阿迪达斯可能将取代耐克。三是与Joma、Jako和Macron等没有停止在俄业务的赞助品牌合作。四是等待俄超联赛是否最终采取统一赞助商的措施。
文章指出,除了西方的赞助商,至少还有3家俄罗斯企业提出赞助意向,其中更具竞争力的是俄本土品牌Demix。据该品牌持有企业Sportmaster公司的业务经理谢尔盖·阿吉巴洛夫介绍,该公司已经与俄超联赛的代表讨论了合作的可能性。
据俄“专家”网23日报道,俄奥运会代表团装备供应商、俄本土运动品牌ZASPORT的创始人阿纳斯塔西娅·扎多里娜表示,俄国内的体育用品制造商已经准备取代耐克以及其他停止在俄业务的企业。扎多里娜表示,许多外国品牌目前已经中止了为俄罗斯体育俱乐部提供装备的合同,所以这个市场现在是开放的,“我们收到许多合作的提议和 *** 运动服的要求”。
“阿迪”洗完掉层皮 恐怕你也不晓得“秘密”宋先生买了一双运动鞋,说是之一次洗就掉了一层皮。向商家反映后得到的反馈是,鞋子不能洗,他无法理解。
杭州莫干山路西田城购物中心里有个阿迪达斯专柜。(2022年)11月14号,宋先生在里面买了一双贝壳头运动鞋,原价799元打了7折,实际支付559块钱。
宋先生:“穿了一次就洗了,正常就水嘛,凉水冲,拿个刷子随便刷一下,就洗完当下拿起来一看,我看皮子怎么起来了,就用手一滑,(皮子)起来了,就掉外面一层,薄薄的那层,白色的那种皮子。”
宋先生拿着鞋子找到商家反映情况。对方给他写了张单子,内容是“12月24号进柜来售后,同意先走阿迪售后,如售后无法解决,年后来处理,就按12月24号接受鞋子的日期”。宋先生说,(2022年)12月29号上午,他接到了商家 *** 。
宋先生:“他说厂家说了,这不是质量问题,他说这个鞋子不能洗不能泡,只能擦,如果不能洗的话,下雨天有水,沾到水,那怎么弄呢,难道在头上顶着?”
杭州西田城购物中心售后 工作人员:“就是这种板鞋,不建议顾客拿水里面泡着洗,因为这个鞋子是专业用,专门清洗小白鞋的洗涤的东西去擦,去擦拭,如果实在太脏的话,内衬是可以洗的,但是外层的话,不建议客户拿水里面泡着洗,阿迪售后服务回复,就是这种情况,个人导致洗涤不当造成的。”
工作人员从库房里拿出了一双新鞋,里面没有相关使用说明书,鞋盒表面贴着“合格证” 和维护保养 *** :皮革运动鞋,防止龟裂、霉变等现象,尽量避免在雨雪天气使用,皮革运动鞋穿一周应至少保养一次,保养后鞋子通风阴干,忌暴晒、雨浸、烘烤或接触化学溶剂。如不慎遇水,应尽快用干布擦拭。宋先生说如果这双鞋这么娇气,售卖的时候店员应该着重介绍鞋子的清洗 *** 。阿迪达斯专柜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虽然这双鞋不是她卖给宋先生的,但他们店员都会介绍。
杭州西田城购物中心 阿迪达斯专柜 工作人员:“介绍过的,我刚刚也卖出去一双,我昨天也卖出去一双,这个鞋子说实话,我们店里销售的是好的这双鞋子。”
记者:“你有没有介绍过,是怎么介绍的?”
