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古人测量时间的 *** 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古人测量时间的 *** 的知识,包括如何测量时间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古代以前用什么知道时间
1、简单列举:燃香、沙漏、铜壶滴漏、鸡打鸣、打更、
2、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 *** 或工具。
3、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4、日晷(读作guǐ)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5、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 *** 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6、除了以上的计时 *** 之外,我国古代人们还用“沙漏”、“火计时”、“烛光计时”等 *** 来计时。
7、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 *** 或工具。
8、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9、日晷(读作guǐ)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10、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 *** 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11、除了以上的计时 *** 之外,我国古代人们还用“沙漏”、“火计时”、“烛光计时”等 *** 来计时。
12、钟表是一种计时工具,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各类钟和表的总称,另一个是专指体积较大的表,尤指机械结构的有钟摆的表。
13、钟表技术是计时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是现代机械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技术源头之一。
14、是由 *** 工匠最早设计出来的。其工作原理是等速运动原理。
15、机械钟表的动力系统是发条,计时单位是小时、分钟、秒,分别采用了12进位制和60进位制。
16、水钟是伽利略发明的,摆钟是惠耿斯发明的,闹钟是汤若望发明的。
17、钟表发展史日晷是最早报“标准时”的仪器,它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盘是一个有刻度的盘,其中央装有一根与盘面垂直的晷针,针影随太阳运转而移动在盘上的位置。那时,有钱人家里自己也装有这种钟表。
18、埃及是之一个漏壶钟出口国。它由两个互相叠置的圆筒组成。水从上面的圆筒穿过一个小孔滴入下面的圆筒。水滴完了,就是某个时辰过去了。大一点儿的漏壶灌一次水可报六个小时,然后再重新装满水。
19、古埃及法老王朝的钟表巧匠甚至制做了装有指针和鸣击装置的钟表,每隔一小时,一定数量的圆球便滚落到金属盖上,发出大声的鸣响。罗马人是埃及漏壶钟的主要买主。清晨,报时人大声地报出钟点,然后,每家每户便往漏壶钟里装满水。
20、罗马诗人普拉图斯对这样的计时 *** 很不满意。他写道:“但愿上帝杀死发明钟点的人,……因为钟点把我的整天撕成了碎块。以前,我的肚子便是我的报时钟,在所有的钟表中它是更好和最准确的。”
21、据说君士坦丁大帝曾经有一只奇妙的钟,即使在今天看来它也是一只极不寻常的、复杂的计时器。它有一棵树木的形状,在枝桠上坐满所有可能的动物,下面蹲着许多的狮子,时钟一敲,狮子便张开大口,发出吼声。
22、柏拉图是之一个借助埃及的漏壶制成闹钟的人。他把下面的圆筒挂起来,使它可以旋转,过一定的时间,圆筒便翻倒,把水倒出,水又流往一个哨管,水流的冲击造成的气流使哨管吱吱作响。每隔同样的时间,柏拉图的闹钟便准时地“吹响”,催促着这位伟大哲学家的学生去上课。
23、漏壶计时的 *** 持续了几千年。查理大帝在位时还从诃伦哈里发那里得到过一只装有时针和鸣击器的漏壶钟,它用纯金制成,做工精巧,富有艺术性。直到十二世纪,一名僧侣发明了沙时钟,漏壶才逐渐被沙时钟取代。最后,彼得·亨兰发明了平衡轮,克里斯蒂安·海根斯发明了摆锤,在此基础上,才制成了类似于今天的钟表。
24、值得一提的是,沙时钟原先只用于给说教台上的神父掌握说教时间的。
25、据考证,早在公元前2000年,中国就有了漏壶。一张公元前2679年的图样证明中国早有了类似于印度人和阿兹台克人所拥有的日晷。除此之外,中国人还用另外的 *** 制做了他们的计时器,例如,他们通过燃烧刻有时间标记的薰烛计算时间。另外,据说中国的一位制做钟表的能工巧匠,用各种各样的薰料制成了一种香味钟,它每小时散发出一种不同的味道。
26、一二七O年前后在意大利北部和南德一带出现的早期机械式时钟,以秤锤作动力,每一小时鸣响附带的钟,自动报时。一三三六年,之一座公共时钟被安装于米兰一教堂内,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时钟传至欧洲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的教堂纷纷建起钟塔。
27、不久,发条技术发明了,时钟的体积大为缩小。一五一O年,德国的锁匠首次制出了怀表。当年,钟表的 *** 似乎仅限于锁匠的副业,直到后来,对钟表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钟表技艺也日益复杂,才出现了专业的钟表匠。
28、一八O六年,拿破仑之妻、皇后J.约琵芬为王妃特制的一块手表,是目前知道的关于手表的最早记录。这是一块注重装饰、被制成手镯状的手表。当时,男人世界里风行的是作为身分、地位象征的怀表,手表则被视作是女性的饰物。
29、一八八五年,德国海军向瑞士的钟表商定制大量手表,手表的实用性获得世人的肯定,逐渐普及开来。
30、本世纪初,ROLEX(劳力士)的前身——WILSDORF&DAVIS公司推出银制绅士表和淑女表,大获成功,带动了各家钟表厂商竞相研制开发手表。当年就以怀表技艺闻名世界的瑞士,在手表 *** 方面也一马当先,ROLEX在一九二六年就开发出完全防水型的手表“ROLEX OYSTER”,一九三一年又率先将自动上发条的手表“OYSTER PERPETUAL”推向市场。LONGINES(浪琴)公司也不甘示弱,其研制的精密航空钟与美国飞行家林德伯格一起飞渡大西洋,名声大振。一九二九年,推出带秒表功能的手表“CHRONOGRAPH”,翌年又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飞行用精密手表“CHRONOMETER”。
