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八达岭长城建造时间,以及八达岭长城的由来及历史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八达岭长城什么时候修建的
八达岭长城,是众所周知的中国古代建筑之一,享有“天下之一雄关”的美誉。它无疑是中国境内威名独具,景观秀美的重要历史文化景点。但是,八达岭长城是何时修建的呢?本文将对此问题做出详细解答。
八达岭长城的修建时间可以追溯到明代。在1368年-1644年期间,明朝先后修建了不少的长城,八达岭长城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明朝 *** 为抵御满洲族的侵略,决定修筑长城。
八达岭长城的修建时间大约在明朝正德、嘉靖时期,据史料记载,修建时间应该在明朝的正德年间,即公元1505年至1521年之间。
长城在中国历史上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几千年来都需要大批人力、物力才能完成修建。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士兵、百姓和罪犯等多个社会群体都参与了长城的修筑。
对于八达岭长城的修建时间不确定,修建工程需要的人力,工时也无从了解。但是,可以肯定是这个大型工程已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与北京周边众多的长城相比,八达岭长城显得格外的醒目和雄伟。八达岭长城囊括了明代长城的经典特征,蜿蜒曲折,峻峭险峻,防御体系完备,体量宏伟,可谓是一朵“雄踞于山前的巨大古代建筑盛开的花朵”。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八达岭长城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玩。而八达岭长城的知名度,也随着国际范围内的著名影视作品的出现,整体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八达岭长城的成名使得其旅游资源变得越来越宝贵,虽然八达岭长城从古至今已经历时数百年,但是在今天,它依然为旅游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八达岭长城是中国最为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它雄伟壮观的建筑风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赢得了世界各地的游客的喜爱。八达岭长城的修建时间是在明朝的正德年间,即公元1505年至1521年之间。长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工程,以其特有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前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八达岭长城也在不断的焕发着新的活力。
二、长城是哪一年开始建造的
1、万里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世纪)。公园前214年,秦始皇派将军蒙恬率领三十万人攻击匈奴,将秦、赵、魏、燕各国修筑的旧城墙连接起来,从临洮到辽东绵延万里,从此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2、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
3、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为了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方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了“诸侯互防长城”,用以自卫。
4、其中,秦、赵、燕三国和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邻,在修筑诸侯互防长城同时,又在北部修筑了“拒胡长城”,以后历代君主几乎都加固增修。
5、近年来长城的现状不断受到外界的关注。尽管自长城1958年对外开放以来接待了上亿的游客,还作为国家外事礼宾接待场所,但对外的是北京内八达岭的长城,还不到长城的十分之一。长城真正的主体恰恰是那些蜿蜒在高山峻岭之间的残垣断壁,它们占90%。
6、铁路、高速公路、地方道路等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长城保护的首要威胁。有些地方在进行基础建设时,若与长城遗存冲突,直接将长城墙体破坏。
7、比如公路、广场的建设等;有的地方为了引资建厂,大规模破坏长城遗存搞区域开发;不少居民为了开垦田地,扩大种植面积,或修建生产路,将长城墙体铲削破坏;或利用长城夯土的坚固性在墙体中掏挖窑洞,用于居住或圈养牲畜。
8、参考资料来源:中国长城官网-你知道吗?万里长城90%正在死亡!
三、八达岭长城是什么时候建造的
中国长城的一段。位于北京市延庆县西南部。八达岭地处居庸关关沟北口,地势高峻险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八达岭长城修筑得格外坚固。其关城有东西两座关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嘉靖、万历年间曾加以修葺。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京张公路从城门中通过,为通向北京的咽喉。从北门锁钥城楼左右两侧,长城沿山脊延伸,依山而筑。城墙高低不一,平均高度约7.5米,墙的下宽约6.5米,顶上宽约5.8米。可容五马并骑,或士兵十人并行。城墙下为条石台基,上部为巨砖墙壳,内部填以黄土和碎石。墙顶地面铺砌方砖,顶部内侧为宇墙,外侧为垛墙,垛墙上有垛口(望口)和射洞,用以镃望和射击敌人。
城墙上每隔 30~40米或100~200米,于险要处筑一堡垒式堡台。堡台建筑于山脊的高处、城墙的转角处或险要之地。堡台有高有低。高的叫作敌楼,上层有垛口可以镃望射击,下层有券洞、射口可以住宿、射击、屯储火药和粮食。低的为墙台,高度与城墙差不多,但突出于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原来上面还有房屋建筑用于士兵休息,现仅存地基。
在八达岭城墙向外眺望,远处还有零散的烟墩,上筑垛口,是守卫八达岭长城的警戒设施。出北门锁钥关门不远,有明隆庆五年(1571)筑成的一座砖城,名岔道城,是八达岭前哨指挥处所在,可驻军 800余人,并可储备大量的军械于此。八达岭长城在明代盛极一时,到清代后就失去其防御的历史作用,不再修葺。经多年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而日渐荒芜。1949年以后曾多次整修八达岭关城、关门及南北各4个敌台。1978年又重建了居庸关外镇的城楼。八达岭居庸关,翠岭重叠,花木葱茏,早有居庸叠翠之称,古代燕京八景之一,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长城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通称万里长城。
长城的修建持续了两千多年,根据历史记载,从公元前七世纪楚国筑“方城”开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总长度超过了5万公里;如果把修建长城的砖石土方筑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墙,这道墙可以环绕地球一周有余。
长城的主体工程是绵延万里的高大城墙,大都建在山岭更高处,沿着山脊把蜿蜒无尽的山势勾画出清晰的轮廓,塑造出奔腾飞跃、气势磅礴的巨龙,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万里城墙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打破了城墙的单调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各地的长城景观中,北京八达岭长城建筑得特别坚固,保存也最完好,是观赏长城的更好地方。此外还有金山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古北口长城等。天津黄崖关长城、河北山海关、甘肃嘉峪关也都是著名的长城游览胜地。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更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根据历史记载,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最早是楚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秦长城只有遗迹残存。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的修建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孙中山先生曾评价:“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上大禹治水等”。
汉代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从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黑龙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古丝绸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着这条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到了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刺族的侵扰,从没间断过长城的修建,从洪武至万历,其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条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东虎山,全长6350公里的边墙。(但据报道,1990年一个徒步走完长城全长的中国人的计步器显示的是6700公里。)
长城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现在经过精心开发修复,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司马台、慕田峪、嘉峪关等处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蹬高远眺,凭古怀幽,古战场的金戈铁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同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