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扎止血带时间不宜超过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抽血要一直绑着止血带吗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 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 使用止血带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 使用止血带止血时不能采取什么措施
- 止血(医学术语)详细资料大全
- 结扎止血带后每隔多久放松一次
- 压脉带扎紧时间不宜超过多久
- 护考中气压止血带使用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止血带绕扎部位扎止血带的标准位置在上肢为上臂上1/3,下肢为股中、下1/3交界处。目前有人主张把止血带扎在紧靠伤口近侧的健康部位,有利于更大限度地保存肢体。上臂中、下1/3部扎止血带容易损伤桡神经,应视为禁区。
2.上止血带的松紧要合适压力是使用止血带的关键问题之一。止血带的松紧,应该以出血停止、远端以不能摸到脉搏为度。过松时常只压住静脉,使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反而加重出血。使用充气止血带,成人上肢需维持在40kPa(300mmHg),下肢以66.7kPa(500mmHg)为宜。
3.持续时间原则上应尽量缩短使用上止血带的时间,通常可允许1小时左右,最长不宜超过3小时。
4.止血带的解除要在输液、输血和准备好有效的止血手段后,在密切观察下放松止血带。若止血带缠扎过久,组织已发生明显广泛坏死时,在截肢前不宜放松止血带。
5.止血带不可直接缠在皮肤上,上止血带的相应部位要有衬垫,如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均可。
6.要求有明显标志,说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部位。
二、使用止血带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1、(1)扎止血带的部位应在伤口近心端,尽量靠近伤口。前臂和小腿不适于扎止血带,因此处有两根骨头并列,骨间隙可通过血流,止血效果不佳。上臂止血不可扎在中1/3处。以防勒伤挠神经。
2、(2)扎止血带前,应先垫上三角巾或毛巾,避免止血带直接接触皮肤而损伤皮肤。
3、(3)扎止血带时,应将胶皮管适当拉长,绕肢体2-3圈后再固定,借胶皮的弹力回缩压迫动、静脉。绑扎不要过紧或过松,以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合适。
4、(4)尽量缩短扎止血带时时间,以1小时左右为宜,最长不超过4小时。
5、(5)使用止血带期间,每隔半小时至1小时应放松止血带一次,放松时可用指压法临时止血,以缓解局部肢体的缺血。松解1-2分钟后,立即在稍高的平面上扎止血带,不要在同一部位反复绑扎。
6、(6)放松止血带时动作应缓慢,防止患肢血流突然增高,使末梢血管容易受损,并影响全身血液的重新分布,使血压下降。
7、(7)上止血带的病人在护送过程中,对伤情应有明显标记,写明血流阻断的具体时间,以便他人按时放松止血带,防止肢体长时间阻断血流,造成组织严重缺血坏死。
8、(8)使用止血带时要注意肢体的保温,因伤肢血液循环被阻断,抗寒能力低下,容易发生冻伤。
三、使用止血带止血时不能采取什么措施
使用止血带止血时,不能捆扎的时间过长;不要捆扎头部、颈部或躯干部;不能长时间的利用止血带捆扎肢体;不要遮住捆扎在肢体上的止血带,最后一定要及时检查血液的循环情况。
1、止血带会阻断血液的流动,捆扎的时间过长会严重损伤组织——甚至于导致肢体坏死。
2、止血带只能用于捆扎四肢,绝不要捆扎头部、颈部或躯干部。
3、也不要用其他的物品覆盖,更不要遮住捆扎在肢体上的止血带。如果你不得不把患者一个人留在营地中,在他的头,用签字笔或者是口红,写上捆扎的时间和工具箱的位置。
4、检查血液的循环情况。绷带包扎完毕后,应经常检查脚趾或者手指,看看它的末端是否有发乌的紫斑,以及该处的体温有无下降等现象。如果有这样的现象,应该松开布带,否则时间一长,会引起组织坏死。
5、出于同样的原因,不能长时间的利用止血带捆扎肢体,除非是在施行动脉结扎手术的时候,迫不得已才那么做。一般止血时,应先尝试直接是压法,然后是用施压位点法,直到使用在伤口处保持直接施压的 *** 。如果伤口位于肢体的末端,可以将伤处抬高。
