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势高低图 上海地势等高线图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24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上海地势高低图,以及上海地势等高线图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上海地势高吗上海地势高不高
  2. 上海地势更低的3个区县,是什么啊
  3. 上海地势哪里高,哪里低请越具体越好。
  4. 中国地理地形分布图和各地的海拔高度

一、上海地势高吗上海地势高不高

1、上海地势不高。上海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全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为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体呈现由东向西低微倾斜。大金山为上海境内更高点,海拔高度103.4米。

2、上海(简称:沪、申)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沪杭甬大湾区核心城市,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

3、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之一,是江海国际性港口,设中国大陆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市与安徽、江苏、浙江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二、上海地势更低的3个区县,是什么啊

上海地处中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长江入海河口,地跨长江三角洲前缘滨海平原和太湖湖沼平原东南部。全区除西南部散布海拔百米以下的剥蚀残丘外,一般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吴淞零点)大都介于2.2~4.8米,大致为东高西低的微倾斜状平原,东部、北部、南部略高,中部浦江两岸次之,西部淀山湖附近一带,地势最为低洼。微地形很像向西倾斜的半个碟子。高程4米以下部分约占全区面积的50%。按形态特征可将全区分为东部滨海平原,中部碟缘高地,西部淀泖低地和北部江口沙洲四个地形分区,见下图:

淀泖低地冈身以西的低洼地区,包括青浦、松江两县大部、金山县北部及嘉定、上海、奉贤等县的西部地区。这一分区系在长江三角洲基础上发育而成的太湖湖沼平原,成陆时间最早(距今6000余年前),地势更低,地面高程一般低于3.5米,是上海境内低洼地和湖沼密布的地区,以淀山湖最为著名。区内剥蚀残丘集中,有佘山、天马山、凤凰山、横山、小昆山、辰山等,呈北东向排列,散布于松江县西北侧。

碟缘高地古冈身以东至距今约800年前古海岸线以西的中部滨海平原区。包括上海市全部、川沙、南汇、嘉定、上海、奉贤、金山等县大部。地势比较高亢,地面高程一般为4~5米。黄浦江上游干流、吴淞江、蕰藻浜呈东西横贯,其余河流取北北西走向,与砂冈古海岸线、海塘平行。

滨海平原距今800年前古海岸线以东的滨海平原区,包括川沙、南汇、奉贤、金山等县的沿海地区。地势亦比较高亢,地面高程3.5~4.5米。主要河流大体平行历期古海岸线伸展。

江口沙洲包括崇明、长兴、横沙三岛和其他一些刚露出水面的沙洲。它是长江三角洲的主体,成陆历史较晚。地面高程一般为3.5~4米。

上海地区的地貌基本上归属于堆积地貌类型。依据地貌形成的外动力过程及其形态,上海地区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湖泊平原及滨海平原等5个一级地貌单元。

三角洲平原三角洲体系的陆上部分。按成陆时间的先后分为早期河口沙岛和晚期河口沙岛两个二级地貌单元。

三角洲前缘地处江海作用剧烈的交错地带。按不同的深度分为河口心滩、潮坪、叉道河床和前缘斜坡4个二级地貌单元。

上海地势高低图 上海地势等高线图-第1张图片-

前三角洲位于三角洲前缘的外缘,向东延伸至水深60米线为界,以海相沉积为主。

湖泊平原冈身以西地区,河湖相沉积为主。区内发现多处距今4000~6000年间的文化遗址。其形态、成因和沉积物质的不同分为湖沼洼地、湖积平原和海积、湖积平原3个二级地貌单元。

滨海平原主要由长江携带入海的泥沙经海洋潮流作用沉积而成。按其成陆的先后分为古、老、早、中、新滨海平原5个二级地貌单元。

太湖由海湾一泻湖演变而来。太湖地区地下遗址的出现具有“时代选择性”,属于低海面期。文化层之间往往有海相或过渡相沉积层间隔,这些间隔时期均属高海面期。太湖地区从最早(约距今7000年)的海湾形成之后,曾经历过三次成海成陆的环境大变动,主要的成海期距今5500年前后,距今3500年前后及距今2500年前后,其余大部分时间为地势低洼的陆地环境。

冰后期更大海侵以后,上海地区的海岸线水平摆动的更大幅度达100公里以上。海面上升,海岸线西移,太湖地区成为岛屿罗列的海湾。由于长江三角洲及其伴生沉积体系的发展,海侵岸线的位置逐渐东移,海湾亦渐趋封闭,海面下降,则岸线东移、海水退出太湖地区。距今6000年前后至距今4500年前后共约2000余年的时间,太湖地区保持了陆地环境。这正是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繁荣时期。

