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下肢止血带时间,以及止血带绑1小时会引起坏死吗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下肢大出血时,止血带应扎在大腿的
下肢大出血时止血带扎关节下方。如果是小腿就在膝关节下方。如果是大腿就在髋关节下方也就是大腿根部,笼统的话直接大腿根部就好了。接下来小编来给大家讲一讲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
1.时间:使用止血带的时间应尽量缩短,以lh为宜,因特殊情况需延长止血带使用时间,连续时间最长不超过4h,期间应每隔0.5h至lh放松1次,每次1一2min,再在该平面上绑扎,禁止在同一部位反复绑扎。
2.标记:使用止血带的患者,应佩戴止血带使用卡,注明开始上止血带时间、部位、放松时间。
3.保暖:注意肢体保暖,冬季更应注意防寒,因肢体阻断血流后,抗寒能力低下,易发生冻伤,上止血带处,不可覆盖,便于随时观察出血的情况。
4.观察:上止血带患者转运途中,要严密观察伤情及患肢情况,如止血带是否脱落、剧痛、发紫、坏死等应予调整。
5.放松:止血带放松后如出血严重可用手压迫出血动脉,如已不出血,则不需继续使用止血带,但不应立即取掉,应维持松开状态,继续观察,确实止血后方可取掉。
6.停用:停用止血带时应缓慢松开,防止肢体血流突然增加,伤及毛细血管及影响全身血液重新分布,甚至血压下降,取下止血带后应轻抚伤肢,缓解冰冷,麻木等不适感觉。
7.禁忌:伤肢远端明显缺血或有严重挤压伤时禁用此种 *** 止血。
二、止血带的使用 *** 简介
1、在现场急救中主要使用橡皮止血带和布性止血带。
2、橡皮止血带是一种特制的橡皮管,在现场可使用橡皮条、自行车内胎等替代。使用时要把止血带放在肢体适当的部位,如上肢要放在上臂中上1/3处;下肢放在大腿的中下1/3处。先在上止血带的部位垫一层软布,如毛巾、口罩等以保护皮肤。救助者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持止血带的头端,右手将橡皮管拉紧绕肢体一圈后压住头端,再绕肢体一圈后将右手持的尾端放人左手食指中指之间,由食指中指夹持尾端从两圈止血带下拉出一半,使之成为一个活结。如果需要松止血带时,只要将尾端拉出即可。
3、布性止血带是用绷带或布条制成的止血带。现场急救时可用毛巾、衣物撕成布条代替绷带。将布带缠绕肢体一圈后打结,圈内插入一小木棍绞紧,边绞边看出血情况,动脉出血刚刚止住即为松紧适度。然后将小木棍用布条固定。
4、止血带的使用 *** 比较简单,但使用原则较复杂。只有准确地掌握这些原则使用得当,才能起到挽救生命和肢体的作用,否则将导致截肢致残。
5、1.上止血带前,应先将伤肢抬高,促使其中静脉血液流回体内,从而减少血液丢失。
6、2.上止血带的位置应在有效止血的前提下,尽量靠近出血部位。但在上臂中段禁止使用止血带,因为该处有桡神经从肱骨表面通过,止血带的压迫可造成桡神经损伤,进而使前臂以下的功能日后难以恢复。
7、3.止血带不能直接绑在肢体上,准备上止血带的部位应先垫一层敷料、毛巾等柔软的布垫,用以保护皮肤。
8、4.用毛巾、大手帕等现场 *** 的布性止血带时,应先将其叠成长条状,宽约5厘米,以便受力均匀。严禁使用电线、铁丝、细绳等过细而且无弹性物品充作止血带,因为这些物品不仅止血效果不理想而且还损伤皮肤,为日后的治疗和康复带来麻烦。
9、5.绑止血带时其松紧度以刚压住动脉出血为宜。上带过紧易造成止血带处的皮肤、神经、血管和肌肉的损伤,甚至引起肢体远端的坏死,不利于今后伤肢的功能恢复;上带过松只压住静脉未压住动脉,血液只出不进,不仅达不到止血目的反而加重出血。上带成功的标准是,远端动脉性出血停止、动脉搏动消失、肢端变白。
10、6.上止血带的伤员要有明显标志,并在止血带附近或皮肤上明确写上上带时间。为防止伤肢缺血坏死,每隔40~60分钟放松止血带l~2分钟,松带时动作要缓慢,同时需要指压伤口以减少出血。如果伤员全身状况差,伤口大,出血量多,可适当延长放松止血带的时间间隔。但是止血带使用的总时间不能超过5小时,否则远端肢体难以存活。若已超过9小时伤员仍在运往医院的途中,则此后不再定时放松止血带,因其远端肢体已无生存的可能。坏死的细胞会释放出钾离子、肌红蛋白和肽类等有毒物质。肢体此时如果松解,这些有毒物质将随静脉流入全身,产生中毒,可导致心跳骤停而突然死亡。与此道理相同,在地震灾区急救时,如果伤员的肢体被埋压的时间过长,因缺血缺氧已发生组织坏死,为防止毒素回流全身,应迅速将被压肢体用止血带结扎,再清除被压物体,然后送医院作近一步处理。
三、止血带造成下肢神经损伤常见症状
疼痛:捆扎时间过长,易出现受压部位以下肢体疼痛,这是由于肢体缺血及局部压迫造成的。且由于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缺血后水肿,解开止血带后,疼痛更加剧烈。
皮肤损伤:使用止血带部位直接压迫皮肤出现皱褶,可引起皮肤水疱和挤压、甚至坏死。
神经麻痹:肢体止血带平面以下神经功能障碍,这是止血带应用不当最常见的并发症。因捆扎时间过久或压力过高,造成患者应用止血带部位以下的神经受到过度挤压,导致神经失能。若使用压力过大,即使应用时间较短,同样造成神经麻痹。