止血带止血是用于四肢大出血急救时简单、有效的止血 *** ,它通过压迫血管阻断血行来达到止血目的。但如使用不当或使用时间过长,止血带可造成远端肢体缺血、坏死,造成残废,为此,只有在出血猛烈,用其它 *** 不能止血时才能应用止血带。
止血带以橡皮条或橡皮管为好,不宜用布带、电线等无弹性的带子。绑扎位置应在伤口的上方(近心端),并尽量靠近伤口,以上臂的上1/3和大腿上中部为好,小腿和前臂不能上止血带,因该处有两根骨头,血管正好走在两骨之间,上止血带起不到压迫血管的作用。上臂的中1/3部位亦不能上止血带,因它可能引起神经损伤而致手臂瘫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止血带
四、止血(医学术语)详细资料大全
流血时通过一定方式处理,快速让血停止向外流动叫做止血。止血效果因人而异。有人快,有人慢,与血小板有关。
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是机体重要的保护机制之一,是多种因子和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止血过程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
五、结扎止血带后每隔多久放松一次
40到50分钟。结扎后止血带需每隔20-30分钟松解一次,每次放松时间为1-2分钟。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原则上应尽量缩短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一般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3小时,每隔40~50分钟松解一次,以暂时恢复远端肢体血液供应。松解止血带的同时,仍应用指压止血法,以防再度出血。止血带松解1~3分钟后,在比原来结扎部位稍低平面重新结扎。松解时,仍有大出血者或远端肢体已无保留可能,在转运途中可不必再松解止血带。松解时动作尽量缓慢一些,防止血流突然增高,引起末端血管再灌注损伤。
六、压脉带扎紧时间不宜超过多久
1、应用压脉带的目的是增加静脉局部充盈,有利于穿刺。如果压脉带压迫超过1min,可使局部血氧含量降低,乳酸增加,pH下降。
2、如果压迫3min后可使胆红素、胆固醇、AST、ALP等增加5%以上。
3、正确的操作是先扎紧压脉带后观察血管走向,及时将压脉带放松,再进行消毒,待穿刺前再把压脉带扎紧,立即采血,采血动作迅速、一针见血,尤其对检测凝血象的标本尤为重要,力争1min内完成。
4、压脉带使用时间过长,导致血液回流受阻,血管膨胀,使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压力增大和血流量下降,造成液体流失。静脉持续高压,组织回流水分和电解质减少、蛋白和蛋白结合物浓度升高;血流受阻,纤维蛋白的活性增高;细胞继续新陈代谢,使代谢产物乳酸增高等,因此,压脉带使用时间应少于1分钟,针头进入血管后,以放松压脉带为宜。
5、用压脉带时,发生局部缺血(缺氧),这样便会导致一些成分的浓度改变,如BuN在系压脉后80秒,浓度开始下降,120秒~20 0秒时可下降4%,到240秒时又恢复正常。在系压脉带3分钟后,ALB、Ca、ALP、AST、Fe、CHo等浓度可分别升高 5%~10%,绷扎3分钟的明显会比1分钟缺氧严重,这时糖的无氧酵解增加,乳酸升高,PH下降,随之钙、镁离子与结合蛋白分离而释放,同样游离的药物浓度也会升高,因此推荐在针穿刺进血管后立即放松压脉带(<1分),以免引起血液淤滞,造成血管内溶血或血液某些成分改变。特别是测定乳酸时不可使用压脉带。
6、止血带压扎不当扎止血带时间过长,会使水分从血管内向组织间转移,大分子物质和大颗粒(细胞)却不能滤过,血液发生浓缩。实验证实,止血带压力过大或止血时间过长,可使纤溶性增强或加速血小板的激活。
七、护考中气压止血带使用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为了防止气压止血带使用不当造成损伤,使用时应注意:
1、使用前检查气袋、显示表是否完好。
2、使用部位要正确,上止血带前在皮肤表面垫一个薄棉垫,宽度超过止血带的两侧各1—2厘米,止血带扎好后外层用绷带固定。
3、压力范围:一般上肢200mmHg,下肢为400mmHg。
4、充气后记录时间,时限为1小时,间歇5—10分钟后可重复使用,每15—30分钟应检查压力指数并及时提醒术者。
5、应选择大小适当的气压止血带。
6、勿让碘酒、酒精等消毒液积聚在止血带下方,以免引起皮肤 *** 症状或灼伤。
7、下肢动脉硬化、血栓性脉管炎、化脓性感染、坏死等患者手术时不宜使用止血带。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