杭州西田城购物中心 阿迪达斯专柜 工作人员:“我们是跟(其他顾客)说,你要洗的话,尽量不要泡在水里,尽量用软刷去刷,稍微沾点水去刷,还有去买清洁剂,清洗小白鞋的那种清洁剂去打理一下。”
西田城购物中心售后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经跟经销商沟通,经销商给了一个解决方案。
杭州西田城购物中心售后 工作人员:“在原价(799块钱)的基础上,更底线退他三折的钱给他,之前是打七折,买去559块钱,现在退他两百多块钱,相当于你这鞋子,也就是两百多块钱买去。”
宋先生:“我肯定不会认可的。”
宋先生表示,下一步会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情况。
消费参考丨阿迪达斯陷入高库存困局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贺泓源、陈莎 报道
大中华区业绩拖了阿迪达斯后腿。
11月9日公布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阿迪达斯实现营收 173.06 亿欧元, 同比增长 7.51%。其中,三季度营收为 64.08 亿欧元,经汇率调整后同比增长 4%。营收增长放缓主要受到大中华区营收同比减少较高的影响,其他区域营收同比增长仍有双位数。
从净利润来看,前三季度,阿迪达斯实现净利润 10.22 亿欧元,同比减少 25.29%。三季度净利润为 3.52 亿欧元,同比减少 6.51%。
从毛利率来看,三季度为 49.10%, 同比下降 1.04pct,主要系供应链成本上升以及大中华区销售大幅下滑。
三季度,大中华区实现营收 9.37 亿欧元,经汇率调整后同比下降 26.6%,主要系库存较高及产品组合定价下滑。
此外,阿迪达斯提到,由于大中华区客流下降、促销活动增加以降低库存水平以及约5亿欧元的一次性费用,其预计 2022 年收入将同增低单位数(原指引为同增中高单位数)。由于预期大中华市场持续承压以及年底前清理大中华区过剩库存举措的影响,阿迪达斯预计2022年毛利率降至 47.0%左右(原指引为 49.0%),营业利润率预计在 2.5%左右(原指引为 7.0%),持续经营利润预计将达到 2.5 亿欧元左右(原预期为 13 亿欧元)。
由此,双十一成为阿迪达斯去库存良机,该公司官网打出了4折的招揽信号。
但收效似乎弱于同类品牌。据魔镜市场情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所提供的数据,“双十一”预售以来,截至11月8日,在天猫平台,阿迪达斯运动服/休闲服销售额为3.04亿元,低于斐乐的4.238亿元,也低于耐克的3.096亿元。均价上,阿迪达斯为338.35元,低于斐乐(668.53元)与耐克(344.83元)。
对销售滑坡的阿迪达斯来说,高库存可能只是个显性问题。
当地时间11月9日,阿迪达斯报收61.77美元,涨幅2.2%。但盘前交易呈现跌势。
11月10日,上证消费80指数报收5591.70点,涨幅0.16%。
农业
11月10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比9日下降0.8%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1月10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25.65,比9日下降0.16个点,“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27.11,比9日下降0.19个点。截至10日14:00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34.15元/公斤,比9日下降0.8%。
食品饮料
第106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成都开幕
11月10日,据央视新闻,第106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成都开幕,为期三天。本届糖酒会将首次以“一城双馆”形式举办,即同时使用西博城和世纪城全部可用室内展馆办展,展览总面积26万平方米。
紫燕百味鸡注册资本增至4.12亿元
工商资料显示,近日,紫燕百味鸡关联公司上海紫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3.7亿元人民币增至4.12亿元人民币。该公司成立于2000年6月,法定代表人为戈吴超,由钟怀军、宁国川沁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宁国勤溯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共同持股。
妙可蓝多:176.85万股限制性股票将于11月16日解锁上市
11月10日,妙可蓝多公布关于2020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之一个解除限售期解锁暨上市公告,此次解锁股票数量为176.85万股,此次解锁股票上市流通时间为11月16日。
商超便利
步步高:步步高集团累计质押股数约为1.84亿股
11月10日,步步高发布公告称,截至本公告日,步步高集团累计质押股数约为1.84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60.94%。张海霞累计质押股数为3500万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67.36%。
日本柒和伊控股拟将崇光西武百货出售给美国基金
11月10日,据媒体消息,日本柒和伊控股将把百货商场子公司崇光西武百货出售给美国投资基金峰堡投资集团(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目前已启动最终协调,出售额预计超过2000亿日元。日本更大的家电连锁商淀桥控股(Yodobashi Holdings)将与峰堡投资集团展开合作,在位于东京池袋和千叶的百货商场内开店,同时通过店铺不动产的取得等方式提供资金。柒和伊控股将把经营资源集中于以日美为核心的便利店业务。
