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上海肿瘤医院住院流程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复旦肿瘤医院住不进去怎么办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怎么才能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入上院
额,我现在就在这个医院实习,我来告诉你真相,如果你不介意普通医生,就是那种最破最烂一点名气都没有的医生,那床位应该还是有几个的,如果你想找稍微好一点的,是稍微。。。,那关系是必须的,话说当初我外婆也是在这个医院要做手术,因为认识一个医生,直接安排床位,到后面再补得挂号,而且也是等了一个礼拜,听说为我外婆开刀的那个教授的床位没个一年半载的你不要想住进去,PS:那时候我还没去实习.如果你想找专家,我们医院看膀胱的话,应该是泌尿外科的叶定伟比较有名,不过那是难上加难,我只能说这么多了,祝你好运!
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历史沿革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国内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肿瘤专科医院,亦是上海市唯一的一家肿瘤专科三级甲等医院。其前身是中比镭锭治疗院,于1931年3月1日正式成立,至今己有八十年历史。解放前该院是我国唯一的一所肿瘤医院。
早在1929年,圣心医院(坐落在本市杨浦区宁国路)有一些中国医生为了解除患癌同胞的病痛,欲筹一笔款子购买治疗肿瘤的设备,他们找到了中比庚款教育慈善委员会主席赫斯(J. Hers);比利时人赫斯表示愿意用庚款在圣心医院内开展用镭锭进行的放射治疗,就这样,由中比庚款教育慈善委员会拨款、赫斯先生负责,在比利时购买了0.978克锯绽、二台深部X线治疗机和一台X线诊断机,由一个中国医师和一个比利时医师负责诊断和治疗。
1931年的圣心医院会议决定,于该年3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中比锯链治疗院,该治疗院附属于圣心医院,由圣心医院院长陆伯鸿、院务主任陆隐耕、医务主任宋梧生来管理。
从1936年起,中比镭锭治疗院成立独立单位,由中比庚款委员会直接领导,院址暂时仍设在圣心医院内,聘请比利时鲁文大学癌肿研究院临床主任医师比藉希腊人范爱理(H. Vassilisdis)为医务院长、宋梧生为总务院长,当时只有2位医师、20多张病床。
1937年10月,勺υ一三事变后,日军侵占了上海,圣心医院和中比锚绽治疗院暂时迁到法租界齐祈路45号(今岳阳路45号),于1938年9月迁到霞飞路1729号,(今淮海路1733号)。1939年6月中比庚款委员会将镭锭治疗院无偿转交给比利时驻华医学会,由医学会代表,当时任比利时驻外国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拉枫丹(M. ]. La Fontaine)接管。1940年1月,比利时驻华医学会又将中比镭锭治疗院的管理委托给天主教会,由圣方济合会(Missionnaires Francisc-ainesde Marie)安排该会修女掌管治疗院,当时的 *** 院长是法国人日芮(Genin),副院长是汤于瀚医师,徐惊伯为放射科医师。
1941年12月8日,日本向英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比利时人被日本人关进了集中营,中比镭锭治疗院院长改由汤于瀚负责,经费也只能由治疗院自身解决,当时医院有病床55张,职工50多名,该局面一直维持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
1945年9月,汤于瀚辞职, *** 卫生部代表和比利时驻华医学会代表联席会议决定聘请放射科医师徐惊伯为院长。1946年,比利时驻华医学会将中比镭锭治疗院交给 *** *** ,并由卫生署派金宝善医师主持镭锭治疗院管理委员会工作。后来,为顾及中比友好关系,决定成立理事会,由比利时驻华大使拉盖特(Le Ghai t)任名誉理事长,卫生署署长刘瑞恒任理事长,常务理事有宋梧生、汪代堡、窦佛莱晓(E. De Vleeschowver)等,医院的部分经费恢复由中比庚款委员会提供。1947年10月,因徐惊伯院长应邀赴美访问7由理事会出面聘请吴桓兴为医务院长,直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
1949年9月中比锚绽治疗院理事会续聘吴桓兴为院长、宋梧生为副院长。
1950年2月上海市军管会接管了中比锚链治疗院,从此归上海市卫生局领导并任命朱直先同志为军代表、叶先耀同志为接管小组组长,同年8月,王平同志任之一任党支部书记。1951年7月中比锚镀治疗院更名为上海锯链治疗院。1952年,吴桓兴院长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随后又被调到北京工作。1954年1月起,上海锚键治疗院划归到上海之一医学院并定名为上海之一医学院肿瘤医院。
1955年8月宋梧生被任命为院长。1958年陈瑛接任院长,并由副院长、国内著名肿瘤病理专家顾绥岳教授在病理科的班底上成立了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所址位于肿瘤医院内。
1959年起医院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至文革前共培养8名各科研究生。1960年医院迁到东安路270号。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医院医疗工作受到相当大的干扰,科研和教学工作停顿。
1968年,医院又划归为上海市卫生局更名为上海市肿瘤医院。次年上海市肿瘤防治办公室设于医院内,开展了防癌宣传。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医院的工作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于1978年起恢复招收肿瘤病理硕士生。次年,医院又恢复由上海之一医学院领导,继续成为附属医院,并恢复了全面的研究生招生与培养,但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及肿瘤防治办公室与医院脱离,直属卫生局领导。
1985年肿瘤医院成立研究所定名为上海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开展以临床结合基础的研究工作。1991年医院主办学术刊物《中国癌症杂志,1993年经卫生局批准医院成为上海市乳腺肿瘤防治中心。此外,分别于1994年及1999年被上海市卫生局认定为上海市临床病理质控中心与上海市放射治疗质控中心; 1995年肿瘤病理列为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
1984年以来,为了适应临床与科研的需要,医院陆续添置了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如 CT、ECT、高低能直线加速器、流式细胞分析仪、螺旋CT、图像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NA测序仪、二氧化碳孵箱、低温离心机、PCR仪,各种监护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设备。同期,医院的基本建设也逐步得到发展, 1979年建成了6200平方米的门诊大楼,以后自筹资金又陆续建成了8670平方米的职工宿舍及示教室楼、多功能会议室,既改善了工作环境又扩建了病房, 1995年5月医院被国家卫生部审定为三等甲级医院。1998年,医院自筹资金建造18层病房综合大楼,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新开设了高级病房和外宾病房。楼内有现代化设施相配套,医院总建筑达到面积6.2万平方米,拥有床位570张。医院职工总数达863名,设放疗科等9个临床科,病理科等8个医技科室。