31、一九六九年,日本精工手表公司开发出世界上之一块石英电子手表,日误差缩小到零点二秒以内。一九七二年,美国的汉密尔顿公司发明了数字显示手表,马达和齿轮从手表中消失了。
32、手表制造新技术层出不穷,机械手表却并未寿终正寝,产量虽然大减,制造技艺却得以保存。特别是瑞士的钟表厂家,在石英手表独占鳌头的今日,仍对机械手表情有独钟,坚持生产高档机械手表,并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地。
二、古代人看时间的 ***
1.太阳:古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通过看天上的太阳来判断时间,太阳在头顶上就是中午,太阳下山了就是到晚上,这样的 *** 很粗略,不知道具体的一些时间。
2.日晷,和我们现在的钟表很相似,是由指针和圆盘组成,但它的指针是铜制的,圆盘是石头 *** 的。日晷是利用太阳照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因此影子叫做光阴,古人把光阴比作时间,现在说的一寸光阴就是指日晷上一寸影子的意思。
3.漏壶:壶中装上一枝有刻度的木箭,然后在壶底上扎个小洞。当水顺着壶底的小洞流出时,壶中的水位就会逐渐下降,木箭就随着水位一起下降。然后只需要观察木箭的箭头所指向哪个刻度线,就会知道是什么时间。
4.香钟:一种很方便的火钟,用特制的模子制成盘香,盘香粗细均匀,燃烧的时间和它的长短成正比,也就是燃烧时间越长,剩余的盘香越少。在盘香上记上刻度,就可以知道相变的时辰。还有具有闹钟作用的香钟,当香火烧到固定刻度时,上面挂的重物就会落下撞击金属器皿,然后发出响声,用来提醒别人,起到闹钟作用。
5.点香计时:就是通过点燃一炷香,等到它燃尽,就是一炷香的时间,一炷香的时间也就是半小时。
日晷在阴天和晚上的时候不好用,它受天气的影响,如果是阴雨天气,它也是无法测量时间。漏壶虽然不受白天黑夜和晴天雨天的影响,但是它滴水的速度会受温度的影响,也就是夏天和冬天时计时是有误差的。
古代的计时方式都是存在误差的,现在看时间随手就可以,都是直接看手机,因为是联网的,不会有误差。
三、古代人是怎么计算时间的
1、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之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2、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3、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4、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5、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6、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7、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8、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9、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10、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11、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12、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四、古代人怎么测时间
古时候,人们通过不同的时间测量工具来测量时间的。具体如下:
日晷又称“日规”,是最早的计时工具之一,日晷本意是指太阳的影子,故而它的计时原理也和太阳有关,通过太阳投影的移动方向来确定并划分时刻,由晷面和晷针组成,晷面上刻有刻度。日晷上面的刻度并不是都相同的,因为不同的纬度太阳光的照射时长不同。因此,日晷有水平式日晷、赤道式日晷、子午式日晷以及卯酉式日晷等等。
是与日晷相似,用来指示时间的工具。最基本的月晷是与日晷相同的,但只有在满月的夜晚才能正确的显示时间。而因为月出时间平均每天延迟48分钟,因此假设有足够的月光能读出时间,满月之后指示的时间每天平均会快48分钟。
因此,在满月前或后一个星期,月晷指示的时间会与实际的相差5小时又36分钟。比较高级的月晷会包括一张图表,显示如何计算以得到正确的时间,并且有转盘可以调整经度和纬度。
圭表中的“表”是指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圭”则是正南正北方向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圭表可以计时还可以用来测定节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劳苦人民的一天最真实的写照,所以掌握节气变化对古代农民来说尤其重要。
夏至日行极北,正午时刻表影最短,冬至日行极南,正午时刻表影最长;春分和秋分太阳出没于正东西,正午时刻表影适中,进而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
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 *** 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1276年,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创制了大明灯漏。它是利用水力驱动,通过齿轮系及相当复杂的凸轮机构,带动木偶进行“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铙”的自动报时器。因其造型似宫灯,又放置于皇宫的大明殿,所以称为大明殿灯漏。
除此之外,还有油灯钟、蜡烛钟等计时工具。17世纪后,西方更为精密的钟表传入,人们逐渐放弃了原有的计时工具。在计时 *** 上,古人采用百刻制的方式,即将一昼夜均分为一百刻,一刻约等于14.4分。
隋唐时期发明了十二时辰计时。西方钟表传入中国后,为适应24小时计时的 *** ,百刻制改为96刻制;一个时辰两个小时,一个小时四刻。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古人测量时间的 *** 和如何测量时间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