文娱游戏
10月抖音及海外版TikTok吸金3.26亿美元
11月10日,Sensor Tower商店情报数据显示,2022年10月抖音及海外版TikTok在全球App Store和Google Play吸金超过3.26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1.55倍,蝉联全球移动应用(非游戏)收入榜冠军。其中,大约46.5%的收入来自中国版本抖音;美国市场排名第二,贡献了19.3%的收入;日本市场排名第三,占3.5%。
任天堂Switch付费会员超3600万
11月9日,据媒体消息,任天堂在召开的经营方针说明会上表示,“Nintendo Switch”的线上付费会员截至9月底超过3600万人,同比增长逾1成。公司社长古川俊太郎在提及应对汇率剧烈波动时表示,Switch主机的建议零售价自2017年上市时起一直为29980日元,截至目前并未考虑提价。
马斯克向推特员工发出首封电邮:将取消远程办公
11月10日,据彭博消息,马斯克当地时间周三晚向推特员工发出首封电子邮件,让他们为“未来的困难时期”做好准备。马斯克表示,推特将不再允许远程办公,员工必须每周至少在办公室工作40小时,但他本人会批准一些例外情况。
用友 *** 、光线传媒等成立创投基金中心
11月9日,工商资料显示,北京中关银创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成立,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北京中关银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社会经济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人信息显示,该公司由用友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东华软件股份公司等共同持股。
NTT集团首次推出开放式耳机
11月9日,据媒体消息,NTT sonority发售了运用NTT集团音响技术开发的开放式耳机,佩戴方式为挂耳式,该耳机采用的技术能将声音封闭在耳朵周围几厘米的空间内,不易泄漏到外部。据悉,这是NTT集团首次面向消费者推出耳机产品,公司以“nwm”的品牌名推进商品开发。首款是9日在电商平台亚马逊上发售的有线型“nwm MWE001”,售价8250日元(约合人民币410元),今后还考虑登陆家电卖场。
新东方旗下公司经营范围新增玩具制造、销售
工商资料显示,乐词 *** 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经营范围新增母婴用品销售;游艺及娱乐用品销售;玩具制造、销售;玩具、动漫及游艺用品销售等。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2月,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施鹏,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家装
兔宝宝:定增募资不超5亿元申请获 *** 审核通过
11月10日,兔宝宝发布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关于核准德华兔宝宝装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 *** 核准公司非公开发行不超过7142.85万股新股,发生转增股本等情形导致总股本发生变化的,可相应调整本次发行数量。公司先前公告称,拟向控股股东德华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数量为不超过7142.85万股。发行价格为7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不超过5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
纺织服饰
优衣库:看好中国市场未来2个月再开超20家店
11月10日,据澎湃新闻信息,优衣库大中华区相关负责人透露,尽管从去年开始,受疫情影响,但优衣库的经营依然稳健,今年到目前为止新开50余家门店,预计在未来两个月将再开超20家门店,其中11月就将在全国开超10家新店,保持每年开拓80至100家新店的速度。目前,优衣库已在中国拥有超900家直营门店。
美妆护肤
资生堂中国CEO藤原宪太郎将出任社长
11月10日,据媒体消息,资生堂宣布,负责中国业务的藤原宪太郎(55岁)明年1月1日起将就任社长。现任社长鱼谷雅彦(68岁)将成为拥有代表权的董事长。公司欲通过更换一把手来实现年轻化。
文旅
同程旅行成立置业公司
工商资料显示,同程置业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0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王南南,经营范围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建设工程施工、商业综合体管理服务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同程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再见,阿迪达斯!巨亏50亿,拒不道歉,中国消费者不再惯他们毛病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十而立。然而,阿迪达斯的30岁生日,却过得无比糟心!
2022年阿迪达斯在华营收暴跌35%,全年利润大幅缩水82%,仅剩2.54亿欧元。现在这一颓势还将继续,据CEO罗思德预测,“2023年阿迪或面临50亿元亏损”。
那么问题来了,一直在全球高歌猛进的阿迪达斯,曾号称要打败耐克和乔丹的男人,不,品牌,为何会落得如此境地?