再灌注损伤:止血带缺血再灌注后可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
筋膜间室综合征:是指筋膜间隔区压力增加,影响血液循环和组织功能,导致肌肉坏死、神经麻痹所造成的一种早期综合征,严重时可引起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上止血带的时间最长不宜超过3小时。并在此时间内每隔半小时(冷天)或1小时慢慢解开、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2分钟,放松时可用指压法暂时止血。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轻易使用止血带,因为上好的止血带能把远端肢体的全部血流阻断,造成组织缺血,时间过长会引起肢体坏死。
止血带只能用于捆扎四肢,绝不要捆扎头部、颈部或躯干部。
也不要用其他的物品覆盖,不要遮住捆扎在肢体上的止血带。如果你不得不把患者一个人留在营地中,在他的头,用签字笔或者是口红,写上捆扎的时间和工具箱的位置。
检查血液的循环情况。绷带包扎完毕后,应经常检查脚趾或者手指,看看它的末端是否有发乌的紫斑,以及该处的体温有无下降等现象。如果有这样的现象,应该松开布带,否则时间一长,会引起组织坏死。
出于同样的原因,不能长时间的利用止血带捆扎肢体,除非是在施行动脉结扎手术的时候,迫不得已才那么做。一般止血时,应先尝试直接是压法,然后是用施压位点法,直到使用在伤口处保持直接施压的 *** 。如果伤口位于肢体的末端,可以将伤处抬高。
四、下肢止血带扎在什么位置
下肢止血带应扎在远离伤口的上肢部位。
关于下肢止血带的扎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在下肢受伤需要止血的情况下,止血带应该扎在远离伤口的上肢部位。这样做是为了确保止血效果,同时避免在伤口附近造成额外的伤害。止血带应该被放置在相对平坦且容易操作的位置,以方便施救者快速有效地进行止血操作。
将止血带扎在远离伤口的位置是为了避免对伤口附近的血管和组织造成进一步的压迫和损伤。如果在伤口附近使用止血带,可能会导致局部血液积聚,加重伤口的严重程度。而将止血带扎在远离伤口的上肢部位,可以更好地控制出血,同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在实际操作中,使用止血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止血带应该松紧适度,不宜过紧,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2.扎止血带前,应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止血带应定期松解,每次松解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局部血液流通不畅。
4.在扎止血带的同时,应及时寻求医疗救助,以便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
总之,下肢止血带应扎在远离伤口的上肢部位,以确保有效止血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止血带的松紧度、消毒处理以及定期松解等事项。
五、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止血带绕扎部位扎止血带的标准位置在上肢为上臂上1/3,下肢为股中、下1/3交界处。目前有人主张把止血带扎在紧靠伤口近侧的健康部位,有利于更大限度地保存肢体。上臂中、下1/3部扎止血带容易损伤桡神经,应视为禁区。
2.上止血带的松紧要合适压力是使用止血带的关键问题之一。止血带的松紧,应该以出血停止、远端以不能摸到脉搏为度。过松时常只压住静脉,使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反而加重出血。使用充气止血带,成人上肢需维持在40kPa(300mmHg),下肢以66.7kPa(500mmHg)为宜。
3.持续时间原则上应尽量缩短使用上止血带的时间,通常可允许1小时左右,最长不宜超过3小时。
4.止血带的解除要在输液、输血和准备好有效的止血手段后,在密切观察下放松止血带。若止血带缠扎过久,组织已发生明显广泛坏死时,在截肢前不宜放松止血带。
5.止血带不可直接缠在皮肤上,上止血带的相应部位要有衬垫,如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均可。
6.要求有明显标志,说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部位。
下肢止血带时间和止血带绑1小时会引起坏死吗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