最近10余万年来的各次冰期中,长江干流的位置比较偏南,大致在上海附近经过。退冰期或间冰期中,长江河口段干流位置均摆向北侧。

近2000年以来,海面更高时期大致在10世纪前后。4世纪、16世纪、20世纪的海面也相对较高。纪元初及6、12、18世纪是低海面期。低海面期时,长江主泓曾明显南摆。18世纪的低海面期中,有三次冷期和海面相应的小幅度波动,长江主泓也有相应的摆动。

2.“冈身”与上海滨海平原的成陆过程

贝壳砂堤反映了上海滨海平原节节东进的陆淤海退过程。大致有三个阶段:早期阶段:岸线从沙冈(距今7000~6400年)发展到竹冈(距今5680~4000年),历时近3000年,推进距离1.54~4公里,平均1公里/750~2000年;中期阶段:岸线从竹冈发展到盛桥—航头一线(距今1500年),历时约2500年,推进20公里,平均1公里/125年;晚期阶段:岸线继续推进到东砂(距今580年),历时约100年,推进25公里,平均1公里/40年。上海滨海平原的成陆速度由老至新愈来愈快。

距今6000~7000年是海面由上升转为停顿或变慢的转折时期,长江口沉溺成为河口湾,贝类繁殖。由于海岸线稳定时间较长、贝类遗骸的堆积就形成了早期的贝壳砂堤。此时,东、黄、渤三海毗连,因此三地的贝壳砂堤年代能很好的对应。

上海陆域东部岸线以稳定向海扩展为主,尤其南汇嘴一带的淤涨速度更大。长江口南岸的浏河至董家湾段,曾经历了一个先涨后坍的过程。明代中叶以前,此段岸线尚在岸外4~8公里处,后逐步坍入江中,直至清代中叶以后,因海塘加固而遏止了长江口南岸的坍势。

杭州湾北岸的岸线,东晋时直抵王盘山,随长江三角洲不断向海扩展,在涨潮的顶冲下,杭州湾北岸的西段逐渐内坍。东晋以后,王盘山先行沦入海中,至12世纪时,大、小金山也相继沦为海岛,直至公元1472年重筑海塘后,才控制住了杭州湾北岸线的坍塌。

上海境内分布有两条现代山丘带,一条是上海西南青浦、松江一带的北干(竿)山、凤凰山、薛山、东佘山、西佘山,另一条则是金山境内的查山、秦皇山、甸山等。这两条现代山丘带恰好位于两条近于平行的北东50度方向大断裂带的近侧。大断裂为来自地壳深部的岩浆提供了入侵的通道,形成了沿北东方向展布的火山锥。这些火山锥在多次火山作用下不断加高,成为非常壮观的山峰。后来,受后期地壳构造运动的影响,当时形成的山峰,遭到侵蚀、下沉,还发生了断裂、错动和相对移位,外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变成了当代所见的低矮山丘。

三、上海地势哪里高,哪里低请越具体越好。

1、上海的地势是东高西低,我国的地势正好相反。

2、因为上海西部有众多湖泊,而东部是长期的冲积平原,最近就有“九段沙”于长江入海口浮出。具体的是青浦区,松江区等较低(不算佘山、天马山等相对地势高度);浦东较高。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终端,平原地势低平,平均海拔4米左右。

3、上海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为16°C,全年无霜期约230天,年平均降雨量约1200毫米,主要集中在5-9月的汛期。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东部海岸中段,长江入海口,北纬31°14’,东经121°29’。

4、上海古为渔村,1292年设上海县,十七世纪已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港,1685年在上海设立海关,此后,上海即成为“汇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5、1840年 *** 战争以后的100多年期间,上海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城市,直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

6、解放后,特别是近年来浦东新区开发,上海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21·世纪的上海正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努力前进。

四、中国地理地形分布图和各地的海拔高度

*** 3658.0m、西宁2261.2m、昆明1891.4m、银川1111.5m、贵阳1071.2m、呼和浩特1063.0m、乌鲁木齐917.9m、太原777.9m、成都505.9m、西安396.9m、重庆259.1m、长春236.8m、郑州110.4m、大连92.8m、福州84.0m、石家庄80.5m。

青岛76.0m、南宁72.2m、厦门63.2m、济南51.6m、南昌46.7m、长沙44.9m、杭州41.7m、沈阳41.6m、香港32.0m、北京31.2m、合肥29.8m、武汉23.3m、海口14.1m、台北9.0m、南京8.9m、广州6.6m、上海4.5m、宁波4.2m、天津3.3m。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并且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这种地势,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还使许多河流在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水能。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占中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从中国陆地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浅海大陆架,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较缓,海洋资源丰富。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地势 上海 线图 等高 高低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