这还要从大中华区说起。
一、阿迪屡屡挑衅中国,中国大陆营收暴跌38%
阿迪在中国有多火?作为一款进入中国市场并不太长的品牌,阿迪达斯在中国大陆的攻城略地简直堪称商业典范,曾一度被选入到哈佛大学商学院经典案例之中。
在进入中国市场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阿迪达斯官方已经通过多角度的成功营销,将自己打造成运动界的高端品牌。雄起的阿迪甚至一度将耐克逼到了墙角,不得不振作精神来应对它的挑战。
国际知名品牌都是如此,国产品牌在阿迪看来更是没有一个能打。当时春晚的一个小品台词,都赫然出现:“我这鞋,阿迪达的!”。这一波广告,植入的堪称完美。
拥有了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市场的认可,阿迪的营收坐了火箭一样向上攀升,连续23个季度呈两位数增长。国际足联的主席曾经将其称作是“一场奇迹”,“从未见过哪个运动品牌能够以如此恐怖的速度增长”。
销售数据的高涨,利润率自然也超级丰厚,此时的阿迪达斯已经迈进了世界一流运动品牌的行列。2015年,信心满满的阿迪达斯CEO宣布:中国是阿迪达斯的最重要市场,未来5年,我们将再开3000家门店,拉近与中国消费者的距离,倾听他们的需求,提供更好的产品。
这一番示好,让中国消费者极为受用。
通过社交平台的不断渲染,阿迪达斯俨然成为了运动市场之一品牌。老牌耐克和乔丹等,甚至都已经不香了。
不过,盎撒人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喜欢对别人说三道四,总希望别人成为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的奴隶。营收的不断高涨,让阿迪达斯官方开始膨胀起来。连续数次出现质量问题,却对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区别对待。如果说这还仅仅是引起了小范围内的恶劣影响,2021年,阿迪率先跳出来拿所谓的“新疆棉”做文章,那就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发布“不合时宜”言论的阿迪达斯很快引发了中国大陆民众的 *** ,而此时,阿迪达斯高层认为,自己的品牌形象已经足够深入,对于这个问题,完全可以像往常一样忽略不计。甚至阿迪当时的CEO还信心满满的告诉董事会:中国人会一如既往的购买我们的产品,因为这对他们而言是一种难以被取代的时尚。
始终不愿道歉的阿迪达斯显然低估了中国消费者的爱国热情:既然不愿意道歉,那就滚吧!
于是,就出现了数以百万计的各类货品被经销商退货导致挤压的场面。
此时阿迪达斯才意识到大事不妙,不过,为了能重新赢回中国消费者的心,他们试图用降价销售的方式重新挽回市场。
不过,5折销售的阿迪达斯却失望的发现,如此低价,中国消费者依旧不买账。最终,这些门店只能关门大吉。而如此一战,就令阿迪达斯的市值蒸发掉1800亿。
二、外企总是双标对待中国市场
背靠广袤的中国市场,很多外企赚得盆满钵溢,但吃人家的饭,砸人家的锅的现象却屡次发生,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以当年的三星为例,note7系列曾经喧嚣一时,成为商务精英们的标配。然而,好景不长,本以为可以通过这系列手机赚到手软的三星,结果却不断出现爆炸事件。一时间 *** 上出现各种戏谑的段子。面对爆炸事件,三星表现得可谓诚意满满,之一时间召回,并对相应客户进行补偿。
然而,中国的消费者却无福消受同等待遇,甚至被三星污蔑成是人为所致。那意思就是,爱谁谁,老子就是不赔偿,你咋滴吧?
这种行径很多跨国企业都时有发生,他们在国际上通用的规则,在中国市场却总是不愿意执行。当然这和某些 *** 机构给予外国企业超国民待遇有关系。很多跨国企业出现质量问题,当地 *** 却生怕这些企业因为负面影响最终撤资,导致当地GDP受损,甚至利用公检法等暴力部门来强行为他们洗白。长期享受着超国民待遇的外资企业,自然有恃无恐,对待中国消费者也是一种趾高气扬的面孔。
和三星类似,阿迪、H&M、耐克等品牌都享受着中国市场带来的巨额红利,但都忽略了中国日渐觉醒的消费者。他们自认为有地方 *** 的庇护,就可以无视民意,胡作非为,最终只能为自己的傲慢买单。
去年四季度,H&M的利润暴跌87%,关店3000家;扬言“中国市场不重要”的耐克,半年市值蒸发8000亿。不少外媒表示:这就是得罪中国市场的代价。
相反,那些相信和尊重中国市场的品牌,往往得到中国消费者的青睐。作为海外品牌的Gucci,为了庆祝中国兔年新春的到来,专门设计了相关元素的奢侈品,很快就被一扫而空。
三、国货崛起,洋品牌再也不能胡作非为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后,本土企业依赖国内完整的产业链,再加上对消费者的深入了解,在跨国企业玩双标的契机,迅速开始崛起。
如果说,十几年前仅有一个李宁能和阿迪达斯等品牌勉力抗衡外,现在中国本土可以替代阿迪达斯的企业和品牌不能更多。
再加上,同样是依赖中国的产业链,这些品牌的产品质量和跨国巨头们几无二致,又没有那么多的品牌溢价,价格相对合理,逐渐为消费者所接受。
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国产运动品牌就有李宁、鸿星尔克、安踏、361°等等。国产品牌的崛起,成功俘获了年轻消费者心。00后这些新生代,早已经不再玩什么所谓的阿迪、耐克、乔丹,反而更加珍视国内品牌。这不单纯是爱国情怀,还是实打实的中国企业的崛起。
亏损50亿只是一个开始,拒不道歉的阿迪达斯们,未来等待他们的将是中国市场的永远拒绝!
