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25严重吗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19 0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正常凝血酶原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25严重吗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急~~~
  2. 凝血酶时间
  3. 凝血酶原的时间
  4.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参考值如何确定有何临床意义
  5. 凝血酶原时间的正常范围
  6. 凝血酶原凝血酶原时间

一、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急~~~

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范围:11~13秒。

检查介绍:凝血酶原时间也是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临床意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

a)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b)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重肝病等;

c)使用肝素,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VII、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的抗体,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妇女口服避孕药、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

WHO规定报告INR值(国际标准化比值)用于国际交流才有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凝血酶原、V、Ⅶ、X因子缺陷,纤维蛋白原明显减低,抗凝血酶物质增加,严重肝功能损坏,新生儿出血症,胃肠道紊乱致使维生素K吸收不良,阻塞性黄疸。

WHO规定用Warfarin(法华林)时INR值允许范围为:

手术前处理:(非髋离手术1.5~2.5,髋部外科手术2.0~3.0);预防静脉血栓;2.0~3.0;活动性静脉血栓;(反复发生的静脉血栓,肺栓塞及其预防2.0~4.0);预防动脉血栓和栓塞包括心脏瓣膜(机械瓣)的手术:3~4.5。

临床上用注射维生素K前后测定凝血酶原时间用来做肝源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的鉴别。

人体内存在着正常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此系统一直保持着动态的生理平衡。若止凝血活性增强或抗凝血活性减弱,便会导致血栓前状态或血栓形成;相反,会引起低凝状态或出血倾向。有关止血和凝血的检查项目,从临床需要出发,分为常规检验项目和其他检验项目两大部分。

女性:11-14.3s。超过正常对照值3s为异常。

PT延长: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症及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缺乏症、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使用某些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氨苄西林、利福平、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利尿剂等。

正常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25严重吗-第1张图片-

PT缩短:先天性Ⅴ因子增多症、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口服避孕药,使用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等。

(2)检查前应尽量不饮酒,不吃高脂饮食。

(3)若PT显著增高,应预防出血倾向。

参考值:(37±3.3)s,超过正常对照值10s以上有意义。·

APTT延长:先天性因子Ⅷ、Ⅸ、Ⅺ缺乏,如血友病甲、血友病乙、Ⅺ因子缺乏症;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肝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使用阿司匹林、肝素等药物;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亢进、DIC;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Ⅷ抗体、狼疮抗凝物质等。

APT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等。

注意事项:时间缩短应预防高凝引起的并发症。

5.PT比值[IN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患者PTs/正常参比血浆PTs)ISI]

临床意义:用于口服抗凝剂的监测,2~3为宜。

(1)如果APTT延长,PT、TT、FIB正常,临床上有出血,建议做凝血因子确定性实验,确定血友病类型;临床上无出血,建议做血浆因子Ⅶ的促酶活性检查,确定是否为因子Ⅻ缺乏症。

(2)如果APTT、PT均延长,TT、FIB均正常,建议做检查确定是否为因子Ⅱ、Ⅴ、Ⅸ、Ⅹ或多个因子缺乏症。建议做肝功能检查,确定是否为肝脏疾病。

(3)如果APTT、PT、TT、均延长,FIB降低,建议确定血液中是否存在抗凝物质,否则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4)如果PT延长,APTT、TT、FIB正常,见于Ⅶ因子缺乏症和双香豆素治疗早期。

(5)如果血凝常规与血小板均异常,建议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方面的检查。

二、凝血酶时间

是指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后血液凝固的时间。在共同凝血途径中,所生成的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可用凝血酶时时间(TT)来反映。由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能使TT延长,故也有人将TT作为纤溶系统的筛选试验。

测定原理: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溶液后,血浆凝固所需时间为凝血酶时间(TT)。