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建校,肿瘤医院更名为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医院现有在职员工1428人。职业医师33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5人,占37.2%,副高级职称103人;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52人。医师中,研究生比例占72.5%,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医师达38%。刘泰福教授、蒋国梁教授为美国放射学院院士。
肿瘤学、临床病理、影像学为上海市住院医生培训基地。培养博士生344名,硕士生574名,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4篇。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支撑。2009年,论文发表共219篇,SCI收录论文83篇。7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部级市级科研项目,22项局校级科研项目。 2007年和2009年《肿瘤学概论》获得复旦大学精品课程和上海市精品课程称号。
于2005年6月成立了包括乳腺癌、胸部肿瘤、胃癌、大肠癌、淋巴瘤、鼻咽癌、甲状腺癌、头颈部甲状腺外恶性肿瘤、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妇科恶性肿瘤、肝胆胰恶性肿瘤、软组织肿瘤等12个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
2008年4月,与法国Gustave-Roussy肿瘤中心/癌症研究所缔结为“姐妹医院”,双方在人员互访交流、学术研讨等方面将进行更多更深入的合作,如派遣医院年轻医师赴法学习、定期举办肿瘤学术论坛、共同申请学术课题等。2010年:与日本金沢大学癌症研究所缔结为“姐妹医院”。
医院平均每年主办国际会议 7-8次;共选派64名医护人员出国长期进修;组团访问欧美5次;接待国外专家162批共763人。
2007年5月,肿瘤医院打破按“科”看病的传统模式,开辟按“病”看病全新就诊模式。按照肿瘤类别进行划分,开设8个专病门诊,分别为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乳腺肿瘤、腹部及软组织肿瘤、肝胆胰肿瘤、淋巴瘤、泌尿系统肿瘤、妇科肿瘤。“专病门诊”的推出有效引导分流初诊病人,方便病人就诊,从而有效缓解肿瘤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10年为贯彻响应上海市卫生系统推出的世博“三化”文明服务二十条的举措,从布局流程、信息公开、举止礼仪、服务质量、便民举措及医患关系入手,不断强化医院管理,使医院的医疗服务更好体现世博精神,更快与国际先进理念接轨。
自2007年实施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以来,在完善院科两级管理体制上进行探索,与各临床医技职能科室签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在责任书中对科室工作目标作具体要求。医院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并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专项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探索建立医院规范管理和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
医院门诊楼(北楼)于2006启用,医技楼(南楼)于2009年3月23日启用,至此,我院占地面积为62亩,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我院积极进行分院建设,分别于2006年1月、2006年12月合作成立了台州分院和闵行区肿瘤医院和;无锡第四人民医院、温州第二人民医院、合肥市滨湖医院分别为我院肿瘤学基地。2009年8月18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正式开工。
攻克癌症是全人类共同的心愿,作为中国抗癌事业的中坚,在80年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曾经创造了恢弘的业绩,书写了璀璨的篇章,让我们共同携手并进!
三、上海肿瘤医院异地就诊自费床位可以医保报销吗
1、外地报销需要住院时您的主管医生给开具的诊断书、住院费用明细单、出院单、病例复印件,同时住院后尽快和当地的新农合打招呼、进行信息登记。
2、异地住院才能报销,门诊的不能报。报销需要回参保地报销,如果是住院的话,带上你的相关手续(即省统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诊、转院审批表,诊断证明,出院证,住院医疗费用汇总清单,住院收费发票资料)回到参保地立即登记即可报销。
3、每个地区的新农合报销比例不同,需要根据住院地区的报销比例进行报销。
4、新农合经办机构接收后会仔细审核,如资料不全告知其需要补齐的资料内容,待完备后再交于户口所在地新农合经办机构,经办机构在接收完备资料后如实进行录入、审核、结算补偿,并对省外就医的实行保底补偿。如本人不便回户籍地,可将齐全的资料寄与委托人代为办理。
医保异地结算: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探索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就地就医、就地结算办法。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
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2017年 *** 工作报告提出,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医保异地结算将分“三步走”。
区域之间,人口流动非常频繁,越来越多的人外出求学、务工,这就要求相关的政策跟得上形势。许多城市的政策不利于人口流动,医保政策便是一例,因为难以异地结算。这次长三角地区实行的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的措施,是对医保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对方便群众就医和人口流动非常有利。
实现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可以解除异地就近就医无法结算的难题,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便民之举。人到老年,有许多人随儿女离开原居住地,医保却无法迁入外地。于是许多地区就用办相关证明去异地就医的办法,报销一点医药费。
但报销时还得回到原所属地,耗时费力,很不方便。因此,尽快推行医保异地结算制度,是得民心之举。只要管理部门想着老百姓,任何有利于群众的办法都能够推行。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上海肿瘤医院住院流程和复旦肿瘤医院住不进去怎么办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