再见了,阿迪达斯!
阿迪达斯:旗下店铺售后服务为何不守“规则”各行其是?“孩子尺码不合适,3天后返回店家再换,却一定要满足店家轧账才行。”郭女士近日致电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热线63523600,质疑著名品牌“阿迪达斯”给消费者退货人为添“堵”。
店铺以轧账为由拒绝消费者换货
据郭女士说,今年1月2日,她在静安区愚园路68号晶品购物中心一楼“阿迪达斯”店为孩子选购了三样商品共计2037元:其中运动鞋629元、运动裤499元,都是原价,另外一件羽绒服,原价1299元、折后909元,没有赠品。
△晶品购物中心一楼“阿迪达斯”“运动休闲 *** 店”已撤柜。
由于孩子没在,郭女士担心尺码不准,便问一旦不合适是否能换?导购员说可以。
回家后,孩子试穿了羽绒服,发现尺码不合适。1月5日,郭女士便到该店更换。店家称该款羽绒服现没有孩子所需尺码,让她换其他衣服,郭女士就选了一件619元的羽绒服。由于有290元差价,店经理称,换货商品价格必须大于等于原价,否则不予换货。
为此,郭女士在店内左挑右选,发现其他价高衣服并不适合孩子。无奈之下,只得将就为孩子选购了一件269元的外衣,剩下21元差价,她表示能退就退,不能退就算了。可还是遭到拒绝。对方称,不能这样换,否则他们系统对不上账。最终还是没有换成。
不同店铺,售后标准各行其是
根据“阿迪达斯”官方网站(https://www.adidas.com.cn)门店查询系统,“阿迪达斯”将店铺类型分为“品牌中心”、“三叶草店”、“鞋店”、“女子店”、“折扣店”、“ *** 店”。郭女士投诉的店铺被标注为“运动休闲 *** 店”。记者拨打“阿迪达斯”实体店 *** 热线400-880-1515,对方表示上述店铺分类只是基于店铺规模、销售品种等不同,售后服务都应执行同一标准。
1月12日中午,记者来到晶品购物中心1楼,发现该店大门紧闭,工人们正在打包整理。服务台两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全部撤柜了。
记者随后来到隔壁“久光百货”。4楼挂有“三叶草”标志的店内,随机拿起一件黄色羽绒服问营业员:一旦尺码不合适,能否再来换?对方表示不能。
△“久光百货”4楼“阿迪达斯”“三叶草”店,记者随机拿起一件黄色羽绒服,问营业员:一旦尺码不合适,能否再来换?对方表示不能。
在附近的嘉里中心“三叶草”店内,针对尺码不合适,能否马上来换的问题,店员同样回复记者“不能”。
△“嘉里中心”“三叶草”店内,针对尺码不合适,能否马上来换的要求,记者同样遭遇店员拒绝。
而记者走进“阿迪达斯”淮海中路旗舰店,从1楼到5楼,所有店员都告诉记者,只要消费凭证齐全,不影响两次销售,7天内可以退换。
△“阿迪达斯”本市两家品牌中心之一的淮海中路旗舰店。
警惕“霸王条款”改头换面出现
“阿迪达斯”官网《退换货规则》的“换货特别规则 ”显示,以“尺码不合适”申请七天无理由换货仅限更换同款商品(同款商品指:商品货号相同且颜色相同)的不同尺码,以“质量问题”申请的换货仅限更换相同商品(相同商品指:货号相同、颜色相同且尺码相同),但接受上述两种换货申请的前提是 *** 铺仍有所需更换商品的库存。
△“阿迪达斯”官网《退换货规则》的“换货特别规则 ”。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云律师认为,上述表述中的“ *** 铺”值得商榷。“阿迪达斯”店铺众多,如存在尺码不合适, *** 铺无法更换,这并不代表其他店铺无法更换,难道就不能牵头、组织相互调剂?至于以“系统对不上账”为由拒绝消费者换货,这种单方面加重消费者责任、排除消费者权利的行为,由于较为隐秘,更应值得有关方面关注。
当前进口品牌进驻国内市场形式多样,既有开专卖店、独立店的,也有授权 *** 、特许经营的。但无论形式如何各异,实际执行的售后标准应该同一。
早在2012年4月,本市曝光并叫停了首批20条霸王条款。2014年3月又将“特价商品、概不退换”、“促销商品,售出不退”、“打折商品,不退不换”等20个合同格式条款,列为消费领域“霸王条款”予以公布。