(1)取小试管1支或表玻璃皿1个,置37℃水浴中,加受检血浆0.1ml。

(2)加凝血酶溶液0.1ml,同时开动秒表,记录凝固时间,重复2次,取平均值。

正常范围:正常值16~18s。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为异常。

甲苯胺蓝纠正试验或血浆游离肝素时间,甲苯胺蓝呈碱性,有中和肝素的作用。

在凝血酶时间(TT)延长的受检血浆中加入少量甲苯胺蓝,再测定TT。若延长的TT恢复至正常或明显缩短,则表示受检血浆中有类肝素物质存在或肝素增多;若不缩短,则表示受检血浆中存在其他抗凝血酶类物质或缺乏纤维蛋白原。

三、凝血酶原的时间

1、凝血酶原时间,简称PT,是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因子(兔脑渗出液)后,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导致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正常值为12-14秒。

2、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意义总的来说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储备功能、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根据其正常值是偏高还是偏低可以大致的判断出疾病种类。

3、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意义一:诊断肝病的严重程度。肝脏是凝血因子形成的主要场所,当肝功受损时凝血因子不能正常合成,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延长。

4、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意义二:凝血酶原时间偏低见于妇女口服避孕药、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

四、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参考值如何确定有何临床意义

1、(1)凝血酶原时间11~13秒。应测正常对照值。病人测定值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以上为异常。(2)凝血酶原比值(prothrombinration,PTR)即被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参考值为1.0&plu *** n;O.05。

2、(3)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即PTR^ISI。参考值为1.0&plu *** n;0.1。ISI(internationalsensitivityindex)为国敏感度指数,ISI越小(小于2.O),组织凝血活酶的敏感性越高。

3、(1)PT延长见于①先天性凝血因子Ⅰ、Ⅱ、Ⅴ、Ⅵ、Ⅹ缺乏;②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异常凝血酶原增加等。

4、(2)PT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如DIC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多发性骨髓瘤等。

5、(3)INR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国人以INR为2.0~3.0为宜。

五、凝血酶原时间的正常范围

凝血酶原时间11~13秒(也有的说11~15秒)。12-16秒。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PT异常意义:1、延长: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ⅤⅦⅩ的抗体。

2.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5-2.0 INR在3.0-4.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治疗肺梗塞2.0-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人工瓣膜手术3.0-4.0

凝血酶原时间;报告方式;即报告被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秒)也同时报告正常对照的结果(秒)并用凝血酶原比值报告之待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值=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2.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六、凝血酶原凝血酶原时间

1、凝血酶原时间,通常缩写为PT,是一项血液检测指标,它衡量的是在无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因子(兔脑渗出液)后,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并引发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正常范围为12-14秒。

2、这项测试对评估肝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肝脏作为凝血因子的主要合成厂,当肝脏功能受损,其合成的凝血因子减少,会导致PT值升高,从而反映出肝病的严重程度。通过对比PT值与正常范围,医生可以大致判断肝脏损伤的严重性以及疾病的进展情况。

3、反之,如果PT值偏低,可能暗示了某些情况。例如,妇女使用口服避孕药、存在血栓栓塞性疾病或者身体处于高凝状态时,凝血酶原时间会偏低。这些情况下的PT检测结果异常,同样可以作为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4、血液凝固因子之一。存在于血浆中,亦称第Ⅱ因子。是凝血酶的前身物质,血浆中含量为10—15毫克/分升,分子量为68000的糖蛋白。糖的含量约占11%,其中含有半乳糖、甘露糖、岩藻糖、氨基已糖、唾液酸。遗传性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Ⅱ)缺乏是最为罕见的遗传性出血病之一可以将凝血酶原缺乏分成两类:①低凝血酶原血症(Ⅰ型缺乏),以抗原和活性同时降低为特点;②异常凝血酶原血症(Ⅱ型缺乏),特点是抗原水平正常或正常低限凝血酶原活性减低。

关于正常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25严重吗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凝血酶原 时间 正常 严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