题图:淮海中路瑞金二路口的“阿迪达斯”广告。
栏目主编:毛锦伟 文字编辑:毛锦伟
来源:作者:张家琳
净利润跌至2.5亿欧元,阿迪达斯遭遇“滑铁卢”,问题出在哪?鞋服行业的下滑已经成为行业普遍的难题。
当地时间3月8日,阿迪达斯发布了2022年财报,财报显示,2022年阿迪达斯总营收为225亿欧元,同比增长1%;营业利润为6.69亿欧元,同比大跌66%;毛利率为47.3%,同比下滑3.4%。
更为悲惨的是,2022年阿迪达斯的净利润为2.5亿欧元,为去年同期的五分之一左右。
造成阿迪业绩大幅滑坡主要有两个原因:
之一,中国区业绩大幅下滑,同比下滑超过36%;
第二,Yeezy品牌的停售。根据相关媒体消息,仅中国区电商仓库里就压着88万双Yeezy,这批产品的库存成本可能就要超过3.5亿元。
有分析认为,如果今年阿迪达斯继续停售Yeezy,那么阿迪的营业利润将会减少5亿欧元,叠加库存等因素,阿迪达斯2023年可能会产生超过7亿欧元的损失。实际上,增速下滑并非阿迪达斯一家的问题。
过去的一年里,耐克、安踏以及李宁都遭遇了相同的问题,但阿迪达斯尤为严重。当然,一方面是因为市场本身的原因,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阿迪自身的问题。
相比于耐克和安踏等品牌,阿迪的高库存是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相关媒体表示,阿迪达斯目前自身有大量的存货,经销商手中也有大量的存货,这就导致了其库存居高不下,而Yeezy品牌则只占到整体库存的10%。
而且为了去库存,阿迪的正品的价格维持时间也会比较短,一般大概维持2个月左右,然后就进入打折周期,最多能从8折降低至5折。
尽管频繁地打折,但是阿迪的问题并没有被解决。反而因为频繁的打折、促销使得公司的毛利率一路下滑,一直从2019年的52%下滑至2022年四季度末的39.1%。且因为价格变动快导致的新品积压已经成了阿迪达斯挥之不去的难题了,有业内人士表示,长此以往消费者就只愿意买打折款,而阿迪的品牌形象势必也会受到影响。
那么,阿迪达斯应该如何解决库存积压的问题?如何扭转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侃见财经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之一,提高产品的设计。自2021年阿迪达斯销量下滑之后,其管理层开始降本增效,而设计支出也被削减,这就导致了只有经典款和基础款卖得相对较好,其他的款式设计很难提高用户的购买欲望,从而导致了部分产品库存积压严重。
自Yeezy停售之后,阿迪达斯也并未找出可替代的爆款产品,因此侃见财经认为,阿迪应该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速品牌的创新。
第二,继续加大对中国区的投入力度。实际上作为全球更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市场是一众国际品牌不可或缺,且非常重要的市场。阿迪达斯的过往的一些操作也的确伤了中国消费者的心,所以阿迪必须端正态度。
第三,加大中国区管理者的话语权,提升阿迪达斯在电商渠道的比重。尽量用低价快速的消耗库存产品,达到清库存的目的。
第四,增加更多的中国元素,将中国市场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学习李宁的打法,将中国市场重新激活,用新的产品赢得更多的国内市场。
综合而言,随着一年又一年的业绩下滑,留给阿迪的时间并不会特别多,尤其是一些品牌在细分赛道的精耕细作,这会使得阿迪达斯丢失的市场被这一部分品牌所瓜分。因此,阿迪达斯必须快速的解决库存积压的问题以及产品设计的问题,否则长此以往,阿迪的弊病只会越积越深,从而导致局面无法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